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1879487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Integrated fungus stick cultiv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是由 卢冉 高攀宏 何世强 张博 单亚东 周同庆 于 2021-07-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设于各筒体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顶端的筒盖,盖合在各筒体底端的底托以及设于各底托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的菌棒培育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菌棒培养的批量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tegrated fungus stick cultiv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grated form fungus stick breeding device, wherein, includes the barrel that a plurality of interval certain distance array was arranged each other, locates and is used for making a plurality of barrel form an overall structure&#39;s first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each barrel, and the lid closes the cover on each barrel top, and the lid closes the collet at each barrel bottom and locates and be used for making between each collet the collet forms an overall structure&#39;s second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fungus stick cultiv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ntegrated fungus stick cultivation device.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batch operation of fungus stick culture, and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lower cost.)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食用菌菌棒的培养,通常是采用塑料袋进行培育,但是采用塑料袋进行菌棒培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5-15μm微孔透气袋价格较高;普通塑料袋需要人工在塑料袋上进行刺孔增氧,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人工工作量;接种时,需要对塑料袋造成破坏,接种孔处容易感染杂菌;塑料袋培育完菌棒后不能循环使用,会造成塑料污染等等。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专利CN205161228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用菌培养罐,包括筒状的罐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罐体两端的上盖和底盖,上盖上设有透气通道。这样在培养菌棒时就减少了刺孔增氧的操作,菌棒培养完成后,通过拆掉上盖和底盖即可实现棒筒分离,而且培养罐还可以循环使用。但是该方案还是存在着如下的些许不足:该食用菌培养罐在培养菌棒时不方便批量操作,如果需要批量操作就必须再另外配置一个能够同时承载多个食用菌培养罐的承载筐或者承载架,这样结构就相对复杂了一些,而且成本也会增加。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菌棒的培养装置不方便进行批量操作,不利于降低成本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菌棒培养的批量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设于各筒体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顶端的筒盖,盖合在各筒体底端的底托以及设于各底托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就将多个筒体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所述筒口段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所述环形扣接部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筒盖通过盖体凹槽与筒口凸台的扣接实现与筒口段的密封连接。设置筒口段可以使得筒盖的外圈尺寸与筒体的外圈尺寸相等,使得盖合筒盖后的筒体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扣接部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的环形扣接部与筒体筒口段的筒口凸台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

进一步的,所述筒盖包括盖体和盖合于所述盖体上的盖帽,所述盖体的周向边缘设有盖体凸台,所述盖帽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盖帽通过盖帽凹槽与盖体凸台的扣接实现与盖体的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扣接部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两侧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外环与所述盖体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两侧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帽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盖体与盖帽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这样,在进行菌棒培育时,筒体内部就可以通过该透气通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省去了传统的刺孔增氧环节。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帽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的空气过滤材料,所述盖帽与所述盖体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抵紧在所述盖体上的压布肋条,所述压布肋条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所述第二透气孔、盖体与盖帽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所述空气过滤材料、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构成所述透气通道。空气过滤材料可以是无纺布或者海绵,空气过滤材料可以将空气中的一些杂菌过滤吸附,避免他们跟随空气一起进入到筒体内部污染菌棒的培养环境。

进一步的,所述底托连接所述筒体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外圈尺寸与所述筒体底端端口内圈尺寸相匹配的环形插接部,以及内圈尺寸与所述筒体底端端口外圈尺寸相匹配的底托外台,所述环形插接部和底托外台之间构成与筒体底端筒口相匹配密封的底托凹槽,底托通过底托凹槽与筒体底端端头的扣接实现与筒体底端的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中间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盖和底托的形状与所述筒体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一连接杆,设于位于由所述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最外圈的相邻两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设于由所述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凸沿圈。凸沿圈是突出在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四周侧壁上的,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或机械对整个菌棒培育装置进行搬运和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四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支撑架,至少部分连接支撑架上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与所述定位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连接孔相配合的定位插接头。定位插接头和定位连接孔的配合可以使得由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与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的更准确、更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底托外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以及设于由所述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连接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菌棒培育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培育菌棒所需的培养料进行拌料待用;

S2.将由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于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端上,每个底托一一对应扣合在每个筒体的底端上,定位插接头插入到定位连接孔中;

S3.对各筒体进行培养料装填,对已经装填好培养料的各筒体中的培养料料面进行打孔,然后在筒体的顶端盖合筒盖,形成菌棒培育装置;

S4.将若干步骤S3得到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或专用灭菌架上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S5.将经过灭菌后的菌棒培育装置从灭菌柜取出,待冷却后,打开筒盖,向各筒体内的培养料中接入菌种;

S6.将若干完成菌种接种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上形成菌棒培育系统进行发菌培养;

S7.当筒体中的培养料发菌完成后,若作为菌种使用,去掉筒体顶端的筒盖和底端的底托,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用于后续接种用;

S8.当筒体中的菌棒培养完成,作为出菇使用时,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熟培养后,再去掉筒体顶端的筒盖和底端的底托,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最后将菌棒装筐或上架依次进行催蕾、出菇管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将多个筒体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本发明中的每个筒体,其筒盖和底托都能够拆卸,在培养完的菌棒作为菌棒取出时,只要去除筒体的筒盖和底托,然后采用工具从培育筒的一端向另一端将菌棒挤出即可得到完整的菌棒。另外,筒体的筒盖上已经自带了透气通道,可以给菌种培养提供充足的氧气,无需进行人工刺孔增氧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工工作量;并且,菌棒培育装置培育完菌棒之后,结构依然完整,可以进行循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顶部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部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筒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底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到图3、图6所示,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1,设于各筒体1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1顶端的筒盖2,盖合在各筒体1底端的底托3以及设于各底托3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就将多个筒体1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1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1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如图2、图4和图5所示,所述筒体1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1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1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11,所述筒口段11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12,所述筒盖2与所述筒体1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201,所述环形扣接部201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12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202。筒盖2通过盖体凹槽202与筒口凸台12的扣接实现与筒口段11的密封连接。设置筒口段11可以使得筒盖2的外圈尺寸与筒体1的外圈尺寸相等,使得盖合筒盖2后的筒体1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如图5所示,所述环形扣接部201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2的环形扣接部201与筒体1筒口段11的筒口凸台12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203。

如图5所示,所述筒盖2包括盖体21和盖合于所述盖体21上的盖帽22,所述盖体21的周向边缘设有盖体凸台211,所述盖帽22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211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221,盖帽22通过盖帽凹槽221与盖体凸台211的扣接实现与盖体21的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扣接部201设于所述盖体21上,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一透气孔23,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外环与所述盖体21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二透气孔24,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1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这样,在进行菌棒培育时,筒体1内部就可以通过该透气通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省去了传统的刺孔增氧环节。

如图5所示,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23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23的空气过滤材料25,所述盖帽22与所述盖体21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抵紧在所述盖体21上的压布肋条26,所述压布肋条26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27,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27、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所述透气通道。空气过滤材料25可以是无纺布或者海绵,空气过滤材料25可以将空气中的一些杂菌过滤吸附,避免他们跟随空气一起进入到筒体1内部污染菌棒的培养环境。

如图7所示,所述底托3连接所述筒体1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外圈尺寸与所述筒体1底端端口内圈尺寸相匹配的环形插接部31,以及内圈尺寸与所述筒体1底端端口外圈尺寸相匹配的底托外台34,所述环形插接部31和底托外台34之间构成与筒体1底端筒口相匹配密封的底托凹槽32,底托3通过底托凹槽32与筒体1底端端头的扣接实现与筒体1底端的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筒体1的中间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盖2和底托3的形状与所述筒体1的形状相适配。

如图1到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第一连接杆4,设于位于由所述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最外圈的相邻两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第二连接杆5,以及设于由所述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凸沿圈6。凸沿圈6是突出在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四周侧壁上的,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或机械对整个菌棒培育装置进行搬运和移动。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四个筒体1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支撑架7,至少部分连接支撑架7上设有定位连接孔71,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与所述定位连接孔71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连接孔71相配合的定位插接头8。定位插接头8和定位连接孔71的配合可以使得由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与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的更准确、更稳固。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底托3外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9,以及设于由所述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连接圈10。

实施例2

一种菌棒培育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培育菌棒所需的培养料进行拌料待用;

S2.将由底托3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于由筒体1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端上,每个底托3一一对应扣合在每个筒体1的底端上,定位插接头8插入到定位连接孔71中;

S3.对各筒体1进行培养料装填,对已经装填好培养料的各筒体1中的培养料料面进行打孔,然后在筒体1的顶端盖合筒盖2,形成菌棒培育装置;

S4.将若干步骤S3得到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13或专用灭菌架上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S5.将经过灭菌后的菌棒培育装置从灭菌柜取出,待冷却后,打开筒盖2,向各筒体1内的培养料中接入菌种;

S6.将若干完成菌种接种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13上形成菌棒培育系统进行发菌培养;

S7.当筒体1中的培养料发菌完成后,若作为菌种使用,去掉筒体1顶端的筒盖2和底端的底托3,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用于后续接种用;

S8.当筒体1中的菌棒培养完成,作为出菇使用时,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熟培养后,再去掉筒体1顶端的筒盖2和底端的底托3,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最后将菌棒装筐或上架依次进行催蕾、出菇管理。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灵芝的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