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

文档序号:348050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3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 (Reverse input disconnect clutch ) 是由 土肥永生 大黑优也 于 2020-11-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实现能够抑制输出部件的晃动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具备:被按压部件,其在内周面具有被按压面(20);输入部件,其具有配置于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的输入侧卡合部(8),且与被按压面(20)同轴配置;输出部件,其具有在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相比输入侧卡合部(8)配置在径向内侧的输出侧卡合部(11),且与被按压面(20)同轴配置;卡合件(5),其以能够在相对于被按压面(20)远离或接近的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以及弹性部件(56),其配置于在第一方向上与输出侧卡合部(11)重叠的位置,且弹性地撑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卡合件(5)之间。(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verse input disconnect clutch capable of suppressing shaking of an output member. The disclosed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ed member having a pressed surface (20) on an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thereof; an input member having an input-side engagement portion (8) disposed radially inward of a pressed surface (20), and disposed coaxially with the pressed surface (20); an output member having an output-side engagement portion (11) disposed radially inward of the input-side engagement portion (8) relative to the radially inward side of the pressed surface (20), and disposed coaxially with the pressed surface (20); an engaging piece (5) which is disposed radially inward of the pressed surface (20) so as to be movable in a first direction, which is a direction in which the engaging piece is separated from or approaches the pressed surface (20); and an elastic member (56) which is disposed at a position overlapping the output-side engaging portion (11)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elastically supported between the output-side engaging portion (11) and the engaging piece (5).)

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该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具有如下功能:将输入到输入部件的转矩传递到输出部件,与此相对地将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的转矩完全切断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或者仅将其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而切断剩余部分。

背景技术

图24~图29示出国际公开2019/026794号所记载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现有构造的一例。

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01具备输入部件102、输出部件103、被按压部件104以及一对卡合件105。

输入部件102与电动马达等输入侧机构连接,被输入转矩。输入部件102具有输入轴部106和一对输入侧卡合部107。输入轴部106的基端部与上述输入侧机构的输出部连接。一对输入侧卡合部107由从输入轴部106的前端面的直径方向相反侧两处位置沿轴向伸长的凸部构成。

输出部件103与减速机构等输出侧机构连接,输出转矩。输出部件103与输入部件102同轴配置,具有输出轴部108和输出侧卡合部109。输出轴部108的基端部与上述输出侧机构的输入部连接。输出侧卡合部109大致呈长圆柱状,从输出轴部108的前端面的中央部沿轴向伸长。输出侧卡合部109配置在一对输入侧卡合部107之间的部分。

被按压部件104呈圆环状,固定于外壳等未图示的其它部件,其旋转受到限制。被按压部件104与输入部件102及输出部件103同轴配置,而且配置于一对输入侧卡合部107及输出侧卡合部109的径向外侧。被按压部件104在其内周面具有由圆筒状的凹面构成的被按压面110。

一对卡合件105的各个卡合件105大致呈半圆形板状,配置于被按压部件104的径向内侧。卡合件105在与被按压面110对置的径向外侧面具有由局部圆筒状的凸面构成的按压面111,而且在径向内侧面,除了具有下述的输出侧被卡合部114所具备的部分以外还具有由平坦面构成的底面112。按压面111的曲率半径为被按压面110的曲率半径以下。此外,卡合件105的径向是指图24中箭头A所示的与底面112成直角的方向,并且卡合件105的宽度方向是指图24中箭头B所示的与底面112平行的方向。

在将一对卡合件105配置于被按压部件104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限制被按压部件104的内径尺寸以及卡合件105的径向尺寸,以便在被按压面110与按压面111之间的部分以及底面112彼此之间的部分的至少一方存在间隙。

卡合件105具有输入侧被卡合部113及输出侧被卡合部114。输入侧被卡合部113由沿轴向贯通卡合件105的径向中间部的孔构成,具有能够松动地插入输入侧卡合部107的大小。因此,输入侧卡合部107能够相对于卡合件105在输入部件102的旋转方向上位移,卡合件105能够相对于输入侧卡合部107在卡合件105的径向上位移。输出侧被卡合部114由从卡合件105的底面11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径向外方凹入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构成,具有能够配置输出侧卡合部109的短轴方向的前半部分的大小。

在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01的组装状态下,输入部件102的一对输入侧卡合部107沿轴向插入到一对卡合件105的输入侧被卡合部113,而且输出部件103的输出侧卡合部109沿轴向插入到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14之间。即,一对卡合件105以从径向外侧夹持输出侧卡合部109的方式配置。

若从输入侧机构向输入部件102输入转矩,则如图28所示,在输入侧被卡合部113的内侧,输入侧卡合部107沿输入部件102的旋转方向旋转。于是,输入侧卡合部107的径向内侧面朝向径向内方按压输入侧被卡合部113的内表面,使一对卡合件105的各个卡合件105向远离被按压面110的方向移动。由此,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14从径向两侧夹持输出部件103的输出侧卡合部109,输出侧卡合部109与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14无晃动地卡合。其结果,输入到输入部件102的转矩经由一对卡合件105向输出部件103传递,并从输出部件103输出。

另一方面,若从输出侧机构向输出部件103反向输入转矩,则如图29所示,输出侧卡合部109在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114的内侧沿输出部件103的旋转方向旋转。于是,输出侧卡合部109的角部朝向径向外方按压输出侧被卡合部114的底面,使一对卡合件105的各个卡合件105向接近被按压面110的方向移动。由此,一对卡合件105的按压面111被按压到被按压部件104的被按压面110。其结果,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103的转矩向固定于未图示的其它部件的被按压部件104传递,从而完全被切断而不会传递到输入部件102,或者仅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103的转矩的一部分向输入部件102传递而剩余部分被切断。

为了完全切断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103的转矩而不会传递到输入部件102,以使按压面111相对于被按压面110不滑动的方式使一对卡合件105撑在输出侧卡合部109与被按压部件104之间,锁定输出部件103。为了仅将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103的转矩中的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102而切断剩余部分,以使按压面111相对于被按压面110滑动的方式使一对卡合件105撑在输出侧卡合部109与被按压部件104之间,半锁定输出部件10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9/02679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组装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01时,在一对卡合件105的输出侧被卡合部114之间插入输出部件103的输出侧卡合部109。从确保组装作业的作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能够在输出侧被卡合部114之间以某种程度松动地插入输出侧卡合部109的方式限制各部分的尺寸。在该情况下,在均未向输入部件102及输出部件103输入转矩的中立状态下,在输出侧卡合部109与输出侧被卡合部114之间形成间隙。因此,无法避免起因于输出侧卡合部109与输出侧被卡合部114之间的间隙而输出部件103产生晃动。

输出部件103所产生的晃动根据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01的用途,有时也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在将输出部件103与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轴连结且将输入部件102与电动马达连结而将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01应用于固定于螺母的平台的位置调整、轮胎的转向角调整等用途的情况等,若从平台、轮胎经由螺母向输出部件103反向输入转矩,则有可能产生起因于输出部件103的晃动而导致平台的位置、轮胎的转向角从调整后的位置偏离,从而产生异响等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这样的输出部件的晃动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具备被按压部件、输入部件、输出部件、卡合件以及弹性部件。

上述被按压部件在内周面具有被按压面。

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被按压面同轴配置,具有配置于上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的输入侧卡合部。

上述输出部件与上述被按压面同轴配置,具有在上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相比上述输入侧卡合部配置在径向内侧的输出侧卡合部。

上述卡合件以能够在相对于上述被按压面远离或者移动的方向即第一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被按压面的径向内侧,且具有与上述被按压面对置的至少一个按压面、能够与上述输入侧卡合部卡合的输入侧被卡合部、以及能够与上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的输出侧被卡合部。

上述弹性部件配置于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与上述输出侧卡合部重叠的位置,且弹性地撑在(弹性变形)上述输出侧卡合部与上述卡合件之间。

上述卡合件构成为,若向上述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则基于上述输入侧卡合部与上述输入侧被卡合部的卡合,以远离上述被按压面的方式位移,使上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而使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与上述输出侧卡合部卡合,从而将输入到上述输入部件的转矩传递到上述输出部件,若向上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转矩,则使上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而使上述输出侧卡合部与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卡合,从而以接近上述被按压面的方式位移,将上述按压面按压到上述被按压面,使上述按压面与上述被按压面摩擦卡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不将上述弹性部件固定于上述输出部件和上述卡合件中的任一个,而由上述输出侧卡合部和上述卡合件弹性地夹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能够使上述弹性部件固定于上述卡合件或上述输出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基于上述弹性部件与上述卡合件的卡合来限制上述弹性部件在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上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基于上述弹性部件与上述卡合件的卡合来限制上述弹性部件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均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在向上述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以及在向上述输出部件反向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能够使上述输出侧卡合部与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不经由上述弹性部件而直接卡合(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也能够使上述输出侧卡合部与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经由上述弹性部件卡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在沿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观察时,能够使上述弹性部件仅在上述输出侧卡合部与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之间的部分从上述卡合件露出。

换言之,能够将上述弹性部件中的除在上述输出侧卡合部与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之间的部分露出的部分以外的部分例如配置于上述卡合件的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弹性部件能够具有如下功能:在均未向上述输入部件及上述输出部件输入转矩的中立状态下,利用施加给上述卡合件的弹力将上述按压面按压到上述被按压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由板簧构成上述弹性部件。

在该情况下,能够由在上述卡合件中的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离上述被按压面较远的一侧的侧面所具备的凹部构成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在沿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观察时,以跨过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的方式配置上述弹性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弹性部件能够由螺旋弹簧或碟形弹簧构成,也能够由包含硅橡胶的橡胶等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能够由单一构件构成上述卡合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卡合件能够由包括卡合件主体和连杆部件的多个构件构成。

在该情况下,上述卡合件主体能够具有上述按压面、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以及摆动支撑部,该摆动支撑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相比上述输入侧卡合部靠近上述被按压面的一侧,并且上述连杆部件能够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上述第一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上述摆动支撑部连结,上述第二端部具备上述输入侧被卡合部,且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上述输入侧卡合部连结。在这样的结构中,若向上述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则由上述输入侧卡合部经由上述连杆部件拉拽上述摆动支撑部,从而能够使上述卡合件以远离上述被按压面的方式位移。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卡合件主体能够具有一对主体板和摆动支撑轴,上述一对主体板在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上重叠地配置且相互结合,上述摆动支撑轴的轴向两侧部由上述一对主体板支撑。

上述一对主体板的各个主体板能够具有上述按压面及上述输出侧被卡合部,上述摆动支撑部由上述摆动支撑轴构成,上述连杆部件能够配置于上述一对主体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卡合件主体能够具有被夹持在上述一对主体板之间的一对中间板。

上述一对中间板能够配置于上述一对主体板之间的部分中的、与上述第一方向及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均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的两侧部。

能够将上述摆动支撑轴支撑于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上述一对主体板的中间部,上述连杆部件能够以能够摆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一对主体板之间的部分中的上述第二方向上的中间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上述输入侧卡合部、上述卡合件以及上述弹性部件能够由以从径向两侧夹持上述输出侧卡合部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输入侧卡合部、一对卡合件以及一对弹性部件构成。

在该情况下,能够具备施力部件,该施力部件配置于在与上述第一方向和上述被按压面的轴向均正交的第二方向上从上述输出侧卡合部偏离的位置,且弹性地撑在(弹性地夹持在)一对上述卡合件之间。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输出部件的晃动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立体图。

图2是在轴向上从图1的右方观察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图3的右方观察将输入部件、输入侧外壳元件以及输入侧轴承拆除且未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转矩的中立状态下的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图。

图6是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在向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后的状态下示出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7是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在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转矩后的状态下示出的与图5相同的图。

图8是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组装有弹性部件的一对卡合件的立体图。

图9是在轴向上从输入部件侧观察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组装有弹性部件的一对卡合件的图。

图10是图9的B1-O-B2剖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一对卡合件的、省略单侧的主体板且在轴向上从输出部件侧观察的图。

图12是图11的上半部分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放大图。

图13是从径向外侧观察图11所示的一对卡合件的俯视图。

图14是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一对卡合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的(A)是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弹性部件的俯视图,图15的(B)是弹性部件的主视图,图15的(C)是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一对卡合件的中间板及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在轴向上从输入部件侧观察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组装有弹性部件的一对卡合件及输出部件的图。

图18是构成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组装有弹性部件的一对卡合件及输出部件的立体图。

图19的(A)(a)是关于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并示出在向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前的状态下示出的卡合件与输入侧卡合部的卡合部的图,图19的(A)(b)是示出从图19的(A)(a)所示的状态起向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后的状态的图,图19的(B)(a)是关于比较例的构造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并示出在向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前的状态下示出的卡合件与输入侧卡合部的卡合部的图,图19的(B)(b)是示出从图19的(B)(a)所示的状态起向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后的状态的图。

图20的(A)是关于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并示出输出侧卡合部与输出侧被卡合部卡合前的状态的图,图20的(B)是关于第一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并示出输出侧卡合部与输出侧被卡合部卡合后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2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例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24是示出现有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图。

图25是现有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构成现有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输入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构成现有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输出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现有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向输入部件输入转矩后的状态的图。

图29是示出现有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向输出部件反向输入转矩后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例]

使用图1~图2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例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轴向、径向以及周向是指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在本例中,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与输入部件2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而且与输出部件3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关于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轴向一侧是图1、图3、图4、图8、图10、图14以及图16的右侧,轴向另一侧是图1、图3、图4、图8、图10、图14以及图16的左侧。

[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构造的说明]

本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具备输入部件2、输出部件3、作为被按压部件的外壳4、作为卡合件的一对卡合件5、以及作为弹性部件的一对弹性部件56。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具有反向输入切断功能:将输入到输入部件2的转矩传递到输出部件3,与此相对地将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3的转矩完全切断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2,或者仅将其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2而切断剩余部分。

〔输入部件〕

输入部件2与电动马达等输入侧机构连接,被输入转矩。如图3及图4所示,本例的输入部件2具有输入轴部6、一对输入臂部7以及作为输入侧卡合部的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输入轴部6呈圆柱状,其轴向一侧的端部与上述输入侧机构的输出部连接。一对输入臂部7从输入轴部6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相互朝向径向相反侧伸长。一对输入臂部7的各个输入臂部7在径向中间部具有作为轴向的贯通孔的支撑孔9。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的各个输入侧卡合部8由圆柱状的销构成。输入侧卡合部8的轴向一侧的端部通过压入而内嵌固定于输入臂部7的支撑孔9。在该状态下,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从一对输入臂部7向轴向一侧伸长。此外,输入部件也能够将整体构成为一体(作为一个构件)。

〔输出部件〕

输出部件3与减速机构等输出侧机构连接,输出转矩。输出部件3与输入部件2同轴配置。如图3及图4所示,本例的输出部件3具有输出轴部10和输出侧卡合部11。输出轴部10呈圆柱状,其轴向另一侧的端部与上述输出侧机构的输入部连接。输出侧卡合部11大致呈长圆柱状,从输出轴部10的轴向一侧的端面的中央部向轴向一侧伸长。如图5、图6、图17、图20的(A)以及图20的(B)所示,输出侧卡合部11的外周面具有短轴方向(图5、图6、图17、图20的(A)以及图20的(B)的上下方向)的两侧的侧面12和长轴方向(图5、图6、图17、图20的(A)以及图20的(B)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侧面亦即一对导向面13。

一对侧面12分别由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正交的平坦面构成。一对导向面13分别由凸曲面构成。具体而言,一对导向面13分别由以输出侧卡合部11的中心轴(输出部件3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局部圆筒状的凸面构成。因此,关于输出部件3,例如能够将圆棒原材料的外周面作为一对导向面13来利用,相应地能够抑制加工成本。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一对导向面分别由以与输出部件3的中心轴平行的轴为中心的局部圆筒状的凸面构成,或者由局部椭圆筒状的凸面等非圆筒状的凸面构成。在本例中,输出轴部10与输出侧卡合部11构成为一体,但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输出部件3也能够通过将相互分体地制造出的输出轴部与输出侧卡合部相互结合固定来构成。输出侧卡合部11配置在相比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的径向内侧,具体为配置于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之间的部分。

〔外壳〕

如图1~图4所示,外壳4为中空的圆盘状,固定于未图示的其它部件,其旋转受到限制。外壳4与输入部件2及输出部件3同轴配置,而且在其内侧收纳有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输出侧卡合部11、一对卡合件5以及一对弹性部件56等。外壳4利用多根螺栓16将配置于轴向另一侧的输出侧外壳元件(外壳主体)14与配置于轴向一侧的输入侧外壳元件(外壳盖体)15结合来构成。

输出侧外壳元件14具备圆筒状的外径侧筒部17、圆筒状的内径侧筒部18以及圆环板状的侧板部19。内径侧筒部18与外径侧筒部17同轴配置于外径侧筒部17的轴向另一侧。侧板部19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外径侧筒部17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结合,而且侧板部19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内径侧筒部18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结合。

外径侧筒部17在内周面具有被按压面20。被按压面20由以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构成。外径侧筒部17在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具有外径尺寸比与轴向另一侧相邻的部分的外周面大的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由以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构成。外径侧筒部17在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圆周方向等间隔的多个部位(在图示的例子中为八个部位)具有在轴向一侧的侧面开口的螺纹孔22。内径侧筒部18在内周面的从轴向一侧的端部至中间部的部分具有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3。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3由以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构成。即,被按压面20、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以及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3相互同轴配置。

输入侧外壳元件15具备圆筒状的外径侧筒部24、圆筒状的内径侧筒部25以及圆环板状的侧板部26。内径侧筒部25与外径侧筒部24同轴配置于外径侧筒部24的轴向一侧。侧板部26的径向外侧的端部与外径侧筒部24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结合,而且侧板部26的径向内侧的端部与内径侧筒部25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结合。

外径侧筒部24在内周面具有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由以输入侧外壳元件1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构成。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具有能够相对于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无晃动地嵌合的内径尺寸。侧板部26在与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螺纹孔22匹配的、径向外侧的端部的圆周方向等间隔的多个部位具有通孔28。内径侧筒部25在内周面的从轴向另一侧的端部至中间部的部分具有输入侧轴承嵌合面29。输入侧轴承嵌合面29由以输入侧外壳元件1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筒面构成。即,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与输入侧轴承嵌合面29相互同轴配置。

通过使输入侧外壳元件15的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相对于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无晃动地嵌合,而且将插通在输入侧外壳元件15的各通孔28中的螺栓16与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螺纹孔22螺纹结合,并进一步进行紧固,由此将输出侧外壳元件14与输入侧外壳元件15结合固定,从而组装外壳4。在本例中,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与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3相互同轴配置,而且输入侧外壳元件15的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与输入侧轴承嵌合面29相互同轴配置。因此,在使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1与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7无晃动地嵌合后的外壳4的组装状态下,输入侧轴承嵌合面29与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3相互同轴配置。

在组装有外壳4的状态下,输入部件2的输入轴部6由输入侧轴承57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输入侧外壳元件15的输入侧轴承嵌合面29旋转。并且,输出部件3的输出轴部10由输出侧轴承58支撑为能够相对于输出侧外壳元件14的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3旋转。由此,输入部件2和输出部件3相互同轴配置,而且相对于外壳4的被按压面20同轴配置。再有,在该状态下,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及输出侧卡合部11配置于外壳4的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此外,关于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在想要使将下述锁定或半锁定状态切换为切换非锁定状态的性能(锁定解除性能)等为高水平的情况下,需要严格地管理输入部件2与输出部件3的同轴度及倾斜度。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一般的轴承利用方法,即,将输入侧轴承57和输出侧轴承58分别从图示的单列的滚动轴承变更为多列的滚动轴承等。

〔卡合件〕

一对卡合件5配置于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一对卡合件5的各个卡合件5由包括卡合件主体30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卡合件主体30连结的连杆部件31的多个构件构成。

《卡合件主体》

如图8~图11、图13以及图14所示,卡合件主体30通过组合多个构件来构成。以下,在对组装后的卡合件主体30的构造进行说明之后,对构成卡合件主体30的各构件的构造进行说明。

卡合件主体30大致呈半圆形板形状,具备与被按压面20对置的一对按压面32、作为摆动支撑部的摆动支撑轴33、以及与输出侧卡合部11卡合的输出侧被卡合部34。

在本例中,卡合件主体30的外周面由与卡合件主体30的弧相当的凸圆弧状的径向外侧面和与卡合件主体30的弦相当的曲柄状的径向内侧面构成。此外,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是指与卡合件主体30的弦正交的、图5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并且,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是指与卡合件主体30的弦平行的、图5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在本例中,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是卡合件主体30(卡合件5)相对于被按压面20远离或者接近动作的方向,相当于第一方向。并且,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相当于与第一方向和被按压面20的轴向分别正交的第二方向。

在本例中,一对卡合件5在使彼此的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朝向相反侧且使彼此的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对置的状态下配置于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限制被按压面20的内径尺寸以及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尺寸,以便在一对卡合件5配置于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的状态下,在被按压面20与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之间的部分、以及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彼此之间的部分中的至少一方存在允许卡合件主体30沿径向移动的间隙。

在本例中,卡合件主体30在径向外侧面具有一对按压面32。一对按压面32是在输出部件3的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下被按压到被按压面20的部分,在周向上分离地配置于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的周向两侧部。一对按压面32的各个按压面32比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在周向上从按压面32偏离的部分朝向被按压面20突出。按压面32由具有比被按压面20的曲率半径小的曲率半径的局部圆筒状的凸面构成。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中的在周向上从一对按压面32偏离的部分(在周向上位于一对按压面32之间的部分)是不与被按压面20接触的非接触面。

卡合件主体30在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厚度方向(轴向)中央部具有内部空间35。内部空间35的径向两侧的端部分别在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和径向内侧面开口。卡合件主体30具有在轴向上配置的摆动支撑轴33,摆动支撑轴33的轴向中间部配置于内部空间3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径向外侧部。摆动支撑轴33由圆柱状的销构成,其轴向两侧的端部由卡合件主体30中的从轴向两侧夹持内部空间35的部分支撑。

卡合件主体30在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输出侧被卡合部34。输出侧被卡合部34由从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离被按压面20较远的一侧的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径向外方凹陷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构成。

如图5、图6、图20的(A)以及图20的(B)所示,输出侧被卡合部34具有能够在其内侧配置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的前半部分的大小。尤其,在本例中,如图6及图20的(B)所示,输出侧被卡合部34具有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的前半部分的外周面一致的内表面形状。

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内表面具有底面36和一对被导向面37。底面36由与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正交的平坦面构成。一对被导向面37位于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内表面中的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端部,而且在该宽度方向上相互对置。一对被导向面37由越朝向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即越朝向在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上远离被按压面20的方向则越向相互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凹曲面构成。

一对被导向面37的各个被导向面37能够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导向面13接触,由具有与导向面13相同的曲率半径或者比导向面13稍大的曲率半径的局部圆筒状的凹面构成。在本例中,如图6及图20的(B)所示,输出侧被卡合部34具有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的前半部分的外周面一致的内表面形状。因此,能够使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底面36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侧面12面接触,并且使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一对被导向面37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一对导向面13中的短轴方向上的前半部分面接触。此外,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局部椭圆筒状的凹面等非圆筒状的凹面构成被导向面。

在本例中,在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组装作业时,为了能够在沿径向对置的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34相互的底面36彼此之间以某种程度松动地插入输出侧卡合部11,以在组装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后的状态下一对底面36之间的间隔比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侧面12彼此的间隔)大的方式限制各部分的尺寸。

卡合件主体30在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径向内侧部具有插通孔38。插通孔38由沿轴向贯通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径向内侧部且在圆周方向伸长的圆弧形的长孔构成。插通孔38具有能够松动地插入输入侧卡合部8的大小。具体而言,在将输入侧卡合部8插入到插通孔38的内侧时,在输入侧卡合部8与插通孔38的内表面之间存在圆周方向上的间隙以及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上的间隙。因此,输入侧卡合部8能够基于圆周方向上的间隙的存在而相对于卡合件主体30沿输入部件2的旋转方向进行位移,卡合件主体30能够基于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上的间隙的存在而相对于输入侧卡合部8沿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进行位移。换言之,限制插通孔38的大小,以便在下述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动作时,不会发生插通孔38的内周缘与输入侧卡合部8干涉而阻碍该动作的情况。

卡合件主体30通过组合多个构件来构成。具体而言,卡合件主体30具备一对主体板40、一对中间板41、摆动支撑轴33、作为结合部件的多个螺栓42以及多个螺母43。

一对主体板40是构成卡合件主体3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部的构件,在轴向上重叠配置。一对主体板40的各个主体板40是对钢板等金属板实施基于冲压加工的冲裁加工而制造出的冲压成形品,具有大致半圆形板形状。主体板40在径向外侧面中的在周向上分离的两处位置具有在组装有卡合件主体30的状态下构成按压面32的凸面44。主体板40在径向外侧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圆形的支撑孔45。主体板40在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在组装有卡合件主体30的状态下构成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凹部46。因此,在本例中,在轴向上分离地配置的一对凹部46构成输出侧被卡合部34。主体板40在径向内侧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在组装有卡合件主体30的状态下构成插通孔38的贯通孔47。主体板40在宽度方向两侧部分别具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三个)通孔48。主体板40分别在宽度方向两侧部且在从多个通孔48偏离的部位具有定位孔49。

一对中间板41是构成卡合件主体30的厚度方向的中间部的部件。一对中间板41的各个中间板41是对钢板等金属板实施基于冲压加工的冲裁加工而制造出的冲压成形品,具有大致扇板形状。一对中间板41被夹持在一对主体板40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之间。一对中间板41的径向外侧面相比一对主体板40的径向外侧面位于径向内侧,不会与被按压面20接触。一对中间板41在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的半部分具有与宽度方向外侧的半部分相比向径向外侧稍微凹入的收纳凹部39。一对中间板41的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半部分与一对主体板40的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位于同一平面上。一对中间板41在与一对主体板40各自的通孔48匹配的多个部位具有通孔50。一对中间板41在与一对主体板40的定位孔49匹配的部位具有定位孔51。

一对主体板40以及一对中间板41通过在插通到相互匹配的一对主体板40的通孔48和一对中间板41的通孔50中的多个螺栓42的前端部螺纹结合螺母43,并进一步进行紧固,从而相互结合固定。在本例的构造中,在进行这样的结合固定的作业时,通过在相互匹配的一对主体板40的定位孔49和一对中间板41的定位孔51插通作业用的定位杆,能够容易进行使一对主体板40的通孔48与一对中间板41的通孔50匹配的作业。在本例的构造中,在结合固定了一对主体板40和一对中间板41的状态下,在一对主体板40之间且在宽度方向上的一对中间板41之间形成内部空间35。

摆动支撑轴33由圆柱状的销构成。摆动支撑轴33的轴向两侧的端部通过压入而内嵌固定于一对主体板40的支撑孔45。摆动支撑轴33的轴向中间部配置于内部空间35。

《连杆部件》

连杆部件31是对钢板等金属板实施基于冲压加工的冲裁加工而制造出的冲压成形品,具有大致矩形板形状或大致长圆板形状,配置于卡合件主体30的内部空间35(一对主体板40之间)。

连杆部件31的厚度尺寸比内部空间35的轴向宽度尺寸(=一对主体板40的相互对置的侧面彼此的间隔=中间板41的厚度尺寸)小。连杆部件31在其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52具有第一孔53,而且在其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即第二端部54具有相当于输入侧被卡合部的第二孔55。

在第一孔53中插通有摆动支撑轴33。由此,第一端部52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摆动支撑轴33连结。在第二孔55中插通有输入侧卡合部8。由此,第二端部54以能够摆动的方式与输入侧卡合部8连结。

第一孔53的内径尺寸设定为比摆动支撑轴33的外径尺寸大,第二孔55的内径尺寸设定为比输入侧卡合部8的外径尺寸大。再有,在本例中,如图5所示,在卡合件5的一对按压面32与被按压面20接触且输入侧卡合部8位于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状态下,如图12所示,摆动支撑轴33与输入侧卡合部8的相互远离的一侧的端缘彼此的间隔Wa设定为第一孔53与第二孔55的相互远离的一侧的端缘彼此的间隔Wb以下(Wa≤Wb)。此外,关于上述间隔Wa与Wb之差Wb-Wa,从使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组装变得容易的观点出发,优选尽量大,但另一方面,从如下文说明那样在向输入部件2输入转矩后能够立即使卡合件5向径向内侧移动来实现非锁定状态的观点出发,优选尽量小。

《弹性部件》

如图5~图7以及图17所示,一对弹性部件56在相当于第一方向的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上配置于与输出侧卡合部11重叠的位置。换言之,一对弹性部件56在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上配置于输出侧卡合部11的两侧。一对弹性部件56的各个弹性部件56在未对输入部件2及输出部件3的各部件施加转矩的中立状态下,弹性地撑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卡合件5之间(弹性变形),从而朝向径向内侧按压输出侧卡合部11,并且朝向径向外侧按压卡合件5。

在本例中,一对弹性部件56具有在中立状态下利用施加给一对卡合件5的弹力将一对卡合件5的按压面32按压到被按压面20的功能。在中立状态下,预先将一对卡合件5的按压面32按压到被按压面20(预先与被按压面20接触)是为了在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后立即实现锁定状态。

一对弹性部件56的各个弹性部件56未固定于输出部件3及卡合件5的任一个,而由输出侧卡合部11和卡合件5弹性地夹持。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弹性部件56既能够固定于卡合件,也能够固定于输出部件。在将弹性部件56固定于卡合件或输出部件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螺纹固定、铆接、粘接等一直以来知晓的各种固定方法。

在本例中,如图11以及图14~图16所示,弹性部件56由曲柄状的板簧构成。具体而言,弹性部件56具有与卡合件5(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的轮廓形状大致相同的形状。即,弹性部件56在长度方向两侧部具有直线部,在长度方向中间部具有大致U字形的凸部。并且,弹性部件56关于长度方向对称。弹性部件56例如通过对弹簧钢板、不锈钢板等金属板实施冲压加工来制造。弹性部件56的宽度尺寸(板宽)W与中间板41的厚度尺寸相同,或者比中间板41的厚度尺寸稍小。弹性部件56的厚度尺寸(板厚)T与在中间板41的径向内侧面具备的收纳凹部39的深度尺寸相同,或者比收纳凹部39的深度尺寸小。

弹性部件56具备一对支撑板部59、按压板部60以及一对连结板部61。一对支撑板部59的各个支撑板部59构成为长板状,配置于弹性部件56的长度方向两侧部。按压板部60构成为长板状,与一对支撑板部59大致平行,而且配置于弹性部件56的长度方向中央部。一对连结板部61的各连结板61大致呈S字形地弯曲的同时在一对支撑板部59及按压板部60的板厚方向上伸长,且配置在一对支撑板部59与按压板部60之间。一对连结板部61相互非平行地配置,在一对支撑板部59的板厚方向上越远离按压板部60,则越向相互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倾斜。一对连结板部61之间的间隔比构成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内表面的一对被导向面37之间的间隔稍大。

如图11及图16所示,弹性部件56在宽度方向上架设于构成卡合件主体30的一对中间板41,且配置于一对主体板40之间的部分。因此,如图5及图9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弹性部件56的大部分(一对支撑板部59及一对连结板部61)由主体板40覆盖,仅按压板部60在输出侧被卡合部34(凹部46)的内侧从卡合件主体30露出。因此,弹性部件56的大部分配置于卡合件主体30的内侧(内部)。此外,轴向观察是指从输入部件2及输出部件3的轴向(轴线方向)观察到的状态,图5及图9中是指从纸面的表背方向观察到的状态。并且,输入部件2及输出部件3的轴向与被按压面20的轴向一致。

一对支撑板部59与一对中间板41的收纳凹部39的底面面接触,与一对主体板40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轴向上卡合。由此,弹性部件56基于一对支撑板部59与一对主体板40的卡合,在轴向上的位移受到限制。并且,弹性部件56基于一对支撑板部59与一对中间板41的卡合,向径向外侧的位移受到限制。

一对连结板部61与一对中间板41的宽度方向中央侧部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在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上卡合。由此,弹性部件56基于一对连结板部61与一对中间板41的卡合,在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第二方向)上的位移受到限制。

按压板部60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一对中间板41之间,能够在径向上位移(弹性变形)。如图9所示,在弹性部件56的自由状态下,按压板部60位于比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底面36(主体板40所具备的凹部46的底面)稍靠径向内侧,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底面36大致平行地配置。

如图5、图17以及图20的(A)所示,在将弹性部件56配置于输出侧卡合部11与卡合件5之间、而且均未对输入部件2及输出部件3施加转矩的中立状态下,按压板部60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侧面12面接触,且向径向外侧稍微挠曲变形。因此,弹性部件56弹性地撑(弹性变形)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卡合件5之间。由此,一对支撑板部59朝向径向外侧弹性地按压一对中间板41的收纳凹部39的底面,按压板部60朝向径向内侧弹性地按压输出侧卡合部11的侧面12。并且,在该状态下,在弹性部件56中,仅按压板部60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之间露出。

如在下文中所说明,在向输入部件2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参照图6及图20的(B))、以及在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参照图7),弹性部件56以使按压板部60向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式弹性变形,允许输出侧卡合部11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直接卡合(接触)。也就是说,通过按压板部60向径向外侧(内部空间35)退避,从而输出侧卡合部11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不经由按压板部60而直接卡合。

在本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组装状态下,将配置于轴向一侧的输入部件2的一对输入侧卡合部8沿轴向插入到一对卡合件5的插通孔38(一对主体板40的贯通孔47)及第二孔55,而且将配置于轴向另一侧的输出部件3的输出侧卡合部11沿轴向插入到一对卡合件5的输出侧被卡合部34之间。即,一对卡合件5利用各个输出侧被卡合部34从径向外侧夹持输出侧卡合部11地配置。

[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动作说明]

若从输入侧机构向输入部件2输入转矩,则如图6所示,在卡合件主体30的插通孔38的内侧,输入侧卡合部8沿输入部件2的旋转方向(在图6的例子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连杆部件31一边以摆动支撑轴33为中心摆动,一边由输入侧卡合部8经由连杆部件31拉拽摆动支撑轴33,从而一对卡合件5分别向远离被按压面20的方向(径向内侧)移动。由此,一对卡合件5各自的按压面32从被按压面20离开,并且以使按压板部60整体向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式使一对弹性部件56分别弹性变形。换言之,以使一对支撑板部59向径向内侧位移的方式使一对弹性部件56分别弹性变形。而且,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34从径向两侧夹持输出部件3的输出侧卡合部11,输出侧卡合部11与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34无晃动地卡合。其结果,输入到输入部件2的转矩经由一对卡合件5向输出部件3传递,并从输出部件3输出。

尤其,在本例的构造中,如上所述地,在一对卡合件5向远离被按压面20的方向(径向内侧)移动时,如图5至图6、以及图20的(A)至图20的(B)所示,通过利用输出侧卡合部11所具备的一对导向面13引导输出侧被卡合部34所具备的一对被导向面37,来限制卡合件5沿宽度方向移动。而且,如图6及图20的(B)所示,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底面36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侧面12面接触,并且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一对被导向面37与输出侧卡合部11的一对导向面13面接触。因此,在本例的构造中,在锁定或解锁状态的解除后,能够有效地防止卡合件5在宽度方向上偏离移动而与被按压面20接触。在本例的构造中,能够使用输出侧卡合部11进行上述的卡合件5向径向内侧的移动的引导,因而与组装仅用于进行该引导的其它构件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少构件件数。

在本例的构造中,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一对被导向面37由越朝向径向内侧则越向相互的间隔扩大的方向倾斜的一对凹曲面构成,而且输出侧卡合部11的一对导向面13由与上述一对凹曲面一致的一对凸曲面构成。因此,如图20的(A)所示,在卡合件5从输出侧卡合部11向径向外侧离开的状态下,在一对被导向面37与一对导向面13之间形成间隙,而且该间隙的大小(宽度方向尺寸)越朝向径向外侧则越大。因此,在本例的构造中,在卡合件5从输出侧卡合部11向径向外侧离开的状态下,能够适当地允许卡合件5在宽度方向、旋转方向上的移动,能够有效地防止对卡合件5施加不合理的力。

另一方面,若从输出侧机构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则如图7所示,输出侧卡合部11在一对输出侧被卡合部34彼此的内侧沿输出部件3的旋转方向(在图7的例子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输出侧卡合部11的侧面12与导向面13之间的连接部亦即角部以使按压板部60的一部分向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式使一对弹性部件56分别弹性变形,朝向径向外方直接按压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底面36。由此,使一对卡合件5分别向接近被按压面20的方向(径向外侧)移动,将一对卡合件5各自的按压面32按压到被按压面20,使各个按压面32与被按压面20摩擦卡合。其结果,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3的转矩传递到固定于其它部件而不旋转的外壳4,从而完全被切断而不会传递到输入部件2,或者仅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3的转矩的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2而剩余部分被切断。

为了完全切断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3的转矩而不传递到输入部件2,以使按压面32相对于被按压面20不滑动(相对旋转)的方式,使一对卡合件5撑在(夹持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被按压面20之间,锁定输出部件3。相对于此,为了仅将反向输入到输出部件3的转矩中的一部分传递到输入部件2而切断剩余部分,以使按压面32相对于被按压面20滑动的方式,使一对卡合件5撑在(夹持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被按压面20之间,半锁定输出部件3。在输出部件3半锁定的状态下,若进一步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则一对卡合件5基于输出侧卡合部11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的卡合,一边使按压面32相对于被按压面20滑动,一边以输出部件3的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若一对卡合件5旋转,则输入侧卡合部8经由连杆部件31被摆动支撑轴33拉拽,向输入部件2传递转矩的一部分。

在本例中,一对卡合件5的各个卡合件5在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外侧面的在周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具有按压面32,因而在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后,利用楔效应,能够增大被按压面20与按压面32的摩擦卡合力。但是,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仅在卡合件主体的径向外侧面的周向一个部位具有按压面的构造。

根据本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能够抑制输出部件3的晃动。即,在本例中,将一对弹性部件56配置于在相当于第一方向的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上与输出侧卡合部11重叠的位置,使之弹性地撑在输出侧卡合部11与一对卡合件5之间(弹性变形)。因此,能够由一对弹性部件56从径向两侧弹性地夹持输出侧卡合部11。因此,如本例所述,考虑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组装作业性,即使在组装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后的状态下的一对底面36之间的间隔以某种程度比输出侧卡合部11的短轴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侧面12彼此的间隔)大的情况下,无论存在于输出侧卡合部11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之间的间隙如何,都能够防止输出侧卡合部11以较轻的力就旋转,从而能够抑制输出部件3a的晃动。由此,在将输出部件3与滚珠丝杠装置的丝杠轴连结并将输入部件2与电动马达连接等的将本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应用于进行固定于螺母的平台的位置调整、轮胎的转向角的调整等的用途的情况下,即使从平台、轮胎经由螺母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也能够防止平台的位置、轮胎的转向角从调整后的位置猛烈地偏离(能够使偏离的进行变得缓慢),并且能够防止产生异响。

在本例中,不将一对弹性部件56的各个弹性部件56固定于输出部件3(输出侧卡合部11)和卡合件5中的任一个,而由输出侧卡合部11和卡合件5弹性地夹持。因此,能够省略用于固定弹性部件56的作业,并且能够削减用于固定的构件。其结果,能够实现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制造成本的降低。并且,由于能够将弹性部件56的设置空间抑制得较小,所以能够实现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小型化。

通过使弹性部件56与卡合件5(主体板40及中间板41)卡合,能够限制弹性部件56在轴向、宽度方向以及径向上分别位移。因此,即使不将弹性部件56固定于输出部件3及卡合件5中的任一个,也能够抑制弹性部件56的设置位置偏离、或者弹性部件56从输出侧卡合部11与卡合件5之间脱落。因此,能够由弹性部件56对卡合件5及输出侧卡合部11施加期望的大小及方向的弹力。

弹性部件56由板簧构成,并且构成为与卡合件5(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的轮廓形状大致相同的曲柄状。因此,能够充分减小弹性部件56的设置空间。再有,由于将弹性部件56中的对输出侧卡合部11施加弹力的按压板部60以外的部分(一对支撑板部59以及一对连结板部61)配置于卡合件主体30的内部,所以从这一方面也能够减小弹性部件56的设置空间。并且,通过具备弹性部件56,能够抑制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大型化。

弹性部件56具有在中立状态下将卡合件5的按压面32按压到被按压面20的功能。因此,不需要设置用于在中立状态下预先将卡合件5的按压面32按压到被按压面20的专用的构件(弹簧等施力部件)。因此,能够实现构件数量的减少,而且能够实现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的小型化。

根据本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在向输入部件2输入转矩时,能够顺畅地进行从锁定或半锁定状态向非锁定状态的切换。参照图19的(A)及图19的(B)对这一点进行说明。

图19的(A)(a)及图19的(A)(b)是关于本例的构造,示出输入部件2的一部分与卡合件5的一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更具体而言,图19的(A)(a)示出如下状态下的上述位置关系:在图7所示的锁定或解锁状态下,输入侧卡合部8位于卡合件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而且连杆部件31最靠近径向内侧。图19的(A)(b)示出如下状态下的上述位置关系:从图19的(A)(a)所示的状态起向输入部件2输入转矩T,从而输入侧卡合部8沿输入部件2的旋转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输入侧卡合部8经由连杆部件31对摆动支撑轴33开始作用平移载荷F。

另一方面,图19的(B)(a)及图19的(B)(b)是关于比较例的构造、即除了输入部件102z的输入侧卡合部107z的形状呈圆柱状这一点以外具有与上述的现有构造相同的结构的构造,示出了输入部件102z的一部分与卡合件105的一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更具体而言,图19的(B)(a)示出如下状态下的上述位置关系:在锁定或解锁状态下,输入侧卡合部107z位于卡合件105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图19的(B)(b)示出如下状态下的上述位置关系:从图19的(B)(a)所示的状态起向输入部件102z输入转矩T,从而输入侧卡合部107z沿输入部件102z的旋转方向(在图示的例子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输入侧卡合部107z与卡合件105的输入侧被卡合部113抵接,对输入侧卡合部107z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13之间的抵接部X开始作用基于转矩T的平移载荷Ft。

在比较例的构造中,如图19的(B)、(b)所示,平移载荷Ft的方向、即从输入部件102z作用于卡合件105的载荷的方向相对于在从锁定或半锁定状态向非锁定状态切换时卡合件105应移动的方向亦即卡合件105的径向(卡合件105相对于被按压面远离或者接近的方向)大幅度地倾斜。

相对于此,在本例的构造中,如图19的(A)(b)所示,平移载荷F的方向、即从输入部件2作用于卡合件5的载荷的方向成为与在从锁定状态或者半锁定状态向非锁定状态切换时卡合件5应移动的方向亦即卡合件5的径向(卡合件5相对于被按压面20远离或者接近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换言之,平移载荷F的方向与卡合件5应移动的方向所成的角度比比较例的构造中的平移载荷Ft的方向与卡合件105应移动的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也就是说,在本例的构造中,能够将输入到输入部件2的转矩T高效地转换为用于使卡合件5向径向内侧移动的载荷。因此,根据本例的构造,在向输入部件2输入转矩时,能够顺畅地进行从锁定或半锁定状态向非锁定状态的切换。

关于在本例的构造中的在图19的(A)(a)所示的状态下的、在输入侧卡合部8的径向内侧面与连杆部件31的第二孔55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G的大小(上述的差Wb-Wa)以及在比较例的构造中的在图19的(B)(a)所示的状态下的、在输入侧卡合部107z的径向内侧面与输入侧被卡合部113之间存在间隙Gz的大小,从使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组装变得容易的观点出发,均优选尽量大,但从在向输入部件2、102z输入转矩时能够立即使卡合件5、105向径向内侧移动来实现非锁定状态的观点出发,优选尽量小。因此,在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的制造中,考虑到上述情况,需要将间隙G、Gz的大小调整成适当的大小。

在比较例的构造中,为了调整间隙Gz的大小,有时需要通过切削加工来对输入侧被卡合部113中的与输入侧卡合部107z的径向内侧面抵接的部分高精度地进行精加工,在该情况下,预计成本变高。相对于此,在本例的构造中,仅通过管理连杆部件31的第一孔53与第二孔55的中心之间距离,就能够调整间隙G的大小,连杆部件31利用廉价的冲压加工来制造,因而容易抑制成本。

[第二例]

使用图2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例进行说明。本例是第一例的变形例。在本例中,在相当于第二方向的卡合件主体30的宽度方向上从输出侧卡合部11偏离的位置、亦即一对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两侧部之间,配置有一对施力部件62。一对施力部件62弹性地撑在(弹性地夹持在)一对卡合件5彼此之间,在朝向径向外侧的方向对一对卡合件5的各个卡合件弹性地进行施力,即向接近被按压面20的方向对一对卡合件5的各个卡合件弹性地进行施力。由此,在未对输入部件2及输出部件3施加扭矩的中立状态下,成为一对卡合件5的按压面32与被按压面20接触的状态。

施力部件62由螺旋弹簧构成。施力部件62在轴向两侧部的内侧插入有构成卡合件主体30的中间板41的径向内侧面所具备的凸部63。由此,防止施力部件62从一对卡合件主体30的径向内侧面之间脱落。

在本例中,在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后,能够更可靠地实现锁定状态。并且,作为弹性部件56,能够使用弹性模量较低的部件。因此,在向输出部件3反向输入转矩时,能够减小输出侧卡合部11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直接卡合所需的转矩的大小。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第一例相同。

[第三例]

使用图2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三例进行说明。本例的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a与第一例及第二例的构造不同,与上述的现有构造相同,一对卡合件5a的各个卡合件并非由多个构件构成,而由单一构件构成。

一对卡合件5a的各个卡合件5a大致呈半圆形板状,在使径向外侧面朝向相反侧且使径向内侧面对置的状态下配置于外壳4a的内周面所具备的被按压面20的径向内侧。卡合件5a在径向外侧面具有局部圆筒状的凸面即按压面32a。卡合件5a在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输出侧被卡合部34a。输出侧被卡合部34a由从卡合件5a的径向内侧面(离被按压面20较远的一侧的侧面)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径向外方凹入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构成。在本例中,输出侧被卡合部34a具有比输出部件3a所具备的输出侧卡合部11a的短轴方向的前半部分的外表面形状稍大的内表面形状。卡合件5a在径向中间部具有由在轴向上贯通的孔构成的输入侧被卡合部64。输入侧被卡合部64具有能够松动地插入输入部件2a所具备的输入侧卡合部8a的大小。但是,输入侧被卡合部也能够由以朝向径向内方凹入的方式形成于卡合件的径向外侧面的圆周方向中央部的凹部(切口)构成。

在本例的情况下,在相当于第一方向的卡合件5a的径向上,在与输出部件3a的输出侧卡合部11a重叠的位置配置由板簧构成的弹性部件56a,使弹性部件56a弹性地撑在卡合件5a与输出侧卡合部11a之间(弹性变形)。

弹性部件56a未固定于输出部件3a及卡合件5a中的任一个,而由输出侧卡合部11a和卡合件5a弹性地夹持。弹性部件56a具备一对支撑板部59a、按压板部60a以及一对连结板部61a。这样的弹性部件56a以沿卡合件5a的径向内侧面的方式附加设置。具体而言,一对支撑板部59a与在卡合件5a的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具备的平坦面状的底面66面接触,按压板部60a及一对连结板部61a配置于输出侧被卡合部34a的内侧。因此,在本例中,在沿轴向观察时,弹性部件56a的整体从卡合件5a露出。

在将弹性部件56a配置于输出侧卡合部11a与卡合件5a之间、且均未对输入部件2a及输出部件3a施加转矩的中立状态下,按压板部60a与输出侧卡合部11a面接触,向径向外侧稍微挠曲变形。因此,弹性部件56a弹性地撑在(弹性变形)输出侧卡合部11a与卡合件5a之间。由此,一对支撑板部59a分别朝向径向外侧弹性地按压卡合件5a的径向内侧面的宽度方向两侧部,按压板部60a朝向径向内侧弹性地按压输出侧卡合部11a。

在本例中,在向输入部件2a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以及在向输出部件3a反向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一对弹性部件56a的各个弹性部件56a以使按压板部60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向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式弹性变形,输出侧卡合部11a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a经由按压板部60a卡合。也就是说,按压板部60a被压缩夹持在输出侧卡合部11a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a之间。

在本例的情况下,也能够由一对弹性部件56a从径向两侧弹性地夹持输出侧卡合部11a。因此,无论存在于输出侧卡合部11a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a之间的间隙如何,都能够防止输出侧卡合部11a以较轻的力就旋转,能够抑制输出部件3a的晃动。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第一例及现有结构相同。

[第四例]

使用图2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四例进行说明。本例是第三例的变形例。在本例中,在卡合件5a的径向内侧面的轴向中间部具备收纳凹槽65,在沿轴向观察时,该收纳凹槽65以跨过输出侧被卡合部34a的方式沿宽度方向伸长。而且,在收纳凹槽65的内侧配置有除了按压板部60a之外的弹性部件56a的大部分。

在将弹性部件56a配置于输出侧卡合部11a与卡合件5a之间且均未对输入部件2a及输出部件3a施加扭矩的中立状态下,仅构成弹性部件56a的按压板部60a在输出侧卡合部11a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a之间从卡合件5a露出。相对于此,在向输入部件2a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以及在向输出部件3a反向输入转矩后的情况下,使一对弹性部件56a的各个弹性部件56a以使按压板部60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向径向外侧位移的方式弹性变形。而且,也使按压板部60a的全部或一部分向收纳凹槽65的内侧移动。由此,允许输出侧卡合部11a与输出侧被卡合部34a不经由按压板部60a而直接卡合(接触)。

在本例中,由于能够将弹性部件56a的大部分配置于卡合件5a的内侧,所以与第三例的构造相比,能够实现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a的进一步小型化。并且,利用弹性部件56a与卡合件5a的卡合,能够限制弹性部件56a在被按压面20的轴向以及卡合件5a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移。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第一例及第三例相同。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例的构造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组合来实施。

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弹性部件的构造及形状并不限定于在实施方式的各例中说明的构造及形状,只要能够发挥弹性地撑在(弹性变形)输出侧卡合部与卡合件之间这一功能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各例的构造中,输入部件的输入侧卡合部、卡合件以及弹性部件由以从径向两侧夹持输出侧卡合部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输入侧卡合部、一对卡合件以及一对弹性部件构成。即,输入侧卡合部、卡合件以及弹性部件的数量均为两个。然而,在实施本发明的情况下,输入侧卡合部、卡合件以及弹性部件的数量不限定于两个,例如,也能够省略构成一对输入侧卡合部、一对卡合件以及一对弹性部件的两个输入侧卡合部、两个卡合件以及两个弹性部件中的一方,而分别由一个输入侧卡合部、卡合件以及弹性部件构成。或者,也能够分别组合三个以上的输入侧卡合部、卡合件以及弹性部件来构成。

符号说明

1、1a—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2、2a—输入部件,3、3a—输出部件,4、4a—外壳,5、5a—卡合件,6—输入轴部,7—输入臂部,8、8a—输入侧卡合部,9—支撑孔,10—输出轴部,11、11a—输出侧卡合部,12—侧面,13—导向面,14—输出侧外壳元件,15—输入侧外壳元件,16—螺栓,17—外径侧筒部,18—内径侧筒部,19—侧板部,20—被按压面,21—输出侧凹坑嵌合面,22—螺纹孔,23—输出侧轴承嵌合面,24—外径侧筒部,25—内径侧筒部,26—侧板部,27—输入侧凹坑嵌合面,28—通孔,29—输入侧轴承嵌合面,30—卡合件主体,31—连杆部件,32、32a—按压面,33—摆动支撑轴,34、34a—输出侧被卡合部,35—内部空间,36—底面,37—被导向面,38—插通孔,39—收纳凹部,40—主体板,41—中间板,42—螺栓,43—螺母,44—凸面,45—支撑孔,46—凹部,47—贯通孔,48—通孔,49—定位孔,50—通孔,51—定位孔,52—第一端部,53—第一孔,54—第二端部,55—第二孔(输入侧被卡合部),56—弹性部件,57—输入侧轴承,58—输出侧轴承,59、59a—支撑板部,60、60a—按压板部,61、61a—连结板部,62—施力部件,63—凸部,64—输入侧被卡合部,65—收纳凹槽,66—底面,101—反向输入切断离合器,102、102z—输入部件,103—输出部件,104—被按压部件,105—卡合件,106—输入轴部,107、107z—输入侧卡合部,108—输出轴部,109—输出侧卡合部,110—被按压面,111—按压面,112—底面,113—输入侧被卡合部,114—输出侧被卡合部。

4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对多个消耗器及冷却和/或润滑装置进行供应的具有泵和阀的液压系统的驱动方法以及液压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