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装置

文档序号:1942150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装置 (Signal send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 是由 王新玲 李长庚 李华栋 高珂增 杨芸霞 鲁志兵 于 2020-03-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获取上行接收延迟时延,在接收到下行时序单位X的情况下,依据上行接收延迟时延和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计算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在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上行接收延迟时延为时序单位的长度的Z倍,基站发送下行时序单位X后,延迟上行接收延迟时延,接收上行时序单位X,实现在基站侧,上行和下行时序单位的起始位置对齐。(According to the signal send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the terminal obtains the uplink receiving dela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down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is received, the starting time of sending the up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uplink receiving delay and the starting time of the down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the up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is sent at the starting time of sending the up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the uplink receiving delay is Z times of the length of the time sequence unit, after the base station sends the down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the uplink receiving delay is delayed, the uplink time sequence unit X is received, and the alignment of the starting positions of the uplink time sequence unit and the downlink time sequence unit is achieved on the base station side.)

一种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20年3月11日,申请号为202010165824.X,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图1a示例了一种卫星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01、基站102、以及卫星103。其中,卫星用于终端以及基站之间的通信中转,即,在上行通信中(如图1a实线箭头),终端发送上行数据至卫星,经中转后,再发送该上行数据至基站。在下行通信中(如图1a虚线箭头),基站发送下行数据至卫星,经中转后,再发送该下行数据至终端。由此,完成终端与基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卫星中继远距离传输带来较大的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延),并且随着卫星运动RTT会产生变化。

具体的,如图1b所示,基站下行时序,用于基站发送下行数据。基站上行时序,用于基站上行数据(与下行时序对齐)。基站上行接收时序,用于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终端上行时序,用于终端发送上行数据。终端下行时序,用于终端接收下行数据。图1b中,编号为各个时序中的时序单位的编号。

卫星至基站之间的距离(图1a中示出的d0_F)以及卫星和终端之间距离(图1a中示出的d0)较远,所以在上述数据通信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RTT。这会导致基站和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存在延迟RTT。如图1b所示,当基站在编号为K的下行时序单位发送下行数据,由于存在RTT,终端在时间TX后接收到该下行数据,TX即为下行接收时延,终端使用时序单位K发送上行数据至基站,则由于存在RTT,基站在TY之后接收到该上行数据。显然,此时基站接收到上行数据的时序单位与发送下行数据的时序单位不能对齐,增加了基站上行数据解调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号的发送及处理方法及装置,目的在于实现基站上行时序和下行时序的对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下行时序单位N,估计所述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为下行时序单位N的绝对时间之后的下行时序单位;

基于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终端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在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发送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所述终端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包括:

依据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

依据所述第一时刻,获取第二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卫星发送的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

依据所述第二时刻,获取第三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到达所述卫星的时刻;

依据所述第三时刻,计算所述终端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时刻,包括:

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估算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所述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所述卫星的位置;

计算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信号从所述第一位置传输至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时长;

通过计算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差值,得到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在所述得到所述第一时刻之后,还包括:

通过以下迭代过程,修正所述第一时刻:

将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所处位置的位置,作为修正后的第一位置,依据所述修正后的第一位置,重新计算第一时长,得到修正后的第一时长,并通过计算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与所述修正后的第一时长的差值,得到修正后的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一时刻,获取第二时刻,包括:

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估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

依据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和所述基站的位置,计算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信号从所述基站传输至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的时长;

将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长之差,作为所述基站向所述卫星发送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

将所述基站向所述卫星发送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作为所述第二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二时刻,获取第三时刻,包括:

依据所述第二时刻,获取第三时刻,并修正所述第三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三时刻,计算所述终端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包括:

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估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三时刻的位置;

依据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三时刻的位置与所述终端的位置,计算第三时长,所述第三时长为信号从所述终端的位置传输至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三时刻的位置的时长;

将所述第三时刻与所述第三时长之差,作为所述终端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可选的,在下行时序单位N,估计所述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包括:

将所述下行时序单位N的起始时刻推迟第一目标时长,得到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所述第一目标时长依据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与所述下行时序单位N的间隔时长、以及所述下行时序单位N的CRS时延变化率确定。

可选的,所述X与所述N的差值大于或等于m,其中,m为预设的时长与时序单位的长度的比值,向上取整得到的数值。

可选的,在下行时序单位X接收下行调度数据PDSCH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上行时序单位X+K1发送PUCCH反馈数据,所述K1满足:K1*Tslot>RTTm+k1*Tslot,所述RTTm为系统的最大时延,Tslot为时序单位,k1为所述终端处理时长所占时序单位的数量;

或者,

在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接收上行调度数据PDCCH数据;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行时序单位X+K2发送PUSCH数据,所述K2满足:K2*Tslot>RTTm+k2*Tslot,k2为所述终端处理时长所占时序单位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K1和所述K2由基站发给所述终端。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获取上行接收延迟时延,所述上行接收延迟时延为时序单位的长度的Z倍,所述Z大于或等于预设数值,所述预设数值依据系统最大传输往返RRTm以及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确定;

在接收到下行时序单位X的情况下,依据所述上行接收延迟时延和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计算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在所述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发送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上行接收延迟时延和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计算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包括:

依据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时刻,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终端在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

依据所述第一时刻,获取第二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基站向所述卫星发送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

将所述第二时刻与所述上行接收延迟时延之和,作为第三时刻,所述第三时刻为所述基站接收所述卫星发送的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

依据所述第三时刻,获取第四时刻,所述第四时刻为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到达所述卫星的时刻;

依据所述第四时刻,获取所述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终端在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第一时刻,包括:

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计算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卫星在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的位置;

依据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终端的位置,计算第一时长,所述第一时长为信号从所述第一位置传输至所述终端的位置的时长;

通过计算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之差,得到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在所述得到所述第一时刻之后,还包括:

通过以下迭代过程,修正所述第一时刻:

将所述卫星在所述第一时刻的位置作为修正后的第一位置,依据所述修正后的第一位置,重新计算第一时长,得到修正后的第一时长,并通过计算所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与所述修正后的第一时长的差值,得到修正后的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三时刻,获取第四时刻,包括:

依据所述第三时刻,获取所述第四时刻,并修正所述第四时刻。

可选的,所述依据所述第四时刻,获取所述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包括:

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计算所述卫星在所述第四时刻的位置;

依据所述卫星在所述第四时刻的位置以及所述终端的位置,计算第二时长,所述第二时长为信号从所述终端的位置传输至卫星在所述第四时刻的位置的时长;

通过计算所述第四时刻与所述第二时长之差,得到所述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一种信号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发送下行时序单位X后,延迟上行接收延迟时延,接收上行时序单位X,其中,所述上行接收延迟时延为时序单位的长度的Z倍,所述Z大于或等于预设数值,预设数值依据系统最大传输往返RRTm以及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确定。

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号的发送方法。

一种终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号的发送方法。

一种基站,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应用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上述的信号的处理方法。

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终端在下行时序单位N,估计出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进一步估算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在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或者,在接收到下行时序单位X的情况下,依据上行接收延迟时延和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计算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在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发送所述上行时序单位X,从而实现上行和下行时序对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一种卫星通信系统的示例图;

图1b为卫星通信系统的时序的示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获取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的原理示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有益效果的示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有益效果的又一示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有益效果的又一示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有益效果的又一示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可以应用在图1a示例的应用场景中。在本申请的以下实施例中,终端和基站按照时序发送以及接收数据,其中,时序单位可以为slot(时隙)或子帧,则时序为按序排列的多个时序单位。时序单位编号可以用自然数表示:1、2、…、K、…K+1。时序单位编号也可以按传统5G的循环编号方式表示,即循环编号包含系统帧、子帧、时隙三个级别,每个系统帧为10ms,系统帧的编号范围是0~1024,一个系统帧包含10个子帧,子帧的编号范围0-9,一个子帧包含的时隙个数取决于子载波间隔,如表1,假设子载波间隔是120KHz,时隙的编号范围是0~79。时序单位的编号的加减也按照循环编号的方式,如时序单位N为:系统帧1023时隙79,则时序单位N+1为:系统帧0时隙0,时序单位N-1为:系统帧1023时隙78,依次类推。以下举例中所述的时序单位的编号,可以为以上任意一种。

表1

子载波间隔 时隙数/系统帧 时隙数/子帧 时长/时隙
15KHz 10 1 1ms
30KHz 20 2 0.5ms
60KHz 40 4 0.25ms
120KHz 80 8 0.125ms
240KHz 160 16 0.625ms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可以为手机或其他通信设备。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终端在下行时序单位N,估计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T1。

其中,下行时序单位X为下行时序单位N的绝对时间之后的下行时序单位。

具体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由下行时序单位N的起始时刻推迟第一目标时长得到。

进一步的,终端依据下行时序单位X与下行时序单位N的间隔时长、以及下行时序单位N的CRS(cell reference signal,小区参考信号)时延变化率,确定第一目标时长。

如公式1所示:

下行时序X的起始时刻T1=下行时序单位N的起始时刻+(X-N)*Tslot*(1+aCRS)(1)

其中,终端测量基站发送的下行信号,获得下行时序单位N的起始时刻;Tslot为时序单位的长度,则(X-N)*Tslot为下行时序单位X和下行时序单位N的间隔时长,aCRS为下行时序单位N的CRS时延变化率。aCRS的估计方法有以下三种:

1)在粗略估计下行时序X的启示时刻的情况下,可以忽略CRS的影响,即aCRS=0。

2)计算第一差值,第一差值为下行时序单位N与之前相邻的下行时序单位的起始时刻的差值。计算第二差值,第二差值为第一差值与时序单位长度的差值。计算第二差值与时序单位的长度之商,得到aCRS。

3)aCRS可以是时序单位N之前的预设时长范围内的CRS时延变化率的平均值。

S202:终端基于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获取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产生RTT的主要原因为终端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以及卫星与基站之间的距离,所以本步骤终端获取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的原理可以参见图3所示,图3中,D_X表示下行时序单位X,U_X表示上行时序单位X。

具体计算流程如下:

A1、计算终端在时刻T1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记为t1。

具体的,因为S201中已经得到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T1,所以,可以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估算在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T1,卫星的位置(简称为T1位置)。计算T1位置与终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此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T1位置传输至终端的位置的时长,记为S1。计算T1-S1,得到终端在时刻T1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记为t1。

可选地,可以进一步迭代修正t1:

1)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计算最新(即最后一次计算得到的)t1时刻卫星的位置(简称为更新后的t1位置)。

2)计算t1位置与终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此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t1位置传输至终端的位置的时长,记为S1’。

3)计算T1-S1’,得到终端在T1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记为最新t1。

重复1)-3),直到t1的精度满足基站上行接收同步要求。在实际中,可以依据需求,预先设置迭代的次数。

A2、计算基站向卫星发送下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t0和基站接收卫星发送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t3。

具体的,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确定卫星在t1时刻的位置(简称为t1位置),基站的位置与t1位置之间的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基站传输至t1位置的时长,记为S2。t1-S2即为t0。

因为目的为实现基站上行时序和下行时序的对齐,所以,t3等于t0。

A3、计算终端发送的上行时序单位X到达卫星的时刻t2。

具体的,依据星历信息,估计卫星在t3的位置(简称为t3位置)。计算t3位置与基站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s1,ss1除以光速,得到信号从卫星的t3位置传输至基站的时长S2,计算t3-S2,得到t2。

可选地,可以进一步迭代修正t2:

1)依据星历信息,计算最新的t2时刻卫星的位置(简称为t2位置)。

2)计算t2位置与基站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s1’,此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t3位置传输至卫星的位置的时长,记为S2’。

3)计算t3-S2’,得到最新t2。

重复1)-3),直到t2的精度满足基站上行接收同步要求。

A4、计算终端向卫星发送上行时序X的时刻T2。

具体的,计算卫星的t2位置与终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s2,ss2除以光速,得到信号从终端的位置传输至t2位置的时长S3,计算t2-S3,得到T2。

T2即为终端的上行时序X的起始时刻。从A1-A4可以看出,依据RTT的产生原理,本实施例中,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基站与卫星、卫星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时延,获取上行时序单位X起始时刻。在卫星的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得到的RTT的准确性较高。

S203:终端在T2时刻,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

从图2所示的流程可以看出,终端估计出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后,进一步估算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在估算得到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从而实现上行和下行时序对齐的目的。

如图4所示,在X为K的情况下,由于终端比下行时序单位K提前了RTT发送上行时序单位K,所以,使得基站在发送下行时序单位K的起始时刻,接收上行时序单位K,实现了上行和下行时序的对齐。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流程,适用于RTT增加或减小的情况,如图5所示,在RTT增加的情况下,终端下行时序K和K+1间大于固定时序Tslot,假设为TSlot+TA,上行时序K需要在下行时序K的基础上提前TB,上行时序K+1需要在K+1的基础上提前TC,由于TB和TC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实际的RTT的变化,基站上行K和上行K+1分别和下行K和K+1对齐,并且基站上行K和上行K+1间维持固定时序Tslot,可见,使用图2所示的流程,仍能使得基站的上行和下行时序对齐。

如图6所示,在RTT减小的情况下,终端下行时序K和K+1间小于固定时序Tslot,假设为TSlot-TD,上行时序K需要在下行时序K的基础上提前TE,上行时序K+1需要在K+1的基础上提前TF,由于T2和T5计算过程中考虑了实际的RTT的变化,基站上行K和上行K+1分别和下行K和K+1对齐,并且基站上行K和上行K+1间维持固定时序Tslot,可见,使用图2所示的流程,仍能使得基站的上行和下行时序对齐。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与图2所示的流程相比,重点说明由N确定X的方式、下行数据的反馈数据的发送时机、以及上行调度的PUSCH数据的发送时机。

图7中包括以下步骤:

S701:终端确定在下行时序单位N,需要估算的目标下行时序单位的编号X。

具体的,X与N的差值大于或等于m,其中,m为预设的时长(例如,系统的最大传输往返时延RTTm与终端的处理时延之和)与时序单位的长度的比值,向上取整得到的数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个通信系统中,终端按照X与N的固定差值,在下行时序单位N估算一个目标下行时序单位的编号X,。例如,计算得到的m的值为5,假设X与N的差值等于m,则,在时序单位0,需要估算时序单位5,在时序单位1,需要估算时序单位6……以此类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一个通信系统中,在时序单位N,估算至少一个目标下行时序单位的编号X,例如,计算得到的m的值为5,假设X与N的差值等于m,则,在时序单位0需要估算时序单位5和/或6,在时序单位2,需要估算时序单位7和/或8,以此类推。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个通信系统中,不同终端的X与N的差值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S702:终端获取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T2。

获取的方式如A1~A4,这里不再赘述。

S703:如果终端在下行时序单位X接收下行调度数据PDSCH数据,则在上行时序单位X+K1,发送PUCCH反馈数据。

其中,K1为时序单位的数量,且满足:K1*Tslot>=RTTm+k1*Tslot,RTTm为系统的最大RTT,Tslot为时序单位时长,k1是终端处理时长所占时序单位的数量。可见,上行时序单位X+K1在下行时序单位X之后,且绝对时间也在下行时序单位X的绝对时间之后。

如果终端在下行时序单位X接收上行调度数据PDCCH数据,则在上行时序单位X+K2,发送PUSCH数据。

其中,K2为时序单位的数量,且满足:K2*Tslot>=RTTm+k2*Tslot,k2是终端的处理时间所占时序单位的数量。可见,上行时序单位X+K2在下行时序单位X之后,且绝对时间也在下行时序单位X的绝对时间之后。

从图7所示的流程可以看出,基站调度上行数据时,考虑了系统的最大RTT和终端的处理时延,并且,考虑到上行数据与下行数据之间的时序关系,如X+K1或X+K2,需要保证足够的处理时间,所以,在下行时序单位X之后的某个下行时序单位M估计上行时序单位X+K1的起始时刻,在某个下行时序单位W估计上行时序单位X+K2的起始时刻,其中M与X+K1的关系、W与X+K2的关系与N和X的关系相同,见步骤S701,上行时序X+K1和X+K2的起始时刻计算见S201~S203,不再赘述。以上两点,能够在保证基站的上行和下行时序对齐的情况下,保证通信的正确性。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与图2或图7所示的流程相比,通过降低对齐的标准,实现“准对齐”,从而实现更易实施的目的。

图8中包括以下步骤:

S801:终端获取上行接收延迟时延Z*Tslot,该时延是Tslot的整数倍,Tslot是一个时序单位的长度。

Z大于或等于预设数值,预设数值依据系统最大传输往返RRTm以及所述终端的处理能力确定,例如Z满足:K为终端的处理时长所占的时序单位的数量。

终端获取Z*Tslot的方式可以为接收基站广播,或者用户手动输入的数值。

S802:终端在接收到下行时序单位X的情况下,依据上行接收延迟时延和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计算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

因为小区中所有终端上行时序单位X到达基站时刻要对齐到同一时刻,而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终端由于传输RTT不同,需要单独计算本终端的上行X发送时刻,来达到基站上行接收对齐的目的。计算上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的原理如图8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B1、计算终端在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T3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记为t4。

具体的,因为S803中已经接收到下行时序单位X,所以,可以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估算在终端的下行时序单位X的起始时刻T3,卫星的位置(简称为T3位置)。计算T3位置与终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此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T3位置传输至终端的位置的时长,记为S1。计算T3-S1,得到终端在T3时刻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记为t4。

可选地,可以进一步迭代修正t4:

1)依据星历信息,计算t4时刻,卫星的位置(简称为t4位置)。

2)计算t4位置与终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此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t4位置传输至终端的位置的时长,记为S1’。

3)计算T3-S1’,得到终端在T3时刻接收到的信号,从基站传输至卫星的时刻,记为最新t4。

重复1)-3),直到t4的精度满足基站上行接收同步要求。

B2、计算基站向卫星发送下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t5和基站接收卫星发送的上行时序单位X的时刻t6。

具体的,依据卫星的星历信息,确定卫星在t4时刻的位置(简称为t4位置),基站位置与t4位置之间的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基站传输至t4位置的时长,记为S2。t4-S2即为t5。

因为目的为实现基站上行时序相对下行时序有一个固定延迟Z*Tslot,所以,t6等于t5+Z*Tslot。

B3、计算终端发送的上行时序单位X到达卫星的时刻t7。

具体的,依据星历信息,估计卫星在t6的位置(简称为t6位置)。计算t6位置与基站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s1,ss1除以光速,得到信号从卫星的t6位置传输至基站的时长S2,计算t6-S2,得到t7。

可选地,可以进一步迭代修正t7:

1)以及星历信息,计算卫星在t7的位置(简称t7位置)。

2)计算t7位置与基站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s1’,此距离除以光速,即为信号从t7位置传输至卫星的位置的时长,记为S2’。

3)计算t6-S2’,得到最新t7。

重复1)-3),直到t7的精度满足基站上行接收同步要求。

B4、计算终端向卫星发送上行时序X的起始时刻T4。

具体的,计算卫星的t7位置与终端的位置之间的距离ss2,ss2除以光速,得到信号从终端的位置传输至t7位置的时长S3,计算t7-S3,得到T4。

从B1-B4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分别计算上行和下行基站与卫星、卫星与终端之间的通信时延,获取上行时序X起始时刻。在卫星的位置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得到的T4的达到的上行同步准确性较高。

S803:终端在T4时刻,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

S804:基站在发送下行时序单位X后,延迟Z*Tslot,接收上行时序单位X。

图8所示的流程实现的效果如图9所示:在终端接收到一个下行时序单位后,终端推迟发送上行时序单位X,使得在基站侧,上行和下行时序单位的起始位置对齐。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1002,至少一个存储器10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4。需要说明的是,该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基站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通信总线10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1001、通信接口1002、存储器1003通过通信总线10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1001可能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10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等,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程序,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同步信号块索引信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