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锁定结构

文档序号:1924522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连接器锁定结构 (Connector locking structure ) 是由 木田耕辅 久保田浩正 于 2021-05-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锁定臂,其在嵌合方向上从前端向后端延伸,并形成在连接器壳体的侧壁上;一对板状支撑壁,其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后部并从所述侧壁突出,并且将所述锁定臂的后部夹在中间;连接部,其在宽度方向上连接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的上端并越过所述锁定臂的所述后部;以及锁定操作空间,其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的后端处的切口。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中的一个的后端在嵌合方向上比所述锁定臂的所述后端更靠近所述锁定臂的所述前端。(A connector locking structure comprising: a lock arm extending from a front end to a rear end in a fitting direction and formed on a side wall of the connector housing; a pair of plate-like support walls provided at rear portions of the side walls and protruding therefrom, and sandwiching rear portions of the lock arms; a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ng upper ends of the pair of plate-like support walls in a width direction and passing over the rear portion of the lock arm; and a locking operation space having a notch formed at a rear end of the connection part. A rear end of one of the pair of plate-like support walls is closer to the front end of the lock arm than the rear end of the lock arm in the fitting direction.)

连接器锁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锁定结构的示例允许将连接器壳体和配对连接器壳体保持在嵌合状态中(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如图8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阴壳体510的上表面上并具有锁定突起515A的锁定臂515、设置在锁定臂515两侧上的保护壁516以及防止锁定臂515卷起以越过锁定臂515的操作部515F的防倒转壁(连接部)518。

防倒转壁518通过支撑壁518A连接到阴壳体510的上表面。防倒转壁518形成有在后端开口的手指贯通孔(锁定操作空间)518B,使得手指可以按压操作部515F。

专利文献1:JP-A-2006-216322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中,当由于连接器的小型化而减小阴壳体510的宽度尺寸时,在支撑防倒转壁518的两侧上的支撑壁518A之间的间隙变窄。然后,当在两侧的支撑壁518A之间的间隙变窄时,在防倒转壁518的后端处开口的手指贯穿孔518B的宽度也变窄。因此,在小型化的连接器中,在解锁操作期间手指可能触碰到两侧的支撑壁518A,这可能使得难以将手指按压在操作部515F上。因此,现有技术的结构可能导致解锁特性的降低。

根据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公开,并且本公开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紧凑的连接器的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在保护锁定臂的同时能够在解锁操作时确保可操作性。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锁定臂,其在嵌合方向上从前端向后端延伸,并形成在连接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锁定臂被构造为通过弹性卡合配对连接器壳体来保持嵌合状态;一对板状支撑壁,其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后部并从所述侧壁突出,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将所述锁定臂的后部夹在中间;连接部,其在宽度方向上连接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的上端并越过所述锁定臂的所述后部;以及锁定操作空间,其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部的后端处的切口,其中,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中的一个的后端在嵌合方向上比所述锁定臂的所述后端更靠近所述锁定臂的所述前端。

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可以提供一种紧凑的连接器的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在保护锁定臂的同时能够在解锁操作时确保可操作性。

上文简要描述了本公开。通过阅读参考附图的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下文称为“实施例”),将进一步阐明本公开的细节。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的连接器壳体和配对连接器壳体的嵌合状态的透视图;

图2A和图2B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和配对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3A是从前侧观察的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以及图3B是将端子插入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之前的透视图;

图4是沿图3B中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5是图3A中的连接器壳体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和配对连接器壳体的剖面图;

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连接器壳体的解锁操作的说明图;以及

图8是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形成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的连接器壳体10和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嵌合状态的透视图。图2A和图2B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10和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俯视图和侧视图。

如图1和2所示,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连接器壳体10和配对连接器壳体40。在此,连接器壳体10是阴连接器壳体,其中,阴端子31容纳在端子容纳室12中。配对连接器壳体40是阳连接器壳体,其中,阳端子(未示出)布置在连接器嵌合部41中。在下面的描述中,嵌合到配对连接器壳体40中的一侧(图2中的左侧)是连接器壳体10的前侧。

根据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侧壁)10a上的锁定臂21、设置在上壁10a的后部处并从上壁10a突出从而将锁定臂21的后部夹在中间的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在宽度方向(图2A中的上-下方向)上连接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的上端并越过锁定臂21的后部的连接部15、具有形成在连接部15的后端处的切口以使诸如手指的操作器可以按下锁定臂21的后部的锁定操作空间16以及在嵌合方向上设置成比作为主要构造的锁定臂21的后端21a更靠近前侧的一板状支撑壁19的后端19a。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配对连接器壳体40形成为合成树脂的成型体,并具有矩形状的管状连接器嵌合部41。将在下文描述的连接器壳体10的嵌合部11以大致紧密接触的状态插入并嵌合到连接器嵌合部41中。在连接器嵌合部41的后壁上,阳端子的接线片端子部朝向开口端突出。

形成有切口的锁定部43设置在连接器嵌合部41的顶壁上。下文将描述的锁定臂21的锁定爪(锁定突起)25被锁定至锁定部43。

图3A是从前侧观察的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10的透视图,以及图3B是将阴端子31插入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10之前的透视图。图4是沿图3B中的IV-IV线截取的截面图。图5是图3A中的连接器壳体10的俯视图。

如图3A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壳体10形成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成型品,并且整体上具有大致矩形管状。连接器壳体10的前半部分是嵌合部11,该嵌合部11可以插入到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连接器嵌合部41中。包括嵌合部11的连接器壳体10的内部是阴端子31的端子容纳室12,该端子容纳室12经由前端开口12a接收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阳端子。

如图4所示,用于保持阴端子31的悬臂状矛杆13设置在端子容纳室12中,并且从连接器壳体10的后端开口12b插入的阴端子31由矛杆13保持。

如图3B所示,例如,阴端子31在插入方向的末端处具有用作电接触部的一对弹性卷曲部32。弹性卷曲部32通过向内弯曲成大致山形的截面而形成在基板部的两侧上。在阴端子31中,包括用于箍紧电线37的导体的导体箍紧部33和用于固定电线37的覆盖箍紧部34的电线箍紧部35连续设置在弹性卷曲部32的后面。

如图3A和图3B所示,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形成有锁定臂21,该锁定臂21通过弹性卡合配对连接器壳体40来保持嵌合状态。

锁定臂21包括悬臂状臂部22,该悬臂状臂部22由从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升起的基端部20,与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有间隔地向后延伸。在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和臂部2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在与配对连接器壳体40嵌合时允许臂部22弯曲变形的弯曲空间(空隙)30。

因此,锁定臂21的后端部(自由端部)吸收操作力并在按压方向上(图3A和3B中向下)弯曲和变形,并且当移除操作力时,原悬臂状通过自身的排斥力又得以恢复。锁定臂21具有在臂部22的中间部的上表面上锁定至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锁定部43的锁定爪25。向上突出的锁定操作部23设置在臂部22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上。

即,通过将锁定爪25锁定至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锁定部43,锁定臂21保持连接器壳体10和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嵌合状态。在锁定臂21上,当通过诸如手指的操作器将锁定操作部23向下推时,操作力集中地施加到锁定操作部23上,从而使后端部向下方弯曲并变形。

根据本实施例的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设置成在上壁10a的后侧上向上突出并在宽度方向上将包括锁定操作部23的锁定臂21的后端部夹在中间。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以相对于锁定臂21的两侧表面具有微小间隙的间隙W1平行地布置。

如图5所示,一板状支撑壁19被设置为使得后端19a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21的后端21a更靠近前侧。即,相比于被设置为使得后端17a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21的后端21a更靠近后侧的另一板状支撑壁17在嵌合方向上的长度L1,一板状支撑壁19在嵌合方向上具有较短的长度L2。

在本实施例的连接部15中,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的上端在宽度方向上连接并越过锁定臂21的后部。在连接部15的后端处,锁定操作空间16被形成为使得手指50可以按压在锁定臂21的锁定操作部23上。

根据本实施例的锁定操作空间16被开口以使锁定操作部23的整个上表面在俯视图中露出。锁定操作空间16是通过切割连接部15而形成的,在连接部15中具有不同长度的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的上端在宽度方向上连接。因此,锁定操作空间16在一板状支撑壁19侧上具有比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的间隙W1更宽的开口空间W2,其中,一板状支撑壁19在嵌合方向上的长度L2比另一板状支撑壁17的长度L1更短。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构造的操作。

图6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壳体10和配对连接器壳体40的剖面图。图7A和图7B是用于说明图6所示的连接器壳体10的解锁操作的说明图。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如图1、图2A、图2B和图6所示,当从上到下的不期望的外力被施加到锁定臂21时,例如,当物体触碰到锁定臂21时,外力由设置来将锁定臂21的后部夹在中间的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所吸收。因此,防止了锁定臂因外力而弯曲。因此,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防止了以下情况的发生:外力施加到连接器壳体10的锁定臂21上,锁定臂本身的弯曲使它与配对连接器壳体40卡脱,甚至,破坏嵌合状态。

当从下到上的不期望的外力施加到锁定臂21时,例如,当锁定臂21的后部卡在物体中时,外力被在宽度方向上连接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的上端的连接部15吸收。因此,连接部15防止锁定臂21被外力不期望地卷起。因此,连接部15防止了连接器壳体10的锁定臂21因外力而塑性变形。

一板状支撑壁19的后端19a被设置为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21的后端21a更靠近前端,并且在嵌合方向上的长度L2比另一板状支撑壁17在嵌合方向上的长度L1更短,该另一板状支撑壁17被设置为使得后端17a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21的后端21a更靠近后侧。因此,如图7A和图7B所示,具有形成在连接部15的后端处的切口的锁定操作空间16具有在一板状支撑壁19侧上扩展的开口空间W2。因此,在解锁操作期间很难用手指50去触碰一板状支撑壁19。特别是,即使当连接器壳体10的上壁10a的宽度尺寸变小并且在一对板状支撑壁17和19之间的间隙W1变窄时,也不难将手指50按压在锁定臂21的后部处的锁定操作部23的上表面上。因此,解锁能力不会降低。

另一板状支撑壁17的后端17a被设置为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21的后端21a更靠近后侧。因此,从上到下的不期望的外力不会施加到锁定臂21上。

因此,即使当连接器壳体10小型化时,也可以确保解锁操作时的可操作性。

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锁定操作部23的上表面在俯视图中完全从锁定操作空间16露出。因此,在解锁操作期间,手指50可以容易按下锁定操作部23。

因此,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可以提供一种紧凑的连接器的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在保护锁定臂21的同时能够在解锁操作时确保可操作性。

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可以适当地修改、改进等。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量、布置位置等是任意的,并且不受限制。

在此,简要总结根据本公开的连接器锁定结构的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为以下列出的[1]至[3]项。

[1]一种连接器锁定结构,包括:锁定臂(21),其在嵌合方向上从前端向后端延伸,并形成在连接器壳体(10)的侧壁(上壁10a)上,所述锁定臂(21)被构造为通过弹性卡合配对连接器壳体(40)来保持嵌合状态;一对板状支撑壁(17、19),其设置在所述侧壁(上壁10a)的后部并从所述侧壁(上壁10a)突出,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17、19)将所述锁定臂(21)的后部夹在中间;连接部(15),其在宽度方向上连接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17、19)的上端并越过所述锁定臂(21)的所述后部;以及锁定操作空间(16),其具有形成在所述连接部(15)的后端处的切口,其中,所述一对板状支撑壁(17、19)中的一个(19)的后端(19a)在嵌合方向上比所述锁定臂(21)的所述后端(21a)更靠近所述锁定臂(21)的所述前端。

[2]根据[1]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

其中,所述锁定臂(21)包括设置在所述锁定臂(21)的所述后部的上表面上,并从其突出的锁定操作部(23);以及

其中,所述锁定操作部(23)的上表面在俯视图中完全从所述锁定操作空间(16)中露出。

[3]根据[1]或[2]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

其中,所述锁定操作空间(16)被构造为允许手指(50)按压所述锁定臂(21)的所述后部。

根据[1]项的连接器锁定结构,当从上到下的不期望的外力施加到锁定臂时,例如,当物体触碰到锁定臂时,外力由设置来将锁定臂的后部夹在中间的一对板状支撑壁所吸收。因此,锁定臂被防止因外力而弯曲。因此,一对板状支撑壁防止了以下情况的发生:外力施加到连接器壳体的锁定臂上,锁定臂本身的弯曲使它与配对连接器壳体卡脱,甚至,破坏嵌合状态。

当从下到上的不期望的外力施加到锁定臂时,例如,当锁定臂的后部卡在物体中时,外力被在宽度方向上连接一对板状支撑壁的上端的连接部吸收。因此,连接部防止锁定臂被外力不期望地卷起。因此,连接部防止了连接器壳体的锁定臂因外力而塑性变形。

一板状支撑壁的后端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的后端更靠近锁定臂的前端。在嵌合方向上的一板状支撑壁的长度可以比另一板状支撑壁的长度更短,该另一板状支撑壁被构造为使得另一板状支撑壁的后端在嵌合方向上比锁定臂的后端更远离锁定臂的前端。因此,具有形成在连接部的后端处的切口的锁定操作空间具有在一板状支撑壁侧上扩展的开口空间。因此,在解锁操作期间操作器很难触碰一板状支撑壁。特别是,即使当连接器壳体的侧壁的宽度尺寸变小并且在一对板状支撑壁之间的间隙变窄时,也不难将操作器按压在锁定臂的上部。因此,解锁能力不会降低。另一板状支撑壁的后端在嵌合方向上设置在比锁定臂的后端更靠近后侧。因此,从上到下的不期望的外力不会施加到锁定臂上。因此,即使当连接器壳体小型化时,也可以确保解锁操作时的可操作性。

根据[2]项所述的连接器锁定结构,锁定操作部的上表面在俯视图中完全从锁定操作空间露出。因此,在解锁操作期间,操作器可以容易按下锁定操作部。

根据[3]项的连接器锁定结构,锁定操作空间被构造为允许手指按压锁定臂的后部。因此,在解锁操作期间,锁定操作部可以容易地被手指按压。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掌上实时心血管功能智能检测模块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