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

文档序号:1836720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 (Conveyor and crops harvesting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 是由 江涛 李海同 梁苏宁 沐森林 吴崇友 陈旭 于 2021-08-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输送装置包括机座,机座上安装有两条环形的输送带,每条输送带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每个输送带对应的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的轴向均相互垂直,使得输送带中部的输送带段为扭转形态;两个输送带上相对的输送带段之间形成输送通道;两个第一传动辊中至少一者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机座上,以使得两个第一传动辊之间的间距能够被调节。本发明的输送通道输送农作物时可同时完成农作物的姿态扭转操作,使得农作物由竖立形态变为平置形态,如此有利于农作物的有序铺放,成本低、效率高,另外由于两个第一传送辊的间距可调,使得输送装置可适应不同秆径的农作物。(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conveying device and a crop harvesting device, wherein the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base, two annular conveying belts are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 first driving roller and a second driving roller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and the rear end of each conveying belt; the axial directions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roller and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roller corresponding to each conveying belt are mutually vertical, so that the conveying belt section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veying belt is in a torsional mode; a conveying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he opposite conveying belt sections on the two conveying belts; at least one of the two first drive rollers is mounted on the machine base by an adjusting mechanism, so tha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first drive rollers can be adjusted. The conveying channel can complete the posture twisting operation of crops simultaneously when conveying the crops, so that the crops are changed from a vertical state to a horizontal state, the ordered laying of the crops is facilitated, the cost is low, the efficiency is high, and in additio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first conveying rollers is adjustable, so that the conveying device can adapt to the crops with different stalk diameters.)

一种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农业收割机械中,需要使收割后的农作物有序铺放,现有的收割机械具有收割组件与输送装置,收割组件将农作物割下,输送装置将割下的农作物输送至收集框,由于农作物是竖立生长的,而将割下的农作物铺放到收集框中最好是横向铺放,因此需要将收割后的农作物扭转角度后再装框,现有的输送装置需要通过复杂的结构实现上述功能或者需要人工辅助装箱。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现收割后农作物的扭转作业且能够适应不同秆径的农作物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其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安装有两条环形的输送带,每条所述输送带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辊与第二传动辊;

每个所述输送带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动辊与所述第二传动辊的轴向均相互垂直,使得所述输送带中部的输送带段为扭转形态;两个所述输送带上相对的输送带段之间形成输送通道;

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中至少一者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座上,以使得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之间的间距能够被调节。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辊通过第一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另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辊通过第二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所述第一调节机构与所述第二调节机构两者均能够用于调节各自对应的所述的输送带的松紧度,且前者还能调节其对应的所述第一传动辊的左右位置。

进一步地,对应于每个所述输送带还设置有导向辊,所述导向辊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传动辊的一端;

两个所述输送带上位于所述导向辊与所述第一传动辊之间的带段之间形成有由宽变窄的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机座固定的第一固定座、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座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一调节座、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调节座在左右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一传动辊安装在第二调节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机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座上的第一张紧螺钉,所述第一张紧螺钉的头部作用于所述第一调节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相对于所述机座固定的第二固定座以及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上还安装有第二张紧螺钉,所述第二张紧螺钉的头部作用于所述第三调节座。

进一步地,所有辊的外环面上均形成有环形槽,所述第二传动辊的外表面做滚花处理,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带面上形成有凸出条带;

对应于所述输送带配合的每个辊,所述凸出条带均有嵌入在所述辊的环形槽内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动辊为主动辊;两个所述输送带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安装在两根传动轴上,两根所述传动轴上均安装有齿轮,两个所述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轴连接驱动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的截面为正多边形。

一种农作物收获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对应于每组所述可调节的输送装置配置的分禾器以及割刀组件。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通过设置两条扭转形态的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输送通道输送农作物时可同时完成农作物的姿态扭转操作,使得农作物由竖立形态变为平置形态,如此有利于农作物的有序铺放,成本低、效率高,另外由于两个第一传送辊的间距可调,使得输送装置可适应不同秆径的农作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可调节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附图2为可调节的输送装置的正视图;

附图3为第一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附图4为第二调节机构的结构图;

附图5为农作物收获装置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附图6为农作物收获装置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附图7为第一实施例之分禾器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附图8为第一实施例之分禾器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附图9为附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附图10为第二实施例之分禾器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11为主被动混合式分禾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12为主被动混合式分禾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附图13为分禾锥体的内部结构图。

图中:1-机座;2-输送带;21-凸出条带;3-第一传动辊;31-第一环形槽;4-第二传动辊;51-第一调节机构;511-第一固定座;512-第一调节座;513-第二调节座;514-第一张紧螺钉;52-第二调节机构;521-第二固定座;522-第三调节座;523-第二张紧螺钉;6-导向辊;61-第三环形槽;71-传动轴;72-齿轮;73-驱动电机;8-分禾器;81-主分禾体;811-平面部;812-孔;813-容置腔;814-转轴;815-第二挂钩;82-导向板;821-套筒;822-第一挂钩;83-弹性件;84-主动分禾器;841-动力源;842-分禾锥体;843-旋转轴;844-轴承;85-被动分禾器;851-第一分禾筋;852-第二分禾筋;853-第三分禾筋;9-割刀组件;91-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之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针对的收割输送对象为菜苔等秆叶类农作物,以下以菜苔为主要作业对象进行说明。

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其包括机座1,机座1上安装有由两条环形的输送带2组成的输送带组,每条输送带2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传动辊3与第二传动辊4,第一传动辊3与第二传动辊4中其中之一为主动辊,另一者为从动辊;

每个输送带2对应的第一传动辊3与第二传动辊4两者的轴向均相互垂直,其中第一传动辊3竖向设置(整体是竖向的,其具体姿态可以有一定的倾斜度),第二传动辊4横向设置,如此输送带2中部的输送带段为扭转形态;两个输送带2上相对的输送带段之间形成输送通道,随着输送带的运转,两个输送带2可夹持着被收割的菜苔向后方输送,且在输送过程中将菜苔的姿态由竖向逐渐调整为横向,使得菜苔从输送装置后端输出时,菜苔的姿态为横向的,方便对菜苔进行有序铺放。

上述两个第一传动辊3中至少一者通过调节机构安装在机座1上,以使得两个第一传动辊3之间的间距能够被调节,如此输送通道的入口的宽度可调,使得不同秆径的菜苔都能顺利进入两个输送带2之间,提升了输送装置对不同秆径菜苔的适应性。

优选地,对应于每个输送带2还设置有导向辊6,导向辊6设置在靠近第一传动辊3的一端;两个输送带2上位于导向辊6与第一传动辊3之间的带段之间形成有由宽变窄的入口,如此可方便地使菜苔进入两个输送带2之间。

由于上述每个输送带2呈均扭转形态,输送带2运转时容易相对于与其配合的辊跑偏,为了解决该问题,包括上述第一传动辊3、第二传动辊4以及导向辊6的外环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环形槽31、第二环形槽以及第三环形槽61,输送带2的内侧带面上形成有凸出条带21,凸出条带21具有嵌入在上述第一环形槽31、第二环形槽以及第三环形槽61内的部分。如此,由于凸出条带21的纠偏作用,输送带2不会跑偏,可保持输送装置的运行稳定性

优选地,其中一个第一传动辊3通过第一调节机构51安装在机座1上,另一个第一传动辊3通过第二调节机构52安装在机座1上;第一调节机构51与第二调节机构52两者均能够用于调节各自对应的的输送带2的松紧度,且前者还能调节其对应的第一传动辊3的左右位置。

具体地,如附图3所示,第一调节机构51包括相对于机座1固定的第一固定座511、能够相对于固定座511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一调节座512、以及能够相对于第一调节座512在左右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二调节座513;上述第一调节座512上形成有第一条形孔,第一调节座512通过穿过第一条形孔的固定螺钉安装在第一固定座511上;上述第二调节座513上形成有第二条形孔,第二调节座513通过穿过第二条形孔的固定螺钉安装在第一固定座511上;第一传动辊3以及导向辊6均固定安装在第二调节座513上。第一调节机构5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固定座511上的第一张紧螺钉514,第一张紧螺钉514的头部作用于第一调节座512。通过上述结构,当需要对输送带2进行张紧时,松开固定第一调节座512的螺钉,并转动第一张紧螺钉514,第一张紧螺钉514推动第一调节座512运动(此时相应的固定螺钉相对于第一条形孔移动),输送带2张紧后,将固定螺钉拧紧实现第一调节座512的固定。当需要调节输送通道入口处的宽度时,松开固定第二固定座521的固定螺钉,并将第二固定座521移动至合适位置(此时相应的固定螺钉相对于第二条形孔移动)后再将固定螺钉拧紧。

如附图4所示,上述第二调节机构52包括相对于机座1固定的第二固定座521以及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座521在前后方向上调节位置的第三调节座522,第三调节座522上具备第三条形孔,且第三调节座522通过穿过第三条形孔的固定螺钉固定在第二固定座521上;第二固定座521上还安装有第二张紧螺钉523,第二张紧螺钉523的头部作用于第三调节座522。当需要对对应的输送带2进行张紧时,松开固定第三调节座522的固定螺钉,并转动第二张紧螺钉523,第二张紧螺钉523推动第三调节座522运动(此时相应的固定螺钉相对于第三条形孔移动),输送带2张紧后,将固定螺钉拧紧实现第三调节座522的固定。

优选地,上述第二传动辊4为主动辊,第二传动辊4的外表面做滚花处理,如此可防止第二传动辊4与输送带2两者相对打滑;如附图3与附图4所示,两个输送带2对应的两个第二传动辊4安装在两根传动轴71上,两根传动轴71上均安装有齿轮72,两个齿轮72相互啮合;其中一个传动轴71连接驱动电机73。传动轴71的截面为正多边形,图示为正六边形。

一种农作物收获装置,其主要用于收获油菜的菜苔,如附图5与附图6所示,其包括上述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具有四组输送带组,且所有输送带组共用上述机架1、传动轴71以及驱动电机73,驱动电机73能够驱动四组输送带组运转;还包括对应于每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配置的分禾器8以及割刀组件9,分禾器8的数量以及割刀组件9的数量均与输送带组的数量相等,每组输送带组分别对应于一组分禾器8以及一组割刀组件9。

输送带组对应的分禾器8位于其前方,输送带组对应的割刀组件9包括置于其输送通道入口位置下方的割刀91。

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7与附图8所示,上述分禾器8为纯被动式分禾器,其包括主分禾体81与导向板82。

主分禾体81的前端为尖锥状,且其具有平面部811;两个主分禾体81上的两个平面部811相对设置,且两个平面部811之间的空隙由宽逐渐变窄;导向板82从其所在的主分禾体81上平面部811的中部开始向后倾斜延伸,且两个导向板82的夹角大于两个平面部811之间的夹角,两个导向板82后端之间的间距小于两个平面部811后端之间的间距。

通过上述结构,搭载有该分禾器的收割台执行收割作业时,主分禾体81用于将较大宽度范围内的菜苔向中心聚拢,由于两个导向板82之间夹角较大且后端间距较小,两个导向板82可将菜苔秆部更快地向中间聚拢,且两个导向板82起到了止回左右,菜苔的秆部通过两个导向板82后端后其无法回摆,如此菜苔的秆部被限制在导向板82后侧与输送组件85前端的狭窄空间内,菜苔的摆动会大幅减少,可方便后续的夹持、切割与输送作业。

优选地,上述主分禾体81内具有容置腔813,平面部811上开有孔812,导向板82穿过孔812,使得其一部分置于主分禾体81之内,一部分置于主分禾体81之外,且导向板82能够相对于其所在的主分禾体81弹性浮动。具体地,导向板82转动安装在其所在的主分禾体81上,且导向板82与主分禾体8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83,弹性件83使得两个导向板82的后端之间具有相对靠近运动的趋势。

通过将导向板82与主分禾体81两者之间设成弹性浮动连接,两个导向板82可分别在一定角度内转动,如此,分禾器有较好的适应性,在菜苔秆部通过时,两个导向板82后端之间的间距可适应调整使得菜苔秆部能顺利通过,在菜苔秆部通过后,两个导向板82在弹性件83的复位作用下复位,防止菜苔秆部回摆。

为了实现上述弹性浮动连接,如附图9所示,容置腔813内固定有转轴814,导向板82中部固定有套筒821;套筒821转动套接在转轴814上;弹性件83置于容置腔813内,且其两端分别连接导向板82的前端以及主分禾体81的后侧。

具体地,导向板82的前端以及主分禾体81的后侧分别固定有第一挂钩822以及第二挂钩815,弹性件83为弹性皮筋。

通过上述结构,弹性件83与所有连接结构均设置在容置腔813内,可避免连接结构或弹性件受到外界枝叶的干扰而异常运动或卡死。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0所示,上述分禾器8为主被动混合式分禾器,每组分禾器8包括两个主被动混合式分禾装置,如附图11-12所示,每组主被动混合式分禾装置包括主动分禾器84与被动分禾器85,主动分禾器84能够主动运转以产生从前向后的单向输送作用;被动分禾器85包括若干分禾筋,分禾筋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其前端位于主动分禾器84的前端之前;分禾筋与主动分禾器84之间形成有间隙。

具体地,主动分禾器84包括驱动连接的动力源841与分禾锥体842,动力源841为电机,其驱动分禾锥体842作旋转运动;分禾锥体842在前后方向上由细逐渐变粗,另外,分禾锥体842的外锥面上形成有防滑纹理。

通过将主动分禾器84的主要部分设成锥体结构,分禾锥体842转动时,分禾锥体842的外锥面与油菜苔的秆部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轴向分力使得秆部向后运动,摩擦力在上下方向上的分力对秆部起到向上输送作用,可将秆部扶直捋正,如此一举两得,一方面使得秆部主动向后进给,另一方面使得秆部的姿态较正,方便后续的切割与输送作业。此外,若有长柄叶与分禾锥体842的外锥面接触,分禾锥体842外锥面可同时将长柄叶向上输送聚拢,使得原本垂着的长柄叶聚拢至分禾锥体842的上方,如此后续切割时可尽量减少割刀对长柄叶的伤害,尽量保持长柄叶的完整。

分禾筋有多个,主动分禾器84至少两侧部以及上部设有分禾筋,所有分禾筋的前端交汇于一点,且在前后方向上,所有分禾筋的交汇点位于分禾锥体842的中部(不一定是分禾锥体842的正中心)。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分禾筋的前端在分禾锥体842的前端之前,因此,分禾器作业时,被动分禾器85包含的分禾筋先与菜苔接触,随着被动分禾器85介入得越多,分禾筋可将菜苔的秆部与长柄叶分开,由于长柄叶较软且分禾筋与分禾锥体842的外锥面之间具有间隙,因此长柄叶被分禾筋隔在外围而不会与分禾锥体842的外锥面接触,菜苔的秆部较硬,其被分禾器作用向中间聚拢汇总时会与分禾锥体842的外锥面接触并被分禾锥体842的输送作用推动向分禾器的后侧运动,如此,在分禾过程中实现了菜苔的秆叶分离,防止长柄叶卷绕到分禾锥体842上造成损伤,也可减少机械故障。

优选地,上述分禾筋包括分别分布在分禾锥体842的两侧的第一分禾筋851与第二分禾筋852,第一分禾筋851与第二分禾筋852均呈弧形,且第一分禾筋851的后侧高于第二分禾筋852的后侧,如附图12所示。使用时,如附图10所示,两组分禾器对称左右设置,相对于两组分禾器的对称中心,第一分禾筋851位于内侧,而第二分禾筋852位于外侧,由于第一分禾筋851的后侧较高,第一分禾筋851的延伸路径也整体较高,第一分禾筋851不会挡住分禾锥体842的朝内一侧,执行分禾作业时,菜苔的秆部更容易与分禾锥体842接触,且第一分禾筋851也能更好地起到秆叶分离以及后续为秆部导向的作用。

分禾筋还包括置于分禾锥体842的上侧的第三分禾筋853,第三分禾筋853呈Z字形。第三分禾筋853同样用于将长柄叶片与分禾锥体842隔开。

在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增加分禾筋,如可在分禾锥体842上部设置多个第三分禾筋853,也可在两侧各设置多根分禾筋,在分禾锥体842的下部也可设置分禾筋,一来防止枝叶从下侧卷入分禾锥体842,也可防止地面上的其他杂物卷到分禾锥体842上影响分禾效果。

本发明的可调节的输送装置及农作物收获装置,通过设置两条扭转形态的输送带,两个输送带之间的输送通道输送农作物时可同时完成农作物的姿态扭转操作,使得农作物由竖立形态变为平置形态,如此有利于农作物的有序铺放,成本低、效率高,另外由于两个第一传送辊的间距可调,使得输送装置可适应不同秆径的农作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青食小麦脱粒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