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的衣物结构

文档序号:476838 发布日期:2022-01-04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的衣物结构 (Clothes structure with adjusting mechanism for making patch unit fit human body ) 是由 何浩明 于 2020-07-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的衣物结构,包括一衣物本体、至少一调整带体与至少一贴片单元,其中,该调整带体的一端连接至该衣物本体,该调整带体的另一端则能固定至该衣物本体的外表面,且在该调整带体被拉紧时,其能牵引该衣物本体的内侧表面朝人体肌肤方向位移,又,该贴片单元会设置于该衣物本体的内侧,并能随着该衣物本体被牵引之部分,而贴靠住人体肌肤表面。如此,当使用者穿上该衣物本体后,只要拉扯与固定住该调整带体,便能够轻易且迅速地使贴片单元贴靠住人体肌肤表面。(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othes structure with an adjusting mechanism to enable a patch unit to be attached to a human body, which comprises a clothes body, at least one adjusting belt body and at least one patch unit, wherein one end of the adjusting belt body is connected to the clothes body, the other end of the adjusting belt body can be fixed to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lothes body, the adjusting belt body can pull the inner side surface of the clothes body to move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the skin of the human body when being tensioned, and the patch unit can b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clothes body and can be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skin of the human body along with the pulled part of the clothes body. Therefore, after the user wears the clothes body, the patch unit can be easily and quickly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skin of the human body by pulling and fixing the adjusting belt body.)

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的衣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涉及一种衣物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在衣物本体上设有调整带体与贴片单元,且用户只要操作该调整带体,即可使贴片单元紧密贴靠住人体肌肤表面以提供电疗或热疗的衣物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生活中,工作、运动、压力和衰老等因素,都会导致人们产生肌肉僵硬和疼痛的情况,以成年人而言,较常发生的疼痛部位普遍位在下背部、脖子和肩膀,且大多数的成年人都会经历前述疼痛情况,而随着时间流逝,原本轻微的肌肉疼痛更可能会演变成慢性疼痛。由于体力劳动、运动、过度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驾驶、错误的睡姿及长时间不良的坐姿等,都容易引起肌肉僵硬和疼痛等情况,因此,许多人在醒来时会感到背痛、脖子痛及/或肩膀僵硬,经过一整天上班劳动,其肌肉僵硬和疼痛情况往往会加剧,导致人们下班回家后,因疼痛感加重而影响了夜间睡眠质量,长期之下,将造成疼痛感持续加剧的恶性循环。更糟糕的是,大多数人通常没有时间或金钱进行常规临床治疗,使得原有的轻微疼痛容易变成反复发作的严重慢性疼痛。此外,诸多运动员、办公室人员、从事繁重工作的体力劳动者、司机、学生与行走为主的服务人员,几乎每天都会面临背痛、脖子痛及/或肩膀僵硬的症状。而因压力或伤害所衍生疼痛感的患者,其日常生活或其它活动都会使其身体承受更大的压力与伤害。理想情况下,前述患者应定期进行治疗,以帮助放松其僵硬的肌肉,改善局部循环以达到每天减轻疼痛,进而停止会造成疼痛加剧的恶性循环,并能预防慢性疼痛的发生。然而,前述治疗方法必须具备易于自我管理、随时可用、便于携带等特性,以能在工作中、在家中和旅途中使用,并且必须有效且易于融入患者的日常生活中。

另外,人们在出现酸痛症状时,大多会选择酸痛贴布、消炎止痛药膏等药品,主要原因在于,前述药品的价格合理且容易购买与取得;或者,部分人会采用按摩来舒缓疼痛。但是,前述方式于使用上仍有缺失,例如,市售的酸痛贴布种类众多,且可能添加非类固醇药物(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简称NSAID),以达到消炎、止痛效果。若酸痛贴布长时间披覆于皮肤上,患部容易因闷湿造成过敏,出现红、肿、痒等症状。且连续多次与长时间使用含有非类固醇消炎药(NSAID)的酸痛贴布,恐有对肝肾脏造成伤害的副作用。

承上,消炎止痛药膏同样会因其含有成份,而衍生出前述伤肝肾问题。再者,一般人在使用消炎止痛药膏时,往往会同时对酸痛部位进行按摩,但是,不论是自行徒手按摩或者通过辅助器(如:滚轮、按摩棒、按摩椅等)按摩,往往很难确实的针对酸痛部位进行舒缓;若是前往按摩店寻求他人帮助,将会额外花费时间及金钱。此外,酸痛贴布、消炎止痛药膏与手工按摩等方式,实未能有效解决部分疾病(如:退化性关节炎、肌腱炎、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因此,人们会寻求其它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的帮助。

一般来说,物理治疗师会先评估患者症状,再从仪器治疗、热敷或冰敷疗法、徒手治疗或运动治疗介入患者的问题。仪器治疗部分,由于电疗具有减少疼痛、增强肌力、推迟或避免肌肉萎缩、减轻肌肉痉挛及增进皮肤血液循环等特性,故有愈来愈多人接受电疗作为治疗手段,以舒缓身体酸痛症状。现今电疗的方法众多,例如,低频电刺激(或称经皮神经电刺激)、中频干扰波等,其中,低频电刺激是使用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波(普遍为0~100Hz),在实际使用上,电疗装置所产生之电疗脉冲信号(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pulses)会通过黏贴在人体皮肤上的电极片,以刺激神经,进而达到止痛的效果。

承上,中频干扰波则是使用频率在1,000~1,000,000Hz间的中频波,然而,当电波超过10,000Hz后会产生热,因此,临床上使用的中频波频率,均处于1,000Hz至10,000Hz之间。在实际使用上,中频干扰波一般是采用两组电极片,其频率相差为0~100Hz之间,如2,100Hz及2,000Hz,通电后两组电极片会以中频波穿透皮肤,而在深部组织发生电流干扰,产生一个0~100Hz的低频波,故,借由前述电疗方式,即可利用适当电流来刺激肌肉,以有效达到治疗目的。

由于传统电疗装置的体积较大,且需放置于固定地点,故其使用上的便利性较为不足,有鉴于此,部分业者特别开发出家用型或携带型的电疗装置(如:低周波治疗器),前述电疗装置的体积较小,且患者除了能够遵照医师或复健师的指示之外,前述电疗装置亦会附上使用手册,令患者能够将电极片贴到疼痛的位置,以自行操作电疗装置,轻松达到舒缓疼痛的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上,当患者欲将电极贴片准确且牢固地黏贴至肩膀后方、下背部或腰部的肌肤表面时,由于患者无法看到自身背部位置,或是手臂无法大幅度地弯折到身后,因此,在患者未有亲人或朋友的帮助下,患者往往难以将电极贴片黏贴到前述位置(如:肩膀后方、下背部或腰部)。另外,在电极片没有完全贴附于人体肌肤的状态下,其会造成传导不良,让患者感到刺痛,因此,当患者处于运动状态时,随着患者的肢体动作频繁或过大,极容易造成电极片的表面与患者的肌肤不服贴的情况,甚至发生电极片掉落之情事,如此,通过电疗不但没有让使用者减轻疼痛、达到治疗效果,反而让使用者感到刺痛、甚至失去治疗的功效。此外,当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活动时,极易发生电极片脱落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该电极片并未有任何固定手段或机制,使其稳定地保持于当前位置。而随着电极片频繁发生脱落之情事,将导致电疗过程失败而令患者失望。

另外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是热疗法,其通常是将加热垫放置在疼痛部位上,为了使热量从加热垫传递到身体,使用者必须手动将加热垫牢牢地靠在身体上,或者需要使用绑带或重物将加热垫牢牢地靠在身体上,以使疼痛部位而得到热量,进而通过热量使血管舒张,达到肌肉松弛与舒缓疼痛的效果。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者往往需要坐着或躺下,且肢体动作不宜过大,否则,加热垫容易从身体上掉落,如果加热垫未能服贴于身体,则会造成传递到身体的热量不足,进而失去热疗法之功效。换言之,为能确保热疗法的有效性,必须使加热垫紧靠于身体上,才足以使热量充分地传递至身体上,以达到治疗效果。若加热垫是呈现松脱状态,则其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对身体不会有任何正面影响,毕竟,前述情况下,身体的组织或血管无法因温度显著升高,而产生血管舒张与肌肉松弛等情况。

基于前述情况,申请人发现,若是电极片、加热垫或加热组件的电极的贴附位置处于背部或腰部时,使用者往往无法一个人完成贴附动作,此种情况,将造成前述电疗与热疗的装置与产品,无法有效缓解或治疗使用者的疼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前述问题,以提供使用者更为便利的电疗及/或热疗产品,即成为本发明在此欲探讨之一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的电疗及/或热疗产品与方式,于使用上仍有些待改善之处,因此,发明人凭借着多年来专业从事设计的丰富实务经验,且秉持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在经过长久的努力研究与实验后,终于研发出本发明之一种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的衣物结构,期借由本发明之问世,提供一种能通过调整机构便利地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肌肤,并借以提供电疗或热疗的衣物结构,以提供使用者更佳的使用经验,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肌肤的衣物结构,该衣物结构包括一衣物本体、至少一调整带体与至少一贴片单元。其中,该衣物本体用以可穿卸地覆盖人体的局部区域。该调整带体的一端连接至该衣物本体,其另一端则设有用以固定至衣物本体的外侧表面之一固定部,该调整带体用以在其被拉动时牵引该衣物本体的内侧表面朝人体肌肤表面方向位移。该贴片单元设置于该衣物本体的内侧。该贴片单元为一电极贴片、一发热贴片或具有至少一加热单元之一电热混合贴片。其中,在该调整带体被拉动时,该贴片单元会随着该衣物本体被牵引之部分,而贴靠住人体肌肤表面,以满足使用者能自行且轻易地调整不同位置之贴片单元的需求,进而使各该贴片单元能牢固紧贴于使用者肌肤,令使用者可便利地接受电疗及/或热敷。

可选地,该衣物结构通过该电极贴片或该电热混合贴片之一导电层刺激贴靠部位的肌肉以提供电疗,或通过该发热贴片或该至少一加热单元产生热量并散发至贴靠部位以提供与热疗。

可选地,该衣物本体至少会覆盖住人体之肩部至腰部的其中一区域。

可选地,所述衣物结构包括复数条调整带体与复数个贴片单元,各该调整带体用以牵引该衣物本体朝人体腰部及/或肩部的方向位移,进而使各该贴片单元随着该衣物本体被牵引之部分,而贴靠住人体腰部及/或肩部的其中一区域。

可选地,该固定部为魔术贴。

可选地,该贴片单元为具有该至少一加热单元的电热混合贴片,其中,该加热单元用以与该电热混合贴片之一导电层结合而构成一体,且该加热单元位于该导电层与该衣物本体的内侧表面之间。

可选地,该加热单元包括二不织布层与一发热层,该发热层位于该二不织布层之间,该导电层则位于其中一不织布层的外表面,另一不织布层的外表面则固定于对应的该衣物本体的内侧表面。

可选地,该贴片单元为发热贴片,其包括二不织布层与一发热层,该发热层位于该二不织布层之间,且其中一不织布层的外表面固定于对应的该衣物本体的内侧表面。

可选地,该发热层为金属材质、石墨烯或碳纤维材质。

可选地,所述衣物结构还包括一控制装置,其中,该控制装置用以将电流传送至该电极贴片或该电热混合贴片之该导电层,以使该贴片单元能输出电流而刺激肌肉,或者,该控制装置用以将电流传送至该发热贴片或该电热混合贴片之该加热单元,以使该发热贴片或该电热混合贴片之该加热单元能产生热量。

可选地,所述衣物结构还包括一定位件以及至少一金属扣件。所述定位件具有用以将该控制装置可拆卸地固定于该衣物本体上之一释放/锁定机构。所述金属扣件固定至该衣物本体且电气连接至该贴片单元。该金属扣件电气连接至该控制装置,以接收该控制装置传来之电流。

可选地,该控制装置包括一控制单元、一脉冲输出电路以及一直流电源单元。该控制单元用以传送复数个控制信号。该脉冲输出电路与该控制单元相电气连接,以接收该控制单元传来之各该控制信号,并根据各该控制信号形成预定波形的电流脉冲信号,且将各该电流脉冲信号传输至该贴片单元。该直流电源单元与该控制单元及该脉冲输出电路相电气连接,其用以提供该控制装置运作时所需的电力。

可选地,该贴片单元为电极贴片或电热混合贴片,且该贴片单元含有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或导电纤维。

为对本发明目的、技术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之说明,现举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衣物结构的背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衣物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之电极贴片样式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之发热贴片样式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之电热混合贴片样式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之第一调整带体位于第一贴片单元之设置范围内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之第一调整带体邻近第一贴片单元之设置范围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之第一调整带体被拉扯后的作用力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之控制装置的硬件方块图;

图7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控制装置通过释放/锁定机构固定于定位件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控制装置与定位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控制装置、释放/锁定机构及定位件之详细组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方式,控制装置、释放/锁定机构及定位件之详细组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固定于定位件上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控制装置与定位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方式,控制装置与定位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固定于定位件上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方式,控制装置与定位件分解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及定位件之详细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肌肤的衣物结构”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事先声明,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应了解,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的值。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为能提供使用者更为便利的电疗及或热疗产品,申请人想出将贴片单元(电极贴片及/或发热贴片)结合至衣物(如:上衣、裤子等)上的结构,以供用户穿上前述衣物后,能够便利地进行电疗及/或热敷。惟,申请人又发现,随着每个人的体态不同,部分使用者在穿上衣物后,会产生贴片单元未能牢固地紧贴皮肤,而造成电流或热量对神经及肌肉的刺激微弱,导致失去治疗效果。以贴片单元进行电疗为例,当贴片单元与肌肤贴附不够紧密的状态下,电极会导电不良而让使用者产生刺痛感;以贴片单元进行热疗为例,当贴片单元未能牢固地紧贴皮肤,则传递到使用者身上的热量将不足,亦导致失去治疗效果。故,申请人特别针对前述情况,设计出本发明之一种具有调整机构以使贴片单元贴合人体肌肤的衣物结构G,该调整机构是用以将至少一个贴片单元,紧密地贴靠至人体上,以满足使用者能自行且轻易地调整不同位置之贴片单元的需求,进而使各该贴片单元能牢固紧贴于使用者的肌肤表面上,如此,用户即可通过该衣物结构G而便利地进行热疗及/或电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与舒缓日常活动带来的酸痛问题,尤其是,本发明之衣物结构G能够令用户,无论是在休息、工作、运动等各种状态下,都能便利地自行操作而进行热疗及/或电疗。

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该衣物结构G包括一衣物本体1、复数个第一贴片单元2、复数个第二贴片单元3、复数条第一调整带体4与复数条第二调整带体5,惟,在本发明之其它实施例中,业者能够根据产品需求,仅设有单一个贴片单元与单一条调整带体,且同样会具有后续说明的调整方式;虽然图1所绘制的衣物本体1为上衣样式,并会覆盖住人体的肩部至腰部区域,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该衣物本体1可以制成任何尺寸和样式,举例来说,其能制成衬衫、高尔夫球衣、背心,T恤或任何其他样式。又,制成衣物本体1的织物材料能为棉、聚酯纤维、塑料、合成皮等,其中,该衣物本体1不必为紧身样式,因此,可以不需要由高弹性材料或压缩材料所制成,即无论该衣物本体1是贴身还是宽松地贴合在人体身上,都可以借由后续提及的调整机构将衣物本体1的特定区域拉向人体并紧紧地贴附在身体上,意即,只要该衣物本体1能被穿着至人体上,且至少会覆盖住人体的局部区域即可。在该实施例中,该衣物结构G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衣物本体1上的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且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还能电气连接至控制装置6,使得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能将热量或电流直接且无痛地传递至人体肌肤上。由于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会紧密地贴靠至人体肌肤表面,并保持于前述位置,因此,尽管在治疗期间,使用者进行全身运动,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也不会发生松脱或位移之情况。如此,无论使用者是在工作、休息、运动或进行其它活动,都可以接受到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所带来的电疗及/或热疗效果。此外,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的位置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而调整,并不局限于图1所绘制的位置与布设方式,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能分别位于该衣物本体1的下背部和上肩部的左右两侧,且该衣物本体1上的该等第一/第二调整带体4、5,是用以拉动与保持住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贴靠住使用者的肌肤表面,以直接进行电疗及/或热疗。

请参阅图1至图3C所示,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能够为电极贴片2A、发热贴片2B或电热混合贴片2C。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为电极贴片2A时,其至少由一导电层23、一薄膜层24与一连接层25所构成,其中,该导电层23能够为导电纤维、导电薄膜、导电布、铝箔或其混合物,或是其它导电材料所制成,且该导电层23的一侧设有该薄膜层24(如:导电凝胶),该导电层23的另一侧则设有该连接层25。如图3A所示,一第一导线22会电气连接至该导电层23,且该第一导线22能以一金属片221固定至该导电层23所延伸出来的区域,再以一绝缘带222包覆固定该金属片221与第一导线22,之后,该连接层25(如:黏胶)能固定至该衣物本体1内侧,如此,该电极贴片2A于使用时,只要将该薄膜层24贴靠住人体的肌肤表面,即可达成电疗效果。惟,该电极贴片2A不局限于前述结构,在本发明之其它实施例中,其能省略该薄膜层24,而使该导电层23直接接触肌肤;或者,该连接层25可以是布料(如:不织布、棉布),且其能与导电片(如:铝箔)相连接,以能较佳地结合至衣物本体1上。

请再参阅图1、图2与图3B所示,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为发热贴片2B时,其至少由二隔绝层26(如:不织布(Non-wover fabric)与一发热层27所构成,其中,该发热层27能够为金属材质(如:铁铬铝合金丝、镍铬合金丝)、石墨烯、碳纤维材质或其它电热材质所制成,以在电流通过时产生热量。又,该发热层27会位于该二隔绝层26之间,且其中一隔绝层26(如第3B图下方的隔绝层26)的外表面能固定于对应的衣物本体1内侧表面。至少一第一导线22会电气连接至该发热层27,以使该发热层27能产生热量,并通过各该隔绝层26而散发出去,如此,该发热贴片2B于使用时,只要将另一隔绝层26(如第3B图上方的隔绝层26)贴靠住人体的肌肤表面,即可达成热疗效果,如此,由于发热贴片2B所产生之热量,能够使血管松弛,进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故能使炎症物质(inflammatory substances)被加速排出人体,以改善肌肉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热敷(热疗)还能增加人体软组织的弹性,以减少肌肉痉挛,从而减轻人体所承受的疼痛感,以能放松情绪。惟,在本发明之其它实施例中,亦可省略隔绝层26,而由发热层27直接接触肌肤。

另外,由于电疗搭配热疗时能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因此,请再参阅图1、图2与图3C,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当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为电热混合贴片2C时,至少一加热单元28能够设置在一导电层23与衣物本体1内侧表面两者之间。该加热单元28能电气连接至一第一导线(图3C中未示),以能从控制装置6接收电流,并将电流由电能转换成热能。又,该导电层23能借由前述第一导线以外的其它第一导线电气连接至该控制装置6,如此,用户便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而选择电疗或热疗,甚至是同时进行电疗与热疗。

请再参阅图3C,该电热混合贴片2C包括该导电层23、二隔绝层26(如:不织布(Non-wover fabric)与一发热层27,其中,该发热层27会位于该二隔绝层26之间,且该发热层27与该二隔绝层26能共同形成该加热单元28。又,其中一隔绝层26(如图3C上方的隔绝层26)的外表面能设有该导电层23,另一隔绝层26(如图6下方的隔绝层26)的外表面则会固定于对应的衣物本体1内侧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导电层23背对于该隔绝层26的侧面上能设有薄膜层24。此外,至少一条第一导线22(图3C中未示)能分别电气连接至该导电层23与发热层27,因此,使用者只要将该电热混合贴片2C贴靠至肌肤上,随着该发热层27所产生之热量,使用者即可在进行电疗时,同步地享受热疗所带来的好处。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第一调整带体4能为弹性带体,或是其上设有调整扣件、勾件、按扣、钮扣等方式,只要其足以调节自身长度,即为本发明所称之第一调整带体4。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能连接(如:车缝)至该衣物本体1的背面外侧,且对应于人体腰部,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一固定部41(如:魔术贴(Velcro)、钮扣等),当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另一端被拉扯与延伸至衣物本体1的正面后,该第一固定部41能被固定至该衣物本体1之外表面,举例来说,当该第一固定部41为魔术贴时,该衣物本体1之外表面能设置一定位部,以使该魔术贴能黏贴至该定位部上,或者该衣物本体1本身的外表面材质便能够直接与魔术贴相黏贴住。

再者,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一贴片单元2会设置于该衣物本体1内侧,并对应于人体腰部位置。请再参阅图3A及图3C所示,当该第一贴片单元2作为电极贴片2A或电热混合贴片2C时,其能含有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polystyrene sulfonate,简称PEDOT:PSS)之材料,例如,在塑料薄膜上披覆一层PEDOT:PSS,以作为导电层23,或者是以导电纤维(如:具有导电能力的金属织物)作为导电层23,以提高其导电能力。又,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会对应于该第一贴片单元2,在此声明者,前述第一调整带体4与第一贴片单元2间的“对应”一词,应包含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位于该第一贴片单元2的设置范围内(如图4A所示),与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邻近该第一贴片单元2的设置范围(如图4B所示)等方式,在实际使用上,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位于第一贴片单元2的中央区域较佳,或者,以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宽度能接近或相当于第一贴片单元2的宽度较佳。

承上,当使用者穿上该衣物本体1后,其能握持住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另一端,并用力拉扯,此时,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示,在前述过程中,该第一调整带体4的一端会承受一作用力A1,同时,该作用力A1会形成一水平分力A2与一垂直分力A3,其中,该垂直分力A3会朝向人体H方向作用,因此,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当该第一调整带体4被使用者由背后往前拉紧的状态下,其会同步牵引该衣物本体1朝对应人体腰部的方向移动,并迫使该衣物本体1的内侧贴靠住人体腰部的肌肤表面,此时,该第一贴片单元2亦会随着该衣物本体1的内侧,而紧密贴靠住人体腰部。

请再参阅图1及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该第二贴片单元3同样设置于该衣物本体1内侧,且会对应于人体肩部位置,该第二调整带体5的一端能连接至该衣物本体1的背面外侧,且对应于该第二贴片单元3,该第二调整带体5的另一端则设有一第二固定部51,诚如前述,当该第二调整带体5的另一端被拉扯与延伸至衣物本体1的正面,并被固定至该衣物本体1之外表面后,该第二调整带体5的一端同样会形成朝向人体方向的垂直分力,以同步牵引该衣物本体1朝对应人体肩部的方向移动,进而令该第二贴片单元3随着该衣物本体1的内侧,而紧密贴靠住人体肩部。如此,借由本发明的衣物结构G,当用户仅有自身一人,且各该贴片单元2、3位于背部时,使用者只要拉扯各该调整带体4、5,便能够轻易且迅速地令对应的各该贴片单元2、3,紧密贴靠住背部肌肤表面,以避免影响后续电疗及/或热疗效果,如此,使用者的肢体动作将不受限制,通过该衣物结构G,用户可以在工作、旅行、运动或睡觉时放松肌肉,改善局部循环并减轻疼痛。另外,当使用者想停止电疗及/或热疗时,只要松开各该调整带体4、5,便能够轻易且迅速地使该衣物结构G回到松弛状态,使用者将感到更舒适,并且该衣物结构G将类似于普通服装,大幅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此外,为便于使用者能自行调整电疗及/或热疗所需的电流大小、频率与持续时间,该衣物结构G还包括一控制装置6,请参阅图6所示,该控制装置6至少包括一直流电源单元7(如:干电池)、一控制单元8与一脉冲输出电路9,其中,该直流电源单元7与该控制单元8及该脉冲输出电路9相电气连接,以能提供该控制装置6运作时所需的电力。该控制单元8则能传送复数个控制信号至该脉冲输出电路9,使得该脉冲输出电路9能根据各该控制信号的内容,而形成预定波形的电流脉冲信号,并传输出去。又,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控制装置6能通过一第一导线22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贴片单元2,以及通过一第二导线32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贴片单元3,以将前述电流脉冲信号传输至各该贴片单元2、3,令第一贴片单元2与第二贴片单元3能输出电流而刺激使用者肌肉。

再者,该控制装置6能够为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nervestimulator,简称TENS)装置,或是电子肌肉刺激(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简称EMS)装置,或其它应用于电疗及/或热疗用途上的便携式装置,且前述便携式电疗及/或热疗装置自身具有携带式电池单元,以提供运作时所需的电源。该控制装置6能够通过一定位件H而定位于该衣物本体1上,该定位件H具有一释放/锁定机构L,该释放/锁定机构L能够将该控制装置6固定于该定位件H上,还能够将该控制装置6自该定位件H释放(即,该控制装置6能脱离该定位件H),将该控制装置6可拆卸地固定于该衣物本体1上。如此,当使用者需要洗涤该衣物本体1时,便能自该定位件H上取下该控制装置6,以避免该控制装置6受损。请参阅图1至图15,控制装置6能通过释放/锁定机构L而固定于该定位件H上。在部分实施例中,该释放/锁定机构L能够为带有锁扣的安全带(harness)。此外,该定位件H能设有导电部,以将该控制装置6及/或其上的携带式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电量,传递至电极贴片2A、发热贴片2B或电热混合贴片2C,以使该电极贴片2A、发热贴片2B或电热混合贴片2C能提供电疗及/或热疗。

兹就定位件H的各种方式进行说明,请参阅图7至图10所示,在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定位件H包括一基板H11、一定位本体H12、一内板H13、复数个导电部H14与复数个导线连接部H15,其中,该基板H11的后侧设置有魔术贴,以能贴附于该衣物本体1上,该定位本体H12能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后侧能固定至该基板H11上,其前侧则开设有一容置槽H120,该内板H13会位于该容置槽H120的槽底,又,该容置槽H120的内径会略小于该控制装置6的外径(例如,其内径能比该控制装置6的外径约小0.1%至5%),且该容置槽H120的槽壁会形成该释放/锁定机构L,当该控制装置6被置入该容置槽H120后,该容置槽H120的槽壁(释放/锁定机构L)能因自身弹性而略为扩张,并包覆紧靠住该控制装置6的外周缘,令该控制装置6定位于该定位本体H12上;当该控制装置6被朝外拉扯时,只要前述拉扯力道大于该容置槽H120的槽壁(释放/锁定机构L)施加于该控制装置6的固定力道(即,摩擦力或夹持力),该控制装置6便能脱离该释放/锁定机构L。

承上,请再参阅图7至图10所示,该等导电部H14能伸入该容置槽H120,并依序穿过该内板H13、该容置槽H120的槽底,直至该基板H11上,该等导线连接部H15则位于该定位本体H12与该基板H11之间,且分别电气连接至对应的导电部H14上,各该导线连接部H15能与外部导线进行电气连接,又,该控制装置6的后侧设有复数个电力传导部61,当该控制装置6被置入该容置槽H120后,各该电力传导部61会与对应之各该导电部H14相电气连接,使得该控制装置6所输出的电流(电流脉冲信号)能依序经由电力传导部61、导电部H14而传输至导线连接部H15。惟,在本发明之其它实施例中,该导电部H14与导线连接部H15两者能整合为单一组件(相当于省略导线连接部H15),使得各该导电部H14能与外部导线进行电气连接。

除了前述释放/锁定机构L的样式之外,请参阅图11至图13所示,在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定位件H包括一基板H21、一定位本体H22与复数个导电部H24,其中,该基板H21与定位本体H22两者能组装为一体,该等导电部H24则能固定于该定位本体H22上,又,该定位本体H22之前侧凸设有至少一凸轨H211,该凸轨H211即为该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释放/锁定机构L;该控制装置6的后侧会设有至少一凹槽62,且各该凹槽62所开设的口径会略微小于各该凸轨H211的外径(例如,比各该凸轨H211的宽度小0.1%至5%),当该控制装置6组装至该定位件H时,各该凸轨H211能嵌入至对应的凹槽62中,同时,该控制装置6后侧的电力传导部61会电气连接至对应的导电部H24上。在这之后,当该控制装置6被朝外拉扯时,只要前述拉扯力道大于该凹槽62与凸轨H211两者间的夹持力道,该控制装置6便能脱离该释放/锁定机构L。

请参阅图14至图16所示,在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定位件H包括一基板H31、一定位本体H32与复数个导电部H34,其中,各该基板H31的前侧能贴靠住该定位本体H32的后侧,各该基板H31的后侧则能贴靠一连接板H30(如:魔术贴),该定位本体H32、基板H31与连接板H30三者能通过复数个扣件H36而组装为一体,该定位本体H32的前侧设有一容置槽H320,该控制装置6能置入于该容置槽H320中,且该容置槽H320的槽壁会形成该释放/锁定机构L;该基板H31未被该定位本体H32遮蔽处,还设有至少一固定组件H37(如:钮扣),该固定组件H37能够与衣物本体1上相对应的另一固定组件相互扣合,令该定位件H能更为稳固地定位于该衣物本体1上。

如上所述,当该控制装置6被固定于该定位件H上,使用者便能够任意地活动与行走,而不会造成控制装置6脱离。毕竟,无论使用者是处于工作或运动状态,该释放/锁定机构L都足以将该控制装置6稳固定保持于衣物本体1上,且避免该控制装置6自该衣物本体上脱落。

另外,当使用者需要清洗该衣物本体1时,在该衣物结构G被水洗之前,该释放/锁定机构L能够先被解锁,以使该控制装置6脱离该定位件H,防止该控制装置6内的组件因水而损坏。再者,该释放/锁定机构L能直接设置于该衣物本体1上(即,不通过固定件H间接设置于该衣物本体1上),并会电气连接至该该电极贴片2A、发热贴片2B或电热混合贴片2C上,以能传输电流置该电极贴片2A、发热贴片2B或电热混合贴片2C。

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一第一金属扣件21会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贴片单元2上,且该第一导线22(相当于前述提及之外部导线)之一端能固定(如:缠绕、勾挂、焊接等)至第一金属扣件21,该第一导线22之另一端则能电气连接至该导线连接部H15(或导电部H14、H24、H34)上,以顺利地将来自该控制装置6的电流(电流脉冲信号)传输至第一贴片单元2,同理,一第二金属扣件31亦会电气连接至该第二贴片单元3,使得该第二导线32之一端能固定至第二金属扣件31,该第二导线32之另一端则能电气连接至该导线连接部H15(或导电部H14、H24、H34)上,以传输来自该控制装置6的电流(电流脉冲信号)。在该实施例中,该控制装置6能被设计成小型化样式,以能置入于衣物本体1的任意位置内,或者,该控制装置6亦能以外接方式,固定于衣物本体1外或是固定于其它对象(如:皮带)上,以方便使用者随身携带,例如,业者能够在衣物本体1上设置复数个母扣(female button)(相当于前述提及之另一固定组件),且控制装置6或定位件H上设有复数个公扣(male button)(相当于前述提及之固定组件H37),如此,该控制装置6即可借由公、母扣而固定至衣物本体1上。除此之外,在实际使用上,本发明之衣物结构G亦可与习知大型电疗设备结合使用,意即,使用者只要穿上衣物本体1,且各该第一、第二贴片单元2、3能电气连接至控制装置6,以接收该控制装置6传来的电流(电流脉冲信号)即可。

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内容,可以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就想到的等效变化,均应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的头戴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