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体构造

文档序号:1902370 发布日期:2021-11-30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灯体构造 (Lamp body structure ) 是由 岩尾俊介 中岛大介 大久保博哉 于 2021-05-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能够充分地表现发光部的纵深感的灯体构造。本发明的灯体构造(1)的特征在于,具有反射部(4)和使来自光源的光散射的内透镜(3),其中,该反射部(4)与所述内透镜(3)相比位于车内侧,并反射来自所述内透镜(3)的光,所述反射部(4)具有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其中,该第一面(4a)以与车内外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该第二面(4b)以与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与所述第一面(4a)以成规定角度(θ-(X))的方式连接。(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amp body structure capable of fully expressing the depth feeling of a light emitting part. The lamp body structure (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a reflecting part (4) and a light sourceAnd an inner lens (3) for scattering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wherein the reflection unit (4) is positioned on the vehicle interior side of the inner lens (3) and reflects the light from the inner lens (3), and the reflection unit (4) has a first surface (4a) and a second surface (4b), wherein the first surface (4a) is disposed so as to intersect the vehicle interior-exterior direction, and the second surface (4b) is disposed so as to intersect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is at a predetermined angle (theta) with respect to the first surface (4a) X ) Are connected in the same manner as (1).)

灯体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灯体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灯体构造,已知一种设置在车辆前部的车宽灯,其从车外侧起依次具有透光罩、具有光散射部的导光板、由多个柱面反射镜形成的反射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该车宽灯在与透光罩相对一侧的导光板的整个面部范围内,纵横等间隔地形成有由微小的倒圆锥状的凹陷形成的大量的点刻。在该车宽灯中,从配置在导光板的侧端部的光源向导光板的内部照射光。该光沿面方向进入导光板的内部,并且,一部分的光由各点刻的圆锥斜面朝向后方漫反射。并且,朝向后方的散射光由多个柱面反射镜(反射部)朝向前方反射。由此,车宽灯利用从光源照射的光使导光板面发光,并利用多个柱面反射镜分别照出纵深感不同的多个点刻的虚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357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以往的车宽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利用横向排列地设有多个的柱面反射镜各自照出的多个点刻的虚像的远近感使用户感受车宽灯的纵深,并非感受车宽灯的发光部自身的纵深感。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充分地表现发光部的纵深感的灯体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前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灯体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内透镜,其使来自光源的光散射;以及反射部,其与所述内透镜相比位于车内侧,并反射来自所述内透镜的光,所述反射部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中,该第一面以与车内外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该第二面以与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与所述第一面以成规定角度的方式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充分地表现发光部的纵深感的灯体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的构成说明图,是示意性示出从后方观察配置于车身后部的灯体构造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的灯体构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A是图2的IIIA-IIIA剖视图。

图3B是图2的IIIB-IIIB剖视图。

图3C是图2的IIIC-IIIC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灯体构造

2 外透镜

3 内透镜

4 反射部

4a 反射部的第一面

4b 反射部的第二面

5 光源

6 光散射部

6a 光散射部的横向宽度

6b 光散射部的相邻间隔

7 灯外壳

8 灯具外框

9 灯室

11 侧面部

12 圆弧部

13 后面部

14 端部

15 车身主体

16 可动部

17 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转向灯)

18 倒车灯(尾灯)

19 制动灯/尾灯

S1 反射部的第一面处的上下方向尺寸

S2 反射部的第二面处的车内外方向尺寸

T 切线

θX 反射部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成的规定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的特征在于,反射部的反射面由第一面和第二面形成,其中,该第一面以与车内外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该第二面以与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与所述第一面以成规定角度的方式连接。

以下,以分别配置于车身后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灯体构造中的、配置在左侧的灯体构造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与该左侧的灯体构造关于车身中心线呈线对称的右侧的灯体构造的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从后方观察配置于车身后部左侧的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的状态的后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与具备该灯体构造1的车辆的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一致。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主要由外透镜2形成后视观察时的外形。

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在后视观察时的大致车宽方向的外侧(图1的纸面左侧)、即车身左侧面侧上下宽度宽,在车宽方向的内侧(图1的纸面右侧)上下宽度窄。

图2是示意性示出从图1的箭头II方向观察的灯体构造1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在俯视观察时横跨车身后部左侧的角部配置。具体来说,灯体构造1的面向车外侧的外形形成为,从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侧的侧面部11经由平滑的圆弧部12连续至后面部13。

并且,灯体构造1中的车宽方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14与对应于车型配置在车身后部的后部车门、后备箱盖等可动部16相比位于车宽方向外侧。也就是说,灯体构造1仅配置在车身主体15侧,而未从车身主体15侧跨至可动部16侧。

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设想所谓的后组合灯。

具体来说,灯体构造1如图1所示,具有:发光区域A,其具有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发光区域B,其具有倒车灯18;以及发光区域C,其具有制动灯/尾灯19。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发光区域A、B、C为便于作图,使用假想线(单点划线)划分。另外,在图1中,配置在外透镜2的内侧(车内侧)的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及倒车灯18、以及构成制动灯/尾灯19的光源5、内透镜3及光散射部6以隐藏线(虚线)表示。

灯体构造1的发光区域A及发光区域B在图1所示的后视观察时,在灯体构造1的上侧以相互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方式配置。具体来说,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图1的纸面左侧),倒车灯18配置在车宽方向内侧(图1的纸面右侧)。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与倒车灯18以在车宽方向上排列在同一直线上的方式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与权利要求书所称的”转向灯”对应,倒车灯18与权利要求书所称的”尾灯”对应。

发光区域C如图1所示,在发光区域A及发光区域B的下侧设定在灯体构造1的整个车宽方向上。

对形成该发光区域C的制动灯/尾灯19进行说明。

图3A为图2的IIIA-IIIA剖视图。图3B为图2的IIIB-IIIB剖视图。图3C为图2的IIIC-IIIC剖视图。

如图2所示,IIIA-IIIA截面、IIIB-IIIB截面及IIIC-IIIC截面分别表示灯体构造1的沿着车内外方向的截面。

具体来说,在图2所示的灯体构造1的俯视观察时,IIIA-IIIA截面为与灯体构造1的侧面部11的切线T正交的截面,IIIB-IIIB截面为与圆弧部12的切线T正交的截面,IIIC-IIIC截面为与后面部13的切线T正交的截面。

如图3A至图3C所示,灯体构造1具备在车外侧具有开口的灯外壳7,和以封堵灯外壳7的开口的方式配置的外透镜2。灯具外框8由灯外壳7和外透镜2构成。

并且,在灯具外框8的内部空间中形成有灯室9。

如图3A至图3C所示,构成灯体构造1的制动灯/尾灯19从车外侧朝向车内侧依次包括外透镜2、具有光源5(参照图1)和光散射部6(参照图1)的内透镜3、及反射部4。

外透镜2为覆盖内透镜3的外侧的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制罩部件。

外透镜2的外缘部借助密封部件(图示省略)安装于形成灯外壳7的开口的外缘部。

这样的外透镜2以形成从侧面部11(参照图2)经由圆弧部12(参照图2)连续至后面部13(参照图2)的平滑的曲线的方式延伸,以在灯体构造1的车外侧形成其外形。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至图3C中省略图示,但在灯室9内配置在制动灯/尾灯19的上侧的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参照图1)及倒车灯18(参照图1)也经由该外透镜2照射光。

如图3A至图3C所示,内透镜3配置在紧邻外透镜2的车内侧。这样的内透镜3由透光性的合成树脂形成。

如图1所示,内透镜3以与发光区域C对应的方式沿灯体构造1的车宽方向延伸。

也就是说,内透镜3在外透镜2的车内侧以形成平滑的曲线的方式延伸,以从侧面部11(参照图2)经由圆弧部12(参照图2)连续至后面部13(参照图2)。

另外,内透镜3如图1及图3A至图3C所示,在从侧面部11(参照图2)到后面部13(参照图2)范围内设定上下宽度为大致相同长度。

这样的内透镜3作为从光源5(参照图1)照射的光的导光板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从光源5(参照图1)照射的光在从侧面部11(参照图2)侧的内透镜3的端缘(车身前后方向的前端部)入射后,一边在内透镜3内进行内表面反射一边被从侧面部11(参照图2)侧向后面部13(参照图2)侧引导。

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5(参照图1)设想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但也可以是灯泡、放电灯等。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光源5示意性示出,其数量、大小等与实际的情况不同。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源5在内透镜3的侧面部11(参照图2)侧的端缘以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多个的方式配置。

另外,内透镜3(参照图1)设有多个光散射部6(参照图1)。该光散射部6形成在内透镜3的车内侧的面部及车外侧的面部中的至少一个面部。

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散射部6在来自光源5(参照图1)的光由内透镜3(参照图1)从侧面部11(参照图2)侧向后面部13(参照图2)侧引导时,使该光的一部分散射。

并且,光散射部6(参照图1)使来自光源5(参照图1)的光散射,从而在用户从外透镜2(参照图1)侧观察内透镜3(参照图1)时,看起来就像是内透镜3在进行面发光。

另外,光散射部6(参照图1)使来自光源5(参照图1)的光的一部分也向后述的反射部4(如图3A至图3C)侧散射。

这样的光散射部6(参照图1)能够以规定面积对内透镜3(参照图1)的表面实施压纹加工、条纹加工等来形成,但不限定于此,能够使来自光源5(参照图1)的光散射即可。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散射部6(参照图1)设想在大致矩形的平面形状上实施压纹加工、条纹加工等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光散射部6(参照图1)的平面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能够形成为圆形、椭圆形、除了矩形以外的多边形、不规则形状等多种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的光散射部6如图1所示,以从车宽方向的外侧到内侧(从图2所示的侧面部11侧到后面部13侧)沿着内透镜3(参照图2)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的方式形成。

并且,光散射部6随着趋向车宽方向中央(图1的纸面右侧)而各自的横向宽度6a逐渐变小。

另外,光散射部6的相邻间隔6b随着趋向车宽方向中央而逐渐变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4(参照图3A至图3C)进行说明。

该反射部4以使来自设置于内透镜3(参照图1)的光散射部6(参照图1)的散射光朝向内透镜3侧反射的方式发挥功能。

本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4如图3A至图3C所示,在内透镜3的车内侧以形成平滑的曲线的方式延伸,以从侧面部11(参照图2)经由圆弧部12(参照图2)连续至后面部13(参照图2)。

并且,反射部4在图3A至图3C所示的沿着车内外方向的剖切观察时具有由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形成的反射面,其中,该第一面4a以与车内外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该第二面4b以与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以与第一面4a成规定角度θX的方式连接。

具体来说,这样的反射部4包括:第一面4a,其沿着内透镜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以及第二面4b,其随着从第一面4a的上端向上方延伸而逐渐远离内透镜3,换言之逐渐向车内侧位移。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面4a设想与内透镜3平行地延伸,但如后所述,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也可以不与内透镜3平行,二者分别与内透镜3相对即可。

图3A至图3C中示出的规定角度θX为第一面4a与第二面4b所成的夹角侧的值,作为反射面的第一面4a与第二面4b以2π-θX(弧度)张开。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角度θX设想超过π/2(弧度),但不限定于此,第一面4a与第二面4b彼此处于与内透镜3相对的位置关系即可。

本实施方式中的规定角度θX为变量。

具体来说,在图2所示的侧面部11及后面部13处,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反射部4(参照图3A及图3C)的第一面4a(参照图3A及图3C)与第二面4b(参照图3A及图3C)成一定角度θX(参照图3A及图3C)。与此相对,在图2所示的圆弧部12处,以形成曲线的方式延伸的反射部4(参照图3B)的角度θX(参照图3B)与图2所示的侧面部11及后面部13处的一定角度θX(参照图3A及图3C)相比张开得大。顺带一提,本实施方式中的侧面部11(参照图2)的角度θX(参照图3A)与后面部13(参照图2)的角度θX(参照图3C)设定为相互大致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3A至图3C中所示的规定角度θX也可以以在图2所示的从侧面部11到后面部13范围内在图2所示的圆弧部12处最大的方式,构成为沿反射部4(参照图3A至图3C)的长度方向渐增、渐减。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反射部4(参照图3A至图3C)在图2所示的从侧面部11到后面部13范围内设定为第一面4a的上下方向尺寸S1(参照图3A)与第二面4b的车内外方向尺寸S2(参照图3A)成为大致相同长度。

另外,反射部4(参照图3A至图3C)设定为第二面4b的反射率高于第一面4a。作为使第二面4b的反射率高于第一面4a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使用例如对反射部4的反射面自身的表面平滑度进行调节的方法、实施反射增强膜(HR涂层:High Reflection Coating)的方法等公知的方法。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所起的作用效果。

以往的车宽灯(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利用反射部所照出的多个虚像的远近感使用户感受车宽灯中的映照部的纵深,而并非感受车宽灯的发光部自身的纵深。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的反射部4具有以与车内外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的第一面4a,和以与上下方向相交叉的方式配置并与第一面4a以成规定角度的方式连接的第二面4b。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由于利用分别从第一面4a和第二面4b反射的光使得发光部看起来不同,因此能够充分地表现发光部的纵深感。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的反射部4放入第二面4b的反射率高于第一面4a。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能够使发光部看起来更具纵深感,经由外透镜2的观察方式也能够有效表现立体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中,第一面4a的上下方向尺寸S1与第二面4b的车内外方向尺寸S2设定为大致相同的长度。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能够表现纵深感而不受观看者的视线位置的影响。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形成有随着趋向车宽方向中央而各自的横向宽度6a逐渐变小的多个光散射部6。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观看者能够直观地认为内透镜3在车宽方向中央侧变得小且尖,进一步提高灯体构造1的设计性,并进一步提高制动灯/尾灯19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的内透镜3形成有随着趋向车宽方向中央而相邻间隔6b逐渐变窄的多个光散射部6。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观看者能够直观地认为内透镜3在车宽方向中央侧变得小且尖,进一步提高灯体构造1的设计性,并进一步提高制动灯/尾灯19的视觉辨认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中,其整体设置在车身主体15侧。也就是说,灯体构造1仅配置在车身主体15侧,而未从车身主体15侧跨至可动部16侧。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与灯体构造1被分割为车身主体15侧和可动部16侧的情况相比,不会形成多余的分界线。另外,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能够将针对灯体构造1的布线集成在车身主体15侧,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中,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转向灯)与倒车灯18(尾灯)在车宽方向上配置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这样的灯体构造1,外观设计性进一步提高,并且,方向指示器/异常闪烁显示灯17与倒车灯18的视觉辨认性进一步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方式实施。

前述实施方式的灯体构造1设想所谓的后组合灯,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前组合灯、其他灯具。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量子点反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