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

文档序号:38912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拉链 (Slide fastener ) 是由 徐献祥 頼俊俊 叶韦甄 本田真也 于 2019-04-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的拉链。拉链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第一拉头以及第二拉头。第一拉头设置于拉链牙链带上而能够开闭链牙,且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拉片。第二拉头设置于拉链牙链带上而能够开闭链牙,且包括:第二主体、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拉片。第一主体的后端与第二主体的后端彼此相对。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彼此扺靠、并且第二拉片往第二主体的后端倾倒的状态下,第一拉片往第一主体的后端倾倒且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拉片。(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zipper with good stability. The slide fastener includes: a pair of zipper fastener stringers, a first slider, and a second slider. The first slider is provided on the fastener element chain so as to be capable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fastener elements, and includes: the first body,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and first pull-tab. The second slider is provided on the fastener element chain so as to be capable of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fastener elements, and includes: a second body, a second connection portion, and a second pull tab.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body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second body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When the first body and the second body are pressed against each other and the second pull-tab is tilted toward the rear end of the second body, the first pull-tab is tilted toward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body and covers and fixes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ion and the second pull-tab.)

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且特别涉及一种使用两个拉头的双开尾拉链(two-wayseparator)。

背景技术

常见的拉链通常包括分别具有长条状的拉链带(fastener tape)以及排列于拉链带上的多个链牙(element)的一对拉链牙链带(fastener stringer)、以及安装于拉链牙链带上以通过滑动而开闭链牙的拉头(slider),并且还可以依据需求在拉头上设置拉片(tabpull),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拉片带动拉头在拉链链条上滑动。其中,所述双开尾拉链则是在一对拉链牙链带上设置两个拉头,而两个拉头能够各自从拉链牙链带的相对两侧开闭所述链牙。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双开尾拉链,其在一对拉链牙链带上设置两个拉头。两个拉头各自具有主体及通过对应的拉片连接部而连接的拉片。进而,在两个主体彼此扺靠的状态下,两个拉片往同一方向(例如拉链的下方侧)倾倒并叠置。因此,使用者可依据需求拉动其中一个拉片来带动对应的拉头在拉链牙链带的长度方向上移动而开闭链牙。

为了避免拉片在拉片连接部上产生晃动,专利文献1在上方拉片上设置开口,并且在下方拉片上设置凸部,由此在两个主体彼此扺靠的状态下,上方拉片经由开口嵌合至凸部而固定下方拉片。如此,能够在两个主体彼此扺靠的状态下限制上方拉片与下方拉片的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70743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上方拉片与下方拉片通过开口嵌合至凸部而彼此固定,但上方拉片扺靠在下方主体的拉片连接部上,造成上方拉片在下方拉片连接部上产生浮动,即,即使上方拉片与下方拉片彼此固定,上方拉片与下方拉片的整体仍可能产生晃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第一拉头以及第二拉头。拉链牙链带分别具有沿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链牙。第一拉头设置于所述拉链牙链带上而能够开闭所述链牙,且包括第一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拉片。第二拉头设置于所述拉链牙链带上而能够开闭所述链牙,且包括第二主体、形成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二拉片。所述第一主体的后端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后端彼此相对,在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彼此扺靠、并且所述第二拉片往所述第二主体的后端倾倒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拉片往所述第一主体的后端倾倒且覆盖并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片的内侧设有凹部,在所述第一拉片往所述第一主体的后端倾倒且覆盖并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拉片以所述凹部嵌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部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凹部以及对应于所述第二拉片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凹部的形状不同,且所述第一凹部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部的深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拉片以所述凹部嵌合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的情况下,在横向观看时,所述第一拉片呈现大致水平。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片具有环绕所述凹部的侧壁,在所述第一拉片往所述第一主体的后端倾倒且覆盖并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的情况下,所述侧壁环绕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的外侧,在横向观看时,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局部重叠,并且在俯视观看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隐藏于所述第一拉片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凹部不贯穿所述第一拉片,在所述第一拉片往所述第一主体的后端倾倒且覆盖并固定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的情况下,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二拉片在俯视观看时完全隐藏于所述第一拉片的内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第一拉片之间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施力于所述第一拉片,使所述第一拉片自动地往所述第一主体的后端倾倒。

发明的效果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拉链中,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彼此扺靠、并且第二拉片往第二主体的后端(即拉链的上方侧)倾倒的状态下,第一拉片往第一主体的后端(即拉链的下方侧)倾倒且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拉片。如此,相较于仅将上方拉片与下方拉片彼此嵌合固定的现有技术,作为上方拉片的第一拉片覆盖并固定作为下方拉片的第二拉片与第二拉片所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由此降低第一拉片与第二拉片产生晃动的可能性。据此,本发明的拉链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拉链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第一拉头以及第二拉头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第一拉头以及第二拉头的立体图。

图4是图2的第一拉头以及第二拉头的操作示意图。

图5是图2的第一拉头以及第二拉头的侧视图。

图6是图2的第一拉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拉链100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拉链100包括一对拉链牙链带110、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拉链牙链带110分别具有沿长度方向(即图1的纵向)延伸的长条状的拉链带112以及沿长度方向排列于拉链带112上的多个链牙114。第一拉头120设置于拉链牙链带110上而能够开闭链牙114。同样地,第二拉头130设置于拉链牙链带110上而能够开闭链牙114。如此,拉链100为所谓的“双开尾拉链”,即,在一对拉链牙链带110上设置第一拉头120及第二拉头130,而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能够各自从拉链牙链带110的两侧开闭链牙114。

更进一步地说,当拉链100应用于织物(外套等)上时,第一拉头120作为上方拉头而设置于拉链100的上方侧,且第二拉头130作为下方拉头而设置于拉链100的下方侧。如此,当第一拉头120往纵向上方移动时,能够关闭设置于第一拉头120的上方侧的链牙114,当第一拉头120往纵向下方移动时,能够开启设置于第一拉头120的上方侧的链牙114。相对地,当第二拉头130往纵向上方移动时,能够开启设置于第二拉头130的下方侧的链牙114,当第二拉头130往纵向下方移动时,能够关闭设置于第二拉头130的下方侧的链牙114。有关“双开尾拉链”的基本操作方式,可参考现有技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图2是图1的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的分解图。图3是图2的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的立体图。图4是图2的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的操作示意图。图5是图2的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的侧视图。其中,虽然图1至图5将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示出为彼此并排,但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可依据需求在一对拉链牙链带110上移动而彼此分离。以下将以图1至图5一并说明本实施例的第一拉头120以及第二拉头130的安装结构及相对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拉头120包括第一主体122、形成于第一主体122的第一连接部124、以及经由第一连接部124连接于第一主体122的第一拉片126。更进一步地说,第一主体122包括上翼板122a、下翼板122b、以及连接上翼板122a与下翼板122b的连接柱122c,上翼板122a与下翼板122b之间的空间用于使拉链牙链带110上的链牙114(示出于图1)通过而开闭链牙114。再者,第一连接部124包括形成于第一主体122的上翼板122a上的容置槽124a、设于所述容置槽124a的相对两侧的一对安装孔124b、以及能够通过安装孔124b的安装杆124c,第一拉片126具有连接孔126a,据此第一拉片126以安装杆124c通过连接孔126a且穿入安装孔124b的方式设置于容置槽124a上。由此,第一拉片126经由第一连接部124连接于第一主体122,且能够在长度方向(即与安装杆124c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旋转。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一拉头120(包括第一主体122、第一连接部124、及第一拉片126)的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类似地,第二拉头130包括第二主体132、形成于第二主体132的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经由第二连接部134连接于第二主体132的第二拉片136。更进一步地说,第二主体132包括上翼板132a、下翼板132b、以及连接上翼板132a与下翼板132b的连接柱132c,上翼板132a与下翼板132b之间的空间用于使拉链牙链带110上的链牙114(示出于图1)通过而开闭链牙114。再者,第二连接部134为形成于第二主体132的上翼板132a上且具有通孔134a的安装环,第二拉片136在其中一端部设置有开口而在所述开口的一侧形成连接杆136a,据此第二拉片136以连接杆136a通过通孔134a的方式设置在作为第二连接部134的安装环上。由此,第二拉片136经由第二连接部134连接于第二主体132,且能够在长度方向(即与连接杆136a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旋转。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第二拉头130(包括第二主体132、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具体结构及连接方式,其可依据需求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拉头120作为上方拉头而设置于拉链100的上方侧,且第二拉头130作为下方拉头而设置于拉链100的下方侧的情况下,第一主体122的后端与第二主体132的后端彼此相对,进而当第一拉头120与第二拉头130在拉链牙链带110上移动的过程中彼此并排时,第一主体122的后端与第二主体132的后端能够彼此扺靠。

此处,第一拉头1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24与第一拉片126之间的弹性部件128(示出于图2)。弹性部件128穿设于安装杆124c上,并且扺靠并连接于容置槽124a的其中一侧壁(例如图4中的容置槽124a右侧的侧壁)与第一拉片126的其中一侧(例如图4中的第一拉片126的左侧的凹部)之间,由此弹性部件128施力于第一拉片126,使第一拉片126自动地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即,第一拉片126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在长度方向(即与安装杆124c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旋转以由此驱动第一主体122,也能够在不进行使用者的操作时维持在固定状态,而所述固定状态为第一拉片126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的状态。

另一方面,第二拉片136的连接杆136a的直径的大小与第二连接部134的通孔134a的直径的大小设为大致相同,因此第二拉片136与第二连接部134彼此紧配(tight fit)。即,第二拉片136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在长度方向(即与连接杆136a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旋转以由此驱动第二主体132,也能够在不进行使用者操作时维持在固定状态,而所述固定状态例如为第二拉片136往第二主体13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上方侧)倾倒的状态。

如此,在第一主体122与第二主体132以各自的后端彼此扺靠、并且第二拉片136往第二主体13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上方侧)倾倒的状态下,第一拉片126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且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进而将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参考图3至图5)。

图6是图2的第一拉片126的立体图。请参考图3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拉片126的内侧设有凹部,所述凹部包括对应于第二连接部134的第一凹部126b以及对应于第二拉片136的第二凹部126c,由此在第一拉片126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且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情况下,第一拉片126以凹部(包括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嵌合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其中,第一凹部126b的形状与第二凹部126c的形状不同,且第一凹部126b的深度与第二凹部126c的深度不同。即,由于第二连接部134为形成于第二主体132且具有通孔134a的安装环,且第二拉片136为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34上的片状结构,因此第二连接部134的高度大于第二拉片136的高度(即厚度),且第二连接部134的宽度小于第二拉片136的宽度。此处,优选地,对应于第二连接部134的第一凹部126b的深度大于对应于第二拉片136的第二凹部126c的深度,且对应于第二连接部134的第一凹部126b的宽度小于对应于第二拉片136的第二凹部126c的宽度。即,第一凹部126b的形状与尺寸(例如深度)对应于第二连接部134,且第二凹部126c的形状以及尺寸(例如深度)对应于第二拉片136。

如此,通过设置有对应的形状以及尺寸的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第一拉片126能够对应覆盖形状以及尺寸各不相同的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即,在第一拉片126以凹部(包括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嵌合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情况下,在横向观看时,第一拉片126呈现大致水平。由此,第一拉片126不会在第二拉片136以及第二连接部134上产生浮动。此外,由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所构成的凹部从第一拉片126的内面往内凹陷,但不贯穿第一拉片126,因此在第一拉片126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且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完全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而第一拉片126的外观面仍维持平整且完全遮蔽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

更进一步地说,如图5与图6所示那样,第一拉片126具有环绕凹部(包括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的侧壁126d。所述侧壁126d是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的外周缘的相对地高的部位,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在凹部的外周缘的局部或整体。在第一拉片126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且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情况下,侧壁126d环绕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外侧,因此在横向观看时,侧壁126d与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局部重叠,并且在俯视观看时,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即,第一拉片126在平面上的范围大于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在平面上的范围,因此在俯视观看时,第一拉片126与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完全重叠。

通过上述结构,第一拉片126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整体,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能够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即,在所述凹部不贯穿第一拉片126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能够完全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但在所述凹部贯穿第一拉片126的局部的情况下,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也能够大致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此外,第一拉片126在横向上的位置受到侧壁126d的限制,因此侧壁126d/凹部能够防止第一拉片126在横向上的晃动。

由此可知,在第一主体122与第二主体132以各自的后端彼此扺靠、并且第二拉片136往第二主体13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上方侧)倾倒的状态下,第一拉片126经由弹性部件128的施力而自动地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使得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扣合在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上,进而第一拉片126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如此,在第一拉头120与第二拉头130彼此并排且不进行使用者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一拉片126能够平稳地覆盖并固定第二拉片136以及第二连接部134,且第二拉片136隐藏于第一拉片126的内侧,由此降低第一拉片126以及第二拉片136产生晃动的可能性。

更进一步地说,由于第二拉片136与第二连接部134彼此紧配,且第二拉片136往第二主体13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上方侧)倾倒,进而第二拉片136受到第一拉片126的第二凹部126c的扣合而固定,因此在不进行使用者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二拉片136受到第一拉片126的压制,进而不会轻易产生晃动。并且,由于第一拉片126受到弹性部件128的施力而自动地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且第一拉片126经由第一凹部126b以及第二凹部126c扣合并固定于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上,进而第一拉片126的倾倒方向(往拉链100的下方侧)以及第二拉片136的倾倒方向(即拉链100的上方侧)不同,因此在不进行使用者的操作的情况下,第一拉片126受到弹性部件128的施力且与第二拉片136以及第二连接部134嵌合,而不会轻易产生晃动。

上述说明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举例来说,在其他可能的变形例中,设置于第一拉片126的内面的凹部不限于对应于第二连接部134以及第二拉片136的形状以及尺寸,只要第一拉片126能够覆盖并固定第二拉片136以及第二连接部134,即可实现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并且,第一拉片126不限于经由弹性部件128的施力而自动地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也可采用如同第二拉片136那样紧配在安装杆124c上的方式而维持往第一主体122的后端(即拉链100的下方侧)倾倒的状态。据此,拉链100的上述构成部件可以依据需求调整具体结构以及连接方式,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制。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拉链中,在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彼此扺靠、并且第二拉片往第二主体的后端(即拉链的上方侧)倾倒的状态下,第一拉片往第一主体的后端(即拉链的下方侧)倾倒,并以设置在第一拉片的内侧的凹部扣合在第二拉片以及第二连接部上,由此覆盖并固定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拉片。如此,相较于仅将上方拉片与下方拉片彼此嵌合固定的现有技术,作为上方拉片的第一拉片覆盖并固定作为下方拉片的第二拉片以及第二拉片所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由此第一拉片能够以呈现大致水平的方式平稳地覆盖第二拉片以及第二连接部,且第二拉片大致完全隐藏于第一拉片的内侧,进而降低第一拉片以及第二拉片产生晃动的可能性。据此,本发明的拉链能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符号的说明

100:拉链

110:拉链牙链带

112:拉链带

114:链牙

120:第一拉头

122:第一主体

122a、132a:上翼板

122b、132b:下翼板

122c、132c:连接柱

124:第一连接部

124a:容置槽

124b:安装孔

124c:安装杆

126:第一拉片

126a:连接孔

126b:第一凹部

126c:第二凹部

126d:侧壁

128:弹性部件

130:第二拉头

132:第二主体

134:第二连接部

134a:通孔

136:第二拉片

136a:连接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滚轮行李箱的张紧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