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927079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 (Domestication cultivation method of wild artemisia stelleriana ) 是由 包金花 吴双英 何陈林 拉喜那木吉拉 杨恒山 斯日古楞 于 2021-10-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小白蒿驯化栽培方法,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野生采种、种子处理、播种、整地、移栽定植、管理。通过本方法进行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经过催芽处理,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率,结合特定的栽培工艺,有效地控制杂草数量和生长,不仅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了药用植物小白蒿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解决产业化生产中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omestication and cultivation method of wild artemisia sieversiana,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The method comprises wild seed collection, seed treatment, sowing, land preparation, transplantation and field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The wild artemisia parvifolia is domesticated and cultivated by the method, the germination accelerating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quantity and growth of weeds a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combining a specific cultivation proces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artemisia parvifolia can be improved, the resourc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medicinal plant artemisia parvifolia are realized, and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resource supply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solved.)

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

背景技术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小白蒿系菊科蒿属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Willd.)的地上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为兔毛蒿,蒙古语名为阿给,是历代和民间常用的燥“希日乌苏”特色蒙药,完整叶2~3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二面均被白色毛茸,全缘。头状花序小,灰黄色,总苞密生银白色长柔毛。具有止血、消肿功能,主治各种出血、肾热、月经不调、疮痈等。小白蒿作为蒙医常用药材使用历史悠久,外用止血,制作成外敷药用于痈疮,治疗关节肿痛、劳肺病;内服止鼻血,治疗月经不调等常见疾病,应用广泛。小白蒿在牧区也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

随着蒙医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疗效的大幅度提高,对蒙药小白蒿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气候变化异常,过度放牧、土壤沙化、加之盲目采挖等人为干扰因素,目前生产中使用的小白蒿药源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保护和驯化栽培这一药用植物物种已刻不容缓。但发明人研究发现:由于小白蒿种子极小,体内储存的水分和养分有限,野生种子萌发率低,幼苗及其弱小,成苗率很低,所以栽培驯化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有效地能够提高栽培的成活率,丰富了小白蒿药源,保护了小白蒿药源野生资源。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

采集野生小白蒿全草植株的种子,待用;

对种子进行杀菌、催芽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种子;将所述处理后的种子在基质中进行育苗,得到苗木;

整地后,将苗木进行移栽定植、田间管理,即得。

为了解决种子小,成苗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对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摸索,研究发现:赤霉素处理和基质的选择对野生小白蒿种子的萌发和发芽影响显著,当赤霉素浓度为200mg·L-1,采用园土、荞麦皮和松鳞组成混合基质时,野生小白蒿种子可以在低温或变温条件下获得较高萌发率和发芽势。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任一上述的方法栽培的小白蒿。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上述的小白蒿在制备蒙医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经过催芽处理,明显提高了种子发芽率,结合特定的栽培工艺,有效地控制杂草数量和生长,不仅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了药用植物小白蒿的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解决产业化生产中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2)本申请的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规模化推广。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基质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基质筛选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种子发芽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幼苗期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成株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一种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方法,包括:

采集野生小白蒿全草植株的种子,待用;

对种子进行杀菌、催芽处理,得到处理后的种子;

将所述处理后的种子在基质中进行育苗,得到苗木;

整地后,将苗木进行移栽定植、田间管理,即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种的具体步骤为:于晚秋时令采集野生小白蒿全草植株,阴干,取出种子,冷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杀菌采用3~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8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催芽处理采用200~240mg·L-1赤霉素浸泡2~3h备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质为沙土、园土、草炭土、蛭石、荞麦皮、松鳞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质由园土、荞麦皮和松鳞组成,其中,园土:荞麦皮、松鳞的质量比为4:1:1。研究中,为了提高野生小白蒿的驯化栽培的成功率,使其能够满足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繁殖的要求,本发明通过对多年的研究经验的总结和实验摸索,对传统的土壤基质进行了改良,增加了一定量的荞麦皮、松鳞,既为种子萌发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同时还增加了土壤的透气和透水性,促进种子的呼吸,提高了萌发率和发芽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育苗的具体步骤为:将基质放入苗盘中,将处理过的种子放入穴盘中,每穴5-10种子,播后覆盖0.5-1cm的基质浇足水,待种苗形成根茎后3个月时即可移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地的具体步骤为:选择排水良好、土地肥沃沙壤土种植,耕翻,整细,耙平,做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栽的具体步骤为:选择在6月上旬进行移栽,按25cm×30cm株行距于阴天进行移栽,栽种完成后浇一次定根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田间管理的具体步骤为:移栽完成后,每隔5~6天浇一次水,控制土壤水分为30%~35%,中耕除草后松土并追施尿素,每年喷洒杀菌剂。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该指出,所述具体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以下实施例中,植物材料:呼伦贝尔草原采集的野生小白蒿(ArtemisiafrigidaWilld.)种子。

“变温”是指: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5月份室温条件下自然放置。

试剂:蒸馏水,赤霉素(GA3),乙醇。

实施例1:

野生小白蒿引种驯化及栽培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野生采种:于晚秋时令采集野生小白蒿全草植株,室内阴干,取出种子,随机选取足量较饱满的种子收集于袋中,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2)种子催芽:播种前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min,清水冲洗3遍;再用200mg·L-1赤霉素浸泡2h备用;

3)园土:荞麦皮、松鳞的质量比为4:1:1的比例将基质混合均匀,放入50目苗盘中,将处理过的种子放入穴盘中,每穴5-10种子,播后覆盖0.5-1cm的基质浇足水,于恒温光照培养箱中,在不同温度(0℃、15℃、20℃、25℃)下分别育苗,待种苗形成根茎后3个月时即可移栽;

4)选地整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肥沃沙壤土种植,耕翻,整细,耙平,做畦;

5)移栽定植:选择在6月上旬进行移栽,按25cm×30cm株行距于阴天进行移栽,栽种完成后浇一次定根水;

6)管理:移栽完成后,每隔5天浇一次水,控制土壤水分为30%,中耕除草后松土并追施尿素20kg/667m2,每年喷洒一次50%的多菌灵500倍液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设置了6组不同的基质,对野生小白蒿种子进行处理:处理1(园土)、处理2(草炭土)、处理3(蛭石)、处理4(沙土:园土=1:2)、处理5(园土:蛭石=1:1)、处理6(园土:荞麦皮、松鳞的质量比为4:1:1)。每个处理100粒种子,设3次重复。

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野生采种:于晚秋时令采集野生小白蒿全草植株,室内阴干,取出种子,随机选取足量较饱满的种子收集于袋中,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2)种子催芽:播种前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min,清水冲洗3遍;

3)将基质混合均匀,放入50目苗盘中,将处理过的种子放入穴盘中,每穴5-10种子,播后覆盖0.5-1cm的基质浇足水,于恒温光照培养箱(15℃)中育苗。

实施例3

本实施例设置了6种不同的赤霉素浓度对野生小白蒿种子进行处理:取少量乙醇溶解赤霉素后,分别配制0、50、100、150、200、250mg·L-1赤霉素(GA3)溶液。

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野生采种:于晚秋时令采集野生小白蒿全草植株,室内阴干,取出种子,随机选取足量较饱满的种子收集于袋中,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

2)种子催芽:播种前用3%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min,清水冲洗3遍;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溶液浸泡野生小白蒿种子2h,每个处理100粒种子,设3次重复。将浸泡好的种子置于铺着两张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后放在15℃的温度下进行观察。

实验例

1.测试方法

在发芽期间,每天都要检查室内的温度、湿率及通气情况,使得发芽床能够保持潮湿,且其他环境条件总是一致。每天对萌芽情况进行详尽的记录,以胚根突破后的种皮为其生理萌芽的指示物。每个实施例处理100粒种子,设3次重复。

观测15天,每日及时浇水以保持种子有较高的活力,并记录出苗情况。

2.测定指标及方法

萌发率(%)=试验种子发芽总粒数/试验总粒数×100%;

发芽势(%)=种子发芽高峰时发芽的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发芽指数=∑Gt/Dt

式中:Gt——第t天的发芽数;Dt——相应的发芽天数;

3.数据统计

本试验使用Excel、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实验结果:

实施例1中不同温度对小白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温度对小白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施例2中不同基质对小白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不同基质对小白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施例3中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小白蒿种子萌发的影响如表3所示:

表3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小白蒿种子萌发的影响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促进温室番茄生长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