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61855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Construction member 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mber assembl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李荐 王玉果 贾俊峰 孙亚刚 李斌 张志新 皇甫海军 任张迪 于 2021-08-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该施工构件结构包括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均为柔性的条形结构;第一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半环,第二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半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开口朝向相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且第一半环在第二半环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二半环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本发明的施工构件结构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相邻两施工构件连接处的抗拉抗剪强度不足,且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式较为繁杂,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member structure, a construction member assembly and a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member structure comprises a first tensile piece and a second tensile piece, wherein the first tensile piece and the second tensile piece are both flexible strip-shaped structures; the first tensile member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semi-rings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irst tensile member, the second tensile member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econd semi-rings distribu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second tensile member, and the openings of the first semi-rings and the second semi-rings face opposite directions; the first half ring and the second half ring are respectively fixed in two adjacent construction components, and the projection of the first half ring in the plane where the second half ring is located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half ring to form a closed annular structure. The construction member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alleviat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tensile and shear strength at the joint of two adjacent construction members, complex connection mode of the reinforcing steel bars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construction members and low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n the prior art.)

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施工桥面板、房屋墙板等钢筋混凝土结构时,通常是将上述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多个施工构件逐段进行施工。

具体的,在施工相邻两个施工构件时,需在浇筑上一施工构件的混凝土之前将该施工构件中的钢筋预留出能够伸出于该施工构件之间的部分,该部分钢筋用于与下一施工构件的钢筋连接。将上一施工构件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将下一施工构件的钢筋与上一施工构件的外伸钢筋通过焊接、绑扎等方式搭接在一起,继而再在上一施工构件的混凝土的一侧浇筑下一施工构件的混凝土。待下一施工构件的混凝土凝固成型后,即可与上一施工构件的混凝土固定连接。

相邻两施工构件连接处的搭接钢筋和混凝土用于提升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但上述两施工构件连接处的抗拉抗剪强度仍旧不足,无法有效提升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式较为繁杂,施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构件结构、施工构件组件和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邻两施工构件连接处的抗拉抗剪强度仍旧不足,无法有效提升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方式较为繁杂,施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构件结构,包括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所述第一抗拉件和所述第二抗拉件均为柔性的条形结构;

所述第一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半环,所述第二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半环,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开口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且所述第一半环在所述第二半环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所述第二半环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抗拉件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三半环,所述第三半环和所述第一半环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三半环和多个所述第一半环交错设置;

所述第三半环和所述第一半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抗拉件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四半环,所述第四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多个所述第四半环和多个所述第二半环交错设置;

所述第四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且所述第三半环在所述第四半环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所述第四半环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抗拉件和所述第二抗拉件均为呈连续S形弯折的条形结构。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第一半环的轴向,所述第一抗拉件和所述第二抗拉件间隔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抗拉件为多个,沿所述第一半环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一抗拉件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一抗拉件的投影重合;和/或,所述第二抗拉件为多个,沿所述第二半环的轴向,多个所述第二抗拉件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二抗拉件的投影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半环和所述第二半环之间设有沿所述第一半环的轴向延伸的加强筋。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构件组件,包括柔性的连接筋,所述连接筋为螺旋状且所述连接筋沿其轴向螺旋延伸;

所述连接筋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筋的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位置相对且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筋形成的螺旋的内侧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加强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施工构件组件还包括沿所述连接筋的轴向延伸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固定于相邻两个施工构件的靠近所述第一侧的施工构件内;

所述连接筋的第一侧绕接于所述支撑筋上。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用于施工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施工构件组件,包括:

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的第一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

在靠近连接筋的第一侧的施工构件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并使得连接筋的第二侧外露于该支撑模板外,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中的另一个施工构件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的第二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

在外露于混凝土外的连接筋以及靠近连接筋的第二侧的施工构件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的第一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的步骤中:

在支撑骨架上安装支撑筋,再沿支撑筋的长度方向将连接筋螺旋绕接于支撑筋上,以将连接筋的第一侧固定于支撑筋上。

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构件结构包括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第一抗拉件和第二抗拉件均为柔性的条形结构;第一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半环,第二抗拉件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半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的开口朝向相反;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且第一半环在第二半环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二半环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施工构件为混凝土、泥浆等胶凝材料凝固成型后形成的固体,该固体如墙板、桥面板等。为提升施工构件的强度,其内还可以固定有钢筋等抗拉材料搭建成的骨架。由于第一半环在第二半环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二半环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因而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在其轴向上对应连通,当施工完成本发明中的施工构件结构后,第一半环内的胶凝材料、第二半环内的胶凝材料、柔性的第一半环以及第二半环可以共同形成类似现有的锚杆(带有外螺纹的杆状结构)的柱形体,此时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可以沿相反的方向对柱形体内的胶凝材料施加拉力,且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可以增加上述柱形体与其余位置的胶凝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胶凝材料和第一抗拉件之间的锚固力以及胶凝材料和第二抗拉件之间的锚固力均可以得到提升,进而可以有效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以及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的连接稳定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施工过程中将相邻两施工构件中的钢筋一一对应搭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本发明中的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不需一一对应连接,可以有效简化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包括柔性的连接筋,连接筋为螺旋状且连接筋沿其轴向螺旋延伸;连接筋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筋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位置相对且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内。当施工完成本发明中的施工构件结构后,螺旋状的柔性连接筋可以与位于其内侧的施工构件的胶凝材料共同形成锚杆状结构,此时连接筋可以有效提升其与连接筋外部胶凝材料之间的锚固力,从而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施工过程中将相邻两施工构件中的钢筋一一对应搭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本发明中的螺旋状的连接筋也不需一一对应搭接并固定,同样可以有效简化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施工构件组件,包括: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的第一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在靠近连接筋的第一侧的施工构件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并使得连接筋的第二侧外露于该支撑模板外,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中的另一个施工构件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的第二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在外露于混凝土外的连接筋以及靠近连接筋的第二侧的施工构件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本发明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施工出的施工构件组件同样可以通过连接筋在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与胶凝材料连接形成锚杆状结构,从而有效增加连接筋外部胶凝材料和连接筋之间的锚固力,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及通过连接筋简化相邻两施工构件之间的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施工构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施工构件结构的俯视透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施工构件结构的主视透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施工构件结构和相邻两施工构件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施工构件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7为图5中的施工构件组件的主视透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和相邻两施工构件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的侧视透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标:1-第一抗拉件;10-第一半环;11-第三半环;2-第二抗拉件;20-第二半环;21-第四半环;3-施工构件;4-连接筋;5-支撑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结构包括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为柔性的条形结构;第一抗拉件1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一半环10,第二抗拉件2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二半环20,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的开口朝向相反;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且第一半环10在第二半环20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二半环2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其中,施工构件3为混凝土、泥浆等胶凝材料凝固成型后形成的固体,该固体如墙板、桥面板等。为提升施工构件3的强度,其内还可以固定有钢筋等抗拉材料搭建成的骨架。

上述相邻两施工构件3,至少其中一个施工构件3是采用现浇法施工形成的。当两个施工构件3均采用现浇法施工而成时,需先搭建前一施工构件3的骨架,再将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与上述骨架固定连接;继而在上述骨架周侧围设模板,并使得第一半环10位于上述模板内,第二半环20外露于上述模板外;然后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等胶凝材料,待胶凝材料凝固成型并拆模后,第一半环10被固定于该施工构件3的胶凝材料内,而第二半环20则外露于该施工构件3的胶凝材料外。继而可以在该施工构件3的外露有第二半环20的一侧搭建后一施工构件3的骨架,并在上述骨架的未与第二半环20同侧的周侧围设模板;然后向上述模板内浇筑混凝土等胶凝材料,该胶凝材料凝固成型后即可与前一施工构件3的胶凝材料粘固在一起,且可以将第二半环20包裹覆盖。

当两个施工构件3中的一个采用现浇法施工而成,而另一个施工构件3为预制结构时,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需固定在预制结构上,且第一半环10固定在该预制结构内,第二半环20外露于该预制结构外。此时预制结构为相邻两施工构件3中的前一施工构件3,现浇法施工而成的施工构件3为后一施工构件3。后一施工构件3的现浇施工过程同上述施工后一施工构件3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第一半环10在第二半环20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二半环20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因而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在其轴向上对应连通,当施工完成本实施例中的施工构件结构后,封闭的环形结构内的胶凝材料、柔性的第一半环10以及第二半环20可以共同形成类似现有的锚杆(带有外螺纹的杆状结构)的柱形体,此时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可以沿相反的方向对柱形体内的胶凝材料施加拉力,且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可以增加上述柱形体与其余位置的胶凝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胶凝材料和第一抗拉件1之间的锚固力以及胶凝材料和第二抗拉件2之间的锚固力均可以得到提升,进而可以有效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以及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的连接稳定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施工过程中将相邻两施工构件3中的钢筋一一对应搭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不需一一对应连接,可以有效简化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结构通过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可以在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与胶凝材料连接形成柱形体,且该柱形体结构类似现有的锚杆,且作用机理也类似锚杆,可以有效增加胶凝材料和第一抗拉件1之间的锚固力以及胶凝材料和第二抗拉件2之间的锚固力,进而可以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此外,该施工构件结构还可以通过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简化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施工过程,从而可以提升施工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可以为钢丝绳、钢纤维或高强度的塑料纤维。进一步的,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可以覆盖有防锈保护层,此时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可以选用表面镀锌的钢丝绳。

如图2所示,第一抗拉件1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三半环11,第三半环11和第一半环10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多个第三半环11和多个第一半环10交错设置;第三半环11和第一半环10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

其中,第一半环10和第三半环11均可以为第一抗拉件1上弯折形成的凹陷部,第三半环11用于与第一半环10相互配合提升第一抗拉件1在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2所示,第二抗拉件2还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多个第四半环21,第四半环21和第二半环20的开口朝向相反,且多个第四半环21和多个第二半环20交错设置;第四半环21和第二半环20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且第三半环11在第四半环2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四半环21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

第二半环20和第四半环21均可以为第二抗拉件2上弯折形成的凹陷部,第四半环21用于与第二半环20相互配合提升第二抗拉件2在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由于第三半环11在第四半环21所在平面内的投影能够与第四半环21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因此第三半环11在第四半环21在其轴向上也对应连通,当施工完成本实施例中的施工构件结构后,第三半环11内的胶凝材料、第四半环21内的胶凝材料、柔性的第三半环11以及第四半环21也可以共同形成类似现有的锚杆的柱形体,此时第三半环11和第四半环21可以沿相反的方向对上述柱形体内的胶凝材料施加拉力,且第三半环11和第四半环21可以增加上述柱形体与其余位置的胶凝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因而胶凝材料和第三抗拉件之间的锚固力以及胶凝材料和第四抗拉件之间的锚固力均可以得到提升,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有效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以及进一步的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的连接稳定性。

可以看出,第三半环11和第四半环21不仅可以提升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在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安装稳定性,且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为呈连续S形弯折的条形结构。

呈连续S形弯折的条形结构可以将第一半环10与第二半环20形成的柱形体和第三半环11与第四半环21形成的柱形体依次连接,从而可以有效提升多个柱形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有效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呈连续S形弯折的条形结构可以有效简化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的制造工艺和安装过程,从而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沿第一半环10的轴向,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间隔分布。

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间隔分布可以使得第一半环10与第二半环20形成的柱形体受力均衡,以及使得第三半环11与第四半环21形成的柱形体受力均衡,从而进一步的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

如图4所示,第一抗拉件1为多个或第二抗拉件2为多个,或者,第一抗拉件1和第二抗拉件2均为多个。若第一抗拉件1为多个,则沿第一半环10的轴向,多个第一抗拉件1间隔分布且多个第一抗拉件1的投影重合。若第二抗拉件2为多个,则沿第二半环20的轴向,多个第二抗拉件2间隔分布且多个第二抗拉件2的投影重合。

第一抗拉件1为多个且多个第一抗拉件1的投影重合,以及,第二抗拉件2为多个且多个第二抗拉件2的投影重合,均可以有效提升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形成的柱形体的受力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有效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之间设有沿第一半环10的轴向延伸的加强筋。

加强筋可以提升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形成的柱形体的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处的抗拉抗剪强度。

本实施例优选加强筋的延伸方向与柱形体的轴向相同。

其中,加强筋可以为刚性的钢筋。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包括柔性的连接筋4,连接筋4为螺旋状且连接筋4沿其轴向螺旋延伸;如图7所示,连接筋4包括沿其轴向延伸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筋4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位置相对且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施工构件3内。

当施工完成本实施例中的施工构件结构后,螺旋状的柔性连接筋4可以与位于其内侧的施工构件3的胶凝材料共同形成锚杆状结构,此时连接筋4可以有效提升其与连接筋4外部胶凝材料之间的锚固力,从而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施工过程中将相邻两施工构件3中的钢筋一一对应搭接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的螺旋状的连接筋4也不需一一对应搭接并固定,同样可以有效简化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通过连接筋4可以在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与胶凝材料连接形成锚杆状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连接筋4外部胶凝材料和连接筋4之间的锚固力,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此外,该施工构件组件通过连接筋4也可以简化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也可以包括加强筋,该加强筋沿连接筋4的形成的螺旋的轴向延伸且设于连接筋4形成的螺旋的内侧。

该加强筋同样可以提升第一半环10和第二半环20形成的柱形体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连接处的抗拉抗剪强度。

如图9和图10所示,施工构件组件还包括沿连接筋4的轴向延伸的支撑筋5,支撑筋5固定于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的靠近第一侧的施工构件3内;连接筋4的第一侧绕接于支撑筋5上。

支撑筋5可以为连接筋4的安装过程提升支撑,从而有效提升连接筋4的安装便捷性和安装稳定性。

当靠近第一侧的施工构件3内固定有支撑筋5时,螺旋状的连接筋4的第一侧还可以通过编织法绕接于支撑筋5上。

如图9所示,支撑筋5可以为三个,三个支撑筋5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且三个支撑筋5的径向截面可以呈三角型分布于靠近第一侧的施工构件3内。此时三个支撑筋5可以有效提升连接筋4的安装稳定性。

如图10所示,支撑筋5还可以为一个。进一步的,支撑筋5也可以选用刚性的钢筋制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用于施工上述施工构件组件,如图11所示,其包括:

步骤S1: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中的其中一个施工构件3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4的第一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

步骤S2:在靠近连接筋4的第一侧的施工构件3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并使得连接筋4的第二侧外露于该支撑模板外,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步骤S3:搭建相邻两个施工构件3中的另一个施工构件3的支撑骨架,并将连接筋4的第二侧固定于该支撑骨架上;

步骤S4:在外露于混凝土外的连接筋4以及靠近连接筋4的第二侧的施工构件3周侧围设支撑模板,再向支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经过步骤S1、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后,即可施工得到实施例二中的施工构件组件,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施工构件组件施工方法施工出的施工构件组件,同样可以通过连接筋4在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与胶凝材料连接形成锚杆状结构,从而有效增加连接筋4外部胶凝材料和连接筋4之间的锚固力,提升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抗拉抗剪强度和连接稳定性,以及通过连接筋4简化相邻两施工构件3之间的施工过程,提升施工效率。

其中,在步骤S1中:在支撑骨架上安装支撑筋5,再沿支撑筋5的长度方向将连接筋4螺旋绕接于支撑筋5上,以将连接筋4的第一侧固定于支撑筋5上。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筋5同样可以为连接筋4的安装过程提升支撑,从而有效提升连接筋4的安装便捷性和安装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复合墙体及其装配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