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72690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generated waterproof layer ) 是由 李国柱 于 2021-08-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防水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确定楼顶板的漏水位置,并标记;S2,钻孔取样,确定防水层深度,并确定打孔深度;S3,以漏水位置为中心,在漏水位置周侧间隔打孔,打孔时应避开楼顶板中的埋设物;S4,依次向孔内注入防水材料,单孔注满后,向注满的孔内塞入软木塞;S5,待全部孔均注满防水材料时,使用混凝土砂浆将孔填平;所述防水材料包括树脂组分与硬化促进剂,所述树脂组分与硬化促进剂的重量比为1:(0.05~0.1);树脂组分由如下组分组成:石油树脂35~45%;丙烯酸树脂6~10%;余量为去离子水。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可有效修复防水层破损,且修补效率高。(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and particularly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regenerated waterproof layer,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determining the water leakage position of the roof and marking; s2, drilling and sampling, determining the depth of the waterproof layer, and determining the drilling depth; s3, taking the water leakage position as the center, punching holes at intervals around the water leakage position, and avoiding the buried object in the roof plate when punching holes; s4, sequentially injecting waterproof materials into the holes, and plugging cork into the full holes after the single holes are filled; s5, when all the holes are filled with waterproof materials, filling the holes with concrete mortar; the waterproof material comprises a resin component and a hardening accelerator, wherein the weight ratio of the resin component to the hardening accelerator is 1 (0.05-0.1); the resin component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35-45% of petroleum resin; 6-10% of acrylic resin; the balance being deionized water.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repair the damage of the waterproof layer, and is high in repair efficiency.)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水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大型商场、医院、学校、住宅等建筑日益增多。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楼顶板需要设置防水结构层,从而达到防水抗渗的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大多数建筑的楼顶板由三部分组成,自外而内依次包括混凝土基层、防水层和混凝土结构层,也有部分建筑的楼顶板由四部分组成,自外而内依次包括混凝土基层、保温层、防水层和混凝土结构层。随着建筑使用年限的增加,同时受温度、湿度等多种条件影响,防水层会逐渐老化而破损,导致楼顶板的防水性能下降,在下雨时,会出现漏水现象。为了使楼顶板重新恢复其防水效果,需要对防水层进行修补,修补方式主要是重建防水层。重建防水层的具体步骤为:挖掉位于漏水区域上方的混凝土基层,在原有防水层表面直接设置新的防水层,或者去除原有防水层后,再重新设置新的防水层,设置完毕后,在防水层表面浇筑混凝土,重新形成混凝土基层。当楼顶板设置有保温层时,也需要预先将保温层挖出,才能重设防水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重建防水层的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基层进行开挖,有时甚至还需要开挖保温层和原有防水层,操作复杂且工程量大,防水层修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防水层的修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确定楼顶板的漏水位置,并标记;

S2,钻孔取样,确定防水层深度,并确定打孔深度;

S3,以漏水位置为中心,在漏水位置周侧间隔打孔,打孔时应避开楼顶板中的埋设物;

S4,依次向孔内注入防水材料,单孔注满后,向注满的孔内塞入软木塞;

S5,待全部孔均注满防水材料时,使用混凝土砂浆将孔填平;

所述防水材料包括树脂组分与硬化促进剂,所述树脂组分与硬化促进剂的重量比为1:(0.05~0.1);

所述树脂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组成:

石油树脂35~45%;

丙烯酸树脂6~10%;

余量为去离子水。

本申请实施例中,硬化促进剂仅以超细水泥为例进行说明,石油树脂仅以C9石油树脂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制其他可促进树脂硬化的材料和石油树脂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应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破损的防水层进行修复时,无需将混凝土基层全部挖开后重建防水层,只需通过钻孔注入防水材料的方式即可完成修补,大大减少了工作量,且节省成本,修复效率高。采用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对防水层进行修补,在原有防水层的基础上重建了新的防水层,二者结合形成一道完全封闭的全新防水层,不仅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还提高了楼顶板层结构的力学强度。

本申请采用的防水材料对混凝土结构的粘合性能较好,不含有环氧树脂和聚氨酯,不含任何有机溶剂,无刺激性气味,具有较好的环境安全性,同时,该防水材料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霉变等现象,进而延长了新建防水层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树脂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算,由如下组分组成:

石油树脂40%;

丙烯酸树脂8%;

余量为去离子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树脂组分原料配比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防水材料的粘合性能,使防水材料可以有效填补原有防水层与相邻结构层的内部缝隙,进一步提高楼顶板的防水性能,同时,还可提高楼顶板的力学强度。

优选的,所述S2中,打孔深度的设置:从混凝土基层表面到防水层底部或从混凝土基层表面到混凝土结构层顶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防水材料可以充分填充在防水层两侧,有效填补原有防水层的破损和原有防水层与相邻结构层之间的缝隙,提高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性能,同时加强防水层与相邻结构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S3中,打孔时,打孔区域的设置:

沿漏水位置长度方向的两侧:单侧距离漏水位置不小于3m;

沿漏水位置宽度方向的两侧:单侧距离漏水位置不小于5m。

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端点值为例进行说明,即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单侧为3m;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单侧为5m,但并不限制上述范围内其他数值在实现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应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防水层的修补效果,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优选的,所述S3中,打孔时,相邻两孔间距的设置:

记孔深为h,相邻两孔间距为d;

当50mm≤h<100mm时,则300mm≤d<600mm;

当100mm≤h<150mm时,则600mm≤d<1000mm;

当h≥150mm时,则1000mm≤d≤20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相邻两孔间的间距可提高防水材料在防水层顶部和底部的填充效果,使防水材料充分填充,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优选的,所述S4中,防水材料的注入量:

当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防水层、混凝土结构层构成时,防水材料的注入量大于6kg/m2;当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保温层、防水层、混凝土结构层构成时,防水材料的注入量大于12kg/m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防水材料注入量的控制,使防水材料充分填充在原有防水层外,对原有防水层裂缝进行有效填充,从而进一步提高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优选的,所述S4中,注满是指停止注入防水材料时,防水材料从孔中流出;

若未流出,则注入量不足,需要再次注入,直至注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注入防水材料时未注满,可能会使得该孔内混凝土基层与防水层之间产生缝隙,影响防水材料的填充效果及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效果,严重的可能引起防水层失效等问题发生。

优选的,所述S4中,软木塞的塞入深度为50~200mm。

优选的,所述S4中,软木塞的塞入深度为100mm。

塞入深度,即软木塞的顶面到混凝土基层表面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孔注入完毕后,使用软木塞将注满的孔塞紧,可减少在后续向其他孔注入防水材料时,防水材料从已注满的孔内流出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S4中,向孔内注入防水材料时,按照从中心孔向外围孔螺旋扩散的顺序逐个注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防水材料可以充分填充在原有防水层与混凝土基层或混凝土结构层之间的缝隙内,最大程度降低楼顶板结构内的缝隙,提高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钻孔注入防水材料的方式,对楼顶板原有防水层进行修补,防水材料充分填充在原有防水层与相邻结构层之间的缝隙,形成新的防水层结构,相比于现有的防水层重建方法,本申请的方法无需将混凝土基层完全挖开后重建防水层,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节约成本,且重建效率高;

2.本申请采用的防水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层的粘合性能较好,有利于减少防水层与相邻混凝土层之间的缝隙,提高防水效果和力学强度,并且,本申请的防水材料中不含环氧树脂和聚氨酯,不含有任何有机溶剂,无刺激性气味,对环境友好,同时,本申请的防水材料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不易发生霉变等现象,延长了新建防水层的使用寿命;

3.本申请的方法,通过对打孔区域、相邻两孔间距以及注入量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新建防水层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实施例5-8中打孔深度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6中步骤S4的注入顺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打孔深度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打孔深度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打孔深度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7中步骤S4的注入顺序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8中步骤S4的注入顺序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凝土基层;2、保温层;3、防水层;4、混凝土结构层;5、软木塞;6、混凝土砂浆;7、漏水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除下述特殊说明之外,其他均为市售:

C9石油树脂采自濮阳市瑞科化工有限公司,产品编号:14090225;

丙烯酸树脂采自东莞市鼎信塑胶原料有限公司,货号:BA410;

超细水泥采自浙江三狮集团特种水泥有限公司,货号:SPC-001;

混凝土砂浆采自北京万吉建业建材有限公司,型号:WJ,类型:修补砂浆,灰水比为4:1。

制备例、对比制备例及性能检测

制备例

制备例1

一种防水材料,各组分及其相应的重量如表1所示,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获得:

S1,将35kg石油树脂、6kg丙烯酸树脂和58kg去离子水在3500r/min的转速下混匀,得到树脂组分;

S2,取0.05kg硬化促进剂与等量的去离子水混合,混合后加入S1得到的树脂组分10kg,在800r/min的转速下混匀,即得防水材料。

本实施例中,硬化促进剂采用超细水泥。

制备例2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1除步骤S1中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石油树脂使用量为40kg,丙烯酸树脂使用量为8kg,去离子水使用量为52kg。

制备例3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1除步骤S1中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石油树脂使用量为45kg,丙烯酸树脂使用量为10kg,去离子水使用量为45kg。

制备例4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2除步骤S2中硬化促进剂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硬化促进剂使用量为0.075kg。

制备例5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2除步骤S2中硬化促进剂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硬化促进剂使用量为0.01kg。

对比制备例

对比制备例1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1除步骤S1中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石油树脂使用量为30kg,丙烯酸树脂使用量为5kg,去离子水使用量为65kg。

对比制备例2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1除步骤S1中石油树脂、丙烯酸树脂和去离子水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石油树脂使用量为50kg,丙烯酸树脂使用量为12kg,去离子水使用量为38kg。

对比制备例3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1除步骤S2中硬化促进剂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硬化促进剂使用量为0.02kg。

对比制备例4

一种防水材料,与制备例1除步骤S2中硬化促进剂的使用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硬化促进剂使用量为0.15kg。

制备例及对比制备例的性能检测试验

取制备例1-5和对比制备例1-4制得的防水材料作为待测样品,按照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中的方法,测试待测样品的不透水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并计入下列表1中。

表1性能测试结果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本申请制备例1-5制备的防水材料均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不透水性均可达0.38MPa及以上,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其中拉伸强度均可达2.6MPa及以上,断裂伸长率均可达284%及以上。而对比制备例1-4制得防水材料的不透水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表明了,在本申请的各原料配比范围内,制得的防水材料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和力学强度。

实施例及性能检测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楼顶板的漏水位置7,并标记;

S2,钻孔取样,确定防水层3深度,并确定打孔深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打孔深度为:混凝土基层1表面到防水层3顶部;

孔深记为h1,h1=80mm;

S3,以漏水位置7为中心,在漏水位置7周侧间隔打孔,打孔时应避开楼顶板中的埋设物,埋设物是指埋设于楼顶板内的线缆等;

其中,打孔区域的设置为:

沿漏水位置7长度方向的两侧,单侧距离漏水位置7为3m;

沿漏水位置7宽度方向的两侧,单侧距离漏水位置7为5m;

打孔时,相邻两孔间距的设置:相邻两孔间距记为d1,d1=300mm;

防水材料的注入量为6.2kg/m2;

S4,依次向孔内注入防水材料,单孔注满后,向注满的孔内塞入软木塞5;

其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由制备例4制备获得;

注入顺序如图2所示;

软木塞5的塞入深度为50mm;

注满是指停止注入防水材料时,防水材料从孔中流出;若未流出,则注入量不足,需要再次注入,直至注满;

S5,待全部孔均注满防水材料时,使用混凝土砂浆6将孔填平。

实施例2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打孔深度与相邻两孔间距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打孔深度为:混凝土基层1表面到防水层3底部,孔深记为h2,h2=100mm;相邻两孔间距记为d2,d2=600mm。

实施例3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打孔深度与相邻两孔间距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打孔深度为:混凝土基层1表面到混凝土结构层4顶部,孔深记为h3,h3=120mm;相邻两孔间距记为d3,d3=800mm。

实施例4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保温层2、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孔深、相邻两孔间距和防水材料注入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打孔深度如图5所示,孔深记为h4,h4=150mm;相邻两孔间距记为d4,d4=1000mm;防水材料注入量为12.5kg/m2。

实施例5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软木塞5的塞入深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软木塞5的塞入深度为100mm。

实施例6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软木塞5的塞入深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中软木塞5的塞入深度为200mm。

实施例7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步骤S4中注入顺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步骤S4的注入顺序如图6所示。

实施例8

一种再生防水层施工方法,施工的楼顶板由混凝土基层1、防水层3、混凝土结构层4构成,本实施例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除步骤S4中注入顺序不同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本实施例步骤S4的注入顺序如图7所示。

实施例的性能检测试验

再生防水层施工完成24h后,对楼顶板进行闭水试验,蓄水时间为72h,蓄水深度为30cm,初次蓄水完毕后做好水位标记,之后每隔12h观测水位线是否有明显下降。若水位线有明显下降,则检测楼下屋顶是否渗漏,若出现渗漏,结果记为“防水层无有效再生”;若没有出现渗漏,则将水补足至水位线继续闭水;若水位线没有明显下降,则继续闭水,直至测试结束后,再检测楼下屋顶是否渗漏,若没有出现渗漏,结果记为“防水层有效再生”,若出现渗漏,结果记为“防水层无有效再生”。测试结果计入下列表2。

表2闭水试验测试结果

从表2数据可知,使用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对楼顶板原有防水层进行修补,经过闭水试验后,均无渗漏现象,由此表明了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可有效修复原有防水层,且修补后形成的再生防水层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同时,因为本申请施工方法采用钻孔注入防水材料的方式进行防水层的修补,相比于现有的开挖后重新布置防水层的施工方法而言,明显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楼板裂缝结构及其处理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