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

文档序号:1864312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 (Self-auxiliary shaking type double-air-cooled motor ) 是由 李祥宝 于 2021-10-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属于电动机领域,通过在相邻散热鳍片之间设置辅摇板,在电机本体启动期间,推球棒随着转轴转动,对引动球起到推动作用,实现球头棒在弧棒上的滑动,触发辅摇板进行自转,产生风力,增大相邻散热鳍片之间以及电机本体外侧的空气流动性,辅助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快速散热,并且,通过球头棒和引动球的自动归位作用,实现了引动球的循环间隔性受力过程,即:在现有散热鳍片散热基础上,通过辅摇板自动并持续对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辅助风冷散热,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的运行安全及稳定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lf-auxiliary shaking type double-air-cooled motor,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motors, wherein an auxiliary shaking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adjacent heat dissipation fins, a ball pushing rod rotates along with a rotating shaft during the starting period of a motor body to push a priming ball, so that the sliding of the ball head rod on an arc rod is realized, the auxiliary shaking plate is triggered to rotate, wind power is generated, the air fluidity between the adjacent heat dissipation fins and at the outer side of the motor body is increased, the quick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motor body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fins is assisted, and in addition, the circulation interval stress process of the priming ball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automatic homing function of the ball head rod and the priming ball, namely: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heat dissipation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fins, the auxiliary rocking plate automatically and continuously performs auxiliary air 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on the motor body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fins, so that the operation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motor body are further improved.)

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

电动机在持续运行中,很容易出现过热情况,温度不断升高之后,电机内部的电阻也会增加,这个时候电动机的效率和出力就会急剧下降,较高的温度也会影响到电动机内部的润滑和绝缘,极端情况下,甚至有可能烧坏电机。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电机表面设置散热鳍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流动的空气带动热量,从而增大散热效率,达到散热的效果,此为风冷(空冷)散热,但在电动机持续运行过程中,仅仅依靠散热鳍片远远不够,难以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电动机的运行稳定仍存在较大隐患。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它通过在相邻散热鳍片之间设置辅摇板,在电机本体启动期间,推球棒随着转轴转动,对引动球起到推动作用,实现球头棒在弧棒上的滑动,触发辅摇板进行自转,产生风力,增大相邻散热鳍片之间以及电机本体外侧的空气流动性,辅助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快速散热,并且,通过球头棒和引动球的自动归位作用,实现了引动球的循环间隔性受力过程,即:在现有散热鳍片散热基础上,通过辅摇板自动并持续对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辅助风冷散热,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的运行安全及稳定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包括电机本体和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电机本体的前端,所述电机本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鳍片,相邻所述散热鳍片之间设有辅摇板和球头棒,所述辅摇板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电机本体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本体的外端开设有弧形槽,所述球头棒远离转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弧形槽的内部,所述电机本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定柱一、定柱二和定柱三,所述定柱一位于定柱二和定柱三之间,所述定柱一和定柱二之间固定连接有弧棒,所述球头棒靠近转轴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弧棒的外端,相邻所述球头棒之间固定连接有无弹力绳;

所述定柱一和定柱三之间固定连接有弯轨棒,所述弯轨棒的外端滑动连接有引动球,所述转轴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端连接有推球棒,所述推球棒远离转盘的一端延伸至电机本体的外侧,所述引动球和相邻球头棒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绳。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棒包括滑球和压扇棒,所述滑球滑动连接于弧棒的外端,所述压扇棒的一端与滑球外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弧形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无弹力绳固定连接于相邻滑球之间,所述弹性绳固定连接于引动球和滑球之间。

进一步的,最靠近所述定柱一的滑球以及最靠近定柱二的滑球二者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配重棒,且靠近定柱二的配重棒重力大于靠近定柱一的配重棒重力。

进一步的,所述辅摇板包括定杆和套筒,所述定杆远离转轴的一端与电机本体外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转动连接于定杆的外端,所述套筒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相互对称的扇片。

进一步的,所述定杆的外表面和套筒的内表面均涂设有磁性线,所述磁性线采用磁性涂料涂覆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定柱三到电机本体前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定柱一到电机本体前端面的垂直距离,所述弯轨棒到电机本体前端面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引动球上开设有扩口槽,所述扩口槽的内径沿中间向两侧孔口方向逐渐增大。

进一步的,所述弧棒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位于定柱二和相邻滑球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的外端开设有螺孔,所述推球棒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孔内部,所述推球棒远离转盘的一端采用橡胶材料。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在相邻散热鳍片之间设置辅摇板,在电机本体启动期间,推球棒随着转轴转动,对引动球起到推动作用,实现球头棒在弧棒上的滑动,触发辅摇板进行自转,产生风力,增大相邻散热鳍片之间以及电机本体外侧的空气流动性,辅助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快速散热,并且,通过球头棒和引动球的自动归位作用,实现了引动球的循环间隔性受力过程,即:在现有散热鳍片散热基础上,通过辅摇板自动并持续对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辅助风冷散热,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的运行安全及稳定性。

(2)当转轴在转动时,转盘随之转动,带动推球棒进行旋转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推球棒远离转盘的一端与弯轨棒接触,并通过转动力度推动引动球,使引动球沿弯轨棒下滑,从而使引动球通过弹性绳带动多个球头棒同时沿着弧棒滑动,逐渐靠近辅摇板,引发辅摇板发生旋转,增大相邻散热鳍片之间以及电机本体外侧的空气流动性,辅助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快速散热。

(3)一对磁性线之间具有磁引力作用,当二者相互靠近对应时,此时的辅摇板与电机本体外端呈相互垂直状态,这样以便于来回滑动的辅摇板对扇片形成较大推力,实现套筒和扇片的旋转,当套筒和扇片被推动旋转后,其也可以快速回归初始状态,便于再次受力旋转。

(4)当多个滑球受引动球和弹性绳拉力作用,沿弧棒顺时针转动后,推球棒已完全通过引动球,对其无压力作用,此时,在配重棒作用下,最左边滑球重力大于最右边滑球重力,使得最左边滑球逐渐逆时针下滑直至与限位球接触,带动其右侧各个滑球滑动,因最右侧滑球在配重棒作用下也具有一定重力,因此,在其自重下,多个无弹力绳均呈正常拉直状态,多个球头棒再次均匀分布。

(5)在上述球头棒的自动归位过程中,因引动球移动而伸长的弹性绳会进行弹性恢复,再结合滑球的滑动归位,实现了引动球的自动归位,从而便于再次受到推球棒的推力作用,再次实现球头棒的滑动以及辅摇板的旋转。

(6)推球棒与转盘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在无需对电机本体和散热鳍片进行加速散热时,可将推球棒从转盘上拆卸下来,使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实施,提高了辅摇板、球头棒、引动球以及其相关结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二;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图三;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图四;

图5为本发明的辅摇板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在使用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在使用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在使用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图8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引动球和弯轨棒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现有技术的风冷式电动机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电机本体、101弧形槽、2转轴、3散热鳍片、4辅摇板、41定杆、42套筒、43扇片、51定柱一、52定柱二、53定柱三、6弧棒、7球头棒、71滑球、72压扇棒、8无弹力绳、9引动球、901扩口槽、10推球棒、11转盘、12弯轨棒、13弹性绳、14限位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自辅摇型双风冷式电动机,包括电机本体1和转轴2,转轴2转动连接于电机本体1的前端,电机本体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散热鳍片3,现有技术中通过散热鳍片3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相邻散热鳍片3之间设有辅摇板4和球头棒7,辅摇板4远离转轴2的一端与电机本体1外端固定连接,电机本体1的外端开设有弧形槽101,球头棒7远离转轴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弧形槽101的内部,电机本体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定柱一51、定柱二52和定柱三53,定柱一51位于定柱二52和定柱三53之间,定柱一51和定柱二52之间固定连接有弧棒6,球头棒7靠近转轴2的一端滑动连接于弧棒6的外端,相邻球头棒7之间固定连接有无弹力绳8。

请参阅图2,球头棒7包括滑球71和压扇棒72,滑球71滑动连接于弧棒6的外端,压扇棒72的一端与滑球71外端固定连接,其另一端滑动连接于弧形槽101的内部,通过弧棒6和弧形槽101的配合作用,可以实现球头棒7沿着弧棒6进行稳定滑动,无弹力绳8固定连接于相邻滑球71之间,无弹力绳8对相邻球头棒7起到连接作用,便于实现多个球头棒7在弧棒6上的同时滑动。

请参阅图3和图4,定柱一51和定柱三53之间固定连接有弯轨棒12,弯轨棒12的外端滑动连接有引动球9,转轴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1,转盘11的外端连接有推球棒10,推球棒10远离转盘11的一端延伸至电机本体1的外侧,引动球9和相邻球头棒7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绳13,弹性绳13固定连接于引动球9和滑球71之间,当转轴2在转动时,转盘11随之转动,带动推球棒10进行旋转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推球棒10远离转盘11的一端与弯轨棒12接触,并通过转动力度推动引动球9,使引动球9沿弯轨棒12下滑,从而使引动球9通过弹性绳13带动多个球头棒7同时沿着弧棒6滑动,逐渐靠近辅摇板4,引发辅摇板4发生旋转,增大相邻散热鳍片3之间以及电机本体1外侧的空气流动性,辅助电机本体1和散热鳍片3进行快速散热。

请参阅图5,辅摇板4包括定杆41和套筒42,定杆41远离转轴2的一端与电机本体1外端固定连接,套筒42转动连接于定杆41的外端,套筒42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相互对称的扇片43,通过定杆41与电机本体1的连接对辅摇板4起到定位作用,请参阅图6和图7,在上一段内容中,当球头棒7沿着弧棒6滑动逐渐靠近辅摇板4时,压扇棒72对会与其中一个扇片43接触并对其施加推力,从而使得套筒42和扇片43围绕定杆41进行旋转,产生风力,增大附近空气流动性,进一步加速电机本体1和散热鳍片3上的热量散发。

请参阅图5,定杆41的外表面和套筒42的内表面均涂设有磁性线,磁性线采用磁性涂料涂覆而成,一对磁性线之间具有磁引力作用,当二者相互靠近对应时,此时的辅摇板4与电机本体1外端呈相互垂直状态,如图6和图8所示,这样以便于来回滑动的辅摇板4对扇片43形成较大推力,实现套筒42和扇片43的旋转,当套筒42和扇片43被推动旋转后,其也可以快速回归初始状态,便于再次受力旋转。

请参阅图8和图9,弧棒6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限位球14,限位球14位于定柱二52和相邻滑球71之间,最靠近定柱一51的滑球71以及最靠近定柱二52的滑球71二者内部均固定连接有配重棒,且靠近定柱二52的配重棒重力大于靠近定柱一51的配重棒重力,滑球71和引动球9均采用轻质材料制成,配重棒起到增大重力作用,请参阅图7,当多个滑球71受引动球9和弹性绳13拉力作用,沿弧棒6顺时针转动后,推球棒10已完全通过引动球9,对其无压力作用,此时,在配重棒作用下,最左边滑球71重力大于最右边滑球71重力,使得最左边滑球71逐渐逆时针下滑直至与限位球14接触,带动其右侧各个滑球71滑动,因最右侧滑球71在配重棒作用下也具有一定重力,因此,在其自重下,多个无弹力绳8均呈正常拉直状态,多个球头棒7再次均匀分布。

在上述球头棒7的自动归位过程中,因引动球9移动而伸长的弹性绳13会进行弹性恢复,再结合滑球71的滑动归位,实现了引动球9的自动归位,从而便于再次受到推球棒10的推力作用,再次实现球头棒7的滑动以及辅摇板4的旋转。

请参阅图10,定柱三53到电机本体1前端面的垂直距离大于定柱一51到电机本体1前端面的垂直距离,弯轨棒12到电机本体1前端面的距离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在初始状态下,即最左侧滑球71与限位球14接触的状态下,引动球9位于弯轨棒12的转折点,即弯轨棒12上最靠近电机本体1前端面的位置,这样便于推球棒10在旋转过程中与其接触,对其产生推力,促使其沿着弯轨棒12下滑,实现球头棒7的滑动以及辅摇板4的旋转。补充说明:推球棒10在转动过程中不与滑球71和弯轨棒12产生接触和碰撞,便于本发明的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11,引动球9上开设有扩口槽901,扩口槽901的内径沿中间向两侧孔口方向逐渐增大,扩口槽901可以适应弯轨棒12的弯曲状态,便于引动球9无障碍地沿弯轨棒12回来滑动。

请参阅图2,转盘11的外端开设有螺孔,推球棒10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螺孔内部,推球棒10远离转盘11的一端采用橡胶材料,采用橡胶材料可以降低其与引动球9之间的碰撞力度,同时因推球棒10的旋转惯性作用,其对引动球9产生的推力足够实现引动球9的下滑,在本发明顺利实现的基础上,提高了二者的使用寿命,推球棒10与转盘1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在无需对电机本体1和散热鳍片3进行加速散热时,可将推球棒10从转盘11上拆卸下来,使本发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实施,提高了辅摇板4、球头棒7、引动球9以及其相关结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通过在相邻散热鳍片3之间设置辅摇板4,在电机本体1启动期间,推球棒10随着转轴2转动,对引动球9起到推动作用,实现球头棒7在弧棒6上的滑动,触发辅摇板4进行自转,产生风力,增大相邻散热鳍片3之间以及电机本体1外侧的空气流动性,辅助电机本体1和散热鳍片3进行快速散热,并且,通过球头棒7和引动球9的自动归位作用,实现了引动球9的循环间隔性受力过程,即:在现有散热鳍片3散热基础上,通过辅摇板4自动并持续对电机本体1和散热鳍片3进行辅助风冷散热,进一步提高电机本体1的运行安全及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电机定子用温度传感器及其装配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