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文档序号:1909262 发布日期:2021-11-30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Elevator car and elevator with same ) 是由 仮屋智贵 岛田胜博 川上浩史 户村好贵 大菅麻里 于 2019-04-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加并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下梁的刚性的电梯轿厢。为此,本发明具备上梁(9),其配置于上部;一对立框(11A、11B),其各自的上端部与上梁(9)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下梁(10),其配置于一对立框(11A、11B)各自的下端部间,且两端部与该一对立框(11A、11B)各自的下端部连结;以及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其载置于下梁(10)的两端部且与该下梁(10)的两端部连结,且沿与下梁(10)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由上梁(9)、一对立框(11A、11B)以及下梁(10)围成的部分配置有轿厢室(8),轿厢室(8)载置于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之上。在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具备分别加强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The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n elevator car which can inhibit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and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a lower beam through a simple structure. For this purpose,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n upper beam (9) disposed at an upper portion; a pair of vertical frames (11A, 11B) whose upper ends are connected to both ends of the upper beam (9)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 lower beam (10) disposed between the lower ends of the pair of upright frames (11A, 11B), and having both end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ends of the pair of upright frames (11A, 11B); and a pair of underfloor side beams (14A, 14B) that are placed on both ends of the lower beam (10), are connected to both ends of the lower beam (10), and extend in a direction orthogonal to the lower beam (10). A car room (8) is disposed in a portion surrounded by an upper beam (9), a pair of vertical frames (11A, 11B), and a lower beam (10), and the car room (8) is placed on a pair of underfloor side beams (14A, 14B). The pair of underfloor side beams (14A, 14B) are provided with underfloor side beam reinforcing members (18) that reinforce the pair of underfloor side beams (14A, 14B), respectively.)

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电梯轿厢的构造,提出有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一对立框、下梁以及上梁构成轿厢框的技术,其中,一对立框与一对导轨并列设置,下梁以长度方向为水平并与一对立框的下方连结,且设置有滑轮,上梁以长度方向为水平且与一对立框的上方连结。在下梁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对轿厢下部框,该一对轿厢下部框沿与下梁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且由L型钢形成。另外,一对轿厢下部框被沿与一对轿厢下部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的一对支承框连结。并且,通过该一对轿厢下部框支承轿厢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6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梯轿厢中,支承轿厢室的一对轿厢下部框的刚性不充分。因此,必须沿与一对轿厢下部框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一对支承框,并将一对轿厢下部框与一对支承框连结,从而结构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加并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下梁的刚性的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梯轿厢具备:上梁,其配置于上部;一对立框,其各自的上端部与所述上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下梁,其配置于所述一对立框各自的下端部间,且所述下梁的两端部与所述一对立框各自的下端部连结;以及一对地板下侧面梁,其载置于所述下梁的两端部且与所述下梁的两端部连结,且沿与所述下梁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由所述上梁、所述一对立框以及所述下梁围成的部分配置有轿厢室,在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之上配置有所述轿厢室,所述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具备分别加强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的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电梯具备卷扬机、卷绕于所述卷扬机的主吊索、在所述主吊索的一方设置的轿厢、以及在所述主吊索的另一方设置的平衡重,所述轿厢由轿厢框以及在所述轿厢框的内侧形成的轿厢室构成,所述轿厢框具备上梁、一对立框以及下梁,所述上梁配置于上部,所述一对立框各自的上端部与所述上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所述下梁配置于所述一对立框各自的下端部间,且所述下梁的两端部与所述一对立框各自的下端部连结,所述轿厢框具备一对地板下侧面梁,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载置于所述下梁的两端部且与所述下梁的两端部连结,且沿与所述下梁正交的方向延伸,在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之上配置有所述轿厢室,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具备分别加强所述一对地板下侧面梁的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抑制部件数的增加并通过简单的结构提高下梁的刚性的电梯轿厢以及具备该轿厢的电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轿厢3放大而得到的侧视图。

图3是仅示出图2所示的轿厢框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板下侧面梁的整体立体图。

图5是图4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图2的虚线框40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不重复相同的说明。

本发明的各种构成要素无需必须是单个独立的存在,允许一个构成要素由多个构件构成、多个构成要素由一个构件构成、或者构成要素是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或者构成要素的一部分与其他构成要素的一部分重复等。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梯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在图1中,电梯装置设置于未图示的升降通道内。卷绕于卷扬机1的主吊索2的一端在以穿过在轿厢3的下部设置的左右一对轿厢下带轮4A、4B的方式悬挂后,在升降通道的上方部位置固定。主吊索2的另一端在以穿过平衡重5的带轮6的方式悬挂后,在升降通道的上方部位置固定。电梯装置驱动卷扬机1旋转,从而在主吊索的一方设置的轿厢3与在主吊索的另一方设置的平衡重在升降通道内沿上下方向移动。

图2是将图1所示的轿厢3放大而得到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以电梯的利用者相对于轿厢3的视线为基准来定义前后、上下、左右。在图2中,轿厢3由轿厢框7、以及在该轿厢框7的内侧形成的轿厢室8构成。

轿厢框7具有在轿厢室8的上部配置的上梁9、在轿厢室8的下部配置的下梁10、以及在轿厢室8的侧部将上梁9与下梁10的端部间分别连结的一对立框11A、11B。在此,立框11A位于轿厢室8的背面侧,且并未出现在附图中。轿厢框7配置于比轿厢室8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向前方偏移的位置,轿厢下带轮4A、4B以位于轿厢室8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方式配置。

图3是仅示出图2所示的轿厢框的立体图。在图3中,轿厢框7构成为,在配置于上部的上梁9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螺栓31而连结有一对立框11A、11B的上端部,并且,在配置于下部的下梁10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通过螺栓32而连结有一对立框11A、11B的下端部。

下梁10形成为上方开放的U字状,且具备上方的一方的端部朝向外侧(前侧)弯折的载置部10A、以及上方的另一方的端部朝向内侧(前侧)弯折的载置部10B。轿厢框7沿着未图示的导轨设置。在下梁10的下方设置有紧急停止装置12,该紧急停止装置12在轿厢3超过规定的下落速度时夹着导轨对轿厢3施加制动,从而使轿厢3停止。并且,在紧急停止装置12的下方设置有引导装置托架13,该引导装置托架13用于确保轿厢3沿着导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时的稳定性。

在下梁10上的载置部10A、10B,详细情况如后述那样地载置有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且该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由螺栓33固定(图2),在图2的虚线框40所示的部分的两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上隔着防振装置15载置有轿厢室8的地板。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在立框11A、11B对置的内侧,沿相对于下梁10的左右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延伸且大致水平地配置。

在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下表面通过螺栓34固定有带轮托架16A、16B。在带轮托架16A、16B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轴支承有轿厢下带轮4A、4B。在带轮托架16A、16B的下方以将带轮托架16A、16B彼此连接的方式固定有由螺栓35固定的吊索引导件17。吊索引导件17以避免向卷绕于轿厢下带轮4A、4B的主吊索2卷入异物的方式进行保护。

接下来,使用图4以及图5对地板下侧面梁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地板下侧面梁的整体立体图,图5是图4中的V-V线剖视图。地板下侧面梁14A以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而得到的截面呈U字状进行加强的方式形成,且以上方成为开放侧的方式配置。

在地板下侧面梁14A的上方的开放侧设置有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该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同样以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而得到的截面呈U字状进行加强的方式形成,且以下方成为开放侧的方式配置。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中的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而得到的截面的宽度形成得比地板下侧面梁14A的宽度大。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与地板下侧面梁14A以使各自的开放侧对置且使地板下侧面梁14A以插入的方式嵌入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的内侧的方式配置。并且,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与地板下侧面梁14A以使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的内侧侧面与地板下侧面梁14A的外侧侧面重合的方式对置,且通过螺栓36对该对置部分进行固定。

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的长度方向长度形成得比地板下侧面梁14A的长度方向长度短,且该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配置于地板下侧面梁14A的中央部。地板下侧面梁14A由于与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的长度方向长度的不同,而在不与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对置的两端部形成有供轿厢室8的地板隔着详细情况后述的防振装置15搭载的区域。

这样,地板下侧面梁14A在不对外观上的结构进行较大的变更的情况下,被成为简单的嵌合结构的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加强。并且,由于被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加强了的部分搭载在下梁10上,因此能够通过部件数较少的较简单的结构使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具有足够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了图示,但另一方的地板下侧面梁14B也构成为与上述的地板下侧面梁14A相同。

在此,使用已进行了说明的图2、图3进一步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与下梁10间的结合进行说明。从图2、图3可知,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长度方向长度比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长,但在将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固定在下梁10上时,使用被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加强了的部分来进行。

由于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长度方向长度比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长,因此在不与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对置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分别形成有防振装置载置部19A、19B。这两个防振装置载置部19A、19B与图2的虚线所示的虚线框40相对应,在该部位构成有防振装置15,且隔着该防振装置15载置有轿厢室8的地板。防振装置15例如由螺旋弹簧、橡胶等弹性体构成。

图6是图2的虚线框40处的局部放大图。在防振装置载置部19B中的地板下侧面梁14B的底部配置有兼用作嵌板的加强板20,在轿厢室8的地板21的下表面侧也配置有与加强板20相对应的其他加强板22。在加强板20与加强板22的对置部间夹设有多个防振装置15,并且,从在地板下侧面梁14B的底部以及加强板20形成的孔26插入防脱落螺栓23,使与防脱落螺栓23的插入侧前端附近螺合的螺母24与加强板22的下表面接触并将该螺母24的插入侧前端部插入地板21的孔29内,从而实施防脱落。

另外,向在地板下侧面梁14B的底部以及加强板20形成的其他孔27插入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在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的插入侧前端与加强板22间形成有用于调整防振装置15的挠曲量的间隙G(间隙)。该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在电梯使用时,将加强板20与加强板22间保持为撑开的状态,通过防振装置15来支承轿厢室8的地板21。由此,利用防振装置15吸收轿厢3的振动。另外,在更换防振装置15时,以使间隙G变小的方式旋转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使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的插入侧前端与加强板22抵接,进一步旋转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从而将加强板22与防振装置15的接触状态解除。轿厢3被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抬起,因此在该状态下将所使用的防振装置15拆下,并安装新的防振装置15。然后,使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向相反方向旋转至使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的插入侧前端与加强板22间成为规定的间隙G的位置,使加强板22与防振装置15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虽省略了说明,但地板下侧面梁14A侧也是同样的结构。

如以上说明的这样,本实施例具备上梁9,其配置于上部;一对立框11A、11B,其各自的上端部与上梁9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下梁10,其配置于一对立框11A、11B各自的下端部间,且两端部与该一对立框11A、11B各自的下端部连结;以及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其载置于下梁10的两端部且与该下梁10的两端部连结,且沿与下梁10正交的方向延伸。在由上梁9、一对立框11A、11B以及下梁10围成的部分配置有轿厢室8,轿厢室8载置于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上。在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具备分别加强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至少配置于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中央部附近。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结构进行较大的变更的情况下利用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进行加强,从而能够通过部件数较少的结构充分地提高最施加有应力的中央部附近的截面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以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而得到的截面呈U字状的方式形成,且以上方成为开放侧的方式配置。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以沿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而得到的截面呈U字状的方式形成,且以与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各自的上方开放侧对置的方式使下方成为开放侧而配置。

根据这样的结构,截面U字状的地板下侧面梁14A、14B与截面U字状的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的开放部彼此以对置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截面刚性。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分别使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形成得比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从而在不与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18对置的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各自的两端部具备防振装置。并且,轿厢室8隔着防振装置15载置于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提高了地板下侧面梁14A、14B的截面刚性的基础上,能够设置防振装置15,从而能够提供抑制了振动的轿厢3。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轿厢室8的下表面侧配置加强板22,将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插入在一对地板下侧面梁14A、14B各自的两端部的底部形成的孔27。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调整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与加强板22的间隙,能够容易地调整防振装置15的挠曲量。并且,通过调整调整用千斤顶螺栓25与加强板22的间隙,能够容易地进行防振装置15的拆下或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还包括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地说明而详细进行了说明,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一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附图标记说明

7…轿厢框

8…轿厢室

9…上梁

10…下梁

10A,10B…载置部

11A,11B…立框

14A,14B…地板下侧面梁

15…防振装置

16A,16B…带轮托架

17…吊索引导件

18…地板下侧面梁加强构件

19A,19B…防振装置载置部

20,22…加强板

21…地板

25…调整用千斤顶螺栓。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借助力脉冲排齐升降机设备的导轨的排齐装置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