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

文档序号:198652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 (Multi-layer osteotomy navigation device for oral surgery ) 是由 田野 丛佳 丛云华 李红 于 2021-08-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口腔外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包括拉撑模块与送管模块,所述拉撑模块活动卡接有两个开口板,所述送管模块包括L型杆,所述L型杆底端与拉撑模块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盒,所述输送盒顶面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盒内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输送块。本发明中,通过输送盒转动连接有输送块,可以通过输送块输送内窥镜管,且圆块可以使内窥镜管向一侧弯曲,可以通过动力机构调整圆块的角度,从而调整内窥镜管弯曲的方向,不需要人工手持内窥镜管,而后续的检查可以进行同样的镜管输送长度与方向,从而保持拍照的角度与范围不变,有利于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ral surgery, in particular to a multi-layer osteotomy navigation device for oral surgery, which comprises a bracing module and a tube delivery module, wherein the bracing module is movably clamped with two opening plates, the tube delivery module comprises an L-shaped rod, the bottom end of the L-shaped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racing module, one end of the top of the L-shaped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nveying box, the top surface of the convey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ying groove, and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conveying box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wo conveying blocks.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conveying box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nveying block, the endoscope tube can be conveyed through the conveying block, the round block can enable the endoscope tube to bend towards one side, the angle of the round block can be adjusted through the power mechanism, so that the bending direction of the endoscope tube can be adjusted, the endoscope tube does not need to be manually held, the same tube conveying length and dire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in subsequent inspection, the photographing angle and range are kept unchanged, and the observa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wound recovery condition is facilitated.)

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口腔外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外科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面部软组织、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而在下颌角等切除手术时,由于口腔内的切口能够有效隐藏疤痕,且可以降低手术时面部神经损伤的风险,因此在一些截骨手术中手术切口也由外部转移到口腔内部,但是在口腔内部进行手术时会使得术野变小,因此为了观察口腔内部的截骨情况,有时会采用内窥镜等来对口腔内部的切口等进行观察,以保证手术及术后养护恢复的顺利进行。

在口腔内的进行截骨手术时,为了增加手术操作空间,通常会使用开口器等撑开患者的口腔,然后医生手持内窥镜向口腔内部进行探照,通过拍出的照片观察截骨手术后伤口恢复情况,但是人工手持内窥镜进行伤口拍照,每次拍照的角度与范围容易发生变化,使得在这次拍摄的伤口照片与之前拍摄的照片做对比时,两个照片的所呈现的伤口的位置与角度等容易出现偏差,不利于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通过输送盒转动连接有输送块,可以通过输送块输送内窥镜管,且圆块可以使内窥镜管向一侧弯曲,可以通过动力机构调整圆块的角度,从而调整内窥镜管弯曲的方向,不需要人工手持内窥镜管,而后续的检查可以进行同样的镜管输送长度与方向,从而保持拍照的角度与范围不变,有利于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包括拉撑模块与送管模块,所述拉撑模块活动卡接有两个开口板,所述送管模块包括L型杆,所述L型杆底端与拉撑模块固定连接,所述L型杆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盒,所述输送盒顶面开设有输送槽,所述输送盒内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输送块,内窥镜管可以通过输送槽并经过两个输送块之间穿过输送盒,所述输送盒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用于驱动一个输送块转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可以带动一个输送块转动,从而对内窥镜管进行输送,所述输送盒底面对应输送槽转动连接有与动力机构转动连接的转动管,所述转动管侧壁固定套接有与动力机构传动连接的齿轮三,所述转动管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底面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面底部对应输送槽转动连接有圆块,内窥镜管穿过输送槽后可以进入转动管内,然后内窥镜管底端将会与圆块侧壁顶部一侧接触,由于圆块可以随意转动,这样内窥镜管底端将会沿圆块侧壁弯曲,动力机构可以通过齿轮三带动转动管转动,从而通过调节板连接板带动圆块转动,从而使内窥镜管底端朝向伤口一侧,对伤口进行探照,这样不需要人工手持内窥镜管,拉撑模块与送管模块可以配套一个控制系统,用以控制动力机构的启动与停止,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记录动力机构启动的时间,了解第一次输送内窥镜管的长度,并记录调整圆块的角度,从而记录第一次的送管长度与弯曲方向,这样后续的检查可以进行同样的镜管输送长度与方向,从而使后续拍照的角度与范围同第一次相同,便于比较伤口的恢复情况,有利于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

进一步在于:所述拉撑模块包括颈枕,颈枕可以放置在病床上,使患者的颈部贴靠在颈枕上,这样不需要手持拉撑模块,便于使用,所述颈枕两个侧面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侧框,所述颈枕侧面底部转动连接有与侧框转动连接的双向丝杆,所述颈枕两个侧面均设置有与相邻侧框内侧面滑动连接的立杆,且立杆底端与双向丝杆侧壁旋合连接,所述立杆侧面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两个所述调节杆相对面均滑动连接有拉杆,两个所述拉杆相对的一端均与相邻开口板活动卡接,可以沿调节杆移动拉杆,使开口板正对患者的嘴部,然后向下移动调节杆,带动拉杆与开口板向下移动,使开口板移动到患者的嘴部,然后转动双向丝杆,使两个立杆相背移动,立杆可以通过调节杆与拉杆使两个开口板相背移动,将患者的嘴部撑开,操作简单,且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嘴部大小不同的人,便于进行手术与检查,位于与送管模块同一侧的拉杆顶面与L型杆底端滑动连接,且拉杆顶面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侧面滑动连接有与L型杆底端固定连接的滑动块,L型杆与滑动块可以沿调节槽移动,这样可以将送管模块移动到拉杆正上方,这样送管模块可以不会挡住患者口腔上方,避免影响患者口腔内手术的进行。

进一步在于:所述调节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立杆内侧面滑动连接的限位块一,所述立杆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调节杆侧面滑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调节杆侧面旋合连接有与固定杆侧面接触的螺丝一,固定杆与限位块一可以限制调节杆的移动方向,将螺丝一旋紧后,可以使螺丝一贴在固定杆上,从而固定调节杆的高度,所述拉杆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相邻调节杆内侧面滑动连接的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二侧面旋合连接有与调节杆内侧面滑动连接的螺丝二,且螺丝二一端与调节杆外侧面接触,限位块二可以限制拉杆的移动方向,可以旋紧螺丝二,使螺丝二紧贴在调节杆的外侧壁上,限制拉杆的位置,这样在手术时,可以限制开口板的位置,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进一步在于:所述调节槽内侧面转动连接有与滑动块旋合连接的调节丝杆,所述拉杆内部设置有与调节丝杆一端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调节丝杆可以限制滑动块的位置,避免滑动块与的送管模块随意移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调节丝杆转动,从而调整滑动块与的送管模块的位置,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的启动与停止。

进一步在于:所述开口板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拉杆侧面滑动连接的插块,所述拉杆顶面旋合连接有与插块旋合连接的螺丝三,将螺丝三旋出后,可以将插块与拉杆分离,便于更换新的开口板,同时可以更换尺寸不同的开口板,从而适应嘴部大小不同的患者。

进一步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盒,所述动力盒侧面与输送盒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动力盒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马达一,所述马达一输出端与输送盒内侧面转动连接,且马达一输出端与一个输送块侧面传动连接,马达一可以带动一个输送块转动,从而通过输送块输送内窥镜管,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一的启动与停止,并对马达一的启动时间进行记录,所述动力盒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底面固定连接有与转动管外侧壁转动连接的限位盒,所述限位盒内底面转动连接有穿过固定环的传动杆,所述限位盒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马达二,所述马达二输出端与传动杆顶端传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位于限位盒内的侧面固定套接有与齿轮三啮合传动的齿轮一,马达二可以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可以通过齿轮一与齿轮三带动转动管转动,从而通过调节板带动圆块转动,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二的启动与停止,并对马达二的启动时间进行记录,从而记录马达二带动圆块转动的角度,在每次检查结束后,可以通过马达二将圆块转动到初始位置,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马达二的启动时间来控制圆块每次转动的角度,所述输送盒底面固定连接有与转动管顶端转动连接的限位环,限位环可以限制转动管的位置。

进一步在于:所述输送盒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侧面滑动连接有与输送盒滑动连接的U型架,所述U型架内侧面一端与另一个输送块侧面转动连接,所述隔板背离输送块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U型架侧面固定连接的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使另一个输送块将内窥镜管贴靠在一个输送块上,这样只需通过动力机构带动一个输送块转动,即可通过输送块输送内窥镜管。

进一步在于:所述连接板顶面固定连接有与调节板底部内侧面滑动连接的卡位块,卡位块可以限制连接板的移动方向,所述调节板底面背离转动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底面固定连接有马达三,所述马达三输出端与固定盒内侧面转动连接,且马达三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齿轮二,所述调节板底面滑动连接有与齿轮二啮合传动的齿板,所述齿板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两个连接板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块,且连接块顶面与调节板底面滑动连接,马达三可以通过齿轮二与齿板带动连接块移动,连接块可以通过连接板带动圆块移动,从而调整圆块的位置,使圆块远离或靠近转动管移动,这样可以调整圆块使内窥镜管弯曲程度,便于拍摄不同位置的伤口,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三的启动,并对马达三的启动时间进行记录,从而记录马达三带动圆块移动的距离,在每次检查结束后,可以通过马达三将圆块移动到初始位置,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马达三的启动时间来控制圆块每次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内窥镜管弯曲的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输送盒转动连接有输送块,可以将内窥镜的穿过输送槽,然后通过动力机构使输送块转动,从而向患者口腔内输送内窥镜管,且在内窥镜管与圆块接触后,圆块可以使内窥镜管向一侧弯曲,可以通过动力机构使调节板转动,从而调整内窥镜管弯曲的方向,使内窥镜管的底端的摄像头可以朝向患者的伤口,这样不需要人工手持内窥镜管,在记录第一次的送管长度与弯曲方向后,后续的检查可以进行同样的镜管输送长度与方向,从而使后续拍照的角度与范围同第一次相同,这样便于比较伤口的恢复情况,有利于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

2、通过拉杆一端与开口板活动卡接,在进行手术或检查时,患者的颈部可以靠在颈枕上,然后通过调节调节杆与拉杆的位置,使开口板位置患者的口腔内,然后转动双向丝杆,使两个口腔板相背移动,将患者的嘴部撑开,操作简单,且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嘴部大小不同的人,便于进行手术与检查,通过插块与拉杆滑动连接,可以将螺丝三旋出,这样可以更换新的开口板,从而适应不同嘴部大小的人,且更换较为简单,便于进行手术的准备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的拉撑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的拉撑模块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立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的拉杆内部正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的送管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的输送盒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的输送盒与动力盒内部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的动力盒与限位盒内部侧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的调节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拉撑模块;110、颈枕;111、侧框;120、立杆;121、固定杆;130、双向丝杆;140、调节杆;141、限位块一;150、拉杆;151、限位块二;152、调节丝杆;153、滑动块;200、送管模块;210、L型杆;220、输送盒;221、限位环;222、隔板;223、弹簧;224、U型架;230、动力机构;231、动力盒;232、限位盒;233、马达一;234、马达二;235、传动杆;236、齿轮一;240、调节板;241、固定盒;242、齿板;243、马达三;244、齿轮二;245、连接块;250、转动管;251、齿轮三;260、连接板;261、圆块;262、卡位块;270、输送块;300、开口板;310、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所示,口腔外科多层截骨导航装置,包括拉撑模块100与送管模块200,拉撑模块100活动卡接有两个开口板300,送管模块200包括L型杆210,L型杆210底端与拉撑模块100固定连接,L型杆210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输送盒220,输送盒220顶面开设有输送槽,输送盒220内侧面转动连接有两个输送块270,内窥镜管可以通过输送槽并经过两个输送块270之间穿过输送盒220,输送盒220侧面固定连接有与用于驱动一个输送块270转动的动力机构230,动力机构230可以带动一个输送块270转动,从而对内窥镜管进行输送,输送盒220底面对应输送槽转动连接有与动力机构230转动连接的转动管250,转动管250侧壁固定套接有与动力机构230传动连接的齿轮三251,转动管250侧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调节板240,调节板240底面滑动连接有两个连接板260,两个连接板260相对面底部对应输送槽转动连接有圆块261,内窥镜管穿过输送槽后可以进入转动管250内,然后内窥镜管底端将会与圆块261侧壁顶部一侧接触,由于圆块261可以随意转动,这样内窥镜管底端将会沿圆块261侧壁弯曲,动力机构230可以通过齿轮三251带动转动管250转动,从而通过调节板240连接板260带动圆块261转动,从而使内窥镜管底端朝向伤口一侧,对伤口进行探照,这样不需要人工手持内窥镜管,拉撑模块100与送管模块200可以配套一个控制系统,用以控制动力机构230的启动与停止,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记录动力机构230启动的时间,了解第一次输送内窥镜管的长度,并记录调整圆块261的角度,从而记录第一次的送管长度与弯曲方向,这样后续的检查可以进行同样的镜管输送长度与方向,从而使后续拍照的角度与范围同第一次相同,便于比较伤口的恢复情况,有利于术后伤口恢复情况的观察。

拉撑模块100包括颈枕110,颈枕110可以放置在病床上,使患者的颈部贴靠在颈枕110上,这样不需要手持拉撑模块100,便于使用,颈枕110两个侧面底部均固定连接有侧框111,颈枕110侧面底部转动连接有与侧框111转动连接的双向丝杆130,颈枕110两个侧面均设置有与相邻侧框111内侧面滑动连接的立杆120,且立杆120底端与双向丝杆130侧壁旋合连接,立杆120侧面顶部滑动连接有调节杆140,两个调节杆140相对面均滑动连接有拉杆150,两个拉杆150相对的一端均与相邻开口板300活动卡接,可以沿调节杆140移动拉杆150,使开口板300正对患者的嘴部,然后向下移动调节杆140,带动拉杆150与开口板300向下移动,使开口板300移动到患者的嘴部,然后转动双向丝杆130,使两个立杆120相背移动,立杆120可以通过调节杆140与拉杆150使两个开口板300相背移动,将患者的嘴部撑开,操作简单,且可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嘴部大小不同的人,便于进行手术与检查,位于与送管模块200同一侧的拉杆150顶面与L型杆210底端滑动连接,且拉杆150顶面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内侧面滑动连接有与L型杆210底端固定连接的滑动块153,L型杆210与滑动块153可以沿调节槽移动,这样可以将送管模块200移动到拉杆150正上方,这样送管模块200可以不会挡住患者口腔上方,避免影响患者口腔内手术的进行。

调节杆140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相邻立杆120内侧面滑动连接的限位块一141,立杆120侧面固定连接有与调节杆140侧面滑动连接的固定杆121,调节杆140侧面旋合连接有与固定杆121侧面接触的螺丝一,固定杆121与限位块一141可以限制调节杆140的移动方向,将螺丝一旋紧后,可以使螺丝一贴在固定杆121上,从而固定调节杆140的高度,拉杆150一端固定连接有与相邻调节杆140内侧面滑动连接的限位块二151,限位块二151侧面旋合连接有与调节杆140内侧面滑动连接的螺丝二,且螺丝二一端与调节杆140外侧面接触,限位块二151可以限制拉杆150的移动方向,可以旋紧螺丝二,使螺丝二紧贴在调节杆140的外侧壁上,限制拉杆150的位置,这样在手术时,可以限制开口板300的位置,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调节槽内侧面转动连接有与滑动块153旋合连接的调节丝杆152,拉杆150内部设置有与调节丝杆152一端传动连接的驱动机构,调节丝杆152可以限制滑动块153的位置,避免滑动块153与的送管模块200随意移动,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调节丝杆152转动,从而调整滑动块153与的送管模块200的位置,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的启动与停止。开口板300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与拉杆150侧面滑动连接的插块310,拉杆150顶面旋合连接有与插块310旋合连接的螺丝三,将螺丝三旋出后,可以将插块310与拉杆150分离,便于更换新的开口板300,同时可以更换尺寸不同的开口板300,从而适应嘴部大小不同的患者。

动力机构230包括动力盒231,动力盒231侧面与输送盒220侧面固定连接,动力盒231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马达一233,马达一233输出端与输送盒220内侧面转动连接,且马达一233输出端与一个输送块270侧面传动连接,马达一233可以带动一个输送块270转动,从而通过输送块270输送内窥镜管,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一233的启动与停止,并对马达一233的启动时间进行记录,动力盒231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底面固定连接有与转动管250外侧壁转动连接的限位盒232,限位盒232内底面转动连接有穿过固定环的传动杆235,限位盒232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马达二234,马达二234输出端与传动杆235顶端传动连接,传动杆235位于限位盒232内的侧面固定套接有与齿轮三251啮合传动的齿轮一236,马达二234可以带动传动杆235转动,传动杆235可以通过齿轮一236与齿轮三251带动转动管250转动,从而通过调节板240带动圆块261转动,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二234的启动与停止,并对马达二234的启动时间进行记录,从而记录马达二234带动圆块261转动的角度,在每次检查结束后,可以通过马达二234将圆块261转动到初始位置,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马达二234的启动时间来控制圆块261每次转动的角度,输送盒220底面固定连接有与转动管250顶端转动连接的限位环221,限位环221可以限制转动管250的位置。

输送盒220内侧面固定连接有隔板222,隔板222侧面滑动连接有与输送盒220滑动连接的U型架224,U型架224内侧面一端与另一个输送块270侧面转动连接,隔板222背离输送块27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与U型架224侧面固定连接的弹簧223,在弹簧223的作用下,可以使另一个输送块270将内窥镜管贴靠在一个输送块270上,这样只需通过动力机构230带动一个输送块270转动,即可通过输送块270输送内窥镜管。连接板260顶面固定连接有与调节板240底部内侧面滑动连接的卡位块262,卡位块262可以限制连接板260的移动方向,调节板240底面背离转动管25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盒241,固定盒241内底面固定连接有马达三243,马达三243输出端与固定盒241内侧面转动连接,且马达三243输出端固定套接有齿轮二244,调节板240底面滑动连接有与齿轮二244啮合传动的齿板242,齿板242一端固定连接有与两个连接板260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块245,且连接块245顶面与调节板240底面滑动连接,马达三243可以通过齿轮二244与齿板242带动连接块245移动,连接块245可以通过连接板260带动圆块261移动,从而调整圆块261的位置,使圆块261远离或靠近转动管250移动,这样可以调整圆块261使内窥镜管弯曲程度,便于拍摄不同位置的伤口,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控制马达三243的启动,并对马达三243的启动时间进行记录,从而记录马达三243带动圆块261移动的距离,在每次检查结束后,可以通过马达三243将圆块261移动到初始位置,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马达三243的启动时间来控制圆块261每次移动的距离,从而控制内窥镜管弯曲的程度。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患者嘴部的大小选择相应尺寸的开口板300,然后将开口板300上的插块310插在拉杆150上,并将螺丝三旋到拉杆150与插块310上,从而固定插块310的位置,使开口板300安装在拉杆150上,开口板300安装完成后,抬起患者的头部,将导航装置从患者的头顶移动到患者的颈部,并使患者的颈部贴靠在颈枕110上,然后沿调节杆140移动拉杆150,使开口板300正对患者的嘴部,然后旋紧螺丝二,使螺丝二紧贴在调节杆140上,从而限制拉杆150的位置,然后向下移动调节杆140,带动拉杆150与开口板300向下移动,使开口板300移动到患者的嘴部,然后旋紧螺丝一,使螺丝一紧贴在固定杆121上,从而固定调节杆140的高度,转动双向丝杆130,使两个立杆120相背移动,立杆120可以通过调节杆140与拉杆150使两个开口板300相背移动,将患者的嘴部撑开;

在需要对患者口腔内部进行探照拍摄时,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以带动调节丝杆152转动,从而使滑动块153移动,滑动块153可以带动L型杆210,使送管模块200从拉杆150移动到患者口腔上方,然后可以将内窥镜管伸到输送槽内,并使内窥镜管位于两个输送块270之间,这时在弹簧223的作用下,可以使内窥镜管被夹在两个输送块270之间,可以启动马达二234与马达三243,马达二234带动传动杆235转动,传动杆235可以通过齿轮一236与齿轮三251带动转动管250转动,从而使调节板240转动,调节板240可以带动连接板260与圆块261转动,从而调整圆块261的角度,同时马达三243可以通过齿轮二244与齿板242带动连接块245移动,连接块245可以通过连接板260带动圆块261移动,从而调整圆块261的位置,使圆块261远离或靠近转动管250移动,然后启动马达一233,马达一233可以带动一个输送块270转动,从而将内窥镜管向下输送到患者的口腔内,在内窥镜管底端与圆块261接触后,内窥镜管底端可以沿圆块261侧壁向下移动,这样圆块261可以使内窥镜管弯曲,使内窥镜管底端的摄像头朝向伤口区域,然后可以对伤口进行拍照观察;

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记录马达一233启动的时间,从而了解内窥镜管被输送的长度,并记录马达二234与马达三243启动时,调整圆块261的角度与位置,这样可以了解内窥镜管被弯曲的角度与朝向,在后续对伤口检查时,可以对内窥镜管输送同样的长度,并将镜管弯曲同样的角度与朝向同一方向弯曲,从而使两次拍出同样角度与范围的照片,将两个照片对比来了解伤口恢复情况;

在内窥镜拍照检查结束后,使马达一233带动一个输送块270反向转动,将内窥镜管向上移动收起,然后反向转动双向丝杆130,使两个立杆120相向移动,从而使两个开口板300相向移动,不再撑开患者的嘴部,然后可以旋松螺丝一,使调节杆140向上移动,带动开口板300移动出患者的口腔,然后可以抬起患者的头部,将导航装置向患者的头顶移动,使导航装置与患者脱离,然后可以旋出螺丝三,将插块310取出,从而将开口板300从拉杆150上取下,对装置进行收纳。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骨科手术的拇外翻截骨导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