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

文档序号:1912420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 (Crawler-type removes broken screening station power control system ) 是由 吴志良 黄珠芹 黄康华 韦衍 周开平 杨庭欧 农景森 于 2021-10-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包括底座,发动机组固定在底座上,发动机组一端通过皮带轮与发电机组一端相连,发动机组另一端与液力耦合器相连;液力耦合器通过皮带轮带动主机转动;所述发电机组另一端与液压泵相连,电机的电能由发电机组提供;液压控制系统的压力油由液压泵提供。本发明对功率分配更加合理,功率损耗和使用成本低,能够防止发动机带载启动、过载熄火;同时防止发动机转速波动过大导致发电机组损坏及液压系统脉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ower control system of a crawler-type mobile crushing and screening station, which comprises a base, wherein an engine unit is fixed on the base, one end of the engine unit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generator unit through a belt pulley,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engine unit is connected with a hydraulic coupler; the hydraulic coupler drives the main machine to rotate through a belt pulley; the other end of the generator s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hydraulic pump, and the electric energy of the motor is provided by the generator set; the pressure oil of the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is provided by a hydraulic pump. The invention has more reasonable power distribution, low power loss and use cost, and can prevent the engine from being started with load and flameout due to overload; meanwhile, the generator set damage and the hydraulic system pulsation caused by overlarge fluctuation of the rotating speed of the engine are prevented.)

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破碎筛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移动式破碎筛分站是一种高效率的破碎筛分设备,具有机动性灵活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采石场、建筑拆除废料、矿山作业等作业过程中。

而现有的破碎筛分站的动力系统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发动机驱动液压泵对液压系统提供动力,整机设备的所有动作都是通过液压系统驱动。该动力系统液压元件成本高,对使用客户的专业性要求高,维护困难;能耗大,使用成本高;能源需要和能源损耗比较大。液压系统元件故障时容易导致发动机焖机、熄火;主机负载突变时液压系统会产生液压冲击,容易导致液压管路爆管,危险系数高。

第二种,通过发动机的端部取力,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通过发电机给设备电机、电棍提供电能;再由电机带动液压泵给液压系统提供动力,电机带动主机工作;电棍驱动设备输送带工作。该动力系统的动力元件比较多,能源需要和能源损耗比较大,而且主机负载突变时容易导致电机过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包括底座、发动机组、发电机组、液压控制系统、液力耦合器和集成控制器;发动机组固定在底座上,发动机组一端通过皮带轮与发电机组一端相连,发动机组另一端与液力耦合器相连;液力耦合器通过皮带轮带动主机转动;所述发电机组另一端与液压泵相连,电机的电能由发电机组提供;液压控制系统的压力油由液压泵提供;

所述发动机组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所述液力耦合器的动力输出处设有检测输出扭矩的扭矩传感器,所述发动机组设有监测曲轴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所述的扭矩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均与集成控制器连接,从而将扭矩数据和转速数据传送到集成控制器;

所述动力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如下:

(1)动力控制系统初始启动时,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内部导油管将工作腔内部工作油导出,使液力耦合器输出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液力耦合器无扭矩和转速输出;发电机组与发动机组同步空载转动,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机无动作,从而保证发动机组空载启动,防止发动机组带载启动;

(2)发动机转速稳定后,转速传感器将信号传递到集成控制器,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内部导油管将工作油导入工作腔,从而使液力耦合器输出转速、扭矩,带动设备主机运转;发电机组发电给电机提供稳定电能;液压泵给液压控制系统提供稳定的压力油;

(3)当主机负载突然变大时,扭矩传感器将主机扭矩突变信号传递到集成控制器,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内部导油管调节液力耦合器工作腔油量,从而降低液力耦合器的输出转速,增大液力耦合器的输出扭矩,实现在主机负载突然变大的情况下保证发动机扭矩不会突然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设置:

设定扭矩上限值N,当实际扭矩n大于设定的扭矩上限值N时,程序进入转速控制模式;在控制器加装的控制程序中预设发动机转速初始值F0,实际的转速值为F1,设定误差值为e,e等于F1减去F0;定义Eff为输入误差的语言特征点,设置为[1...4]的4个元素的集合,第一个采集周期的误差为e1,第二个采集周期的误差为e2;设定de为误差变化率,de等于e1减去e2;定义Deff为输入误差变化的语言特征点,设置为[1...4]的4个元素的集合,预设u为输出控制量;定义Uff为输出控制量的语言特征点,设置为[1...7]的7个元素的集合,定义Rule为模糊规则,预设隶属度模糊规则表为[1...7,1...7]的一个7×7行列式;定义输出最大值Fmax=100;

(2)确定误差值隶属度:

步骤一,如果误差值e大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即-Eff[4]<e≤-Eff[3],则误差隶属值Pn=-2,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3]-e)÷(Eff[4]-Eff[3]));

步骤二,如果误差值e大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即-Eff[3]<e≤-Eff[2],则误差隶属值Pn=-1,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2]-e)÷(Eff[3]-Eff[2]));

步骤三,如果误差值e大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1个元素,即-Eff[2]<e≤-Eff[1],则误差隶属值Pn=0,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1]-e)÷(Eff[2]-Eff[1]));

步骤四,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1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即Eff[1]<e≤Eff[2],则误差隶属值Pn=1,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2]-e)÷(Eff[2]-Eff[1]));

步骤五,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即Eff[2]<e≤Eff[3],则误差隶属值Pn=2,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3]-e)÷(Eff[3]-Eff[2]));

步骤六,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即Eff[3]<e≤Eff[4],则误差隶属值Pn=3,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4]-e)÷(Eff[4]-Eff[3]));

步骤七,如果误差值e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即e≤-Eff[4],则误差隶属值Pn=2,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输出最大值FMAX,即PF[1]=Fmax;

步骤八,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即e>Eff[4],则误差隶属值Pn=0,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0;

步骤九,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PF[2]=Fmax-PF[1];

(3)确定误差变化值隶属度:

步骤一,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即-Deff[4]<de≤-Deff[3],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2,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3]-de)÷(Deff[4]-Deff[3]));

步骤二,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即-Deff[3]<de≤-Deff[2],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1,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2]-de)÷(Deff[3]-Deff[2]));

步骤三,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1个元素,即-Deff[2]<de≤-Deff[1],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0,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1]-de)÷(Deff[2]-Deff[1]));

步骤四,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1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即Deff[1]<de≤Deff[2],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1,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2]-de)÷(Deff[2]-Deff[1]));

步骤五,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即Deff[2]<de≤Deff[3],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2,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3]-de)÷(Deff[3]-Deff[2]));

步骤六,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即Deff[3]<de≤Deff[4],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3,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4]-de)÷(Deff[4]-Deff[3]));

步骤七,如果误差变化率de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即de≤-Deff[4],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2,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输出最大值Fmax,即DF[1]=Fmax;

步骤八,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即de>Deff[4],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0,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零,即DF[1]=0;

步骤九,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DF[2]=Fmax-DF[1];

(4)使用误差范围优化后得出四个输出有效规则:

规则1,Un[1]=rule[Pn+2,Dn+2];

规则2,Un[2]=rule[Pn+3,Dn+2];

规则3,Un[3]=rule[Pn+2,Dn+3];

规则4,Un[4]=rule[Pn+3,Dn+3];

通过模糊规则表求出规则1至规则4的值;

(5)判断输入隶属度函数,求出语言输出隶属度值:

步骤一,如果PF[1]≤DF[1],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PF[1],否则UF[1]=DF[1];

步骤二,如果PF[2]≤DF[1],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PF[2],否则UF[2]=DF[1];

步骤三,如果PF[1]≤DF[2],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PF[1],否则UF[3]=DF[2];

步骤四,如果PF[2]≤DF[2],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PF[2],否则UF[4]=DF[2];

当Un[1]=Un[2],UF[1]>UF[2]时,则UF[2]=0,否则UF[1]=0;

当Un[1]=Un[3],UF[1]>UF[3]时,则UF[3]=0,否则UF[1]=0;

当Un[1]=Un[4],UF[1]>UF[4]时,则UF[4]=0,否则UF[1]=0;

当Un[2]=Un[3],UF[2]>UF[3]时,UF[3]=0,否则UF[2]=0;

当Un[2]=Un[4],UF[2]>UF[4]时,则UF[4]=0,否则UF[2]=0;

当Un[3]=Un[4],UF[3]>UF[4]时,则UF[4]=0,否则UF[3]=0;

(6)将输出隶属函数的标号值转为隶属函数值:

步骤一,如果规则1大于等于0,即Un[1]≥0,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1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1]=UFF[Un[1]],否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1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1]=-UFF[-Un[1]];

步骤二,如果规则2大于等于0,即Un[2]≥0,则规则2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2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2]=UFF[Un[2]],否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2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2]=-UFF[-Un[2]];

步骤三,如果规则3大于等于0,即Un[3]≥0,则规则3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3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3]=UFF[Un[3]],否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3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3]=-UFF[-Un[3]];

步骤四,如果规则4大于等于0,即Un[4]≥0,则规则4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4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4]=UFF[Un[4]],否则规则4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4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4]=-UFF[-Un[4]];

(7)求出隶属度函数值后再计算出实际输出值U:

定义中间变量1为Temp 1,中间变量2为Temp 2,则Temp 1=UF[1]×Un[1]+UF[2]×Un[2]+UF[3]×Un[3]+UF[4]×Un[4];Temp 2=UF[1]+UF[2]+UF[3]+UF[4];实际输出值U等于中间变量1除以中间变量2,即U=Temp 1÷Temp 2,求出实际输出值后再将输出值U转换成控制器输出模拟量,以控制离合器油箱液位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进步:

(1)本发明所使用的控制方法,能够智能地监测、控制离合器油箱液位高度,从而降低发动机输出到电机的扭矩,保持发动机输出转速一直维持在设定转速。

(2)本发明的动力控制系统对功率分配更加合理,功率损耗和使用成本低;能对发电机组、发动机组起保护作用,防止发动机带载启动、过载熄火;同时防止发动机转速波动过大导致发电机组损坏及液压系统脉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动力控制系统的结构连接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动力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底座,2、发动机组、3、发电机组、4、液压泵,5、液力耦合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移动破碎筛分站动力控制系统,包括底座1、发动机组2、发电机组3、液压控制系统、液力耦合器5和集成控制器;发动机组2固定在底座1上,发动机组2一端通过皮带轮与发电机组3一端相连,发动机组2另一端与液力耦合器5相连;液力耦合器5通过皮带轮带动主机转动;所述发电机组3另一端与液压泵4相连,电机的电能由发电机组3提供;液压控制系统的压力油由液压泵4提供;所述发动机组2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5;所述液力耦合器5的动力输出处设有检测输出扭矩的扭矩传感器,所述发动机组2设有监测曲轴转速的转速传感器,所述的扭矩传感器及转速传感器均与集成控制器连接,从而将扭矩数据和转速数据传送到集成控制器。

所述动力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法(工作原理)如下:

动力系统初始启动时,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5内部导油管将工作腔内部工作油导出,使液力耦合器5输出轴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液力耦合器5无扭矩和转速输出;发电机组3与发动机组2同步空载转动,液压控制系统和电机无动作,从而保证发动机组2空载启动,有效地防止发动机组2带载启动导致熄火、焖机等。

发动机转速稳定后,发动机稳定转速可以设定为1500r/min,转速传感器将信号传递到集成控制器,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5内部导油管将工作油导入工作腔,从而使液力耦合器5输出转速、扭矩,带动设备主机运转。发电机组3发电给电机提供稳定电能;液压泵4给液压控制系统提供稳定的压力油。

当主机负载突然变大时,扭矩传感器将主机扭矩突变信号传递到集成控制器,通过集成控制器控制液力耦合器5内部导油管调节液力耦合器工作腔油量,从而降低液力耦合器5的输出转速,增大液力耦合器5的输出扭矩,实现在主机负载突然变大的情况下保证发动机扭矩不会突然增大而导致发动机掉速、熄火,进而保证发电机组3、液压泵4能够在稳定转速下工作,有效地防止发电机组3转速不稳定而导致发电电压、频率不稳,严重时导致设备电机烧毁,甚至是发电机组3烧毁;以及液压泵4转速不稳定而产生的液压系统脉动等问题。

本发明的具体的工作控制流程参照如下步骤进行:

在控制程序内将上面对应的初始值参数都写入程序中,即e=[0,12,24,48],de=[0,16,32,64],u=[0,15,30,45,60,75,90];在控制面板内设置好发动机的额定转速为1500rmp;设置扭矩上限为1050N/m,下限为500N/m。

(1)初始设置:

设定扭矩上限值N=1050,当实际扭矩n大于设定的扭矩上限值N时,程序进入转速控制模式;在控制器加装的控制程序中预设发动机转速初始值F0=1500rmp,实际的转速值为F1,设定误差值为e,e等于F1减去F0;定义Eff为输入误差的语言特征点,设置为[1...4]的4个元素的集合,第一个采集周期的误差为e1,第二个采集周期的误差为e2;设定de为误差变化率,de等于e1减去e2;定义Deff为输入误差变化的语言特征点,设置为[1...4]的4个元素的集合,预设u为输出控制量;定义Uff为输出控制量的语言特征点,设置为[1...7]的7个元素的集合,定义Rule为模糊规则,预设模糊规则为[1...7,1...7]的一个7×7行列式;定义输出最大值Fmax=100;

将误差值e划分为7个模糊集,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O)、正小(PS)、正中(PM)、正大(PL),设定e的取值范围为[-48,-24,-12,0,12,24,48],则Eff的4个元素为[0,12,24,48],同理,将误差变化率de划分为7个模糊集,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O)、正小(PS)、正中(PM)、正大(PL),设定de的取值范围为[-64,-32,-16,0,16,32,64]则Deff的4个元素为[0,16,32,64],同样将输出控制量划分为7个模糊集,Uff的7个元素可为[0,15,30,45,60,75,90],模糊规则表,如下表所示:

-6 -5 -4 -4 -2 1 4
-6 -4 -3 -3 -1 2 3
-b -4 -2 -1 0 2 5
-5 -3 0 0 1 3 5
-5 -2 1 1 2 4 6
-5 -2 2 3 3 4 6
-4 -1 3 4 4 5 6

(2)确定误差值隶属度:

步骤一,如果误差值e大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即-Eff[4]<e≤-Eff[3],则误差隶属值Pn=-2,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3]-e)÷(Eff[4]-Eff[3]));

步骤二,如果误差值e大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即-Eff[3]<e≤-Eff[2],则误差隶属值Pn=-1,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2]-e)÷(Eff[3]-Eff[2]));

步骤三,如果误差值e大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1个元素,即-Eff[2]<e≤-Eff[1],则误差隶属值Pn=0,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1]-e)÷(Eff[2]-Eff[1]));

步骤四,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1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即Eff[1]<e≤Eff[2],则误差隶属值Pn=1,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2]-e)÷(Eff[2]-Eff[1]));

步骤五,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即Eff[2]<e≤Eff[3],则误差隶属值Pn=2,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3]-e)÷(Eff[3]-Eff[2]));

步骤六,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即Eff[3]<e≤Eff[4],则误差隶属值Pn=3,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Fmax×((Eff[4]-e)÷(Eff[4]-Eff[3]));

步骤七,如果误差值e小于等于负的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即e≤-Eff[4],则误差隶属值Pn=2,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输出最大值FMAX,即PF[1]=Fmax;

步骤八,如果误差值e大于误差输入特征值Eff的第4个元素,即e>Eff[4],则误差隶属值Pn=0,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0;

步骤九,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PF[2]=Fmax-PF[1];

误差值e对应的模糊表,如下表:

(3)确定误差变化值隶属度:

步骤一,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即-Deff[4]<de≤-Deff[3],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2,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3]-de)÷(Deff[4]-Deff[3]));

步骤二,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即-Deff[3]<de≤-Deff[2],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1,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2]-de)÷(Deff[3]-Deff[2]));

步骤三,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1个元素,即-Deff[2]<de≤-Deff[1],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0,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1]-de)÷(Deff[2]-Deff[1]));

步骤四,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1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即Deff[1]<de≤Deff[2],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1,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2]-de)÷(Deff[2]-Deff[1]));

步骤五,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2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即Deff[2]<de≤Deff[3],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2,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3]-de)÷(Deff[3]-Deff[2]));

步骤六,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3个元素,且小于等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即Deff[3]<de≤Deff[4],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3,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Fmax×((Deff[4]-de)÷(Deff[4]-Deff[3]));

步骤七,如果误差变化率de小于等于负的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即de≤-Deff[4],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2,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输出最大值Fmax,即DF[1]=Fmax;

步骤八,如果误差变化率de大于误差变化输入特征值Deff的第4个元素,即de>Deff[4],则误差变化值隶属值Dn=0,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零,即DF[1]=0;

步骤九,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DF[2]=输出最大值Fmax减去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即DF[2]=Fmax-DF[1];

误差变化值De对应的模糊表,如下表:

(4)使用误差范围优化后得出四个输出有效规则:

规则1,Un[1]=rule[Pn+2,Dn+2];

规则2,Un[2]=rule[Pn+3,Dn+2];

规则3,Un[3]=rule[Pn+2,Dn+3];

规则4,Un[4]=rule[Pn+3,Dn+3];

通过模糊规则表求出规则1至规则4的值;

(5)判断输入隶属度函数,求出语言输出隶属度值:

步骤一,如果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小于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即PF[1]≤DF[1],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等于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即UF[1]=PF[1],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即UF[1]=DF[1];

步骤二,如果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PF[2]小于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即PF[2]≤DF[1],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等于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PF[2],即UF[2]=PF[2],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DF[1],即UF[2]=DF[1];

步骤三,如果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小于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DF[2],即PF[1]≤DF[2],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等于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PF[1],即UF[3]=PF[1],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DF[2],即UF[3]=DF[2];

步骤四,如果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PF[2]小于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DF[2],即PF[2]≤DF[2],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等于输入误差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PF[2],即UF[4]=PF[2],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等于输入误差变化值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DF[2],即UF[4]=DF[2];

如果规则1矩阵Un[1]等于规则2矩阵Un[2],即Un[1]=Un[2],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大于如果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即UF[1]>UF[2],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等于零,即UF[2]=0,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等于零,即UF[1]=0;

如果规则1矩阵Un[1]等于规则3矩阵Un[3],即Un[1]=Un[3],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大于如果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即UF[1]>UF[3],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等于零,即UF[3]=0,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等于零,即UF[1]=0;

如果规则1矩阵Un[1]等于规则4矩阵Un[4],即Un[1]=Un[4],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大于如果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即UF[1]>UF[4],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等于零,即UF[4]=0,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等于零,即UF[1]=0;

如果规则2矩阵Un[2]等于规则3矩阵Un[3],即Un[2]=Un[3],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大于如果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即UF[2]>UF[3],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等于零,即UF[3]=0,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等于零,即UF[2]=0;

如果规则2矩阵Un[2]等于规则4矩阵Un[4],即Un[2]=Un[4],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大于如果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即UF[2]>UF[4],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等于零,即UF[4]=0,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等于零,即UF[2]=0;

如果规则3矩阵Un[2]等于规则4矩阵Un[4],即Un[3]=Un[4],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大于如果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即UF[3]>UF[4],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等于零,即UF[4]=0,否则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等于零,即UF[3]=0;

(6)将输出隶属函数的标号值转为隶属函数值:

步骤一,如果规则1大于等于0,即Un[1]≥0,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1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1]=UFF[Un[1]],否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1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1]=-UFF[-Un[1]];

步骤二,如果规则2大于等于0,即Un[2]≥0,则规则2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2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2]=UFF[Un[2]],否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2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2]=-UFF[-Un[2]];

步骤三,如果规则3大于等于0,即Un[3]≥0,则规则3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3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3]=UFF[Un[3]],否则规则1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3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3]=-UFF[-Un[3]];

步骤四,如果规则4大于等于0,即Un[4]≥0,则规则4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4模糊规则表数值对应元素的数值,即Un[4]=UFF[Un[4]],否则规则4转换的函数值等于输出量特征值UFF对应规则4模糊规则表负数值元素数值的负值,即Un[4]=-UFF[-Un[4]];

输出值u对应的模糊表,如下表:

(7)求出隶属度函数值后再计算出实际输出值U:

定义中间变量1为Temp 1,中间变量2为Temp 2。

中间变量1等于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乘以规则1Un[1]加上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乘以规则2Un[2[加上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三个元素UF[3]乘以规则3Un[3[加上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乘以规则4Un[4[,即Temp 1=UF[1]×Un[1]+UF[2]×Un[2]+UF[3]×Un[3]+UF[4]×Un[4]。

中间变量2等于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一个元素UF[1]加上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二个元素UF[2]加上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3个元素UF[3]加上输出量隶属度集合的第四个元素UF[4],即Temp 2=UF[1]+UF[2]+UF[3]+UF[4]。

实际输出值U等于中间变量1除以中间变量2,即U=Temp 1÷Temp 2,求出实际输出值后再将输出值U转换成控制器输出模拟量,以控制离合器油箱液位高度,从而降低发动机输出到主破电机的扭矩,保持发动机输出转速一直维持在设定转速。

上述控制原理是:先将输出值U对应的0-100的开度值转换为控制器可识别的模拟量值,即对应的0-27648或是5530-27648,其中0-27648对应控制器以电压模式0-10V或是电流模式0-20mA输出控制,5530-27648则对应的是电流模式4-20Ma的输出控制。

尽管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简单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即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本发明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保护范围之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油页岩原矿的选别系统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