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805232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Spleen-tonifying and dehumidifying te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丁世仓 张长禄 王洪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保健饮品技术领域,以重量份数计,制成所述健脾除湿茶的有效成分的原料包括:红豆33~40份、薏苡仁28~32份、大麦20~25份、陈皮13~18份、栀子20~25份、苦荞15~20份、芡实13~15份和茯苓28~32份。本发明通过添加茯苓、薏苡仁、大麦、陈皮达到健脾补中、益气化湿之功,可缓解由脾虚湿盛导致的虚胖、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神倦乏力等症状,配方中的中药材选用药食同源食材,在性味功能方面相互协同,可供脾虚湿盛型体质人群长期服用。(The invention provides spleen-tonifying and dehumidifying tea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lth-care drinks, an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parts by weight: 33-40 parts of red bean, 28-32 parts of coix seed, 20-25 parts of barley, 13-18 parts of dried orange peel, 20-25 parts of gardenia, 15-20 parts of tartary buckwheat, 13-15 parts of gordon euryale seed and 28-32 parts of poria coco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poria cocos, the semen coicis, the barley and the dried orange peel are added to achieve the effects of tonifying spleen and strengthening middle warmer, tonifying qi and resolving dampness, and the symptoms of puffiness, inappetence, abdominal distension, loose stool, dyspepsia, tiredness and hypodynamia caused by spleen deficiency and excessive dampness can be relieved.)

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茶,尤其涉及一种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气是指脾胃较弱或饮食厚重造成的脾运化能力下降,造成脾湿内停的现象。湿气按来源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是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盛夏雨季或不良生活习惯(吹空调、湿发入睡)等,外在湿气会侵入人体内部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即水在体内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饮酒、饮食生冷等,形成内湿。

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体内或多或少都存在有湿气,而最为常用的祛湿方式就是饮用祛湿保健茶。现有的保健茶主要是以红豆和薏米为主要原料,通过烘炒、碾压、碾碎等方式制成;所制保健茶用水冲泡后饮用茶汤,从而达到祛湿保健的功效。但由于红豆和薏米等原料中的部分有效成分需长时间煎煮才能溶出,仅靠冲泡很难溶出,因此,现有的保健茶并不能很好的利用红豆和薏米等原料中的有效成分,祛湿效果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健脾除湿茶,以重量份数计,制成所述健脾除湿茶的有效成分的原料包括:红豆33~40份、薏苡仁28~32份、大麦20~25份、陈皮13~18份、栀子20~25份、苦荞15~20份、芡实13~15份和茯苓28~32份。

一种健脾除湿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红豆和薏苡仁经炒熟、浸泡、煎煮,得提取液和渣滓;

取大麦经炒熟、煎煮,得大麦提取液和大麦渣滓;

取芡实经浸泡、煎煮,得芡实提取液和芡实渣滓;

取陈皮、栀子、苦荞及茯苓分别进行煎煮,得相应的提取液和相应的渣滓;

2)取提取液、大麦提取液、芡实提取液、陈皮提取液、栀子提取液、苦荞提取液、茯苓提取液和矫味剂混匀,浓缩至稠浸膏,减压干燥至干、粉碎,得浸膏粉;

取渣滓、芡实渣滓、陈皮渣滓、苦荞渣滓和茯苓渣滓混合后,再经干燥、粉碎,得渣滓粉;

3)取浸膏粉和渣滓粉充分混匀,即得所述健脾除湿茶。

进一步的,红豆和薏苡仁的浸泡时间为8~12h、煎煮时间为30~40min。

进一步的,大麦的煎煮时间为10~15min。

进一步的,芡实的浸泡时间为1~2h、煎煮时间为30~40min。

进一步的,陈皮的煎煮时间为5~10min。

进一步的,栀子的煎煮时间为10~15min。

进一步的,苦荞的煎煮时间为15~30min。

进一步的,茯苓的煎煮时间为15~20min。

进一步的,浸膏粉的粒径≥40目;渣滓粉的粒径≥40目。

本发明的健脾除湿茶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添加茯苓、薏苡仁、大麦、陈皮达到健脾补中、益气化湿之功,可缓解由脾虚湿盛导致的虚胖、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消化不良、神倦乏力等症状,配方中的中药材选用药食同源食材,在性味功能方面相互协同,可供脾虚湿盛型体质人群长期服用;

红豆,又名赤小豆,性较平,味酸甘,归经为心经和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能把水湿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减轻水肿;主要用于治疗水肿、腹部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小便黄、风湿热痹、湿邪较重、解毒排脓、痈肿疮毒、肠痈、腹痛等疾病;

薏苡仁,又名薏米、薏仁、回回米、米仁等,是一味药食两用的中草药物,味甘淡,性微寒,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清热排脓,舒筋除痹的作用,可以治疗慢性泄泻、带下、风湿痹症等疾病;

大麦,味甘咸,性平凉,具有和胃、宽肠、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汤火伤等疾病;

陈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身体出现的脾虚气滞、食少、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疾病;

栀子,性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利湿通淋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肝胆火旺、肝胆湿热等疾病;此外,栀子还具有清利湿热的功效,也可以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苦荞,味苦,性平,具有理气止痛,健脾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疾病;

芡实,味甘、涩,性平,归脾、肾经,具有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肾虚不固的腰膝酸软、遗精滑精、脾胃虚弱、久泻久痢、脾肾两虚的寒湿带下等疾病,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的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心安的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浮肿、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者、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疾病;

针对不同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度不同,且部分有效成分很难通过冲泡溶出的问题,本发明对不同原料采用不同方式处理,且煎煮时间也不相同,以最大程度的获取不同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同时有效降低煎煮时间过长导致的一些原料中的有效成分的挥发现象,使得不同原料对应所得的提取液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其有效成分;

本发明通过将提取液混合制得的浸膏粉与提取所剩渣滓混合制得的渣滓粉混合,充分利用各味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同时所制健脾除湿茶除了泡水饮用茶汤外,还可以整体食用;

在制备渣滓粉过程中,舍弃大麦渣滓和栀子渣滓,能够有效提高所制健脾除湿茶的口感和功效;

为保证所制健脾除湿茶的功效,大麦选用的是带皮大麦,而大麦渣滓中的皮就算粉碎后,依然会影响最终所制健脾除湿茶的口感;本发明在制备健脾除湿茶过程中,通过炒熟、煎煮的方式,有效提取了大麦中的有效成分,而在随后的工艺过程中舍弃了大麦渣滓,能够很好的提高健脾除湿茶的口感;

栀子性寒味苦,脾胃虚弱者不易食用这种寒性药品,但栀子又具有很好的清利湿热的功效,能够配合其它中药材更好的达到祛湿目的,本发明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其有效成分,添加至所制健脾除湿茶中,同时舍弃栀子渣滓,能够在利用栀子清利湿热功效的同时,降低栀子对脾胃的伤害;另一方面,栀子味苦,舍弃栀子渣滓,能够有效降低所制健脾除湿茶的苦味,提高其口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健脾除湿茶的制备方法

本实施例为一种健脾除湿茶的制备方法,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以下步骤:

1)分别取红豆、薏苡仁、大麦、陈皮、栀子、苦荞、芡实和茯苓清洗、除杂、风干备用;

取3.5kg红豆用焙炒机焙炒,至红豆表面发暗、豆体有变黑的感觉时取出,放凉,此时红豆能闻到豆香味;

取3.0kg薏苡仁用焙炒机焙炒,炒至薏苡仁呈微黄色、鼓起时取出,放凉,此时薏苡仁略有焦斑、微香;

将炒熟的红豆和炒熟的薏苡仁混合,加水至没过红豆和薏苡仁5cm,浸泡10h后,进行煎煮40min,过滤,得提取液和渣滓;

取2.5kg大麦用焙炒机焙炒,至大麦表皮焦黄时取出,所得炒熟的大麦加水至没过大麦4cm,直接进行煎煮10min,过滤,得大麦提取液和大麦渣滓;

取1.5kg芡实,加水至没过芡实5cm,浸泡2h后,进行煎煮40min,过滤,得芡实提取液和芡实渣滓;

取1.5kg陈皮,加水至没过陈皮3cm,直接进行煎煮8min,过滤,得陈皮提取液和陈皮渣滓;

取2.5kg栀子,加水至没过栀子5cm,直接进行煎煮10min,过滤,得栀子提取液和栀子渣滓;

取2.0kg苦荞,加水至没过苦荞5cm,直接进行煎煮20min,过滤,得苦荞提取液和苦荞渣滓;

取3.0kg茯苓,加水至没过茯苓5cm,直接进行煎煮10min,过滤,得茯苓提取液和茯苓渣滓;

2)取提取液、大麦提取液、芡实提取液、陈皮提取液、栀子提取液、苦荞提取液、茯苓提取液和5g甜菊苷搅拌混匀,浓缩至稠浸膏,减压干燥至干、粉碎、过40目筛,得浸膏粉;

取渣滓、芡实渣滓、陈皮渣滓、苦荞渣滓和茯苓渣滓搅拌混合均匀后,再经干燥、粉碎、过40目筛,得渣滓粉;

3)取上述所得全部浸膏粉和渣滓粉搅拌至充分混匀,即得健脾除湿茶,标记为N1。

上述甜菊苷也可用其它矫味剂代替,本发明中采用甜菊苷作为矫味剂,因其甜度为蔗糖的300倍,且无热量,所需用量较少。

实施例2~6健脾除湿茶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2~6分别为一种健脾除湿茶的制备方法,它们的步骤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工艺参数的不同,具体详见表1:

表1实施例2~6中各项工艺参数一览表

实施例2~6其它部分的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实验例1健脾除湿茶的试饮实验

对比例1,是取3.5kg红豆、3.0kg薏苡仁、2.5kg大麦、1.5kg陈皮、2.5kg栀子、2.0kg苦荞、1.5kg芡实和3.0kg茯苓,经普通的烘炒、碾压、碾碎工艺后,加入5g甜菊苷混匀,制成茶包,即得健脾除湿茶D1。

对比例2,是3.5kg红豆、3.0kg薏苡仁、2.5kg大麦、1.5kg陈皮、2.5kg栀子、2.0kg苦荞、1.5kg芡实和3.0kg茯苓,经炒熟后,混合,一同浸泡10h、煎煮40min,得浸提液和残渣;所得浸提液与5g甜菊苷混匀,浓缩、减压干燥、粉碎,得浸膏粉D2;所得残渣经干燥、粉碎,得渣滓粉D2;浸膏粉D2与渣滓粉D混匀,即得健脾除湿茶D2。

11)毒性试验

选体重25g±3g的小白鼠80只(雌雄各40只),分为8组,每组雌雄各5只,分别将实施例1~6制备的健脾除湿茶N1~N6和对比例1~2制备的健脾除湿茶D1~D2,采用开水冲泡,开水加量以正常泡茶用水量计,其中健脾除湿茶D1仅饮用茶水,其余健脾除湿茶N1~N6和D2食用茶水与固体混合物,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0.4g/10g,连续灌喂30天。灌喂健脾除湿茶期间及停喂后1周时,观察小白鼠生活状态和活动饮食,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并通过鉴定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组织结构以及尿常规,小白鼠发育正常。所有小白鼠均健康生存,无任何毒副作用;解剖观察肝功能、各脏器组织状态,与正常小白鼠比较无差异。

试验证明,本发明制备的健脾除湿茶无毒副作用。

12)试饮试验

分别对实施例1制备的健脾除湿茶N1、对比例1~2制备的健脾除湿茶D1~D2进行试饮测试。

本次试饮测试公开招募痰湿体质者150名(年龄40~55岁),其中男女各半,痰湿体质主要表现的症状包括: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干粘腻、口臭、大便糖稀、身困乏力、肢体沉重、痰多。本次试饮测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自试饮前一周至试饮后12周,记录试饮者的痰湿症状。

需要注意,本次招募过程中,招募的试饮者不包括妊娠和准备妊娠的妇女、哺乳期妇女;对本发明组合物成分过敏者;正在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通过全面体检发现处于疾病状态者;怀疑或确有滥用酒精、药物既往史等。

将参加试饮的150名痰湿体质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男女各半。第一组至第三组分别服用实施例1制备的健脾除湿茶N1、对比例1~2制备的健脾除湿茶D1~D2,其中,健脾除湿茶N1、D2,整体食用,健脾除湿茶D1仅饮水,试饮进行12周,每人每天冲泡一袋,之后观察并记录疗效。

通过对试饮者的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评价疗效,其中显效:治疗后大部分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部分症状好转;无效:治疗后症状好转不明显。

具体疗效统计如下表:

表2健脾除湿茶的效果一览表

组别 有效(人) 显效(人) 无效(人) 总有效率(%)
第一组 49 1 0 100
第二组 39 5 6 88
第三组 45 1 4 92

由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健脾除湿茶的疗效明显优于对比例,说明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各味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利于发挥健脾除湿的疗效。

试饮过程中的临床病例:

病例1、刘某某,女,45岁,舌苔腻,口黏并有口气,困倦乏力,多梦,身重,体胖,经中医辩证属痰湿体质,食用实施例1制备的健脾除湿茶N1共9周后,临床症状基本痊愈,体质基本恢复正常。

病例2、王某某,男,52岁,舌苔白腻,口黏腻并有口气,身困乏力,体胖腹肥,经中医辨证属痰湿体质,食用实施例1的健脾除湿N1共11周后,临床症状基本痊愈,体质基本回复正常。

病例3、张某,男,49岁,舌苔白腻,痰多,胸脘痞闷,汗多且黏,身重,易困倦,嗜睡,大便粘滞不爽,经中医辩证属痰湿体质,食用实施例1的健脾除湿茶N1共10周后,临床症状基本痊愈,体质基本恢复正常。

病例4、杨某某,女,53岁,舌苔腻,口黏腻,食欲不佳,倦怠乏力,经中医辩证属痰湿体质,食用实施例1的健脾除湿茶N1共10周后,临床症状基本痊愈,体质基本恢复正常。

13)评价实验

重新招募80名普通消费者采用不记名打分的方式对健脾除湿茶N1~N6和D1~D2进行感官评审,其分别对色泽、气味、口感和整体喜好度共4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最低分为1分、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品尝结束后,对80名普通消费者的感官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分见下表:

表3感官评测结果一览表

健脾除湿茶 色泽 气味 口感 整体喜好度
N1 9.1 9.2 9.0 9.1
N2 9.0 9.0 8.7 8.9
N3 8.9 9.1 8.5 8.8
N4 8.6 8.7 8.8 8.7
N5 8.7 8.5 8.6 8.6
N6 8.6 8.7 8.9 8.7
D1 8.1 7.7 8.2 7.9
D2 7.7 6.6 4.1 4.7

由表3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健脾除湿茶均具有较好的色泽、气味和口感,整体喜好度较高;而健脾除湿茶D2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未去除大麦渣滓和栀子渣滓,口感较差,整体喜好度明显较低;健脾除湿茶D1虽然各方面评分相对较好,但仍不如本发明的色泽、气味、口感和整体喜好度评分高,且在上述实验中也看出其疗效相对较差。因此,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健脾除湿茶不仅感官评价高,而且疗效好。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含肉苁蓉的内蒙古六宝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