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阀

文档序号:310715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隔离阀 (Isolation valve ) 是由 户次浩之 于 2020-05-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耐久性高的紧凑的隔离阀及隔离阀的设置方法。隔离阀具备容纳阀体阀箱(12)、将一对流体管(W)和阀箱(12)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13),阀箱(12)具有从阀箱主体沿管轴向(X)突出的一对突出管部(12B),密封带(13)由将各个流体管(W1,W2)及突出管部(12B)覆盖成密封状态的一对主体部(B1)和连接一对主体部(B1)的连接部(B3)被一体形成而被沿流体管(W)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Ba)构成。(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pact isolation valve with high durability and an installation method of the isolation valve. The isolation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 seal tape (13) which accommodates a valve body valve box (12) and covers a pair of fluid pipes (W) and the valve box (12) in a sealed state, wherein the valve box (12) is provided with a pair of protruding pipe parts (12B) protruding from a valve box main body along a pipe axial direction (X), and the seal tape (13) is composed of a pair of main body parts (B1) which cover the fluid pipes (W1, W2) and the protruding pipe parts (12B) in a sealed state and a plurality of split parts (Ba) which are integrally formed and split along the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 of the fluid pipe (W) and connect a connecting part (B3) of the pair of main body parts (B1).)

隔离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离阀,前述隔离阀具备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将流路封闭可能的阀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隔离阀:借助孔锯切断作为流体管的水道管,设置有阀箱(文献中为连接管部)的隔离阀,前述阀箱为,在相对于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水道管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之间容纳阀体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离阀具备将阀箱和水道管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管节,在该管节的内周面配置有环状密封件。该隔离阀的设置时,将管节预先装配于水道管,借助壳体(文献中为罩)将水道管及隔离阀以密封状态包围的状态下,借助供给装置使管节沿水道管的外周面在管轴向上滑动,将管节跨圆弧状剖切面地装配于阀箱和水道管之间。然后,撤去壳体,由此设置隔离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70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离阀撤去壳体而借助管节将阀箱和水道管之间密封,所以实现紧凑化。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隔离阀中,使管节沿管轴向移动,所以在水道管的外周面有毛边等的情况下,有被在管节的内周面配置的环状密封件与毛边等抵接而环状密封件的功能受损的可能。因此,从隔离阀的耐久性的观点来看有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希望耐久性高的紧凑的隔离阀。

本发明的隔离阀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隔离阀,其特征在于,具备阀体、阀箱、密封带,前述阀体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前述阀箱被配置于一对前述流体管之间,容纳前述阀体,前述密封带将一对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前述阀箱具有从阀箱主体向前述流体管的管轴向突出的一对突出管部,前述密封带由连接部和一对主体部被一体形成而被在前述流体管的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构成,前述一对主体部将各个前述流体管及前述突出管部覆盖成密封状态,前述连接部以与前述阀箱主体的沿着前述管轴向的侧面相向的状态将一对前述主体部连接。

本方案中,由阀体、阀箱、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构成隔离阀,所以能够在不留有作业用罩等的情况下实现隔离阀的紧凑化。

此外,本方案的密封带为由一对主体部和连接一对主体部的连接部构成的一体型的密封带,所以强度高。并且,密封带由被沿流体管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构成,能够将多个分割部件从流体管的径向装配,所以无需使密封带沿管轴向移动。结果,密封带的内周面不会由于形成于流体管的外周面的毛边等而损伤,能够提高密封带的耐久性。由此,能够提供耐久性高的紧凑的隔离阀。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主体部的内表面,装配有跨前述流体管和前述突出管部的密封部件,在前述密封部件,突出形成有与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和与前述突出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环状凸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被在主体部的内表面配置的密封部件设置与流体管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和与阀箱的突出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环状凸部,则能够将从流体管和突出管部之间流出的流体切实地切断。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一对前述流体管的端面是相对于前述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前述流体管的中间位置就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在前述突出管部,形成有以沿着前述圆弧状剖切面的方式相向的圆弧状端面。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阀箱的突出管部设置与流体管的圆弧剖切面相向的圆弧状端面,则能够使阀箱接近圆弧状剖切面,实现隔离阀的紧凑化。并且,流通至流体管的流体被阀箱的突出管部顺畅地引导,所以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阀箱的底面形成有定位用的底面凹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阀箱的底面形成定位用的底面凹部,则阀箱相对于流体管的装配位置正确。结果,能够借助密封带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切实地密封。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前述多个分割部件由被互相接合的一对半圆筒部件构成。

如本方案所示,若将分割部件以二分的半圆筒部件构成,则容易将分割部件从径向装配。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一对前述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形成有互相嵌合的凹凸形状。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设置凹凸形状,则更容易将分割部件从径向装配。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移动防止机构,前述移动防止机构被设置于前述主体部的与前述阀箱相反的一侧,防止前述密封带的前述管轴向的移动。

如本方案所示,若设置移动防止机构,则能够切实地防止密封带的管轴向的移动。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咬入前述流体管的爪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主体部的内周面设置咬入流体管的爪部,则能够将密封带的管轴向的移动切实地防止。并且,仅在主体部设置爪部即可,所以能够节约零件个数。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前述环状凹部嵌合的环状凸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使流体管的环状凹部和主体部的环状凸部嵌合,则能够切实地防止密封带的管轴向的移动。并且,可以仅在流体管设置环状凹部而在主体部设置环状凸部,所以能够节约零件个数。

本发明的隔离阀的设置方法的是将隔离阀设置于前述流体管的隔离阀的设置方法,前述隔离阀具备阀体、阀箱、密封带,前述阀体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前述阀箱容纳前述阀体,前述密封带由具有一对主体部和连接一对前述主体部的连接部的一体部件构成,由该一体部件被互相接合的一对半圆筒部件形成,前述隔离阀的设置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装配工序、流体管切断工序、阀箱设置工序、密封带装配工序、壳体除去工序,在前述壳体装配工序中,将容纳有前述密封带的壳体以密封状态装配于前述流体管,在前述流体管切断工序中,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借助切断装置切断前述流体管,形成相对于前述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前述流体管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在前述阀箱设置工序中,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将容纳有前述阀体的前述阀箱插入一对前述圆弧状剖切面之间,在前述密封带装配工序中,操作被设置于前述壳体的外部的操作部,使前述半圆筒部件沿前述流体管的径向移动,借助前述密封带将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之间覆盖成密封状态,在前述壳体除去工序中,将前述壳体从前述流体管卸下。

本方法中,预先在壳体内容纳密封带,操作被设置于壳体的外部的操作部,使一对半圆筒部件移动,将密封带装配于流体管和阀箱之间,将壳体从流体管卸下,由此,完成隔离阀的装配。这样,借助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构成隔离阀,所以不会留有壳体,能够实现隔离阀的紧凑化。

此外,本方法中,将一对半圆筒部件从流体管的径向装配,所以无需使密封带沿管轴向移动。结果,密封带的内周面不会由于被在流体管的外周面形成的毛边等损伤,能够提高密封带的耐久性。由此,能够提供耐久性高的紧凑的隔离阀的设置方法。

其他技术方案为,在前述密封带装配工序中,前述半圆筒部件在被保持部引导的同时滑动移动,前述保持部设置于前述壳体的底部,保持前述半圆筒部件。

如本方法所示,借助被设置于壳体的底部的保持部引导一对半圆筒部件的侧方移动,所以一对半圆筒部件相对于流体管及阀箱的装配位置正确。结果,能够借助密封带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切实地密封。

本发明的隔离阀的技术方案为,具备阀体、阀箱、密封带,前述阀体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前述阀箱被配置于一对前述流体管之间,容纳前述阀体,前述密封带将一对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前述密封带以将一对前述流体管和与各个前述流体管的端面相向的前述阀箱的两端部个别地覆盖的方式,由被在与前述流体管的管轴向垂直的面分割的一对环状分割体构成,各个前述环状分割体由多个分割部件构成,前述多个分割部件具有将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覆盖成密封状态的主体部、与前述阀箱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被沿前述流体管的周向分割。

本方案中,由阀体、阀箱、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构成隔离阀,所以不留有作业用罩等,能够实现隔离阀的紧凑化。

此外,本方案的环状分割体由被沿流体管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构成,具有与阀箱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即,能够以使被卡合部和卡合部卡合的方式将多个分割部件从流体管的径向装配,所以无需使密封带沿管轴向移动。结果,密封带的内周面不会由于形成于流体管的外周面的毛边等而损伤,能够提高密封带的耐久性。由此,能够提供耐久性高的紧凑的隔离阀。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阀箱,形成有从沿着前述管轴向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作为前述被卡合部,前述环状分割体具有以与前述侧面相向的方式从前述主体部伸出的伸出部,在前述伸出部的末端部形成有前述卡合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将被卡合部由从阀箱的侧面突出的突出部形成,将卡合部形成于环状分割体的伸出部的末端部,则装置结构简便。并且,若在环状分割体设置从主体部伸出的伸出部,则能够提高密封带的强度。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突出部,形成有越朝向前述侧面则前述管轴向的宽度越变大的倾斜面,在前述卡合部,形成有与前述倾斜面相向的相向倾斜面。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阀箱的突出部设置倾斜面,在环状分割体的卡合部设置相向倾斜面,则借助倾斜面及相向倾斜面引导环状分割体相对于阀箱的装配。结果,将环状分割体装配于阀箱的作业容易。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前述阀箱具有从阀箱主体沿前述管轴向突出的一对突出管部,在前述主体部的内表面装配有跨前述流体管和前述突出管部的密封部件,在前述密封部件,突出形成有与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和与前述突出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环状凸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被在环状分割体的主体部的内表面配置的密封部件,设置与流体管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和与阀箱的突出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环状凸部,则能够将从流体管和突出管部之间流出的流体切实地切断。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一对前述端面为,相对于前述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前述流体管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在前述突出管部,形成有以沿着前述圆弧状剖切面的方式相向的圆弧状端面。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阀箱的突出管部设置与流体管的圆弧剖切面相向的圆弧状端面,则能够使阀箱接近圆弧状剖切面,实现隔离阀的紧凑化。并且,向流体管流通的流体被阀箱的突出管部顺畅地引导,所以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阀箱的底面形成有定位用的底面凹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阀箱的底面形成定位用的底面凹部,则阀箱相对于流体管的装配位置正确。结果,能够借助密封带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切实地密封。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各个前述分割部件由被互相接合的一对半圆筒部件构成。

如本方案所示,若将分割部件以二分的半圆筒部件构成,则容易将分割部件从径向装配。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一对前述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形成有互相嵌合的凹凸形状。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设置凹凸形状,则更容易将分割部件从径向装配。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一对前述半圆筒部件的端部被借助铰链结合。

如本方案所示,若将半圆筒部件的端部借助铰链结合,则将打开的状态的半圆筒部件预先装配于流体管或阀箱,若在将阀箱配置于一对流体管之间的状态下关闭操作,则密封带的装配完成,所以作业性提高。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移动防止机构,前述移动防止机构被设置于前述主体部的与前述阀箱相反的一侧,防止前述密封带的前述管轴向的移动。

如本方案所示,若设置移动防止机构,则能够切实地防止密封带的管轴向的移动。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环状分割体的内周面形成有咬入前述流体管的爪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在环状分割体的内周面设置咬入流体管的爪部,则能够将密封带的管轴向的移动切实地防止。并且,仅在主体部设置爪部即可,所以能够节约零件个数。

其他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在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前述环状凹部嵌合的环状凸部。

如本方案所示,若使流体管的环状凹部和主体部的环状凸部嵌合,则能够切实地防止密封带的管轴向的移动。并且,可以仅在流体管设置环状凹部而在主体部设置环状凸部,所以能够节约零件个数。

本发明的隔离阀的设置方法的是将隔离阀设置于前述流体管的隔离阀的设置方法,前述隔离阀具备阀体、阀箱、密封带,前述阀体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前述阀箱容纳前述阀体,前述密封带由被沿前述流体管的管轴向分割的一对环状分割体构成,该环状分割体由被沿前述流体管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形成,前述隔离阀的设置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装配工序、流体管切断工序、阀箱设置工序、密封带装配工序、壳体除去工序,在前述壳体装配工序中,将容纳有前述密封带的壳体以密封状态装配于前述流体管,在前述流体管切断工序中,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借助切断装置切断前述流体管,形成相对于前述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前述流体管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在前述阀箱设置工序中,在前述壳体的内部,将容纳有前述阀体的前述阀箱插入一对前述圆弧状剖切面之间,在前述密封带装配工序中,操作被设置于前述壳体的外部的操作部,使前述半圆筒部件沿前述流体管的径向移动,借助前述密封带将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之间覆盖成密封状态,在前述壳体除去工序中,将前述壳体从前述流体管卸下。

本方法中,预先在壳体内容纳密封带,操作被设置于壳体的外部的操作部,使一对半圆筒部件移动,将密封带装配于流体管和阀箱之间,将壳体从流体管卸下,由此,完成隔离阀的装配。这样,借助阀体、阀箱、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构成隔离阀,所以不会留有壳体,能够实现隔离阀的紧凑化。

此外,本方法中,将多个分割部件从流体管的径向装配,所以无需使密封带沿管轴向移动。结果,密封带的内周面不会由于被在流体管的外周面形成的毛边等损伤,能够提高密封带的耐久性。由此,能够提供耐久性高的紧凑的隔离阀的设置方法。

其他技术方案为,在前述密封带装配工序中,前述分割部件在被保持部引导的同时滑动移动,前述保持部设置于前述壳体的底部,保持前述分割部件。

如本方法所示,分割部件的侧方移动被设置于壳体的底部的保持部引导,所以多个分割部件相对于流体管及阀箱的装配位置正确。结果,能够借助密封带将流体管和阀箱之间切实地密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俯视图。

图3是将一方的分割部件卸下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阀箱的立体图。

图6是从底面侧观察的阀箱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底面侧观察的装配有密封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将密封部件装配于一方的分割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9是壳体的下部壳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流体管切断工序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阀箱设置工序的概念图。

图12是表示阀箱设置工序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密封带装配工序的概念图。

图1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侧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剖视图。

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隔离阀的俯视图。

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剖视图。

图18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分割部件卸下后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阀箱的立体图。

图20是将密封部件装配于第三实施方式的一方的分割部件的状态图。

图21是从内侧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密封带的立体图。

图22是第五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放大立体图。

图23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侧视图。

图24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密封带的后视图。

图25是第六实施方式的隔离阀的剖视图。

图2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密封带的主视图。

图2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2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壳体的第二壳的内表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隔离阀及隔离阀的设置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隔离阀的一例,以被设置于水道管W(流体管的一例)的隔离阀1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以下,有将重力方向设为下、将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上来说明的情况。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隔离阀1具备阀盖11、阀箱12、密封带13、移动防止机构14。此外,如图3所示,隔离阀1具备容纳于阀箱12的阀体15。

如图1~图3所示,阀盖11具有阀盖凸缘11a、阀盖侧容纳部11b、被操作部11c,前述阀盖凸缘11a借助螺栓、螺母被紧固连结于阀箱12的阀箱凸缘12a,前述阀盖侧容纳部11b容纳开阀状态的阀体15,前述被操作部11c被设置于阀盖侧容纳部11b的上部,被用未图示的操作件旋转操作。在阀盖11处,构成通过被操作部11c被旋转操作来使阀体15直线行进移动的直线移动机构。该直线移动机构通过用于阀体15封闭水道管W的前进移动、或者用于阀体15开放水道管W的后退移动的某个使阀体15直线行进移动。

如图3及图4所示,阀箱12被插入通过切断水道管W而形成的一对水道管W1,W2的圆弧状剖切面20之间。阀箱12具有容纳阀体15的阀箱侧容纳部12A(阀箱主体的一例)、以从作为与管轴向X交叉的平面的一对交叉面12Aa沿着水道管W的管轴向X(以下称作“管轴向X”)的方式向水道管W1,W2突出的一对突出管部12B。

如图5所示,阀箱侧容纳部12A被形成为具有作为与管轴向X交叉的平面的一对交叉面12Aa、作为沿着管轴向X的平面的一对侧面12Ab的盒状。一对交叉面12Aa由处于阀盖11侧而管轴向X的宽度恒定的一对基端面12Aa1、和与基端面12Aa1连接的连接部位相比越靠末端方向(下方)管轴向X的宽度越逐渐变窄的一对锥面12Aa2、在从与锥面12Aa2连接的连接部位至末端的区域与管轴向X正交的一对末端面12Aa3构成。此外,在各个末端面12Aa3的与锥面12Aa2连接的连接部位附近的内侧,形成有连接各个末端面12Aa3的加固板21。在一对侧面12Ab,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U字形的突出部12Ab1(被卡合部的一例)。在该突出部12Ab1的一对外侧端,形成有越朝向侧面12Ab(越朝向水道管W的中心)管轴向X的宽度越变大倾斜面12Ab2。

如图6及图7所示,在阀箱侧容纳部12A的底面,形成有用于在中央部分定位的底面凹部12Ac、作为搬运时的载置部位的一对支承脚部12Ad。此外,在被一对支承脚部12Ad、底面凹部12Ac、一对末端面12Aa3包围的区域形成为作为空间的缺肉部12Ae。

各个突出管部12B被形成为与水道管W同径的圆柱状,在各个突出管部12B形成有与一对水道管W1,W2的圆弧状剖切面20相向的平端面12Ba。详细情况在后说明,但在被旋转的孔锯5切断的水道管W处,形成有相对于阀体15的插拔方向Y越靠水道管W的侧面观察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侧面观察为圆弧状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20 (参照图3)。

如图4所示,密封带13将一对水道管W1,W2和阀箱12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密封带13由一对环状分割体B构成,前述一对环状分割体B以将一对水道管W1,W2的圆弧状剖切面20(水道管W)和与各个圆弧状剖切面20相向的一对平端面12Ba(阀箱12的两端部)个别地覆盖的方式,在与管轴向X垂直的面被分割。如图1~图4所示,各个环状分割体B由被沿水道管W的周向进一步分割的一对分割部件Ba构成,各个分割部件Ba由被互相接合的一对半圆筒部件(多个分割部件的一例)构成。各个分割部件Ba被以相同形状形成,使一方的分割部件Ba在绕管轴向X旋转180度的状态下与另一方的分割部件Ba接合。

一对分割部件Ba被接合的环状分割体B具有将水道管W和阀箱12覆盖成密封状态的主体部B1、以与阀箱12的侧面12Ab相向的方式从主体部B1伸出的伸出部B2 (也参照图7)。

主体部B1具有环状部22、从环状部22的两端部向外侧突出而用于将一对分割部件Ba借助紧固连结螺栓16a及紧固连结螺母16b接合的一对接合部23 (参照图1~图2)。

如图8所示,在环状部22的内表面形成有装配密封部件S的密封槽22a。在该密封槽22a,在与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的外周面相向的一侧形成有与管轴向X正交的第一平壁部22a1,在与水道管W的外周面相向的一侧形成有与管轴向X正交的第二平壁部22a2。此外,在一对分割部件Ba(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形成有后述的密封部件S的嵌合脚部Sb嵌合的嵌合槽22a3。

密封部件S具有与水道管W及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的相向部位的外周面密接的密接部Sa、从密接部Sa向外侧突出而被在密封槽22a的嵌合槽22a3嵌合的嵌合脚部Sb (参照图4及图8)。在密接部Sa突出形成有,与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的外周面抵接的侧面观察为直线状的第一环状凸部Sa1、与水道管W的外周面抵接的两个第二环状凸部Sa2,Sa3。与水道管W的外周面抵接的两个第二环状凸部Sa2,Sa3中的位于阀箱12侧的一方的第二环状凸部Sa2以沿着水道管W的圆弧状剖切面20的方式被形成为侧面观察时为圆弧状,处于移动防止机构14侧的另一方的第二环状凸部Sa3被形成为侧面观察时为直线状。这样,若在被在环状分割体B的主体部B1的内表面配置的密封部件S设置与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Sa1、与水道管W的外周面抵接的两个第二环状凸部Sa2,Sa3,则能够切实地防止从水道管W和突出管部12B之间漏水。另外,也可以省略第二环状凸部Sa2,Sa3的某一个。

如图4所示,在环状分割体B的环状部22的外侧端,移动防止机构14被一体形成。移动防止机构14位于与阀箱12相反的一侧,防止环状分割体B的管轴向X的移动。该移动防止机构14具有与环状部22一体形成的半分状的一对分割推压体14A、能够咬入水道管W的外周面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防脱部件14B (也参照图1~图2)。跨被在一对分割推压体14A的周向端部形成的接合部23地设置有连结一对分割推压体14A的连结螺栓14Ab1及连结螺母14Ab2。此外,在分割推压体14A的连结螺栓14Ab1及连结螺母14Ab2之间,插入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推螺栓14Ab3。防脱部件14B构成为,被移动自如地装配于在分割推压体14A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的凹状容纳部14Ba内,随着推螺栓14Ab3的紧固操作,各防脱部件14B向径向内侧移动,咬入水道管W的外周面。

如图1~图2所示,一对接合部23被在与伸出部B2相反的一侧形成于不与环状侧壁22b干涉的位置,被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各个环状分割体B各两个)紧固连结螺栓16a及紧固连结螺母16b紧固连结。此外,如图8所示,在接合部23的一方的分割面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凸部23b1,在另一方的分割面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凹部23b2。这样,借助接合部23的凸部23b1及凹部23b2,在一对分割部件Ba(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形成有互相嵌合的凹凸形状。进而,在接合部23的外侧面,与被在后述的壳体3(下部壳3A的底壁3Ab)设置的保持部33的突起33A卡合的多个(在位于凸部23b1及凹部23b2的附近为两个)卡合槽23c被形成为凹状。

如图7~图8所示,伸出部B2具有与环状部22连接的基端部24、形成于基端部24的末端侧而与阀箱12的突出部12Ab1卡合的卡合部25。

基端部24具有与阀箱侧容纳部12A的交叉面12Aa(主要是锥面12Aa2及末端面12Aa3)相向的相向壁部24a、从相向壁部24a在管轴向X上弯曲的弯曲壁部24b。卡合部25被形成于弯曲壁部24b的末端部,具有凹状槽部25a。在该凹状槽部25a,形成有与突出部12Ab1的倾斜面12Ab2相向的相向倾斜面25a1 (参照图4)。详细情况在后说明,但使一对分割部件Ba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移动来装配于阀箱12时,相向倾斜面25a1与突出部12Ab1的倾斜面12Ab2抵接,分割部件Ba被引导。

接着,对用于隔离阀1的设置方法的隔离阀设置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10~图11所示,隔离阀设置装置10具有上述隔离阀1、切断水道管W的切断装置2、作业阀4被连结的状态下覆盖水道管W的壳体3、能够将容纳有阀体15的阀箱12下降操作的升降装置C。

如图10所示,切断装置2具有由电动马达、发动机等构成的原动部27、与作业阀4连结的连结壳31、连结连结壳31的套28、被套28支承而被原动部27旋转驱动的驱动旋转轴29、在驱动旋转轴29的末端部的连结凸缘部29A与其他种类的部件替换自如地连结的孔锯5。在套28的下侧连结凸缘部28A,能够收纳孔锯5的一部分的连结壳31的上侧连结凸缘部31A被借助螺栓、螺母等紧固连结部件固定连结。孔锯5形成为直径比水道管W的外径大。该孔锯5具有在末端部设置有切削顶部的圆筒状体部5A、穿过圆筒状体部5A的中心位置而比切削顶部向前方突出的中心钻5B构成。此外,在中心钻5B,设置有防止进入圆筒状体部5A内的切断除去管部的脱离的起伏摆动自如的一对防脱片5C。切断装置2构成为,通过原动部27的驱动相对于驱动旋转轴29施加驱动旋转力和进给力,使与驱动旋转轴29连结的孔锯5穿过被打开操作的作业阀4沿与管轴向X正交的铅垂方向(插拔方向Y)旋转的同时送入,由此,将水道管W切断成圆筒状。由此,如图11所示,在水道管W形成有,相对于阀体15的插拔方向Y越靠水道管W的侧面观察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侧面观察时为圆弧状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20。

壳体3具有被从下方外嵌装配的半分状的下部壳3A、相对于水道管W被从上方外嵌装配的半分状的上部壳3B、与上部壳3B连结的作业阀4。两壳3A,3B借助未图示的螺栓、螺母等紧固连结部件被拆装自如地以密封状态凸缘接合,在与上部壳3B的管轴芯方向中央部一体形成的连结筒部3Ba,借助螺栓、螺母等紧固连结部件,作业阀4的阀壳4A被以密封状态安装。在作业阀4的阀壳4A,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开闭移动自如的作业阀体4C和将其开闭操作的操作手柄4D。在作业阀4的上端,借助螺栓、螺母等紧固连结部件与上述的连结壳31的下侧连结凸缘部31B装卸自如地固定连结的上侧连结凸缘部4B被一体形成。

如图9所示,下部壳3A被形成为,具有侧壁3Aa和底壁3Ab的上部开口的盒状。在长边方向的(沿着管轴向X的)一对侧壁3Aa和底壁3Ab之间形成有向内侧弯曲的一对台阶部3Ac。将壳体3以密封状态装配于水道管W时,呈在台阶部3Ac支承有分割部件Ba的主体部B1的状态 (参照图13)。在台阶部3Ac的侧面,形成有供推进部件P(操作部的一例)插入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贯通孔部3Ac1,前述推进部件P能够将分割部件Ba向内侧(水道管W的方向)推入。

在底壁3Ab,保持分割部件Ba的接合部23的保持部33被通过粘接、螺纹固定、嵌入等固定(参照图12)。该保持部33以分割部件Ba被装配于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的既定位置的方式被在一对台阶部3Ac之间的区域沿径向设置。在保持部33的上表面的中央部分,与被在接合部23的外侧面形成的卡合槽23c卡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突起33A被遍及由一对台阶部3Ac所夹的区域沿径向设置。借助这些卡合槽23c和突起33A,分割部件Ba被定位于既定的位置,构成分割部件Ba由于推进部件P从水道管W的侧方滑动移动时的引导机构。此外,如图9及图12所示,在底壁3Ab,被插入在阀箱侧容纳部12A的底面形成的底面凹部12Ac的定位销3Ab1被一体地突出形成。将阀箱12配置于壳体3内部的一对水道管W1,W2之间时,定位销3Ab1被插入底面凹部12Ac,由此,阀箱12和壳体3的相对位置被定位。

如图11所示,升降装置C具有以密封状态与作业阀4连结的上部罩H、支承于上部罩H的盖体34而具有相对于起重机、卷扬机等升降驱动部的连结部36A的升降操作轴36、与升降操作轴36连接而将阀箱12拆装自如地悬挂支承的悬挂夹具37、通过与盖体34的内表面的抵接而将阀箱12与上部罩H一同一体地悬挂搬运的凸边部38。

接着,对隔离阀1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2~图13所示,使分割部件Ba的主体部B1抵接于下部壳3A的台阶部3Ac并且使主体部B1的卡合槽23c和保持部33的突起33A卡合,由此,将多个分割部件Ba(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一对分割部件Ba为2组)载置于保持部33。

接着,将下部壳3A、上部壳3B及作业阀4装配于水道管W,将多个分割部件Ba容纳于壳体3的内部。即,如图10所示,将容纳有密封带13(多个分割部件Ba)的壳体3(下部壳3A)以密封状态装配于水道管W(壳体装配工序)。接着,将切断装置2以密封状态装配于壳体3,在打开作业阀4的状态的壳体3的内部使孔锯5旋转,将水道管W切断 (流体管切断工序)。结果,形成相对于阀体15的插拔方向Y越靠水道管W的侧面观察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侧面观察为圆弧状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20。

接着,如图11所示,对作业阀4进行关闭操作,与水道管W的切断除去管部一同撤去切断装置2,将升降装置C以密封状态装配于壳体3。并且,对作业阀4进行打开操作,借助升降装置C,在壳体3的内部,将容纳有阀体15的阀箱12插入一对圆弧状剖切面20之间 (阀箱设置工序)。此时,在阀箱12的底面形成有定位用的底面凹部12Ac,所以阀箱12相对于水道管W的装配位置正确 (参照图12)。接着,如图13所示,对被在壳体3的外部设置的推进部件P进行推入操作,使分割部件Ba从水道管W的侧方滑动移动 (密封带装配工序)。此时,主体部B1的卡合槽23c和保持部33的突起33A卡合,所以分割部件Ba被正确地引导至既定的位置(参照图12)。

并且,使移动至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的既定位置的一对分割部件Ba的接合部23的凸部23b1及凹部23b2嵌合,对推进部件P进行旋转操作,借助紧固连结螺栓16a及紧固连结螺母16b和连结螺栓14Ab1及连结螺母14Ab2将一对接合部23紧固连结。结果,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被密封带13以密封状态覆盖(密封带装配工序,也参照图1~图2)。接着,从水道管W卸下壳体3及升降装置C (壳体除去工序)。并且,如图1所示,对移动防止机构14的推螺栓14Ab3进行紧固操作,使防脱部件14B咬入水道管W的外周面,防止环状分割体B的管轴向X的移动,隔离阀1完成。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阀体15、阀箱12、将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13构成隔离阀1,所以能够不留有壳体3等而实现隔离阀1的紧凑化。此外,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环状分割体B由被沿水道管W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Ba构成,具有与阀箱12的突出部12Ab1卡合的卡合部25。即,能够以使突出部12Ab1和卡合部25卡合的方式将多个分割部件Ba从水道管W的径向装配,所以无需使密封带13沿管轴向X移动。结果,不会由于在水道管W的外周面形成的毛边等而损伤被在分割部件Ba的内周面装配的密封部件S,能够提高密封带13的耐久性。

此外,如图7所示,若在阀箱12的突出部12Ab1设置倾斜面12Ab2,在环状分割体B的卡合部25设置相向倾斜面25a1,则借助倾斜面12Ab2及相向倾斜面25a1引导环状分割体B相对于阀箱12的装配。结果,将环状分割体B装配于阀箱12的作业变得容易。

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为了容易理解附图,用同一的附图标记及名称来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环状部22的外表面,形成有沿管轴向X相向的一对环状侧壁22b。被在环状部22的外表面形成的一对环状侧壁22b的与伸出部B2相反的一侧的环状侧壁22b被移动防止机构14卡止。即,在如下方面不同:第一实施方式中移动防止机构14被与环状分割体B一体形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移动防止机构14由另外的部件构成。

移动防止机构14被装配于环状分割体B的与阀箱12相反的一侧,防止环状分割体B的管轴向X的移动。该移动防止机构14具有一对分割推压体14A和多个防脱部件14B,前述一对分割推压体14A是半分状的,包括相对于与阀箱12的伸出部B2相反的一侧的环状侧壁22b从径向外侧卡合脱离自如的卡止部14Aa,前述多个防脱部件14B能够咬入水道管W的外周面。防脱部件14B被移动自如地向径向内侧装配至被在分割推压体14A的内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形成的凹状容纳部14Ba内。该防脱部件14B构成为,通过伴随连结螺栓14Ab1及连结螺母14Ab2的紧固操作的一对分割推压体14A的缩径摆动,各防脱部件14B向径向内侧移动,咬入水道管W的外周面。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作为移动防止机构14的其他装配例,优选地,如图16所示,使图14的移动防止机构14旋转90度,跨环状分割体B的一对分割部件Ba的分割面地装配移动防止机构14。由此,移动防止机构14将一对分割部件Ba均等地拉伸,所以能够提高环状分割体B和移动防止机构14的防脱力。

[第三实施方式]

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阀箱12的两端部,形成有以沿一对水道管W1,W2的圆弧状剖切面20的方式相向的圆弧状端面12Bb。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一对圆弧状端面12Bb以相对于阀体15的插拔方向Y,越靠水道管W的侧面观察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方式形成为侧面观察的圆弧状。这样,若在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设置与水道管W的圆弧状剖切面20相向的圆弧状端面12Bb,则能够使突出管部12B接近圆弧状剖切面20,实现隔离阀1的紧凑化。并且,向水道管W流通的水被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顺畅地引导,所以能够减少压力损失。

如图19所示,由于上述阀箱侧容纳部12A的交叉面12Aa的形状及突出管部12B的圆弧状端面12Bb的形状,突出管部12B的上壁的管轴向X的宽度Wt形成为比下壁的管轴向X的宽度Wb小,形成为比侧壁的管轴向X的宽度Ws大。

如图20所示,在密封槽22a,以与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的外周面相向的一侧沿着圆弧状端面12Bb的方式形成有中间部分突出的圆弧状壁部22a4,与水道管W的外周面相向的一侧形成有与管轴向X正交的平壁部22a2。此外,密封部件S的第一环状凸部Sa1以沿着水道管W的圆弧状剖切面20的侧面观察为圆弧状的方式越靠水道管W的侧面观察中间位置越向阀箱12侧膨胀。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

如图21所示,也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防止机构14,在环状分割体B(分割部件Ba)的内周面设置能够咬入水道管W的外周面的环状爪部39(爪部的一例)。该环状爪部39被与主体部B1的与阀箱12的伸出部B2相反的一侧的环状侧壁22b的内周面一体形成。本实施方式的隔离阀1的设置方法能够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防止机构14的装配工序。并且,可以仅在主体部B1设置环状爪部39,所以能够节约零件个数。

[第五实施方式]

如图22所示,也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防止机构14,在环状分割体B(分割部件Ba)的内周面设置环状凸部40,并且在水道管W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凹部41,使这些环状凸部40和环状凹部41嵌合。该环状凸部40与主体部B1的与阀箱12的伸出部B2相反的一侧的环状侧壁22b的内周面一体形成。本实施方式的隔离阀1的设置方法能够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防止机构14的装配工序。并且,可以仅在主体部B1设置环状凸部40而在水道管W的外周面形成环状凹部41,所以能够节约零件个数。

[第六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隔离阀1具备阀盖11、阀箱12、密封带13、移动防止机构14。阀盖11、阀箱12、移动防止机构14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另外,也可以将阀箱12像第三实施方式这样地构成,也可以将移动防止机构14像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或第五实施方式这样地构成,不被特别限定。该情况下,上述环状分割体B相当于后述的主体部B1。

如图23~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带13由将各个水道管W1,W2及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以密封状态覆盖的一对主体部B1、以与沿着阀箱侧容纳部12A(阀箱主体的一例)的管轴向X的侧面12Ab相向的状态连接一对主体部B1的连接部B3被一体形成而被沿水道管W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分割部件Ba构成。

主体部B1具有环状部22、从环状部22的两端部向外侧突出而用于借助紧固连结螺栓16a及紧固连结螺母16b将一对分割部件Ba接合的一对接合部23。主体部B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详细的说明。

连接部B3具备将一对主体部B1的环状部22彼此连接而从环状部22向外侧弯曲的弯曲部43、具有从弯曲部43沿着管轴向X的外表面而使一对弯曲部43一体化的一体部44。在一体部44的内表面,形成有与阀箱12的突出部12Ab1卡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卡合凹部44a。在该卡合凹部44a,也可以形成与突出部12Ab1的倾斜面12Ab2相向的相向倾斜面。使一对分割部件Ba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移动来装配于阀箱12时,使突出部12Ab1和卡合凹部44a卡合,由此,引导分割部件Ba相对于阀箱12的装配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带13是由一对主体部B1和连接一对主体部B1的连接部B3构成的一体型的,所以强度高。并且,密封带13由被沿水道管W的周向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Ba构成,能够将多个分割部件Ba从水道管W的径向装配,所以无需使密封带13沿管轴向X移动。结果,密封带13的内周面不会被形成于水道管W的外周面的毛边等损伤,能够提高密封带13的耐久性。

本实施方式的隔离阀1的设置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即,具备将容纳有密封带13的壳体3以密封状态装配于水道管W的壳体装配工序、在壳体3的内部借助切断装置2切断水道管W而形成相对于阀体15的插拔方向Y越靠水道管W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20的流体管切断工序、在壳体3的内部将容纳有阀体15的阀箱12插入一对圆弧状剖切面20之间的阀箱设置工序、操作被设置于壳体3的外部的推进部件P(操作部的一例)来使分割部件Ba沿水道管W的径向移动从而借助密封带13将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覆盖成密封状态的密封带装配工序、从水道管W卸下壳体3的壳体除去工序(参照图10~图13)。

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在壳体3内容纳密封带13,操作设置于壳体3的外部的推进部件P,使分割部件Ba移动,将密封带13装配于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从水道管W卸下壳体3,由此,完成隔离阀1的装配。这样,由容纳有阀体15的阀箱12、将水道管W和阀箱12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的密封带13构成隔离阀1,所以在不留有壳体3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隔离阀1的紧凑化。并且,在一体部44的内表面,形成有与阀箱12的突出部12Ab1卡合的多个突出部12Ab1,所以密封带13相对于阀箱12的装配位置正确。

[其他实施方式]

(1)如图26所示,也可以将环状分割体B的一对分割部件Ba(半圆筒部件)的端部用铰链42结合。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在将一对分割部件Ba预先装配于阀箱12的突出管部12B的状态下,将阀箱12插入一对水道管W1,W2之间,之后,由于推进部件P或分割部件Ba的自重,对一对分割部件Ba进行关闭操作。

(2)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壳体3由下部壳3A及上部壳3B构成,但如图27所示,也可以将壳体3由在与一对分割部件Ba的上下方向的分割面平行的面分割的半分状的第一壳3C及第二壳3D构成。两壳3C,3D被未图示的螺栓、螺母等紧固连结部件拆装自如地凸缘接合,被在两壳3C,3D的内表面的两密封槽50,50装配的两密封部件51,51互相与压接及水道管W的外周面密接,由此呈密封状态。此外,在与两壳3C,3D的管轴向X中央部一体形成的半分状的两连结筒部3Ca,3Da,作业阀4的阀壳4A被以密封状态安装(与图10相同)。

图27中虽省略图示,但在第一壳3C的内部容纳有一方的分割部件Ba,在第二壳3D的内部容纳有另一方的分割部件Ba。在图28表示在第二壳3D的内部容纳有另一方的分割部件Ba的状态,使分割部件Ba的主体部B1的卡合槽23c和保持部33的突起33A卡合,由此,分割部件Ba被载置于保持部33(第一壳3C也相同)。在该第二壳3D的下部,被插入形成于阀箱侧容纳部12A的底面的底面凹部12Ac的定位销3Db被一体地突出形成。此外,在第二壳3D的中央部分,设置有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分割部件Ba的一对伸出部B2向内侧(水道管W的方向)推入的平板状的推进部件P,在该推进部件P,设置有通过从壳体3的外部将手柄Hd旋转操作来使推进部件P向径向内侧移动的螺纹机构Pa(第一壳3C也相同)。另外,该推进部件P也能够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分割部件Ba的连接部B3。该情况下,在连接部B3形成有插入螺纹机构Pa的外螺纹棒的贯通孔。

如图27所示,第一壳3C具有连结被插入壳体主体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螺栓保持棒61a的第一连结板6a、使第一连结板6a向径向内侧(水道管W的方向)移动的第一活塞机构62a。第二壳3D具有连结被插入壳体主体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个)螺母操作棒61b的第二连结板6b、使第二连结板6b向径向内侧(水道管W的方向)移动的第二活塞机构62b。在螺栓保持棒61a的末端,被插入一方的分割部件Ba的接合部23的紧固连结螺栓16a及连结螺栓14Ab1的头部被不能旋转地保持。在螺母操作棒61b的末端,紧固连结螺母16b及连结螺母14Ab2被能够与螺母操作棒61b一同旋转地保持 (也参照图28)。螺母操作棒61b能够借助工具(未图示)将被设置于基端的被操作部61b1旋转操作。

第一活塞机构62a、第二活塞机构62b具有能够导入壳体内部的流体的导入口63a,63b。被导入该导入口63a,63b的流体的压力作用于受压面62a1,62b1,由此,使连结板6a,6b向径向内侧移动,由此,使多个螺栓保持棒61a、螺母操作棒61b同时向径向内侧移动,并且能够使与螺栓保持棒61a、螺母操作棒61b抵接的一对分割部件Ba也同时向径向内侧移动。除了该活塞机构62a,62b,随着由于手柄Hd操作引起的推进部件P向径向内侧的移动,一对分割部件Ba以互向接近的方式向径向内侧移动,借助工具使被操作部61b1旋转,由此,使紧固连结螺母16b及连结螺母14Ab2与紧固连结螺栓16a及连结螺栓14Ab1螺纹接合,将一对接合部23紧固连结 (密封带装配工序)。另外,使活塞机构62a,62b工作的流体也可以是借助泵将空气、水从外部导入的方式。

(3)也可以是,取代密封带13而用沿管轴向X伸缩自如的伸缩部件构成,将该伸缩部件用公知的离脱防止件推压。

(4)如上述实施方式,一对分割部件Ba的分割面不限于上下方向,也可以是左右方向、倾斜方向等。也可以是,将一对分割部件Ba的分割面设为左右方向的情况下,将在突出管部12B处预先装配有上侧的分割部件Ba的阀箱12插入一对水道管W1,W2之间,之后,借助设置于下部壳3A的底壁3Ab的起重机构推起下侧的分割部件Ba来装配。

(5)阀体15的插拔方向Y也可以不是上下方向而是设为倾斜方向或左右方向来配置隔离阀1。

(6)流体管不限于水道管,只要是使气体管等流体流通的管则不被特别限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具备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的阀体的隔离阀及隔离阀的设置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隔离阀

2:切断装置

3:壳体

12:阀箱

12A:阀箱侧容纳部(阀箱主体)

12Ab:侧面

12Ab1:突出部(被卡合部)

12Ab2:倾斜面

12Ac:底面凹部

12B:突出管部

12Ba:圆弧状端面

13:密封带

14:移动防止机构

15:阀体

20:圆弧状剖切面

25:卡合部

33:保持部

39:环状爪部(爪部)

40:环状凸部

41:环状凹部

42:铰链

B:环状分割体

B1:主体部

B3:连接部

Ba:分割部件

P:推进部件(操作部)

S:密封部件

Sa1:第一环状凸部

Sa2:第一环状凸部

Sa3:第二环状凸部

W:水道管(流体管)

X:管轴向

Y:插拔方向。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阀体、阀箱、密封带,

前述阀体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

前述阀箱被配置于一对前述流体管之间,容纳前述阀体,

前述密封带将一对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

前述阀箱具有从阀箱主体向前述流体管的管轴向突出的一对突出管部,

前述密封带由连接部和一对主体部被一体形成而被在前述流体管的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部件构成,前述一对主体部将各个前述流体管及前述突出管部覆盖成密封状态,前述连接部以与前述阀箱主体的沿着前述管轴向的侧面相向的状态将一对前述主体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主体部的内表面,装配有跨前述流体管和前述突出管部的密封部件,

在前述密封部件,突出形成有与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和与前述突出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环状凸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一对前述流体管的端面是相对于前述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前述流体管的中间位置就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

在前述突出管部,形成有以沿着前述圆弧状剖切面的方式相向的圆弧状端面。

4.一种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具备阀体、阀箱、密封带,

前述阀体能够通过被插入一对流体管之间来封闭流路,

前述阀箱被配置于一对前述流体管之间,容纳前述阀体,

前述密封带将一对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之间以密封状态覆盖,

前述密封带由以将一对前述流体管和与各个前述流体管的端面相向的前述阀箱的两端部个别地覆盖的方式被在与前述流体管的管轴向垂直的面分割的一对环状分割体构成,

各个前述环状分割体由多个分割部件构成,前述多个分割部件具有将前述流体管和前述阀箱覆盖成密封状态的主体部,被沿前述流体管的周向分割,

在前述阀箱,形成有从沿着前述管轴向的侧面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

前述环状分割体具有以与前述侧面相向的方式从前述主体部伸出的伸出部,该伸出部的末端部和前述突出部卡合。

5.删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突出部,形成有越朝向前述侧面则前述管轴向的宽度越变大的倾斜面,

在前述末端部,形成有与前述倾斜面相向的相向倾斜面。

7.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阀箱具有从阀箱主体沿前述管轴向突出的一对突出管部,

在前述主体部的内表面装配有跨前述流体管和前述突出管部的密封部件,

在前述密封部件,突出形成有与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一环状凸部和与前述突出管部的外周面抵接的第二环状凸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一对前述端面为,相对于前述阀体的插拔方向越靠前述流体管的中间位置越接近的一对圆弧状剖切面,

在前述突出管部,形成有以沿着前述圆弧状剖切面的方式相向的圆弧状端面。

9.如权利要求1至4或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阀箱的底面形成有定位用的底面凹部。

10.如权利要求1至4或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分割部件由被互相接合的一对半圆筒部件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在一对前述半圆筒部件的分割面形成有互相嵌合的凹凸形状。

12.如权利要求1至4或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移动防止机构,前述移动防止机构被设置于前述主体部的与前述阀箱相反的一侧,防止前述密封带的前述管轴向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1至4或6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有咬入前述流体管的爪部。

14.如权利要求1至4或6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离阀,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流体管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

在前述主体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前述环状凹部嵌合的环状凸部。

4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流路切换阀及其组装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