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文档序号:1857730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Underground storey-adding method for downhill displacement of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 是由 贾强 张鑫 周广强 于 2021-08-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属于建筑物地下增层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土方暴露框架结构建筑物底部的独立基础;在每一独立基础侧部或顶部钻孔施工灌注桩;在框架柱两侧施工顶部为斜面的下坡轨道,在下坡轨道顶面设置滑块托换梁;截断框架柱,使框架柱截断位置上方结构沿下坡轨道移至止挡位置;将相对应的框架柱与灌注桩对齐,将二者固定连接,并将二者之间的空隙填实;拆除滑块托换梁、下坡轨道和独立基础,施工拟建地下室顶梁、顶板、底板;施工地下室外墙,回填土方,恢复地面。(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underground storey addition by downhill displacement of a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derground storey addition of buildings and adopts the technical scheme that: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excavating an independent found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earthwork exposed frame structure building; drilling a hole on the side or the top of each independent foundation to construct a cast-in-place pile; constructing downhill tracks with inclined surfaces at the tops on two sides of the frame columns, and arranging slide block underpinning beams on the top surfaces of the downhill tracks; cutting off the frame column, and moving the structure above the cutting-off position of the frame column to a stop position along the downhill track; aligning the corresponding frame column with the cast-in-place pile, fixedly connecting the frame column with the cast-in-place pile, and filling a gap between the frame column and the cast-in-place pile; dismantling the slide block underpinning beam, the downhill track and the independent foundation, and constructing and building a top beam, a top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of the basement; and (5) constructing the outer wall of the basement, backfilling earth and restoring the ground.)

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地下增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

背景技术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资源,成为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新建建筑物多已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大量的既有建筑未设计地下停车场,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停车难的情况。

现有的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由于上部结构墙、柱等竖向构件的存在,在竖向构件正下方施工地下室柱、墙比较困难,且由于地下室柱、墙与上部结构柱、墙平面位置不对齐,受力极不合理,因此目前的建筑物地下增层方式操作困难,施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该方法在建筑物邻近位置施工钻孔灌注桩,并在将框架结构建筑物切断沿斜坡移位后与灌注桩连接,可以在建筑物下快速建设地下室,操作便捷易实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开挖土方暴露框架结构建筑物底部的独立基础;

在每一独立基础侧部或顶部钻孔施工灌注桩;

在框架柱两侧施工顶部为斜面的下坡轨道,在下坡轨道顶面设置滑块托换梁;

截断框架柱,使框架柱截断位置上方结构沿下坡轨道移至止挡位置;

将相对应的框架柱与灌注桩对齐,将二者固定连接,并将二者之间的空隙填实;

拆除滑块托换梁、下坡轨道和独立基础,施工拟建地下室顶梁、顶板、底板;

施工地下室外墙,回填土方,恢复地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开挖土方时,土方开挖横截面积大于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横截面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灌注桩与框架柱轴线方向平行,相邻灌注桩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框架柱之间间距相等。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多个框架柱对应的下坡轨道斜面倾斜方向相同;下坡轨道的较低端设置止档,止档至滑块托换梁端部水平距离等于框架柱至灌注桩的水平距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坡轨道坡度使建筑物斜向水平分力大于滑块托换梁与下坡轨道间的静摩擦力。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下坡轨道平行于灌注桩桩顶和框架柱柱底连线方向。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滑块托换梁倾斜设置,滑块托换梁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框架柱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灌注桩和框架柱固定连接的方式为:利用搭接焊的方式,将相对应的灌注桩钢筋和框架柱钢筋焊接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相对应的灌注桩和框架柱之间的空隙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位置施工拟建地下室顶梁和顶板,将顶梁、顶板与灌注桩相连,而后开挖土方,进行降水和边坡支护;暴露灌注桩,直至地下室底板的位置,施工拟建地下室底板。

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先在建筑物邻近位置施工钻孔灌注桩,而后设置下坡轨道、滑块托换梁,将建筑物切断后,建筑物上部部分即可随下坡轨道移位至止挡处,将灌注桩和建筑物框架柱固定连接,开挖土方后建设地下室,使得建筑物地下增层的施工效率提高,且操作便捷易实现。

本发明的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移位过程中采用下坡滑动节省了水平移位的牵引或顶推装置,节约了费用,且操作更为简便,移位更容易。

本发明的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施工的钻孔灌注桩,既作为既有建筑物施工地下室的临时支撑,又作为拟建地下室的永久构件,无需后续处理,一举两得,不仅节省了施工时间,还为既有建筑物提供了可靠支撑。

本发明的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先施工钻孔灌注桩,而后再将框架结构建筑物切断后,将灌注桩与框架柱上下对齐,这比直接在框架柱下施工地下室柱、墙方便的多,增层后的灌注桩与框架柱上下对齐,相比在框架柱周边施工的地下室竖向构件受力更合理;同时,移位过程中滑块托换梁的设置可以传递上部荷载,解决了受力不合理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发明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流程图;

图2为待移位地下增层建筑物立面图;

图3为待移位地下增层建筑物平面图;

图4为开挖基坑暴露基础时的立面图;

图5为开挖基坑暴露基础时的平面图;

图6为基础一侧施工钻孔灌注桩的立面图;

图7为基础一侧施工钻孔灌注桩的平面图;

图8为施工下坡轨道的立面图;

图9为施工下坡轨道的平面图;

图10为施工滑块托换梁的立面图;

图11为施工滑块托换梁的平面图;

图12为框架结构下滑移位至灌注桩上方并连接的立面图;

图13为框架结构下滑移位至灌注桩上方并连接的平面图;

图14为拆除托换梁、下坡轨道和独立基础立面图;

图15为拆除托换梁、下坡轨道和独立基础平面图;

图16为施工地下室顶板和顶梁的立面图;

图17为施工地下室顶板和顶梁的平面图;

图18为开挖土方至拟建地下室底部立面图;

图19为施工拟建地下室底板立面图;

图20为地下室建成,回填土方,恢复地面立面图;

图中:为显示各部位位置而夸大了互相间间距或尺寸,示意图仅作示意使用;

其中,1.独立基础,2.框架柱,3.框架梁板,4.浅层地基土,5.深层地基土,6.基坑,7.灌注桩,8.下坡轨道,9.止档,10.滑块托换梁,11.拟建地下室顶梁,12.拟建地下室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如图2所示,框架结构建筑物是由框架柱2底部设置于独立基础1,独立基础1埋于地层的浅层地基土4内,浅层地基土下方为深层地基土5,框架柱2竖向设置,框架柱之间设置横向的框架梁板3。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提出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下坡移位地下增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开挖土方暴露框架结构建筑物底部的独立基础1;

该步骤过程中,在框架结构建筑物周侧开挖土方,其开挖横截面积大于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横截面积,保证可以露出独立基础,开挖后框架结构建筑物独立基础处形成基坑6。

S2:在每一独立基础侧部或顶部钻孔施工灌注桩7;

该步骤过程中,可将灌注桩设置于独立基础侧部,灌注桩侧部紧贴独立基础侧边,通过钻孔的方式施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灌注桩底部向地基内延伸,可延伸至深层地基土。

该步骤过程中,若钻孔机械可破除混凝土,还可将灌注桩由独立基础顶面钻孔向下延伸设置灌注桩。

灌注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应按拟建地下室柱使用期间所承担荷载计算。

灌注桩与框架柱轴线方向平行,在本实施例中,将灌注桩竖向设置。

相邻灌注桩之间的间距与相邻框架柱之间间距相等,保证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后,灌注桩与框架柱对齐。

灌注桩和框架柱的位置布设、数量一一对应。

灌注桩桩顶高出基坑的坑底,灌注桩桩顶标高应根据柱根标高和下滑坡度确定。

S3:在框架柱两侧施工顶部为斜面的混凝土下坡轨道8;

框架柱两侧的下坡轨道相平行且相对设置,框架柱两侧的下坡轨道形成一对用以在后续对同一框架柱的移位。

下坡轨道平行于灌注桩桩顶和框架柱柱底连线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将下坡轨道水平设置。

下坡轨道顶部为斜面,多个框架柱对应的下坡轨道顶部斜面倾斜方向相同,从而便于框架柱移位。

下坡轨道的较低端设置止档9,止档至托换梁端部水平距离应为框架柱至灌注桩的水平距离,止挡可以限制框架柱的移位位置。

下坡轨道从远离灌注桩框架柱侧面向外延伸500mm,另一端至灌注桩并向外延伸500mm。

下坡轨道坡度应保证建筑物斜向水平分力大于托换梁与轨道间的静摩擦力,即:

α≥arctgμ

式中,α为下坡轨道的坡度;μ为托换梁与下坡轨道间的静摩擦系数。

S4:在下坡轨道顶面设置滑块托换梁10;

滑块托换梁也倾斜设置,其可沿下坡轨道移动。

滑块托换梁的布置步骤为:

在下坡轨道顶铺设槽钢,作为托换梁的底模板,在槽钢顶部灌注混凝土,形成滑块托换梁。

由于下坡轨道是在框架柱两侧设置,成型后的滑块托换梁也于框架柱两侧布设;两侧托换梁通过植筋的方式与框架柱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托换梁从框架柱处各向外延伸500mm。

S5:截断框架柱与独立基础的连接,使上部结构成为以滑块托换梁为行走装置的可移动结构;

该步骤过程中,框架柱的截断位置为框架柱位于托换梁底部之处。

由于托换梁与框架柱连接,框架结构建筑物于切断位置之上的部分与滑块托换梁可沿下坡轨道行走,即为可移动结构。

S6:框架柱与独立基础截断后,上部结构会沿下坡轨道滑动至灌注桩上方,在止档处停止滑动,此时框架柱与相应灌注桩对齐;

在该步骤过程中,滑块托换梁底部沿下坡轨道斜向滑动,进而整体结构沿下坡轨道移动。

S7:将相对应的灌注桩和框架柱固定连接,将相对应的灌注桩和框架柱之间的间隙填实;

在该步骤过程中,利用搭接焊的方式,将相对应的灌注桩钢筋和框架柱钢筋焊接在一起,使灌注桩和框架柱固定连接。

灌注桩和框架柱之间的空隙可以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实。

S8:拆除托换梁,拆除下坡轨道和独立基础。

S9:在原独立基础基底标高位置施工拟建地下室顶梁11和顶板,该顶梁、顶板与灌注桩相连。

S10:逐步开挖土方,并进行降水和边坡支护;暴露灌注桩,直至地下室底板的位置。

S11:施工拟建地下室底板12。

S12:施工地下室外墙,回填土方,恢复地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框架结构建筑物水平移位地下增层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