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文档序号:1873576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Zero-cold water gas water heater ) 是由 刘云 李智 于 2020-05-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气;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用于将燃气输送至所述燃烧器中;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配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换热器用于利用所述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热量将从所述进水管引入的水加热并从所述出水管输出热水;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杀菌模块,所述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杀菌模块用于在所述零冷水燃气热水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对进入到所述进水管中的水进行杀菌。实现提高零冷水燃气增压器的使用安全可靠性,以提高用户体验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zero-cold-water gas water heater, which comprises: a burner for burning a gas; an intake valve for delivering gas into the burner; the heat exchanger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and a water outlet pipe, and is used for heating water introduced from the water inlet pipe by using heat generated by combustion of the burner and outputting hot water from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e circulating water pump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pipe; the sterilization module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used for sterilizing water entering the water inlet pipe in a zero-cold-water execution mode of the zero-cold-water gas water heater. The safe use reliability of the zero-cold-water gas supercharger is improved, so that the user experience is improved.)

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零冷水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水器(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而燃气热水器因无需等待便可以获得热水,被广泛的推广使用。燃气热水器通常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燃烧器、进气阀和换热器,而换热器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则延伸在外壳的外部,以方便与用户家中的水管路连接。

其中,具有零冷水功能的燃气热水器因用户体验性交换,被逐渐推广。而为了实现燃气热水器的零冷水功能,则通常配置有循环水泵以使得出水管连接的水管路中的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重新经由进水管进入到换热器中进行加热,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10239968 .2公开的一种零冷水热水器的控制装置。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水被加热后存储在外部的水管路中。通常情况下,用户使用的水温在40度左右,这便导致输出的热水在水管路中极易滋生细菌,导致用户使用安全可靠性降低。如何设计一种使用安全可靠性高的燃气热水器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实现提高零冷水燃气增压器的使用安全可靠性,以提高用户体验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包括:

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用于燃烧燃气;

进气阀,所述进气阀用于将燃气输送至所述燃烧器中;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配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换热器用于利用所述燃烧器燃烧产生的热量将从所述进水管引入的水加热并从所述出水管输出热水;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

杀菌模块,所述杀菌模块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杀菌模块用于在所述零冷水燃气热水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对进入到所述进水管中的水进行杀菌。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模块为紫外线杀菌器,所述紫外线杀菌器用于对流入到所述进水管中的水进行紫外杀菌处理;或者,所述杀菌模块为臭氧杀菌器,所述臭氧杀菌器用于对流入到所述进水管中的水进行臭氧杀菌处理。

进一步的,还包括:

燃气增压器,所述燃气增压器配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进气阀连接,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燃烧器连接,所述燃气增压器用于对从所述进气阀输入的燃气进行增压处理;

第一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并用于检测所述进气口的燃气压力;

第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并用于检测所述出气口的燃气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燃气增压器包括:

增压壳,所述增压壳中形成增压腔体,所述增压壳上配置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

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增压腔体中,所述叶轮并用于将从所述进气口引入的气体增压输送至所述出气口;

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增压壳的外部,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

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压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气压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号来控制所述电机运行;

保护壳,所述保护壳设置在所述增压壳上,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增压壳之间形成安装腔体,所述安装腔体与所述增压腔体密封隔离开,所述电机和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安装腔体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增压壳上,所述增压壳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叶轮配置有轮轴,所述轮轴密封穿过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轮轴上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贴靠在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增压壳的外部,所述电机与所述增压壳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围绕所述电机的转轴及所述轮轴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为阶梯式孔结构,所述安装孔的阶梯面上形成安装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安装凹槽中;所述电机插入到所述安装孔中并贴靠在所述安装孔的阶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轮轴伸出至所述增压壳外的端部与所述电机动密封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增压壳包括:

罩壳,所述罩壳上设置有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述罩壳中还设置有送风通道,所述送风通道围绕所述进气口布置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密封连接在所述罩壳上,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罩壳之间形成增压腔体,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增压腔体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所述送风通道与所述增压腔体连通,所述叶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保护壳安装在所述罩壳上,所述保护壳与所述安装座之间形成所述安装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进水管上配置杀菌模块,杀菌模块能够在热水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启动,在零冷水模式下,循环水泵驱动水管路中的水重新经由进水管流入到换热器中重新加热,而对于经由进水管流入的水将通过杀菌模块同步进行杀菌,进而提升输出热水的水质,以提高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的用户体验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零冷水燃气热水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3为图1中燃气增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燃气增压器的爆炸图;

图5为图3中燃气增压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燃气增压器中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罩壳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包括:

燃烧器100,燃烧器100用于燃烧燃气;

进气阀300,进气阀300用于将燃气输送至燃烧器100中;

换热器200,换热器200配置有进水管201和出水管202,换热器200用于利用燃烧器100燃烧产生的热量将从进水管201引入的水加热并从出水管202输出热水;

循环水泵203,循环水泵203设置在进水管201上;

杀菌模块204,杀菌模块204设置在进水管201上,杀菌模块204用于在零冷水燃气热水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对进入到进水管201中的水进行杀菌。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启动零冷水燃气热水器后,外界燃气经由进气阀300进入到燃烧器100中。燃气在燃烧器100中燃烧,燃气燃烧产生的热量将对换热器200中流动的水进行加热,这样,供水管1000中输送的冷水经由进水管201进入到换热器200中,冷水被加热形成热水并从出水管202输出流向用户家中的用水终端2000(例如花洒或水龙头)。

而在用户关闭用水终端2000停止热水输出过程中,存在水管中的热水因温度适合细菌滋生,则会在水管中暂存的热水中滋生大量的细菌,同时水温也随之降低。

为此,在零冷水燃气热水器执行零冷水模式下,循环水泵203驱动水管中的水重新流入到进水管201中,同时,杀菌模块204将对从进水管201流入的水进行杀菌处理,进而对水管中因细菌滋生而污染的水重新处理干净,提高用户的用水品质和体验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杀菌模块204的具体表现实体有多种形式,例如:杀菌模块204为紫外线杀菌器,紫外线杀菌器用于对流入到进水管201中的水进行紫外杀菌处理。具体的,紫外线杀菌器则主要利用紫外灯产生的紫外线对流动的水进行杀菌,紫外灯可以采用紫外LED灯等能够产生紫外线的器件。

同样的,在另一实施例中杀菌模块204可以为臭氧杀菌器,臭氧杀菌器用于对流入到进水管201中的水进行臭氧杀菌处理。具体的,臭氧杀菌器产生的臭氧进入到水流中以对水流中的细菌进行杀菌处理。

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提高用户体验性,避免因燃气压力波动而造成出水温度的波动,则零冷水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燃气增压器400,燃气增压器400配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进气阀300连接,出气口与燃烧器100连接,燃气增压器400用于对从进气阀300输入的燃气进行增压处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燃气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则通过燃气增压器400来对进入到燃烧器100中的燃气进行增压,以满足正常燃烧加热的要求。而为了检测进气压力,则零冷水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一气压传感器401,第一气压传感器401设置在进气口并用于检测进气口的燃气压力。在第一气压传感器401检测到燃气压力低于最低气压值时,则触发燃气增压器400启动来增加燃气的压力。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增压后的气压过大而出现危险事故,则零冷水燃气热水器还包括:第二气压传感器402,第二气压传感器402设置在出气口并用于检测出气口的燃气压力。在第二气压传感器402检测到增压后的气压大于最高气压值时,则燃气增压器400则停止增压处理,进而准确的控制增压后的燃气在设定的范围内。

实施例三,对于采用的燃气增压器400其表现实体有多种形式,如图3-图8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燃气增压器400,通常包括用于实现燃气增压的增压组件1以及驱动增压组件1运行的驱动组件2。

其中,增压组件1包括增压壳11和叶轮12,燃气进入到增压壳11中经叶轮12转动增压后从增压壳11输出,以达到燃气增压的目的。增压壳11内形成增压腔体10,叶轮12可转动的设置在增压壳11内的增压腔体10中。增压壳11上配置有出气口101和进气口102,同时,增压壳11上还设置有送风通道111。送风通道1111绕进气口102外围布置,送风通道1111的自由端部形成出气口101,进气口102直接与增压腔体10连通,而出气口101则通过送风通道1111与增压腔体10连通。

另外,对于驱动组件2而言,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21、控制板23和保护壳22,保护壳22设置在增压壳11上,保护壳22与增压壳11之间形成安装腔体20,电机21和控制板23则设置在安装腔体20中,由电机21来驱动叶轮12转动。

其中,增压腔体10用于引入燃气进行增压,而安装腔体20则用于安装电机21和控制板23等通电部件。增压腔体10与安装腔体20密封隔离开,这样,便可以减少或避免增压腔体10中的燃气泄漏至安装腔体20中,进而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因燃气受通电部件发电而发生爆炸。对于控制板23的具体电路结构,可以参考针对电机21驱动控制的常规控制电路形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保护壳22中还设置有密封板221,密封板221设置在控制板23与电机21之间,密封板221与保护壳22之间形成密封腔体,控制板23位于密封腔体中。具体的,由于控制板23接触燃气后,燃气对控制板23会产生严重的腐蚀。为此,在安装腔体20中再增加一独立的密封腔体,以实现对控制板23进行双重密封,以降低电控板23被燃气腐蚀的风险。而为了方便控制板23与电机21之间电连接,则在控制板23上开设有走线孔,电机21与控制板23之间的线缆密封穿过走线孔。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气经由进气口102进入到增压腔体10中,转动的叶轮12将进入到增压腔体10中燃气高速甩到送风通道1111中,以实现对燃气进行加速增压处理,增压后的燃气并经由送风通道1111输送至出气口101,并最终从出气口101输出增压的燃气。由于叶轮12能够在增压腔体10中连续转动,便可以持续的对燃气进行增压,以确保输出的燃气的压力保持平稳,进而提高燃气增压器的增压效率。

在某些实施例中,送风通道1111整体呈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送风通道1111沿设计的渐扩线方向延伸,送风通道1111能够使得燃气在流动过程中,减小风阻,并提高燃气的螺旋流动能力,更有利于经过叶轮12增压后的燃气顺畅的经由送风通道1111输送至出气口101。优选地,送风通道1111的管壁上设置有与增压腔体10连通的进风口1112。具体的,燃气经由叶轮12带动高速流向叶轮12的边缘,燃气脱离叶轮12后将经由进风口1112进入到送风通道1111中。而由于进风口1112分布在叶轮12的外周圈方向,这样,经由叶轮12加速处理的燃气沿圆周经由进风口1112进入到送风通道1111中,燃气在送风通道1111中流动并从出气口101增压输出。

而为了实现燃气在送风通道1111中顺畅的流动,则送风通道1111的截面积沿气体流动方向逐渐变大。采用变截面的送风通道1111,燃气在送风通道1111流动过程中,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以满足更多加速流动的燃气进入到送风通道1111中顺畅的流动。进而在保证燃气增压的同时,也确保燃气能够顺畅的输出。

而对于进风口1112的分布方式,则优选为进风口1112沿送风通道1111延伸方向布置。具体的,由于送风通道1111整体呈螺旋结构并沿渐扩线方向围绕进气口102分布,沿着送风通道1111的延伸方向上,同时在送风通道1111的管壁上形成绕叶轮12圆周布置进风口1112。如图6中箭头所示的气流流动方向,燃气经过进气口102进入到增压腔体10中,叶轮12驱动燃气加速流动到进风口1112处并进入到送风通道1111中输送,最终由出气口101输出增压的燃气。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同时,为了满足燃气增压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提高密封性能,以减少或避免燃气泄漏,满足提高使用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为此,则需要针对各个部件的连接处以及运动部件进行有效的密封。其中,由于叶轮12需要与外部的电机21连接,并且,叶轮12还是运动部件,针对叶轮12与电机21的连接密封至关重要。而为了提高叶轮12安装连接的密封性能,叶轮12设置有轮轴121,轮轴121密封穿过安装孔1121并与电机21的转轴211连接。具体的,叶轮12直接形成有轮轴121,并将轮轴121插入到安装孔1121中实现与电机21的转轴211连接。轮轴121与安装孔112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区域,以确保叶轮12在转动过程中,减少或避免燃气经由安装孔1121泄露至电机21处。这样,便可以从根源上有效减少燃气的泄露,以提高整体的密封性能。

其中,针对轮轴121与安装孔1121之间的密封方式则是通过在轮轴21上设置第一密封圈51,第一密封圈51紧密地套在轮轴121上,第一密封圈51的外圈与安装孔1121的孔壁接触,以通过第一密封圈51来密封住轮轴121与安装孔1121之间形成的连接区域。

另外,为了方便安装第一密封圈51,则在轮轴121上设置有环形凹槽122,环形凹槽122中设置第一密封圈51。而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则可以在轮轴121上设置有多道环形凹槽122。而轮轴121与转轴211连接的方式,可以采用联轴器等方式,优选地,为了降低成本并缩小整体体积,则轮轴121采用轴套结构,转轴211则密封插入到轮轴121形成的轴套结构中。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地阻挡燃气外泄,则可以在电机21与增压壳11 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52,第二密封圈52围绕电机21的转轴211布置。具体的,在将电机21固定在增压壳11 上后,第二密封圈52便挤压在电机21和增压壳11 之间,第二密封圈52围绕在转轴211和轮轴121的外围,起到双层密封的作用。这样,即便从安装孔1121中泄露出燃气,也可以被第二密封圈52进行阻挡,防止进一步的外泄。其中,安装孔1121为阶梯式孔结构,安装孔1121的阶梯面1122上形成安装凹槽1123,第二密封圈52位于安装凹槽1123中;电机21插入到安装孔1121中并贴靠在安装孔1121的阶梯面上。

在某些实施例,还可以将轮轴121设置为中空结构,电机21的转轴211插在轮轴121中。转轴211插入到轮轴121中,以使得转轴211和轮轴121具有更高的同轴度。使得电机21驱动叶轮112转动过程中,整体具有更佳的平衡性,有效的降低了机械损失。同时,由于转轴211和轮轴121同轴度较高,使得轮轴121转动过程中产生的晃动较小,更有利于提高轮轴121与安装孔1121之间的连接气密性。而在实际使用时,则电机21的转轴211插入到轮轴121中并延伸至增压腔体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在满足燃气密封的前提下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组装,则增压壳11 包括:罩壳111和安装座112,罩壳111上设置有出气口101和进气口102,安装座112密封连接在罩壳111上,安装座112和罩壳111之间形成增压腔体10,出气口101和进气口102分别与增压腔体10连通,叶轮12位于增压腔体10中;安装座112上还设置有安装孔1121,电机21的转轴211密封插在安装孔1121中。具体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转轴211穿过安装座112与叶轮12连接后,再将罩壳111与安装座112密封连接在一起。电机21可以直接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12上,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而为了便于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管路连接,则在出气口101上配置有出气连接管4,并在进气口102上配置有进气连接管3,进气连接管3的管口密封套在进气口102上以便于与外部燃气管路连接;同样的,出气连接管4的管口密封套在出气口101上,以便于与燃气设备的燃烧器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电机21而言,其通常包括壳体212、定子213、转子214和转轴211,壳体212上设置有第一轴承215和第二轴承216,定子213位于壳体212中,转子214设置在转轴211上并位于壳体212中,转轴211安装在第一轴承215和第二轴承216上,第一轴承215靠近增压壳11 ,第一轴承215与壳体212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53。具体的,通过第三密封圈53来保证转轴211组装处的密封性。

优选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即便出现少量的燃气从轮轴121与安装孔1121之间形成的连接区域处泄露,为了提高安全可靠性,则需要避免泄露的燃气进入到电机21的内部。这样,便可以保证电机21通电后,燃气不会因电机21内部产生电火花而被点燃。为此,避免泄露的燃气进入到电机21内部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为了避免燃气进入到电机21的内部,则可以在轮轴121与第一轴承215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2151,第四密封圈2151能在转轴211的外部进行进一步的密封,以避免泄露的燃气经由转轴211进入到电机21中。

而为了避免燃气进入到电机21的内部,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轮轴121伸出至增压壳11 外的端部与电机21的外壳接触以形成动密封区。具体的,轮轴121的端面可以与电机21的外壳接触,这样,叶轮12转动过程中,轮轴121的端面与电机21的外壳之间形成动密封区,以阻挡泄露的燃气经由转轴211进入到电机21的内部。

另外,对于增压壳11 的密封设计,则可以在安装座112的边缘设置有第五密封圈54,安装座112设置在罩壳111中,第五密封圈54贴靠在罩壳111的内壁。在将叶轮12组装到增压壳11 中后,通过第五密封圈54能够对增压壳11 的组装连接部进行有效地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安装腔体20的密封性能,则保护壳22与增压壳11 之间设置有第六密封圈55,通过第六密封圈55来密封住保护壳22与增压壳11之间的连接部位,提高安装腔体20的密封性能。

通过在增压壳中设置叶轮形成增压组件,在叶轮上配置轮轴与驱动组件中的电机的转轴连接,叶轮的轮轴与增压壳的安装孔之间进行密封设置,这样,便可以避免增压壳中的燃气经由叶轮与电机的连接部位泄露。同时,由于采用叶轮配置轮轴的方式来实现与安装孔之间的密封设置,后期在维修电机时,也减少对增压壳部分密封结构的干扰,更方便后期维修。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为具有燃气增压器的燃气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燃气设备的表现实体为燃气热水器,而燃气热水器通常包括热水器主体100,其中,热水器主体100通常情况下包括燃烧器 101等部件,在此对热水器主体100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燃烧器 101则配置连接燃气增压器400,而燃气增压器40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见本发明燃气增压器实施例以及附图1-图6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加精确地控制燃气增压器400运行,则燃气热水器还配置有燃气压力检测模块300,燃气压力检测模块300连接在燃气增压器400的进气口102与燃烧器101之间的管路上并用于检测燃气压力。燃气压力检测模块300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采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等常规的气体压力检测器件,在此不做限制。在燃气热水器使用过程中,则可以通过燃气压力检测模块300检测燃气的压力来控制燃气增压器400的启停以及运行参数。

其中,燃气热水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具体控制方法包括在启动阶段和运行阶段分别控制增压的过程。

如图8所示,在启动阶段,燃气热水器执行如下控制过程:

步骤S101、启动点火,燃气热水器的点火器通电进行点火。

步骤S102、由燃气压力检测模块来检测燃气的压力,若燃气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燃气压力值P低于设定启动压力值P0时,则执行步骤S103。

步骤S103、启动燃气增压器对燃气进行增压直至燃烧器点火燃烧。这样,便可以在燃气热水器启动阶段,在燃气低压的情况下,确保燃气热水器能够快速启动点火,以避免点火器频繁点火而出现损坏。

在运行阶段,燃烧器将持续的燃烧燃气来加热水。但是,受燃气压力波动的影响,会出现因燃气压力不稳定而导致出水温度出现波动的情况。为此,在燃气热水器正常燃烧加热水的过程中,执行下述过程的控制:

步骤S201、通过燃气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燃气压力值P。具体的,燃气热水器在燃烧过程中,由燃气压力检测模块实时的检测燃气的压力值。

步骤S202、判断燃气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燃气压力值P是否小于设定运行压力值P1。若P不小于设定运行压力值P1,则执行步骤S203、燃气热水器正常运行,燃气经由进气口进入并从出气口输出,此时,电机不启动。若P小于设定运行压力值P1,则执行步骤S204、启动燃气增压器对燃气进行增压以维持燃烧器的供气压力不低于P1。具体的,在增压过程中,通过燃气压力检测模块检测燃气压力值P来动态的调节燃气增压器中电机的转速,以使得增压后的燃气压力维持在P1的压力值。

优选的,为了避免频繁启动燃气增压器,步骤S202具体为:在判断检测燃气压力值P小于设定运行压力值P1时,进一步地判断P小于P1状态下持续时长是否超过t1,若是再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3。具体的,在检测到燃气压力持续低于设定运行压力值P1达到设定时长t1后,则认为燃气的压力不足,此时,再启动燃气增压器。这样,便可以避免因短暂的燃气波动而频繁启动燃气增压器。同样的,还可以通过在单位时间内P小于设定运行压力值P1的次数累积达到n次,则执行步骤S204。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