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及再生混凝土

文档序号:460603 发布日期:2021-12-31 浏览: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及再生混凝土 (Method for preparing recycled concrete based on activated water and recycled concrete ) 是由 刘全喜 冼德明 高青峰 于 2021-11-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及再生混凝土,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再生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粗骨料1000-1500份、细骨料550-66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220-320份、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15-40份、矿物掺合料25-40份、减水剂1-6份和活化水150-220份,所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包括囊芯、囊壁和硅藻土,所述硅藻土负载于囊壁表面,所述囊芯包括层状双氢氧化物,所述囊壁为温度敏感材料。本申请具有提升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eparing recycled concrete based on activated water and the recycled concrete,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materials. The recycled concrete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parts by weight: the composite material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by weight, 1000 parts of regenerated coarse aggregate, 660 parts of fine aggregate, 220 parts of ordinary portland cement, 15-40 parts of diatomite modifi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icrocapsules, 25-40 parts of mineral admixture, 1-6 parts of a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220 parts of activated water, wherein the diatomite modifie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microcapsules comprise a capsule core, a capsule wall and diatomite, the diatomite is loa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apsule wall, the capsule core comprises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and the capsule wall is a temperature sensitive material. This application has the effect that promotes concrete durability.)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及再生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及再生混凝土。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

相关技术中,废弃建筑混凝土经过破碎和筛分后,得到再生凝土粗骨料替代部分混凝土粗骨料并与砂、水泥和水等配合形成再生混凝土。但破碎和筛分后得到的再生骨料棱角多,内部会产生微小裂缝,这些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相比压碎指标大、吸水率高、孔隙率大,使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较低、耐久性较差,为了改善再生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往往向再生混凝土中加入矿物掺合料或特定外加剂实现对混凝土耐久性提升的效果。层状双氢氧化物因其离子交换特性被应用在混凝土领域,在混凝土成型时,一般采用干拌法预先将水泥和层状双氢氧化物混合,再进行混凝土成型操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层状双氢氧化物为纳米级别的颗粒,在微米级别的水泥粉体中搅拌不均匀,容易团聚,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混凝土耐久性有待提升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混凝土耐久性,本申请提供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及再生混凝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粗骨料1000-1500份、细骨料550-660份、普通硅酸盐水泥220-320份、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15-40份、矿物掺合料25-40份、减水剂1-6份和活化水150-220份,所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包括囊芯、囊壁和硅藻土,所述硅藻土负载于囊壁表面,所述囊芯包括层状双氢氧化物,所述囊壁为温度敏感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成分相互结合形成混凝土基本骨架,再向其中加入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层状双氢氧化物具备层间阴离子可交换性,因此可用于混凝土中对侵蚀性离子进行吸附,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加入混凝土中后能够填充再生混凝土骨架中的较大孔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另外,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提高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粒径尺寸和与混凝土的相容性,提高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在硅酸盐水泥中的分散均匀度,混凝土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微胶囊囊壁上的微孔扩张,分散均匀的层状双氢氧化物从微胶囊中释放出来,参与到水化过程中,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制作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可选的,所述囊壁由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PLGA-PEG-PLGA共聚物40-45份;

N-异丙基丙烯酰胺30-35份;

丙烯酸2-3份;

偶氮二异庚腈2-3份;

二乙胺基丙胺1-2份;

卵磷脂1-2份;

聚氨酯树脂10-24份;

蒸馏水适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GA-PEG-PLGA共聚物和N-异丙基丙烯酰均为温度敏感型聚合物,将其与聚氨酯树脂配合,偶氮二异庚腈为引发剂,二乙胺基丙胺为交联剂,卵磷脂为稳定剂,丙烯酸调节温度敏感型聚合物的缓释温度,制备得到温度敏感性囊壁预聚物,原料易得,制备方便。

可选的,所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PLGA-PEG-PLGA共聚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于惰性气体氛围中溶解,再加入丙烯酸、偶氮二异庚腈、二乙胺基丙胺和聚氨酯树脂混合加热至65-80℃,搅拌10-15h,冷却,透析后得到囊壁预聚物,将层状双氢氧化物加入囊壁预聚物中,搅拌均匀,抽滤,干燥,得到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所述硅藻土负载于微胶囊囊壁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常温下,囊壁上的微孔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当混凝土水化过程中释放水化热,温度升高时,囊壁上的微孔处于开启状态,囊壁内部的层状双氢氧化物通过囊壁上的微孔释放。

可选的,所述硅藻土负载于微胶囊囊壁表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3份硅藻土、10-15份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1-3份硅烷偶联剂和20-25份甲苯混合,超声分散,室温下反应,离心,干燥后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较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粒径尺寸大,且硅藻土主要成分与水泥成分相似,提高了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在水泥中的分散均匀性,层状双氢氧化物提升了混凝土耐久性。

可选的,所述层状双氢氧化物为亚硝酸根离子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或硝酸根离子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亚硝酸根离子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或硝酸根离子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对侵入混凝土中的侵蚀性离子和气体有较好的吸附性;另外,亚硝酸根离子在吸附侵蚀性离子和气体的同时,能够释放出对钢筋有阻锈效果的亚硝酸根离子,进一步提升混凝土耐久性。

可选的,所述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在加入囊壁预聚物中之前使用丙酮清洗、干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有机溶剂从亲水层状双氢氧化物表面去除其结合水,改善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分散性,在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分散均匀。

可选的,所述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过筛,得到粒径为5-30mm的粗骨料;

(2)对粗骨料酸化处理,得到酸化粗骨料;

(3)对酸化粗骨料进行清洗,至清洗液pH值呈中性,对清洗后的酸化粗骨料干燥处理,得到再生粗骨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再生粗骨料表面的混凝土水化产物去除,并将表面凸起杂质去除,使再生粗骨料在再生混凝土中充分与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结合,提高再生混凝土强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活化水与减水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将硅酸盐水泥、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和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S3:将第二混合物、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三混合物;

S4: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混合搅拌,制得再生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原料分批拌合,助于各原料之间的充分混合,使各原料充分发挥作用,共同配合使用,以制得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上述制备方法简单高效,便于工业化生产。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向再生混凝土中加入再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首先,层状双氢氧化物对侵入混凝土中的侵蚀性离子进行吸附;其次,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加入混凝土中后能够填充再生混凝土骨架中的较大孔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最后,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提高了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粒径尺寸和与混凝土的相容性,提高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在硅酸盐水泥中的分散均匀度,混凝土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微胶囊囊壁溶解,分散均匀的层状双氢氧化物从微胶囊中释放出来,参与到水化过程中,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制作过程更加绿色、环保。

2、通过对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微胶囊制备前使用丙酮清洗、干燥,有机溶剂将层状双氢氧化物表面的结合水去除,改善了层状双氢氧化物分散性,使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制备微胶囊的过程中分散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Mg6Al2(OH)16CO3.4H2O,再采用焙烧再水化法制备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和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

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的制备例

制备例1

取PLGA-PEG-PLGA共聚物42kg、N-异丙基丙烯酰胺33kg于氮气氛围中溶解,再加入丙烯酸2.3kg、偶氮二异庚腈2kg、二乙胺基丙胺1.2kg、卵磷脂1.2kg、聚氨酯树脂18.3kg、蒸馏水适量,蒸馏水用于溶解PLGA-PEG-PLGA共聚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偶氮二异庚腈、二乙胺基丙胺,只要加入的量能够使以上物质溶解完全即可,混合加热,加热至65℃,搅拌12h,冷却,透析,透析过程中每隔3h加蒸馏水,透析5d,透析后得到囊壁预聚物,将5kg层状双氢氧化物加入囊壁预聚物中,本制备例中,层状双氢氧化物为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搅拌均匀,抽滤,干燥,得到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取10kg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1kg硅烷偶联剂、2kg硅藻土溶于20kg甲苯中,超声5min,离心转速1500r/min,离心时间5min,使硅藻土负载于微胶囊囊壁表面,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2

取PLGA-PEG-PLGA共聚物40kg、N-异丙基丙烯酰胺30kg于氮气氛围中溶解,再加入丙烯酸2kg、偶氮二异庚腈2.5kg、二乙胺基丙胺1.7kg、卵磷脂1.5kg、聚氨酯树脂22.3kg、蒸馏水适量,蒸馏水用于溶解PLGA-PEG-PLGA共聚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偶氮二异庚腈、二乙胺基丙胺,只要加入的量能够使以上物质溶解完全即可,混合加热,加热温度至65℃,搅拌12h,冷却,透析,透析过程中每隔3h加水蒸馏水,透析5d,透析后得到囊壁预聚物,将5kg层状双氢氧化物加入囊壁预聚物中,本制备例中,层状双氢氧化物为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搅拌均匀,抽滤,干燥,得到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取10kg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1kg硅烷偶联剂、2kg硅藻土溶于20kg甲苯中,超声5min,离心转速1500r/min,离心时间5min,使硅藻土负载于微胶囊囊壁表面,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3

取PLGA-PEG-PLGA共聚物45kg、N-异丙基丙烯酰胺35kg于氮气氛围中溶解,再加入丙烯酸3kg、偶氮二异庚腈3kg、二乙胺基丙胺2kg、卵磷脂2kg、聚氨酯树脂10kg、蒸馏水适量,蒸馏水用于溶解PLGA-PEG-PLGA共聚物、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酸、偶氮二异庚腈、二乙胺基丙胺,只要加入的量能够使以上物质溶解完全即可,混合加热,加热温度至65℃,搅拌12h,冷却,透析,透析过程中每隔3h加水蒸馏水,透析5d,透析后得到囊壁预聚物,将5kg层状双氢氧化物加入囊壁预聚物中,本制备例中,层状双氢氧化物为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搅拌均匀,抽滤,干燥,得到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取10kg份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1kg硅烷偶联剂、2kg硅藻土溶于20kg甲苯中,超声5min,离心转速1500r/min,离心时间5min,使硅藻土负载于微胶囊囊壁表面,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4

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加入囊壁预聚物中之前使用丙酮清洗、干燥,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5

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制备硅藻土改性微胶囊时用等质量的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替代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6

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加入囊壁预聚物中之前使用丙酮清洗、干燥,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

制备例7

与制备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加热步骤中,加热至55℃,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8

与制备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加热步骤中,加热至70℃,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9

与制备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加热步骤中,加热至80℃,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制备例10

与制备例6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加热步骤中,加热至90℃,得到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实施例

实施例1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粗骨料1300kg、细骨料600kg、普通硅酸盐水泥280kg、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30kg、矿物掺合料30kg、聚羧酸减水剂3kg和活化水180kg,其中,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由制备例1制得,矿物掺合料是沸石粉,再生粗骨料为市售的粒径为5-30mm的再生粗骨料,细骨料是机制砂,水泥购自陕西富平生态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P.042.5 。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如下:

S1:将活化水与减水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

S2:将普通硅酸盐水泥、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和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得到第二混合物;

S3:将第二混合物、细骨料和再生粗骨料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第三混合物;

S4:将第一混合物和第三混合物混合搅拌,制得再生混凝土。

实施例2-10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依次采用制备例2-10制得的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实施例11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粗骨料1000kg、细骨料550kg、普通硅酸盐水泥220kg、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20kg、矿物掺合料25kg、聚羧酸减水剂1kg和活化水150kg。

实施例12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1的不同之处在于,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再生粗骨料1500kg、细骨料650kg、普通硅酸盐水泥340kg、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35kg、矿物掺合料40kg、聚羧酸减水剂6kg和活化水220kg。

实施例13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2步骤中使用的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为15kg。

实施例14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2步骤中使用的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为40kg。

实施例15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

(1)将废弃混凝土破碎过筛,得到粒径为5-30mm的粗骨料;

(2)使用草酸对粗骨料酸化处理,草酸的质量浓度为20g/L, 粗骨料与草酸的体积比为1:4,浸泡2h,得到酸化粗骨料;

(3)对酸化再生粗骨料进行清洗,至清洗液pH值呈中性,对清洗后的酸化粗骨料干燥处理,得到再生粗骨料。

对比例

对比例1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未加入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对比例2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替换为等质量的层状双氢氧化物。

对比例3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的质量为10kg。

对比例4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的质量为60kg。

对比例5

基于活化水制备再生混凝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S1步骤中使用的活化水替换为等质量的自来水。

性能检测试验

检测方法

一、混凝土强度检测

对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5制得的混凝土进行28d抗压强度测试,测试方法根据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将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应及时进行试验,将试件表面与上下承压板面擦干净。将试件安放在试验机的下压板或垫板上,试件的承压面应与成型时的顶面垂直。试件的中心应与试验机下压板中心对准,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或钢垫板接近时,调整球座,使接触均衡。在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均匀地加荷,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时,加荷速度取每秒钟0.3~0.5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30且<C60时,取每秒钟0.5~0.8MPa;混凝土强度等级≥C60时,取每秒钟0.8~ 1.0MPa。当试件接近破坏开始急剧变形时,应停止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破坏。然后记录破坏荷载于表1中。

二、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对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5制得的混凝土进行碳化深度测试。首先对试块进行快速碳化实验,碳化箱中CO2浓度为20%,温度20℃,湿度75%,快速碳化56d,碳化实验结束后,取出试块;配制酚酞试剂:75%的酒精溶液与白色酚酞粉末配置成酚酞浓度为1% -2%的酚酞溶剂,装入喷雾器备用,溶剂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用装有20mm直径钻头的冲击钻在测点位置钻孔,钻孔深度小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成孔后用圆形毛刷将孔中碎屑、粉末清除,露出混凝土新茬;将酚酞指示剂喷到测孔壁上;待酚酞指示剂变色后,用测深卡尺测量混凝土表面至酚酞变色交界处的深度,准确至1mm;酚酞指示剂从无色变为紫色处的混凝未碳化,酚酞指示剂保持无色处的混凝土已经碳化;将测区、测孔统一编号,并画出示意图,标上测量结果;测量值的整理应计算平均值,记录数据在表1中。

三、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检测

对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5制得的混凝土进行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测试方法根据《GB/T 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RCM法测定氯离子扩散系数,并整理测试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为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5制得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测试结果

实施例/对比例编号 28d抗压强度/(MPa) 碳化深度(mm) 氯离子扩散系数(1O<sup>-6</sup>mm<sup>2</sup>/s)
实施例1 33.6 9.11 8.105
实施例2 32.5 9.35 8.356
实施例3 32.1 9.57 8.425
实施例4 35.2 7.56 6.387
实施例5 33.9 9.05 8.058
实施例6 35.4 7.24 6.148
实施例7 30.1 11.02 10.259
实施例8 33.2 9.13 8.264
实施例9 30.3 10.87 10.015
实施例10 28.7 13.23 12.984
实施例11 33.0 10.02 8.885
实施例12 32.8 10.52 9.834
实施例13 30.5 10.52 9.834
实施例14 34.5 8.71 7.032
实施例15 37.8 7.03 5.031
对比例1 22.7 18.32 15.385
对比例2 25.1 17.05 14.022
对比例3 29.6 11.89 11.034
对比例4 32.9 10.08 8.901
对比例5 32.5 9.56 8.556

结合实施例1与对比例1-2和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1未加入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再生混凝土强度最低,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大,对比例2加入层状双氢氧化物后,混凝土强度增高,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降低,而加入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的再生混凝土强度最高,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小,说明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能够极大的提升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这可能是由于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在再生混凝土中分散更加均匀,与再生混凝土的相容性更强,因此优选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结合实施例1、4-6和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4和实施例6的抗压强度较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抗压强度高,实施例6的抗压强度最高,这可能是由于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在丙酮清洗后,在微胶囊制备过程中有更好的分散性,在加入混凝土中后分散更均匀,对再生混凝土强度提升效果稳定;另一方面,丙酮将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表面的结合水去除,当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溶解后,层状双氢氧化暴露在混凝土环境中,在水化过程中吸收参与水化进程的活化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再生混凝土水灰比,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实施例4和实施例6的碳化深度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碳化深度低,且实施例6的碳化深度最低,实施例4和实施例6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比实施例1和实施例5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小,且实施例6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最低,这有可能是由于硝酸根离子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距更大,具有更多的吸附点位,抵抗侵蚀性气体和侵蚀性离子的能力较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强;因此,优选为丙酮清洗的硅藻土改性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

结合实施例1、实施例7-10和表1可以看出, 实施例7、实施例9的抗压强度略低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实施例10的抗压强度明显低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实施例8的抗压轻度略高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说明制备层状双氢氧化物微胶囊的过程中,温度过高和温度过低都不利于反应进行,生成的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性能不稳定,影响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因此,温度优选为70℃。

结合实施例11-14和对比例1-4并结合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1-12的抗压强度、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均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相近,实施例13的抗压强度小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实施例13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大于实施例1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实施例14的抗压强度大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实施例14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小于实施例1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加入量与再生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呈正相关;对比例3和对比例4的抗压强度小于实施例1的抗压强度,对比例3对比例4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大于实施例1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对比例3的抗压强度小于对比例4的抗压强度,对比例3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大于对比例4的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说明加入过量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反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有负面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过量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在再生混凝土中过多吸附参加水化的活化水,极大地降低了再生混凝土的水灰比,使再生混凝土水化不充分,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而加入的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太少,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升和耐久性提升效果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过少的硅藻土改性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不能充分与再生混凝土混合均匀,并且其吸附氯离子和抵抗碳化的能力达到饱和值,因此,硅藻土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用量优选为15-40kg。

结合实施例1、14-15与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抗压强度最大,碳化深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最小,说明粗骨料的预处理对再生混凝土强度起到促进作用,这可能是由于酸化处理的中和处理将再生粗骨料表面包覆的水化产物去除,便于再生粗骨料与再生混凝土的水化产物胶结在一起,提高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从而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和抗氯盐侵蚀能力,因此,优选经过酸化和中和的再生粗骨料进行再生混凝土制备。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5与表1可以看出,对比例5中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小于实施例1中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对比例5中的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大于实施例1中的再生混凝土碳化深度、氯离子扩散系数,说明活化水提高了混凝土中各组分间的结合效果,因此,优选活化水进行再生混凝土制备。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防紫外辐射瓷砖胶料组合物、防紫外辐射瓷砖胶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