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字加压板及弹力疝气带

文档序号:455147 发布日期:2021-12-31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中字加压板及弹力疝气带 (Chinese character &#39;Zhongzi&#39; pressurizing plate and elastic hernia band ) 是由 陈光忠 于 2021-11-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字加压板及弹力疝气带,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中字加压板包括加压板本体,加压板本体的边缘或靠近边缘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侧压结构;其中在加压板本体的同一面,至少有部分的侧压结构可相对于加压板本体形成一定夹角,使侧压结构和/或加压板本体形成可容纳空间。弹力疝气带包括至少一个中字加压板。中字加压板不同于传统突出结构的疝气垫包,其可容纳空间对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施压,能够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限制在可容纳空间内,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疝囊回归腹腔,最大限度保护了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拉长弹力疝气带的固定结构,作用于中字加压板,使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有益效果。(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nese character &#39;Zhongzi&#39; pressurizing plate and an elastic hernia band,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appliances, wherein the Chinese character &#39;Zhongzi&#39; pressurizing plate comprises a pressurizing plate body, and at least one side press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at the edge of the pressurizing plate body or the area close to the edge; at least part of the side pressure structures can form a certain included angle relative to the compression plate body on the same surface of the compression plate body, so that the side pressure structures and/or the compression plate body form a containing space. The elastic hernia band comprises at least one middle-word pressure plate. The middle character pressurizing plate is different from the hernia cushion bag with the traditional protruding structure,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of the middle character pressurizing plate is aligned with the hernia protruding part of the human body to apply pressure, the hernia protruding part of the human body can be limited in the accommodating space, the hernia sac at the hernia protruding part of the human body returns to the abdominal cavity, and the normal anatomical structure and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are protec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 fixing structure of the stretch elastic hernia belt acts on the middle character pressurizing plate, so that the fixing structure and the middle character pressurizing plate have complementary beneficial effects.)

中字加压板及弹力疝气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字加压板及弹力疝气带。

背景技术

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是发生在腹股沟区域的腹外疝,及腹股沟区域腹壁存在缺损,有突出体表的疝囊结构。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可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进入疝囊,根据解剖结构,主要分为直疝、斜疝、股疝等。

腹股沟疝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总人口发病率达3%~5%,老年人口高达11.3%~15.2%,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疝气的发病特点是老年多于青壮,男性多于女性,单侧多于双侧。根据中老年发病率推算,国内患者多达数千万,全球多达数亿。

目前通行的疝修补术是治疗疝气的主要方法,但是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必须具备条件的医院才能施行。而且手术治疗需要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要承受麻醉手术风险。关于疝气的手术治疗,其早期晚期的多种并发症客观存在,1%~3%的复发率也难以避免。对庞大的中老年群体或有多种基础疾病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更加适宜,手术治疗仅限于疝气难复性嵌顿绞窄患者、活动量大的青壮年患者及不易配合的儿童患者。事实上疝气早期体积如核桃大小时,如能得到有效治疗,腹壁薄弱处就不会逐步增大,疝气也就不会随之增大,有可能完全自愈。

疝气带是疝气非手术治疗最常用的工具,国内多个厂家生产的疝气带,制作材料为棉织品,结构大同小异,压迫疝气突出部位主要为突出结构的疝气垫包,加压面积大,没有疝气局限空间,容易导致疝气移动和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字加压板及弹力疝气带,通过反向设计,形成可容纳空间加强腹壁薄弱处,将疝气局限于腹腔内,减少疝气移动和增大的可能性。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中字加压板,包括加压板本体,所述加压板本体的边缘或靠近边缘的区域设有至少一个侧压结构;其中在加压板本体的同一面,至少有部分的侧压结构可相对于加压板本体形成一定夹角,使侧压结构和/或加压板本体形成可容纳空间;使用时,所述加压板本体和/或侧压结构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使至少部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被局限于该可容纳空间内。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可容纳空间不同于传统突出结构的疝气垫包,采用反向设计原理,使至少部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能够被局限于该可容纳空间内,可容纳空间为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构造一个局限空间,使得至少部分的人体疝气突出部位难以移出可容纳空间,并难以在固定的可容纳空间内继续长大,进而防止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移动和增大。

优选的,所述侧压结构在加压板本体的同一面,相对于加压板本体形成一定夹角,使所述可容纳空间设为内凹结构;所述加压板本体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时,所述可容纳空间限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被置于该可容纳空间内。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可容纳空间的内凹结构能够限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在使用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全部置于可容纳空间内,无法移动和扩大。

优选的,所述内凹结构设于加压板本体上,或所述内凹结构由相互形成夹角的侧压结构与加压板本体共同形成,或所述内凹结构设于侧压结构上;所述内凹结构为限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可容纳空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在加压板本体或侧压结构上设置内凹结构作为可容纳空间,也能够通过侧压结构和加压板本体共同配合的方式形成内凹结构作为可容纳空间,内凹结构的形成方式不唯一。

优选的,所述加压板本体和/或侧压结构上设有缓压结构;所述缓压结构设于加压板本体和/或加压板本体的可容纳空间表面时,所述缓压结构设为容纳孔或容纳槽;或所述缓压结构设于侧压结构上时,所述缓压结构设为位于侧压结构上的一个或多个缓压间隙。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在加压板本体和/或侧压结构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并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周围组织挤出可容纳空间时,该组织能够移动至缓压结构内,使得加压板本体和/或侧压结构能够快速紧压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并通过可容纳空间限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增加使用效果,并提高使用者舒适度。在使用者下蹲、弯腰或曲腿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周围的组织能够根据挤压区域的变化移动至缓压结构内,不妨碍使用者进行下蹲、弯腰或曲腿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侧压结构为整体结构,所述侧压结构环布于加压板本体的边缘,相对于加压板本体形成一定夹角,使侧压结构和加压板本体形成可容纳空间;所述缓压结构设为侧压结构上的开口。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可容纳空间由侧压结构和加压板本体配合形成,侧压结构和加压板本体的大小决定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夹角的角度决定可容纳空间的形状及深度。缓压结构设置在侧压结构上,使得人体疝气突出部位边缘的组织能够移动至缓压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缓压结构设为侧压结构上的多个开口,将侧压结构分割为若干侧压块,其中每个侧压块朝向加压板本体的同一面倾斜布置,且相对于加压板本体形成一定夹角,使所有侧压块和加压板本体形成可容纳空间。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周围的组织能够分别移动至距离最近的缓压结构内,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周围的大部分组织能够移出可容纳空间,为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提供大容量的局限空间,使加压板本体和/侧压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紧压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疝囊。

优选的,所述缓压结构设为加压板本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容纳孔;所述缓压结构至少部分位于可容纳空间内;所述缓压结构不贯穿加压板本体的边缘;所述缓压结构为多个容纳孔时,其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在加压板本体上。

优选的,所述缓压结构设为加压板本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容纳槽,所述缓压结构位于加压板本体朝向可容纳空间的一面;所述缓压结构靠近可容纳空间或至少部分位于可容纳空间内;所述缓压结构贯穿或不贯穿加压板本体。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缓压结构直接设置在加压板本体上,在加压板本体紧压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周围的组织能够移动至缓压结构内部,不会因为加压板本体的挤压造成使用者的不适。

优选的,侧压结构与加压板本体的夹角为160°~165°。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夹角的角度符合人体力学,提高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

一种弹力疝气带,包括至少一个所述中字加压板,以及固定结构,中字加压板与固定结构连接,固定结构能够固定于人体腰部,拉长弹力疝气带固定结构产生收缩力,使中字加压板托起紧压疝气突出部位。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固定结构用于将中字加压板固定在人体腰部,使得中字加压板能够对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固定结构还用于为中字加压板提供压力,使中字加压板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实现功能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中字加压板不同于传统突出结构的疝气垫包,通过加压板本体或侧压结构或两者配合形成可容纳空间,可容纳空间对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施压,能够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限制在可容纳空间内,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疝囊回归腹腔,最大限度保护了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拉长弹力疝气带的固定结构,作用于中字加压板,使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中字加压板的后视图,即中字加压板背向可容纳空间的平面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中字加压板的后视图,即中字加压板背向可容纳空间的平面图。

图3为实施例3的中字加压板的后视图,即中字加压板背向可容纳空间的平面图。

图4为实施例3的中字加压板的主视图,即中字加压板朝向可容纳空间的平面图。

图5为实施例3的中字加压板压至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施力方向示意图,其中,中字加压板上部的箭头表示中字加压板的施力方向,其他箭头表示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及周围组织的移动方向。

图6为配备一个实施例3的中字加压板的弹力疝气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配备两个实施例3的中字加压板的弹力疝气带的后视图。

图中标记:中字加压板-1、加压板本体-11、侧压结构-12、连接结构-13、上卡件-131、下卡件-132、固定结构-2、连接扣-21、对接扣-22、长度调节结构-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看图1至图5,一种中字加压板1,包括加压板本体11及环布固定于加压板本体11边缘的侧压结构12,侧压结构12朝向加压板本体11的一面倾斜。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配合形成内凹结构的可容纳空间,该可容纳空间符合人体腹部的生理曲线,使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能够完全贴合人体腹部,并紧压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可容纳空间对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施压,使突出部位固定在可容纳空间内,为人体疝气突出部位构造一个局限空间,使疝气突出部位难以移出可容纳空间,进而防止疝气突出部位的移动和增大。侧压结构12远离加压板本体11的一边均为圆弧边,该圆弧边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的四周,圆弧边的设计用于提高使用者舒适度,防止尖锐边角抵压腹部造成不适感。

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内凹结构的可容纳空间设置在加压板本体11或侧压结构12上,即加压板本体11或侧压结构12上开设有内凹结构作为可容纳空间。

侧压结构12或加压板本体11上设置有缓压结构,在使用时,侧压结构12和加压板本体11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使人体疝气突出部位置入可容纳空间内,疝气突出部位周围组织受中字加压板1挤压移动至缓压结构内,提高使用者舒适度,方便使用者在使用中字加压板1的过程中能够下蹲、弯腰或曲腿,其疝气突出部位不会被加压板本体11和/或侧压结构12完全束缚,减少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感。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侧压结构12为整体,缓压结构为侧压结构12上开设的一个开口。在一较佳的实施例2中,如图2所示,侧压结构12为整体,缓压结构为侧压结构12上均匀开设的两个开口,该两个开口将侧压结构12分割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板状的侧压块。如图3、图4所示,在一较佳的实施例3中,侧压结构12为整体,缓压结构为侧压结构12上开设的四个开口,该四个开口将侧压结构12分割为四个板状的侧压块,其中位于加压板本体11上部和下部的侧压块完全相同、位于加压板本体11左侧和右侧的侧压块完全相同。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4中,缓压结构为加压板本体11上开设的一个或多个容纳孔。

在一较佳的实施例5中,缓压结构为加压板本体11上开设的一个或多个容纳槽,该容纳槽位于加压板本体11朝向可容纳空间的一面,并位于可容纳空间内,缓压结构为沿加压板本体11朝向可容纳空间的一面向内部开设的一个或多个容纳槽,或为沿加压板本体11边缘向加压板本体11中部开设的一个或多个容纳槽。

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朝向可容纳空间的一面固定有软质垫层,即该软质垫层位于可容纳空间内,能够直接接触人体皮肤,软质垫层为柔性材料,使人体皮肤能够顶在软质垫层上或顶入软质垫层内。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为了形成固定的可容纳空间,一般为硬质材料,而硬质材料长期接触人体,会造成使用者的不适感。因此设计软质垫层,用于隔离加压板本体11、侧压结构12两者与人体皮肤,使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充分发挥作用。

侧压结构12与加压板本体11形成的倾斜角的角度为160°~165°,优选160°,即侧压结构12沿水平面向下倾斜15°~20°,优选20°,该倾斜角度能够使侧压结构12与加压板本体11形成的可容纳空间最大程度限制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并保证侧压结构12不会压入人体皮肤过深,进而保证不会影响皮肤组织正常工作、血液正常流通。

本中字加压板1加压面积小,利于散热,具有足够的美观度,多次清洗后效果依旧。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侧压结构12分割形成的侧压块之间形成的对称结构,使得受力更加均匀。

请参看图5、图6,一种弹力疝气带,包括所述中字加压板1以及固定结构2,中字加压板1与固定结构2连接。固定结构2为弹力或非弹力的带状,用于环绕人体腰部固定,并为中字加压板1提供压力,使中字加压板1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实现功能最大化。中字加压板1数量为一个时,配合固定结构2压至人体单侧疝气突出部位;中字加压板1数量为两个时,配合固定结构2压至人体双侧疝气突出部位。由于疝气分为单侧疝气和双侧疝气,因此中字加压板1能够根据使用者实际需求选择对应数量。在单侧疝气的情况下,只需要使用一个中字加压板1;在双侧疝气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两个中字加压板1。

加压板本体11背向可容纳空间的一面固定有连接结构13,使得固定结构2施加压力时,能够推动中字加压板1向压入人体腹部的方向移动,作用于人体疝气突出部位。连接结构13包括上卡件131和下卡件132,两者均为“L”型的板状,固定结构2的上部分位于上卡件131与加压板本体11之间、下部分位于下卡件132与加压板本体11之间,固定结构2无法相对上卡件131和下卡件132上下移动,但上卡件131和下卡件132能够沿固定结构2的长度方向移动,使中字加压板1能够沿固定结构2移动至对准人体疝气突出部位,针对不同人体及不同疝气病症位置调节加压板本体11的位置。上卡件131和下卡件132的设计限制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的上下移动范围,并且不影响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的左右移动方位,使得加压板本体11和侧压结构12能够沿固定结构2的长度方向任意移动,提高适用范围,增加使用者的使用便捷性。

固定结构2的两端端部分别固定有相互适配的连接扣21和对接扣22,两者能够连接。连接扣21与对接扣22连接,使固定结构2固定在人体腰部;连接扣21与对接扣22分离,使固定结构2脱离人体。方便使用者快速将中字加压板1固定在疝气突出部位。固定结构2上还设置有长度调节结构23,能够通过长度调节结构23调节固定结构2至合适长度。长度调节结构23用于增加本弹力疝气带的适用范围,根据不同使用者的实际情况,使用长度调节结构23调节固定结构2的长度,达到最佳适用长度。整体重量仅七十八克,小巧轻便。

本弹力疝气带的使用方法为:

使用者呈站立位,两手分别捏住中字加压板1及连接扣21,带动固定结构2绕过后背并拉长,使中字加压板1正对疝气突出部位,将连接扣21与对接扣22连接。通过长度调节结构23,使固定结构2达到合适长度,进而使中字加压板1至合适压力,使疝囊不再突出。

若固定结构2具有弹力,则需要注意拉长固定结构2时避免突然松手,谨防固定结构2的弹力导致意外,松开连接扣21与对接扣22时也应避免。本弹力疝气带不适宜裸戴,卧位时疝气不突出则不必佩戴。

本弹力疝气带在使用后,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回归正位,最大限度保护了人体自然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腹股沟区域不再有包块突出产生的胀痛不适,甚至嵌顿绞窄危及生命。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肩关节固定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