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

文档序号:1958645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 (Rotatory multi-functional electromagnetism of intelligence is fried in shallow oil stove ) 是由 曹静明 于 2021-09-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它包括整机框架、炉体台面、锅盖臂组件、煎锅、锅具旋转组件、锅具加热组件、加回油组件、加水组件和电控箱,炉体台面安装在整机框架的上端,锅盖臂组件置于炉体台面的上方,锅盖臂组件穿过炉体台面安装在整机框架上,锅具旋转组件安装在炉体台面的上端面上且置于锅盖臂组件的下方,煎锅置于锅具旋转组件上,锅具加热组件安装在炉体台面的下端面上且置于煎锅的下方,加回油组件分别与锅盖臂组件和锅具旋转组件连接,加水组件与锅盖臂组件连接,锅盖臂组件、锅具加热组件、加回油组件和加水组件均与电控箱电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全可靠性高;使用效率高;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适用范围广。(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rotary multifunctional electromagnetic frying oven. It includes the complete machine frame, the furnace body mesa, the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fry in shallow oil the pot, pan rotating assembly, pan heating element, add the oil return subassembly, add water subassembly and electric cabinet, the upper end at the complete machine frame is installed to the furnace body mesa, the top of furnace body mesa is arranged in to the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the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passes the furnace body mesa and installs on the complete machine frame, pan rotating assembly installs on the up end of furnace body mesa and arranges the below of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in, fry in shallow oil the pot arrange in on the pan rotating assembly, pan heating element installs on the lower terminal surface of furnace body mesa and arranges the below of frying in, it is connected with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and pan rotating assembly respectively to add the oil return subassembly, 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to add the water subassembly, the pot cover arm subassembly, the pan heating element, add the oil return subassembly and add the water subassembly and all be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ic cabinet electricity. The invention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s that: the safety and the reliability are high; the use efficiency is high; different use requirements are met; the application range is wide.)

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煎炉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 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

电磁炉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即利用交变电流通过线圈产生方向不断改变的交变磁场,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导体的内部将会出现涡旋电流(原因可参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是涡旋电场推动导体中载流子(锅里的是电子而绝非铁原子)运动所致;涡旋电流的焦耳热效应使导体升温,从而实现加热。

现有的电磁煎炉在使用中往往都是锅体固定的,导致其煎制的食品会存在受热不均匀的问题;即使锅体能够转动的话,也是需要手动操作,不仅费时费力,同时还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现有的电磁煎炉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食用油的飞溅,或者是食用油在煎制过程中即使附着在锅盖上也会随着锅盖下流到台面上,使得台面被食用油给附着,一方面导致台面的污浊,另一方面也不方便清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食用油的浪费,同时还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的电磁煎炉在使用时,也是需要往锅内加一定量的水来确保锅内食物能够被煮熟,而这加水一般都是靠人工自行把握,还存在一定的误差,同时也不适合新手人员的使用,导致适用范围较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且适用范围广的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包括整机框架、炉体台面、锅盖臂组件、煎锅、锅具旋转组件、锅具加热组件、加回油组件、加水组件和电控箱,所述的加回油组件、加水组件和电控箱均安装在整机框架的内部,所述的炉体台面安装在整机框架的上端,所述的锅盖臂组件置于炉体台面的上方,所述的锅盖臂组件穿过炉体台面安装在整机框架上,所述的锅具旋转组件安装在炉体台面的上端面上且置于锅盖臂组件的下方,所述的煎锅置于锅具旋转组件上,所述的锅具加热组件安装在炉体台面的下端面上且置于煎锅的下方,所述的加回油组件分别与锅盖臂组件和锅具旋转组件连接,所述的加水组件与锅盖臂组件连接,所述的锅盖臂组件、锅具加热组件、加回油组件和加水组件均与电控箱电连接。

使用时,通过电控箱来控制锅盖臂组件的开合,而锅盖臂组件的开合带动锅盖的打开与关闭,实现了锅盖与煎锅之间的开合,不需要人工去操作锅盖,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而锅具旋转组件的设计能够驱动其上的煎锅自动旋转,从而能够确保煎锅内食物的受热均匀性,而且还能够提高煎锅的使用效率;锅具加热组件置于煎锅的底部对煎锅进行加热操作,可以实时检测煎锅的温度变化而对煎锅进行适应性的温度调整,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设计了加回油组件,一方面能够自动往煎锅内加入对应食物所需要的油量,另一方面还可以收集锅盖上附着的油水以及煎制过程中食物所带有的油进行过滤回收二次利用;设计了加水组件,能够自动往煎锅内加入对应食物所需要的水量以满足食物的煮熟需求,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设备的适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炉体台面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炉体台面上且置于通孔的外边缘处设有回收油管过孔、电机安装孔、若干防护罩固定挡块和若干轴承定位轴,所述回收油管过孔与加回油组件连接,所述的电机安装孔内安装有主驱电机,所述的锅具旋转组件安装在轴承定位轴和防护罩固定挡块上且与主驱电机连接,所述的主驱电机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的通孔与锅具加热组件相对应,所述炉体台面的一侧边上设有锅盖臂驱动防护罩,所述锅盖臂驱动防护罩的中间设有油水管过孔。主驱电机的设计能够驱动锅具旋转组件的转动,从而无需人工操作来旋转煎锅,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而锅盖臂驱动防护罩的设计,能够更好的保护锅盖臂组件,使其不至于暴露在外面而降低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盖臂组件包括锅盖臂本体、锅盖臂防护罩、锅盖旋转组件和锅盖臂驱动组件,所述锅盖臂本体的前端设有把手,所述锅盖臂本体的后端设有转动臂,所述锅盖臂本体的中间设有管槽,所述的锅盖臂防护罩安装在锅盖臂本体上,所述锅盖旋转组件安装在锅盖臂本体的前端且与管槽连通,所述锅盖臂驱动组件安装在整机框架上且置于炉体台面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内,所述锅盖臂驱动组件穿过炉体台面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后通过转动臂与锅盖臂本体的后端连接,所述的锅盖旋转组件上安装有锅盖本体。通过把手的设计,使得锅盖臂驱动组件失效时,能够进行手动控制;转动臂的设计能够方便锅盖臂本体与锅盖臂驱动组件的连接;管槽的设计方便了进油管和进水管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盖旋转组件包括旋转连接件、旋转固定芯、旋转轴承、轴承限位圈、轴承内圈定位卡环、骨架式油封和旋转外壳,所述旋转连接件的中间设有用于安装旋转固定芯的定位孔,所述的旋转连接件上且置于定位孔的外边缘处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柱,所述的旋转连接件通过定位柱安装在锅盖臂本体上,所述旋转固定芯的上端面上设有进油孔和进水孔,所述的进油孔上安装有进油管,所述的进水孔上安装有进水管,进油管依次穿过锅盖臂本体上的管槽后以及炉体台面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上的油水管过孔后与加回油组件连通,所述的进水管依次穿过锅盖臂本体上的管槽以及炉体台面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上的油水管过孔后与加水组件连通,所述旋转固定芯的下端侧面上安装有笛形出油管、笛形出水管和刮条安装孔,所述的笛形出油管与进油孔连通,所述的笛形出水管与进水孔连通,所述旋转固定芯的中间设有轴承台阶,所述轴承台阶的上方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台阶的直径大于轴承台阶的直径,所述旋转轴承的内圈安装在轴承台阶上且与定位台阶相接触,所述轴承内圈定位卡环安装在轴承台阶的下端面上且与旋转轴承相接触,所述的轴承限位圈置于旋转轴承的外圈上端面上,所述的旋转外壳套接在轴承限位圈的外侧,所述旋转外壳的底部设有朝向旋转外壳内壁的限位翻边,所述的骨架式油封安装在旋转外壳的内部且与限位翻边相接触,所述的旋转轴承安装在旋转外壳内且置于骨架式油封与轴承限位圈之间,所述锅盖本体的中间设有固定芯孔,所述的旋转固定芯通过固定芯孔置于锅盖本体内,所述的锅盖本体与旋转外壳连接,所述的刮条安装孔上安装有刮条安装板,所述的刮条安装板上安装有刮水器,所述的笛形出油管、笛形出水管和刮水器均置于锅盖本体的内部,所述的刮水器与锅盖本体相接触。其中:骨架式油封可以选择用氟胶骨架油封,其具有耐酸碱、耐腐蚀、耐高温、不怕油浸等特点,能够满足本设备的使用需求;而笛形出水管的结构和笛形出油管的结构是一致的,都是圆管的形状,且其上都设计有若干小孔使得该管的形状犹如笛子的形状一样。旋转固定芯通过旋转连接件固定安装在锅盖臂本体上,而旋转固定芯的轴承台阶内安装旋转轴承,旋转轴承的内圈与旋转固定芯固定,旋转轴承的外圈限定在轴承限位圈与骨架式油封之间且与旋转外壳连接,旋转外壳又与锅盖本体连接,使得锅盖本体在旋转固定芯上可以自由转动;而进水管和进油管分别通过笛形出水管和笛形出油管往煎锅内加入所需要的水量和油量;此外,通过轴承内圈定位卡环将旋转轴承定位在轴承台阶内,而在旋转轴承的下端面上设计了骨架式油封将旋转轴承的下端面密封在旋转外壳内,防止煎锅内飞溅的油水置于旋转外壳内影响旋转轴承的使用;而刮水器的设计用于刮取锅盖本体上的油水,在锅盖本体未打开时旋转锅盖本体就可以将油水直接落入到煎锅内,在锅盖本体打开时旋转锅盖本体可以将油水落入到锅具旋转组件上进行回收再利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盖臂驱动组件包括锅盖臂旋转支架、锅盖臂旋转轴和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所述锅盖臂旋转支架的截面形状呈几字形,所述的锅盖臂旋转支架安装在整机框架上,所述锅盖臂旋转轴的中间段直径大于锅盖臂旋转轴的两端直径,所述的锅盖臂旋转轴上设有锅盖臂连轴件、连轴固定件、锅盖臂轴承座和锅盖臂旋转轴承,所述的连轴固定件有两个且均安装在锅盖臂旋转轴的中间段,所述锅盖臂连轴件的一端与连轴固定件连接,所述锅盖臂连轴件的另一端穿过炉体台面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后与转动臂连接,所述的锅盖臂轴承座有两个且均安装在锅盖臂旋转支架的上端面上,所述的锅盖臂旋转轴承安装在锅盖臂轴承座内,所述锅盖臂旋转轴的两端安装在锅盖臂旋转轴承上,所述锅盖臂旋转轴的一端安装有上限位开关触片,所述锅盖臂旋转轴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和下限位开关触片,所述的下限位开关触片置于旋转驱动齿轮与靠近旋转驱动齿轮的锅盖臂轴承座之间,所述锅盖臂旋转支架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上限位开关支架,所述的上限位开关支架上安装有锅盖上限位开关,所述的锅盖上限位开关与上限位开关触片相对应,所述锅盖臂旋转支架的另一侧面上安装有下限位开关支架,所述的下限位开关支架上安装有锅盖下限位开关,所述的锅盖下限位开关与下限位开关触片相对应,所述的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安装在锅盖臂旋转支架的内部,所述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的前端安装有减速器,所述的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安装在锅盖臂旋转支架的内部,所述锅盖臂旋转支架的外侧设有驱动电机齿轮,所述的驱动电机齿轮穿过锅盖臂旋转支架与减速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齿轮与旋转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的后端安装有电磁刹车。在锅盖臂旋转轴的两端上分别设计了上限位开关触片和下限位开关触片,配合锅盖臂旋转支架上的锅盖上限位开关和锅盖下限位开关以实现锅盖本体的打开与关闭,不需要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上设计减速器确保锅盖臂旋转的安全可靠性,而设计电磁刹车是为了防止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不工作时,锅盖臂会被电磁刹车锁止,并配合锅盖臂本体上的把手转换成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整个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具旋转组件包括旋转支撑组件和旋转防护罩,所述的旋转支撑组件安装在轴承定位轴上且与主驱电机连接,所述的旋转支撑组件置于旋转防护罩内,所述的旋转防护罩通过防护罩固定挡块安装在炉体台面上,所述旋转防护罩的外边缘处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油回收槽,所述油回收槽的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的油回收槽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槽,所述的过滤网槽与油回收槽相匹配,所述旋转防护罩的上端面上设有锅盖油水收集槽,所述锅盖油水收集槽的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锅盖油水收集槽深度最大的一端上设有定位翻边,所述油回收槽深度最大的一端与锅盖油水收集槽深度最大的一端相对接,所述的定位翻边置于油回收槽内,所述油回收槽深度最大的一端底部设有出油口,所述的出油口与炉体台面上的回收油管过孔通过出油管连通。旋转防护罩能够保护旋转支撑组件;而其上设计的油回收槽用于回收食物中的残留油进行回收再利用;而锅盖油水收集槽的作用是:当锅盖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锅盖本体上附着的油水受到重力的作用往下落入到锅盖油水收集槽中,而锅盖油水收集槽的结构设计使得油水会自动流往油回收槽中,经过油回收槽中的过滤网槽进行一次过滤之后进入到加回油组件中。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支撑组件包括旋转齿轮组件、锅撑圈和若干U槽轴承,所述的U槽轴承与轴承定位轴一一对应,所述的U槽轴承安装在轴承定位轴上,所述U槽轴承的外圈设有U型槽,所述的旋转齿轮组件置于U槽轴承的U型槽内,所述的主驱电机上安装有主驱齿轮,所述的主驱齿轮与旋转齿轮组件相啮合,所述的锅撑圈置于旋转齿轮组件的上端面上,所述的煎锅置于锅撑圈上且与炉体台面上的通孔相对应。通过U槽转轴的设计,一方面通过U型槽来能够限定旋转齿轮组件的位置,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旋转齿轮组件受到U槽轴承的作用而进行旋转,带动锅撑圈转动而实现煎锅的自动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齿轮组件包括第一齿轮件和第二齿轮件,所述第一齿轮件的结构和第二齿轮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齿轮件的形状呈环形,所述第一齿轮件的下表面上且置于第一齿轮件的外圈边缘处设有第一啮合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件上的第一啮合齿轮与第二齿轮件上的第一啮合齿轮相贴合,所述的主驱齿轮与第一啮合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锅撑圈安装在第一齿轮件上或第二齿轮件上。将旋转齿轮组件设计成两个一样的结构进行拼接而成,这样设计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旋转齿轮组件包括旋转齿轮主体,所述旋转齿轮主体的形状呈环形,所述旋转齿轮主体的下表面上且置于旋转齿轮主体的外圈边缘处设有第二啮合齿轮,所述旋转齿轮主体上的第二啮合齿轮与主驱齿轮相啮合,所述的锅撑圈安装在旋转齿轮主体上。这样设计使得整个旋转齿轮组件是一个整体,其能够大大提高整个旋转齿轮组件的牢固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锅具加热组件包括微晶玻璃、感应线圈和线圈骨架基板,所述的微晶玻璃置于炉体台面的通孔内,所述微晶玻璃的中心处设有锅底温度传感器,所述的锅底温度传感器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线圈骨架基板的上端面上设有若干磁芯骨架,所述的磁芯骨架内嵌有导磁磁芯,所述的感应线圈安装在磁芯骨架上,所述的微晶玻璃置于感应线圈的正上方,所述的线圈骨架基板安装在炉体台面的下端面上,所述线圈骨架基板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线圈散热风扇,所述的线圈骨架基板上设有与线圈散热风扇相对应的线圈散热孔,所述的线圈散热风扇安装在线圈散热孔内且与感应线圈相对应,所述的感应线圈电连接有电磁感应加热机芯,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机芯安装在整机框架的底部,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机芯与电控箱电连接。线圈骨架基板能够方便将整个锅具加热组件安装在炉体台面上,而磁芯骨架的设计方便了感应线圈的安装与定位;同时线圈散热风扇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对感应线圈进行散热;上述结构设计一方面确保感应线圈通过微晶玻璃更好的对煎锅进行加热,同时通过锅底温度传感器对煎锅温度实时检测;另一方面能够更好的保护感应线圈以提高了整个锅具加热组件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回油组件包括抽屉式回油过滤盒、回油收集器、回油冷却组件、油箱和加油泵,所述炉体台面的下端面上且置于回收油管过孔所在的位置处安装有下油管,所述的回油收集器安装在整机框架上,所述的抽屉式回油过滤盒置于回油收集器上,所述的下油管置于抽屉式回油过滤盒的正上方,所述抽屉式回油过滤盒的底板为过滤网板,所述抽屉式回油过滤盒的前板上设有抽屉手柄,所述的回油收集器与回油冷却组件连接,所述的油箱安装在整机框架的底部,所述油箱的上端前侧设有回油口,所述的回油冷却组件与回油口连通,所述油箱的上端后侧设有抽油口,所述的抽油口与加油泵连接,所述的加油泵通过锅盖臂驱动防护罩上的油水管过孔后与锅盖臂组件连接,所述油箱的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所述整机框架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重量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仓,所述的加油泵和重量传感器均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的炉体台面上设有注油孔,所述的注油孔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油孔盖塞,所述油箱的上端面上设有注油口,所述的注油孔通过注油管与油箱上的注油口连通。一次过滤之后的油水进入到抽屉式回油过滤盒之后进行了二次过滤操作,然后落入到回油收集器中,而设计回油冷却组件能够有效的对油水进行冷却操作,以确保流入油箱的油水是低温的;在油箱底部设计重量传感器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能够实时检测油箱内的油量,当油箱内储油量少于设定下线值时报警提示加油,防止油量不足而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通过重量传感器来检测单次加油时的重量变化,在加注油过程中按照设定的加油量减重控制加油量,确保加油量精准,从而能够有效的限定加油泵单次加油的量,以满足不同食物的加油量需求。另外,在油箱上部适当位置所对应的炉体台面右前角开一个加注油孔,加注油孔应配有盖塞,在平常非加注油时,用盖塞盖上,加油时打开,通过炉体台面上的注油孔经注油管往油箱的注油口加油,以防止油箱内油量不足而影响整个设备的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回油冷却组件包括回油冷却螺旋管和回油冷却风扇,所述回油冷却螺旋管的分布形状呈盘管状,所述回油冷却螺旋管的一端为回油进口,所述回油冷却螺旋管的另一端为回油出口,所述的回油进口置于回油冷却螺旋管的上端一侧,所述回油收集器的其中一个侧面与回油冷却螺旋管的回油进口连接,所述的回油出口置于回油冷却螺旋管的下端且与油箱的回油口连通,所述回油冷却螺旋管的上端面上安装有风扇固定板,所述的风扇固定板上设有冷却风扇孔,所述的回油冷却风扇安装在冷却风扇孔上,所述油箱的外侧设有油箱防护罩,所述的油箱防护罩安装在整机框架上,所述回油冷却螺旋管的下端面安装在油箱防护罩上,所述的回油冷却风扇与电控箱电连接。通过回油冷却螺旋管的形状设计以及其上面设计风扇固定板同时下面置于油箱防护罩上,使得整个回油冷却螺旋管呈一个上下两端均封闭的管状,因此当回油冷却风扇工作时,风将会从回油冷却螺旋管的螺旋缝隙中流出,从而使得风能够对整个回油冷却螺旋管进行吹风散热操作,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加水组件安装在整机框架的底部,所述的加水组件包括加水泵、供水水箱、进水电磁阀和净水器,所述的净水器与进水电磁阀连接,所述的进水电磁阀与供水水箱连接,所述的供水水箱与加水泵连接,所述的加水泵通过锅盖臂驱动防护罩上的油水管过孔后与锅盖臂组件连接,所述的供水水箱上设有液位计,所述的加水泵上设有流量计,所述的进水电磁阀、加水泵、液位计和流量计均与电控箱电连接。通过净水器的设计能够对外部接入的水源进行净化操作,以满足食用水的高标准需求;而进水电磁阀是配合供水水箱内液位计工作的,当供水水箱内水位低于警戒值时,进水电磁阀工作使得水通过净水器进入到供水水箱内进行存储,直到水位达到预设的水位后进水电磁阀停止工作;而需要加水时,通过加水泵将供水水箱内的水抽出往煎锅内加水,并且由流量计来检测加水量,以满足不同食物的加水量需求。

作为优选,所述整机框架的左侧安装有左侧板,所述整机框架的右侧安装有右侧板,所述整机框架的后侧安装有后挡板,所述整机框架的前侧安装有前挡板,所述的后挡板上设有机柜风扇孔、接线孔和进水孔,所述的机柜风扇孔内安装有机柜散热风扇,所述的接线孔内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的进水孔与加水组件相对接,所述的前挡板包括前上挡板和前移动门,所述的前移动门安装在整机框架的前侧且置于前上挡板的下方,所述的前上挡板上设有抽屉口、屏幕口和按键口,所述的抽屉式回油过滤盒安装在抽屉口内,所述的屏幕口内安装有触摸屏,所述的按键口内安装有物理按键操控盒,所述的机柜散热风扇、接线端子、触摸屏和物理按键操控盒均与电控箱电连接,所述整机框架的底面上且置于油箱与加水组件之间设有进风口,所述整机框架的底部安装有若干可移动的底脚。通过机柜散热风扇以及进风口的设计,能够对整机框架内部进行散热操作;通过前移动门的设计,方便了对整机框架内部的后期维护;通过触摸屏的设计能够对整个设备进行相关参数的设计;通过物理按键操作盒的设计,使得操作人员直接可以通过此进行固定动作的直接按键操作,提高操作效率;而抽屉口的设计,能够方便抽屉式回油过滤盒的取放,以方便对抽屉式回油过滤盒的清理;而底脚的设计方便了整个设备的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控箱包括箱体,所述的箱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源和供电电源,所述的驱动电源与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连接,所述的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与锅盖臂组件连接,所述的供电电源与控制电路板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分别与锅具旋转组件、锅具加热组件、加回油组件、加水组件和主驱电机连接,所述的箱体上设有若干进出线孔。通过驱动电源和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能够单独对锅盖臂组件进行驱动操作,而供电电源与控制电路板是对其他组件进行的操作,将两者分开是为了防止两者之间发生干涉而影响整个设备的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需要人工去操作锅盖,大大提高了安全可靠性;煎锅自动旋转能够确保煎锅内食物的受热均匀性,提高煎锅的使用效率;实时检测煎锅的温度变化而对煎锅进行适应性的温度调整,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能够自动往煎锅内加入对应食物所需要的油量和水量,并回收油水二次利用,大大提高了整个设备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机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炉体台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锅盖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锅盖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锅盖臂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锅具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旋转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旋转齿轮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旋转齿轮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锅具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整机框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加回油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整机框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电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锅盖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锅盖臂组件,2. 煎锅,3. 锅具旋转组件,4. 电控箱,5. 加回油组件,6.整机框架,7. 加水组件,8. 炉体台面,9. 锅具加热组件,10. 锅盖旋转组件,11. 锅盖臂驱动组件,12. 旋转支撑组件,13. 电机安装孔,14. 回收油管过孔,15. 轴承定位轴,16.防护罩固定挡块,17. 通孔,18. 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9. 油水管过孔,20. 锅盖臂防护罩,21. 管槽,22. 锅盖臂本体,23. 把手,24. 进油管,25. 旋转连接件,26. 旋转固定芯,27.轴承限位圈,28. 旋转轴承,29. 旋转外壳,30. 固定芯孔,31. 锅盖本体,32. 转动臂,33.锅盖下限位开关,34. 进水管,35. 旋转驱动齿轮,36. 锅盖臂旋转轴,37. 锅盖臂旋转支架,38. 上限位开关支架,39. 定位柱,40. 定位孔,41. 进油孔,42. 进水孔,43. 定位台阶,44. 笛形出油管,45. 笛形出水管,46. 轴承内圈定位卡环,47. 骨架式油封,48. 限位翻边,49. 锅盖臂连轴件,50. 连轴固定件,51. 锅盖臂轴承座,52. 上限位开关触片,53.下限位开关支架,54. 驱动电机齿轮,55. 减速器,56. 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7. 电磁刹车,58. 锅盖上限位开关,59. 定位翻边,60. 锅盖油水收集槽,61. 过滤网槽,62. 油回收槽,63. 凹槽,64. 旋转防护罩,65. 锅撑圈,66. 主驱齿轮,67. U槽轴承,68. 旋转齿轮组件,69. 主驱电机,70. U型槽,71. 第一齿轮件,72. 注油孔,73. 第二齿轮件,74. 第一啮合齿轮,75. 油孔盖塞,76. 第二啮合齿轮,77. 旋转齿轮主体,78. 微晶玻璃,79. 锅底温度传感器,80. 感应线圈,81. 磁芯骨架,82. 线圈骨架基板,83. 线圈散热孔,84. 线圈散热风扇,85. 下油管,86. 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7. 回油收集器,88. 回油冷却组件,89. 锅盖臂旋转轴承,90. 左侧板,91. 触摸屏,92. 抽屉口,93. 屏幕口,94. 按键口,95. 前移动门,96. 前上挡板,97. 物理按键操控盒,98. 重量传感器,99. 油箱,100. 油箱防护罩,101. 右侧板,102. 接线端子,103. 接线孔,104. 机柜风扇孔,105. 后挡板,106. 机柜散热风扇,107. 抽屉手柄,108. 回油冷却风扇,109. 风扇固定板,110. 回油冷却螺旋管,111. 抽油口,112. 回油口,113. 电磁感应加热机芯,114. 供水水箱,115. 加水泵,116.净水器,117. 加油泵,118. 进水电磁阀,119. 流量计,120. 进风口,121. 传感器安装仓,122. 底脚,123. 控制电路板,124. 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125. 供电电源,126. 驱动电源,127. 箱体,128. 进出线孔,129. 轴承台阶,130. 刮条安装孔,131. 刮条安装板,132.刮水器,133. 注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智能旋转多功能电磁煎炉,包括整机框架6、炉体台面8、锅盖臂组件1、煎锅2、锅具旋转组件3、锅具加热组件9、加回油组件5、加水组件7和电控箱4,加回油组件5、加水组件7和电控箱4均安装在整机框架6的内部,炉体台面8安装在整机框架6的上端,锅盖臂组件1置于炉体台面8的上方,锅盖臂组件1穿过炉体台面8安装在整机框架6上,锅具旋转组件3安装在炉体台面8的上端面上且置于锅盖臂组件1的下方,煎锅2置于锅具旋转组件3上,锅具加热组件9安装在炉体台面8的下端面上且置于煎锅2的下方,加回油组件5分别与锅盖臂组件1和锅具旋转组件3连接,加水组件7与锅盖臂组件1连接,锅盖臂组件1、锅具加热组件9、加回油组件5和加水组件7均与电控箱4电连接。

如图3所示,炉体台面8的中间设有通孔17,炉体台面8上且置于通孔17的外边缘处设有回收油管过孔14、电机安装孔13、若干防护罩固定挡块16和若干轴承定位轴15,回收油管过孔14与加回油组件5连接,电机安装孔13内安装有主驱电机69,锅具旋转组件3安装在轴承定位轴15和防护罩固定挡块16上且与主驱电机69连接,主驱电机69与电控箱4电连接,通孔17与锅具加热组件9相对应,炉体台面8的一侧边上设有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的中间设有油水管过孔19。

如图4所示,锅盖臂组件1包括锅盖臂本体22、锅盖臂防护罩20、锅盖旋转组件10和锅盖臂驱动组件11,锅盖臂本体22的前端设有把手23,锅盖臂本体22的后端设有转动臂32,锅盖臂本体22的中间设有管槽21,锅盖臂防护罩20安装在锅盖臂本体22上,锅盖旋转组件10安装在锅盖臂本体22的前端且与管槽21连通,锅盖臂驱动组件11安装在整机框架6上且置于炉体台面8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内,锅盖臂驱动组件11穿过炉体台面8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后通过转动臂32与锅盖臂本体22的后端连接,锅盖旋转组件10上安装有锅盖本体31。

如图5、图16所示,锅盖旋转组件10包括旋转连接件25、旋转固定芯26、旋转轴承28、轴承限位圈27、轴承内圈定位卡环46、骨架式油封47和旋转外壳29,旋转连接件25的中间设有用于安装旋转固定芯26的定位孔40,旋转连接件25上且置于定位孔40的外边缘处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定位柱39,旋转连接件25通过定位柱39安装在锅盖臂本体22上,旋转固定芯26的上端面上设有进油孔41和进水孔42,进油孔41上安装有进油管24,进水孔42上安装有进水管34,进油管24依次穿过锅盖臂本体22上的管槽21后以及炉体台面8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上的油水管过孔19后与加回油组件5连通,进水管34依次穿过锅盖臂本体22上的管槽21以及炉体台面8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上的油水管过孔19后与加水组件7连通,旋转固定芯26的下端侧面上安装有笛形出油管44、笛形出水管45和刮条安装孔130,笛形出油管44与进油孔41连通,所述的笛形出水管45与进水孔42连通,旋转固定芯26的中间设有轴承台阶129,轴承台阶129的上方设有定位台阶43,定位台阶43的直径大于轴承台阶129的直径,旋转轴承28的内圈安装在轴承台阶129上且与定位台阶43相接触,轴承内圈定位卡环46安装在轴承台阶129的下端面上且与旋转轴承28相接触,轴承限位圈27置于旋转轴承28的外圈上端面上,旋转外壳29套接在轴承限位圈27的外侧,旋转外壳29的底部设有朝向旋转外壳29内壁的限位翻边48,骨架式油封47安装在旋转外壳29的内部且与限位翻边48相接触,旋转轴承28安装在旋转外壳29内且置于骨架式油封47与轴承限位圈27之间,锅盖本体31的中间设有固定芯孔30,旋转固定芯26通过固定芯孔30置于锅盖本体31内,锅盖本体31与旋转外壳29连接,刮条安装孔130上安装有刮条安装板131,刮条安装板131上安装有刮水器132,笛形出油管44、笛形出水管45和刮水器132均置于锅盖本体31的内部,刮水器132与锅盖本体31相接触。

如图6所示,锅盖臂驱动组件11包括锅盖臂旋转支架37、锅盖臂旋转轴36和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截面形状呈几字形,锅盖臂旋转支架37安装在整机框架6上,锅盖臂旋转轴36的中间段直径大于锅盖臂旋转轴36的两端直径,锅盖臂旋转轴36上设有锅盖臂连轴件49、连轴固定件50、锅盖臂轴承座51和锅盖臂旋转轴承89,连轴固定件50有两个且均安装在锅盖臂旋转轴36的中间段,锅盖臂连轴件49的一端与连轴固定件50连接,锅盖臂连轴件49的另一端穿过炉体台面8的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后与转动臂32连接,锅盖臂轴承座51有两个且均安装在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上端面上,锅盖臂旋转轴承89安装在锅盖臂轴承座51内,锅盖臂旋转轴36的两端安装在锅盖臂旋转轴承89上,锅盖臂旋转轴36的一端安装有上限位开关触片52,锅盖臂旋转轴36的另一端上安装有旋转驱动齿轮35和下限位开关触片,下限位开关触片置于旋转驱动齿轮35与靠近旋转驱动齿轮35的锅盖臂轴承座51之间,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一侧面上安装有上限位开关支架38,上限位开关支架38上安装有锅盖上限位开关58,锅盖上限位开关58与上限位开关触片52相对应,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另一侧面上安装有下限位开关支架53,下限位开关支架53上安装有锅盖下限位开关33,锅盖下限位开关33与下限位开关触片相对应,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安装在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内部,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的前端安装有减速器55,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通过减速器55安装在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内部,锅盖臂旋转支架37的外侧设有驱动电机齿轮54,驱动电机齿轮54穿过锅盖臂旋转支架37与减速器55连接,驱动电机齿轮54与旋转驱动齿轮35相啮合,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的后端安装有电磁刹车57。

如图7所示,锅具旋转组件3包括旋转支撑组件12和旋转防护罩64,旋转支撑组件12安装在轴承定位轴15上且与主驱电机69连接,旋转支撑组件12置于旋转防护罩64内,旋转防护罩64通过防护罩固定挡块16安装在炉体台面8上,旋转防护罩64的外边缘处设有凹槽63,凹槽63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油回收槽62,油回收槽62的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油回收槽62内可拆卸的安装有过滤网槽61,过滤网槽61与油回收槽62相匹配,旋转防护罩64的上端面上设有锅盖油水收集槽60,锅盖油水收集槽60的深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增大,锅盖油水收集槽60深度最大的一端上设有定位翻边59,油回收槽62深度最大的一端与锅盖油水收集槽60深度最大的一端相对接,定位翻边59置于油回收槽62内,油回收槽62深度最大的一端底部设有出油口,出油口与炉体台面8上的回收油管过孔14通过出油管连通。

如图8所示,旋转支撑组件12包括旋转齿轮组件68、锅撑圈65和若干U槽轴承67, U槽轴承67与轴承定位轴15一一对应, U槽轴承67安装在轴承定位轴15上, U槽轴承67的外圈设有U型槽70,旋转齿轮组件68置于U槽轴承67的U型槽70内,主驱电机69上安装有主驱齿轮66,主驱齿轮66与旋转齿轮组件68相啮合,锅撑圈65置于旋转齿轮组件68的上端面上,煎锅2置于锅撑圈65上且与炉体台面8上的通孔17相对应。

如图9所示,旋转齿轮组件68包括第一齿轮件71和第二齿轮件73,第一齿轮件71的结构和第二齿轮件73的结构相同,第一齿轮件71的形状呈环形,第一齿轮件71的下表面上且置于第一齿轮件71的外圈边缘处设有第一啮合齿轮74,第一齿轮件71上的第一啮合齿轮74与第二齿轮件73上的第一啮合齿轮74相贴合,主驱齿轮66与第一啮合齿轮74相啮合,锅撑圈65安装在第一齿轮件71上或第二齿轮件73上。

如图10所示,本设备的旋转齿轮组件68还有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具体为:旋转齿轮组件68包括旋转齿轮主体77,旋转齿轮主体77的形状呈环形,旋转齿轮主体77的下表面上且置于旋转齿轮主体77的外圈边缘处设有第二啮合齿轮76,旋转齿轮主体77上的第二啮合齿轮76与主驱齿轮66相啮合,锅撑圈65置于旋转齿轮主体77上。

如图11所示,锅具加热组件9包括微晶玻璃78、感应线圈80和线圈骨架基板82,微晶玻璃78置于炉体台面8的通孔17内,微晶玻璃78的中心处设有锅底温度传感器79,锅底温度传感器79与电控箱4电连接,线圈骨架基板82的上端面上设有若干按加热火力(功率密度)需求分布的磁芯骨架81,磁芯骨架81内嵌有导磁磁芯,导磁磁芯在磁芯骨架81内按火力分布需求合理布局,感应线圈80安装在磁芯骨架81上,微晶玻璃78置于感应线圈80的正上方,线圈骨架基板82安装在炉体台面8的下端面上,线圈骨架基板82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线圈散热风扇84,线圈骨架基板82上设有与线圈散热风扇84相对应的线圈散热孔83,线圈散热风扇84安装在线圈散热孔83内且与感应线圈80相对应,感应线圈80电连接有电磁感应加热机芯113,电磁感应加热机芯113安装在整机框架6的底部,电磁感应加热机芯113与电控箱4电连接。

如图12、图13所示,加回油组件5包括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6、回油收集器87、回油冷却组件88、油箱99和加油泵117,炉体台面8的下端面上且置于回收油管过孔14所在的位置处安装有下油管85,回油收集器87安装在整机框架6上,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6置于回油收集器87上,下油管85置于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6的正上方,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6的底板为过滤网板,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6的前板上设有抽屉手柄107,回油收集器87与回油冷却组件88连接,油箱99安装在整机框架6的底部,油箱99的上端前侧设有回油口112,回油冷却组件88与回油口112连通,油箱99的上端后侧设有抽油口111,抽油口111与加油泵117连接,加油泵117通过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上的油水管过孔19后与锅盖臂组件1连接,油箱99的底部设有重量传感器98,整机框架6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重量传感器98的传感器安装仓121,加油泵117和重量传感器98均与电控箱4电连接,炉体台面8上设有注油孔72,注油孔72上可拆卸的安装有油孔盖塞75,油箱99的上端面上设有注油口133,注油孔72通过注油管与油箱99上的注油口133连通。

如图13所示,回油冷却组件88包括回油冷却螺旋管110和回油冷却风扇108,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分布形状呈盘管状,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一端为回油进口,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另一端为回油出口,回油进口置于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上端一侧,回油收集器87的其中一个侧面与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回油进口连接,回油出口置于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下端且与油箱99的回油口112连通,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上端面上安装有风扇固定板109,风扇固定板109上设有冷却风扇孔,回油冷却风扇108安装在冷却风扇孔上,油箱99的外侧设有油箱防护罩100,油箱防护罩100安装在整机框架6上,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下端面安装在油箱防护罩100上,回油冷却风扇108与电控箱4电连接。

如图14所示,加水组件7安装在整机框架6的底部,加水组件7包括加水泵115、供水水箱114、进水电磁阀118和净水器116,净水器116与进水电磁阀118连接,进水电磁阀118与供水水箱114连接,供水水箱114与加水泵115连接,加水泵115通过锅盖臂驱动防护罩18上的油水管过孔19后与锅盖臂组件1连接,供水水箱114上设有液位计,加水泵115上设有流量计119,进水电磁阀118、加水泵115、液位计和流量计119均与电控箱4电连接。

如图12所示,整机框架6的左侧安装有左侧板90,整机框架6的右侧安装有右侧板101,整机框架6的后侧安装有后挡板105,整机框架6的前侧安装有前挡板,后挡板105上设有机柜风扇孔104、接线孔103和进水孔42,机柜风扇孔104内安装有机柜散热风扇106,接线孔103内安装有接线端子102,进水孔42与加水组件7相对接,前挡板包括前上挡板96和前移动门95,前移动门95安装在整机框架6的前侧且置于前上挡板96的下方,前上挡板96上设有抽屉口92、屏幕口93和按键口94,抽屉式回油过滤盒86安装在抽屉口92内,屏幕口93内安装有触摸屏91,按键口94内安装有物理按键操控盒97,机柜散热风扇106、接线端子102、触摸屏91和物理按键操控盒97均与电控箱4电连接,整机框架6的底面上且置于油箱99与加水组件7之间设有进风口120,整机框架6的底部安装有若干可移动的底脚122。

如图15所示,电控箱4包括箱体127,箱体127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23、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124、驱动电源126和供电电源125,驱动电源126与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124连接,锅盖臂电机驱动电路124与锅盖臂组件1连接,供电电源125与控制电路板123连接,控制电路板123分别与锅具旋转组件3、锅具加热组件9、加回油组件5、加水组件7和主驱电机69连接,箱体127上设有若干进出线孔128。

使用时,首先将外接水源与净水器116连接,而通过接线端子102与外接电源连接之后,在触摸屏91上根据所需要煎制的食物设计好加油量和加水量的参数,其中加油量是加油泵117通过单次加油时重量传感器98的变化来实现的,而加水量是加水泵115通过单次加水时流量计119的变化来实现的;其次,通过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工作使得锅盖臂旋转轴36转动,带动锅盖臂本体22转动,并受到上限位开关触片52与锅盖上限位开关58的配合使得锅盖本体31处于打开状态,将需要煎制的食物置于煎锅2中,再次驱动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工作并受到下限位开关触片与锅盖下限位开关33的配合使得锅盖本体31处于闭合状态;之后,加油泵117工作使得油箱99内的油被抽出通过进油管24经过管槽21给旋转固定芯26供油并从笛形出油管44喷出流入到煎锅2中;加水泵115工作使得供水水箱114内的水被抽出通过进水管34经过管槽21给旋转固定芯26供水并从笛形出水管45喷出流入到煎锅2中;同时主驱电机69工作带动旋转支撑组件12在U槽轴承67的限制下转动,而锅撑圈65安装在旋转支撑组件12上也并转动带动煎锅2的转动;此外电磁感应加热机芯113工作,使得感应线圈80工作并通过微晶玻璃78给煎锅2加热,并通过锅底温度传感器79对煎锅2进行实时的温度检测以及温度调整以满足煎制的需求;最后,煎制完成时,通过锅盖臂旋转驱动电机56工作使得锅盖臂旋转轴36转动,带动锅盖臂本体22转动,并受到上限位开关触片52与锅盖上限位开关58的配合使得锅盖本体31处于打开状态,此时锅盖本体31上附着的油水会受到重力的作用往下流入到锅盖油水收集槽60内,同时操作人员也可以主动旋转锅盖本体31,使得锅盖本体31以旋转固定芯26为中心通过旋转轴承28进行旋转,而刮水器132与锅盖本体31的内侧相接触,从而使得刮水器132可以直接刮在锅盖本体31上的油水,使得油水流入到锅盖油水收集槽60内,受到锅盖油水收集槽60的结构设计使得油水往油回收槽62流入;同时取煎制完成的食物时会将食物上残留的油置于油回收槽62中,而油回收槽62中的油水通过过滤网槽61进行一次过滤之后受到油回收槽62的结构设计使得油水通过下油管85流入到抽屉式回收过滤盒中进行二次过滤,然后将回收的油水置于回油收集器87中,经过回油冷却螺旋管110的设计对其内部的油水进行冷却操作后,油水进入到油箱99中进行回收再利用。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该煎制设备在收集过程中,水只是占据了很小一部分,水的作用仅仅只是用于将食物煮熟而已;主要回收的还是煎制时候使用的油,而油水被收集到油箱99时,由于油水是分离的,即油置于水的上方,由此即使水被收集回油箱99内时也会沉积与油箱99的底部,而且该油箱99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一天一清洗的,并不会造成大量水的堆积。同时,随着该设备的使用,油箱99内的油量会一直处于消耗状态,通过重量传感器98实时监测油箱99内的油量,直到其低于设定下限时打开油孔盖塞75通过注油孔72往油箱99内加油,直到油箱99内的油量达到设定上限时停止加油并将油孔盖塞75安装到注油孔72上,已完成整个加注油的动作。

3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油条冷胚自动加工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