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

文档序号:1880200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 (Blood vessel support ring and blood vessel support ring assembly ) 是由 余翔 顾尚梅 余君艳 余飞 于 2021-08-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包括分离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分离部,从而防止血管的内膜黏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分离部,从而将血管相互黏连的内膜从血管管腔内分开,使血管内膜保持间隙,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们在进行血管吻合时,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血管吻合的成功率;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调节2个吻合端的大小,使得吻合端管径一致,方便、快速的修剪血管断端及外膜周围的组织,降低吻合血管的难度,且缝合血管后可予以修剪以去除支撑环,另外,血管内膜外翻均匀。(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blood vessel supporting ring and a blood vessel supporting ring assembly; the blood vessel support ring that this application embodiment provided, including the separator, this application embodiment is through setting up the separator to prevent that the inner membrance of blood vessel from gluing together, that is to say, through setting up the separator, thereby the inner membrance that glues each other with the blood vessel separates from the blood vessel lumen, makes the blood vessel inner membrance keep the clearance, thereby solves among the prior art, when people when carrying out the vascular anastomosis, runs through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contralateral vascular wall easily, and then improves the anastomotic success rate of blood vessel; in additi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can adjust the size of 2 anastomotic ends, ensures that the diameters of the anastomotic ends are consistent, conveniently and quickly trims the broken ends of the blood vessel and tissues around the adventitia, reduces the difficulty of anastomotic blood vessel, trims the blood vessel to remove the support ring after suturing the blood vessel, and ensures that the blood vessel intima is everted uniformly.)

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

背景技术

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直接连通,形成血管吻合。

以显微外科为例,显微血管吻合时,通常需要主刀及助手的良好配合,吻合前需较长时间分离修剪外膜。由于血管处于痉挛状态,管壁塌陷,内膜重叠(也可叫内膜黏在一起),管径小等,因此,在血管吻合时常常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们血管吻合时,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支撑环,包括:

分离部,用于防止血管内膜黏在一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分离部具有内腔,分离部用于与血管内膜相连,当内腔充入气体或者液体时,在血管内的分离部的体积能够变大,以将血管内膜顶起。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分离部呈环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分离部朝向血管的一侧的至少部分设有防滑结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滑结构呈锯齿状。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将分离部与血管固定,固定结构设置在分离部和/或防滑结构上。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与分离部的内腔相连通,调节机构用于将分离部的体积扩大或者缩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调节机构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血管支撑环组件,包括:

上述的血管支撑环,血管支撑环的数量为至少2个;

至少2个血管支撑环相磁吸。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外翻结构,外翻结构用于将位于血管内的血管支撑环移动至血管外。

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包括分离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分离部,从而防止血管的内膜黏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分离部,从而将血管相互重叠、黏连的内膜从血管管腔内分开,使血管内膜保持间隙,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们在进行血管吻合时,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血管吻合的成功率,避免在缝合过程中,因贯穿血管对侧壁而造成吻合端不过血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在1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的另1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血管支撑环设置在断端端部,该血管支撑环位于血管腔内;

图3为图2中,当分离部的内腔充入气体或者液体时,在血管内的分离部的体积能够变大,以将血管内膜顶起,如使断端端部形成了喇叭口;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牵引针的4种不同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又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中示意出的2个血管支撑环是相磁吸的;

图12-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可理解为俯视方向,图13-图15可理解为主视方向,图12-图15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理解,即理解为当人们拉动牵引线背离牵引针的一端端部时,血管支撑环的位置移动(如外翻)的过程。

附图标记说明:

1、血管支撑环;11、分离部;12、防滑结构;13、固定结构;14、调节机构;15、控制器;

2、外翻结构;21、牵引针;211、倒刺;22、牵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通常,血管是指血液流过的一系列管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质及上皮等地方外,血管遍布人体全身。血管按构造功能不同,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

人体的血管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相通外,在动脉与动脉之间,静脉与静脉之间,甚至动脉与静脉之间,都可彼此直接连通,形成血管吻合。

以显微外科为例,显微血管吻合时,通常需要主刀及助手的良好配合,吻合前需较长时间分离修剪外膜。由于血管处于痉挛状态,管壁塌陷,内膜重叠(也可叫内膜粘在一起),管径小等,因此,在血管吻合时常常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管支撑环及血管支撑环组件,通过设置分离部,从而将血管相重叠、黏连的内膜从血管管腔内分开,使血管内膜保持间隙,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们在进行血管吻合时,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血管吻合的成功率,避免在缝合过程中,因贯穿血管对侧壁而造成吻合端不过血的情况发生。

以下结合各个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血管支撑环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在1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的另1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血管支撑环1设置在断端端部,该血管支撑环1位于血管内;图3为图2中,当分离部11的内腔充入气体或者液体时,在血管内的分离部11的体积能够变大,以将血管内膜顶起,如使断端端部形成了喇叭口。参照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支撑环1,包括分离部11,该分离部11用于防止血管内膜黏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离部11,从而防止血管的内膜黏在一起,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分离部11,从而将血管相互重叠、黏连的内膜从血管管腔内分开,使血管内膜保持间隙,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当人们在进行血管吻合时,容易贯穿对侧血管壁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血管吻合的成功率,避免血管吻合时在缝合过程中,因贯穿血管对侧壁而造成吻合端不过血的情况发生。

继续参照图1-图3所示,分离部11可具有内腔,该分离部11用于与血管内膜相连,当内腔充入气体或者液体时,在血管内的分离部11的体积能够变大,以将血管内膜顶起,详见图3。例如,在具体应用中,可将包括内腔的分离部11放置在血管断端内,然后通过对该内腔进行充气/充液操作,如,通过注射器注入生理盐水至内腔中,从而使分离部11鼓起,当该分离部11鼓起时,血管也会因被分离部11顶起而鼓起来,进而快速的将黏在一起的血管内膜分开,这样,当人们缝合血管时,就不会缝合到对侧壁了。

继续参照图1-图3所示,分离部11可呈环状,通过将分离部11设置为整体呈环状,一方面便于人们拿取,也就是说,相较于球形等形状的分离部11,将分离部11设置成呈环状,可避免人们拿不起来;另一方面,由于整体呈环状的分离部11通常是中空的,而并非所有患者的血管横截面均是正圆的,例如,有的患者的血管的横截面是椭圆的,因此,通过将分离部11设置为整体呈环状,其基本为中空结构,因此可变形的程度相较于球形较容易一些,因此可以使分离部11在充气过程中更好的适应不同形状(如横截面为椭圆形)和尺寸的血管,使分离部11能与血管内膜一周相贴,这样,可以使得分离部11不容易与血管内膜滑脱;另外,还节省物料。

可以理解的是,环状的分离部11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三角形、4边形、5边形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中,分离部11还可以为球状、亦或者是其他适合的结构,只要能将血管鼓起/血管内膜被顶起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中,分离部11可以是囊结构,如气囊,当然,除气囊外,还可以为其他适合的结构,只要能够将血管内膜撑起/鼓起来,以使得血管内膜之间具有间隙即可。

其中,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将该分离部11用于与血管外膜相连,也就是说,可以将分离部11套设在血管外,同样也可以起到防止血管内膜黏在一起的效果。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4所示,分离部11朝向血管的一侧的至少部分设有防滑结构12;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设置该防滑结构12,从而起到增大分离部11与血管内膜之间摩擦力的作用,进而起到防滑作用。

继续参照图4所示,防滑结构12可呈锯齿状;例如,为防止锯齿状的防滑结构12存在损伤血管内膜的可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参照图4所示,可将锯齿以倒置方式的设置在分离部11朝向血管的一侧的一周,当然,也可以只设置在其一周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锯齿是以倒置方式的设置在分离部11朝向血管的一侧的一周的,因此,为防止锯齿状的防滑结构12刺破分离部11,换句话说,就是为防止图4中的三角形的顶角刺破分离部11,在一示例中,可以将分离部11设置成常规的橡胶材质,即橡胶材质制成的分离部11,例如,其材质可以是医用硅橡胶,亦或者是常规的天然橡胶材质等;另外,在一示例中,还可以是在上述分离部11上设置一层橡胶层,例如,将该橡胶层包裹在分离部11上,然后将防滑结构12设置在橡胶层上。

另外,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在分离部11朝向血管的一侧设置硅胶层亦或者是凸起(如横截面为4边形、5边形、6边形)等,以作为防滑结构12的替代方式,同样可起到防滑作用。

由此可知,防滑结构12的形状在此不作过多具体限定,例如,其可以是呈锯齿状的,也可以是一些如横截面为4边形、5边形、6边形的凸起,当然还可以是常规的硅胶层等。

继续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还可包括固定结构13,固定结构13用于将分离部11与血管固定,固定结构13设置在分离部11和/或防滑结构12上,示例性的,图中示出的是该固定结构13设置在防滑结构12上。

在具体应用中,可将具有固定结构13的分离部11置入血管断端内,然后对分离部11的内腔充入气体或液体,当内腔充入气体或者液体时,在血管内的分离部11的体积能够变大,由于该固定结构13是设置在分离部11和/或防滑结构12上的,例如,固定结构13设置在防滑结构12上,因此,随着分离部11的体积的增大,固定结构13也会朝血管外移动,从而刺破血管壁,进而使分离部11与血管固定。

由此,通过设置固定结构13,以防止分离部11在血管内膜上打滑,例如,当充入气体或者液体至内腔的过程中,分离部11的体积会变大,而当分离部11与血管内膜摩擦力较小时,分离部11就会在血管内膜上打滑。

其中,示例性的,图5-图9示意出了不同的实施例的固定结构13。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又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管支撑环1,还可包括调节机构14,例如,该调节机构14可为注入壶,该调节机构14与分离部11的内腔相连通,调节机构14用于将分离部11的体积扩大或者缩小。

示例性的,该调节机构14可以是注液装置或注气装置;例如,该注液装置或注气装置其可以是泵,注液装置或注气装置通过连通管从而将液体或者气体充入至分离部11的内腔中;又如,调节机构14还可以是注射器等其他适合的结构,只要能将分离部11的体积扩大或者缩小即可。

在其他示例中,还可在连通管上的延伸方向(如轴向方向)设置刻度线,通过设置刻度线,可起到2个作用:第一,在注液过程中,液体会流经注液管,因此通过设置刻度线,以便于人们观察注液装置的液体注入至气囊的量,从而便于人们确定分离部11鼓起时的预值,进而以此为基准,避免因出现注液的量过大,使血管鼓起的太大而造成损伤;第二,可便于人们对注液装置进行启停参考,例如,可通过观察液体在刻度线的位置,以控制注液装置在合适时间启停。

继续参照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还可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与注液装置,或,控制器15与注气装置连接,例如,电连接;在实际使用中,通过设置控制器15,从而便于人们进行控制;为便于描述,此处以气囊充当分离部11为例进行详细阐述,例如,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在控制器15上设定血管被气囊所鼓起的预值,以使气囊能够刚好将血管鼓起,如在血管断端形成1个喇叭口(可参见图3的右侧)后即可停止,防止血管因气囊的体积过大而造成血管损伤的风险。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中示意出的2个血管支撑环1是相磁吸的;图12-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血管支撑环1组件在实际使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可理解为俯视方向,图13-图15可理解为主视方向,图13-图15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理解,即理解为当人们拉动牵引线22背离牵引针21的一端端部时,血管支撑环1位置移动(如外翻)的过程,参照图11-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血管支撑环1组件,包括上述的血管支撑环1,该血管支撑环1的数量为至少2个;至少2个血管支撑环1相磁吸;以2个血管支撑环1为例,为便于描述,可将该2个血管支撑环1分别取名为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可在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中的一个上设置1个磁体,在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中的另一个上设置1个磁性不同的磁体,或,铁等材质的物体,从而实现2个血管支撑环1的相磁吸。

通过将至少2个血管支撑环1设置为相磁吸,在具体应用中,主要起2个作用:

第一、快速连接的作用,在血管吻合时,有时会出现患者供血不及时的风险,具体地说,如在重大手术中需吻合体腔内深处的大血管时,可能因长时间阻断血流而导致器官缺血时间延长,加重了患者机体损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血管支撑环1组件,在使用时,以2个血管支撑环1为例,可预先将2个血管支撑环1分别先放入至2个血管断端端部的血管内,然后对血管支撑环1分离部11的分离部11充气/充液,进而使血管断端端部鼓起来/撑起来,如形成喇叭口,然后将2个血管断端端部相互靠近,从而磁吸在一起,然后即可通血,也就是说,可暂时先不缝合,先进行通血。

第二、便于缝合的作用,在血管吻合时,也就是说,在手术过程中,如对于一些人群(比如刚上岗的医生/学员等),往往会出现紧张的情绪,通过将2个血管支撑环1设置为相磁吸,以使两个断端预先磁吸在一起,这样,在缝合时,由于两个断端的连接位置处是鼓起的,并且两个断端是连接在一起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缝合使得缝合的难度降低了很多,也就是说,毕竟断端已经连接起来了,再去缝合即好缝多了,直接穿线就可以,从而起到便于缝合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血管支撑环1的数量为2个仅作为优选,在其他示例中,血管支撑环1的数量还可以为3个、4个甚至更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血管支撑环1的数量为至少2个,在具体应用时,还可以通过分别调节血管支撑环1的分离部11的体积,以统一血管断端的尺寸(如管内径),从而便于人们缝合,避免因血管一边管内径大,另一边管内径小而出现缝合后漏血的情况发生。

继续参照图12-图15所示,外翻结构2可包括牵引针21和牵引线22,该牵引针21上设有倒刺211;牵引线22与牵引针21相连;外翻结构2的数量至少为2个,如相对设置。

具体应用时,例如,可将牵引针21从图中的A处依次经过B、C,然后从D中引出,当拉动牵引线22背离牵引针21的一端端部时,如图11中A上方的线头时,即可将位于2个血管断端端部内的2个血管支撑环1露出至血管外,这样,在缝合时,由于2个血管断端是凸出在血管外侧壁的表面的,因此,缝合时,相当于穿线时只需在水平方向来回缝合即可,无需像现有技术在缝合过程中倾斜穿线(如由内到外/由外到内)等,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缝合的难度,便于人们缝合;另外,由于2个血管支撑环1是露出至血管外的,因此不会存在血管支撑环1存留在血管内的可能性,另外,也无需考虑血管支撑环1的材质(如无需使用现有的可生物降解医用材料),直接在缝合完毕后取下(如剪下)血管支撑环1即可,由此,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较低。

其中,外翻结构2的数量为2个仅作为优选,在其他示例中,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如3个、4个、5个等。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牵引针21上设有倒刺211,因此,当拉动牵引线22背离牵引针21的一端端部时,倒刺211相当于是绳子的结,即起到无需打结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拉动牵引线22背离牵引针21的一端端部时,由于牵引针21上设有倒刺211,因此线缆的另一端是可与血管外壁相抵的,不会从血管外侧进入至血管内,倒刺211的原理相当于钓鱼渔具鱼钩上的倒刺211。

牵引针21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5-图8所示,其中,牵引针21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其可以整体呈直线形,当然,其也可以是弧形结构,如半圆形等。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不使用牵引针21和牵引线22组成的外翻结构2,例如可直接借助其他工具对血管断端的两个端部施力,从而也可将2个血管支撑环1外翻,使其露出至血管外。

另外,在其他示例中,外翻结构2除采用牵引针21和牵引线22外,还可以为其他适合的结构,只要能使血管支撑环1露出至血管外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血管支撑环,不仅可用于血管,在其他示例中,还可用于淋巴管等其他适合的管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牙齿正畸用口腔照明装置及照明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