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道内施工升降机

文档序号:181756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5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 (Construction elevator in shaft ) 是由 孙桂新 李文岩 刘俊陶 李义宁 于 2021-09-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井道内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包括吊笼、承重梁、曳引机、钢丝绳和对重框;吊笼设置于井道内并与井道内壁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承重梁安装于井道内并位于吊笼的上方,曳引机安装于井道外,钢丝绳包括有使用段和待用段,使用段绕设于对重框、承重梁、曳引机和吊笼之间,绳头组件安装于承重梁上并用于锁紧使用段和待用段的连接处,将待用段的钢丝绳设置于吊笼的上方,减少了吊笼的负荷,提高了吊笼运行过程中的实际载荷,并且将曳引机安装于井道之外,既能满足驱动使用段工作,在对承重梁进行升层的时候无需将曳引机同步进行升层,从而降低了升层的难度,缩短了升层的安装时间。(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 a shaft,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construction elevator in a shaft, which comprises a suspension cage, a bearing beam, a traction machine, a steel wire rope and a counterweight frame; the cage sets up in the well and with guide rail sliding connection on the well inner wall, the spandrel girder is installed in the well and is located the top of cage, the hauler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well, wire rope is including using section and standby section, use the section around locating to heavy frame, the spandrel girder, between hauler and the cage, rope end subassembly is installed on the spandrel girder and is used for locking the junction of using section and standby section, set up the wire rope of standby section in the top of cage, the load of cage has been reduced, the actual load in the cage operation process has been improved, and install the hauler outside the well, can satisfy drive use section work, need not to carry out the lift bed with the hauler in step when carrying out the lift bed to the spandrel girder, thereby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of lift bed has been reduced, the installation time of lift bed has been shortened.)

井道内施工升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井道内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首先在保证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再提高施工效率,这就要求不断改进施工设备。随着如今建筑行业的发展,楼层的建筑逐渐增高,现有的升降机设置在建筑的井道内以提高安全性,在井道内的升降机随着建筑的增高而升高,需要较长的钢丝绳,然而井道内空间比较狭小,剩余的钢丝绳存放不方便,容易导致出现剩余的钢丝绳安置的问题,现有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一般将多余的钢丝绳存放于吊笼顶部,但是这样子导致了吊笼实际载荷大大缩减,并且现有的曳引机安装在承重梁上,导致升层难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吊笼上存放钢丝绳导致吊笼实际载荷降低以及曳引机安装在承重梁上导致难升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包括吊笼、承重梁、曳引机、钢丝绳、对重框和绳头组件;所述吊笼设置于井道内并与井道内壁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承重梁安装于所述井道内并位于所述吊笼的上方,所述曳引机安装于所述井道外,所述钢丝绳包括有使用段和待用段,所述使用段绕设于所述对重框、所述承重梁、所述曳引机和所述吊笼之间,所述绳头组件安装于所述承重梁上并用于锁紧所述使用段和所述待用段的连接处。

可选地,还包括有用于存放所述待用段的托架,所述托架安装于所述井道内或者井道之外。

可选地,所述承重梁的侧部设置有支撑部,所述使用段绕设于所述承重梁和所述曳引机上,所述使用段的第一端绕设所述对重框后固定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使用段的第二端绕设所述吊笼后与所述绳头组件连接,所述待用段与所述使用段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曳引机安装于井道外任一楼层的地面层上,所述曳引机于部分所述使用段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使用段工作。

可选地,所述承重梁包括有固定部、伸缩部和导向轮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伸缩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固定与所述井道内壁中,所述伸缩部的自由端伸出井道外的楼层面上,所述导向轮组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上。

可选地,所述承重梁上设置有导向轮组,所述对重框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动滑轮,所述吊笼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动滑轮;所述使用段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使用段的第二端依序绕设所述第一动滑轮、所述导向轮组和所述第二动滑轮后与所述绳头组件连接,所述曳引机牵引绕设于所述导向轮组的部分所述使用段。

可选地,定义所述第一动滑轮的轴线所在的垂直于水平面的面为第一平面,定义所述第二动滑轮的轴线所在的垂直于水平面的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可选地,所述导向轮组包括有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第三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和所述第三导向轮沿垂直方向由下至上并靠近所述井道的内壁布置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第四导轮安装于所述承重梁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侧方,所述使用段依序绕经所述第一动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曳引机、所述第三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动滑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向轮与所述井道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对重框与所述井道内壁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曳引机包括有机架,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的曳引轮、第五导向轮和第六导向轮,所述曳引轮设置于所述井道之外,所述第五导向轮和所述第六导向轮部分延伸至所述井道内并位于所述导向轮组的侧下方,所述第六导向轮和所述第五导向轮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布置,所述使用段依序绕经所述第一动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五导向轮、所述曳引轮、所述第六导向轮、所述第三导向轮、所述第四导向轮和所述第二动滑轮。

可选地,定义曳引机位于所述承重梁的左侧,所述第二导向轮的左象限点与所述第五导向轮的右象限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三导向轮的左象限点与所述第六导向轮的右象限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随着楼层的升高,将承重梁提升的同时,松开绳头组件,将待用段释放以转换成使用段,从而使得使用段的长度变长,满足吊笼的升降,使用一条钢丝绳可以满足工作,并且将待用段的钢丝绳设置于吊笼的上方,减少了吊笼的负荷,提高了吊笼运行过程中的实际载荷,并且将曳引机安装于井道之外,既能满足驱动使用段工作,在对承重梁进行升层的时候无需将曳引机同步进行升层,即,只需要对承重梁进行升层,从而降低了升层的难度,缩短了升层的安装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中对重框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中承重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井道内施工升降机中第二导向轮处部分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吊笼 11—第二动滑轮 12—第一侧面

20—承重梁 21—支撑部 22—固定部

23—伸缩部 24—导向轮组 241—第一导向轮

242—第二导向轮 243—第三导向轮 244—第四导向轮

30—曳引机 31—机架 32—曳引轮

33—第五导向轮 34—第六导向轮 40—钢丝绳

41—使用段 41a—第一使用段 41b—第二使用段

42—待用段 50—对重框 51—第一动滑轮

60—绳头组件 70—托架 71—绕线部

72—限位部 81—第一内壁 H1—第一间距

H2—第二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4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提供一种井道内施工升降机,包括吊笼10、承重梁20、曳引机30、钢丝绳40、对重框50和绳头组件60;所述吊笼10设置于井道内并与井道内壁上的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承重梁20安装于所述井道内并位于所述吊笼10的上方,所述曳引机30安装于所述井道外,所述钢丝绳40包括有使用段41和待用段42,所述使用段41绕设于所述对重框50、所述承重梁20、所述曳引机30和所述吊笼10之间,所述绳头组件60安装于所述承重梁20上并用于锁紧所述使用段41和所述待用段42的连接处。

具体地,随着楼层的升高,将承重梁20提升的同时,松开绳头组件60,将待用段42释放以转换成使用段41,从而使得使用段41的长度变长,满足吊笼10的升降,使用一条钢丝绳40可以满足工作,并且将待用段42的钢丝绳40设置于吊笼10的上方,减少了吊笼10的负荷,提高了吊笼10运行过程中的实际载荷,并且将曳引机30安装于井道之外,既能满足驱动使用段41工作,在对承重梁20进行升层的时候无需将曳引机30同步进行升层,即,只需要对承重梁20进行升层,从而降低了升层的难度,缩短了升层的安装时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井道内施工升降机还包括有托架70,所述托架70安装于所述井道内,用于存放所述待用段42。具体地,使用托架70存放待用段42,对待用段42起到整齐存放,防止了待用段42出现凌乱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中,所述托架70安装于所述井道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承重梁20的上方;具体地,升层时,先将托架70从井道内壁取下,然后与承重梁20一并升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中,所述托架70安装于所述承重梁20上。具体地,升层的时候,与承重梁20一并升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架70安装于所述井道之外,用于存放所述待用段42。具体地,设置在井道外的托架70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维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托架70包括有绕线部71和设置于所述绕线部71两端的限位部72。具体地,设置的限位部72能够防止待用段42从绕线部71上出现脱落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72的最低点高于缠绕在所述绕线部71上的所述待用部的最低点。这样子,始终保持了待用段42与地面为分离状态,从而避免待用段42与地面之间出现摩擦的现象,提高了待用段42的存放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使用段41绕设于所述承重梁20和所述曳引机30上,所述使用段41的第一端绕设所述对重框50后固定于所述承重梁20上,所述使用段41的第二端绕设所述吊笼10后与所述绳头组件60连接,所述待用段42与所述使用段41的第二端连接。具体地,采用双绕式2:1曳引比的绕线方式,使得使用段41所承受的复合为吊笼10实际复合的一半,进而提高了吊笼10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承重梁20的侧部设置有支撑部21,所述使用段41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支撑部21上。具体地,使用段41的第一端从承重梁20向下绕过对重框50后向上固定于支撑部21上,使得该段的使用段41呈“U”字型。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曳引机30安装于井道外任一楼层的地面层上,所述曳引机30于部分所述使用段41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使用段41工作。具体地,由于曳引机30设置于地面层上,升层的过程中无需对曳引机30进行升层,降低了升层的难度,且设置于地面层上的曳引机30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维护。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承重梁20包括有固定部22、伸缩部23和导向轮组24,所述固定部22和所述伸缩部23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部22的一端固定与所述井道内壁中,所述伸缩部23的自由端伸出井道外的楼层面上,所述导向轮组24安装于所述固定部22上,所述支撑部21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2的侧部。具体地,需要升层的时候,将伸缩部23朝向固定部22方向移动,使得承重梁20整体的长度缩短小于井道的宽度,从而便于进行升层,升层后将伸缩部23远离固定部22方向移动,使得承重梁20整体的长度大于井道的宽度,从而支撑于井道上端部,通过伸缩部23和固定部22的伸长和缩短,便于进行提升,降低了升层的难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梁20上设置有导向轮组24,所述对重框50的上方连接有第一动滑轮51,所述吊笼10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动滑轮11;所述使用段41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承重梁20上,所述使用段41的第二端依序绕设所述第一动滑轮51、所述导向轮组24和所述第二动滑轮11后与所述绳头组件60连接,所述曳引机30牵引绕设于所述导向轮组24的部分所述使用段41。具体地,通过在对重框50上设置有第一动滑轮51,在吊笼10上设置有第二动滑轮11,使得在曳引比为1:2,从而使得使用段41承重可以降低到一半,大大增加了相同粗细的使用段41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定义所述第一动滑轮51的轴线所在的垂直于水平面的面为第一平面,定义所述第二动滑轮11的轴线所在的垂直于水平面的面为第二平面,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具体地,定义吊笼10朝向第二动滑轮11的一侧面为第一侧面12,定义井道内壁朝向第二动滑轮11的一侧壁为第一内壁81,第二动滑轮11的轴线均与第一侧面12、第一内壁81垂直,当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呈垂直状态,第一侧面12与第一内壁81之间的距离较少,也就是说,当第一平面于第二平面呈垂直状态,第一动滑轮51所占据井道内空间少,从而使得该井道能够安置空间较大的吊笼10,从而满足在狭小空间的井道内安置足够的空间的吊笼10,以提高运输的效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轮组24包括有第一导向轮241、第二导向轮242、第三导向轮243和第四导向轮244;所述第一导向轮241、所述第二导向轮242和所述第三导向轮243沿垂直方向由下至上并靠近所述第一内壁81布置于所述承重梁上,所述第四导轮244安装于所述承重梁20上并位于所述第二导向轮242的右侧方,所述使用41段依序绕经所述第一动滑轮51、所述第一导向轮241、所述第二导向轮242、所述曳引机30、所述第三导向轮243、所述第四导向轮244和所述第二动滑轮11。具体地,设置的所述第一导向轮241、所述第二导向轮242和所述第三导向243轮沿垂直方向由下至上并靠近所述第一内壁81布置于所述承重梁上20,从而满足使用段41的绕线方式,同时沿井道的垂直方向布置能够减少所述第一导向轮241、所述第二导向轮242和所述第三导向轮243所占据井道内的空间,从而能够满足吊笼10在狭小的井道空间内正常工作。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轮242与所述第一内壁8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对重框50与所述第一内壁81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定义第二导向轮242与第一内壁81的最短距离为第一间距H1,定义对重框50与第一内壁81的最短距离为第二间距H2,由于第一间距H1小于第二间距H2,也就是说当使用段41沿第二导向轮242的左极点垂直向下经过曳引机30的时候,该使用段41不会与对重框50发生接触,从而确保对重框30在升降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运行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曳引机30包括有机架31,以及安装于所述机架31上的曳引轮32、第五导向轮33和第六导向轮34,所述曳引轮32设置于所述井道之外,所述第五导向轮33和所述第六导向轮34部分延伸至所述井道内并位于所述导向轮组24的侧下方,所述第六导向轮34和所述第五导向轮33沿垂直方向由上至下布置,所述使用段41依序绕经所述第一动滑轮51、所述第一导向轮241、所述第二导向轮242、所述第五导向轮33、所述曳引轮32、所述第六导向轮34、所述第三导向轮243、所述第四导向轮244和所述第二动滑轮11。具体地,第五导向轮33和第六导向轮34垂直布置,满足将使用段41导向经过曳引轮32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对井道的占用空间,提高吊笼10的运行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定义曳引机30位于所述承重梁20的左侧,所述第二导向轮242的左象限点与所述第五导向轮33的右象限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所述第三导向轮243的左象限点与所述第六导向轮34的右象限点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具体地,定义绕经第二导向轮242与所述第五导向轮33之间的部分使用段41为第一使用段41a,定义绕经第三导向轮243与所述第六导向轮34的部分使用段41为第二使用段41b,第一使用段41a和第二使用段41b垂直设置并彼此平行,这样能够减少第一使用段41a和第二使用段41b所占据井道内的空间,且在绕经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提高了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电磁驱动轿厢升降的电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