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

文档序号:23373 发布日期:2021-09-21 浏览:3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吸收性物品 (Absorbent article ) 是由 吉田里穗 于 2020-02-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吸收性物品(1),具有顶片(2)和背片(3)和设置它们之间的吸收体(11),吸收体(11)具有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分别在前后方向延伸,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在宽度方向交错地并排配置;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设有防滑部(7);防滑部(7)设置为横跨吸收体(11)的最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端的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吸收体(11)的最靠近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端的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的外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bsorbent article (1) having a top sheet (2) and a back sheet (3) and an absorbent body (11) disposed therebetween, the absorbent body (11) having a high rigidity portion (12) and a low rigidity portion (13), the high rigidity portion (12) and the low rigidity portion (13) extending in the front-rear direction, respectively, the high rigidity portion (12) and the low rigidity portion (13) being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in a staggered manner; a non-skin surface side of the back sheet (3) is provided with a non-slip part (7); the anti-slip section (7) is provided so as to straddle a first side high-rigidity section (12A) of one side end of the absorber (11) closest to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a second side high-rigidity section (12B) of the other side end of the absorber (11) closest to the width direction, and does not extend outside the first side high-rigidity section (12A) and the second side high-rigidity section (12B) in the width direc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尿垫、失禁垫、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尤其涉及能够设置在内裤或者短衬裤等内衣而使用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以往,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设有按扣部件或者粘接层,通过这些按扣部件或者粘接层设置到内裤或者短衬裤等的内衣的肌肤面侧而使用的吸收性物品广为人知(例如专利文献1、2)。另外,吸收性物品的非肌肤面侧设有防滑层的吸收性物品也广为人知(例如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平11-50636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105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19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内裤或者短衬裤等内衣的肌肤面侧安装吸收性物品并使用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被穿着者的大腿部夹住而受到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由于穿着者活动大腿部而在吸收性物品和内衣之间产生偏移应力。由此,吸收性物品会产生歪斜,或者吸收性物品对内衣的安装位置会产生偏移,有可能导致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降低。

本发明针对所述事项,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安装到内裤或者短衬裤等内衣的肌肤面侧并使用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衣并使用时,不容易产生相对于内衣的偏移,且不容易产生较大的歪斜。

解决课题的手段

能够解决所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顶片和背片和设置在顶片与背片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吸收体具有高刚性部和低刚性部,高刚性部和低刚性部分别在前后方向延伸,高刚性部和低刚性部在宽度方向交错地并排配置;背片的非肌肤面侧设有防滑部;在将吸收体的最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端的高刚性部作为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将吸收体的最靠近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端的高刚性部作为第二侧部高刚性部时,防滑部设置为横跨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的外侧。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如上所述地在吸收体形成高刚性部和低刚性部,即使吸收性物品被穿着者的大腿部夹着并且对吸收体产生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也不容易在吸收体形成不规则的皱褶,能够很好地吸收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并且,由于使防滑部设置为跨过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因此将吸收性物品设置在内裤或者短衬裤等内衣的肌肤面侧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相对于内衣偏移。另外,当赋予吸收性物品朝向宽度方向的刚性,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解除时,吸收性物品容易扩展成原来的平面状。进一步地,由于防滑部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的外侧,因此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对内衣的动作的滑动性提高,即使穿着者大幅度活动大腿部,吸收性物品也不容易产生歪斜。因此,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衣并穿着时,不容易相对于内衣偏移并且不容易大幅度地歪斜,穿着感优异。

吸收体可以构成为片体部件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且没有纸浆纤维,吸收体具有片体部件彼此接合的封合部和片体部件彼此不接合的非封合部,非封合部配置有吸水性树脂。这种情况下,封合部能够形成低刚性部,非封合部能够形成高刚性部。因此,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具有前后方向和宽度方向,并具有顶片和背片和设置在顶片与背片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构成为片体部件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且没有纸浆纤维,吸收体具有片体部件彼此接合的封合部和片体部件彼此不接合的非封合部,非封合部配置有吸水性树脂;封合部和非封合部分别在前后方向延伸,封合部和非封合部在宽度方向交错地并排配置;在将吸收体的最靠近宽度方向的一侧端的非封合部作为第一侧部非封合部,将吸收体的最靠近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端的非封合部作为第二侧部非封合部时,防滑部设置为横跨第一侧部非封合部和第二侧部非封合部,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非封合部和第二侧部非封合部的外侧。

优选地,防滑部在前后方向并排设置多处。通过如此地设置防滑部,在将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衣时,即使一处防滑部产生偏移应力,该偏移应力也不会直接传递到别的防滑部。因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在内衣的安装位置的偏移,或者在吸收性物品的大范围产生歪斜。另外,通过以在前后方向并排的方式设置多个防滑部,容易使吸收性物品在前后方向弯曲,能够提高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合身性。

优选地,防滑部不设置在吸收体的前侧端的前侧以及后侧端的后侧。由于吸收性物品在前后端部的不存在吸收体部分刚性特别低,因此,即使在该部分设置防滑部,按压内衣的力较弱,也难以得到所期待的防偏移效果。相反地,在将防滑部设置到吸收性物品的前后端部的不存在吸收体的部分的情况下,存在吸收性物品的前后端部以折弯的状态挂在内衣上,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降低的可能性。

优选地,背片的非肌肤面侧,在比防滑部更前的前侧以及更后的后侧,设有由按扣部件或者粘接层组成的安装固定部。由此,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稳定地安装到内衣。另外,由于将防滑部设到背片的非肌肤面侧,因此能够减少安装固定部的设置面积,在将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衣时,能够抑制内衣的肌肤面侧的布料的损伤。

优选地,安装固定部设为和吸收体的前侧端重叠或者设在该前侧端的前侧,并设为和吸收体的后侧端重叠或者设在该后侧端的后侧。通过如此地设置安装固定部,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稳定地固定到内衣的肌肤面侧。

优选地,安装固定部设置为在宽度方向比防滑部要宽。由此,能够将吸收性物品稳定地固定到内衣的肌肤面侧。

优选地,防滑部由树脂层形成。由此,容易更好地发挥防滑部带来的防偏移效果。

优选地,吸收体和背片之间设有纤维片;纤维片的单位面积重量比顶片和背片的单位面积重量大;纤维片设置为和低刚性部整体或者封合部整体重叠。通过如此地设置纤维片,在没有对吸收性物品施加朝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的状态下,与防滑部带来的效果相结合,吸收性物品容易扩展成平面状。

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在吸收体形成高刚性部和低刚性部,即使吸收性物品被穿着者的大腿部夹着并且对吸收体产生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也不容易在吸收体形成不规则的皱褶,能够很好地吸收朝向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并且,由于使防滑部设置为跨过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的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因此将吸收性物品设置在内衣的肌肤面侧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相对于内衣偏移。另外,当赋予吸收性物品朝向宽度方向的刚性,朝向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力解除时,吸收性物品容易扩展成原来的平面状。进一步地,由于防滑部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高刚性部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的外侧,因此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对内衣的动作的滑动性提高,即使穿着者大幅度活动大腿部,吸收性物品也不容易产生歪斜。因此,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衣并穿着时,不容易相对于内衣偏移并且不容易大幅度地歪斜,穿着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种示例,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表示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3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Ⅲ-Ⅲ处的剖视图。

图4表示配置在图1及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一种示例,表示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5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图4所示的吸收体的局部剖切俯视图。

图6表示配置有图4及图5所示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1~图3中,作为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一种示例,表示的是失禁垫的构成例子。图1表示从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失禁垫)的俯视图,图2表示从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3表示图1及图2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Ⅲ-Ⅲ处的剖视图。在本申请的图中,箭头x表示宽度方向,箭头y表示前后方向,垂直于由箭头x、y形成的面的方向表示厚度方向z。在图1及图2中,图纸的上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前侧,图纸的下侧相当于吸收性物品的后侧。

吸收性物品1具有顶片2,背片3及设在它们之间的吸收体11。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11的肌肤面侧,背片3配置在吸收体11的非肌肤面侧。透过顶片2的排泄物被吸收体11吸收。背片3防止排泄物向外泄漏。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y和宽度方向x。前后方向y指的是,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相当于在穿着者的胯裆间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向。宽度方向x指的是,在和吸收性物品为相同的面上,表示正交于前后方向y的方向,相当于穿着吸收性物品时,穿着者的左右方向。另外,在穿着者穿着吸收性物品时,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作为肌肤面侧,其相反的一侧作为非肌肤面侧。

顶片2配置在吸收体11的肌肤面侧,设置为在穿着吸收性物品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顶片2优选为透液性的。作为顶片2,可以使用例如由纤维素、人造纤维、棉纱等亲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其中,疏水性纤维的表面通过表面活性剂而亲水化。另外,作为顶片2也可以使用纺织布、针织布或者有孔塑料布等。

背片3配置在吸收体11的非肌肤面侧,优选为不透液性的。作为背片3可以使用由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例如PET)、聚酰胺(例如尼龙)等的疏水性纤维形成的无纺布或者塑料薄膜等。另外,作为背片3也可以使用无纺布和塑料薄膜的层叠体。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作为将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裤或者短衬裤等的内衣并使用时的内衣的相对面。

优选地,吸收性物品1在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设置有在前后方向y延伸的侧片5。侧片5与顶片2的宽度方向x的两侧接合。在图1及图3中,宽度方向x的一侧和另一侧的侧片5上,分别设置有三根立起用弹性部件6。在使用吸收性物品时,侧片5的内侧部通过立起用弹性部件6的收缩力朝向穿着者的肌肤立起,由此形成立起襟翼,防止尿液等排泄物的侧漏。侧片5可以由不透液性的塑料薄膜或者不透液性的无纺布构成,可以使用能用在背片3的片体材料。

在附图中,吸收体11和背片3之间设置有纤维片4,通过纤维片4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保持性。纤维片4可以由皱纹纸或者无纺布构成。

优选地,在使用无纺布作为顶片2或者背片3或者侧片5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纺粘无纺布、热轧无纺布、点粘无纺布、熔喷无妨布、气流成网无纺布或者SMS无纺布等作为无纺布。

吸收体11只要其含有能够吸收尿液等排泄物的吸收性材料,并不做特别的限定。作为吸收体11,例如既可以使用将吸收性材料成形为规定形状的成形体的吸收体,或者也可以使用通过纸片体(例如薄纸或者薄页纸)或者透液性的无纺布片体等的覆盖片体来将该成形体覆盖的吸收体。作为吸收性材料,例如列举纸浆纤维等的亲水性纤维,或者聚丙烯酸系、聚天冬氨酸系、纤维素系、淀粉-丙烯腈系等的吸水性树脂等。另外,吸水性材料也可以含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纤维,或者PET等的聚酯纤维,或者聚酰胺纤维等的热熔性纤维。这些热熔性纤维,为了提高其和尿液等的亲和性,也可以通过表面活性剂等进行亲水化处理。

从提高尿液等的吸收速度的观点来看,吸收性材料优选地含有亲水性纤维。另外,从提高吸收容量的观点来看,吸收性材料优选地含有吸水性树脂。因此,优选地吸收体11含有亲水性纤维(特别是纸浆纤维)和吸水性树脂。这种情况下,优选地,例如在亲水性纤维的集合体内混合或者分散吸水性树脂而使用。

吸收体11的形状(平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吸收体11的形状可以根据用途适当地决定,例如可以列举大致长方形、沙漏形、葫芦形或者毽球板形等。

吸收体11具有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高刚性部12形成为比低刚性部13刚性相对更高。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例如可以如下地形成。(1)将高刚性部12的单位面积重量设为比低刚性部13的单位面积重量大;(2)吸收体11作为主成分含有纤维集合体,在高刚性部12纤维集合体被压实;(3)吸收体11构成为在片体部件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而没有纸浆纤维,并形成为高刚性部12比低刚性部13每单位面积的吸水性树脂的量更多。

在吸收体11中,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分别在前后方向y延伸,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在宽度方向x交错地并排配置。即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配置为在吸收体11的前后方向y延伸的条纹状。如果如此地构成吸收体11,即使吸收性物品1被穿着者的两大腿部夹着并且产生朝向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也不容易在吸收体11形成不规则的皱褶,能够很好地吸收朝向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例如当在吸收性物品1施加朝向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时,吸收体11能够在低刚性部13挠曲,在宽度方向变窄。另一方面,即使这种力施加到吸收体11,吸收体11的高刚性部12的变形也被抑制,作为吸收体11整体容易保持平面性。因此,吸收体11不容易产生较大歪斜,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感提高的同时,穿着者排泄的尿液等也容易被吸收体11很好地吸收。

高刚性部12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多个,将最靠近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一侧端的高刚性部称作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将最靠近吸收体11的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端的高刚性部12称作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优选地,高刚性部12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三个以上,这种情况下,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之间,设有一个高刚性部12或者在宽度方向并排地设有两个以上。另外,优选地,高刚性部12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八个以下,更加优选为六个以下。优选地,低刚性部13也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多个,更加优选地在宽度方向x并排地设置三个以上;另外,优选为九个以下,更加优选为七个以下。此外,优选地,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分别横跨吸收体11的前后方向y的整体而延伸。

虽然每个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是,优选地,高刚性部12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比低刚性部13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长。具体地,优选地,所有的高刚性部12都比低刚性部13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要长。由此,能够提高使用吸收性物品时的吸收体11的形状保持性,在朝向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没有施加到吸收体11的情况下,吸收体11容易形成平面状。高刚性部12和低刚性部13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比,作为高刚性部12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平均值)/低刚性部13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平均值),优选为大于50/50,更加优选为60/40以上;另外,优选为95/5以下,更加优选为90/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15以下。

吸收性物品1在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设有防滑部7。通过在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设置防滑部7,将吸收性物品1设置在内裤或者短衬裤等内衣的肌肤面侧时,吸收性物品1不容易相对于内衣偏移。另外,在将按扣部件或者粘接层等的安装固定部8设置在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安装固定部8的设置面积,由此,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到内衣时,能够抑制内衣的肌肤面侧的布料的损伤。

防滑部7设置为横跨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如上述说明的,当吸收性物品1受到朝向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时,吸收体11在低刚性部13容易挠曲。然而,通过防滑部7设置为横跨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在高刚性部12维持防滑部7和内衣之间的接触,防滑部7容易维持在最初的内衣的固定位置。另外,通过如此地设置防滑部7,在从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到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的范围内赋予吸收性物品1在宽度方向x的刚性。因此,当朝向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被解除时,吸收性物品1容易扩展成原来的平面状。

另一方面,防滑部7设置为在宽度方向x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的外侧。通过如此地设置防滑部7,在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到内衣时,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x的两端部朝内衣的活动的滑动性提高了。因此,在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到内衣的状态下,即使穿着者大幅度地活动大腿部,也不容易产生歪斜,容易维持吸收性物品1在内衣的规定位置的固定状态。

优选地,防滑部7在前后方向y并排设置多处。通过如此地设置防滑部7,在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到内衣时,即使一处防滑部7产生偏移应力,该偏移应力也不会直接传递到别的防滑部7。因此,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1在内衣的安装位置的偏移,或者在吸收性物品1的大范围产生歪斜。另外,通过以在前后方向y并排的方式设置多个防滑部7,容易使吸收性物品1在前后方向y弯曲,能够提高在穿着者的胯裆部的合身性。

优选地,防滑部7在前后方向y并排设置四个以上,更加优选为八个以上,进一步优选为十二个以上。防滑部7的设置数量的上限不特别限定,防滑部7在前后方向y既可以并排设置例如八十个以下,也可以设置六十个以下。此外,在防滑部7在前后方向y并排设置多个的情况下,在前后方向y并排设置的防滑部7的所有数量当中,优选地,1/2以上设置为横跨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更加优选地,3/4以上按照这种方式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全部按照这种方式设置。另外,在前后方向y并排设置的防滑部7的所有数量当中,优选地,1/2以上设置为在宽度方向x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和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的外侧,更加优选地,3/4以上按照这种方式设置,进一步优选地,全部按照这种方式设置。

从提高防偏移效果的观点来看,一个防滑部7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优选为1mm以上,更加优选为3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mm以上。另一方面,从使吸收性物品1在前后方向y容易顺畅地弯曲的观点来看,优选地,一个防滑部7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为30mm以下,更加优选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在前后方向y将吸收体11分为前侧部14、后侧部16和它们之间的中间部15三等分时,优选地,防滑部7至少设置在和中间部15重叠的位置。防滑部7例如既可以只设置在和吸收体11的中间部15重叠的位置,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和吸收体11的前侧部14和中间部15和后侧部16重叠的位置。通过将防滑部7分别设置在吸收体11的前侧部14和中间部15和后侧部16,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防偏移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只在吸收体11的中间部15设置防滑部7,在能够确保吸收性物品1的防偏移效果的同时,通过使吸收性物品1在前侧部14和后侧部16相对柔软地形成,容易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合身性。

优选地,防滑部7不设置在吸收体11的前侧端的前侧以及后侧端的后侧。由于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端部的不存在吸收体11部分刚性特别低,因此,即使在该部分设置防滑部7,按压内衣的力较弱,也难以得到所期待的防偏移效果。相反地,在将防滑部7设置到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端部的不存在吸收体11的部分的情况下,存在吸收性物品1的前后端部以折弯的状态挂在内衣上,吸收性物品1的穿着感降低的可能性。

防滑部7可以由树脂层形成。树脂层优选地具有弹性(详细地,大约以人用手处理的力所能发挥的弹性),优选地由弹性体树脂构成。作为弹性体树脂,可以列举例如聚氨酯树脂、硅树脂、苯乙烯系树脂(例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SBR)、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丙烯酸树脂、α-烯烃树脂、丁二烯树脂、氯乙烯树脂、醋酸乙烯酯树脂、天然橡胶等。

优选地,树脂层为实质上非粘性的,例如,优选地,增粘成分含量为5质量%以下,更加优选为3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质量%以下。虽然粘接剂为了使其粘接性或者粘着性发挥而通常含有增粘成分10质量%以上,但是,优选地,防滑部7的树脂层不含有很多这种增粘成分。作为增粘成分,列举松香系树脂、萜烯系树脂、双环戊二烯树脂、C5系或C9系烃树脂、脂环族系烃树脂等。

优选地,防滑部7形成为从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的表面鼓起。防滑部7的高度(从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的表面开始的高度),例如优选为0.1mm以上,更加优选为0.2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3mm以上;另外,优选为3.0mm以下,更加优选为2.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mm以下。

优选地,防滑部7的硬度计硬度A为90以下,更加优选为8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下;另外,优选为20以上,更加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以上。由此,容易更好地发挥防滑部7带来的防偏移效果。硬度计硬度A以JIS K 6253-3(2012)为依据进行测定。

优选地,防滑部7的粘接剥离强度低于0.1N,更加优选低于0.05N,进一步优选低于0.03N。防滑部7的粘接剥离强度通过如下的方法进行测定。以JIS K 6854-2(1999)“粘接剂-粘接剥离强度试验方法(180度剥离)”为依据,测定剥离力的积分平均载荷,将十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粘接剥离强度而使用。剥离速度(夹持移动速度)以300mm/分进行。用于测定的试验片,以100mm×10mm的大小将背片的设有防滑部的部分(防滑部可以并排设置多个)切开,将该背片贴附到150mm×25mm的大小的基材,在那重叠和基材相同大小的平纹细棉布3号棉布进行制备。切出的背片将和防滑部相反侧的一面贴附到基材,将平纹细棉布3号棉布重叠到设有防滑部的面。平纹细棉布3号棉布,使用JIS L 0803“色牢度测试”中使用的棉布。在设有防滑部的部分的背片不足100×10mm的大小的情况下,将多个接合而形成100mm×10mm的大小。设有防滑部的背片和平纹细棉布3号棉布,通过使辊(Tester产业株式会社(テスター産業株式会社)制、SA-1003-B、载荷2kgf、宽度45mm、直径95mm)往返三次而贴合,制备试验片。

优选地,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设有由按扣部件或者粘接层组成的安装固定部8。通过在背片3的非肌肤面侧设置安装固定部8,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地安装到内衣。

优选地,安装固定部8设到比防滑部7更前的前侧以及更后的后侧,由此,不仅能够减少安装固定部8的设置面积,还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在内衣的肌肤面侧并进行位置固定。另外,通过减少安装固定部8的设置面积,在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到内衣时,能够抑制内衣的肌肤面侧的布料的损伤。优选地,防滑部7只设在前侧的安装固定部8和后侧的安装固定部8之间。

安装固定部8优选地设为和吸收体11的前侧部14重叠或者设在吸收体11的前侧部14的前侧,并优选地设为和吸收体11的后侧部16重叠或者设在吸收体11的后侧部16的后侧。更加优选地,安装固定部8设为和吸收体11的前侧端重叠或者设在吸收体11的前侧端的前侧,并设为和吸收体11的后侧端重叠或者设在吸收体11的后侧端的后侧。通过如此地设置安装固定部8,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地固定到内衣的肌肤面侧。从更加稳定地将吸收性物品1固定到内衣的肌肤面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安装固定部8设为和吸收体11的前侧端重叠并且设为和吸收体11的后侧端重叠。

优选地,安装固定部8设置为在宽度方向x比防滑部7要宽。由此,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地固定到内衣的肌肤面侧。更加优选地,安装固定部8设为在宽度方向x上延伸到吸收体11的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A及第二侧部高刚性部12B的外侧,进一步优选地,安装固定部8设为在宽度方向x比吸收体11宽。

安装固定部8既可以设为在比防滑部7更前的前侧只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安装固定部8既可以设为在比防滑部7更后的后侧只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例如,安装固定部8既可以在比防滑部7更前的前侧沿前后方向y并排地设置多个,也可以在比防滑部7更后的后侧沿前后方向y并排地设置多个。

优选地,设在比防滑部7更前的前侧(或者更后的后侧)的安装固定部8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为5mm以上,更加优选为10mm以上;另外,优选为80mm以下,更加优选为5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m以下。优选地,在设在比防滑部7更前的前侧(或者更后的后侧)的安装固定部8沿前后方向y并排地设置多个的情况下,并排地设置多个的安装固定部8整体的前后方向y的长度在这个范围内。通过如此地设置安装固定部8,不仅能够减少安装固定部8的设置面积,还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稳定在内衣的肌肤面侧并进行位置固定。

被用作安装固定部8的按扣部件可以使用钩、环、扣的按扣部件,具有钩形、锚形、蘑菇形等形状的卡合部的按扣部件一般是众所周知的。按扣部件的卡合部的形状并非限定这些,只要能够和内衣的肌肤面侧卡合,并不特别限定形状。

被用作安装固定部8的粘接层可以由公知的粘接剂构成,其种类并不特别限定。优选地,粘接层含有10质量%以上的增粘成分,更加优选为1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下。优选地,粘接层的上述说明的粘接剥离强度为0.2N以上,更加优选为0.3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4N以上。

从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保持性的观点来看,优选地,吸收体11和背片3之间设置有纤维片4。优选地,纤维片4比顶片2和背片3的单位面积重量要大,由此,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1的不存在吸收体11的部分或者低刚性部13的刚性。优选地,纤维片4设为和低刚性部13整体重叠,通过如此地设置纤维片4,在没有对吸收性物品1施加朝宽度方向x的内侧的力的状态下,与防滑部7带来的效果相结合,吸收性物品1容易扩展成平面状。纤维片4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例如30g/m2~60g/m2

吸收体11可以是构成为在无纺布之间具有吸水性树脂不具有纸浆纤维的片体状吸收体。参照图4~图6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图4及图5表示片体状吸收体的一种示例,图4表示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剖视图,图5表示图4所示的吸收体的局部剖切俯视图。图6表示配置有图4及图5所示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剖视图。在图4~图6中,赋予片体状吸收体符号11A。

吸收体11A具有多层的片体部件17,片体部件17之间配置有吸收性树脂18而未配置纸浆纤维。即,吸收体11A分别在肌肤面侧和非肌肤面侧配置有片体部件17,虽然在这些片体部件17之间配置有吸收性树脂18,但是这些片体部件17之间未配置纸浆纤维。此外,片体部件17之间允许存在制造上不可避免地混入的纸浆纤维。吸收体11A通过上述的构成,能够在具有高吸收容量的同时形成为薄型。

片体部件17为透液性的,可以使用能用在顶片2上的片体部件。作为片体部件17,优选地可以使用无纺布制的片体部件,即无纺布片体。作为片体部件17,既可以分开设置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和非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也可以将一个片体部件翻折,将翻折的一侧作为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将另一侧作为非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

吸收体11A具有片体部件17彼此接合的封合部20和片体部件17彼此不接合的非封合部21,非封合部21配置有吸水性树脂18。封合部20通过使用粘接剂将片体部件17接合或者将片体部件17焊接(热封或者超声波焊接等)而形成。非封合部21规定为片体部件17彼此不接合的部分,相当于封合部20之外的部分为非封合部21。虽然封合部20可以不配置吸水性树脂,但是也可以存在少量的吸水性树脂。

在吸收体11A中,封合部20和非封合部21分别在前后方向y延伸,封合部20和非封合部21在宽度方向x交错地并排配置。如此地形成的吸收体11A,通过将吸水性树脂18基本上配置在非封合部21,使得非封合部21的刚性比封合部20的刚性更高。因此,非封合部21能够作为高刚性部起作用,而封合部20能够作为低刚性部起作用。因此,这种情况下,将吸收体11A的最靠近宽度方向x的一侧端的非封合部21作为第一侧部非封合部21A,将吸收体11A的最靠近宽度方向x的另一侧端的非封合部21作为第二侧部非封合部21B时,优选地,防滑部设置为横跨第一侧部非封合部21A和第二侧部非封合部21B,另外,优选地设置为在宽度方向x上不延伸到第一侧部非封合部21A和第二侧部非封合部21B的外侧。

封合部和非封合部的配置等的详细情况,或者封合部和非封合部与防滑部或者安装固定部的关系的详细情况,在上述的说明中,通过将“高刚性部”替换为“非封合部”,将“低刚性部”替换为“封合部”来进行参照。

在图4及图5中,在片体部件17涂布粘接剂形成粘接剂层19,在非封合部21,吸水性树脂18通过粘接剂层19固定到片体部件17。虽然粘接剂层19可以设置在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7和非肌肤面侧的片体部件17的至少一者上,但是,优选地,粘接剂层19设置在片体部件17的两者上。吸水性树脂18只要至少一部分与粘接剂层19固定即可。如果吸水性树脂18通过粘接剂层19固定到片体部件17,则在吸水性树脂18吸收前,吸水性树脂18不容易在片体部件17之间移动,容易确保吸收体11A对尿液等的吸收能力。即使在吸水性树脂18吸收后,凝胶化的吸水性树脂也不容易在片体部件17之间移动,其结果是不容易因吸水性树脂18变为块体而使穿着者感到不适。

优选地,粘接剂19在固定吸水性树脂18的同时,不会妨碍吸水性树脂18的吸水或者溶胀。为了形成这样的粘接剂层19,优选地通过帘式涂布法、螺旋涂布法、欧米伽涂布法、涂布器法等形成粘接剂层19。

优选地,就算吸水性树脂18吸水了,封合部20仍然保持片体部件17彼此的接合。由此,即使吸水性树脂18吸水后,也容易确保吸收体11A对尿液等的吸收能力。根据这种观点,优选地,封合部20通过橡胶系粘接剂或者苯乙烯系弹性体等的粘接剂将片体部件17彼此接合,或者将片体部件17彼此焊接而形成。

每一个封合部20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1mm以上,更加优选为2mm以上;另外,优选为10mm以下,更加优选为8mm以下。每一个非封合部21的宽度方向x的长度优选为5mm以上,更加优选为8mm以上;另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加优选为3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下。

虽然配置在非封合部21的吸水性树脂18的量未特别限定,但是优选100g/m2以上,更加优选150g/m2以上;另外,优选400g/m2以下,更加优选385g/m2以下。如果吸水性树脂18以100g/m2以上的量配置在非封合部21,则容易提高吸收体11A的吸收容量的同时,容易提高非封合部21的刚性。另一方面,如果吸水性树脂18以400g/m2以下的量配置在非封合部21,则即使吸水性树脂18吸水,也容易维持片体部件17彼此在封合部20内的接合。此外,封合部20的吸水性树脂的量比非封合部21的吸水性树脂的量少。

本申请要求2019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特愿第2019-044009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并将2019年3月11日申请的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特愿第2019-044009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纳入本申请。

符号说明

1:吸收性物品

2:顶片

3:背片

4:纤维片

5:侧片

6:立起用弹性部件

7:防滑部

8:安装固定部

11、11A:吸收体

12:高刚性部;12A:第一侧部高刚性部;12B:第二侧部高刚性部

13:低刚性部

14:前侧部

15:中间部

16:后侧部

17:片体部件

18:吸水性树脂

19:粘接剂层

20:封合部

21:非封合部;21A:第一侧部非封合部;21B:第二侧部非封合部。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吸收体以及设置有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