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

文档序号:1811801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3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 (Culvert settlement joint water seepage repair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settlement joint ) 是由 赵立财 于 2021-08-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公开涉及一种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该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包括开设在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预设沟槽,预设沟槽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的延伸方向相同,且预设沟槽的底端与沉降缝的底部平齐,预设沟槽的两槽壁分设在沉降缝的两侧,且槽底与沉降缝连通;预设沟槽的槽口与沉降缝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具有用于将渗漏水引流排出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与沉降缝连通,且引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的延伸方向相同;预设沟槽内填充有用于对预设沟槽进行封堵的沥青麻絮层。本公开提供的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能够将渗漏水引流排出,防渗水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涵洞墙身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The culvert subsiding crack infiltration restora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preset groove formed in the inner surface of a culvert wall body,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preset groove is the same as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subsiding crack, the bottom end of the preset groove is flush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ubsiding crack, two groove walls of the preset groov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wo sides of the subsiding crack, and the groove bottom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ubsiding crack; a drainage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notch of the preset groove and the settlement joint, the drainage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channel for draining the leaked water, the drainage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ttlement joint, and the extension direction of the drainage channel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settlement joint; the preset grooves are filled with asphalt and hemp wadding layers used for plugging the preset grooves. The culvert subsiding crack infiltration restoration structure that this disclosure provided can be discharged the drainage of percolating water, and the prevention of seepage water is effectual, has improved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the durability and the life of culvert wall to a certain extent.)

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涵洞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中,为了使公路顺利通过水渠不妨碍交通,设于路基下、修筑于路面以下的排水孔道(过水通道),通过这种结构可以迅速排除公路沿线的地表水,保证路基安全。涵洞通常包括用于适应温度变形、地基沉降、地震等的沉降缝,然而沉降缝往往也是整个涵洞最薄弱的环节,常由于多种因素而发生渗漏。

然而,传统的沉降缝防渗水修复结构通常是用沥青麻絮或水泥将渗水部位直接封住,虽然操作简单,但往往破坏了沉降缝原有的柔性结构,且后续容易反复出现渗漏,防渗水效果差,维修成本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涵洞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一种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包括开设在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预设沟槽;

所述预设沟槽靠近沉降缝处开设,所述预设沟槽在所述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沉降缝在所述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预设沟槽的底端与所述沉降缝的底部平齐,所述预设沟槽的两槽壁分设在所述沉降缝的两侧,且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底与所述沉降缝连通;

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与所述沉降缝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具有用于将所述涵洞墙身上的渗漏水引流排出的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与所述沉降缝连通,且所述引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沉降缝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预设沟槽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所述沥青麻絮层用于对所述预设沟槽进行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结构包括具有引流口的引流管,所述引流口沿所述引流管的轴向开设,所述引流管夹设在所述沉降缝的靠近所述预设沟槽的一侧,且所述引流口位于所述沉降缝内,所述引流管形成为所述引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结构包括第一防水层以及与所述预设沟槽相匹配的橡胶止水带;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在所述预设沟槽的内壁上,所述橡胶止水带设置在所述预设沟槽内,且与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橡胶止水带和所述第一防水层围合形成所述引流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止水带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固定在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底上。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沟槽顶端所在的位置为所述沉降缝高度的2/3至3/4处。

进一步地,所述沥青麻絮层内填充有沥青油膏层,所述沥青油膏层的远离所述沉降缝的一面与所述涵洞墙身的内表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靠近所述预设沟槽的底端设置,并沿朝向远离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涵洞墙身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防水层凸出于所述涵洞墙身的内表面。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涵洞墙身的内表面上,对沉降缝进行扩缝,以在沉降缝处形成预设沟槽;

在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和所述沉降缝之间设置与沉降缝连通的引流结构;

在所述预设沟槽内填充沥青麻絮层,以使所述沥青麻絮层将所述预设沟槽封堵;其中,所述涵洞墙身上的渗漏水通过所述引流结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预设沟槽内填充沥青麻絮层,以使所述沥青麻絮层将所述预设沟槽封堵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处设置第二防水层;其中,所述第二防水层靠近所述预设沟槽的底端设置,并沿朝向远离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涵洞墙身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二防水层凸出于所述涵洞墙身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在所述预设沟槽的槽口和所述沉降缝之间设置与沉降缝连通的引流结构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沉降缝的底端至顶端的方向上间隔布置至少两个注浆管;

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涵洞墙身与路基的连接处灌注水溶性聚氨酯或包含水溶性聚氨酯的混合液。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通过在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沉降缝处开设预设沟槽,该预设沟槽在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在涵洞墙身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相同,预设沟槽的底端与沉降缝的底部平齐,预设沟槽的两槽壁分设在沉降缝的两侧,且预设沟槽的槽底与沉降缝连通;在预设沟槽的槽口与沉降缝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该引流结构具有用于将涵洞墙身上的渗漏水引流排出的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的延伸方向相同;预设沟槽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沥青麻絮层用于对预设沟槽进行封堵,沥青麻絮层的远离引流结构的一面与涵洞墙身的内表面平齐。具体实现时,通过在已渗水的沉降缝处开设预设沟槽并设置引流结构,从而使渗漏水能够通过引流通道排出,有效避免了渗漏水对涵洞墙身的再次侵蚀损害,同时在预设沟槽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一方面能够将引流通道可靠地固定在预设沟槽和沉降缝之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防水性能。基于此,本公开提供的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能够将渗漏水引流排出,不用反复维修,防渗水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涵洞墙身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侧面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进行沉降缝修复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0、预设沟槽;20、引流通道;201、第一防水层;202、橡胶止水带;203、引流管;30、沥青麻絮层;40、紧固件;401、膨胀螺栓;402、扁钢;50、沥青油膏层;60、第二防水层;70、沉降缝;81、涵洞墙身;82、路基;90、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至图6中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包括开设在涵洞墙身81内表面上的预设沟槽10;预设沟槽10靠近沉降缝70处开设,预设沟槽10在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70在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相同,且预设沟槽10的底端与沉降缝70的底部平齐,预设沟槽10的两槽壁分设在沉降缝70的两侧,且预设沟槽10的槽底与沉降缝7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靠近沉降缝70处开设对应的预设沟槽10,也就是说,根据涵洞墙身81的渗水情况,对已渗水的沉降缝70进行扩缝,并扩缝至预设尺寸以形成预设沟槽1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涵洞墙身81的渗水情况,在对应沉降缝70处开设的预设沟槽10对应的预设尺寸并不相同。示例性地,当涵洞墙身81发生轻微渗水时,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预设沟槽10的槽宽为10cm,槽深为5cm;当涵洞墙身81发生中度渗水时,参考图3和图4中所示,预设沟槽10的槽宽为10cm,槽深为5cm;当涵洞墙身81发生严重渗水时,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预设沟槽10的槽宽为30cm,槽深为5cm。

进一步地,预设沟槽10的槽口与沉降缝70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引流结构具有用于将涵洞墙身81上的渗漏水引流排出的引流通道20,引流通道20与沉降缝70连通,且引流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70的延伸方向相同;预设沟槽10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30,沥青麻絮层30用于将预设沟槽10封堵。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结构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结构,能够对渗漏水进行引流,以使渗漏水沿引流通道20能够排出至涵洞墙身81外即可。

当涵洞墙身81发生轻微渗水时,引流通道20的排水口可以直接伸入至涵洞墙身81下方的墙身排水管中,此时参考图2中所示,只需要将引流通道20的底端延伸至预设沟槽10外并伸入至涵洞墙身81下方的墙身排水管中即可;当涵洞墙身81发生中度渗水和严重渗水时,引流通道20的排水口与涵洞墙身81的排水渠连通,此时参考图4和图6中所示,可以通过连接管将引流通道20与涵洞墙身81的排水渠连通即可。连接管大致与引流通道20垂直,连接管的一端与排水渠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引流通道20的底端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及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通过在涵洞墙身81内表面上的沉降缝70处开设预设沟槽10,该预设沟槽10在涵洞墙身81内表面上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70的延伸方向相同,预设沟槽10的底端与沉降缝70的底部平齐,预设沟槽10的两槽壁分设在沉降缝70的两侧,且预设沟槽10的槽底与沉降缝70连通;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与沉降缝70之间设置有引流结构,该引流结构具有用于将涵洞墙身81上的渗漏水引流排出的引流通道20,引流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与沉降缝70的延伸方向相同;预设沟槽10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30,沥青麻絮层30用于将预设沟槽10封堵,沥青麻絮层30的远离引流结构的一面与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平齐。具体实现时,通过在已渗水的沉降缝70处开设预设沟槽10并设置引流结构,从而使渗漏水能够通过引流通道20排出,有效避免了渗漏水对涵洞墙身81的再次侵蚀损害,同时在预设沟槽10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30,一方面能够将引流通道20可靠地固定在预设沟槽10和沉降缝70之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防水性能。基于此,本公开提供的涵洞墙身81沉降缝70防渗水修复结构能够将渗漏水引流排出,不用反复维修,防渗水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涵洞墙身81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参考图1和图4中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涵洞墙身81发生轻微渗水或中度渗水时,引流结构包括具有引流口的引流管,引流口沿引流管的轴向开设,引流管夹设在沉降缝70的靠近预设沟槽10的一侧,且引流口位于沉降缝70内,引流管形成为引流通道20。

在本实施例中,引流管可以是以任意合适的材质制成的引流管,强度高,耐腐蚀性能优良即可,例如PVC管、GBF管等。

具体使用时,引流管通过引流口与沉降缝70连通,从而方便对应的已渗水的沉降缝70内的渗漏水集中到引流管内排出。

其中,引流口沿引流管的轴向开设,且引流口朝向沉降缝70开设。沿引流管的轴向可以间隔开设多个引流口。当然,沿引流管的轴向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较大的引流口,此时引流口的轴向开口尺寸与引流管的轴向尺寸相同,引流口的周向开口尺寸小于引流管的周向尺寸,也就是说,引流管是径向剖面具有缺口的开放型引流管,从而方便对沉降缝70内的渗漏水进行导流。

另外,引流管可以直接夹设在沉降缝70的靠近预设沟槽10的一侧,并使引流口朝向沉降缝70的远离预设沟槽10的一侧,当然,引流管也可以固定在预设沟槽10内,只要引流管的引流口布置在沉降缝70内即可,以方便对渗漏水进行导流以集中排出。

参考图5和图6中所示,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涵洞墙身81发生严重渗水时,引流结构包括第一防水层201以及与预设沟槽10相匹配的橡胶止水带202;第一防水层201设置在预设沟槽10的内壁上,橡胶止水带202设置在预设沟槽10内,且与预设沟槽10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橡胶止水带202和第一防水层201围合形成引流通道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水层201涂设在预设沟槽10的内壁上,即在预设沟槽10的槽底和两槽壁上均涂设有第一防水层201。由于预设沟槽10是开设在涵洞墙身81的混凝土墙体上的,第一防水层201一方面可以将预设沟槽10内壁的混凝土缝隙填平,起到防水性能;另一方面,第一防水层201还可以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涵洞墙身81的抗渗、抗震以及耐腐蚀性能。

其中,第一防水层201可以是环氧砂浆、环氧胶泥等。

具体实现时,橡胶止水带202与预设沟槽10的形状相匹配,橡胶止水带202设置在预设沟槽10的靠近槽口的一侧,并与预设沟槽10的槽底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使橡胶止水带202能够将预设沟槽10封堵,并与第一防水层201围合形成用于排放渗漏水的引流通道20,橡胶止水带202与第一防水层201围合形成的引流通道20最大化地利用了预设沟槽10的空间,从而使流量较多的渗漏水通过引流通道20排出,避免渗漏水在此侵蚀涵洞墙身81。

进一步地,参考图6中所示,橡胶止水带202通过至少两个紧固件40固定在预设沟槽10的槽底上。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0包括膨胀螺栓401或预埋在预设沟槽10槽底的螺杆,以及与膨胀螺栓401或预埋螺杆配合的扁钢402。

具体实现时,沿预设沟槽10的延伸方向,在预设沟槽10槽底的混凝土上间隔开设至少两组安装孔,各组安装孔均包括对称分设在沉降缝70两侧的两个子安装孔。在各子安装孔内分别安装膨胀螺栓401,在橡胶止水带202和扁钢402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开设有用于避让膨胀螺栓401的避让孔,将橡胶止水带202贯穿在各子安装孔内的膨胀螺栓401上,将扁钢402抵顶在橡胶止水带202的外表面并通过与膨胀螺栓401配合的螺帽连接在一起,连接可靠牢固,防渗防水效果好。

其中,膨胀螺栓401或预埋螺杆以及扁钢402上可以镀设有防腐层,例如镀铬、镀锌等。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至图6中所示,预设沟槽10顶端所在的位置为沉降缝70高度的2/3至3/4处,即预设沟槽10的顶端至沉降缝70的顶端之间具有1/4至1/3的预留空间,也就是说,具体操作时,沿从下之上的方向,只需将沉降缝70的2/3或3/4的高度进行扩缝。

其中,预设沟槽10的顶端至沉降缝70的顶端之间预留的空间可以根据涵洞墙身81的渗水情况任意设置。

另外,如果引流结构夹设在沉降缝70内,引流结构的顶端可以延伸至预设沟槽10外并与沉降缝70的顶端平齐。

进一步地,参考图1中所示,沥青麻絮层30内填充有沥青油膏层50,也就是说,采用沥青麻絮将预设沟槽10填充塞满之后,还可以采用沥青油膏填平预设沟槽10内的缝隙,有助于提高涵洞墙身81的防水防渗性,其中,沥青油膏层50的远离沉降缝70的一面与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第二防水层60靠近预设沟槽10的底端设置,并沿朝向远离预设沟槽10的槽口的方向延伸至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第二防水层60凸出于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预设沟槽10内填满有沥青麻絮层30,沥青麻絮层30远离沉降缝70的一面与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平齐。此时,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第二防水层60靠近沉降缝70的一面与沥青麻絮层30连接在一起,第二防水层60远离沉降缝70的一面封堵在预设沟槽10的部分槽口上,并沿朝向远离槽口的方向延伸至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预设沟槽10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30,并在沥青麻絮层30内填充有沥青油膏,沥青油膏可以填平预设沟槽10内的缝隙,并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处形成有沥青油膏层50。此时,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二防水层60,第二防水层60靠近沉降缝70的一面与沥青油膏层50连接在一起,第二防水层60远离沉降缝70的一面封堵在预设沟槽10的部分槽口上,并沿朝向远离槽口的方向延伸至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

第二防水层60一方面可以封闭预设沟槽10的底部,在预设沟槽10的底部形成保护层,从而提高涵洞墙身81的防水渗水性能,另一方面,第二防水层60还可以起到补强加固的作用。

具体实现时,第二防水层60包括界面层和保护层,其中界面层位于保护层和沥青麻絮层30之间,界面层有助于增强保护层在沥青麻絮层30上的附着连接性,可靠性性,粘性高。其中,保护层由BPS高强度弹性防水材料制成。

实施例二

参考图1至图7中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对沉降缝进行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上述实施例的涵洞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的部分或者全部执行,从而使渗漏水通过引流结构排出,有效避免了渗漏水对涵洞墙身81进行再次侵蚀;同时在预设沟槽10内填充有沥青麻絮层30,一方面能够将引流通道20可靠地固定在预设沟槽10和沉降缝70之间,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防水性能。基于此,本公开提供的涵洞墙身81沉降缝70防渗水修复结构能够将渗漏水引流排出,不用反复维修,防渗水效果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涵洞墙身81的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参考图7中所示,该方法包括:

S101、在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对沉降缝70进行扩缝,以在沉降缝70处形成预设沟槽10;

S102、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和沉降缝70之间设置与沉降缝70连通的引流结构;

S103、在预设沟槽10内填充沥青麻絮层30,以使沥青麻絮层30将预设沟槽10封堵,其中,涵洞墙身81上的渗漏水通过引流结构排出。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

在预设沟槽10的槽口处设置第二防水层60;其中,第二防水层60靠近预设沟槽10的底端设置,并沿朝向远离预设沟槽10的槽口的方向延伸至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上,第二防水层60凸出于涵洞墙身81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参考图4中所示,在沉降缝70的底端至顶端的方向上间隔布置至少两个注浆管90,注浆管90大致与沉降缝70垂直,通过注浆管90向涵洞墙身81与路基82的连接处灌注水溶性聚氨酯或包含水溶性聚氨酯的混合液,以使路基82填料内的孔洞密封,从而可以避免涵洞墙身81上的渗漏水渗入至路基82填料内,进而使渗漏水导流至导流结构内排出。

注浆结构后,将注浆管90的位于沉降缝70的部分切割掉,并用堵漏王或者水泥将注浆管90的开口封堵上。

进一步地,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先对沉降缝70进行注浆处理,例如采用水溶性聚氨酯堵漏,施工简单,防水防渗性能好,固话速度快。注浆时,在压力作用下,水溶性聚氨酯浆液在灌入混凝土缝隙的同时,可以向缝隙的周围渗透,继续渗入混凝土缝隙中,最终形成网状结构,成为密度小、含水的弹性体,具有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止水性好。

具体的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箱涵施工组件及其应用与箱涵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