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

文档序号:505882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 (Can repair rock wool pipe detection device ) 是由 黄春福 于 2021-01-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架、检测单元、修补单元、收集单元、固定单元和控制屏;底架与检测单元相连接;底架与修补单元相连接;底架与固定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检测单元与固定单元相连接;修补单元与固定单元相连接;修补单元侧边设置有收集单元。本发明实现了对岩棉管外表面平整度的检测,当检测出凹陷时自动进行修补作业,代替人工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ipeline heat preserv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repairable rock wool pipe detection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provides a repairable rock wool pipe detection device. The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as follows: a repairable rock wool pipe detection device comprises an underframe, a detection unit, a repairing unit, a collecting unit, a fixing unit and a control screen; the chass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tection unit; the under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pairing unit; the under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unit; the chassis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 screen; the detection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ing unit; the repairing uni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ing unit; the side of the repairing unit is provided with a collecting unit. The method realizes the detection of the flatness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ck wool pipe, automatically carries out repairing operation when detecting the depression,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by replacing manual treatment.)

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岩棉管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管道的岩棉保温材料,是以天然玄武岩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融后,由高速离心设备制成人造无机纤维,同时加入特制的粘结剂和防尘油,再经加温固化,制作成各种规格,不同要求的岩棉保温管,岩棉类保温隔热材料由于其良好的保温隔热以及防火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管材领域等。

目前在制作岩棉管时通常由人工将岩棉铺设在一工作台上,接着利用一根钢辊将岩棉卷起来,然后放在两根滚轮上使得岩棉紧实的缠绕在刚辊上形成一根岩棉管,由于时是人工铺设卷绕,会导致制成的岩棉管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工作人员一般会在卷绕过程中目测检测,当发现由凹陷时在凹陷处添加岩棉修补平齐,人工肉眼且岩棉管又在转动卷绕,所以极易出现漏检的现象。

综上,需要研发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在制作岩棉管时通常由人工将岩棉铺设在一工作台上,接着利用一根钢辊将岩棉卷起来,然后放在两根滚轮上使得岩棉紧实的缠绕在刚辊上形成一根岩棉管,由于时是人工铺设卷绕,会导致制成的岩棉管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工作人员一般会在卷绕过程中目测检测,当发现由凹陷时在凹陷处添加岩棉修补平齐,人工肉眼且岩棉管又在转动卷绕,所以极易出现漏检的现象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包括有底架、检测单元、修补单元、收集单元、固定单元和控制屏;底架与检测单元相连接;底架与修补单元相连接;底架与固定单元相连接;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检测单元与固定单元相连接;修补单元与固定单元相连接;修补单元侧边设置有收集单元。

更为优选的是,检测单元包括有电机、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四传动杆、第一套杆、第三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二锥齿轮、第一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一齿条、第一支架、滑动杆、检测机构、第三传动杆和拨动轮;电机与底架相连接;电机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蜗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固定单元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三个拨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蜗杆与第一蜗轮相啮合;第一蜗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套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二锥齿轮一侧设置有第三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一齿条相啮合;第一支架与底架相连接;第一齿条与第一支架进行固接;与滑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支架与滑动杆进行固接;第一支架与九个检测机构相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检测机构包括有弹簧、支撑板、转动轴和检测滚轮;第一支架与弹簧进行固接;第一支架与支撑板进行滑动连接;弹簧与支撑板进行固接;支撑板与转动轴进行固接;转动轴与检测滚轮进行转动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修补单元包括有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修补辊、料箱、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二修补辊、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第一推动板、第二推动板、细针、第一电动滑杆、第一电动滑块、第二齿条、滑动架、第二直齿轮、第五传动杆和第二电动滑块;第三传动轮内部轴心与固定单元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修补辊进行固接;第一修补辊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一修补辊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修补辊进行固接;第二修补辊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二修补辊下方设置有料箱;料箱与底架相连接;料箱一侧设置有第一推动板;料箱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推动板;料箱侧边设置有收集单元;第一推动板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推动板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二推动板下方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料箱与第五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电动滑块相连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细针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内部轴心与第二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杆与底架相连接;第一电动滑杆外表面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与第二齿条进行固接;第二齿条与滑动架进行固接;滑动架与底架相连接;第二齿条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

更为优选的是,收集单元包括有第二支架、升降机构、第六电动推杆和承接框;第二支架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第二支架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升降机构与第六电动推杆进行固接;承接框侧边设置有料箱。

更为优选的是,固定单元包括有第七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三传动杆、第九锥齿轮、第十锥齿轮、第十四传动杆、第十一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第二连接板、第七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六传动杆、第二蜗杆、第二蜗轮、第七传动杆、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八传动杆、第十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第九传动杆、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十传动杆、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二套杆;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九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九锥齿轮与第十锥齿轮相啮合;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四传动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十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套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十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十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套杆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与第七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与底架相连接;第四锥齿轮一侧设置有第十一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另一侧设置有第十二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六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蜗杆进行固接;第二蜗杆与第二蜗轮相啮合;第二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八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机构相连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八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九传动杆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底架相连接;第十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固定机构进行固接。

更为优选的是,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十一传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十二传动杆、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和连接块;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七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六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限位板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啮合;第八锥齿轮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板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通过光杆与连接块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板通过光杆与连接块进行滑动连接。

更为优选的是,第四传动杆与第一套杆连接处、第十四传动杆与第二套杆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直切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一、为解决目前在制作岩棉管时通常由人工将岩棉铺设在一工作台上,接着利用一根钢辊将岩棉卷起来,然后放在两根滚轮上使得岩棉紧实的缠绕在刚辊上形成一根岩棉管,由于时是人工铺设卷绕,会导致制成的岩棉管表面凹凸不平,所以工作人员一般会在卷绕过程中目测检测,当发现由凹陷时在凹陷处添加岩棉修补平齐,人工肉眼且岩棉管又在转动卷绕,所以极易出现漏检的现象的缺点。

二、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单元、修补单元、收集单元和固定单元;使用时先将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岩棉管放置在固定单元上,利用固定单元将岩棉管固定,然后检测单元启动对岩棉管进行表面平整度,当检测到有凹陷时,将岩棉管转移至修补单元内,由修补单元对岩棉管进行修补,最后由收集单元收集起来即可。

三、本发明实现了对岩棉管外表面平整度的检测,当检测出凹陷时自动进行修补作业,代替人工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检测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修补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修补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修补单元部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收集单元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收集单元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固定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固定单元部分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零部件的标记如下:1:底架,2:检测单元,3:修补单元,4:收集单元,5:固定单元,6:控制屏,201:电机,202:第二传动杆,203:第一传动轮,204:第二传动轮,205:第一蜗杆,206:第一蜗轮,207:第四传动杆,208:第一套杆,209:第三锥齿轮,2010:第一锥齿轮,2011:第一连接板,2012:第一电动推杆,2013:第二锥齿轮,2014:第一传动杆,2015:第一直齿轮,2016:第一齿条,2017:第一支架,2018:滑动杆,2019:检测机构,2020:第三传动杆,2021:拨动轮,201901:弹簧,201902:支撑板,201903:转动轴,201904:检测滚轮,301:第三传动轮,302:第四传动轮,303:第一修补辊,304:料箱,305:第五传动轮,306:第六传动轮,307:第二修补辊,308:第二电动推杆,309:第三电动推杆,3010:第四电动推杆,3011:第五电动推杆,3012:第一推动板,3013:第二推动板,3014:细针,3015:第一电动滑杆,3016:第一电动滑块,3017:第二齿条,3018:滑动架,3019:第二直齿轮,3020:第五传动杆,3021:第二电动滑块,401:第二支架,402:升降机构,403:第六电动推杆,404:承接框,501:第七传动轮,502:第十一传动轮,503:第十三传动杆,504:第九锥齿轮,505:第十锥齿轮,506:第十四传动杆,507:第十一锥齿轮,508:第十二锥齿轮,509:第二连接板,5010:第七电动推杆,5011:第四锥齿轮,5012:第六传动杆,5013:第二蜗杆,5014:第二蜗轮,5015:第七传动杆,5016:第八传动轮,5017:第九传动轮,5018:第八传动杆,5019:第十传动轮,5020:第十二传动轮,5021:第九传动杆,5022:第十三传动轮,5023:第十四传动轮,5024:第十传动杆,5025:第一固定机构,5026:第二固定机构,5027:第二套杆,502501:第五锥齿轮,502502:第六锥齿轮,502503:第十一传动杆,502504:第七锥齿轮,502505:第八锥齿轮,502506:第十二传动杆,502507:第一限位板,502508:第二限位板,502509: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底架1、检测单元2、修补单元3、收集单元4、固定单元5和控制屏6;底架1与检测单元2相连接;底架1与修补单元3相连接;底架1与固定单元5相连接;底架1与控制屏6相连接;检测单元2与固定单元5相连接;修补单元3与固定单元5相连接;修补单元3侧边设置有收集单元4。

工作过程:使用时先将可修补的岩棉管检测装置放置到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外接电源,通过控制屏6控制启动该装置;首先将岩棉管放置在固定单元5上,利用固定单元5将岩棉管固定,然后检测单元2启动对岩棉管进行表面平整度,当检测到有凹陷时,将岩棉管转移至修补单元3内,由修补单元3对岩棉管进行修补,最后由收集单元4收集起来即可;本发明实现了对岩棉管外表面平整度的检测,当检测出凹陷时自动进行修补作业,代替人工处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检测单元2包括有电机201、第二传动杆202、第一传动轮203、第二传动轮204、第一蜗杆205、第一蜗轮206、第四传动杆207、第一套杆208、第三锥齿轮209、第一锥齿轮2010、第一连接板2011、第一电动推杆2012、第二锥齿轮2013、第一传动杆2014、第一直齿轮2015、第一齿条2016、第一支架2017、滑动杆2018、检测机构2019、第三传动杆2020和拨动轮2021;电机201与底架1相连接;电机201输出轴与第二传动杆202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2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一传动轮203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一蜗杆205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202外表面与固定单元5相连接;第一传动轮203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204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204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2020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2020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杆2020外表面与三个拨动轮2021进行固接;第一蜗杆205与第一蜗轮206相啮合;第一蜗轮206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207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207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杆207外表面与第一套杆208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套杆208外表面与第三锥齿轮209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8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2010进行固接;第一套杆208外表面与第一连接板2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板2011与第一电动推杆2012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2012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锥齿轮2013一侧设置有第三锥齿轮209;第二锥齿轮2013另一侧设置有第一锥齿轮2010;第二锥齿轮2013内部轴心与第一传动杆2014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2014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杆2014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2015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2015与第一齿条2016相啮合;第一支架2017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齿条2016与第一支架2017进行固接;与滑动杆2018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支架2017与滑动杆2018进行固接;第一支架2017与九个检测机构2019相连接。

将岩棉管放置在固定单元5上,利用固定单元5将岩棉管固定,固定后岩棉管与拨动轮2021相接触,接着第一电动推杆2012启动带动第一连接板2011移动,第一连接板2011移动带动第一套杆208及其相连接的第三锥齿轮209和第一锥齿轮2010在第四传动杆207上滑动,滑动至第三锥齿轮209与第二锥齿轮2013相啮合,电机201带动第二传动杆202传动第一传动轮203和第一蜗杆205,第二传动杆202还带动固定单元5运作,第一传动轮203带动第二传动轮204,第二传动轮204带动第三传动杆2020传动拨动轮2021,拨动轮2021转动对上方的岩棉管进行拨动,带动其转动,第一蜗杆205带动第一蜗轮206传动第四传动杆207,第四传动杆207带动第一套杆208传动第三锥齿轮209和第一锥齿轮2010,第三锥齿轮209带动第二锥齿轮2013传动第一传动杆2014,第一传动杆2014带动第一直齿轮2015转动,第一直齿轮2015转动带动第一齿条2016向下移动,第一齿条2016带动第一支架2017及其相连接的零件向下移动,第一支架2017带动滑动杆2018在底架1上向下滑动,移动至检测机构2019与岩棉管表面接触停止,检测机构2019接触后对岩棉管表面进行检测,检测完后第一电动推杆2012再次启动使得第一锥齿轮2010与第二锥齿轮2013啮合,则第二锥齿轮2013变为被第一锥齿轮2010带动转动,转动方向与之前相反,进而使得检测机构2019往上移动进行复位,然后固定单元5再次启动停止对岩棉管固定,岩棉管被拨动轮2021拨动往修补单元3方向移动;本单元实现了对岩棉管的检测。

检测机构2019包括有弹簧201901、支撑板201902、转动轴201903和检测滚轮201904;第一支架2017与弹簧201901进行固接;第一支架2017与支撑板201902进行滑动连接;弹簧201901与支撑板201902进行固接;支撑板201902与转动轴201903进行固接;转动轴201903与检测滚轮201904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支架2017带动弹簧201901向下移动,弹簧201901带动支撑板201902向下移动,支撑板201902带动转动轴201903及其相连接的两个检测滚轮201904向下移动,移动至检测滚轮201904与岩棉管相接触后停止,然后岩棉管转动带动检测滚轮201904在转动轴201903上转动,若岩棉管有凹陷,则处于凹陷处的检测滚轮201904便会有不被岩棉管带动转动的时候,检测滚轮201904的转速便会改变,此时被设置在检测滚轮201904内的速度传感器感测到,反馈给控制屏6,记录岩棉管凹陷处的位置,如此完成对岩棉表面有无凹陷的检测,弹簧201901的作用是为了防止检测滚轮201904下移过低时对岩棉管造成损坏,当下移过低时,岩棉管迫使检测滚轮201904上移,检测滚轮201904上移可带动转动轴201903上移,转动轴201903上移带动支撑板201902压缩弹簧201901,由于弹簧201901的弹力作用检测滚轮201904仍然与岩棉管相接触,不影响检测。

修补单元3包括有第三传动轮301、第四传动轮302、第一修补辊303、料箱304、第五传动轮305、第六传动轮306、第二修补辊307、第二电动推杆308、第三电动推杆309、第四电动推杆3010、第五电动推杆3011、第一推动板3012、第二推动板3013、细针3014、第一电动滑杆3015、第一电动滑块3016、第二齿条3017、滑动架3018、第二直齿轮3019、第五传动杆3020和第二电动滑块3021;第三传动轮301内部轴心与固定单元5相连接;第三传动轮3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302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302内部轴心与第一修补辊303进行固接;第一修补辊303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修补辊303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305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3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306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306内部轴心与第二修补辊307进行固接;第二修补辊307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修补辊307下方设置有料箱304;料箱304与底架1相连接;料箱304一侧设置有第一推动板3012;料箱304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推动板3013;料箱304侧边设置有收集单元4;第一推动板3012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308;第二电动推杆308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推动板3012下方设置有第四电动推杆3010;第四电动推杆3010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推动板3013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309;第三电动推杆309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推动板3013下方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3011;第五电动推杆3011与底架1相连接;料箱304与第五传动杆3020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杆3020外表面与第二电动滑块3021相连接;第二电动滑块3021与细针3014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3020内部轴心与第二直齿轮3019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滑杆3015与底架1相连接;第一电动滑杆3015外表面与第一电动滑块3016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电动滑块3016与第二齿条3017进行固接;第二齿条3017与滑动架3018进行固接;滑动架3018与底架1相连接;第二齿条3017与第二直齿轮3019相啮合。

岩棉管被拨动轮2021拨动至第一修补辊303和第二修补辊307上,同时固定单元5带动第三传动轮301传动第四传动轮302,第四传动轮302带动第一修补辊303传动第五传动轮305,第五传动轮305带动第六传动轮306传动第二修补辊307,第一修补辊303和第二修补辊307一起转动带动岩棉管转动,然后第二电动滑块3021启动在第五传动杆3020上滑动,滑动至岩棉管由凹陷处的下方,而后第一电动滑块3016启动在第一电动滑杆3015上滑动,第一电动滑块3016带动第二齿条3017及其相连接的滑动架3018先往第五电动推杆3011方向移动,然后再往回滑动,从而第二齿条3017带动第二直齿轮3019传动第五传动杆3020,第五传动杆3020带动第二电动滑块3021及其相连接的细针3014先向下转动,然后再向上,将料箱304内的岩棉拨动到岩棉管表面凹陷处,岩棉管转动将岩棉卷绕在表面修补凹陷,修补后第二电动推杆308和第三电动推杆309启动带动第一推动板3012和第二推动板3013一端向上移动,第四电动推杆3010和第五电动推杆3011带动第一推动板3012和第二推动板3013另一端向上移动,从而岩棉管托起,然后岩棉管滚落至收集单元4收集,然后第二电动推杆308、第三电动推杆309、第四电动推杆3010和第五电动推杆3011启动带动第一推动板3012和第二推动板3013的两端往回移动进行复位;本单元实现了对岩棉管表面的凹陷处的修补。

收集单元4包括有第二支架401、升降机构402、第六电动推杆403和承接框404;第二支架401与升降机构402相连接;第二支架401与第六电动推杆403进行固接;升降机构402与第六电动推杆403进行固接;承接框404侧边设置有料箱304。

岩棉管从第一推动板3012和第二推动板3013上滚落至承接框404上的最下方一层承接架,承接框404设置有三层承接架,当最下方一层承接架放满了岩棉管之后,第六电动推杆403启动带动升降机构402下移,使得第承接框404的第二层承接架与第一推动板3012和第二推动板3013靠近承接框404的端处于同一水平面,方便承接住滚下的岩棉管,第二层放满后再次启动第六电动推杆403使得第三层位于原来第二层的位置,当第三层也放满后,移动第二支架401从而带动整个单元移动,移动至岩棉管存储厂将岩棉管取下后再放回复位。

固定单元5包括有第七传动轮501、第十一传动轮502、第十三传动杆503、第九锥齿轮504、第十锥齿轮505、第十四传动杆506、第十一锥齿轮507、第十二锥齿轮508、第二连接板509、第七电动推杆5010、第四锥齿轮5011、第六传动杆5012、第二蜗杆5013、第二蜗轮5014、第七传动杆5015、第八传动轮5016、第九传动轮5017、第八传动杆5018、第十传动轮5019、第十二传动轮5020、第九传动杆5021、第十三传动轮5022、第十四传动轮5023、第十传动杆5024、第一固定机构5025、第二固定机构5026和第二套杆5027;第二传动杆202外表面与第七传动轮501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5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502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502内部轴心与第十三传动杆503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503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301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杆503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杆503外表面与第九锥齿轮504进行固接;第九锥齿轮504与第十锥齿轮505相啮合;第十四传动杆506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锥齿轮505内部轴心与第十四传动杆506进行滑动连接;第十四传动杆506外表面与第二套杆502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套杆5027外表面与第十一锥齿轮507进行固接;第二套杆5027外表面与第十二锥齿轮508进行固接;第二套杆5027外表面与第二连接板509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509与第七电动推杆5010进行固接;第七电动推杆5010与底架1相连接;第四锥齿轮5011一侧设置有第十一锥齿轮507;第四锥齿轮5011另一侧设置有第十二锥齿轮508;第四锥齿轮5011内部轴心与第六传动杆5012进行固接;第六传动杆5012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六传动杆5012外表面与第二蜗杆5013进行固接;第二蜗杆5013与第二蜗轮5014相啮合;第二蜗轮5014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5015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5015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杆5015外表面与第八传动轮5016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5015外表面与第一固定机构5025相连接;第八传动轮5016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5017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5017内部轴心与第八传动杆5018进行固接;第八传动杆5018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八传动杆5018外表面与第十传动轮5019进行固接;第十传动轮5019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502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5020内部轴心与第九传动杆5021进行固接;第九传动杆5021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九传动杆5021外表面与第十三传动轮5022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5022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5023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5023内部轴心与第十传动杆5024进行固接;第十传动杆5024外表面与底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杆5024外表面与第二固定机构5026进行固接。

固定单元5负责对岩棉管进行固定,首先将岩棉管放置在第一固定机构5025和第二固定机构5026上,第二传动杆202带动第七传动轮501传动第十一传动轮502,第十一传动轮502带动第十三传动杆503传动第九锥齿轮504,第九锥齿轮504带动第十锥齿轮505传动第十四传动杆506,第十四传动杆506带动第二套杆5027传动第十一锥齿轮507和第十二锥齿轮508,第七电动推杆5010启动带动第二连接板509移动,第二连接板509移动带动第二套杆5027及其相连胶带第十一锥齿轮507和第十二锥齿轮508在第十四传动杆506上滑动,滑动至第十一锥齿轮507与第四锥齿轮5011相啮合,则有第十一锥齿轮507带动第四锥齿轮5011传动第六传动杆5012,第六传动杆5012带动第二蜗杆5013传动第二蜗轮5014,第二蜗轮5014带动第七传动杆5015传动第八传动轮5016和第一固定机构5025,第八传动轮5016带动第九传动轮5017传动第八传动杆5018,第八传动杆5018带动第十传动轮5019传动第十二传动轮5020,第十二传动轮5020带动第九传动杆5021传动第十三传动轮5022,第十三传动轮5022带动第十四传动轮5023传动第十传动杆5024,第十传动杆5024带动第二固定机构5026运作,第一固定机构5025和第二固定机构5026同时运作将岩棉管固定下移一段距离与拨动轮2021接触,检测结束后第七电动推杆5010再次启动使得第十二锥齿轮508与第四锥齿轮5011相啮合,则第四锥齿轮5011变为被第十二锥齿轮508带动转动,转动方向与之前相反,所以第一固定机构5025和第二固定机构5026停止对岩棉管的固定实现复位;本单元实现了将岩棉固定。

第一固定机构5025包括有第五锥齿轮502501、第六锥齿轮502502、第十一传动杆502503、第七锥齿轮502504、第八锥齿轮502505、第十二传动杆502506、第一限位板502507、第二限位板502508和连接块502509;第七传动杆5015外表面与第五锥齿轮502501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5015外表面与第七锥齿轮502504进行固接;第五锥齿轮502501与第六锥齿轮502502进行固接;第六锥齿轮502502内部轴心与第十一传动杆502503进行固接;第十一传动杆502503外表面与第一限位板502507进行固接;第七锥齿轮502504与第八锥齿轮502505相啮合;第八锥齿轮502505内部轴心与第十二传动杆502506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杆502506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板502508进行固接;第二限位板502508通过光杆与连接块502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限位板502507通过光杆与连接块502509进行滑动连接。

第一固定机构5025和第二固定机构5026的结构相同,将岩棉管放置在连接块502509上,第七传动杆5015带动第五锥齿轮502501和第七锥齿轮502504转动,第五锥齿轮502501和第七锥齿轮502504转动带动第六锥齿轮502502和第八锥齿轮502505转动,第六锥齿轮502502和第八锥齿轮502505转动带动第十一传动杆502503和第十二传动杆502506转动,两者转向相反,所以第十一传动杆502503和第十二传动杆502506转动带动第一限位板502507和第二限位板502508同时向上或向下转动,向下转动时第一限位板502507和第二限位板502508带动两者之间的连接块502509向下移动,第一限位板502507和第二限位板502508呈V字形,将连接块502509上的岩棉管夹持住,向上转动时进行复位连接块502509向上移动恢复至与第一限位板502507和第二限位板502508处于同一水平面。

第四传动杆207与第一套杆208连接处、第十四传动杆506与第二套杆5027连接处外环面均设置有直切面。

可以使得套在杆上滑动又能被其带动转动。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2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供水管道保温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