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及其吊装工艺

文档序号:1918335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及其吊装工艺 (Integral shipping wharf plane arrangement and hoisting process of marine composite cylinder foundation fan ) 是由 薛伟 陈秀瑛 陈晴晴 周婷婷 古浩 徐亚哲 俞竹青 孙萍 辜鹏 王哲轩 张辉宇 于 2021-08-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及其吊装工艺,包括钢材堆场、加工区、砂石料堆场、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基础总装区、风机部件堆场、第一风机预装区、第二风机预装区、临时堆放区以及泊位,码头平面布置实现了集约化用地和码头岸线的要求,匹配的吊装工艺与生产流程紧密贴合;复合筒基础经港池下水,进行塔筒、叶片等上部设施安装,解决了成套风机因超高、超重而无法由组装场地直接下水的难题;在两个出运泊位之间设置拖轮操作区,解决了复合筒基础卡入运输船U型槽开始安装上部设施,船舶需固定在码头前沿无法回旋再次装载的难题;本申请实现了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一步式整体安装及出运。(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lane arrangement and a hoisting process of an integral shipping wharf of an offshore composite cylinder foundation fan, which comprises a steel material storage yard, a processing area, a sand and stone material storage yard, a fan foundation steel cylinder production line, a fan foundation reinforced concrete cylinder production line, a foundation assembly area, a fan part storage yard, a first fan preassembly area, a second fan preassembly area, a temporary stacking area and a berth, wherein the wharf plane arrangemen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nsive land and wharf shoreline, and the matched hoisting process is tightly attached to the production flow; the composite cylinder foundation is drained through a harbor basin, and upper facilities such as a tower cylinder, blades and the like are installed, so that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plete set of fan cannot be directly drained from an assembly site due to superelevation and overweight is solved; a tug operation area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delivery berths, so that the problem that the composite cylinder foundation is clamped into a U-shaped groove of a transport ship to start installation of upper facilities, and the ship needs to be fixed at the front edge of a wharf and cannot be rotated to carry again is solved; the application realizes the one-step integral installation and shipment of the marine composite cylinder foundation fan.)

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及其吊装 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及其吊装工艺,属于海上风机设备出运码头设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陆上风电已经在成本上能够与传统电源技术展开竞争的情况下,海上风电也正在引发广泛关注。凭借海风资源的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的特点,海上风电已经成为减少能源生产环节碳排放的重要技术之一,它具有高度依赖技术驱动的特质,已经具备了作为核心电源来推动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条件。

目前国内外已经建成的海上风电项目,普遍采用桩基础结构和重力式基础结构,通用性差,安装周期长。复合筒型基础及一步式安装技术,填补了海上风电产业一步式安装的技术空白,使得海上风电具备了规模化施工的能力。海上复合筒型基础风机配套的出运码头,是海上风电生产工艺流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其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吊装工艺设置等均需适应复合筒型基础及一步式安装的特殊要求。具体存在以下两点难题:1、复合筒型基础体积大、重量大、高度高,传统码头和装卸机械难以满足其吊装下水的过程。2、风机机组安装高度高,工艺复杂,如何提高效率实现一步式安装及装船对码头布置和安装机械有着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及其吊装工艺,实现了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一步式整体安装及出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包括钢材堆场、加工区、砂石料堆场、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基础总装区、风机部件堆场、第一风机预装区、第二风机预装区、临时堆放区以及泊位,其中,泊位包括通用泊位、风机基础下水区、第一风电专用泊位、拖轮操作区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第一风电专用泊位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用于停泊运输船;

以码头沿线作为X轴,垂直于码头方向为Y轴,建立二维坐标系;

在X轴与Y轴交接处布设通用泊位,以通用泊位为起点,沿着X轴正方向顺次布设风机基础下水区、第一风电专用泊位、拖轮操作区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

以通用泊位为起点,沿着Y轴正方向顺次布设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以及钢材堆场;

以风机基础下水区为起点,沿着Y轴正方向顺次布设基础总装区、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加工区以及砂石料堆场,加工区以及砂石料堆场平行于X轴并列布设;在风机基础下水区、基础总装区以及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形成的平行于Y轴的轴线上架设龙门架,且在轴线上布设龙门起重机;在通用泊位和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之间布设用于原材料卸船的门座式起重机;

以门座式起重机为起点,沿着X轴正方向顺次布设龙门起重机、第一风机预装区、临时堆放区以及第二风机预装区,临时堆放区与拖轮操作区之间布设固定式起重机,用于风机机组的预组装以及装船;

以基础总装区为起点,沿着X轴正方向布设风机部件堆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风机基础下水区为挖入式港池,满足风机复合筒基础整体吊装下水以及拖轮拖带浮运;

拖轮操作区位于第一风电专用泊位与第二风电专用泊位之间,拖轮操作区的面积满足拖轮将复合筒基础拖带并顶推至运输船的U型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以及基础总装区之间使用模块车或者平板车进行部件以及物料的转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在X轴向上的宽度、基础总装区在X轴向上的宽度以及风机基础下水区在X轴向上的宽度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在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与通用泊位之间安装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与X轴平行布设,在第一轨道上安装所述门座式起重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龙门架的轨道覆盖加工区、砂石料堆场、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基础总装区以及风机基础下水区,龙门起重机沿着轨道滑行;

一种基于任一所述的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的吊装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承载钢板、砂石等原料的货船停靠在通用泊位内,启动门座式起重机将钢板以及砂石卸载至运输车上,运输车沿着场区道路输送至钢材堆场以及砂石料堆场;

步骤S2:进行复合筒基础生产加工;

步骤S3:将加工成型的复合筒基础运输至运输船处,并将其分别卡设在运输船两端的U型槽内;

步骤S4:通过模块车从风机部件堆场处将部件塔筒、机舱以及叶片运输至风机预装区进行预装,形成风机机组部件;

步骤S5:通过模块车从风机预装区将风机机组部件运输至临时堆放区;

步骤S6:将风机机组部件与卡设在运输船其中一端U型槽内的复合筒基础进行组拼,形成风机本体;

步骤S7:对复合筒基础加压,使风机本体浮起,完成一套风机本体的预组装船;

步骤S8:在风电专用泊位内移动运输船的位置,将风机机组部件与卡设在运输船另一端U型槽内的复合筒基础进行组拼,完成下一套风机本体的预组装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步骤S2中,进行复合筒基础生产加工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21:在加工区对钢板、砂石等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初步加工后分别转运至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以及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预制形成复合筒基础的钢筒筒体以及混凝土筒体;

步骤S22:由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预制完成的钢筒筒体通过模块车或者气囊横移至基础总装区;

步骤S23:启动龙门起重机,将由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预制完成的混凝土筒体吊运至基础总装区;

步骤S24:调节龙门起重机,将混凝土筒体吊运至钢筒筒体上方,两者合缝对接后进行落钩焊接,形成复合筒基础;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步骤S3中,将加工成型的复合筒基础运输至运输船处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31:再次启动龙门起重机,将复合筒基础起吊至风机基础下水区,缓慢落钩,复合筒基础下沉至水下滩面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再对复合筒基础进行加压,基础上浮与滩面脱离接触;

步骤S32:拖轮将调试后的复合筒基础拖带浮运至运输船处,将其分别卡设在运输船两端的U型槽内,卡入U型槽内后,对复合筒基础进行固定并减压,直至下沉至泥面处,确保安装风机机组(12)时复合筒基础(11)稳定无晃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

步骤S6中,形成风机本体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61:调整运输船在风电专用泊位内的位置,将卡设在运输船其中一端U型槽内的复合筒基础置于固定式起重机的正下方;

步骤S62:启动固定式起重机,将置于临时堆放区的塔筒竖直起吊,起升高度至复合筒基础的顶高,缓慢平移至复合筒基础顶部,塔筒底部法兰与复合筒基础的顶部法兰对接后通过螺栓紧固;

步骤S63:继续启动固定式起重机,将置于临时堆放区的机舱竖直起吊,起升高度继续升高,直至塔筒顶高,平移至塔筒顶部,机舱底部法兰与塔筒的顶部法兰对接后通过螺栓紧固,紧固后,机舱偏航,将机舱的轴线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

步骤S64:继续启动固定式起重机,水平起吊置于临时堆放区的第一支叶片,将叶片插入机舱轮毂中,通过螺栓紧固,紧固后进行机舱轮毂盘车,将轮毂待对接口正对固定式起重机,重复进行叶片安装,直至全部叶片安装完成。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各个区域、机械的布置衔接与生产流程紧密贴合,实现了集约化用地以及码头岸线的要求;

2、本发明提供的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将风机本体的各个部件进行拆分,分别进行加工,再集中至码头处进行组装,解决了风机本体因超高、超重而无法整体由组装场地直接下水的难题;

3、本发明提供的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在拖轮操作区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风电专用泊位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提高了运输船的调节能力,解决了将船舶固定在码头前无法回旋再次装载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筒基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风机机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风电专用泊位或者第二风电专用泊位侧视图。

图中:1为钢材堆场,2为加工区,3为砂石料堆场,4为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5为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6为基础总装区,7为风机部件堆场,81为第一风机预装区,82为第二风机预装区,9为临时堆放区,1001为通用泊位,1002为风机基础下水区,1003为第一风电专用泊位,1004为拖轮操作区,1005为第二风电专用泊位,11为复合筒基础,1101为钢筒筒体,1102为混凝土筒体,12为风机机组,1201为塔筒,1202为机舱,1203为叶片,1301为拖轮,1302为运输船,1401为门座式起重机,1402为龙门起重机,1403为固定式起重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复合筒型基础体积大、重量大以及高度高,目前将其吊装下水的过程较为艰难,不仅传统码头的区域布设无法满足,装卸复合筒型基础的机械也较难满足整体吊运,影响整个安装效果。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图1所示是本申请提供的优选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整个分布呈L形设置,将图2所示的风机本体拆装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复合筒基础11,第二部分为左侧部分为风机机组12部件,以图1视角来阐述,左侧部分为运输、制造复合筒基础的生产线,右侧沿着码头部分为风机机组部件的运输、制造生产线。此种排布方式,将风机本体拆分进行制造安装,各区域生产流程衔接从陆域后方向码头方向推进,可以提高整个吊装的效率。

具体的,图1中,包括钢材堆场1、加工区2、砂石料堆场3、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4、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5、基础总装区6、风机部件堆场7、第一风机预装区81、第二风机预装区82、临时堆放区9以及泊位,其中,泊位包括通用泊位1001、风机基础下水区1002、第一风电专用泊位1003、拖轮操作区1004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1005,第一风电专用泊位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用于停泊运输船1302;

为了较为清楚的进行阐述,以码头沿线作为X轴,垂直于码头方向为Y轴,建立二维坐标系;

在X轴与Y轴交接处布设通用泊位,以通用泊位为起点,沿着X轴正方向顺次布设风机基础下水区、第一风电专用泊位、拖轮操作区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以通用泊位为起点,沿着Y轴正方向顺次布设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以及钢材堆场;以风机基础下水区为起点,沿着Y轴正方向顺次布设基础总装区、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加工区以及砂石料堆场,加工区以及砂石料堆场平行于X轴并列布设;在风机基础下水区、基础总装区以及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形成的平行于Y轴的轴线上架设龙门架,且在轴线上布设龙门起重机1402,龙门起重机配备专用环形吊具,确保复合筒基础吊装过程中保持平衡稳定;在通用泊位和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之间布设用于原材料卸船的门座式起重机1401,门座式起重机轨道与码头前沿线平行,其起重能力满足散杂货船的装卸作业要求,需配备多种钩头工装以适应不用货种的要求;以门座式起重机为起点,沿着X轴正方向顺次布设龙门起重机、第一风机预装区、临时堆放区以及第二风机预装区,两个风机预装区的设置,提升预装的组装效率,临时堆放区与拖轮操作区之间布设固定式起重机1403,用于风机机组的预组装以及装船,固定式起重机配备塔筒吊座、机舱吊梁、叶片夹具等专用工装,起重能力满足风机机组各部件吊装预组和装船,其起升高度高于机舱1202顶高且考虑一定的富裕高度;以基础总装区为起点,沿着X轴正方向布设风机部件堆场。

左侧的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以及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分别制造钢筒筒体1101以及混凝土筒体1102,这是将图3所示的复合筒基础拆分进行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在两条生产线的端部设置了一个通用泊位,其尺度满足停靠散杂货船靠泊并进行原材料卸船的吊装作业,通常通用泊位的设计船型一般为3000t级以下散杂货船;提高了原材料的运输路程后,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以及基础总装区之间使用模块车或者平板车进行部件以及物料的转运,在生产线生产完毕后,将复合筒基础进行运送,由于复合筒基础基底较重,这里吊装采用的是龙门起重机,同时将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在X轴向上的宽度、基础总装区在X轴向上的宽度以及风机基础下水区在X轴向上的宽度设置相同,以使龙门起重机满足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基础总装区以及风机基础下水区三个区域的吊运需求。龙门起重机的运行,是在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与通用泊位之间安装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与X轴平行布设,在第一轨道上安装所述门座式起重机,龙门起重机沿着轨道滑行,最后将组装完毕的复合筒基础在风机基础下水区进行运送至运输船处,所述风机基础下水区为挖入式港池,满足风机复合筒基础整体吊装下水以及拖轮1301拖带浮运。

右侧的风机预装区等区域设置,满足了对图4所示风机机组各个部件的组装需求,同时将组装件在码头边即可实现安装,解决了因风机机组安装高度高、工艺复杂导致的安装麻烦。

这里需要特殊阐述的是,在右侧的区域,包含了两个泊位,分别为第一风电专用泊位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这两个泊位均停靠风机安装运输船,风电专用泊位设计船型一般为20000t级以下专业驳船;在中间设置拖轮操作区,拖轮操作区的面积满足拖轮将复合筒基础拖带并顶推至运输船的U型槽内,这是因为如果岸线泊位中间没有拖轮操作区,那么在两个风电专用泊位均停靠风机安装运输船时,中间的卡槽就无法固定基础,解决的方法只能是风机安装运输船在一端安装好风机本体后,驶出泊位进行回旋掉头以固定另一端的基础,这样的不平衡负载船舶在回旋过程中难度较大,危险性极高;本申请的设置即可充分利用拖轮操作区在第一风电专用泊位以及第二风电专用泊位同时工作,也保证了对风机基础的固定。

还有另外一个因素,每条风机安装运输船有两个U型槽,通常每个U型槽内均会卡设复合筒基础,固定式起重机就近完成一组风机本体的组装后,只需在对应的风电专用泊位区域内,移动传输船,就可以实现另一端复合筒基础的组装,安装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当整个码头进行平面布置后,还需要匹配吊装工艺,以使整个组装过程高效,本申请提出了基于所述海上复合筒基础风机整体出运码头平面布置的吊装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承载钢板、砂石等原料的货船停靠在通用泊位内,启动门座式起重机将钢板以及砂石卸载至运输车上,运输车沿着场区道路输送至钢材堆场以及砂石料堆场。

步骤S2:进行复合筒基础生产加工,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21:在加工区对钢板、砂石等原材料进行初步加工,初步加工后分别转运至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以及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预制形成复合筒基础的钢筒筒体以及混凝土筒体;

步骤S22:由风机基础钢筒生产线预制完成的钢筒筒体通过模块车或者气囊横移至基础总装区;

步骤S23:启动龙门起重机,将由风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筒体生产线预制完成的混凝土筒体吊运至基础总装区;

步骤S24:调节龙门起重机,将混凝土筒体吊运至钢筒筒体上方,两者合缝对接后进行落钩焊接,形成复合筒基础。

步骤S3:将加工成型的复合筒基础运输至运输船处,并将其分别卡设在运输船两端的U型槽内;图5所示,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S31:再次启动龙门起重机,将复合筒基础起吊至风机基础下水区,缓慢落钩,复合筒基础下沉至水下滩面进行调试,调试完成后再对复合筒基础进行加压,基础上浮与滩面脱离接触;

步骤S32:拖轮将调试后的复合筒基础拖带浮运至运输船处,将其分别卡设在运输船两端的U型槽内,卡入U型槽内后,对复合筒基础进行固定并减压,直至下沉至泥面处,确保安装风机机组(12)时复合筒基础(11)稳定无晃动。

步骤S4:通过模块车从风机部件堆场处将部件塔筒1201、机舱以及叶片1203运输至风机预装区进行预装,形成风机机组部件。

步骤S5:通过模块车从风机预装区将风机机组部件运输至临时堆放区。

步骤S6:将风机机组部件与卡设在运输船其中一端U型槽内的复合筒基础进行组拼,形成风机本体;

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61:调整运输船在风电专用泊位内的位置,将卡设在运输船其中一端U型槽内的复合筒基础置于固定式起重机的正下方;

步骤S62:启动固定式起重机,将置于临时堆放区的塔筒竖直起吊,起升高度至复合筒基础的顶高,缓慢平移至复合筒基础顶部,塔筒底部法兰与复合筒基础的顶部法兰对接后通过螺栓紧固;

步骤S63:继续启动固定式起重机,将置于临时堆放区的机舱竖直起吊,起升高度继续升高,直至塔筒顶高,平移至塔筒顶部,机舱底部法兰与塔筒的顶部法兰对接后通过螺栓紧固,紧固后,机舱偏航,将机舱的轴线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

步骤S64:继续启动固定式起重机,水平起吊置于临时堆放区的第一支叶片,将叶片插入机舱轮毂中,通过螺栓紧固,紧固后进行机舱轮毂盘车,将轮毂待对接口正对固定式起重机,重复进行叶片安装,直至全部叶片安装完成。

步骤S7:对复合筒基础加压,使风机本体浮起,完成一套风机本体的预组装船;

这里需要阐述的是复合筒基础加压,就是对钢筒筒体内增加气压,其原理类似潜水艇,筒内加气压后筒就会浮起来,减压后筒体就会下沉。

步骤S8:在风电专用泊位内移动运输船的位置,将风机机组部件与卡设在运输船另一端U型槽内的复合筒基础进行组拼,完成下一套风机本体的预组装船。

以上可知,本申请的平面布置以及吊装工艺,具有前瞻性,不仅充分利用码头沿线进行排布,将各个区域紧密衔接,在制造与组装部分进行流水线操作,速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充分结合风机本体的自身特性,在组装场地直接下水,工艺流程简便。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中所述的“和/或”的含义指的是各自单独存在或两者同时存在的情况均包括在内。

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的含义可以是部件之间的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部件间通过其它部件的间接连接。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风电机组的数据监测装置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