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装置

文档序号:25534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转移装置 (Transfer device ) 是由 市原晴夫 于 2020-11-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转移时被护理者不会被束缚,并且即使是在以往产品中难以应对的半身不遂的被护理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转移的转移装置。在本示范的转移装置中,右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右腋未载置于右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手动力将右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沿第一方向平行移动,右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以及移送位置右腋载置于右侧构件的状态下,将右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左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左腋未载置于左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手动力将左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沿第一方向平行移动,左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以及移送位置左腋载置于左侧构件的状态下,将左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ransfer device which is not bound by a cared person during transfer and can easily transfer even a hemiplegic cared person which is difficult to deal with in the prior product. In the transfer device of the present example, the right-side mechanism can move the right-side member in parallel in the first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member by manual force in a state where the right-side member is not mounted in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the right-side mechanism can fix the right-side member in the first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member in a state where the right-side member is mounted in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the transfer position. The left side mechanism is capable of moving the left side member in parallel in the first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member by manual force in a state where the left side arm is not placed on the left side member at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the left side mechanism fixes the left side member in the first direc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center member in a state where the left side arm is placed on the left side member at the initial position and the transfer position.)

转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154773号公报中公开了以往的转移装置。该转移装置具备基台、支柱、保持构件以及操作机构。在基台设置有四个脚轮。支柱从基台起向上方延伸。保持构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支柱以绕水平的摆动轴心的方式从初始位置摆动至移送位置,并对被护理者进行保持。操作机构利用护理者的手动力使保持构件摆动。

保持构件具有中央构件、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中央构件能够承接被护理者的胸部。右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位于水平的第一方向上的被护理者的右侧,并向与第一方向正交且远离中央构件的第二方向延伸。右侧构件能够对被护理者的右腋进行载置。左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位于第一方向上的被护理者的左侧,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左侧构件能够对被护理者的左腋进行载置。

在初始位置,中央构件处于大致竖直的状态;在移送位置,中央构件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通过向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移动,能够向扩大位置与缩小位置位移。缩小位置处的右侧构件与左侧构件的间隔比扩大位置处的右侧构件与左侧构件的间隔窄。右侧构件的从扩大位置向缩小位置的位移通过将被护理者的右腋载置于右侧构件来进行。左侧构件的从扩大位置向缩小位置的位移通过将被护理者的左腋载置于左侧构件来进行。

在利用该转移装置将例如就坐在床上的被护理者向轮椅、马桶等转移的情况下,首先,护理者利用手动力对操作机构进行操作,而使保持构件摆动至初始位置。在该状态下,被护理者使胸部抵接于中央构件,并且将右腋载置于右侧构件,将左腋载置于左侧构件。由此,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分别从扩大位置沿第三方向移动而向缩小位置进行位移。在此,在缩小位置,成为与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处于扩大位置时相比,双方成为更接近中央构件的状态。由此,在缩小位置,右侧构件与左侧构件的间隔变窄。因此,在该转移装置中,被护理者在使胸部抵接于中央构件的状态下,躯干被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从两腋夹持。这样,被护理者由中央构件、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分别保持胸部、躯干、右腋以及左腋。然后,护理者利用手动力对操作机构进行操作,而使保持构件摆动至移送位置。由此,被护理者被从床上抬起臀部,且全身被向转移装置移动。

接下来,护理者在使基台移动到轮椅、马桶等之后,利用手动力对操作机构进行操作,而使保持构件缓慢地摆动至初始位置,以使得被护理者落在轮椅、马桶等。由此,被护理者的臀部落在轮椅、马桶等,且被护理者的全身被从转移装置向轮椅、马桶等移动。这样,护理者能够进行将被护理者向其他场所移送、或对被护理者以保持于保持构件的状态进行更衣等护理。

然而,对于上述以往的转移装置存在如下见解:在移送位置,在基于被护理者的自重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右侧构件与左侧构件夹持被护理者的躯干,因此被护理者被束缚。

特别是在被护理者之中,也有由于脑梗塞而变得半身不遂的人。这些人的右腋和左腋中的一方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但另一方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活动,从而另一侧的手臂是由于自重而自然地下垂的状态、挛缩的状态。在上述以往的转移装置中,难以进行这些人的转移。

发明内容

因此,本示范的非限定性的一个课题为:提供一种在转移时被护理者不会被束缚,并且即使是在以往产品中难以应对的半身不遂的被护理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转移的转移装置。

该课题由技术方案一的示范达成。本示范的进一步的扩展方案记述于从属技术方案中。

本示范的转移装置具备:

基台,其具有脚轮;

支柱,其从所述基台起向上方延伸;

保持构件,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柱以绕水平的摆动轴心的方式从初始位置摆动至移送位置,并对被护理者进行保持;以及

操作机构,其利用护理者的手动力使所述保持构件摆动,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中央构件,其能够承接所述被护理者的胸部;右侧构件,其相对于所述中央构件位于水平的第一方向上的所述被护理者的右侧,并且沿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并远离所述中央构件的第二方向延伸,而能够载置所述被护理者的右腋;以及左侧构件,其相对于所述中央构件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被护理者的左侧,并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而能够载置所述被护理者的左腋,

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中央构件成为大致竖直的状态,

在所述移送位置,所述中央构件成为大致水平的状态,

在所述中央构件与所述右侧构件之间设置有右侧机构,所述右侧机构当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右腋未载置于所述右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手动力使所述右侧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央构件而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移动,所述右侧机构当在所述初始位置以及所述移送位置所述右腋载置于所述右侧构件的状态下,将所述右侧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央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固定,

在所述中央构件与所述左侧构件之间设置有左侧机构,所述左侧机构当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左腋未载置于所述左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手动力使所述左侧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央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移动,所述左侧机构当在所述初始位置以及所述移送位置,所述左腋载置于所述左侧构件的状态下,将所述左侧构件相对于所述中央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固定。

在本示范的转移装置中,右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右腋未载置于右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手动力使右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沿第一方向平行移动。另外,右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以及移送位置右腋载置于右侧构件的状态下,将右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另一方面,左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左腋未载置于左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利用手动力使左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沿第一方向平行移动。另外,左侧机构当在初始位置以及移送位置左腋载置于左侧构件的状态下,将左侧构件相对于中央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固定。

因此,该转移装置在移送位置,能够利用基于被护理者的自重产生的力将右侧构件和左侧构件分别独立地固定于第一方向的任意的位置。因此,被护理者难以感到被束缚。

特别是被护理者是由于脑梗塞而变得半身不遂的人的情况下,这些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活动右腋和左腋中的一方,由此由自己来决定右侧构件和左侧构件中的一方的第一方向的位置,而对于另一方,能够通过护理者与这些人配合地决定右侧构件和左侧构件中的另一方的第一方向的位置。

因此,根据该转移装置,在转移时被护理者不会被束缚,并且即使是在以往产品中难以应对的半身不遂的被护理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转移。

在本示范的其他方案中,右侧构件可以具有:右侧主体,其载置右腋;以及右侧臂,其从右侧主体向中央构件延伸。左侧构件可以具有:左侧主体,其载置左腋;以及左侧臂,其从左侧主体向中央构件延伸。中央构件可以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形成有:右引导室,其使右侧臂插入而在第一方向上对该右侧臂进行引导;左引导室,其使左侧臂插入而在第一防线上对该左侧臂进行引导。右侧机构可以包括:右侧卡合部,其在右侧臂的上表面的顶端形成;以及右侧被卡合部,其在右引导室的上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与右侧卡合部卡合。并且,左侧机构可以包括:左侧卡合部,其在左侧臂的上表面的顶端形成;以及左侧被卡合部,其在左引导室的上表面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与左侧卡合部卡合。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使本示范具体化。

在本示范的其他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右侧臂的下表面的顶端设置有右侧辊,该右侧辊在右侧卡合部与右侧被卡合部非卡合时在右引导室的下表面滚动。另外,优选的是,在左侧臂的下表面的顶端设置有左侧辊,该左侧辊在左侧卡合部与左侧被卡合部非卡合时在左引导室的下表面滚动。在该情况下,在右腋未载置于右侧构件、或左腋未载置于左侧构件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使右侧构件、左侧构件沿第一方向平行移动,因此护理者的操作性提升。

在本示范的其他方案中,优选的是,在引导部与右侧臂之间设置有右侧限位机构,该右侧限位机构使得右侧臂不会从引导部脱落。另外,优选的是,在引导部与左侧臂之间设置有左侧限位机构,该左侧限位机构使得左侧臂不会从引导部脱落。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右侧臂从引导部脱落、或左侧臂从引导部脱落,因此护理者的操作性提升。

在本示范的其他方案中,右侧限位机构可以具有:右侧销,其设置在引导部内,并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及右侧狭缝,其在右侧臂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使右侧销穿过。另外,左侧限位机构可以具有:左侧销,其设置在引导部内,并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及左侧狭缝,其在左侧臂沿第一方向延伸形成,并使左侧销穿过。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防止右侧臂、左侧臂从引导部脱落。

在本示范的其他方案中,右侧被卡合部可以是从齿根朝向开口侧的齿顶的齿面形成为右侧被卡合啮合面的齿。优选的是,在假定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并且假定由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所成的坐标的情况下,对于该右侧被卡合啮合面,在该坐标下,右侧被卡合啮合面与第一方向通过原点而交叉,且右侧被卡合啮合面的齿顶侧与第一方向成直角或者锐角。另外,右侧卡合部可以是从齿根朝向内侧的齿顶的齿面形成为右侧卡合啮合面的齿。优选的是,对于该右侧卡合啮合面,在坐标下,右侧卡合啮合面与右侧臂所延伸的延伸方向通过原点而交叉,且右侧卡合啮合面的齿顶侧与延伸方向成直角或者锐角。同样地,左侧被卡合部可以是从齿根朝向开口侧的齿顶的齿面形成为左侧被卡合啮合面的齿。优选的是,对于该左侧被卡合啮合面,在坐标下,左侧被卡合啮合面与第一方向通过原点而交叉,且左侧被卡合啮合面的齿顶侧与第一方向成直角或者锐角。另外,左侧卡合部可以是从齿根朝向内侧的齿顶的齿面形成为左侧卡合啮合面的齿。优选的是,对于该左侧卡合啮合面,在坐标下,左侧卡合啮合面与左侧臂所延伸的延伸方向通过原点而交叉,且左侧卡合啮合面的齿顶侧与延伸方向成直角或者锐角。在该情况下,啮合面彼此抵接而克服朝向右侧臂、左侧臂脱落的方向作用的力,从而右侧臂、左侧臂变得难以脱落。

本发明的其他方案以及优点会根据以下的记载和附图所公开的实施例、该附图所公开的图解、以及说明书和该附图整体所公开的本发明的概念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示出保持构件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示出保持构件处于移送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示出保持构件处于移送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示出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处于扩大位置的状态的右侧机构以及左侧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示出右侧构件以及左侧构件处于缩小位置的状态的右侧机构以及左侧机构的剖视图。

图6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示出右侧构件处于扩大位置、左侧构件处于缩小位置的状态的右侧机构以及左侧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右侧构件处于扩大位置且初始位置的右侧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右引导室的上表面的齿和水平延长部的齿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右侧构件处于缩小位置且初始位置的右侧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0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右侧构件处于缩小位置且移送位置的右侧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是涉及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并且右侧构件处于扩大位置且移送位置的右侧机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2涉及变形例的转移装置,并且右引导室的上表面的齿和水平延长部的齿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a~13d…脚轮

1…基台

3…支柱

O1…摆动轴心

5…保持构件

7…操作机构

51…中央构件

90…第一方向

52…右侧构件

53…左侧构件

52f、42a…右侧机构(52f…右侧卡合部(齿)、42a…右侧被卡合部(齿))

53f、43a…左侧机构(53f…左侧卡合部(齿)、43a…左侧被卡合部(齿))

52c…右侧臂

53c…左侧臂

42…右引导室

43…左引导室

51c…引导部

52g…右侧辊

53g…左侧辊

42b、52h…右侧限位机构(42b…右侧销、52h…右侧狭缝)

43b、53h…左侧限位机构(43b…左侧销、53h…左侧狭缝)

92…第三方向

82…右侧被卡合啮合面、左侧被卡合啮合面

84…右侧卡合啮合面、左侧卡合啮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示范所涉及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实施例的转移装置具备基台1、支柱3、保持构件5以及操作机构7。操作机构7具有手柄70以及支承机构71。在以下的图中,将支柱3的长度方向规定为转移装置的上下方向。另外,将配置有手柄70的一侧作为转移装置的后方,从而规定转移装置的前后方向。而且,如图3所示,以从前方侧观察到转移装置的情况为基准,规定了转移装置的左右方向。该左右方向相对于后述的中央构件51水平,并相当于本示范中的第一方向90。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基台1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基台1的后端形成有右后端部1a、左后端部1b以及倾斜部1c。右后端部1a以及左后端部1b分别通过向基台1的上方成台阶状弯折而形成。在右后端部1a的下方安装有脚轮13a,在左后端部1b的下方安装有脚轮13b。倾斜部1c位于右后端部1a与左后端部1b之间,并形成向下方倾斜的形状。另外,在基台1的后端固定有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支承板1d、1e。

另一方面,基台1的前端平坦地形成。另外,基台1的前端缘形成为一直线状。如图3所示,在基台1的前端,标有表示被护理者将双脚放在基台1时的位置的标记1f,并且实施了防滑加工(省略图示)。另外,在基台1的前端,在右下方安装有脚轮13c,并在左下方安装有脚轮13d。

支柱3由利用长条的板材形成的一对的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构成。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各自的下端固定于基台1的大致中央,且各上端向基台1的上方延伸。

如图3所示,在右侧支柱31安装有右膝保持构件15a,在左侧支柱32安装有左膝保持构件15b。右膝保持构件15a具有形成为前方弯曲并且凹陷的形状的缓冲件。左膝保持构件15b也具有形成为前方弯曲并且凹陷的形状的缓冲件。

另外,在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的上端,安装有将后述的摆动板56覆盖的罩33。罩33在向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的前方突出的同时,右后端与右侧支柱31的上端固定,并且左后端与左侧支柱32的上端固定。也就是说,右侧支柱31与左侧支柱32由罩33相互连结。另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通过向后方朝下倾斜延伸的连结板1g而与上述的支承板1d、1e连结。由此,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通过连结板1g而被支承板1d、1e支承。

保持构件5具有摆动板56、连结杆55、中央构件51、右侧构件52以及左侧构件53。

摆动板56插入右侧支柱31与左侧支柱32之间,并且基端通过摆动销61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连结。摆动销61沿相对于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水平的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90延伸。由此,摆动板56能够绕摆动销61、即绕相对于右侧支柱31以及左侧支柱32水平的摆动轴心O1摆动。在摆动板56的顶端固定有连结杆55的基端。

中央构件51具有中央底座51a以及在中央底座51a的初始位置与前表面固定的缓冲件51b。在中央底座51a的后表面固定有连结杆55的顶端。缓冲件51b通过表面与未图示的被护理者的胸部抵接,从而能够承接被护理者的胸部。

中央构件51在中央底座51a与缓冲件51b之间具有引导部51c。如图4~6所示,在引导部51c形成有右引导室42和左引导室43,右引导室42是水平地延伸并且右端通过开口42d敞开的四棱柱状的空间,左引导室43是水平地延伸并且左端通过开口43d敞开的四棱柱状的空间。在右引导室42与左引导室43之间存在水平延伸的壁44。

如图7、图9~11所示,右引导室42在上表面的左半部分形成有齿42a,而其他面成为平坦面。齿42a是右侧被卡合部。如图8所示,对于齿42a而言,位于右引导室42的深处即位于左边的齿顶A与比齿顶A靠开口42d侧的齿根B之间由相对于第一方向90倾斜的倾斜面81连接,比齿顶A靠开口42d侧的齿顶C与齿根B之间由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连接。在假定与第一方向90以及第二方向(纸面的厚度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92并且假定由第一方向90和第三方向92形成的坐标的情况下,对于该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在该坐标下,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与第一方向90通过原点O而交叉,且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的齿顶C侧与第一方向90成直角。

在右引导室42的稍右侧部分,固定有从中央底座51a起呈直角也就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右侧销42b。

左引导室43与右引导室42为镜像。因此,在图7~11中,用右引导室42的齿42a以及右侧销42b的图示来对左引导室43的齿43a以及左侧销43b进行图示。左引导室43在上表面的右半部分形成有齿43a,而其他面成为平坦面。齿43a是左侧被卡合部。在左引导室43的稍左侧部分固定有从中央底座51a起呈直角也就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左侧销43b。

如图4~6所示,右侧构件52具有右侧底座52a以及在右侧底座52a的左表面固定的缓冲件52b。在右侧底座52a固定有右侧臂52c。右侧臂52c包括:四棱柱状的后方延长部52d,其从右侧底座52a起在初始位置向后方延伸;以及四棱柱状的水平延长部52e,其从后方延长部52d向左方向成直角弯折并向左方向延伸。水平延长部52e插入引导部51c的右引导室42内。对于水平延长部52e,在右引导室42内,在初始位置,在上下存在稍大的间隙,但在前后只存在水平延长部52e能够移动的程度的间隙。

如图7、图9~11所示,在水平延长部52e的上表面的顶端形成有齿52f。对于齿52f,如图8所示,位于水平延长部52e的后方延长部52d侧即位于右边的齿顶D与比齿顶D靠内侧的齿根E之间由相对于第一方向90倾斜的倾斜面83连接,比齿顶D靠内侧的齿顶F与齿根E之间由右侧卡合啮合面84连接。对于该右侧卡合啮合面84,在坐标下,右侧卡合啮合面84与右侧臂52c的水平延长部52e所延伸的延伸方向通过原点O而交叉,且右侧卡合啮合面84的齿顶F侧与延伸方向成直角。倾斜面81与倾斜面83长度相等,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与右侧卡合啮合面84长度相等。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水平延长部52e与第一方向90平行,则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90一致。如果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90一致,则齿52f的倾斜面83与齿42a的倾斜面81平行。齿52f是与右引导室42的齿42a卡合的右侧卡合部。齿52f以及齿42a相当于右侧机构。

另外,在水平延长部52e的下表面的顶端设置有右侧辊52g。右侧辊52g能够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当齿52f与齿42a非卡合时在右引导室42的下表面滚动。

而且,在水平延长部52e形成有沿第一方向90延伸的右侧狭缝52h。右侧狭缝52h供右侧销42b穿过。右侧销42b以及右侧狭缝52h相当于右侧限位机构。

如图4~6所示,左侧构件53具有左侧底座53a以及在左侧底座53a的右表面固定的缓冲件53b。在左侧底座53a固定有左侧臂53c。左侧臂53c包括:四棱柱状的后方延长部53d,其从左侧底座53a起在初始位置向后方延伸;以及四棱柱状的水平延长部53e,其从后方延长部53d向右方向成直角弯折成并向右方向延伸。水平延长部53e插入引导部51c的左引导室43内。对于水平延长部53e而言,在左引导室43内,在初始位置,在上下存在稍大的间隙,但在前后只存在水平延长部53e能够移动的程度的间隙。

水平延长部53e与水平延长部52e为镜像。因此,在图7~11中,用水平延长部52e的齿52f、右侧辊52g以及右侧狭缝52h的图示来对水平延长部53e的齿53f、左侧辊53g以及左侧狭缝53h进行图示。在水平延长部53e的上表面的顶端形成有齿53f。齿53f是与左引导室43的齿43a卡合的左侧卡合部。齿53f以及齿43a相当于左侧机构。

另外,在水平延长部53e的下表面的顶端设置有左侧辊53g。左侧辊53g能够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并且当齿53f与齿43a非卡合时在左引导室43的下表面滚动。

而且,在水平延长部53e形成有沿第一方向90延伸的左侧狭缝53h。左侧狭缝53h供左侧销43b穿过。左侧销43b以及左侧狭缝53h相当于左侧限位机构。

如图1~3所示,手柄70具有第一手柄杆70a以及第二手柄杆70b。如图3所示,第一手柄杆70a形成为上端侧朝左右分支的大致Y字形状。在第一手柄杆70a的右上端设置有第一把手701,在第一手柄杆70a的左上端设置有第二把手702。另外,在第一手柄杆70a的下端的左右还分别设置有第三把手、第四把手(仅图示了第三把手703)。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二手柄杆70b的后端与第一手柄杆70a的下端以一定角度连接,第二手柄杆70b的前端与连结杆55以一定角度连接。由此,保持构件5与手柄70连接。在第二手柄杆70b的左右还分别设置有第五把手、第六把手(仅图示了第五把手705)。

支承机构71具有上述的支承板1d、1e以及阻尼器11。阻尼器11具有能够沿轴向伸缩的阻尼器主体11a、在阻尼器主体11a的下端固定的端盖11b、以及操作踏板9。阻尼器11通过阻尼器主体11a的上端与摆动板56的基端连结,从而能够摆动地连结于摆动板56。另外,阻尼器11经由端盖11b与上述的支承板1d、1e连结。

如图1所示,通过护理者踩踏操作踏板9,阻尼器11在保持构件5从移送位置向初始位置摆动时沿轴向缩小,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阻尼器11在保持构件5从初始位置向移送位置摆动时沿轴向伸长。阻尼器11调整内部的液压以在伸缩时产生一定的阻力。另外,当保持构件5在初始位置与移送位置之间摆动时,护理者使脚脱离操作踏板9,从而阻尼器11能够以任意的摆动角度来对保持构件5进行固定。

以将就座在未图示的床上的被护理者向轮椅、马桶等转移的情况为例,具体地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转移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在被护理者中,除了高龄者、伤病人员之外,还包括残疾人等。

首先,护理者用脚踩踏操作踏板9。由此,阻尼器11的阻尼器主体11a能够沿轴向伸缩,能够进行保持构件5的摆动。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护理者将手柄70向上方侧上推,而使保持构件5向初始位置摆动。在初始位置,中央构件51处于大致竖直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被护理者还未将右腋载置于右侧构件52,因此在右侧臂52c未作用有被护理者的体重W。因此,如图7所示,对于右侧构件52而言,齿52f未与齿42a卡合,且右侧辊52g与右引导室42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右侧构件52能够相对于中央构件51沿第一方向90自由地平行移动。因此,护理者首先将右侧臂52c朝向从右引导室42拔出的方向拉拽,使右侧构件52远离中央构件51而处于扩大位置。此时,右侧辊52g在右引导室42的下表面滚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右侧构件52处于扩大位置。另外,在水平延长部52e,右侧销42b与右侧狭缝52h的左端抵接,防止右侧臂52c从引导部51c脱落。

另外,被护理者也还未将左腋载置于左侧构件53,因此在左侧臂53c未作用有被护理者的体重W。因此,对于左侧构件53而言,齿53f未与齿43a卡合,且左侧辊53g与左引导室43的下表面抵接。因此,左侧构件53也能够相对于中央构件51沿第一方向90自由地平行移动。护理者将左侧臂53c也朝向从左引导室43拔出的方向拉拽,使左侧构件53远离中央构件51而处于扩大位置。此时,左侧辊53g在左引导室43的下表面滚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左侧构件53处于扩大位置。另外,在水平延长部53e,左侧销43b与左侧狭缝53h的右端抵接,防止左侧臂53c从引导部51c脱落。

这样,如图4所示,将右侧构件52以及左侧构件53设在扩大位置,护理者使脚脱离操作踏板9,并利用脚轮13a~13d使转移装置移动,而使中央构件51的表面面对被护理者。被护理者将两脚放在基台1的标记1f上,并且使右膝保持构件15a和左膝保持构件15b分别保持右膝和左膝。然后,被护理者将胸部抵接于中央构件51的表面。

护理者利用手动力使右侧构件52相对于中央构件51沿第一方向90平行移动,并如图8所示,以适度的强度将缓冲件52b抵接于被护理者的躯干的右侧面。也存在如下情况,右臂活动的被护理者自行将右侧构件52相对于中央构件51沿第一方向90平行移动,并以适度的强度将缓冲件52b抵接于自己的躯干的右侧面。此时,右侧辊52g在右引导室42的下表面滚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右侧构件52处于任意的缩小位置。

于是,如果被护理者将右腋载置于右侧构件52上,则如图9所示,被护理者的体重W作用于右侧臂52c,右侧构件52的齿52f卡合于齿42a。因此,右侧构件52相对于中央构件51在第一方向90上固定。更加详细而言,右侧构件52的水平延长部52e的顶端部分的齿52f中的右侧卡合啮合面84与右引导室42的齿42a中的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齿52f中的倾斜面83与右引导室42的齿42a中的倾斜面81抵接。此时,右侧卡合啮合面84与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右侧卡合啮合面84与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克服朝向右侧臂52c脱落的方向作用的力,右侧臂52c变得难以脱落。左侧臂53c也是相同的。

在被护理者肥胖、只能将右腋展开并载置于右侧构件52上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使右侧构件52处于从中央构件51展开的任意的缩小位置,并使齿52f卡合于齿42a。此时也是右侧卡合啮合面84与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右侧卡合啮合面84与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克服朝向右侧臂52c脱落的方向作用的力,右侧臂52c变得难以脱落。左侧臂53c也是相同的。

另一方面,护理者利用手动力而使左侧构件53相对于中央构件51沿第一方向90平行移动,并以适度的强度将缓冲件53b抵接于被护理者的躯干的左侧面。也存在如下情况,左臂活动的被护理者自行将左侧构件53相对于中央构件51沿第一方向90平行移动,并以适度的强度将缓冲件53b抵接于自己的躯干的左侧面。此时,左侧辊53g在左引导室43的下表面滚动,因此能够容易地使左侧构件53处于任意的缩小位置。

而且,如果被护理者将左腋载置于左侧构件53上,则被护理者的体重W作用于左侧臂53c,左侧构件53的齿53f卡合于齿43a。因此,左侧构件53相对于中央构件51在第一方向90上固定。此时也是左侧卡合啮合面84与左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左侧卡合啮合面84与左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而克服朝向左侧臂53c脱落的方向作用的力,左侧臂53c变得难以脱落。右侧臂52c也是相同的。

在被护理者肥胖、只能将左腋展开并载置于左侧构件53上的情况下,使左侧构件53处于从中央构件51展开的任意的缩小位置,并使齿53f卡合于齿43a。此时也是左侧卡合啮合面84与左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左侧卡合啮合面84与左侧被卡合啮合面82抵接而克服朝向左侧臂53c脱落的方向作用的力,左侧臂53c变得难以脱落。右侧臂52c也是相同的。

这样,保持构件5成为如图5或者图6那样的状态。这样,被护理者由中央构件51、右侧构件52以及左侧构件53分别保持胸部、躯干、右腋以及左腋。

在该状态下,通过护理者再度踩踏操作踏板9,从而使保持构件5成为能够摆动的状态,并且将手柄70向下方下推,由此使保持构件5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摆动至图2所示的移送位置。此时,中央构件51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但被护理者的体重W留在臀部侧,因此在右侧构件52以及左侧构件53作用有该体重W。需要说明的是,在移送位置,还可以使中央构件51处于臀部侧位于稍下方那样的状态。由此,使得被护理者被从床抬起臀部,且全身被向转移装置移动。在使保持构件5摆动至移送位置后,护理者使脚脱离操作踏板9,由此将保持构件5固定在移送位置。在此之间,该转移装置利用基于被护理者的自重产生的力将右侧构件52和左侧构件53分别独立地固定在第一方向90的任意的位置,因此被护理者难以感到被束缚。

特别是在被护理者是由于脑梗塞而变得半身不遂的人的情况下,这些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活动作为健康侧的右腋和左腋中的一方,由此能够由自己来决定右侧构件52和左侧构件53中的一方的第一方向90的位置,而对于另一方的患侧,能够通过护理者与这些人配合地决定右侧构件52和左侧构件53中的另一方的第一方向90的位置。

并且,在将被护理者放在转移装置的状态下,将转移装置移动至轮椅、马桶等的附近,并且护理者使基台1的前端侧朝向轮椅、马桶等,以使得被护理者落在轮椅、马桶等。之后,护理者利用手柄70以及操作踏板9而使保持构件5从移送位置向初始位置摆动。此时,护理者根据需要来适当重新握持第一把手701~第六把手706而将手柄70向上方上推。另外,在使保持构件5从移送位置向初始位置摆动时,阻尼器主体11a产生一定的阻力并且沿轴向伸缩。由此,被护理者使得臀部落在轮椅、马桶等,且全身被从转移装置向轮椅、马桶等移动。这样,完成由转移装置进行的被护理者从床向轮椅、马桶等的转移。

因此,根据该转移装置,使得被护理者在转移时不会被束缚,并且即使是在以往产品中难以应对的半身不遂的被护理者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转移。

在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示范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的是,本示范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制,而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进行应用。

例如,引导部51c的右引导室42与左引导室43也可以不被壁44分隔而一体地形成。此时,右引导室42与左引导室43不一定在第一方向上前后重叠地存在,如果中央构件51的左右的宽度比较大,则可以在中央构件51形成左右延伸的单一的空间,并将该空间的1/2分别设为右引导室42和左引导室43。

另外,也可以如图12所示,使得右侧被卡合啮合面82和左侧被卡合啮合面82的齿顶C侧、以及右侧卡合啮合面84和左侧卡合啮合面84的齿顶F侧与第一方向90形成锐角θ。在该情况下,右侧臂52c、左侧臂53c变得更难以脱落。

而且,还可以设成能够对连结杆55的长度进行调整,以能够根据被护理者的体格来对摆动板56与中央构件51之间的距离进行变更。同样地,还可以构成为能够根据被护理者的体格来使右膝保持构件15a以及左膝保持构件15b前后地移动。

另外,操作机构7、右侧机构52f、42a、左侧机构53f、43a、右侧卡合部52f、右侧被卡合部42a、左侧卡合部53f、左侧被卡合部43a、右侧限位机构42b、52h、左侧限位机构43b、53h等并不限于上述的结构,而可以进行适当设计。

另外,也可以在水平延长部52e的顶端下表面与右引导室42的下表面之间设置作为施力构件的弹簧,以使得在移送状态下齿52f与齿42a可靠地啮合;还可以在水平延长部52e的顶端上表面与右引导室42的上表面之间设置作为施力构件的弹簧,以使得在初始状态下齿52f与齿42a的啮合解除。作为这些施力构件,既可以是相互吸引的永磁铁与磁性体或者永磁铁,也可以是相互排斥的永磁铁与永磁铁。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重症监护室专用护理车及其使用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