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1927926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 (Acupuncture needl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cupuncture needle ) 是由 中野亮一 金子雄哉 谷口昇平 小林拓哉 于 2020-12-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在针灸针的形成方法中,针灸针(1)具有:针身(2),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2a);针柄(3),其安装于该针身(2)的基端部,其中,在针灸针(1)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针灸针(1)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形状为椭圆,沿着针柄(3)的外周设置有槽部(4),在作为长的针柄的针灸针(1)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不将槽部(4)断开而直接使用,在作为短的针柄的针灸针(1)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所述截面形状的椭圆的短轴方向进行折弯,将槽部(4)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3)相比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1)。(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cupuncture needle with good use convenience and a method for forming the acupuncture needle. In a method for forming an acupuncture needle, the acupuncture needle (1) comprises: a needle body (2) having a needle tip portion (2a) formed at the tip end thereof; and a handle (3) attached to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body (2), wherein the longitudinal cross-sectional shape of the handle (3) of the acupuncture needle (1) is elliptical in the middle of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handle (3), a groove (4) is provided along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handle (3), the handle is used as it is without breaking the groove (4) when the long handle acupuncture needle (1) is used, and the handle is ben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inor axis of the elliptical cross-sectional shape when the short handle acupuncture needle (1) is used, and the groove (4) is broken to form the acupuncture needle (1) having a shorter length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handle (3) than the handle (3) before breaking.)

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尤其涉及使用便利性良好的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针灸针,该针灸针具有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的针身和安装于该针身的基端部的针柄(专利文献1)。

在将该针灸针向体内以正交的方式刺入、施加刺激而进行疼痛缓解、缓和肩酸·腰痛等的治疗中使用的情况下,没有妨碍。

另一方面,关于上述针灸针,存在单独地相对于皮肤而水平地刺入皮内的针灸针即皮内针(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2记载的皮内针包括针栓和针身,在所述针栓上一体地形成有延长部,其是在所述针栓与所述延长部之间的分界线设置有缺口部的特殊的针,在所述缺口部进行切除,将所述延长部去除。需要说明的是,专利文献2记载的皮内针只是仅考虑了用作皮内针,因此对于作为通常的针的毫针,若直接采用原样的所述延长部,则无法保证强度,不适于使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363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公昭51-24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对于制造商,上述针灸针存在必须形成单独地相对于皮肤而水平地刺入皮内的皮内针用针灸针这样的问题点。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要将上述针灸针自身用作相对于皮肤而水平地刺入皮内的皮内针用针灸针,也存在如下情况:针柄的重量重,刺入到皮内的皮内针用针灸针因针柄的自重而脱落,或者产生疼痛、炎症,不适于使用。

本发明提供考虑了上述的问题点而做出的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中,所述针灸针具有:针身,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以及针柄,其安装于该针身的基端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形状为椭圆,沿着所述针柄的外周设置槽部,在作为长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不将所述槽部断开而直接使用,在作为短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所述截面形状的椭圆的短轴方向进行折弯,将所述槽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所述针柄相比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

另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中,所述针灸针具有:针身,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针柄,其安装于该针身的基端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在所述针柄的外周以沿着所述椭圆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设置槽部,在作为长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不将所述槽部断开而直接使用,在作为短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所述截面形状的椭圆的短轴方向进行折弯,将所述槽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所述针柄相比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

另外,技术方案3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中,所述针灸针具有:针身,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以及针柄,其安装于该针身的基端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的外周缘沿着顺时针为ABCDA,相对于所述截面的中立轴,A与D为对称的位置关系,B与C为对称的位置关系,在对置的外周缘AB与外周缘CD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为h,在对置的外周缘AD与外周缘BC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为H,其中,H>h,在所述外周缘AB及/或所述外周缘CD设置槽部的凹陷部,在作为长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不将所述槽部的凹陷部断开而直接使用,在作为短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以所述槽部的凹陷部为支点进行折弯、即、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距离h方向进行折弯,将所述槽部的凹陷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所述针柄相比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

另外,技术方案4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以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针柄隔着槽部而具有第1针柄和第2针柄,在针灸针的长度方向上是依次配置针身、所述第1针柄、所述槽部、所述第2针柄这样的位置关系,所述槽部具有第1锥状部,该第1锥状部处于所述针柄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中心部位,且从所述中心部位趋向外侧而扩展,而且所述槽部从该第1锥状部趋向外侧具有端部,所述第1锥状部具有第1倾斜面和第1’倾斜面,所述端部具有第1端部和第1’端部,使所述第2针柄趋向所述第1针柄弯曲,使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1’倾斜面抵接,进一步超过所述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和所述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使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1’端部抵接,将所述槽部破坏,将所述针柄分离为所述第1针柄和所述第2针柄。

另外,技术方案5记载的针灸针具有:针身,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以及针柄,其安装于该针身的基端部,所述针灸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为椭圆,沿着所述椭圆的外周或所述椭圆的长轴方向设置有槽部。

另外,技术方案6记载的针灸针具有:针身,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以及针柄,其安装于该针身的基端部,所述针灸针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所述针灸针的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的外周沿着顺时针为ABCDA,相对于所述截面的中立轴,A与D为对称的位置关系,B与C为对称的位置关系,在对置的周边AB与周边CD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为h,在对置的周边AD与周边BC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为H,其中,H>h,在所述周边AB及/或所述周边CD设置有槽部。

另外,技术方案7记载的针灸针以技术方案5或6所述的针灸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针柄隔着槽部而具有第1针柄和第2针柄,在针灸针的长度方向上是依次配置针身、所述第1针柄、所述槽部、所述第2针柄这样的位置关系,所述槽部具有第1锥状部,该第1锥状部处于所述针柄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中心部位,且从所述中心部位趋向外侧而扩展,而且所述槽部从该第1锥状部趋向外侧而具有端部,所述第1锥状部具有第1倾斜面和第1’倾斜面,所述端部具有第1端部和第1’端部,使所述第2针柄趋向所述第1针柄弯曲,使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1’倾斜面抵接,进一步超过所述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和所述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使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第1’端部抵接,将所述槽部破坏,将所述针柄分离为所述第1针柄和所述第2针柄。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就椭圆而言,与短轴方向的载荷相比,针对长轴方向的载荷而强度较强,因此截面形状为椭圆的针柄能够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的针灸针的强度,而且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截面形状的椭圆的短轴方向进行折弯,容易将槽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相比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

即,根据槽部有没有断开,能够简易地形成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和短的针柄的针灸针。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就椭圆而言,与短轴方向的载荷相比,针对长轴方向的载荷而强度较强,因此截面形状为椭圆的针柄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的针灸针的强度,而且在针柄的外周以沿着椭圆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设置有槽部,因此若以槽部为支点进行折弯、即、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椭圆截面的短轴方向进行折弯,则能够容易将槽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相比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

即,根据槽部有没有断开,能够简易地形成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和短的针柄的针灸针。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就针柄而言,与h方向的载荷相比,会较强地应对H方向的载荷,因此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的针灸针的强度,而且在外周缘AB及/或外周缘CD设置有槽部的凹陷部,因此若以槽部的凹陷部为支点进行折弯、即、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H方向进行折弯,则能够将槽部的凹陷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相比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

即,根据槽部的凹陷部有没有断开,能够简易地形成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和短的针柄的针灸针。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除了上述的技术方案1~3记载的发明效果以外,若使第2针柄趋向第1针柄弯曲而只是使第1倾斜面与第1’倾斜面抵接了,则不能分离,当进一步施加力时,超过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和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而使第1端部与第1’端部抵接,以抵接的部分为支点通过杠杆的原理将槽部破坏,从而使针柄分离为第1针柄和所述第2针柄。

即,在要使针柄分离时,在使针柄分离这样的意识下进行,能够避免不慎使针柄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第1端部、第1’端部可以不是锥状部,可以是角,也可以是圆角面。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针灸针,椭圆的短轴方向的抗弯曲强度比椭圆的长轴方向的抗弯曲强度强,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的针灸针的强度,而且沿着椭圆的长轴方向设置有槽部,因此若沿着椭圆的长轴方向弯曲,则能够容易分离而得到短的针柄的针灸针。即,能够从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中使用短的针柄的针灸针而简易地形成皮内针用针灸针。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针灸针,最大距离H(H>h)方向的抗弯曲强度比最大距离h方向的抗弯曲强度强,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的针灸针的强度,而且在周边AB及/或周边CD设置有易分离部,因此若沿着最大距离h方向弯曲,则能够容易分离而得到短的针柄的针灸针。即,能够从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简易地形成短的针柄的针灸针。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针灸针,除了上述的技术方案5或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效果以外,若使第2针柄趋向第1针柄弯曲而只是使第1倾斜面与第1’倾斜面抵接了,则不能分离,当进一步施加力时,超过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和第1’倾斜面的最外部位而使第1端部与第1’端部抵接,由此将槽部破坏而使针柄分离为第1针柄和所述第2针柄。即,在要使针柄分离时,在使针柄分离这样的意识下进行,能够避免不慎使针柄分离。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针灸针的简要图,图1的(b)是将图1的(a)的针柄的中途折弯了的状态下的简要图,图1的(c)是将图1的(b)的针柄的中途进一步折弯了的状态的简要图。

图2是将图1的(a)的E放大了的简要放大图。

图3是将图1的(b)的F放大了的简要放大图。

图4是将图1的(c)的G放大了的简要放大图。

图5是将图1的(a)的针柄断开了的针灸针的简要图。

图6是基于图5的5-5线得到的简要剖视图。

图7的(a)是与图1的针灸针不同的另一实施例的针灸针的简要立体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简要俯视图,图7的(c)是基于图7的(b)的7-7线得到的简要剖视图,图7的(d)是基于图7的(b)的7’-7’线得到的简要剖视图,图7的(e)是图7的(b)的简要主视图,图7的(f)是图7的(e)的简要左侧视图,图7的(g)是图7的(e)的简要右侧视图。

图8的(a)是与图7的针灸针不同的又一实施例的针灸针的简要立体图,图8的(b)是图8的(a)的简要俯视图,图8的(c)是图8的(b)的简要主视图,图8的(d)是图8的(c)的简要左侧视图,图8的(e)是图8的(c)的简要右侧视图,图8的(f)是基于图8的(c)的8-8线得到的简要剖视图(针灸针的针柄的长度方向被横截的槽部的凹陷部的简要剖视图),图8的(g)是基于图8的(c)的8’-8’线得到的简要剖视图(针灸针的针柄的长度方向被横截的截面的槽部的鼓凸部的简要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针灸针

2 针身

2a 针尖部

3 针柄

31 第1针柄

32 第2针柄

4 易分离部(槽部)

5 第1锥状部

51 第1倾斜面

52 第1’倾斜面

53 第1端部

54 第1’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针灸针及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图1所示的1为针灸针,针灸针1具有:针身2,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2a;以及针柄3,其安装于该针身2的基端部。针身2为不锈钢等金属制的线状体,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2a。针身2根据治疗目的、手艺等而具有适合的粗细和长度。针身2的粗细(线径)例如为0.10mm~0.35mm,长度例如为15mm~150mm。针柄3为塑料或不锈钢等金属制品,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塑料。

另外,在针灸针1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中途,沿着将针灸针1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方向设置有易分离部(易分离部具体而言为槽部。)4。另外,在针灸针1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针灸针1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为椭圆(参照图6),以沿着所述椭圆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设置有槽部4。

该槽部4成为用手逐渐折弯而超过一定角度时针柄3被分离的构造,因此用手将槽部4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3相比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1。在作为长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不断开槽部4而直接使用[图1的(a)记载的针灸针1],在作为短的针柄的针灸针进行使用的情况下,将弯曲的载荷方向设为所述截面形状的椭圆的短轴方向而进行折弯,将所述槽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所述针柄相比所述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根据上述的针灸针的形成方法(针灸针1),就椭圆而言,与短轴方向的载荷相比,针对长轴方向的载荷而强度较强,因此截面形状为椭圆的针柄3能够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的针灸针[图1的(a)记载的针灸针1]的强度,而且,将弯曲的载荷方向设为截面形状的椭圆的短轴方向进行折弯,容易将槽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相比针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图5记载的针灸针1]。

即,根据槽部4有没有断开,能够简易地形成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和短的针柄的针灸针。

这样,能够将一个针灸针1与手术实施者的用途对应。需要说明的是,针柄3短的针灸针1例如能够用作皮内针用针灸针。

针柄3隔着槽部4而具有第1针柄31和第2针柄32,在针灸针1的长度方向上依次配置针身2、第1针柄31、槽部4、第2针柄32。

槽部4利用在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中途设置的薄壁状的连结部将作为薄壁状的连结部的槽部4破坏而将针柄3分离为第1针柄31和第2针柄32,或者(优选的是)槽部4具有第1锥状部(角度P例如为45°。)5,第1锥状部5处于针柄3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中心部位,且从所述中心部位趋向外侧而扩展,而且槽部4从该第1锥状部5趋向外侧而具有端部,第1锥状部5具有第1倾斜面51和第1’倾斜面52,端部具有第1端部53和第1’端部54。

如图1的(b)所示,使第2针柄32趋向第1针柄31弯曲,在第1倾斜面51与第1’倾斜面52所成的角度小于45°时,不发生干涉。

当进一步弯曲而第1倾斜面51与第1’倾斜面52所成的角度超过45°时,第1倾斜面51与第1’倾斜面52接触,如图1的(c)所示,超过第1倾斜面51和第1’倾斜面52的最外部位,第1端部53与第1’端部54抵接,而将槽部4破坏,从而将针柄3分离为第1针柄31和第2针柄32(参照图4及图5)。

需要说明的是,槽部4不限于图2记载的在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中途设置的薄壁状的连结部,也可以不如图2那样设置从所述中心部位趋向外侧而扩展的锥状部,而是以第1倾斜面51与第1’倾斜面52平行的方式形成上述薄壁状的连结部(未图示)。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将槽部4以沿着针柄3的外周的方式设置(将槽部4例如以沿着针柄3的外周的整体的方式设置),但本申请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7的(a)~(g)记载那样,将槽部4以沿着椭圆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设置(将槽部4例如以沿着椭圆的长轴方向的方式设置,在椭圆的短轴方向上不设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针灸针1的针柄3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设置成了椭圆(参照图6),但本申请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针灸针1的针柄3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也可以是图8的(a)~(g)所记载那样。

即,针灸针与上述的针灸针1同样具有:针身2,其在前端形成有针尖部;以及针柄3,其安装于该针身2的基端部。

图8的(f)为针灸针1的针柄3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的槽部4的ABCD的凹陷部形状,图8的(g)为针灸针1的针柄3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的槽部4的abcd的鼓凸部形状。

并且,在所述针灸针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中途将所述针灸针的针柄3的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的外周缘沿着顺时针为ABCDA,相对于所述截面的中立轴X,A与D为对称的位置关系,B与C为对称的位置关系。

另外,在对置的外周缘AB与外周缘CD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为h,在对置的外周缘AD与外周缘BC之间的距离中,最大距离为H(H>h),在外周缘AB及/或外周缘CD设置有槽部的凹陷部,在作为长的针柄的针灸针1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不将槽部4的凹陷部断开而直接使用,在作为短的针柄的针灸针1进行使用的情况下,以槽部4的凹陷部为支点进行折弯(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h方向而进行折弯),将槽部4的凹陷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3相比针柄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1。

根据该针灸针1(针灸针的形成方法),就针柄3而言,与h方向的载荷相比,会较强地应对H方向的载荷,因此保证作为通常使用的长的针柄3的针灸针1的强度,而且在外周缘AB及/或外周缘CD设置有槽部4的凹陷部,因此若以槽部4的凹陷部为支点进行折弯、即、使弯曲的载荷方向为H方向进行折弯,则能够将槽部4的凹陷部断开而形成为与断开前的针柄3相比针柄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的针灸针1。

即,根据槽部4的凹陷部有没有断开,能够简易地形成通常使用的一个针灸针1和短的针柄的针灸针1。

需要说明的是,针柄3的将长度方向横截的截面的外周缘沿着顺时针形成的ABCDA的形状不限于图8记载的长方形,可以是角部被倒出圆角的长方形,另外也可以是椭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针灸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