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

文档序号:1858565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ng system ) 是由 林晨 大森宏 何家基 江晨钟 岳宝 于 2020-05-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公开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入风区和出风区,壳体构成容置腔;换热器,设置于容置腔内,且入风区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换热器上;导流板,设置于容置腔内,位于换热器与出风区之间,换热器在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导流板上。本申请依靠空气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形成自然环流的原理,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即可满足制冷需求,实现无噪声低风感。除此之外,导流板对经过换热器冷却后的冷空气起到导向整流作用。(The application discloses machine and refrigerating system in air conditioning, wherein machine includes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the air conditioner comprises a shell, a fan and a fan,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rea and an air outlet area which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in a first direction, and the shell forms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the heat exchanger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e air inlet area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falls on the heat exchanger; the guid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nd located between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 air outlet area,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e heat exchanger in the first direction falls on the guide plate. The air conditioner can meet the refrigeration require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t needing a fan by relying on the principle that the air density forms natural circulation along with the temperature change, and realizes noiseless and low wind sense. In addition, the guide plate plays a role in guiding and rectifying cold air cooled by the heat exchanger.)

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多通过风机将室内回风吸入内机,再将经蒸发器换热后得到的冷风吹入室内,风感较为明显,且风机运行的噪声也较大,给用户造成了不好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空调室内机及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风感明显、噪声大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的入风区和出风区,所述壳体构成容置腔;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入风区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换热器上;导流板,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区之间,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导流板上。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导流板包括引流板,以及由所述引流板向所述出风区延伸并向所述入风区弯折的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形成集水槽,所述引流板相较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导流板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多个所述导流板的引流板平行设置,相邻所述引流板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1。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引流板沿着入风区到出风区的方向,朝向所述后背板倾斜;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换热器靠近后背板一侧到所述后背板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出风区一端到所述后背板的最小距离;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出风区一端到所述后背板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5mm。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引流板相较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倾斜角度为5°~75°。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引流板的厚度小于等于3mm。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弯折板包括引导部和弯折部,所述引导部连接所述引流板;所述弯折部连接所述引导部并朝向所述入风区弯折以形成所述集水槽。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集水槽内底壁的至少一端朝向出风区倾斜。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集水槽为圆弧形,所述集水槽的半径与所述引流板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4,且小于等于3。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引导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集水槽的半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弯折部未连接于所述引导部的一端朝向所述引导部弯折。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弯折板中相对所述集水槽的外侧壁形成有斜切边,所述斜切边与所述引流板的倾斜朝向相同,所述斜切边连接至所述弯折板的底端。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前面板和后背板,以及在第三方向上相对的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所述换热器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换热片,以及穿设于所述换热片的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器的中心平面与第三方向的夹角在10°以下。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小于等于350mm;所述壳体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与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8;所述入风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5;所述出风区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入风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相邻所述换热片的间距与所述换热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6;相邻所述换热管的间距与相邻所述换热片的间距的比值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12。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还包括:过滤网,至少覆盖所述入风区;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与所述集水槽连通,以收集所述集水槽排出的冷凝水;喷头,位于所述过滤网背离所述入风区一侧,且与所述收集盒连通,以将所述冷凝水喷洒于所述过滤网,所述冷凝水经过过滤网后被所述集水槽收集;水泵,用于将所述收集盒内的冷凝水泵入所述喷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收集盒开设有排出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系统,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电连接的冷凝器、与所述冷凝器电连接的节流装置和至少一个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与所述节流装置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空调室内机并联;所述节流装置具有一个,以控制所有的所述空调室内机;或者,所述节流装置具有多个,且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压缩机电连接的中间换热器和与所述中间换热器电连接的水泵,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一个;或者,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多个,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多个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一一对应设置。

本申请依靠空气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形成自然环流的原理,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即可满足制冷需求,实现无噪声低风感。除此之外,导流板对经过换热器冷却后的冷空气起到导向整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导流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一

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导流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0,如图1所述,包括壳体110和换热器120。其中,壳体110形成有在第一方向A-A上相对的入风区111和出风区112,壳体110构成容置腔113,外部空气由入风区111进入,经过容置腔113后,由出风区112排出。换热器120设置于容置腔113内,且入风区111沿第一方向A-A的投影落在换热器120上,即由入风区111进入的外部空气经换热器120冷却。通过换热器120对容置腔113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由于在不同温度下空气密度不同,冷空气会下沉,热空气会上升,因此容置腔113内会形成冷却气流,冷却气流中的至少部分沉降,并由出风区112排出,使得容置腔113处于负压状态,壳体110外部的空气在容置腔113内负压的作用下,分别从入风区111进入到容置腔113,继续经由换热器120冷却,从而持续产生冷却气流。因而本实施例依靠空气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形成自然环流的原理,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即可满足制冷需求,实现无噪声低风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导流板130,导流板130设置于容置腔113内,且位于换热器120与出风区112之间,换热器120在第一方向A-A的投影落在导流板130上。导流板130对经过换热器120冷却后的冷空气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靠墙设置时,导流板130可将冷空气导向墙壁方向,冷空气与墙壁接触,并贴壁下沉至地面后扩散,避免冷空气直接朝向人扩散,从而进一步降低风感;而当空调室内机100不靠墙设置时,导流板130可将冷空气导向与人相反的方向,从而避免冷空气直接朝向人的方向流动,降低风感,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导流板130包括引流板131,以及由引流板131向出风区112延伸并向入风区111弯折的弯折板132,弯折板132形成集水槽133。其中,引流板131相较于第一方向A-A倾斜,以将冷空气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导向出风区112,冷空气由出风区112倾斜排出。设置空调室内机100时,可将空调室内机100方向设置为冷空气朝向墙壁倾斜排出,以使得冷空气与墙壁接触,并贴壁下沉至地面后扩散,进一步降低风感。

为了起到更好降低风感的效果,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引流板131相较于第一方向A-A的倾斜角度为5°~75°,例如5°、25°、45°、65°或75°等,引流板131的倾斜角度可根据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设置位置而调节,以将冷空气调节至吹向墙壁。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距离墙壁较远时,引流板131倾斜角度需要设置较大一些,从而将冷空气调节至吹向墙壁;当空调室内机100距离墙壁较近时,引流板131的倾斜角度设置较小一些,即可将冷空气调节至吹向墙壁,同时也不会因冷空气吹向墙壁的角度过于垂直而增大出风阻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导流板13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多个导流板130在第二方向B-B上间隔排列,且多个导流板130的平面平行设置,第一方向A-A和第二方向B-B相互垂直,相邻导流板130间形成供冷空气通过的风道,多个导流板130间隔排列对冷空气起到较好的整流效果。一般情况下,将壳体110水平方向上较长一侧定义为第三方向C-C,较短一侧定义为第二方向B-B,第三方向C-C与第一方向A-A和第二方向B-B分别垂直,壳体110通常以长度较长一侧贴墙设置,导流板130可以将冷空气导向墙壁。当然,若空调室内机100在实际安装中,壳体110以水平方向较短一侧贴墙设置,导流板130也可在第三方向C-C上间隔排列,从而将冷空气导流向墙壁,起到降低风感的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引流板13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3mm,例如3mm、2mm或1mm等,引流板131的厚度越大,会导致供冷空气经过的风道的宽度减小,从而引流板13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或等于3mm,最大程度减小引流板131所占风道的宽度。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成本,选择适当厚度的引流板131。

为了获得较好的整流效果,如图2和图4所示,且避免引流板131之间的距离过密对气流产生过大的阻力,在一实施例中,相邻引流板131之间的间距与壳体110在第一方向A-A上的高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05,且小于或等于1,例如0.05、0.08或者1等。在此范围内,引流板131既能对壳体110内的冷空气起到充分的整流效果,同时也不会因为过密对气流产生过大的阻力,避免影响冷空气下沉而影响制冷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壳体110包括在第二方向B-B上相对的前面板114和后背板115,通常。引流板131沿着入风区111到出风区112的方向,朝向后背板115倾斜,在第二方向B-B上,换热器120靠近后背板115一侧到后背板115的最小距离D1,大于或等于导流板130靠近出风区112一端到后背板115的最小距离D2,导流板130到后背板115的最小距离D2大于或等于5mm,从而导流板130与后背板115之间的风道距离不会因过窄而增大冷空气排出的阻力。为了避免外部空气不经过换热器120直接进入出风区112,换热器120到后背板115之间的距离D1区域应设置相应结构堵塞,避免外部空气直接流经该区域进入出风区11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弯折板132形成的集水槽133用于承接外部热空气在换热器120遇冷凝结的冷凝水,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从出风区112滴落。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弯折板132包括引导部1321和弯折部1322。引导部1321连接引流板131,弯折部1322连接引导部1321并朝向入风区111弯折以形成集水槽133。在一实施例中,引导部1321为连接引流板131的平板结构,且与第一方向A-A平行引导部1321的设置可减小弯折部1322对引流板131导流效果的影响,可减小风阻。在其他实施例中,平板结构的引导部1321的中心平面与第一方向的夹角在5°以下,例如5°、3°或0°等;或者,引导部131为弧面结构,引导部131在第一方向A-A的剖面上,其分别与引流板131和弯折部1322连接的两个端点的连线与第一方向A-A的夹角在5°以下,例如5°、3°或0°等,上述两种引导部131也可起到减小风阻的效果。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集水槽133内底壁沿中部向两侧的方向,朝向出风区112倾斜,从而集水槽133中部高度高于两侧高度,集水槽133内收集的冷凝水可向两侧排出,集水槽133的两侧分别与冷凝水管连通,将冷凝水排出。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集水槽133内底壁沿一侧向一侧的方向,朝向出风口倾斜,从而便于集水槽133内的冷凝水向一侧排出;或者,集水槽133内底壁的高度可以由任一一点向两侧的方向,朝向出风区112倾斜,以便于冷凝水排出。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集水槽133内底壁的其中一端朝向出风区112倾斜,也可起到便于冷凝水排出的效果。

为了利于冷凝水排出,集水槽133表面亲水,利于冷凝水向集水槽133两侧流动。

其中,集水槽133为圆弧形,集水槽133的半径R与引流板131的厚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4,且小于等于3,例如0.4、1、2或3等。集水槽133的半径约大,可容纳的冷凝水越多,但是集水槽133的半径R越大,弯折部1322所在风道宽度越大,影响冷空气排出,从而将集水槽133的半径R与引流板131的厚度的比值控制在上述范围内可在容水量和体积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状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引导部1321在第一方向A-A上的高度H与集水槽133的半径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5,例如1、3或者5等。从而在集水槽133提供足够槽内容积的同时,引导部1321的区域可减小其在引流板131导流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从而减小其对冷空气排出的阻碍。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弯折部1322未连接于引导部1321的一端朝向引导部1321弯折,即弯折部1322外壁呈收口状态,一方面避免集水槽133内的冷凝水溢出,另一方面减小弯折部1322对沿引流板131下沉的冷空气的阻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弯折板132中相对集水槽133的外侧壁形成有斜切边1323,斜切边1323与引流板131的倾斜朝向相同,斜切边1323连接至弯折板132的底端,避免弯折板132形状突变产生气流涡,减小对气流的扰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110包括在第二方向B-B上相对的前面板114和后背板115,以及在第三方向C-C上相对的左侧板116和右侧板117,前面板114、后背板115、左侧板116和右侧板117之间围拢形成容置腔113。第一方向A-A、第二方向B-B和第三方向C-C相互垂直,换热器120包括平行排列的多个换热片121,以及穿设于换热片121的多个换热管122,且换热器120的中心平面与第三方向C-C的夹角在10°以下,例如10°、5°或0°等。当夹角为0°时,多个换热片121在第三方向C-C上平行排列,多个换热管122在第二方向B-B上平行排列。热空气沿第一方向A-A由入风区111向出风区112流动,上述设置的换热器122的迎风面积最大化,从而换热管122和换热片121可对经过的热空气充分冷却,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相邻换热片121的间距与换热片121在第二方向B-B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05,且小于等于0.6,例如0.05、0.3或者0.6等,相邻换热管122的间距与相邻换热片121的间距的比值大于等于2,且小于等于12,例如2、6、10或者12等。由于换热片121在第三方向C-C上平行排列,换热片121所在平面位于第一方向A-A,从而换热片121上的冷凝水会沿第一方向A-A向下滴落。为确保滴落的冷凝水能够全部被收集,同时也为了能够对下沉的冷空气进行一定的整流和导流。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壳体110在第一方向A-A上的高度小于等于350mm,例如350mm、300mm或者200mm等,壳体110在第三方向C-C上的长度与其在第一方向A-A上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8,例如1、3、5或者8等。由于换热管122沿第三方向C-C延伸,壳体110在第三方向C-C上的长度越长,其可覆盖的制冷面积越大,但是过长的换热管122内部制冷剂在第三方向C-C上易出现较大的过热状态,从而引起换热器在第三方向出现温度不一致的现象,对整体的制冷效果不利。所以壳体110在第三方向C-C上的长度与其在第一方向A-A上的高度的比值需在上述最佳比值范围内,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入风区111在第二方向B-B上的宽度与壳体110在第一方向A-A上的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5,例如0.5、3或者5等。出风区112在第三方向C-C上的宽度与入风区111在第二方向B-B上的宽度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例如0.5、0.8或者1等,即入风区111的宽度需要大于或等于出风区112的宽度,从而避免出风区112的宽度过大造成外部空气从出风区112回流,热空气会在出风区112冷凝,形成无法被收集的冷凝水并滴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100在室内的安装形式可采用壁挂式,也可以同家装吊顶进行集成。当空调室内机100同家装吊顶进行集成时,还可以进行多个空调室内机100在天花板上的不同安装形式,即可沿一侧或多侧墙边布置,也可以不靠墙边而在不同区域布置。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的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空调室内机100的入风区111通常覆盖有过滤网140,过滤网140至少完全覆盖入风区140。热空气通过过滤网140过滤后进入入风区111,而本申请中利用自然对流技术制冷的换热器120形成的冷凝水较多,所以可利用冷凝水对过滤网140进行清洗。具体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收集盒150、喷头160和水泵170,其中收集盒150与集水槽133连通,以收集集水槽133排出的冷凝水。喷头160位于过滤网背离入风区111的一侧,且与收集盒150连通,以将冷凝水喷洒于过滤网140,冷凝水对过滤网140进行清理,喷头160的喷洒范围全面覆盖过滤网140。水泵170将收集盒150内的冷凝水泵入喷头160。

需要说明的是,收集盒150开设有排出口,排出口保持常开状态,以将冷凝式排出,仅当需要清洁过滤网140之前,排出口关闭,待收集盒150内水量储存至不高于集水槽133冷凝水排出口液位时,水泵170启动,将收集盒150内的水泵入喷头160,喷头160将冷凝水喷洒至过滤网140。清洗完的水携带脏污物自然滴落后沿导流板130落入集水槽133中,并再次排至收集盒150中。收集盒150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将冷凝水再次利用于清洁过滤网140,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保持过滤网140的洁净度,维持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效率和质量。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200,包括压缩机210、和压缩机210电连接的冷凝器220、和与冷凝器220电连接的节流装置230和至少一个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与节流装置230电连接。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0在采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制冷系统200中单独使用,其与节流装置230、冷凝器220和压缩机210串联。

请参阅图7至图8,图7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0在采用氟利昂做制冷剂的制冷系统200中具有多个,且并联设置,节流装置230可以具有一个,以控制所有的空调室内机100;或者,节流装置230与空调室内机100的数量相同,每个节流装置230分别与空调室内机100一一对应设置,从而每个空调室内机100可单独调节并使用。

请参阅图9至图10,图9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的制冷系统的又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又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空调室内机100应用于利用水作为冷却介质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制冷系统200还包括与压缩机210电连接的中间换热器240和与中间换热器电连接的水泵250。若空调室内机100具有一个,其与水泵250电连接后,通过中间换热器240与节流装置230、冷凝器220和压缩机210电连接;或者,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多个,则制冷系统200还包括控制阀260,控制阀260与空调室内机100一一对应设置,以单独调节并使用每个空调室内机100。

本申请的制冷系统200通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依靠空气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形成自然环流的原理,在不需要风机的情况下即可满足制冷需求,实现无噪声低风感。除此之外,导流板130对经过换热器120冷却后的冷空气起到导向整流的作用。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靠墙设置时,导流板130可将冷空气导向墙壁方向,冷空气与墙壁接触,并贴壁下沉至地面后扩散,避免冷空气直接朝向人扩散,从而进一步降低风感;而当空调室内机100不靠墙设置时,导流板130可将冷空气导向与人相反的方向,从而避免冷空气直接朝向人的方向流动,降低风感,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三管式单冷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