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速增大装置

文档序号:1918471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流速增大装置 (Flow velocity increasing device ) 是由 金辰姬 于 2021-05-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可以增大自来水或污水的流速,包括:管体,其使流体穿过;涡流发生部,其发生流体的涡流;第一流速增大部,其形成比起所述管体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第二流速增大部,其将流体的流动从所述涡流发生部的上部及两侧部区域引导到流动通路,形成比起所述管体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The flow velocity increasing apparatu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an increase the flow velocity of tap water or sewage, and includes: a tube through which a fluid passes; a vortex generating unit that generates a vortex of a fluid; a first flow velocity increasing section that forms a flow velocity faster than an average flow velocity inside the pipe body; and a second flow velocity increasing section that guides the flow of the fluid from the upper and both side regions of the vortex flow generating section to the flow path, and forms a flow velocit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flow velocity inside the pipe body.)

流速增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速增大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设置在上下水管道或者其他所有的流体移送管体上,以增加流速的流速增大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众多人群聚集在一起生活的城市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饮用水的输送和污水的排放。

并且,城市的饮用水源通常位于与城市相隔一定距离之处,即,位于几乎不流入或很少流入污染物之处的河或者湖,从其采集原水之后,在净水厂进行消毒,然后,向各个使用场地输送饮用水,如此,要想采集原水进行消毒之后,用作饮用水,需要上水管路。

并且,各住户等排放的污水同样需要下水管路,上述上下水管路内部通过上下水的流动,会堆积含于水中的各种异物或管路内周面的侵蚀物等,管路存在因该堆积物越来越变窄的弊端。

因此,为了将管路内部的堆积物减至最少,需要尽可能地加快流体的流速,流体量多且以高压输送的上水管路或者用于输送油类等的油井管路等问题不大,但,下水管路基本上存在只能累积堆积物的问题。

如上所述,下水管路存在堆积物问题的原因在于,污水本身异物等多,且不采用泵等强制方式,而是采用下降或倾斜等自然方式排放污水的同时,排放污水的量本身也不均匀。

即,下水管路以排放的最大污水量为准进行了设计,但,排放的污水量因时间、季节等发生变化。通过设计成可以承受最大污水量的下水管路排放最少量的污水时,污水的流速只能极其缓慢,此时,由于流速缓慢,含于污水中的异物等无法与污水一起流入至污水处理厂,只能堆积到管路中。

特别是,枯水期由于更缺乏污水流入量,会导致管路内部异物堆积量的进一步增加,但,事实上还没有出现能够将其减至最少的手段。

鉴于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出:输送上水时,即使不采用人为手段形成高液压,也可以增大流速,顺利地将自来水输送到各住户;排放污水时,增大流速,防止堆积物堵塞下水管道的流速增大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KR注册专利公报第10-1709275号(2017年2月16日)

(专利文献2)KR注册专利公报第10-1011080号(2011年1月19日)

(专利文献3)KR注册专利公报第10-0789256号(2007年12月20日)

(专利文献4)KR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2-0126503号(2012年11月21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沿着上水管道或下水管道形成一定流动,使流动的流体发生涡流,快速引导其穿过,从而整体上增大上水或下水流速的流速增大装置。

本发明要实现的上述技术问题不受上述技术问题的限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技术人员应该可以基于以下描述,明确地理解未提及的另外技术问题。

上述技术问题的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其设置在所述上下水管道上,使所述流体穿过;涡流发生部,其从距所述管体的前端部一定间隔的位置起,沿着长度方向,以螺旋形结构,突起形成至少一个以上,或者以一体型突起形成在所述上下水管道上,以发生流体的涡流;第一流速增大部,其沿着所述涡流发生部的长度方向贯穿,使所述流体穿过,形成比所述管体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第二流速增大部,其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在所述涡流发生部周边的上部及两侧部,提供流体的流动通路,将流体的流动从所述涡流发生部的上部及两侧部区域引导到流动通路,形成比所述管体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

所述第一流速增大部形成为:沿着所述涡流发生部的长度方向贯穿的贯通孔,所述第二流速增大部以槽状形成在所述涡流发生部的上部及两侧部,所述槽形成为半球形结构,以便于引导流体,或者形成为角形结构,以便于引导流体的同时,在槽内赋予一定的直行性。

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上下水管道的内部,或者设置在所述上下水管道的前端部,或者连接在所述上下水管道之间,通过热熔连接方式与所述上水管道结合,通过贴附方式与所述下水管道结合。

所述管体设置在所述上下水管道的内部时,长度方向的前后端部分别形成有导向倾斜面,以便于将沿着所述上下水管道流动的流体的流动阻抗降至最低。

正面观察所述管体时,所述涡流发生部相互对应地配置在管体的上下左右。

所述管体采用选自PVC管、不锈钢管、钢管、聚乙烯管、混凝土管、铸铁管及合成树脂管中的任一材料制备而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引导沿着上下水管道流动的流体,借助涡流发生部、第一流速增大部和第二流速增大部的相互有机结合结构,以伴有强涡流的快速流动穿过管体内部,从而显著增大自来水或污水的流速。

并且,根据本发明,增大自来水或污水的流速,从而在输送自来水时,无需人为地形成高液压,也可以增大流速,顺利地将自来水输送到各住户,还可以在排放污水时,增大流速,防止堆积物堵塞管道,减少增大流速时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大概示出本发明流速增大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本发明流速增大装置的正面图。

图3a和图3b是流速增大装置涡流发生部的放大截面图,图3a示出了半球形结构的涡流发生部,图3b示出了角形结构的涡流发生部。

图4a和图4b示出了本发明流速增大装置的设置状态,图4a示出了设置于上下水管道内部时状态,图4b示出了设置于上下水管道前端部时状态,图4c示出了连接在上下水管道之间时状态。

图5和图6示出了通过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增大上水管道或下水管道流速的原理。

符号说明:

10:管体;

12:导向倾斜面;

20:涡流发生部;

22:垂直面;

30:第一流速增大部;

40:第二流速增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但,描述本发明时,为了明确本发明的要旨,省略已经公知的功能或构成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包括:管体10、涡流发生部20、第一流速增大部30以及第二流速增大部40。

即,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通过设置于上下水管道1的管体10、涡流发生部20、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及第二流速增大部40,在上下水管道1的内部发生涡流的同时,引导流体的快速流动,整体上增大流体的流速。

除此之外,流速增大装置可以设置在包括上下水管道1在内的移送其他流体的所有管体上,增大流速。

如图1、图4a至图4c所示,管体10形成为一定长度,设置在上下水管道1上。即,管体如图4a所示,可以设置在上下水管道1的内部,或者如图4b所示,可以设置在上下水管道的前端部,或者如图4所示,可以连接在上下水管道1之间。此时,管体10通过热熔连接方式与上水管道结合,通过贴附方式与下水管道结合。

其中,为了适用于已经公知的上下水管道1,管体10可以采用选自PVC管、不锈钢管、钢管、聚乙烯管、混凝土管、铸铁管中的任一材料制备而成。

并且,管体10设置于上下水管道1内部时,其前后端部形成沿着内侧方向倾斜的导向倾斜面12。由此,流体穿过管体10的内部时,可以通过导向倾斜面12,将流动阻抗降至最低。即,流体流入到管体10内或者穿过管体时,导向倾斜面12可以借助倾斜结构,顺利地引导流体的流动,从而将沿着上下水管道1流动的流体的流动阻抗降至最低。

如图1及图2所示,涡流发生部20使穿过管体10的流体发生涡流。为此,从距管体10的前端部一定间隔的位置起,沿着长度方向,以螺旋形结构,突起形成至少一个以上涡流发生部20。即,为了使穿过管体10的流体形成单向涡流,沿着管体10的长度方向,以螺旋形结构形成涡流发生部20,由此,在管体10的整个区段,使流体发生涡流,增大从上下水管道1流入的流体的流速。

其中,涡流发生部20与管体10的前端部相隔一定间距的原因在于,确保形成充裕空间,以便于流体被引入到上下水管道1内之后,足以使涡流发生部20形成强涡流。

并且,正面观察管体10时,涡流发生部20相互对应地配置在管体的上下左右。由此,涡流发生部20可以将穿过管体10的流体的涡流达到最强。即,涡流发生部20相互对应地配置在管体10内部的上下左右方向,使从上下水管道1流入到管体10内部的流体发生单向涡流的同时,顺利地引导涡流的流动,使涡流的流动达到最强。

其中,虽然涡流发生部20相互对应地配置在管体10的上下左右方向,但,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为了在管体10的内部引导出伴有强涡流的流体的流动,可以在管体10的内部周边配置至少一个至多个涡流发生部20。

并且,为了使穿过管体10内部的流体顺利地发生涡流,从距管体10的前端部一定间隔的位置起,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有涡流发生部20。即,距管体10的前端部大概100mm的位置可以形成宽度(W)为3mm至500mm、高度(H)为1mm至500mm、呈螺旋形结构的涡流发生部20。

其中,涡流发生部20以一体型形成于管体10上,但,本发明的另外实施例中,涡流发生部20可以呈一体型地形成于替代管体10的上下水管道1上。

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引导流体形成比起管体10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为此,第一流速增大部30沿着长度方向贯穿涡流发生部20。此时,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在涡流发生部20形成为至少一个以上的贯通孔。

所述第一流速增大部30借助贯通孔结构引导流体穿过,从而形成比起管体10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即,随着涡流发生部20形成贯通孔,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在管体10的内部形成:比起基于涡流形成流动的流体,流速更快的流动,从而增大流体的流速。

进一步,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沿着涡流发生部的长度方向,分段形成为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可以形成为:第一区段直径均匀,第二区段直径自第一区段起逐渐变大的形态。

由此,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通过第一区段,引导流体的流速变快,并通过第二区段,使穿过第一区段的流体迅速朝着管体10的外部穿过。即,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借助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组成的流体的导向结构帮助增大流速。

如图3a及图3b所示,第二流速增大部40将流体引导到槽内,从而形成比起管体10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为此,第二流速增大部40形成为槽,其沿着长度方向配置在涡流发生部20周边的上部及两侧部,提供流体的流动通路。

此时,如图3a所示,槽形成为半球形结构,以便于引导流体。与此不同,如图3b所示,第二流速增大部可以形成为角形结构,以便于引导流体的同时,在槽内赋予一定的直行性。即,角形结构的槽借助相互对应地形成于两侧面的垂直面22,使随槽导入的流体沿着涡流发生部20的长度方向直行。

所述第二流速增大部40借助槽结构,在涡流发生部20的上部及两侧部区域引导流体的流动,从而形成比起管体10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即,第二流速增大部40以槽状形成在涡流发生部20的上部及两侧部,从而在管体10的内部形成:比起基于涡流形成流动的流体,流速更快的流动,从而增大流体的流速。

进一步,与第一流速增大部30相同,第二流速增大部40可以沿着涡流发生部20的长度方向,分段形成为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可以形成为:第一区段宽度均匀,第二区段宽度自第一区段起逐渐变宽的形态。

由此,第二流速增大部40可以通过第一区段,引导流体的流速变快,并通过第二区段,使穿过第一区段的流体迅速朝着管体10的外部穿过。即,第二流速增大部40可以借助由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组成的流体的导向结构帮助增大流速。

另外,描述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时,虽然附图中未示出,但,可以将管体10形成为一定长度,并沿着管体10的内部长度方向,将具有第一流速增大部30和第二流速增大部40的涡流发生部20形成为螺旋形结构之后,在管体10的前端部区域和后端部区域去除部分涡流发生部20,将管体10用作上下水管道。

以下,参考图5和图6说明本发明中流速增大装置的作用。

首先,由自来水或污水组成的流体在上下水管道1的内部保持一定的流动,流入到管体10的内部。

如图5所示,流体保持流动,流入到管体10的内部时,涡流发生部20借助螺旋形结构,使流体发生强涡流。即,涡流发生部20在管体10内部的整个区段,借助螺旋形结构,使流体发生强涡流引导流动,由此,流体通过强涡流带起的流动,快速穿过管体10。

随之,涡流发生部20使穿过上下水管道1流入到管体10内的流体发生伴有强涡流的流动而穿过管体10,流体在穿过管体10时,流速比起沿着上下水管道1流动的初始流速显著增大。

如图6所示,流体在穿过管体10内部时,如果通过涡流发生部20保持伴有强涡流的流动,第一流速增大部30将引导流体穿过,从而形成比起管体10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即,第一流速增大部30可以借助贯通孔结构,在管体10的内部形成:比起伴有强涡流形成流动的流体,流速更快的流动,从而增大流体的流速。

与此同时,第二流速增大部40引导流体穿过形成于涡流发生部20的上部及两侧部的槽内,从而形成比起管体10的内部平均流速更快的流速。即,第二流速增大部40将流体的流动引到形成于涡流发生部20上部及两侧部的槽内,因此,可以在管体10的内部形成:比起伴有强涡流形成流动的流体,流速更快的流动,从而增大流体的流速。

另外,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不被自来水或污水流速增大结构受到限制,可以适用于增大气体流速的多种管体上。

例如,适用于:汽车或摩托车在突然加速时,为引擎输氧的吸气线、或者迅速排放尾气的排气线消声器、或者与推进器连接,为火箭推进器增大输送气压的管体上,无需另外人为地启动控制装置,也可以增强吸气和排气的效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可以借助涡流发生部20、第一流速增大部30和第二流速增大部40的相互有机结合结构,引导沿着上下水管道1流动的流体,在管体10的内部形成伴有强涡流的快速流动并穿过,从而显著增大自来水或污水的流速。

并且,本发明的流速增大装置可以增大自来水或污水的流速,从而在输送自来水时,无需人为地形成高液压,也可以增大流速,顺利地将自来水输送到各住户,还可以在排放污水时,增大流速,防止堆积物堵塞管道,减少增大流速时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上述内容虽然描述和示出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发明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定,显然,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通常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因此,其修改例或变形例不能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角度个别理解,变形的实施例应该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非晶合金榫卯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