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

文档序号:247896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 (Cervical vertebra electric traction device based on isotonic traction ) 是由 赵东亮 冯坤 陈皓宇 李娜 王健智 于 2020-05-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底板、主机箱、拉力传输系统、角度调节系统、控制系统和额带固定系统,前屈后伸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安装板和倾角传感器,能够调节安装板的前屈后伸角度,左右侧屈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光轴、旋转编码器和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用于驱动主机箱相对于光轴转动;拉力传输系统包括头枕、牵引绳、拉压力传感器、拉力箱、蠕动泵、储液箱和导向组件,倾角传感器、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旋转编码器、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拉压力传感器和蠕动泵均与控制系统连接。该装置能够实现对患者的等张牵引治疗,安全性更高,降低设备成本。(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ervical vertebra electric traction device based on isotonic trac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and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main case, a ten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an angle adjusting system, a control system and a frontal belt fixing system, wherein the forward-flexion and backward-extension angle adjusting system comprises a forward-flexion and backward-extensio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a mounting plate and an inclination angle sensor, the forward-flexion and backward-extension angle of the mounting plate can be adjusted, the left and right lateral flexion angle adjusting systems comprise an optical axis, a rotary encoder and left and right lateral flexio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s, and the left and right lateral flexio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s are used for driving the main case to rotate relative to the optical axis; the tension transmission system comprises a headrest, a traction rope, a tension pressure sensor, a tension box, a peristaltic pump, a liquid storage box and a guide assembly, wherein the inclination angle sensor, the forward-flexion and backward-extensio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rotary encoder, the left and right lateral-flexion angl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tension pressure sensor and the peristaltic pump are all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system. The device can realize the isotonic traction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 has higher safety and reduces the equipment cost.)

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牵引治疗通过给病患颈部加载,使其颈椎发生形态位置改变,以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根、脊髓和血管等受压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牵引治疗的效果与牵引角度、力量、时间、方式、模式、速度、姿态、力量变化程度等因素有关。目前市场上的电动牵引装置牵引力传递方式都是通过电机、传动机构、牵引绳或牵引板传递给被牵部位。一般是采用牵引力反馈控制方式,将操作者输入的参数,通过控制系统转化为给定信号,通过比对给定信号与传感器反馈信号来控制电机正反转,实现加力或减力,达到恒力牵引的目的。当患者的姿态稍有改变时便会导致牵引力的突变,电机的转动会及时修正偏差。于是,患者在牵引治疗过程中会感觉到牵引力一直在变化和修正,不能实现真正的等张牵引。市场上的重锤式牵引架虽为等张牵引,但变化量较大,而且不能实现逐渐加力和逐渐减力,时间和角度也不能精确控制。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能够实现对患者的等张牵引治疗,安全性更高,降低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包括底板、主机箱、拉力传输系统、角度调节系统、控制系统和额带固定系统,所述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前屈后伸角度调节系统和左右侧屈角度调节系统,所述前屈后伸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安装板和倾角传感器,所述安装板设置于所述主机箱上方,所述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主机箱中,所述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与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下表面,所述左右侧屈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光轴、旋转编码器和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所述主机箱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所述光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旋转编码器固定于所述主机箱内部,所述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用于驱动所述主机箱相对于所述光轴转动;所述拉力传输系统包括头枕、牵引绳、拉压力传感器、拉力箱、蠕动泵、储液箱和导向组件,所述蠕动泵、所述储液箱和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主机箱中,所述拉力箱竖向滑动安装于所述导向组件上,所述头枕滑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额带固定系统设置于所述头枕上方,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头枕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与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上端连接,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下端与所述拉力箱连接,所述蠕动泵上设置有第一泵管和第二泵管,所述第一泵管与所述拉力箱连接,所述第二泵管与所述储液箱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旋转编码器、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拉压力传感器和蠕动泵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力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两个导轨、两个滑动连接板和四个滑块,两个所述导轨平行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各所述导轨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所述滑块,各所述导轨上的两个所述滑块的上端与一个所述滑动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头枕固定于两个所述滑动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定滑轮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定滑轮固定于所述主机箱上,所述牵引绳一端与所述头枕连接,所述牵引绳另一端经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拉压力传感器上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立柱和两个法兰直线轴承,两个所述立柱固定于所述主机箱中,两个所述法兰直线轴承分别固定于所述拉力箱两侧外沿上,且一个所述法兰直线轴承套装于一个所述立柱上。

优选地,所述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第一上连接件、第一下连接件、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两个第二上连接件和两个第二下连接件,所述第一上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前端,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一上连接件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下端通过所述第一下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主机箱内侧壁上,两个所述第二上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后端的两侧,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上端铰接于一个所述第二上连接件上,各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下端铰接于一个所述第二下连接件上,所述第二下连接件固定于所述主机箱底面上,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和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均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机箱底部安装有两个垫板,所述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机、联轴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固定轴套和固定支座,所述固定轴套固定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光轴固定套设于所述固定轴套中,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所述光轴上,且所述第一齿轮设置于所述主机箱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光轴上端通过所述联轴器安装有所述旋转编码器,所述旋转编码器通过所述固定支座固定于所述主机箱内侧壁上,所述旋转编码器的一侧安装有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主机箱底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主机箱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触摸屏、PLC控制器和模拟量模块,所述可编程触摸屏设置于所述主机箱上,所述可编程触摸屏和所述PLC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所述倾角传感器和所述拉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模拟量模块连接,所述模拟量模块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所述旋转编码器、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电机和所述蠕动泵均与所述PLC控制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头枕底部设置有头枕安装板,所述额带固定系统包括弹性带、额垫、两个气眼、两个梅花手柄螺丝、两个第一螺母、两个第二螺母和两个垫片,所述头枕安装板两侧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一个所述第一螺母,所述弹性带两端设置有通孔,各所述通孔上安装有一个所述气眼,各所述气眼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垫片,各所述垫片下方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螺母,各所述梅花手柄螺丝穿过一个所述气眼、一个所述垫片和一个所述第二螺母安装于一个所述第一螺母中,所述额垫设置于所述弹性带内侧面的中部。

优选地,还包括风琴式防护罩,所述安装板与所述主机箱之间通过所述风琴式防护罩连接。

优选地,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四个脚轮。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包括底板、主机箱、拉力传输系统、角度调节系统、控制系统和额带固定系统,采用蠕动泵控制拉力箱液体重量的方式来控制牵引力,为柔性牵引,加上拉力动态补偿控制,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等张牵引治疗。即便蠕动泵失控,最大牵引力为拉力箱盛满液体时的重量,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安全性更高,拉力传输系统中的牵引力传动方式简单,省去了复杂的传动机构和电机调速系统,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本发明能够实现牵引力、左右侧屈角度、前屈后伸角度的精确测控,并将各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使得牵引装置实现了智能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去除主机箱之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去除主机箱之后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去除主机箱之后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主机箱;3、垫板;4、脚轮;5、可编程触摸屏;6、安装板;7、风琴式防护罩;8、头枕;9、牵引绳;10、拉压力传感器;11、拉力箱;12、蠕动泵;13、储液箱;14、第一泵管;15、第二泵管;16、导轨;17、滑块;18、滑动连接板;19、第一定滑轮;20、第二定滑轮;21、立柱;22、法兰直线轴承;23、固定套筒;24、连接件;25、倾角传感器;26、第一电动推杆;27、第二电动推杆;28、第一上连接件;29、第一下连接件;30、第二上连接件;31、第二下连接件;32、光轴;33、固定轴套;34、第一齿轮;35、联轴器;36、旋转编码器;37、固定支座;38、电机;39、第二齿轮;40、头枕安装板;41、弹性带;42、额垫;43、气眼;44、梅花手柄螺丝;45、第一螺母;46、第二螺母;47、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能够实现对患者的等张牵引治疗,安全性更高,降低设备成本。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等张牵引的颈椎电动牵引装置,包括底板1、主机箱2、拉力传输系统、角度调节系统、控制系统和额带固定系统,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前屈后伸角度调节系统和左右侧屈角度调节系统,前屈后伸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安装板6和倾角传感器25,安装板6设置于主机箱2上方,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设置于主机箱2中,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与安装板6的下表面连接,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安装板6的前屈后伸角度,前屈后伸角度为安装板6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倾角传感器25固定于安装板6下表面;左右侧屈角度调节系统包括光轴32、旋转编码器36和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主机箱2设置于底板1上方,光轴32固定于底板1上,旋转编码器36固定于主机箱2内部,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用于驱动主机箱2相对于光轴32转动,即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设置于主机箱2上的安装板6的左右侧屈角度。为了便于整个装置移动,底板1下方设置有四个脚轮4。

拉力传输系统包括头枕8、牵引绳9、拉压力传感器10、拉力箱11、蠕动泵12、储液箱13和导向组件,蠕动泵12、储液箱13和导向组件设置于主机箱2中,拉力箱11竖向滑动安装于导向组件上,头枕8滑动安装于安装板6上,额带固定系统设置于头枕8上方,牵引绳9一端与头枕8连接,牵引绳9另一端与拉压力传感器10上端连接,拉压力传感器10下端与拉力箱11连接,蠕动泵12上设置有第一泵管14和第二泵管15,第一泵管14与拉力箱11连接,第二泵管15与储液箱13连接,倾角传感器25、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旋转编码器36、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拉压力传感器10和蠕动泵12均与控制系统连接。拉压力传感器10检测反馈拉力值并将其传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控制蠕动泵12正反转使拉力箱11中液体增加或减少,使拉力维持在设定值附近,实现拉力动态补偿控制。

本实施例中采用蠕动泵12控制拉力箱11中液体重量的方式来控制牵引力,为柔性牵引,加上拉力动态补偿控制,可以实现对患者的等张牵引治疗。市场上的电动牵引装置万一电机失控时,牵引力将无限增大,一般靠手动紧急释放按钮来保护,但当患者反应迟钝时,仍会出现牵引力突然增大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与现有电动牵引装置相比,本实施中即便蠕动泵12失控,最大牵引力为拉力箱11盛满液体时的重量(10kg),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安全性更高。本实施例中牵引力传动方式简单,省去了复杂的传动机构和电机调速系统,可以降低设备成本。

拉力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定滑轮19、第二定滑轮20、两个导轨16、两个滑动连接板18和四个滑块17,两个导轨16平行设置于安装板6上,各导轨16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17,各导轨16上的两个滑块17的上端与一个滑动连接板18固定连接,头枕8固定于两个滑动连接板18上,第一定滑轮19固定于安装板6上,第二定滑轮20固定于主机箱2上,牵引绳9一端与头枕8连接,牵引绳9另一端经过第一定滑轮19和第二定滑轮20与拉压力传感器10上端连接。具体地,头枕底部设置有一个连接件24,牵引绳9的一端固定于连接件24上。

导向组件包括两个立柱21和两个法兰直线轴承22,两个立柱21固定于主机箱2中,两个法兰直线轴承22分别固定于拉力箱11两侧外沿上,且一个法兰直线轴承22套装于一个立柱21上,保证拉力箱11始终竖直上下运动。具体地,拉力箱11的两侧外沿上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法兰直线轴承22由上至下穿过安装孔,且法兰直线轴承22的上端与拉力箱11外沿固定连接。各立柱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一个固定套筒23固定于主机箱2的顶面和底面。

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动推杆26、第一上连接件28、第一下连接件29、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7、两个第二上连接件30和两个第二下连接件31,第一上连接件28固定于安装板6下表面前端,第一电动推杆26上端铰接于第一上连接件28上,第一电动推杆26下端通过第一下连接件29固定于主机箱2内侧壁上,两个第二上连接件30固定于安装板6下表面后端的两侧,各第二电动推杆27上端铰接于一个第二上连接件30上,各第二电动推杆27下端铰接于一个第二下连接件31上,第二下连接件31固定于主机箱2底面上,第一电动推杆26和第二电动推杆27均与控制系统连接。通过调节第一电动推杆26和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7的升降高度,能够达到调节安装板6及头枕8的前屈后伸角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风琴式防护罩7,安装板6与主机箱2之间通过风琴式防护罩7连接。风琴式防护罩7能够保证在前屈后伸角度调节时安装板6与主机箱2之间始终保持密闭状态,可防止灰尘、水分等杂物进入主机箱2引发的安全隐患。

主机箱2底部安装有两个垫板3,左右侧屈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机38、联轴器35、第一齿轮34、第二齿轮39、固定轴套33和固定支座37,固定轴套33固定于底板1的底部,光轴32固定套设于固定轴套33中,具体地,光轴32穿过固定轴套33且与固定轴套33的顶丝锁死使其无法转动,第一齿轮34固定套设于光轴32上,且第一齿轮34设置于主机箱2和底板1之间,具体地,通过第一齿轮34的顶丝将其与光轴32锁死使其无法转动,光轴32伸至主机箱2中,光轴32上端通过联轴器35安装有旋转编码器36,联轴器35位于主机箱2内部,旋转编码器36通过固定支座37固定于主机箱2内侧壁上,旋转编码器36的一侧安装有电机38,电机38固定于主机箱2底部,电机38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第二齿轮39,具体地,通过第二齿轮39的顶丝将其与电机38的输出轴锁死,第二齿轮39设置于主机箱2和底板1之间,第二齿轮39与第一齿轮34相啮合,电机38与控制系统连接。电机38开始工作,则带动第二齿轮39旋转,由于第一齿轮34固定,电机38与主机箱2相连一同绕光轴32旋转,因旋转编码器36安装在主机箱2内,所以旋转编码器36同主机箱2一起转动,联轴器35安装在光轴32上,保持位置固定,进而测得水平旋转角度。

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触摸屏5、PLC控制器和模拟量模块,可编程触摸屏5设置于主机箱2上,可编程触摸屏5具备设定和显示牵引力、前屈后伸角度、左右侧屈角度、牵引时间等参数的功能,可编程触摸屏5和PLC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倾角传感器25和拉压力传感器10均与模拟量模块连接,模拟量模块与PLC控制器连接,旋转编码器36、第一电动推杆26、第二电动推杆27、电机38和蠕动泵12均与PLC控制器连接。

使用时,首先依据患者需求通过可编程触摸屏5对牵引力、前屈后伸角度和左右侧屈角度进行设定,拉压力传感器10和倾角传感器25分别测量到的牵引力和前屈后伸角度当前值经过模拟量模块信号处理后传送给PLC控制器,旋转编码器36测量到的左右侧屈角度当前值直接传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测量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大小分别控制蠕动泵12和电机38的正反转以及第一电动推杆26或第二电动推杆27的伸长或收缩,使得牵引力、左右侧屈角度、前屈后伸角度维持在设定值附近,达到闭环恒定控制的目的。可见,本实施例中可实现牵引力、左右侧屈角度、前屈后伸角度的精确测控,并将各功能有机结合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小巧,使牵引装置实现了智能化。

如图2所示,头枕8底部设置有头枕安装板40,额带固定系统包括弹性带41、额垫42、两个气眼43、两个梅花手柄螺丝44、两个第一螺母45、两个第二螺母46和两个垫片47,头枕安装板40两侧的下表面分别固定有一个第一螺母45,弹性带41两端设置有通孔,各通孔上安装有一个气眼43,各气眼43下方设置有一个垫片47,各垫片47下方设置有一个第二螺母46,各梅花手柄螺丝44穿过一个气眼43、一个垫片47和一个第二螺母46安装于一个第一螺母45中,垫片47及第二螺母46将气眼43进行限位,使其位置固定但不锁死,额垫42设置于弹性带41内侧面的中部。使用时,将其中一梅花手柄螺丝44的螺纹端旋入头枕安装板40一侧底部相应的第一螺母45中,待患者头部位置静止不动后将另一梅花手柄螺丝44旋入头枕安装板40另一侧底部的第一螺母45中,并通过调节旋入的深度来调节患者头部额带固定的松紧程度。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膝关节三维牵引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