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

文档序号:1917819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 (Constru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strengthening stability of wooden structure historic building partition wall ) 是由 周亮 曹勇 许松锋 甘泉 张鹏 徐晴 于 2021-09-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具体涉及古建筑加固领域,包括木柱、砌砖、丫口砖和墙筋,具体构造步骤如下:S1、普通隔墙砌筑、S2、带有门洞的高墙砌筑和S3、隔墙顶部与梁、桁、枋构件连接。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砌墙与木柱直接连接的方式更改为用丫口砖代替砌砖与木柱连接,使丫口砖与木柱连接处形成一个近似环抱的方式连接,并且连接处用熟石灰连接,起到固化及对木桩保护的效果,且增添毛料材质墙筋的方式,增加墙筋与砖及粉刷层的粘结,并在隔墙顶端与构建连接处采用Ⅰ型丫口砖或Ⅱ型丫口砖的倾斜设置,以增加与枋底的接触面,该构造形式能很好保证墙体与木结构的拉结以及较好的稳定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strengthening the stability of a partition wall of a wooden structure historic building,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istoric building reinforcement, wherein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pecific construction steps: s1, ordinary partition wall building, S2, high wall building with door openings and S3, and connecting the top of the partition wall with beams, trusses and purlin member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directly connecting the wall and the wood column is changed into a mode of connecting the Y-shaped brick with the wood column instead of the brick, so that the joint of the Y-shaped brick and the wood column is connected in an approximately encircling mode, the joint is connected by hydrated lime, the effects of curing and protecting the wood column are achieved, the mode of adding the wall ribs made of wool materials is adopted, the bonding between the wall ribs and the brick and the painting layer is increased, the inclined arrangement of the I-shaped Y-shaped brick or the II-shaped Y-shaped brick is adopted at the top end of the partition wall and the constructed joint, the contact surface with the square bottom is increased, and the construction mode can well ensure the tie of the wall and the wood structure and better stability.)

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加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建国之前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其包括民国时期的建筑。在中国,很多古镇以及大部分的大城市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古代建筑主要是木构架结构,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而不是承担房屋重量的结构部分。“墙倒屋不塌”这句古老的谚语,概括地指出了中国建筑这种框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门窗设置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由这种框架式木结构形成了过去宫殿、寺庙及其它高级建筑才有的一种独特构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块和弓形的横木组成,纵横交错,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这种构件既有支承荷载梁架的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后,由于结构简化,将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结构作用几乎完全消失,变成了几乎是纯粹的装饰品。

我国古建筑多为木结构,一般采取木柱、木梁(枋)、木檩等木构件作为结构受力构件。木结构古建筑体系中墙体为不受力的二次结构,仅作为隔墙起分割空间作用。而且为了节省空间,隔墙一般采取单砖墙体。对于单砖墙体,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隔墙与木结构的拉结,以及保证其稳定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隔墙与木结构的拉结以及保证其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包括木柱、砌砖、丫口砖和墙筋,具体构造步骤如下:

S1、普通隔墙砌筑:

S1.1:沿两木柱的中心点绘制中心线;

S1.2:沿步骤S1.1中绘制的中心线的中心处采用叠层交错式采用砌砖进行砌筑,砌筑方向由中心线的中心处向木柱方向砌筑隔墙;

S1.3:隔墙砌筑时,与木柱相交的砖采用丫口砖,其中丫口砖的丫口端与木柱外壁接触,丫口砖的水平端与砌砖接触,从而经丫口砖和砌砖形成连通两木柱间的隔墙,使墙与柱形成整体;

S2、带有门洞的高墙砌筑:

S2.1:采用步骤S1.1-S1.3中的步骤进行隔墙砌筑;

S2.2:当待砌筑的隔墙较高时,在步骤S2.1中隔墙砌筑过程中,隔墙内设置一至二道同长墙筋与木柱相连;墙筋为木制,宽度同墙厚;

S2.3:隔墙如有门洞,在门洞上方也设置墙筋;

S3、隔墙顶部与梁、桁、枋构件连接:

S3.1:采用步骤S1或S2的方式砌筑隔墙,隔墙顶部与梁、桁或枋构件的底部连接时,隔墙顶层均采用丫口砖斜向砌筑并紧贴构件底部;

S3.2:所述步骤S3.1中与梁、桁圆形构件镶接时,丫口砖上部的丫口处理时包括Ⅰ型丫口砖和Ⅱ型丫口砖,与枋类构件镶接时,砌砖上部须劈掉砖角,以增加与枋底的接触面,使墙与构件形成整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3中丫口砖采用砌砖对单头砍出八字形的丫口槽,所述丫口槽设置为120°-150°的钝角槽。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中相邻砌砖、砌砖与丫口砖接触位置均采用C25混凝土固定,所述丫口砖与木柱接触位置采用熟石灰固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2中隔墙高度为2-4米时,隔墙内设置的墙筋数量设置为一道;若隔墙高度>4米时,隔墙内设置的墙筋数量设置为两道。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2.2中墙筋两端与木柱连接处做丫口槽处理;墙筋丫口与木柱连接处采用黄胶、白乳胶、万能胶、AB胶中的任何一种固定,为增加墙筋与砖及粉刷层的粘结,且墙筋无须刨光,使用毛料。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1中丫口砖的斜向角度随墙顶与构件的空隙高度而定,且丫口砖的倾斜角度不大于45°。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2中Ⅰ型丫口砖的丫口形状设置为圆弧状,所述Ⅱ型丫口砖的丫口形状设置为清洗剖切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Ⅰ型丫口砖或Ⅱ型丫口砖的长度与隔墙顶层与构件底部距离相等,且各Ⅰ型丫口砖或Ⅱ型丫口砖均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通过将传统的砌墙与木柱直接连接的方式更改为用丫口砖代替砌砖与木柱连接,使丫口砖与木柱连接处形成一个近似环抱的方式连接,并且连接处用熟石灰连接,起到固化及对木桩保护的效果,且针对高墙体或门洞位置处增添毛料材质墙筋的方式,可增加墙筋与砖及粉刷层的粘结,并在隔墙顶端与构建连接处采用Ⅰ型丫口砖或Ⅱ型丫口砖的倾斜设置,以增加与枋底的接触面,该构造形式能很好保证墙体与木结构的拉结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丫口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构造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构造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Ⅰ型丫口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Ⅱ型丫口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木柱、2砌砖、3丫口砖、3-1Ⅰ型丫口砖、3-2Ⅱ型丫口砖、4墙筋、a倾斜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包括木柱1、砌砖2、丫口砖3和墙筋4,具体构造步骤如下:

S1、普通隔墙砌筑:

S1.1:沿两木柱1的中心点绘制中心线;

S1.2:沿步骤S1.1中绘制的中心线的中心处采用叠层交错式采用砌砖2进行砌筑,砌筑方向由中心线的中心处向木柱1方向砌筑隔墙;

S1.3:隔墙砌筑时,与木柱1相交的砖采用丫口砖3,其中丫口砖3的丫口端与木柱1外壁接触,丫口砖3的水平端与砌砖2接触,从而经丫口砖3和砌砖2形成连通两木柱1间的隔墙,使墙与柱形成整体,丫口砖3采用砌砖2对单头砍出八字形的丫口槽,所述丫口槽设置为120°-150°的钝角槽,相邻砌砖2、砌砖2与丫口砖3接触位置均采用C25混凝土固定,所述丫口砖3与木柱1接触位置采用熟石灰固定。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传统砖砌式直接与木柱1连接。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4-5所示的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包括木柱1、砌砖2、丫口砖3和墙筋4,具体构造步骤如下:

S2、带有门洞的高墙砌筑:

S2.1:采用步骤S1.1-S1.3中的步骤进行隔墙砌筑;

S2.2:当待砌筑的隔墙较高时,在步骤S2.1中隔墙砌筑过程中,隔墙内设置一至二道同长墙筋4与木柱1相连;墙筋4为木制,宽度同墙厚,隔墙高度为2-4米时,隔墙内设置的墙筋4数量设置为一道;若隔墙高度>4米时,隔墙内设置的墙筋4数量设置为两道,墙筋4两端与木柱1连接处做丫口槽处理;墙筋4丫口与木柱1连接处采用黄胶、白乳胶、万能胶、AB胶中的任何一种固定,为增加墙筋4与砖及粉刷层的粘结,且墙筋4无须刨光,使用毛料;

S2.3:隔墙如有门洞,在门洞上方也设置墙筋4。

对比例2:

与实施例2中不同之处在于:隔墙较高及有门洞时,不作墙筋4处理。

实施例3: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6-8所示的一种适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稳定性加强构造方法,包括木柱1、砌砖2、丫口砖3和墙筋4,具体构造步骤如下:

S3、隔墙顶部与梁、桁、枋构件连接:

S3.1:采用步骤S1或S2的方式砌筑隔墙,隔墙顶部与梁、桁或枋构件的底部连接时,隔墙顶层均采用丫口砖3斜向砌筑并紧贴构件底部,丫口砖3的斜向角度随墙顶与构件的空隙高度而定,且丫口砖3的倾斜角度a不大于45°;

S3.2:所述步骤S3.1中与梁、桁圆形构件镶接时,丫口砖3上部的丫口处理时包括Ⅰ型丫口砖3-1和Ⅱ型丫口砖3-2,与枋类构件镶接时,砌砖2上部须劈掉砖角,以增加与枋底的接触面,使墙与构件形成整体,Ⅰ型丫口砖3-1的丫口形状设置为圆弧状,所述Ⅱ型丫口砖3-2的丫口形状设置为清洗剖切状,Ⅰ型丫口砖3-1或Ⅱ型丫口砖3-2的长度与隔墙顶层与构件底部距离相等,且各Ⅰ型丫口砖3-1或Ⅱ型丫口砖3-2均平行设置。

对比例3:

与实施例3不同之处在于:隔墙顶部与梁、桁或枋构件的底部连接时,隔墙顶层砌砖2水平砌筑并紧贴构件底部。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所述的加强构造方法仿制木结构古建筑隔墙,每5面墙体为一组,分六组分别对三个实施例及三个对比例中的方案进行强度测试,得到以下数据: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3中的木结构古建筑隔墙构建方法制得的用于木结构古建筑隔墙,平均倾倒抗压强度均在7Mpa以上,平均地面活荷载均在9kN/㎡以上,平均柱墙间轴向力在130kN以上,在各实施例与之对比的对比例而言,各项实验数据均得到明显的强化,该类构造形式能很好保证墙体与木结构的拉结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透光混凝土板隔断墙双面干挂的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