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和使用该空气调节机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文档序号:1850757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空气调节机和使用该空气调节机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Air conditioner and radiation air conditioner using the same ) 是由 小野干治 泷泽勇辉 藤吉充 枡见秀之 久保田祥弘 于 2019-12-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空气调节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在水平面所相交的一面和相反侧的一面分别配置空气引进口和吹出口,且在壳体内一列地排列热交换器和横流风扇。横流风扇以其上半部分侧沿从热交换器朝向吹出口的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对于基于横流风扇的旋转进行的送风动作而言,壳体内的空气的流路即机体内流路的弯曲是必不可少的。空气调节机为了实现机体内流路的屈曲而设置气流调整部,从而在空气引进口侧产生从斜下方朝向横流风扇的气流,并在吹出口侧产生从横流风扇朝向斜下方的气流。(The air conditioner includes a casing in whic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re disposed on one surface and an opposite surface of a horizontal plane, respectively, and a heat exchanger and a cross-flow fan are arranged in a row in the casing. The cross-flow fan is driven so that its upper half side rotates in a direction from the heat exchanger toward the outlet. In the air blowing operation by the rotation of the cross flow fan, the flow path of the air in the casing, that is, the curvature of the flow path in the casing is indispensable. The air conditioner is provided with an airflow adjusting portion for realizing the buckling of the flow path in the body, so that airflow from an obliquely lower direction to the cross flow fan is generated on the air intake side, and airflow from the cross flow fan is generated on the air outlet side.)

空气调节机和使用该空气调节机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机和使用该空气调节机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维持室内空间的环境舒适的空气调节装置,一直以来一般使用对流方式。其为向室内吹出调整了温度、湿度的空气调节空气,利用对流进行空气调和的方式。

但是,对流方式容易使人在舒适性这一方面感到不满。

其原因之一是,在使空气对流的情况下,在室内空间会产生上下的温度分布差,温暖的空气容易去向顶棚侧,冷凉的空气容易滞留在地面。因为处于与对健康有益的、使人感到舒适的头寒足热相反的状态,所以总是会让人感到不快。

容易感到不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对流的气流直接触碰人体的、产生所谓的被称为冷风感(draft)的现象。例如,据说在制冷生效的室内,风速0.5m时体感温度下降3℃。因此,在从烈日下的屋外进入经空气调节的室内那样的情况下,一开始感觉舒适,但是身体降温之后反而感到寒冷。

另外,因气流直接持续碰撞身体这事本身而感到不快的人也不少。

放射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在不使气流直接碰撞身体这一方面,改善对流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所具有的上述不良情况。

作为这样的放射方式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顶棚面安装了空气调节机和放射面板的空气调节装置(专利文献1称为“放射空气调节系统”)。

放射面板是在相互面对面的具有透湿性的放射面板和绝热面板之间形成风路的结构,并使风路的入口面向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0025]~[0029]、图1~图11)。因此,从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吹出的空气调节空气被导入到风路,并在风路内流通。由此,可控制放射面板的温度,从而进行放射制冷、供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7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图示有在上下方向上高度低的薄型空气调节机(参照文献1的图11~图5)。关于该空气调节机,专利文献1说明了“通过引进室内空间1的空气且伴随着制热剂流体的相变的吸热或散热作用来进行冷却或加热,使得从空气调节空气喷出口211a喷出该被冷却或加热的空气”(参照文献1的段落[0027])。另一方面,没有对空气调节机的内部结构的说明,从而其详情不明。

作为空气调节机的送风源,广泛使用横流风扇。横流风扇由于即使从宽度宽的吹出口也能够使空气调节空气均等地吹出,且工作声音还小,所以适宜作为空气调节机的送风源的使用。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中,也设想使用横流风扇。

但是,为了使用横流风扇而进行正常的送风动作,必须使从空气引进口到吹出口的空气调节机体内的空气的流路(以下,也称为“机体内流路”)弯曲。因此,需要用于配置机体内流路的比较宽敞的空间,另外,对空气取入口和吹出口也产生布局上的制约。

在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薄型的空气调节机使用横流风扇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在上下方向难以得到充分的高度尺寸的空气调节机的壳体内,如何确保机体内流路用的空间来布局机体内流路。换言之,使用横流风扇用作送风源,但如何降低空气调节机的高度尺寸成为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降低使用了横流风扇用作送风源的空气调节机的高度尺寸。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包括:壳体,在水平面所相交的一面和相反侧的一面分别配置空气引进口和吹出口;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空气引进口与所述吹出口之间;横流风扇,配置于比所述热交换器靠所述吹出口侧的位置;和驱动部,以比旋转轴靠上方的区域的旋转方向成为从所述热交换器朝向所述吹出口的方向的方式驱动所述横流风扇的驱动源。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包括:壳体,在水平面所相交的一面和相反侧的一面分别配置空气引进口和吹出口;热交换器,配置于所述空气引进口与所述吹出口之间;横流风扇,配置于比所述热交换器靠所述吹出口侧的位置;驱动部,以比旋转轴靠上方的区域的旋转方向成为从所述热交换器朝向所述吹出口的方向的方式驱动所述横流风扇的驱动源;和气流调整部,在空气引进口侧产生从斜下方朝向横流风扇的气流,并在吹出口侧产生从横流风扇朝向斜下方的气流。

本发明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设置于顶棚面的上述空气调节机;背面面板,相对于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吹出口而邻接地安装于顶棚面;有通气性放射面板,具有比所述空气调节机和所述背面面板合并起来的面积大的水平投影面积;和一对侧壁,沿着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空气调节空气的方向而介设于所述背面面板与所述放射面板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使用横流风扇用作为送风源,也能够降低空气调节机的高度尺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从空气调节装置的下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3是空气调节装置的背视图。

图4是空气调节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空气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空气调节装置的右视图。

图7是从斜上方进一步放大示出导轨的立体图。

图8是从斜下方放大示出安装于空气调节机的导轨和磁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空气调节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热交换器的主视图。

图11是从底面方向示出面板基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放射面板的框体的俯视图。

图13是放射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放射面板的俯视图。

图15的(a)是在宽度方向以剖面示出放射面板单元的示意图,图15的(b)是在空气调节空气的流动方向以剖面示出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16的(a)是放大示出安装于放射面板的框体的滑块和吸附板的立体图,图16的(b)是放大示出安装于第二框体的连结销钉的立体图。

图17是进一步放大示出滑块的立体图。

图18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在空气调节机的设置场所设置了空气调节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从下方观察到的设置有空气调节机和面板基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在空气调节机预紧固放射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从侧面观察到的在空气调节机预紧固放射面板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2是放大示出导轨与滑块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3是从侧面观察到的使第二面板旋转为水平的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放大示出导轨与滑块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5是从侧面观察到的使第二面板移动到水平并正式固定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6是放大示出导轨与滑块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7是从侧面观察到的使第一面板旋转且保持于面板保持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8是放大示出导轨与滑块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9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在面板基体固定了放射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从下方观察到的安置第一面板且完成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的(a)是示出面板基体的变形例的主视图,图31的(b)是示出面板基体的变形例的仰视图,图31的(c)采用了不同的平面形状的情况的仰视图。

图32是示出面板基体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33的(a)~(d)是示例出布盖中的卡链位置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34是示出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另一结构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来说明一实施方式。

按照以下的项目来进行说明。

1.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1)空气调节机

(a)外观

(b)内部结构

(横流风扇的旋转方向)

(机体内流路的形状和横流风扇的配置)

(2)放射面板单元

(a)面板基体

(b)放射面板

(c)放射面板相对于面板基体的装拆结构

(放射面板的预紧固结构)

(放射面板的正式固定结构)

(第一面板的保持结构)

(布盖的研究)

2.设置顺序

(1)空气调节机的设置

(2)面板基体的安装

(3)放射面板的安装

(a)预紧固

(b)第二面板的旋转

(c)正式固定

(d)第一面板的保持

(4)放射面板的拆下

(a)第一面板的保持解除

(b)连结部的连结解除

(c)第二面板的旋转

(d)脱落

3.作用效果

(1)结露的防止

(a)结露的原因

(b)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c)结露防止的原理

(2)空气调节机的薄型化

(a)横流风扇

(b)热交换器

(3)热交换器

(4)热放射面积的扩大

(a)对宽度方向的扩大

(b)对与空气调节机重叠的区域的扩大

(5)捷径现象的防止

(6)由片材的形状和结构带来的作用效果

(a)热放射面积的扩大

(b)使制造变得容易

(c)消除不利

(7)使放射面板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

(8)片材的材料选定的自由度

(9)片材的变形的抑制

(10)热效率

(11)外观上的特长

(a)美观

(b)使用和美

4.变形例

(1)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场所

(2)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状态

(3)空气调节机与背面面板的配置

(4)放射面板的结构

(5)放射面板的固定结构

(a)滑块的安装位置

(b)其它的固定结构

(c)第一面板

(6)放射面板的形态

(7)侧壁

(8)排出口

(9)片材的卡链位置的变化

(10)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另一结构例

(11)其它

1.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由均设置于顶棚面C的空气调节机51和放射面板单元101构成。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靠近设于室内R的一面的壁面W而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空气调节机51和放射面板单元101的方向定义如下。首先,设想水平面。该水平面不是作为有体物能够存在的水平面,而是抽象性且理念性的虚拟的水平面。

将与这样的水平面相交的一面和相反侧的一面设为空气调节机51的背面和正面。背面是配置有后述的空气引进口52的面(参照图1、图3)。正面是配置有后述的吹出口55的面(参照图1、图4)。

当从正面侧观察空气调节机51时,与水平面相交的面为侧面。右侧的侧面为右侧面,左侧的侧面为左侧面。

关于空气调节机51的上下的面,铅垂方向上侧的面为上表面,铅垂方向下侧的面为下表面。

当从正面侧观察空气调节机51时,将连接两侧面的方向规定为横向宽度方向(宽度方向),将连接正面和背面的方向规定为纵深方向,将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方向规定为高度方向。另外,正面侧也称为面前侧,背面侧也称为深侧。

如图1所示,放射面板单元101配置于与空气调节机51的正面相邻的位置。当保持这样的配置关系时,放射面板单元101的各个面(端部)和方向也与对空气调节机51进行说明的上述面和方向进行同样定义。如此定义的放射面板单元101的面(端部)和方向是唯一确定且即使放射面板单元101与空气调节机51相邻的图1所示的配置关系破坏也不发生变化。

关于以空气调节机51为基准这一方面,后述的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构成放射面板单元101的面板基体111(背面面板112、侧壁113)和放射面板131(框体132、布盖141)也与放射面板单元101相同。也就是说,当放射面板单元101为与空气调节机51的正面相邻的图1的状态时,上述各部分的各个面(端部)和方向也与对空气调节机51进行说明的上述面和方向进行同样定义。如此定义的上述各部分的各个面(端部)和方向是唯一确定且即使放射面板单元101与空气调节机51相邻的图1所示的配置关系破坏也不发生变化。

(1)空气调节机

顶棚面C为折叠顶棚,具有凹坑C1(也参照图18、图19)。空气调节机51以嵌入该凹坑C1的方式例如通过吊环螺栓进行安装(参照图18)。

如图1所示,空气调节机51从设于背面的空气引进口52引进室内R的空气,使其与热交换器53接触后,通过横流风扇54从吹出口55作为空气调节空气吹出。在空气引进口52装拆自如地安装有过滤器56。

(a)外观

如图2~图6所示,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具有尺寸按照横向宽度、纵深、高度的顺序变小的薄型形状。

如图3所示,对于配置于壳体51a的背面的空气引进口52而言,横长为矩形形状的三个部位的区域在水平方向并列。每个空气引进口52在各个区域开口,从而使室内R侧的空间与壳体51a的内部空间相连。

在空气引进口52的三个部位的区域分别安装有过滤器56。这些过滤器56通过从下表面侧的作业而拔插自如地安装于壳体51a。壳体51a在背面侧的区域包括能够进行从下方朝向上方压入那样的过滤器56的装配和能够进行从上方向下方拔出那样的过滤器56的脱落的结构。该结构包含在上下方向引导过滤器56的结构和在堵塞空气引进口52的位置保持过滤器56的结构。

成为空气引进口52的三个部位的区域配置为靠近壳体51a的右侧面(参照图2、图5)。因此,当从背面侧观察时,这三个地方的区域靠近左侧。

如图4所示,配置于壳体51a的正面的吹出口55使横长为矩形形状的三个部位的区域在水平方向并列。这三个部位的区域与成为空气引进口52的三个部位的区域位置匹配,并配置为靠近壳体51a的横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参照图2、图5)。

成为吹出口55的三个部位的个数和吹出口55的靠右配置只不过是一实施方式。实施时不限定于此,吹出口55即使不划分为多个区域,或者划分为两个部分的区域或者四个部位以上的区域也可以。吹出口55既可以配置为靠近壳体51a的左侧面,也可以配置于中央。将空气引进口52和吹出口55配置为靠近壳体51a的同一侧面也不是必需的,例如也可以是空气引进口52靠左配置,吹出口55靠右或者中央配置那样的进行各种改变。

如图2、图4~图6所示,吹出口55设于具有从壳体51a的正面突出的形状的罩61的前端部。吹出口55的三个部位的区域被垂直地设于罩61内的隔板62划分。在不将吹出口55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不需要隔板62。

与壳体51a的正面相连的罩61的上表面的根部侧为倾斜面63。这样的倾斜形状不仅在罩61的外表面,而且在内表面也相同(参照图9),在与倾斜面63对应的罩61内的上表面设有倾斜着的倾斜内表面64。

对于以嵌入于顶棚面C的凹坑C1的方式安装的空气调节机51而言,罩61比成为顶棚面C与凹坑C1之间的边界的边缘E更向面板基体111侧突出。此时,罩61的倾斜面63的倾斜形状有助于与后述的面板基体111进行顺畅的连结。

罩61的倾斜内表面64的倾斜形状有助于确保后述的横流风扇54的正常的动作。

关于这些倾斜面63和倾斜内表面64的贡献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2~图6、图8所示,在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的两侧面安装有导轨57。这些一对导轨57的安装位置是在壳体51a的后方侧比较下方的位置。

如图7所示,导轨57沿着空气调节机51与面板基体111的排列方向(纵深方向)延伸,并具有阶梯部57a。阶梯部57a为面板基体111侧的高度低而空气调节机51侧的高度高。

左右一对导轨57用于放射面板单元101相对于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安装而利用。详情后述。

如图3、图5~图6、图8所示,在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的背面的两端部侧设有一对磁铁MG。

如图8所示,对于壳体51a而言,磁铁架71从背面突出。磁铁MG安装于磁铁架71的下表面。

左右一对磁铁MG用于放射面板单元101相对于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安装而利用。详情后述。

(b)内部结构

参照图9可知,壳体51a在背面侧所配备的空气引进口52和在正面侧所配备的吹出口55分别配置于与水平面相交的一面和相反侧的一面。

壳体51a在空气引进口52和吹出口55之间配置热交换器53,并在比热交换器53更靠吹出口55侧的位置配置横流风扇54。空气引进口52、热交换器53、横流风扇54和吹出口55在纵深方向上设于一直线上。

横流风扇54以旋转轴A为中心进行旋转。在这样的壳体51a的内部设有空气的流路(以下也称为“机体内流路81”),该空气的流路利用横流风扇54的旋转从空气引进口52引进室内R的空气,并使引进了的空气与热交换器53接触且从吹出口55吹出。

对于横流风扇54而言,仅杂乱无章地放置于机体内流路81是进行不了所期望的动作,也就是说从空气引进口52吸引空气且向吹出口55喷出的动作。为了产生这样的方向的气流(参照图9中的箭头),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机体内流路81弯曲

·在机体内流路81内的所确定的位置配置有横流风扇54

·横流风扇54沿与机体内流路81的形状匹配的方向旋转。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使横流风扇54沿规定的方向旋转的结构;和气流调整部82,该气流调整部82利用这样的横流风扇54的旋转产生从空气引进口52朝向吹出口55的气流。

进行详细说明。

(横流风扇的旋转方向)

如图2~图5所示,对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而言,空气引进口52和吹出口55配置为靠近右侧。由此,在壳体51a的左侧产生与将空气引进口52和吹出口55连接的空气的流动无关的空间。空气调节机51在该空间内配置电气结构物。

如图9所示,电气结构物是驱动作为横流风扇54的驱动源的马达M的驱动部DR和控制部CR。控制部CR以驱动部DR的动作为首,控制空气调节机51的所有的动作。

图9中,被控制部CR控制的驱动部DR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方式驱动横流风扇54。图9的顺时针方向是使横流风扇54的上半部分侧、也就是说比旋转轴A更靠上方的区域的旋转方向从热交换器53朝向吹出口55的方向。

(机体内流路的形状和横流风扇的配置)

如图10所示,热交换器53使制冷剂管53b贯穿通过配置为铅垂方向的多片铝板53a。是使制冷剂在冷剂管53b的内部通过从而向铝板53a热传导制冷剂的温度,对通过各个铝板53a之间所形成的狭缝53c的空气进行调温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器53为三层。也就是说,将成为一个单位的一层的热交换器53直接配置三个。

而且,三层的热交换器53以倾斜着的状态固定于壳体51a内。倾斜方向是使横流风扇54的一侧的面朝向下方的方向。

如图9所示,通过热交换器53的狭缝53c的空气沿与热交换器53的面正交的方向行进。由此,产生从热交换器53朝向斜下方的气流。

气流调整部82使与热交换器53的面正交而朝向下方的空气沿着壳体51a内的底面,并利用横流风扇54汲取沿着底面流动的空气。被汲取的空气从斜下方朝向横流风扇54。

为了产生这样的空气流,空气调节机51在横流风扇54的周围设有两片气流调整板83,将从热交换器53朝向斜下方的空气的行进方向变为斜上方,转换为从斜下方朝向横流风扇54的气流。两片气流调整板83配置为从上下方向隔开微小的间隙地夹住横流风扇54,从而使得来自斜下方的气流导入到横流风扇54的内部。

气流调整部82利用形成从横流风扇54朝向吹出口55且向下方倾斜的空间的空腔构件将横流风扇54与吹出口55之间连结。用作空腔构件的是上下两片的气流调整板83和罩61。

上下两片的气流调整板83为使比横流风扇54靠吹出口55侧的机体内流路81向斜下方倾斜的形状。由此,对于机体内流路81而言,在吹出口55产生从横流风扇54朝向斜下方的气流。

更详细地说,对于机体内流路81而言,使从热交换器53侧导入到横流风扇54的空气弯曲90°地导向吹出口55侧。由此,正常执行从空气引进口52吸引空气并向吹出口55喷出这样的横流风扇54的动作。

上述的罩61的倾斜内表面64具有向斜下方倾斜的形状。这样的形状的倾斜内表面64成为比横流风扇54更靠吹出口55侧的机体内流路81的一部分,并有助于确保横流风扇54的正常的动作。

(2)放射面板单元

放射面板单元101由面板基体111和放射面板131构成。

(a)面板基体

如图11所示,面板基体111是从呈矩形形状的平板状的背面面板112的两侧部分立起一对侧壁113的形状的绝热构件。例如能够将发泡苯乙烯(EPS)、树脂、石膏、聚氨酯、玻璃棉、石棉等用作面板基体111的材料。

一对侧壁113从背面面板112的长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也就是说两侧端立起,并稍向沿着长边的宽度方向绕入。基于这样的形状,一对侧壁113的一端侧的区域、另一端侧的区域和面向背面面板112的区域这三面是敞开的。

为了方便说明,将一对侧壁113的一端侧的区域称为导入口114,将另一端侧的区域称为排出口115,并且将面向背面面板112的区域称为对面区域116。对面区域116是包含一对侧壁113的上端面在内的平面内的区域。

因此,面板基体111包括作为以背面面板112为基体而从该背面面板112呈包围状立起的壁部的侧壁113。在一对侧壁之间设有导入口114和排出口115。

面板基体111的导入口114具有朝向与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相连的端缘倾斜的形状。该形状与在前端部设有吹出口55的罩61的倾斜面63相吻合。

关于这样结构的面板基体111,使成为导入口114的端缘的位置与成为顶棚面C与凹坑C1之间的边界的边缘E的位置匹配地安装于顶棚面C。由此,空气调节机51所具有的罩61的倾斜面63与面板基体111的导入口114对齐,从而将吹出口55和导入口114连结(参照图19)。

面板基体111相对于顶棚面C的安装方式与其种类无关。例如,能够采用螺丝固定、面紧固件、粘合带、粘合等方式,也可以根据顶棚面C的结构不同而采用吊环螺栓等安装方式。

在面板基体111,位于排出口115地设有一对止挡件117。由此,排出口115被分散为宽度宽的中央侧的一个部位和宽度窄的两侧的两个部位这三个部位。这些止挡件117由固定于背面面板112的止挡金属配件119构成。

止挡金属配件119作为连结件发挥功能,因此设有连结槽119a。

这样的面板基体111例如由EPS一体成型。因此,整体作为绝热材料发挥功能。

(b)放射面板

如图12~图14所示,放射面板131通过在呈矩形形状的框体132盖上袋状的布即布盖141而形成。

框体132形成为将多根棒状构件133连结并具有用于加强和防止旋转的肋的矩形形状。对于棒状构件133而言,一部分用作组成确定框体132的外形的矩形形状的外框构件133a,另一部分用作加强外框的加强构件133b。作为一例,棒状构件133使用具有中空结构的棱柱形状的铝管,且这些铝管用树脂制的连接器进行连结或者进行螺钉固定,由此构成框体132。

作为另一例,棒状构件133也可以由树脂成型或者由碳形成。

这样的框体132包括第一框体134和第二框体135。

第一框体134配置于面向空气调节机51的区域。第一框体134的宽度设定为比空气调节机51宽。

关于第二框体135,其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均比面板基体111的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大,纵深方向的后端侧为到达空气调节机51的下表面的纵深方向后方部分为止的长度。

关于第一框体134,其与第二框体135的后端部用铰链136进行连结,并相对于第二框体135旋转自如(参照图12~图13、图16)。第一框体134与第二框体135的纵深方向的后端部均具有完全覆盖空气调节机51的大小。

如图13~图14所示,布盖141具有被罩那样的袋状。是具有四边闭合且能够向三边敞开的敞开缘142的形状。在敞开缘142安装有卡链143,并因卡链143而成为开闭自如。通过敞开敞开缘142,能够进行框体132的收纳。敞开缘142定位在比布盖141的端部稍微进入内侧的位置。

这样的布盖141以布、也就是说纤维为原料而形成,并具有通气性和伸缩性。

关于布盖141,其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形成为比框体132稍小,并在收纳框体132之际维持撑展的状态。

关于袋状这样的布盖141的形状,在作为将框体132的宽度方向包入的形状观察时,也能够视为环状。这是因为,将两端敞开了的环状的两端闭合的形状为袋状。

具有袋状的布盖141具有将露出于室内R侧的表面侧的纤维原料与流路151所面对的里面侧的纤维原料缝合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将表面侧的纤维原料称为表面纤维141A(参照图29、图30),将里面侧的纤维原料称为里面纤维141B。

表面纤维141A在设置有放射面板131之际露出于室内R侧,并对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外观形态进行确定。因此,在选定表面纤维141A的材料之际,要重视美学上的观点。

关于里面纤维141B,在将从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吹出的气流导向表面纤维141A的里侧之际,从尽量避免对气流造成阻力的观点来选定材料。从该观点来看,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网格的布、也就是说网格原料的纤维作为里面纤维141B。

如图13、图14所示,表面纤维141A绕入到面向背面面板112的里面侧为止,并在里面侧与里面纤维141B缝合。布盖141以在使放射面板131装配于面板基体111之际与一对侧壁113对齐的方式定位缝合部分SP。

关于在框体132加罩了布盖141的放射面板131,由于第一框体134和第二框体135以通过铰链136的轴为中心旋转自如,所以即使在盖上布盖141的状态下也旋转自如。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将放射面板131中的、由布盖141覆盖第一框体134的部分称为第一面板131A,将放射面板131中的、由布盖141覆盖第二框体135的部分称为第二面板131B。

第一面板131A承担面向空气调节机51的一部分的区域。

第二面板131B承担面向空气调节机51的剩下的一部分和面板基体111的整个面的区域。

如图1所示,放射面板131定位且固定于面板基体111的对面区域116。由此,从导入口114到排出口115的空间被划定,其成为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

如图15的(a)示意所示,处于在框体132加罩布盖141的状态的放射面板131形成中空的形状,该中空的形状具有基于表面纤维141A形成的一面和基于里面纤维141B形成的相反侧的面。此时,关于放射面板131,由于布盖141的里面纤维141B是网格的布,所以制成与在里面侧具有开口部O相等的状态。因此,流经流路151的空气调节空气从里面纤维141B自由地进入到放射面板131的内部,并与表面纤维141A的内部相接。因此,原本就具有通气性的表面纤维141A作为放射面RS发挥功能。

如前所述,放射面板131的框体132的投影面积比空气调节机51和面板基体111大。更详细地说,第一框体134的宽度设定为比空气调节机51宽,第二框体135的宽度和纵深设定为比面板基体111的宽度方向和纵深方向大。因此,放射面板131具有比空气调节机51和面板基体111合并起来的面积大的水平投影面积。

此时,如图15的(a)示意所示,放射面板131因加罩框体132的布盖141而成为中空,因此根据上述尺寸关系,表面纤维141A侧的放射面RS比背面面板112的宽度宽。

对此,开口部O比与一对侧壁113的相对间隔一致的背面面板112的宽度窄。换言之,关于一对侧壁113,其沿着从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吹出空气调节空气的方向而介设于背面面板112与放射面板131之间,并以使开口部O不伸出的方式装入背面面板112与放射面板131之间且相对。由此,对于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而言,其宽度由一对侧壁113来规定,并与放射面板131的内部空间相连而使空气调节空气不从开口部O漏向外部。

如图15的(b)示意所示,在放射面板131的内部空间定位有框体132的棒状构件133。在这些棒状构件133中的、空气调节机51所内置的热交换器53的铅垂方向正下方定位有第一框体134的外框构件133a和第二框体135的外框构件133a。关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其下表面为平坦的面,并经由布盖141使框体132紧密接触。

与壳体51a的下表面紧密接触的第一框体134和第二框体135中的、与第一框体134连结的第二框体135的外框构件133a作为棒状的紧密接触构件RM发挥功能。棒状的紧密接触构件RM是外框构件133a的一部分,并经由布盖141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紧密接触。紧密接触的是壳体51a的下表面。关于用于使成为紧密接触构件RM的外框构件133a的一部分与壳体51a紧密接触的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这样的紧密接触构件RM对放射面板13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段,防止空气调节空气绕入比热交换器53更靠空气调节机51的后方侧(空气引进口52的侧)。

(c)放射面板相对于面板基体的装拆结构

如图12~图14和图16的(a)、图16的(b)所示,在框体132,作为用于预紧固且固定放射面板131的结构物而设有一对滑块137、作为被连结件的一对连结销钉138和作为被吸附构件的一对吸附板139。

一对滑块137是与上述一对导轨57协作而用于预紧固放射面板131的部件。

一对连结销钉138是与上述止挡件117协作而用于正式固定放射面板131的部件。

一对吸附板139是与后述磁铁MG协作而用于保持放射面板131中的第一面板131A的部件。

(放射面板的预紧固结构)

如图2~图5、图7~图8、图12~图14、图16的(a)和图17所示,放射面板131的预紧固结构由一对导轨57和一对滑块137构成。

一对滑块137分别固定于成为第二框体135的紧密接触构件RM的外框构件133a。固定位置是外框构件133a的两端附近位置。

关于滑块137,在用于螺丝固定于外框构件133a的板金137a固定圆棒状的销钉137b。板金137a在比外框构件133a高的位置定位销钉137b。销钉137b沿着放射面板131的宽度方向、也就是说第一框体134和第二框体135的旋转轴的方向配置。

一对滑块137所具有的销钉137b的相对间隔设定为比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的横向宽度尺寸稍宽。因此,能够从一对导轨57的上方引导一对滑块137,并使这些销钉137b载置于导轨57(参照图20、图21)。

载置于导轨57的销钉137b在导轨57上滑动移动自如。此时,销钉137b越过阶梯部57a,使滑块137的高度、换言之放射面板131的高度发生变动。若滑块137从面板基体111侧向空气调节机51侧移动,则放射面板131被定位为高位置。若从滑块137空气调节机51侧向面板基体111侧移动,则放射面板131被定位为低位置。被定位为高位置的放射面板131经由布盖141使成为紧密接触构件RM的第二框体135的外框构件133a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紧密接触。

如图2~图5、图7~图8所示,在导轨57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限制片57b。这些限制片57b防止在导轨57上滑动移动的销钉137b的脱落。

(放射面板的正式固定结构)

如图11~图14和图16的(b)所示,放射面板131的正式固定结构由一对止挡件117和一对连结销钉138构成。

一对连结销钉138固定于第二框体135。固定位置为与连结于第一框体134侧的相反侧的外框构件133a连结的一对加强构件133b。在这些加强构件133b中,连结销钉138安装于外框构件133a的比较靠近的位置。

一对连结销钉138具有与设于面板基体111的左右一对止挡件117的连结槽119a嵌合的螺柱的形态。连结槽119a位于放射面板单元101的排出口115,并向室内R侧开口。因此,连结销钉138通过从面板基体111朝向空气调节机51的方向的放射面板131的水平移动与止挡件117的连结槽119a嵌合。

因此,止挡件117和连结销钉138构成连结部CN,该连结部CN根据空气调节机51和面板基体111向排列方向(纵深方向)的移动动作而装拆自如地连结。

(第一面板的保持结构)

如图1、图3、图5、图8、图12~图14和图16的(a)所示,第一面板131A的保持结构由一对磁铁MG(面板保持部)和一对吸附板139(被吸附构件)构成。

一对吸附板139分别固定于设在第一框体134的二根加强构件133b。固定位置是在第一框体134和第二框体135配置于同一面内的状态下,比滑块137的销钉137b稍低的位置。这些吸附板139在第一框体134水平起立的状态下,水平定位平板状的吸附面139a。

如上所述,一对磁铁MG设于空气调节机51的背面的两端部侧,并朝向下方安装。

这些磁铁MG和吸附板139定位为,当在放射面板131以正式固定的状态水平立起第一面板131A时,吸附板139的吸附面139a面向磁铁MG并因磁力而吸附。

(布盖的研究)

因设置放射面板131相对于面板基体111的装拆结构而在放射面板131的框体132产生凹凸。该凹凸为滑块137、连结销钉138和吸附板139的部位。

如果布盖141也对这些各部分与框体132一起进行加罩的结构,则不仅布盖141相对于框体132的装拆作业变得烦杂,还无法正常发挥这些各部分的功能。

因此,布盖141在滑块137、连结销钉138和吸附板139的部位开设露出用的开口,以使这些各部分能够露出。关于露出用的开口,省略图示。

2.设置顺序

对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设置顺序进行说明。

(1)空气调节机的设置

首先,如图18所示,空气调节机51设置于设在成为折叠顶棚的顶棚面C的凹坑C1。

若事先设有凹坑C1则利用该凹坑C1,若未设有凹坑C1则对顶棚面C进行施工来制成凹坑C1。

(2)面板基体的安装

如图19所示,在顶棚面C安装面板基体111。

面板基体111以将导入口114定位于成为顶棚面C与凹坑C1之间的边界的边缘E的方式对齐,并固定于顶棚面C。

此时,面板基体111的导入口114沿着成为顶棚面C与凹坑C1之间的边界的边缘E而定位。其结果,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与面板基体111的导入口114对齐,成为相互相连的状态(参照图1)。

(3)安装放射面板

(a)预紧固

首先,预紧固放射面板131。

如图20~图22所示,使设于放射面板131的一对滑块137靠近设于空气调节机51的两侧部的导轨57,并使滑块137载置于导轨57,由此预紧固放射面板131。滑块137载置于位于导轨57的面前侧的高度低的场所。

关于预紧固状态的放射面板131,第二框体135和第一框体134的位置都不受拘束而处于旋转自如的状态。

(b)第二面板的旋转

如图23~图24所示,如果预固定放射面板131,则使第二面板131B旋转至水平。

此时,一对滑块137载置于一对导轨57的高度低的场所。第二面板131B的连结销钉138处于隔开间隔地面向面板基体111的止挡金属配件119的状态。

(c)正式固定

如图25~图26所示,如果第二面板131B为水平,则一边持续维持该姿势一边压入第二面板131B。也就是说,使放射面板131朝向空气调节机51的方向移动。

由此,连结销钉138与止挡金属配件119的连结槽119a嵌入,从而正式固定放射面板131。

此时,滑块137在导轨57上滑动移动,并越过阶梯部57a而定位于高度高的位置。由此,与放射面板131的前端侧、也就是说第一面板131A连结的第二面板131B的端部侧抬升,并靠压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的下表面。其结果,第二框体135的成为紧密接触构件RM的外框构件133a经由布盖141与壳体51a的下表面紧密接触。

当正式固定放射面板131时,第一面板131A通过铰链136而自由旋转并沿铅垂方向下垂。

(d)第一面板的保持

如图27~图30所示,使第一面板131A旋转至水平。

于是,设于第一面板131A的吸附板139的吸附面139a利用磁力而被设于空气调节机51的背面的磁铁MG吸引,并隔着布盖141吸附于磁铁MG。由此,第一面板131A被保持,并确保水平状态。

第一面板131A确保水平状态,由此布盖141被第一框体134拉伸并确保为撑展的状态。

如此,完成放射面板131的安装作业。

(4)放射面板的拆下

(a)第一面板的保持解除

如图29所示,克服基于磁铁MG的磁力产生的吸附板139的吸引力而使第一面板131A旋转。

于是,如图25~图26所示,当放开手时,第一面板131A处于自由旋转且沿铅垂方向下垂的状态。

(b)连结部的连结解除

以从图25所示的状态到处于图23所示的状态的方式把持拉伸第二面板131B。也就是说,从空气调节机51朝向面板基体111的方向移动放射面板131。

由此,连结销钉138从止挡金属配件119的连结槽119a脱落,解除放射面板131的正式固定。

此时,滑块137在导轨57上滑动移动,且越过阶梯部57a定位于高度低的位置。由此,与放射面板131的前端侧、也就是说第一面板131A连结的第二面板131B的端部侧的位置也下降,并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的下表面离开。其结果,第二框体135的成为紧密接触构件RM的外框构件133a经由布盖141与壳体51a的下表面紧密接触的状态也被解除,从而放射面板131处于预紧固状态。

(c)第二面板的旋转

如图21~图22所示,以载置于导轨57的滑块137的销钉137b为起始点旋转第二面板131B,使其成为倾斜的状态。

(d)脱落

以把持第二面板131B的两端,并从导轨57抬升滑块137的方式进行脱落。

由此,完成放射面板131的拆下作业。

3.作用效果

当使空气调节机51工作时,从吹出口55吹出空气调节空气,并通过流路151从导入口114流向排出口115。于是,可通过空气调节空气来调整放射面板131的温度。供暖时升温,制冷时降温。由此,对室内R进行放射空气调节。

(1)结露的防止

制冷时,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抑制在放射面板131产生结露。

详细说明其理由。

(a)结露的原因

水分作为气体(水蒸气)含于空气中。

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到达极限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将此时的水蒸气量称为饱和水蒸气量。饱和水蒸气量取决于气温而产生变动,气温越高越多,越低越少。

因此,当逐渐使空气降温时,气温高时为水蒸气形态的水分迟早会饱和,而变化为液体。也就是说,饱和水蒸气量也与气温的下降一起变少,因此若持续使空气降温,则在某个时刻水蒸气饱和而变成液体。

将此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露点温度根据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量而产生变动,水蒸气量越多越高,越少越低。

以更具体的现象来说,因低于露点温度而使饱和了的水蒸气凝结,并成为水滴附着于物体的表面。这是被称为结露的现象。

此时,即使以相同的温度为出发点降低气温,所含的水蒸气量少时的产生结露的温度比多时的低。例如,在25℃的环境下气温开始降下时,在含饱和水蒸气量的50%的水蒸气的情况下,在约14℃产生结露,与此相对,在只含30%的水蒸气的情况下,产生结露的温度为约6.5℃。

(b)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中,在被放射面板131划分的里面侧、也就是说配置有空气调节机51的流路151的侧,通过空气调节机51的制冷运行来促进空气的干燥,并使干了的空气流通。这是因此,从空气引进口52引进到空气调节机51的室内R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53之际被急速降温,从而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一部分被液化去除。

因此,穿过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的空气即使因制冷运行降温而饱和水蒸气量减少,也会因干燥而使其露点温度变低,从而在放射面板131的里面不产生结露。更详细地说,在布盖141中的里面纤维141B和绕入于里面侧的表面纤维141A都不产生结露。

另一方面,放射面板131的表面侧因制冷运行而降温,并放射冷却室内R的空气。因此,位于放射面板131的表面的布盖141、也就是说表面纤维141A维持低温状态,故而与表面纤维141A相接的空气接近露点温度。

此时,若与表面纤维141A相接的空气到达露点温度,则该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将变成液体。

(c)结露防止的原理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布盖141具有通气性。

因此,穿过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的空气穿过布盖141,向露出于室内R侧的表面纤维141A的表侧漏出。其结果,在表面纤维141A的表侧,干燥的空气处于成为层的状态。

因此,在干燥的空气成为层的表面纤维141A的表侧,空气的露点温度比下降了的表面纤维141A的温度低,因此不产生结露。

基于以上的原理,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制冷时,能够避免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在放射面板131的表面产生结露。

(2)空气调节机的薄型化

(a)横流风扇

空气调节机51使用横流风扇54作为送风源。当使用横流风扇54时,由于需要使机体内流路81弯曲,所以无论如何壳体51a的高度容易变高。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机51设有含三层热交换器53的倾斜配置和一对气流调整板83的气流调整部82,从而在壳体51a内的有限的高度尺寸中,使机体内流路81弯曲。由此,能够将空气引进口52、热交换器53、横流风扇54和吹出口55配置于一直线上。

因此,即使使用横流风扇54作为送风源,也能够降低空气调节机51的高度尺寸。其结果,能够实现利用沿着顶棚面C的放射面板131遮盖空气调节机51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

(b)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53使横流风扇54侧的面向斜下方倾斜,并使通过热交换器53的气流向斜下方行进。之后,气流被引导至上下一对气流调整板83,并以从斜下方朝向横流风扇54的方式改变行进方向。这样所谓的V字状的空气的流动有助于在热交换器53与横流风扇54之间的仅有的间隔距离中,生成使横流风扇54正常发挥功能的气流。

(3)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53为三层。由此,能够增加有助于热交换的铝板53a的面积,并能够得到高热交换效率。

另一方面,被横流风扇54吸引的空气通过形成于热交换器53的铝板53a之间的狭缝53c。因此,若热交换器53的层增加,则空气阻力相应地增大,从而使来自吹出口55的空气调节空气的吹出量减少。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壳体51a内使热交换器53倾斜来实现解决该技术问题。如上所述,空气沿与热交换器53的面正交的方向通过。因此,若制冷剂管53b的根数相同,则与沿相对于气流正交的朝向配置热交换器53的情况下相比,沿相对于气流倾斜的朝向能够扩大狭缝53c的面积,因此能够减少相应的空气阻力。

这样的热交换器53的倾斜配置带来热交换效率的提升这样的另一个优点。这是因为,通过相对于气流进行倾斜,能够增加空气所接触的铝板53a的面积。

如以上说明那样,倾斜配置的三层热交换器53同时产生三个效果。

第一个效果是:由于担任在热交换器53的下游侧生成V字状的气流的工作,所以有助于生成使横流风扇54正常发挥功能的气流。

第二个效果是:减轻施加于通过狭缝53c的空气的阻力,从而阻止来自吹出口55的空气调节空气的吹出量的减少。

第三个效果是:增加空气所接触的铝板53a的面积,提升热交换的效率。

(4)热放射面积的放大

(a)对宽度方向的放大

如图15的(a)所示,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形成于面板基体111所具有的背面面板112与放射面板131之间的空间。此时,流路151的宽度由设于面板基体111的一对侧壁113的相对间隔规定。

此时,一对侧壁113的相对间隔由背面面板112的宽度确定。一对侧壁113的相对间隔不扩大到背面面板112的宽度以上。因此,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的宽度也不扩大到背面面板112的宽度以上。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中空的放射面板131。该放射面板131从与空气调节机的流路151相接的开口部O扩展内部空间,并在与开口部O相反一侧的一面形成放射面RS。放射面RS具有比背面面板112的宽度宽的水平投影面。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放射面板131的热放射区域扩大到超过由一对侧壁113规定的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宽度。其结果,能够得到实际尺寸以上的热放射效率。

(b)对与空气调节机重叠的区域的扩大

如图15的(b)所示,中空的放射面板131在越过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的位置到与空气调节机51重合的位置为止具有中空区域,并在该区域也配置放射面RS。

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放射面板131的热放射区域。

而且,热放射区域的扩大范围限于基于第二框体135的外框构件133a产生的紧密接触构件RM经由布盖141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紧密接触的区域。紧密接触构件RM配置于空气调节机51所内置的热交换器53的铅垂方向正下方,因此直到紧密接触构件RM为止的区域整个面用作热放射区域,从而实现热放射效率的提升。

(5)快捷现象的防止

如上所述,基于将放射面板131的中空区域扩大到与空气调节机51重合的位置为止的结构,从而从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吹出的空气调节空气绕入至空气调节机51的背面侧、也就是说设有空气引进口52的一侧。此时,若空气调节空气绕入到空气调节机51的背面为止,则空气调节空气从空气引进口52被引进而引起所谓的捷径现象。由此,空气调节机51的运转效率下降,因此需要某种对应措施。

在这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第二框体135的外框构件133a而形成的紧密接触构件RM阻止空气调节空气的流动从而防止捷径现象的发生。紧密接触构件RM在放射面板131被正式固定时(参照图27~图30),经由布盖141与空气调节机51的壳体51a紧密接触,阻碍通过放射面板131的内部而朝向空气调节机51的背面侧的空气调节空气的流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面板131A为水平状态时(参照图27、图30),布盖141被第一框体134拉伸而确保为撑展的状态。由此,成为放射面RS的布盖141的表面纤维141A与紧密接触构件RM紧密接触,也可防止来自紧密接触构件RM与表面纤维141A之间的空气调节空气的漏出。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基于捷径现象而产生的空气调节机51的运行效率的下降。

(6)由片材的形状和结构带来的作用效果

布盖141具有收纳框体132的袋状。

由此带来接下来的作用效果。

(a)热放射面积的扩大

一个作用效果是容易使放射面板131为中空。

其结果,将放射面RS的热放射面积沿宽度方向扩大和扩大到与空气调节机51重叠的区域为止都变得容易。

(b)使制造变得容易

另一个作用效果是容易进行对框体132的安装,且能够实现使放射面板131的制造变得容易。

(c)消除不利

另一方面,空气调节空气在从流路151到室内R之间通过两片布盖141,因此流路151侧的布盖141对于朝向室内R侧的布盖141的空气调节空气成为阻力。此时,当阻力过大时,对在布盖141的室内R所面对的区域生成干了的空气调节空气的层的动作产生障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布盖141的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所面对的面设有开口部O,并在该开口部O设有网格的布。

更详细地说,采用露出于室内R侧的表面侧的纤维原料(表面纤维141A)与面向背面面板112的里面侧的纤维原料(里面纤维141B)的缝合结构,使得布盖141形成为袋状。由此,里面纤维141B无需成为作为布盖141的躯体,而是能够自由地采用各种各样的原料、形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里面纤维141B使用网格状的原料,由此实现里面纤维141B对从流路151朝向室内R侧的布盖141的空气调节空气所施加的阻力的减少。

而且,表面纤维141A和里面纤维141B的缝合部分SP与侧壁113对齐。由此,从下方观察放射面板131时,能够防止透过表面纤维141A看到缝合部分SP。

(7)使放射面板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进行放射面板131装拆之际,能够在斜着的状态下预紧固放射面板131。之后,使放射面板131处于水平并保持该状态移动,由此能够正式固定放射面板131。

因此,能够实现使放射面板131的装拆作业变得容易。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放射面板131分为第一面板131A和第二面板131B,且在预紧固和正式固定放射面板131之际,与将精力集中于放射面板131相比,只要集中于紧凑的第一面板131A即可。由此,能够更进一步容易进行放射面板131的装拆作业。

(8)片材的材料选定的自由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吹出的空气调节空气从排出口115导出到室内R。也就是说,无需有意地通过布盖141向室内R导出空气调节空气。

因此,对于布盖141而言,不要求用于使空气调节空气通过的特性。

布盖141所要求的基本上只不过是使穿过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的空气漏出到室内R侧,并在表面纤维141A的表侧生成干燥了的空气的层程度的通气性。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扩大片材的材料选择的范围。

(9)片材的变形的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沿着从吹出口55吹出的空气调节空气所流经流路151的方向配置放射面板131的布盖141。并且,流经流路151的空气从排出口115被排出,因此流路151内的内压也不会升高。

因此,在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动作时,不产生使放射面板131的布盖141挠曲那样的空气的流动、压力的上升,并能够极力抑制在布盖141产生的变形。

(10)热效率

面板基体111由绝热性材料形成,并处于与在背面面板112和侧壁113设有绝热部等效的状态。

由此,流经流路151的空气调节空气的热量不会被面板基体111夺走,而能够有效地加热或冷却布盖141。其结果,能够得到热效率优异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

而且,面板基体111本身由绝热材料成型,因此没有另外准备绝热材并将其安装于面板基体111这样的烦杂事项,从而能够实现面板基体111的部件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减少和使制造变得容易。

(11)外观上的特长

(a)美观

空气调节机51收纳于设在室内R的一面(顶棚面C)的凹坑C1,面板基体111与室内R的一面接合。由此,在室内R中,能够使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看起来薄且小型。

而且,放射面板131还覆盖空气调节机51,袋状的布盖141开口的一边由卡链143闭合,因此在外观上,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看起来仅是配置于顶棚面C附近的一片放射面板131的形态。此时,放射面板131处于仅露出纤维原料的布盖141的状态,因此看起来为与人的感觉、感性相适应的柔和的情况。

因此,能够得到在设置于室内R时不会成为障碍或麻烦的精练的外观样态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

(b)使用和美

若进一步考虑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在其外观上看起来为仅配置于顶棚面C附近的一片放射面板131的形态的理由,则会注意到接下来的三个主要原因:

·基于布盖141覆盖框体132的结构,放射面板131为中空

·放射面板131的水平投影面积比背面面板112的宽度大

·放射面板131的水平投影面积比空气调节机51和背面面板112合并起来的面积大。

可知这样的放射面板131的结构和各部分的水平投影面积的大小关系与上述的热放射面积的扩大这样的“使用”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放射面板131的宽度比背面面板112宽这样的水平投影面积的大小关系有助于在宽度方向扩大放射面RS的热放射面积。放射面板131覆盖空气调节机51这样的水平投影面积的大小关系有助于将放射面RS的热放射面积扩大到与空气调节机51重叠的区域为止。并且,这样的放射面RS的热放射面积的扩大说起来还是取决于中空这样的放射面板131的结构。

从以上的观察可知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外观上的美观是与“使用”相连接的“美”。

4.变形例

在实施之际,能够进行各种的变形、改变。

(1)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场所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于顶棚面C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但是在实施之际,也可以构成为设置于与室内R不同的一面、例如壁面W(参照图1)。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为在壁面W设置凹坑,并在该凹坑收纳空气调节机51,则与本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实现看起来为仅在壁面W设置有放射面板131的平坦的形态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

(2)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设置状态

另外,虽然示出了以顶棚面C为折叠顶棚,并在凹坑C1收纳空气调节机51的一例,但是这并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在平坦的顶棚面C或壁面W设置空气调节机51。此时,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容易从顶棚面C或壁面W背离,但是通过从顶棚面C或壁面W浮起地设置放射面板单元101,能够使成为其流路151的入口的导入口114面向吹出口55。

作为将空气调节机51安装于顶棚面C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示出的吊环螺栓,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基于螺丝等的紧固结构、使用面胶带的紧固结构、压入嵌合结构等容许各种的变形。

(3)空气调节机与背面面板的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和面板基体111的背面面板112隔开间隔地相邻配置。在实施之际,只要背面面板112相对于空气调节机51的吹出口55相邻地安装于顶棚面C即可。

此时,重要的是面板基体111的导入口114与吹出口55相连。

此处所称的“相连”是指从吹出口55吹出的空气调节空气被引导至导入口114,并且只要如此,吹出口55与导入口114既可以分开配置,也可以相接地配置或者还可以重合配置。也就是说,空气调节机51与背面面板112既可以分开配置,也可以相接地配置,或者还可以重合配置。

(4)放射面板的结构

放射面板131并不一定限于用布盖141覆盖框体132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框体132贴日本纸的结构、通过具有通气性的板组装那样的结构。如果为一面具有通气性的放射面RS且在其相反侧的面设有开口部O的中空的结构,则容许各种材质、结构的放射面板131。

在如本实施方式的放射面板131那样采用用布盖141覆盖框体132的结构的情况下,容许对框体132和布盖141的各个结构、形状、材质等进行各种变形、改变。例如,构成框体132的棒状构件133的根数、配置位置不限于在本实施方式介绍的,能够是各种各样的根数、配置。

(5)放射面板的固定结构

(a)滑块的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例了将滑块137安装于第二框体135的结构例。在实施之际,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滑块137只要设于第一框体134与第二框体135的连结区域即可。例如,也能够将滑块137安装于第一框体134。或者,使用铰链136作为连结第一框体134与第二框体135的构件,但是也可以使用更大型的构件作为这样的连结构件,并将滑块137安装于这样的大型的连结构件。

(b)其它的固定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一对滑块137、一对连结销钉138和一对吸附板139将放射面板131固定于空气调节机51和面板基体111,而关于放射面板131的固定,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结构。

例如,虽然根据放射面板131的重量,但是也可以采用仅基于磁铁进行的固定结构。

(c)第一面板

固定第一面板131A的结构也不限于磁铁MG,例如基于螺丝、螺栓的紧固结构、使用面胶带的紧固结构、压入嵌合结构等允许各种的变形。

(6)放射面板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放射面板131示例了平板形状,但是在实施之际,容许各种的形态。

例如,如图31的(a)所示,放射面板131也可以是从正面观察为两侧下垂那样的拱形的形状。此时,放射面板131的平面形状既可以是如图31的(b)所示的矩形形状,也可以是如图31的(c)所示的椭圆形状,容许各种的形状。

另外,放射面板131无需与顶棚面C紧密接触,如图32所示,也可以从顶棚面C悬挂。

(7)侧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了一对侧壁113为从背面面板112的两侧缘立起的形态。对此,在实施之际,侧壁113不一定从侧缘立起,可以是从靠近中心侧的位置立起那样的形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实现为一对侧壁113而的壁部只要是从背面面板112保留导入口114和排出口115以包围状立起,就容许所有的形态。

进一步,一对侧壁113只要介设于背面面板112与放射面板131之间,也可以不与背面面板112为一体。

(8)排出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排出口115设于面向导入口114的区域的一例,但是在实施之际,容许各种的变形、改变。例如,也可以将排出口115设于侧壁113的一部分,并在该情况下,排出口115也可以分散到多个部位。

(9)片材的卡链位置的变化

布盖141的卡链143的位置不仅为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例如图33的(a)所示的位置,还可以是图33的(b)那样的靠近一边的位置、如图33的(c)所示的围拢三边的位置、或者如图33的(d)所示的V字状等,容许各种的实施方式。

(10)放射空气调节装置的另一结构例

图34是示出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另一结构例的主视图。

在图1至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和本变形例中,在面板基体111设有侧壁113,由此确保在背面面板112和放射面板131之间用于流路151的空间。对此,如图34所示的放射空气调节装置11的放射面板单元101通过放射面板131确保用于流路151的空间。

因此,放射面板131通过设有不是平面状而是立体形状的框体132,来产生与背面面板112之间的用于流路151的空间。更详细地说,框体132从正面和背面侧观察到弯曲为曲面形状,且将两端部分连结固定于背面面板112。相对于这样的框体132,布盖141以从室内R侧覆盖的方式安装。关于布盖141相对于框体132的固定,例如可采用将布盖141的两侧部分卡挂紧固于体132的两侧部分等方式。布盖141在撑展的状态下固定于框体132。

基于这样的结构,面板基体111不具有侧壁113,而以背面面板112为主体构成。

关于如此构成的放射面板单元101,在背面侧形成导入口114,并在正面侧形成排出口115,在面板基体111的背面面板112与放射面板131之间形成从导入口114到排出口115的空气调节空气的流路151。

因此,起到与图1至图33所示的实施方式共同的作用效果。

(11)其它

其它,能够进行所有的变形、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1 放射空气调节装置

51 空气调节机

51a 壳体

52 空气引进口

53 热交换器

53a 铝板

53b 制冷剂管

53c 狭缝

54 横流风扇(crossflow fan)

55 吹出口

56 过滤器

57 导轨

57a 阶梯部

57b 限制片

61 罩(空腔构件)

62 隔板

63 倾斜面

64 倾斜内表面

71 磁铁架

81 机体内流路

82 气流调整部

83 气流调整板(空腔构件)

101 放射面板单元

111 面板基体

112 背面面板

113 侧壁(壁部)

114 导入口

115 排出口

116 对面区域

117 止挡件

119 止挡金属配件(连结件)

119a 连结槽

131 放射面板

131A 第一面板

131B 第二面板

132 框体

133 棒状构件

133a 外框构件(紧密接触构件)

133b 加强构件

134 第一框体

135 第二框体

136 铰链

137 滑块

137a 板金

137b 销钉

138 连结销钉(被连结件)

139 吸附板(被吸附构件)

139a 吸附面

141 布盖(布)

141A 表面纤维

141B 里面纤维(网格的布)

142 敞开缘

143 卡链

151 流路

A 旋转轴

C 顶棚面

C1 凹坑(顶棚)

CN 连结部

CR 控制部

DR 驱动部

E 边缘

M 马达

MG 磁铁(面板保持部)

O 开口部

R 室内

RM 紧密接触构件

RS 放射面

SP 缝合部分

W 壁面

4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制冷剂循环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