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泵

文档序号:1858045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3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充气泵 (Inflating pump ) 是由 林志坚 于 2021-08-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气泵,包括壳体、架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充气机构、电源机构、控制机构以及气管接头;壳体具有容纳腔、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架体位于容纳腔内且与壳体连接;第一盖体与架体连接以扣合第一开口;第二盖体,与架体连接以扣合所述第二开口;充气机构安装于架体上;电源机构安装于架体上,且与充气机构电性连接;控制机构安装于架体上,且与充气机构以及电源机构电性连接;气管接头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进气口与充气机构连通,排气口用于与待充气件连通;本申请中,充气泵的整体结构小巧,便于携带,符合当代社会快节奏便携的生活需求,并且充气泵拥有较为完善且丰富的功能,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an inflator pump,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frame body, a first cover body, a second cover body, an inflation mechanism, a power supply mechanism, a control mechanism and an air pipe joint;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a first opening and a second opening, wherein the first opening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frame body is position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the first cov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body to buckle the first opening; the second cov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body to buckle the second opening; the infla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the power supply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flating mechanism; the control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body an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nflation mechanism and the power supply mechanism; the air pipe joint comprises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the air in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inflation mechanism, and the air outlet is used for being communicated with the piece to be infl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pump is small and exquisite, and portable accords with the portable life demand of the fast rhythm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o the pump possesses comparatively perfect and abundant function, can improve user&#39;s use and experience the sense.)

一种充气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泵。

背景技术

在相关的

技术领域

中,人类日常出行方式趋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户外骑行爱好者与自驾出行者需要携带打气筒以应对日常的充气需求,而常规打气筒体积大不便于随身携带,不符合当代社会快节奏便携的生活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气泵,便于随身携带,符合当代社会快节奏便携的生活需求。

一种充气泵,包括:壳体,具有容纳腔、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架体,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连接;第一盖体,与所述架体连接以扣合所述第一开口;第二盖体,与所述架体连接以扣合所述第二开口;充气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上;电源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充气机构电性连接;控制机构,安装于所述架体上,且与所述充气机构以及所述电源机构电性连接;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充气机构连通,所述排气口用于与待充气件连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所述第一盖体以及所述第二盖体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架体卡接配合。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架体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扣,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架体的另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口,所述架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卡口卡接配合以与所述壳体连接固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机构包括:缸体,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的气腔;活塞本体,位于所述气腔内,所述活塞本体包括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周侧与所述缸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活塞具有连接面;连杆,与所述连接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面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或钝角;驱动组件,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塞本体的一端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连杆摆动,以带动所述活塞本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做往复运动;其中,当所述连杆摆动至所述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同时,所述连接面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平面之间形成第二夹角。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传动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且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连接;其中,所述驱动件配置成驱动所述传动件运动,以带动所述连杆摆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塞本体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运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所述传动件包括: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向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向垂直设置;铰接部,设置于所述从动齿轮上且靠近所述从动齿轮的边缘,所述连杆远离所述连接面的一端与所述铰接部绕第二预设方向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从动齿轮的轴向平行设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侧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口,所述充气泵还包括:散热件,所述驱动电机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件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动齿轮连接;用于集中所述散热件形成的气流的聚风部,所述聚风部设置于所述散热件的周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安装腔以及电池仓,所述安装腔以及所述电池仓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体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腔用于放置所述充气机构,所述电源仓用于放置所述电源机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上还设置有内散热腔,所述内散热腔设置于所述架体内,所述内散热腔与所述电池仓以及所述安装腔相邻,且所述内散热腔与所述电池仓以及所述容纳腔连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架体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处,且盖合所述第三开口。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以及所述第二开口分别位于所述壳体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两侧,所述架体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腔底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腔通过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充气机构的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口并延伸至所述连接腔内;其中,所述架体靠近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腔连通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架体连接,以扣合所述第四开口。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机构还包括机芯,所述机芯位于所述缸体与所述第一盖板之间,且与所述缸体密封连接;所述机芯的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口并延伸至所述连接腔内,所述气管接头穿过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机芯连接。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管接头包括主体结构,所述主体结构上设置有第二卡扣以及密封圈,所述主体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卡扣以及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机芯密封连接,所述主体结构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体包括配件箱,所述配件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用于放置配件的置物腔,所述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置物腔相连通的配件取放口,所述配件取放口位于所述箱体远离所述架体的一侧;用于固定所述配件的置物件,所述置物件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置物腔内。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充电接口以及放电接口。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多充气泵中的各部件的布局以及连接进行设计,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为目的布局不同的零部件,降低充气泵在长度、宽度以及厚度上的尺寸,使得充气泵的整体结构小巧,便于携带,符合当代社会快节奏便携的生活需求,并且充气泵拥有较为完善且丰富的功能,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泵在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泵的部分组件在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泵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连杆与活塞本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至图12为活塞本体在缸体内沿第一预设方向运动至不同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泵的部分组件在另一个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泵内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充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管接头与机芯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气管接头与机芯未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配件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容纳腔;12、第一开口;13、第二开口;14、通气口;20、架体;21、安装腔;22、电池仓;23、内散热腔;24、第三开口;25、连接腔;26、连接口;27、第四开口;30、第一盖体;40、第二盖体;41、配件箱;411、箱体;411a、置物腔;411b、配件取放口;412、置物件;412a、固定块;412b、第三卡槽;413、盖板;414、充电接口;415、放电接口;416、配件;50、充气机构;51、缸体;511、气腔;52、活塞本体;521、第一活塞;521a、连接面;522、第二活塞;522a、推接面;523、连接部;53、连杆;54、驱动组件;541、驱动电机;542、传动件;542a、主动齿轮;542b、从动齿轮;542c、铰接部;55、加强部;56、机芯;561、放置槽;561a、第一侧壁;561b、第二侧壁;562、出气口;563、第二卡槽;60、电源机构;70、控制机构;71、电路板;72、按键组件;73、显示组件;80、气管接头;81、进气口;82、排气口;83、主体结构;84、第三卡扣;85、密封圈;86、环形凹槽;91、第一卡扣;911、滑槽;912、插口;92、第一卡口;921、第一卡槽;921a、第三侧壁;922、凸起;922a、斜面;93、第二卡扣;931、延伸部;932、钩搭部;94、第二卡口;95、散热件;96、聚风部;97、定位柱;98、定位孔;99、散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气泵,充气泵又名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机,是一种充气工具,可以但不仅限于应用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皮球和橡皮船等需要充气的产品上。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充气泵包括壳体10、架体20、第一盖体30、第二盖体40、充气机构50、电源机构60、控制机构70以及气管接头80。

其中,壳体10具有容纳腔11、与容纳腔11连通的第一开口12以及第二开口13。其中,容纳腔11为壳体10的内壁面共同围设所形成的空间,容纳腔11的形状可视壳体10的形状而定。这里对壳体10的材质不做限定,例如,壳体10可采用具有良好刚性强度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如铝合金等材料。

架体20作为充气泵中用于承载其他功能部件的结构,架体20位于容纳腔11内且与壳体10连接,架体20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或第二开口13插入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这里对架体2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架体20处于壳体10的容纳腔11内时,架体20的外轮廓线与壳体10的内壁面相适配,以便于架体20的安装即可。当然,这里对架体20的材质也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与架体20的制备材料可以均为塑料,以减轻充气泵整体的重量,使得充气泵便于携带;壳体1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架体20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从而可以增加充气泵的整体结构强度。

充气机构50作为充气泵中用于对待充气件进行充气的部件,充气机构50可以安装于所述架体20上,充气机构50为电动的充气机构50,可以节省人力以及提升充气效率。待充气件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皮球和橡皮船等需要充气的产品。

电源机构60作为充气泵中用于为其他功能部件提供电能的部件,电源结构可以安装于所述架体20上,且与所述充气机构50电性连接。其中,电源机构60可以包括安装于所述架体20上的电池,从而可以无需为充气泵提供额外的电源,以提升充气泵的便携性;电池可以优选为蓄电池,从而可以提升充气泵的续航能力。当然,电池也可以为可更换的干电池。

控制机构70作为充气泵中用于控制电源机构60以及充气机构50等部件的部件,控制机构70也可以安装于所述架体20上,且控制机构70与所述充气机构50以及所述电源机构60电性连接。控制机构70包括但不限于单片机或主控芯片等电子器件。

第一盖体30与架体20连接以扣合第一开口12,这里对第一盖体3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只要第一盖体30的外轮廓与第一开口12的口壁面相适配即可。

第二盖体40与架体20连接以扣合第二开口13,同理,这里对第二盖体40的具体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只要第二盖体40的外轮廓与第二开口13的口壁面相适配即可。

气管接头80作为充气泵中将充气机构50与待充气件连通的转接部件,可以便于充气机构50与待充气件的连接。其中,所述气管接头80包括进气口81和排气口82,所述进气口81与所述充气机构50连通,所述排气口82用于与待充气件连通,对待充气件进行充气时,充气机构50提供的气体通过气管接头80充入至待充气件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充气泵的结构简单且各部件排布紧密,使得充气泵具有较小的体积以及较高的便携性,符合当代社会快节奏便携的生活需求。

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壳体10、所述第一盖体30以及所述第二盖体40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架体20卡接配合。例如,可以是架体20与壳体10卡接配合,也可以是架体20与第一盖体30卡接配合,还可以是架体20与壳体10以及第一盖体30均卡接配合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壳体10、第一盖体30以及第二盖体40中的至少两者与架体20之间卡接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相同或不同,且壳体10、第一盖体30以及第二盖体40中不与架体20卡接配合的部件可以采用与架体20螺接配合或吸附配合的方式来实现部件间的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10以及所述架体2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扣91,所述壳体10以及所述架体20的另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口92,所述架体20通过所述第一卡扣91与所述第一卡口92卡接配合以与所述壳体10连接固定。通过设计第一卡扣91与第一卡口92相互卡接配合来实现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降低了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组装难度。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第一卡扣91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内壁上,第一卡口92包括开设于架体20上的第一卡槽921,第一卡扣91卡合于第一卡槽921内。该设计中,通过第一卡扣91与第一卡槽921卡接配合来实现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一方面降低了第一卡口92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组装难度。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实际上是通过第一卡扣91的外壁面与第一卡槽921的侧壁抵紧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第一卡槽921沿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第一卡槽921包括靠近第一开口12的第一侧壁561a,第一卡槽921的底壁设置有位于第一侧壁561a远离第一开口12的一侧的凸起922,第一卡扣91卡合于第一侧壁561a与凸起922之间,第一卡扣91与第一侧壁561a以及凸起922抵接,也就是说,第一卡扣91靠近第一开口12的一端与第一卡槽921的第一侧壁561a抵紧,第一卡扣91远离第一开口12的一端与凸起922抵紧,从而将第一卡扣91夹紧在第一卡槽921的第一侧壁561a以及凸起92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该设计中,第一卡扣91与第一侧壁561a以及凸起922抵接,能够限制架体20相对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从而实现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以增强壳体1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3至图5所示,第一卡扣91上设置有供凸起922滑动的滑槽911,滑槽911沿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第一卡扣91靠近第一开口12的一端设置有与滑槽911连通以供凸起922插入的插口912,凸起922远离第一侧壁561a的一侧设置有斜面922a,斜面922a向远离凸起922的方向倾斜向下。

需要说明的是,该设计中,通过将斜面922a设计成向远离凸起922的方向倾斜向下,使得斜面922a具有导向作用,在将架体20安装于壳体10的容纳腔11中时,架体20可以通过第一开口12插入容纳腔11,此时凸起922通过插口912插入滑槽911并沿滑槽911滑动,第一卡扣91与第一卡槽921卡合的过程中,第一卡扣91远离第一开口12的一端能够依靠该斜面922a的导向作用越过凸起922,从而更利于实现第一卡扣91与第一卡槽921的卡接配合。

具体的,参见图3所示,所述第一盖体30以及所述架体2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第二卡扣93,所述第一盖体30以及所述架体20的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卡口94,第一盖体30通过第二卡扣93与第二卡口94的卡接配合以与架体20连接固定,以进一步降低充气泵的整体组装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扣93包括延伸部931以及钩搭部932,延伸部931自第一盖体30面向架体20的表面向靠近架体20的方向延伸形成,钩搭部932自延伸部931远离第一盖体30的一端朝向或背向壳体10延伸形成,其中,延伸部931穿过第二卡口94以使钩搭部932钩搭于架体20上,以实现第一盖体3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连接简单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该设计中,第二卡扣93设置在第一盖体30的面向架体20的表面上,第二卡口94形成于架体20的对应位置上,延伸部931与钩搭部932共同形成一个挂钩结构,且该挂钩结构穿过第二卡口94就能实现第一盖体30与架体20之间的连接固定,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大幅度降低了第一盖体30与架体20之间的组装难度。

具体的,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充气机构50包括缸体51、活塞本体52、连杆53以及驱动组件54。

其中,缸体51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AA延伸的气腔511,缸体51内部的中空区域即为所述气腔511。

活塞本体52位于缸体51的气腔511内,活塞本体52包括第一活塞521,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抵接,第一活塞521在缸体51的气腔511内沿第一预设方向AA做往复运动以压缩气腔511内的空气。第一活塞521具有连接面521a,连接面521a为第一活塞521中与连杆53连接的表面。

连杆53作为充气机构50中的用于带动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的气腔511内做往复运动的部件,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固定连接,连杆5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面521a形成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锐角或者钝角,也就是说,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倾斜连接,或者说,连杆5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不垂直。

驱动组件54与连杆53远离活塞本体52的一端连接,驱动组件54用于驱动连杆53摆动,以带动活塞本体52沿第一预设方向AA做往复运动,也就是说,驱动组件54通过与连杆53连接以带动连杆53做摆动,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连接将动力传递给第一活塞521,从而带动活塞本体52沿第一预设方向AA做往复运动。

当连杆53摆动至连杆5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预设方向AA相同时,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与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AA的平面S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如图7和图9中所示的β),且可以理解的是,连杆53在驱动组件54的作用下形成一个规则的摆动轨迹,从而带动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沿第一预设方向AA也做规则的往复运动,故连杆53每摆动到一个位置上,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位置,且活塞本体52处于不同的位置上时,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与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AA的平面S之间形成的第二夹角的大小也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活塞本体52在气缸内做往复运动的频率决定了充气泵的工作效率。在本申请中,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固定连接以使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形成一个整体,连杆5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面521a形成第一夹角使得连杆53倾斜连接于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上,通过所形成的第一夹角的设计,能够在连杆53推动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的过程中减小由于连杆53的偏心运动所造成的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过大的问题,使得活塞本体52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减小,以提高该充气机构50的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6至图8所示,充气机构50还包括至少两个加强部55,加强部55与连杆53靠近连接面521a的一端连接,加强部55远离连杆53的一端与连接面521a连接,且加强部55的延伸方向与连杆53的延伸方向相交。

具体地,加强部5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加强部55的延伸方向相反并与连杆53形成一个类“Y形”结构。该设计中,通过至少两个加强部55的设计,增加了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之间的受力点的数量,故能够将连杆53对第一活塞521的作用力分散成沿加强部55的延伸方向上的多个分力作用在第一活塞521上,从而增强了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延长了充气机构5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夹角为锐角α,且α的取值范围满足条件式:77度≤α≤87度,例如α的取值可以为77度、82度或87度等。α的取值可以优选为79度。既能够保证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运动时,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抵接以实现良好的密封,又能够有效地提升活塞在缸体51内做往复运动的频率,从而提升该充气机构50的工作效率,当第一夹角的取值超过条件式下限时,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能够实现良好的密封,但是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之间的倾斜角度较小,不利于提升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做往复运动的频率,从而不利于提升该充气机构50的工作效率,当第一夹角的取值超过条件式上限时,有利于提升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做往复运动的频率,从而有利于提升该充气机构50的工作效率,但是连杆53与第一活塞521之间的倾斜角度较大,不利于活塞本体52运动过程中实现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

继续参见图6至图8所示,考虑到实际生产加工中存在的加工误差,连杆5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形成的第一夹角的设计,使得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出现间隔,从而造成该充气机构50密封性失效的情况。

故进一步设计,活塞本体52还包括第二活塞522,第二活塞522与第一活塞521远离连杆53的一侧连接,活塞本体52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活塞522的周侧至少部分与缸体51的内壁间隔,也就是说,活塞本体52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活塞522的周侧可以完全与缸体51的内壁间隔,第二活塞522的周侧也可以一部分与缸体51的内壁间隔,而另一部分与缸体51的内壁抵接。该设计中,活塞本体52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活塞522的周侧的部分与缸体51的内壁抵接,来弥补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可能出现的缝隙,从而保证活塞本体52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良好。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6至图8所示,活塞本体52还包括连接部523,第二活塞522经由连接部523与第一活塞521连接,第二活塞522、连接部523以及第一活塞521合围形成一凹槽,也就是说,第二活塞522、连接部523以及第一活塞521形成一个类“工字形”结构的活塞本体52。该设计中,通过凹槽所形成的镂空区域,一方面降低了活塞本体52整体的质量,另一方面减小了活塞本体52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做往复运动的频率,故进一步提高该充气机构50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活塞本体52远离连接面521a的一侧设置有推接面522a,活塞本体52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的过程中,当推接面522a以及连接面521a相对于水平面(即与第一预设方向AA垂直的平面S)均处于倾斜状态时,推接面522a的倾斜方向与连接面521a的倾斜方向相反,也就是说,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以及第二活塞522的推接面522a,均与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AA上的平面S倾斜相交(不平行),且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由靠近第二活塞522的推接面522a的一端顺时针向远离推接面522a的方向倾斜,第二活塞522的推接面522a由靠近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的一端逆时针向远离连接面521a的方向倾斜。

如图9至图12所示,图9至图1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沿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至不同位置时的示意图,由图9至图12可以看出,通过将第二活塞522的推接面522a设计成与第一活塞521的连接面521a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斜面922a,能够有效弥补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运动的过程中第一活塞521的周侧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的缝隙,进一步提升活塞本体52与缸体51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良好。

具体的,继续参见图6至图8所示,驱动组件54包括驱动件以及传动件542,传动件542与驱动件连接,且传动件542与连杆53远离连接面521a的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件配置成驱动所述传动件542运动,以带动所述连杆53摆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塞本体52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运动,以实现该充气机构50的吸气与排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541,传动件542包括主动齿轮542a、从动齿轮542b以及铰接部542cc,主动齿轮542a与驱动电机541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从动齿轮542b与主动齿轮542a啮合连接,铰接部542cc设置于从动齿轮542b上且靠近从动齿轮542b的边缘,连杆53远离连接面521a的一端与铰接部542cc绕第二预设方向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方向AA与所述主动齿轮542a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与所述从动齿轮542b的轴向平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54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主动齿轮542a转动,主动齿轮542a转动带动与之啮合的从动齿轮542b转动,且从动齿轮542b与主动齿轮542a啮合,将绕驱动电机541的输出轴方向上的转动转化成垂直于驱动电机541的输出轴方向上的转动,实现一个度的转向,从动齿轮542b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连杆53摆动,且连杆53通过铰接部542cc实现与从动齿轮542b的偏心连接,连杆53摆动带动与之连接的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内沿第一预设方向AA做往复运动,实现该充气机构50的吸气与排气。

具体的,如图13所示,所述壳体10的外侧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的通气口14,所述充气泵还包括散热件95以及用于集中所述散热件95形成的气流的聚风部96。

其中,所述驱动电机541的传动轴的第一端与所述散热件95连接,所述传动轴的第二端与所述主动齿轮542a连接;所述聚风部96设置于所述散热件95的周侧。

当充气泵进行充气工作时,利用驱动电机541带动活塞本体52运动以进行充气,同时驱动电机541也驱动散热件95旋转,从通气口14进入容纳腔11的空气,散热件95旋转使得容纳腔11内的空气运动,加快充气机构50周侧的空气的流速,提高充气机构50的散热效率,然后携带热量的空气从通气口14排出,防止充气泵的内部温度过高,更重要的是,利用设置于在散热件95周侧的聚风部96,使得散热件95形成的气流更集中向驱动电机541运动,进一步加快驱动电机541外壁的空气流速,提高散热效率,减少因为充气泵温度过高需要停机等待的时间,提高充气效率,同时充气泵内部的良好通风散热,可以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13所示,散热件95包括多个子散热件,子散热件可以设置为扇叶,子散热件绕驱动电机541的传动轴的轴线环设有多个,且多个子散热件均匀间隔排布,子散热件相对于驱动电机541的传动轴倾斜设置,子散热件可以呈流线型设计,且子散热件的表面面积向远离轴向的方向变大,使得子散热件形成的气流向驱动电机541运动,以提高散热效率,延长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在一实施例中,聚风部96包括聚风环,聚风环与多个子散热件固定连接,聚风环与多个子散热件固定连接,聚风环的轴线与传动轴的轴线共线,便于子散热件带动聚风环旋转,使得子散热件形成的气流更集中于驱动电机541。

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3所示,所述架体20包括安装腔21以及电池仓22,所述安装腔21以及所述电池仓22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体20沿所述第二预设方向的两侧,所述安装腔21用于放置所述充气机构50,所述电源仓用于放置所述电源机构60。

需要说明的是,在架体20的相背两侧分别设置安装腔21与电池仓22,进而使得电源机构60与充气机构50分别设置于架体20的相背两侧,利用架体20分隔电源机构60与充气机构50,防止充气机构50的运动对电源机构60产生干扰,并且可以使得电源机构60与充气装置在宽度方向上可以存在有部分重叠区域,以压缩架体20在宽度方向上的所占用的空间,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为目的布局不同的零部件,使得充气泵的整体结构小巧,便于携带,符合当代社会快节奏便携的生活需求。

充气泵的整体结构较为紧凑小巧时,也提升了充气泵内部的散热难度,而为了提升充气泵内部的散热性能,因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架体20上还设置有内散热腔23,所述内散热腔23设置于所述架体20内,所述内散热腔23与所述电池仓22以及所述安装腔21相邻,且所述内散热腔23与所述电池仓22以及所述容纳腔11连通,从而可以利用内散热腔23对电池仓22进行散热,提高电源机构60的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通气口14可以于壳体10表面设置多个,如通气口14可以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通气口14相对设置于壳体10靠近散热件95的周侧,另外两个通气口14相对设置于壳体10远离散热件95的周侧;当充气机构50进行充气工作时,散热件95旋转,此时外界空气从通气口14进入外散热腔,然后经过散热件95加速,形成气流流向充气机构50,对充气机构50进行散热,一部分空气经远离散热件95的通气口14排出充气泵,另一部分空气,进入内散热腔23以及电池仓22内进行循环,然后从相近的通气口14排出,进而提高充气泵的散热效率,提高充气泵的使用寿命。

其中,每一通气口14可以均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气孔,以增加通气口14的进气量以及排气量。

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架体20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侧上设置有第三开口24,所述第三开口24与所述安装腔21连通,所述控制机构70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24处,且盖合所述第三开口24。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开设第三开口24,可以减轻架体20的整体重量和厚度,同时将控制机构70设置于安装腔21的第三开口24处,相当于在架体20的厚度方向设置控制机构70,以压缩充气泵整体的厚度,并且利用控制机构70盖合第三开口24,可以对安装腔21内的充气机构50进行保护。

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3所示,控制机构70包括控制电路板71、按键组件72以及显示组件73。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板7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的所述第一开口12处,所述电源机构60以及所述充气机构50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1电性连接;所述按键组件72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71远离所述架体20的一侧,所述按键组件72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1电性连接;所述显示组件73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71远离所述充气机构50的一侧,所述显示组件73与所述控制电路板71电性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架体20的侧部设置有散热部99,多个所述散热部99沿架体2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散热部99远离架体20的表面与壳体10的内壁抵接,此时散热部99在对架体20均匀散热的基础上,还对壳体10进行支撑,提高壳体10与架体20的连接结构强度,以提升充气泵的结构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体40与所述架体20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第二盖体40的装卸。

其中,第二盖体40以及架体20的其中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97,第二盖体40以及架体20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98,定位柱97插接于定位孔98中。也就是说,定位柱97可以设置在第二盖体40的靠近第二开口13的一侧,第二盖体40与架体20通过定位柱97与定位孔98的插接配合来实现两者之间的连接。其中,第二定位孔98可以为内散热腔23的开口,从而可以无需设计额外的定位孔98。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开口12以及所述第二开口13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0沿第一预设方向AA的两侧,所述架体20靠近所述第一盖体30的一侧设置有连接腔25,所述连接腔25的腔底开设有连接口26,所述连接腔25通过所述连接口26与所述安装腔21连通,所述充气机构50的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口26并延伸至所述连接腔25内。

其中,所述架体20靠近所述第一盖体30的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腔25连通的第四开口27,所述第一盖体30与所述架体20连接,以扣合所述第四开口27。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连接腔25,一方面可以减轻架体20的整体重量,另一方面由于连接腔25所占用的空间依然属于架体20的内部空间,并未设置于架体20的外部,进而提高架体20的内部空间利用率,压缩充气泵整体的长度,便于随身携带充气泵。

具体的,所述充气机构50还包括机芯56,所述机芯56位于所述缸体51与所述第一盖板413之间,且与所述缸体51密封连接;所述机芯56的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口26并延伸至所述连接腔25内,所述气管接头80穿过所述第一盖板413与所述机芯56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15所示,所述气管接头80包括主体结构83,所述主体结构83上设置有第三卡扣84以及密封圈85,所述主体结构83通过所述第三卡扣84以及所述密封圈85与所述机芯56密封连接,所述主体结构8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卡扣84与密封圈85设置在主体结构83的不同位置,以实现不同的作用。而主体结构83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以保证主体结构83与机芯56连接的紧密性,并进一步提升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的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结构83可以是长方体,也可以是圆柱体等其他形状。考虑到圆柱体的加工成本较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结构83的整体可以是圆柱体。进气口81可以设置在主体结构83的一端,排气口82设置在主体结构83的另一端,进气口81和排气口82可以设置为圆形,矩形等任意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主体结构83的外侧可以具有环形凹槽86。环形凹槽86位于主体结构83的周测,需要注意的是,环形凹槽86与密封圈85相对应,以使密封圈85可以内嵌于环形凹槽86,实现密封圈85的安装。

如图16所示,机芯56具有放置槽561,放置槽561用于承载气管接头80,在上述描述中可知,气管接头80具有进气口81,对应地,放置槽561的底部设置有出气口562,出气口562与进气口81相对应,以使充气机构50产生的气体由机芯56的出气口562通向气管接头80的进气口81,实现气体流通。

进一步地,放置槽561可以包括第一侧壁561a,第一侧壁561a可以靠近出气口562,第一侧壁561a与密封圈85相抵接,可以避免气体外泄影响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的气密性。

在一实施例中,放置槽561还可以包括第二侧壁561b,第二侧壁561b位于第一侧壁561a远离出气口562的一侧,且第二侧壁561b成型有供第三卡扣84插入并旋转锁定的第二卡槽563,即在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连接后,第二侧壁561b对应第三卡扣84位置,第三卡扣84可以插入并旋转锁定在第二侧壁561b的第二卡槽563上,进而形成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连接的紧密性,而且,一方面可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气管接头80的自行脱落,另一方面,插入并旋转锁定的动作简单,容易实现,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17所示,当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相连接时,通过顺时针旋转气管接头80,使得第三卡扣84可以位于第二卡槽563中,并完成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的锁定。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断开连接时,可以通过逆时针旋转气管接头80,如从图17至图18,即使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脱离锁定状态,操作方便快捷,有利于用户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泵还可以包括光源,光源发出的光线从机芯56与第一盖体30之间的间隙射出,可以使得充气泵可以具有照明功能。

其中,光源还可以进行闪烁,可以通过光源的闪烁频率传递信息,如求解信息或警告信息等。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还可以使得第二盖体40具有其他功能,如第二盖体40包括配件416箱41,所述配件416箱41包括箱体41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配件416的置物件412。

其中,所述箱体411包括用于放置配件416的置物腔411a,所述箱体411上开设有与所述置物腔411a相连通的配件取放口411b,所述配件取放口411b位于所述箱体411远离所述架体20的一侧;所述置物件412与所述箱体41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置物腔411a内,置物件412可以与箱体411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充气泵在对待充气件进行充气时,需要使用气针、电源线等配件416的协助,本申请中,可以将配件416存放于配件416箱41内,便于配件416的随取随用,提高了充气泵的实用性。

具体的,置物件412包括固定块412a,固定块412a上开设有用于卡接配件416的第三卡槽412b。

具体地,固定块412a设置在置物腔411a内且与配件416箱41的内壁固定连接,而固定块412a上的第三卡槽412b用于卡接配件416,可将配件416固定放置在置物腔411a内。

在一实施例中,配件416箱41还包括用于控制配件取放口411b启闭的盖板413(如图13),盖板413位于配件取放口411b一侧,盖板413可以与箱体411转动连接,以控制配件取放口411b的启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箱体411上设置有充电接口414以及放电接口415,利用充电接口414可以使充气泵接入外接电源或为电源机构60进行充电,利用放电接口415可以利用充气泵为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使得充气泵具有充电宝的功能。本申请对充电接口414以及放电接口415的类型不做限制。

在本申请中,充气泵的整体结构紧凑小巧,便于携带,并且充气泵的使用较为方便,使用充气泵时,将气管接头80插入放置槽561中,并顺时针旋转气管接头80,使得第三卡扣84位于第二卡槽563中,实现气管接头80与机芯56的连接固定后,将气管接头80与待充气机连接,随后通过按键组件72控制驱动电机541启动,驱动活塞本体52在缸体51的气腔511内做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待充气件的充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船舶建造用高压气体泄放防喷溅装置及防喷溅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