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文档序号:484020 发布日期:2022-01-04 浏览: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Moving path guide device and test system ) 是由 不公告发明人 于 2021-09-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以及测试系统,其中,移动路径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第三安装件、第一抵挡件和/或第二抵挡件。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引导下,第三安装件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测试装置连接于第三安装件。对第三安装件施加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测试装置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通过设置第一抵挡件和第二抵挡件能够避免移动过程中测试装置与待测试产品碰撞。另外,不需单独设置驱动装置来驱动测试装置移动,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提高了操作员操作的便捷性。(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provides a moving path guiding device and a testing system, wherein the moving path guid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mounting part, a second mounting part, a third mounting part, a first abutting part and/or a second abutting part. The third mount is movabl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directions under guidanc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mounts. The testing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third mounting member. Applying a force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or the second direction to the third mount enables the test device to move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or the second direction. Through setting up first fender spare and second fender spare and can avoid moving in-process testing arrangement and await measuring the collision of product. In addition, a driving device does not need to be arranged independently to drive the testing device to move, so that the manufacturing cost is reduced, and the convenience of operation of an operator is improved.)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以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产品装配完成后需利用测试装置对产品进行检测,例如,电池包装配后需要对其进行电压检测、气密性检测等等。

在一场景中,需要将测试装置绕过产品(从产品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后对产品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以及测试系统,能够引导测试装置移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路径引导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件;第二安装件,活动连接于第一安装件,能够沿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反向相对第一安装件移动;第三安装件,活动连接于第二安装件,能够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向相对第二安装件移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第三安装件用于连接测试装置;第一抵挡件和/或第二抵挡件,第一抵挡件活动设置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中的一者,能够改变位置以可选择地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中的另一者在第一方向相抵触,从而避免在第三安装件相对第二安装件移动过程中第二安装件朝向待测试产品移动,第二抵挡件活动设置于第二安装件和第三安装件中的一者,能够改变位置以可选择地与第二安装件和第三安装件中的另一者在第二方向相抵触,从而避免在第二安装件相对第一安装件移动过程中第三安装件朝向待测试产品移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安装件相对第一安装件移动至预定位置处时,能够与第一安装件在第一方向相抵触以限定第二安装件的极限位置,和/或当第三安装件相对第二安装件移动至预定位置处时,能够与第二安装件在第二方向相抵触以限定第三安装件的极限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抵挡件改变位置;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安装件的当前位置;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件、第一传感器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传感器的第一检测数据并依据第一检测数据控制第一驱动件动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设置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中的一者上,第一抵挡件设置于第一气缸的驱动端,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抵挡件移动以改变第一抵挡件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抵挡件改变位置;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安装件的当前位置;控制器,分别与第二驱动件、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检测数据并依据第二检测数据控制第二驱动件动作。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设置于第二安装件和第三安装件中的一者上,第二抵挡件设置于第二气缸的驱动端,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抵挡件移动以改变第二抵挡件位置。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拉力器,拉力器分别与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连接,用于始终对第二安装件施加一作用力以抵消测试装置的至少部分重力,或者,拉力器分别与第二安装件和第三安装件连接,用于始终对第三安装件施加一作用力以抵消测试装置的至少部分重力。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四安装件,第一安装件活动连接于第四安装件,能够沿第三方向或第三方向的反向相对第四安装件移动,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一支座,绕第一轴线枢接于第三安装件,用于连接测试装置,第三安装件通过第一支座与测试装置连接;第一抵顶件,螺接于第一支座和第三安装件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支座和第三安装件中的另一者相抵触;第二抵顶件,螺接于第一支座和第三安装件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支座和第三安装件中的另一者相抵触;其中,第一抵顶件用于推动第一支座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抵顶件用于阻碍第一支座绕第一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支座的位置固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二支座,绕第二轴线枢接于第一支座,用于连接测试装置,第三安装件依次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与测试装置连接,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相交;第三抵顶件,螺接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的另一者相抵触;第四抵顶件,螺接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的另一者相抵触;其中,第三抵顶件用于推动第二支座绕第二轴线转动,第四抵顶件用于阻碍第二支座绕第二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座的位置固定。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括:第三支座,绕第三轴线枢接于第二支座,用于连接测试装置,第三安装件依次通过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三支座与测试装置连接,第三轴线分别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垂直;第五抵顶件,螺接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中的另一者相抵触;第六抵顶件,螺接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支座和第三支座中的另一者相抵触;其中,第五抵顶件用于推动第三支座绕第三轴线转动,第六抵顶件用于阻碍第三支座绕第三轴线转动,从而使得第三支座的位置固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包括上述的移动路径引导装置;测试装置,与移动路径引导装置中的第三安装件连接,用于与待测试产品配合以对待测试产品进行检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装置包括基座、连接杆、弹性件以及测试单元。基座与第三安装件连接,具有贯穿的安装孔。连接杆的杆径小于安装孔的孔径,连接杆通过安装孔穿设于基座,连接杆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限位部,限位部位于安装座一侧。弹性件分别与连接杆以及基座连接,用于对连接杆施加一弹力,弹力的方向与连接杆的轴向一致,限位部用于在弹力作用下与基座相抵触。测试单元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用于与待测试产品配合以对待测试产品进行检测。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中,在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的引导下,第三安装件能够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测试装置安装于第三安装件。对第三安装件施加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测试装置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由此,移动路径引导装置实现了引导测试装置移动的功能。

测试装置沿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反向移动时,在第二抵挡件的抵挡作用下,测试装置不会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向接近待测试产品,进而能够避免测试装置与待测试产品碰撞。测试装置沿第二方向或第二方向的反向移动时,在第一抵挡件的抵挡作用下,测试装置不会沿第一方向或第一方向的反向接近待测试产品,进而能够避免测试装置与待测试产品碰撞。

另外,不需单独设置驱动装置来驱动测试装置移动,降低了制造成本以及提高了操作员操作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测试系统中测试装置移动路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测试系统一实施例中移动路径引导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移动路径引导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移动路径引导装置的右视图;

图5是图2中局部视图E的放大图;

图6是图4中局部视图F的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测试系统一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的主视图;

图8是图7所示测试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图7所示测试装置省略部分零部件后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测试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00移动路径引导装置,200测试装置,1第一安装件,101第一导轨,102连接杆,2第二安装件,201第一移动座,202滑块,203第一限位件,D1第一方向,D2第二方向,D3第三方向,3第三安装件,301第二移动座,302第二导轨,303第二限位件,304第三限位件,305第四限位件,306第五限位件,4第二抵挡件,5第二驱动件,6第一驱动件,7第一抵挡件,191第一传感器,8拉力器,9第四安装件,10第一支座,11第一抵顶件,12第二抵顶件,13第二支座,14第三抵顶件,15第四抵顶件,16第三支座,17第五抵顶件,18第六抵顶件,192防坠器,L1第一轴线,L2第二轴线,L3第三轴线,31待测试产品,32载具,33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测试系统中测试装置200移动路径示意图。

待测试产品31承载于载具32上,输送机33用于带动载具32及待测试产品31移动。待测试产品31可以为电池包。载具32可以为托盘。输送机33可以为AGV(Automatic GuidedVehicle,自动导向车)。

本申请的测试系统包括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和测试装置200。在测试前,测试装置200位于待测试产品31的正上方,即位于位置A处。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能够引导测试装置200沿预定路径移动,使得测试装置200能够转移至待测试产品31的正下方,即位于位置D处。

请一并参阅图2至图4,图2至图4分别是本申请测试系统一实施例中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包括第一安装件1、第二安装件2和第三安装件3。

第一安装件1呈框架结构,包括两根第一导轨101以及两根连接杆102。两根第一导轨101平行设置,并分别在第一方向D1延伸。两根连接杆102分别连接于两根第一导轨101之间。

第二安装件2活动连接于第一安装件1,能够沿第一方向D1或第一方向D1的反向相对第一安装件1移动。具体地,第二安装件2包括第一移动座201。第一移动座201分别与两根第一导轨101滑动配合,能够沿第一导轨101往复移动。

第三安装件3活动连接于第二安装件2,能够沿第二方向D2或第二方向D2的反向相对第二安装件2移动。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相交。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D2与第一方向D1垂直。具体地,第一移动座201中央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的相对两边缘固设有两个滑块202。第三安装件3包括第二移动座301和两根第二导轨302。第二移动座301通过贯穿孔穿设于第一移动座201。两根第二导轨302固设于第二移动座301的两侧,并分别沿第二方向D2延伸,分别与两个滑块202滑动配合。

第三安装件3用于连接测试装置200。具体地,测试装置20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第三安装件3中的第二移动座301连接。

测试系统使用过程如下:

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沿第一方向D1的作用力,使得第三安装件3和第二安装件2共同相对第一安装件1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进而使得测试装置200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即在待测试产品31的第一侧(图1中上侧)将测试装置200由正对待测试产品31位置处移动至待测试产品31边缘外;

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沿第二方向D2的作用力,使得第三安装件3相对第二安装件2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进而使得测试装置200由位置B移动至位置C,即将测试装置200由待测试产品31的第一侧移动至第二侧(图1中下侧);

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三安装件3和第二安装件2共同相对第一安装件1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使得测试装置200由位置C移动至位置D,即在待测试产品31的第二侧将测试装置200由待测试产品31边缘外移动至正对待测试产品31位置处。

为使得测试装置200回到位置A,以便进行重复测试,还包括复位操作。在一应用场景中,测试装置200对待测试产品31检测完成后,以及将待测试产品31转移后,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的作用力,使得第三安装件3相对第二安装件2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使得测试装置200由位置D移动至位置A。在另一应用场景中,还可以将测试装置200依次经过位置C、位置B后,移动至位置A。

上述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由操作员拖拽测试装置200而产生。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实现了引导测试装置200绕过待测试产品31的功能。

若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的作用力相对于第一方向D1或第二方向D2倾斜时,第三安装件3会同时在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移动,使得测试装置200有碰撞待测试产品31的风险。为避免上述风险,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设置有第一抵挡件7和第二抵挡件4。

第一抵挡件7活动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上。第一抵挡件7能够改变位置以可选择地与第二安装件2在第一方向D1相抵触,从而避免在第三安装件3相对第二安装件2移动过程中第二安装件2朝向待测试产品31移动。具体地,第一抵挡件7活动设置于第一导轨101上。第二安装件2还包括第一限位件203。第一限位件203设置于第一移动座201上。第一抵挡件7可选择地挡设于第一限位件203的移动路径上,用于与第一限位件203相抵触。第一限位件203可以与第一移动座201螺纹连接,并能够通过拧动第一限位件203而调整第一限位件203在第一方向D1上的位置。

第一限位件203和第一抵挡件7的位置也可以互换。即,第一限位件203设置于第一导轨101,第一抵挡件7设置于第一移动座201。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B移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第一抵挡件7位于第一限位件203的移动路径上(图3中,第一抵挡件7位于第一限位件203的左侧),避免第二安装件2沿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第二安装件2接近待测试产品31,进而避免测试装置200碰撞待测试产品31。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以及由位置C移动至位置D的过程中,第一抵挡件7退出第一限位件203的移动路径,使得第二安装件2能够在第一方向D1及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

第二抵挡件4活动设置于第二安装件2上。第二抵挡件4能够改变位置以可选择地与第三安装件3在第二方向D2相抵触,从而避免在第二安装件2相对第一安装件1移动过程中第三安装件3朝向待测试产品31移动。具体地,第二抵挡件4活动设置于第一移动座201上。第三安装件3还包括第二限位件303和第三限位件304。第二限位件303和第二限位件303在第二方向D2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移动座301。第二抵挡件4可选择地挡设于第二限位件303或第三限位件304的移动路径上,用于与第二限位件303或第三限位件304相抵触。第二限位件303和第三限位件304也可以与第二移动座301螺纹连接,以便于调整安装位置。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303和第三限位件304也可以设置于第一移动座201上,而第二抵挡件4设置于第二移动座301上。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的过程中,第二抵挡件4位于第二限位件303的移动路径上(图4中,第二抵挡件4位于第二限位件303的下方),避免第三安装件3沿第二方向D2移动,从而避免第三安装件3接近待测试产品31,进而避免测试装置200碰撞待测试产品31。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B移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第二抵挡件4退出第二限位件303的移动路径,使得第三安装件3能够沿第二方向D2移动。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C移动至位置D的过程中,第二抵挡件4位于第三限位件304的移动路径上(图4中,第二抵挡件4位于第三限位件304的上方),避免第三安装件3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从而避免第三安装件3接近待测试产品31,进而避免测试装置200碰撞待测试产品31。

为限定第三安装件3相对第二安装件2移动的极限位置,当第三安装件3相对第二安装件2移动至预定位置处时,第三安装件3能够与第二安装件2在第二方向D2相抵触。具体地,第三安装件3还包括第四限位件305和第五限位件306。第四限位件305和第五限位件306在第二方向D2间隔地设置于第二移动座301上。第四限位件305和第五限位件306分别用于与第二安装件2中的第一移动座201相抵触。第三安装件3沿第二方向D2移动过程中,第四限位件305与第一移动座201相抵触时,第三安装件3在第二方向D2处于极限位置。第三安装件3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过程中,第五限位件306与第一移动座201相抵触时,第三安装件3在第二方向D2的反向处于极限位置。

通过限定第三安装件3的极限位置,能够确定测试装置200在第二方向D2和第二方向D2的反向的最大活动范围,避免测试装置200与周围环境中的其它物体碰撞。

另外,第二抵挡件4与第二限位件303相抵触以限制第二安装件2沿第二方向D2移动时,第五限位件306能够与第一移动座201相抵触以限制第二安装件2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第二抵挡件4与第三限位件304相抵触以限制第二安装件2沿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时,第四限位件305能够与第一移动座201相抵触以限制第二安装件2沿第二方向D2移动。由此,可以使得测试装置200沿第一方向D1或第一方向D1的反向移动时,测试装置200不会在第二方向D2和第二方向D2的反向移动,更便于操作员控制测试装置200移动。

同样地,为限定第二安装件2相对第一安装件1移动的极限位置,当第二安装件2相对第一安装件1移动至预定位置处时,第二安装件2能够与第一安装件1在第一方向D1相抵触。该具体结构图中未示,可参照上述介绍。

为能够自动化地控制第一抵挡件7改变位置,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6、第一传感器191以及控制器(图未示)。

第一驱动件6用于驱动第一抵挡件7改变位置。第一抵挡件7具有抵挡位置和非抵挡位置。当第一抵挡件7位于抵挡位置时,第一抵挡件7能够阻挡第二安装件2移动;当第一抵挡件7位于非抵挡位置时,第一抵挡件7不能够阻挡第二安装件2移动。第一驱动件6能够驱动第一抵挡件7在抵挡位置和非抵挡位置间切换。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挡件7能够沿直线路径往复移动,以在抵挡位置和非抵挡位置间切换。具体地,第一驱动件6为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设置于第一安装件1中的第一导轨101上。第一抵挡件7设置于第一气缸的驱动端。第一气缸驱动第一抵挡件7移动以改变第一抵挡件7位置。

第一传感器191用于检测第二安装件2的当前位置。第一传感器191可以为测距编码器。测距编码器可选地为现有技术。测距编码器具有主体和拉线。主体连接于第一安装件1中的第一导轨101上。拉线连接于第二安装件2中的第一移动座201上。测距编码器能够反馈第二安装件2相对第一安装件1的移动距离。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件6、第一传感器191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一传感器191的第一检测数据并依据第一检测数据控制第一驱动件6动作。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的过程中,第一抵挡件7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始终处于非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移动至位置B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6动作,使得第一抵挡件7处于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由位置B移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第一抵挡件7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始终处于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移动至位置C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6动作,使得第一抵挡件7处于非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由位置C移动至位置D的过程中,第一抵挡件7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始终处于非抵挡位置。

为能够自动化地控制第二抵挡件4改变位置,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和第二传感器(图未示)。

第二驱动件5用于驱动第二抵挡件4改变位置。第二抵挡件4具有抵挡位置和非抵挡位置。当第二抵挡件4位于抵挡位置时,第二抵挡件4能够阻挡第三安装件3移动;当第二抵挡件4位于非抵挡位置时,第一抵挡件7不能够阻挡第三安装件3移动。第二驱动件5能够驱动第二抵挡件4在抵挡位置和非抵挡位置间切换。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挡件4能够沿直线路径往复移动,以在抵挡位置和非抵挡位置间切换。具体地,第二驱动件5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设置于第二安装件2中的第一移动座201上。第二抵挡件4设置于第二气缸的驱动端。第二气缸驱动第二抵挡件4移动以改变第二抵挡件4位置。

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三安装件3的当前位置。第二传感器可以为测距编码器。

控制器分别与第二驱动件5、第二传感器电连接,用于获取第二传感器的第二检测数据并依据第二检测数据控制第二驱动件5动作。

测试装置200由位置A移动至位置B的过程中,第二抵挡件4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始终处于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移动至位置B时,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件6动作,使得第二抵挡件4处于非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由位置B移动至位置C的过程中,第二抵挡件4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始终处于非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移动至位置C时,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5动作,使得第二抵挡件4处于抵挡位置。测试装置200由位置C移动至位置D的过程中,第二抵挡件4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始终处于抵挡位置。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使用过程中,第二方向D2为重力方向。为降低操作员的劳动强度,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拉力器8(图中拉力器8的数量为两个)。拉力器8可以为弹簧平衡器。弹簧平衡器可选地为现有技术。弹簧平衡器是一种与悬挂物体配套使用的辅助工具,它借助卷簧积蓄的能量,使所悬挂的物体在平衡器的行程范围内处于无重状态。拉力器8分别与第二安装件2和第三安装件3连接,用于始终对第三安装件3施加一作用力以抵消测试装置200的至少部分重力。若第一方向D1为重力方向,则拉力器8分别与第一安装件1和第二安装件2连接,用于始终对第二安装件2施加一作用力以抵消测试装置200的至少部分重力。

为避免第三安装件3突然下坠发生意外事故,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防坠器192。防坠器192分别与第二安装件2和第三安装件3连接。防坠器192可选地为现有技术。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第四安装件9。第一安装件1活动连接于第四安装件9,能够沿第三方向D3或第三方向D3的反向相对第四安装件9移动。第三方向D3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在更换不同规格的待测试产品31后,可以在第四安装件9的引导下,在第三方向D3或其反向调整测试装置200的位置。通过设置第四安装件9,能够提高测试系统的兼容性。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2中局部视图E的放大图,图6是图4中局部视图F的放大图。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支座10、第一抵顶件11以及第二抵顶件12。第一支座10绕第一轴线L1枢接于第三安装件3。第一支座10能够绕第一轴线L1转动。第一支座10用于连接测试装置200。第三安装件3通过第一支座10与测试装置200连接。

第一抵顶件11螺接于第一支座10,用于与第三安装件3相抵触。第一抵顶件11可以为螺栓。第二抵顶件12螺接于第一支座10,用于与第三安装件3相抵触。第二抵顶件12可以为螺栓。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一抵顶件11和第二抵顶件12也可以采用如下安装结构:

结构一,第一抵顶件11和第二抵顶件12均螺接于第三安装件3,且均与第一支座10相抵触。

结构二,第一抵顶件11螺接于第一支座10,与第三安装件3相抵触。第二抵顶件12螺接于第三安装件3,与第一支座10相抵触。

结构三,第一抵顶件11螺接于第三安装件3,与第一支座10相抵触。第二抵顶件12螺接于第一支座10,与第三安装件3相抵触。

第一抵顶件11对第一支座10施加一推力,使得第一抵顶件11能够推动第一支座10绕第一轴线L1转动。第二抵顶件12对第一支座10施加一推力,使得第二抵顶件12能够阻碍第一支座10绕第一轴线L1转动。在第一抵顶件11和第二抵顶件12共同作用下,第一支座10的位置固定。

拧紧第一抵顶件11和第二抵顶件12中的一者,同时拧松第一抵顶件11和第二抵顶件12的另一者,即可使得第一支座10旋转一定的角度,进而使得测试装置200绕第一轴线L1旋转一定的角度。由此,可以提高测试系统的兼容性,以适应不同规格的待测试产品31。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支座13、第三抵顶件14以及第四抵顶件15。

第二支座13绕第二轴线L2枢接于第一支座10,用于连接测试装置200。第三安装件3依次通过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3与测试装置200连接。第二轴线L2与第一轴线L1相交。本实施例中,第二轴线L2与第一轴线L1垂直。

第三抵顶件14螺接于第一支座10和第二支座13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支座10和第二支座13中的另一者相抵触。第四抵顶件15螺接于第一支座10和第二支座13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一支座10和第二支座13中的另一者相抵触。其中,第三抵顶件14用于推动第二支座13绕第二轴线L2转动,第四抵顶件15用于阻碍第二支座13绕第二轴线L2转动,从而使得第二支座13的位置固定。

通过拧紧或拧松第三抵顶件14和第四抵顶件15,使得测试装置200能够绕第二轴线L2旋转,进一步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兼容性。

移动路径引导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支座16、第五抵顶件17以及第六抵顶件18。

第三支座16绕第三轴线L3枢接于第二支座13,用于连接测试装置200。第三安装件3依次通过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13、第三支座16与测试装置200连接。第三轴线L3分别与第一轴线L1和第二轴线L2垂直。

第五抵顶件17螺接于第二支座13和第三支座16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支座13和第三支座16中的另一者相抵触。第六抵顶件18螺接于第二支座13和第三支座16中的一者,用于与第二支座13和第三支座16中的另一者相抵触。其中,第五抵顶件17用于推动第三支座16绕第三轴线L3转动,第六抵顶件18用于阻碍第三支座16绕第三轴线L3转动,从而使得第三支座16的位置固定。

通过拧紧或拧松第五抵顶件17和第六抵顶件18,使得测试装置200能够绕第三轴线L3旋转,更进一步地提高了测试系统的兼容性。

请参阅图7至图10,图7和图8分别是本申请测试系统一实施例中测试装置2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9和图10分别是省略部分零部件后的测试装置200的主视图和俯视图。

测试装置200包括连接座20、第一插销21、第二插销22、基座23、连接杆24、弹性件25、浮动座26、测试单元27以及第三驱动件29。

连接座20与第三支座16连接。

第一插销21和第二插销22分别用于沿相交的两个方向与承载待测试产品31的载具32插接配合,以使得连接座20与载具32相对固定。具体地,第一插销21设置于连接座20,用于在第一方向D1与载具32插接配合。第二插销22在第二方向D2滑动配合于连接座20,用于在第二方向D2与载具32插接配合。检测前,先将第一插销21与载具32插接配合,再将第二插销22与载具32插接配合,将连接座20固定于载具32上。检测完成后,先将第二插销22与载具32分离,再将第一插销21与载具32分离,将连接座20与载具32分离。第二插销22可由气缸(图未标识)驱动。

基座23沿第二方向D2滑动配合于连接座20。基座23具有贯穿的安装孔231。本实施例中,安装孔231在第二方向D2延伸。

连接杆24的杆径小于安装孔231的孔径。连接杆24通过安装孔231穿设于基座23。连接杆24能够在其自身轴向相对基座23往复移动,以及能够相对安装孔231的轴线摆动。摆动指:连接杆24的轴线与安装孔231的轴线的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可变动。连接杆24沿其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抵顶部241和限位部242。限位部242位于基座23一侧,抵顶部241位于基座23的另一侧。

弹性件25分别与连接杆24以及基座23连接,用于对连接杆24施加一弹力,弹力的方向与连接杆24的轴向一致,限位部242用于在弹力作用下与基座23相抵触。具体地,弹性件25套设于连接杆24上,弹性抵顶于基座23和抵顶部241。弹性件25可以为弹簧。

浮动座26与连接杆24固定连接。

测试单元27设置于浮动座26上,测试单元27用于与待测试产品31配合以对待测试产品31进行检测。本实施例中,测试单元27用于封堵待测试产品31上的测试孔,以进行气密性检测。

第三驱动件29设置于连接座20。第三驱动件29的驱动端与基座23连接。第三驱动件29用于驱动基座23接近或远离待测试产品31。第三驱动件29可以为气缸。

测试过程如下:当连接座20与载具32固定连接后,第三驱动件29驱动基座23接近待测试产品31,使得基座23上的测试单元27接近待测试产品31,进而使得测试单元27封堵待测试产品31上的测试孔。检测完成后,第三驱动件29驱动基座23远离待测试产品31,使得测试单元27与待测试产品31分离,然后再将连接座20与载具32分离。

当测试单元27受到外力时,测试单元27能够沿第二方向D2浮动,并能够摆动。当外力撤去后,在弹性件25的作用下,测试单元27复位。由此,提高了测试单元27与待测试产品31的配合成功率。

进一步地提高测试单元27与待测试产品31的配合成功率,测试单元27浮动设置于浮动座26。具体地,测试装置200包括多个第二弹性件28。多个第二弹性件28设置于浮动座26,围设于测试单元27外周,并分别与测试单元27相抵触以对测试单元27施加一弹力。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28为弹簧柱塞。弹簧柱塞也叫球头柱塞、定位珠或定位柱,通过控制旋入深度来调节预紧力并实现定位功能。弹簧柱塞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弹簧柱塞中两两相对设置,并分别抵设于测试单元27的外表面。由此,测试单元27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以及在其自身径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测试单元27包括安装主体271、密封块272、压块273、第四驱动件274以及第三弹性件275。

安装主体271通过多个第二弹性件28定位,设置于浮动座26。密封块272设置于安装主体271。压块273设置于密封块272的一侧。第三弹性件275垫设于压块273和密封块272之间。第三弹性件275的形状为圆环状,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制成。第四驱动件274的驱动端与压块273连接,用于驱动压块273接近或远离密封块272。

第四驱动件274驱动压块273接近密封块272过程中,挤压第三弹性件275,使得第三弹性件275外径增大,进而使得第三弹性件275将待测试产品31的测试孔密封。第四驱动件274驱动压块273远离密封块272过程中,第三弹性件275恢复原状,不再密封待测试产品31的测试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2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兽药瓶检漏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