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文档序号:509256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nano antenna ) 是由 杨可扬 夏军 于 2021-03-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该干涉仪包括下基板(1)、调制器(2)、双折射材料(3)、上基板(4);所述调制器(2)位于下基板(1)上;所述双折射材料(3)填充于下基板(1)与上基板(4)之间,并包裹调制器(2);所述调制器(2)的移相器(2-1)为亚波长纳米天线(2-2)阵列;光在通过纳米天线(2-2)时,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的同时获得相位延迟,该相位延迟量由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控制;通过调制所述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实现干涉仪的输出强度调制。本发明相较于传统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调制效率更高,工作速度更快,且与CMOS工艺兼容,有利于器件的集成并节约成本。(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based on a nano antenna. The interferometer comprises a lower substrate (1), a modulator (2), a birefringent material (3) and an upper substrate (4); the modulator (2) is positioned on the lower substrate (1); the birefringent material (3) is filled between the lower substrate (1) and the upper substrate (4) and wraps the modulator (2); the phase shifter (2-1) of the modulator (2) is a sub-wavelength nano antenna (2-2) array; when light passes through the nano antenna (2-2), Mie resonance occurs, and phase retardation is obtained while high forward scattering rate is achieved, and the phase retard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birefringent material; the output intensity modulation of the interferometer is achieved by modulating the refractive index of the birefringent material.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the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er modulation efficiency, higher working speed, compatibility with a 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process, contribution to integration of devices and cost saving.)

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背景技术

当前的光子集成电路中,光的传播是通过2×2光学模拟门网络来控制的。作为可编程光子集成电路的基本组件,2×2的光学门最常见的片上实现是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同时,光强的调制是由源于马赫-曾德而干涉仪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实现的。目前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相位调制功能部分大都是通过热光材料实现的,即通过温度变化改变材料折射率,进而改变光通过材料发生的相位变化。

但是,基于热光材料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具有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加热的过程需要的时间较多;另一方面,加热本身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并会引入热串扰。因此,用于光计算等领域的可编程光子集成电路需要新的材料与技术来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尽管当前存在诸如铌酸锂等电光材料作为新的解决方案,但在工艺兼容以及小型化等方面仍无法满足需求。

光在具有一定的材料及几何参数特性的纳米天线中可发生米氏共振,提高光的前向散射率,因此一维纳米粒子链具有引导光波传输的功能。若纳米天线被液晶等双折射材料包裹,当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特性发生改变时,米氏共振引发的相位延迟量也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电压调制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进而控制米氏共振,即可实现相位调制,最终实现干涉仪的输出强度调制。基于这一原理实现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可提升可编程光子集成电路的尺寸、速度、工艺兼容性等性能。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基于光在纳米天线中的米氏共振现象,实现对光相位的动态调控,进而实现利于可编程光子集成电路小型化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包括下基板(1)、调制器、双折射材料、上基板;所述调制器位于下基板上;所述双折射材料填充于下基板与上基板之间,并包裹调制器;所述调制器的移相器为亚波长纳米天线阵列;光在通过纳米天线时,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的同时获得相位延迟,该相位延迟量由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控制;通过调制所述双折射材料的折射率,实现干涉仪的输出强度调制。

所述纳米天线采用纳米球、纳米砖或纳米柱多种几何形态。

所述双折射材料采用液晶。

所述液晶可采用电驱动方式工作或采用光驱动方式工作。

所述下基板为像素化驱动电路。

所述移相器具有混合锥形耦合器,降低了该波导结构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所述干涉仪用于调制输入光的强度。

所述干涉仪实现2×2光学门。

所述移相器具有混合锥形耦合器,降低了该波导结构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有益效果: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性特点:第一,基于米氏共振原理的相位调制方法具有较高的调制效率,可在较短的调制距离内获得所需的相位调制量,有利于可编程光子集成电路的小型化;第二,采用对外部偏置响应迅速的双折射材料,相较于传统的热光材料,器件的工作速度具有较大提升;最后,纳米天线的制作与现有CMOS工艺兼容,有利于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示意图。

图2为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调制器及纳米天线结构的几何参数示意图。

图4为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基于纳米天线的2×2光学门的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基于纳米柱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为纳米柱移相器结构的几何参数示意图。

图8为加入混合锥形耦合器的移相器俯视示意图。

图9为基于本发明的六边形光学门网络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有:下基板1、调制器2、双折射材料3、上基板4、移相器2-1、纳米天线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示意图。由上基板1,调制器2,双折射材料3以及下基板4构成。其中调制器制备于下基板上,双折射材料填充与上下基板之间,并包裹整个调制器结构。

使用液晶作为双折射材料。可采用电驱动方式驱动液晶。下基板为像素化的液晶驱动电路。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全反射金属材料。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摩擦取向或光取向。

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公知的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与干涉原理相同。单色光从任一耦合输入端口输入波导,经过3dB定向耦合器1,分成两路等强度的光,其中一路光经过移相器时相位被调制,再通过3dB定向耦合器2,获得两路输出光并耦合输出到后续光路。其中两路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由经过相位调制后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如图3(b)所示,纳米粒子与波导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而长度L均为243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40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器件接受控制信号后,在上下基板之间施加相应的电压,液晶层内部形成电场;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指向矢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分布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米氏共振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外部的电压偏置可以实现对光相位的调制,控制两路输入光之间的相位差,最终控制两束输出光的功率。

实施例2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现一种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结构相同,即由上基板、调制器、双折射材料以及下基板构成。其中双折射材料为液晶,下基板为像素化液晶驱动电路。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全反射金属材料。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摩擦取向或光取向。

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4所示。单色光从输入端口耦合输入波导,经过3dB分束器后,光分成功率相等的两路光,其中一路光经过移相器时相位被调制。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两路光再通过3dB合束器并发生干涉,经合束后输出的光的功率由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最后输出光通过耦合输出端输出。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如图3(b)所示,纳米粒子与波导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而长度L均为243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40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基于本发明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器件接受控制信号后,在上下基板之间施加相应的电压,液晶层内部形成电场;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指向矢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分布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移相器中米氏共振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外部的电压偏置可以实现对光相位的调制,从而控制经分束器后的两路光之间的相位差,最终控制耦合输出光的强度。

实施例3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现一种2×2光学门。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结构相同,即由上基板、调制器、双折射材料以及下基板构成。其中双折射材料为液晶,下基板为像素化液晶驱动电路。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全反射金属材料。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摩擦取向或光取向。

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单色光从任一耦合输入端口输入波导,经过3dB定向耦合器1,分成两路等强度的光。每一路光都需经过移向器,从而调制其相位。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然后两路光再通过定向耦合器2,获得两路输出光并耦合输出到后续光路。其中两路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由经过相位调制后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如图3(b)所示,纳米粒子与波导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而长度L均为243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40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基于本发明的2×2光学门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器件接受控制信号后,在上下基板之间施加相应的电压,液晶层内部形成电场;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指向矢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分布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移相器中米氏共振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其中下基板的像素化液晶驱动电路可实现像素化的电压控制,即针对调制器中的两个移相器,可施加不同的电压,使得两个移相器的相位延迟可分别独立控制。因此通过外部的电压偏置可以实现对两路光相位的调制。由于两路光的相位均可调制,因此该光路具有两个自由度,可最终实现对两路耦合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和相位差的控制。基于上述原理,可以对强度传输系数进行设计,再相应地通过控制输入电压,将耦合输入的光完全耦合到任意一路输出,实现2×2光学门。

实施例4

图1为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示意图。由上基板1,调制器2,双折射材料3以及下基板4构成。其中调制器制备于下基板上,双折射材料填充与上下基板之间,并包裹整个调制器结构。

使用液晶作为双折射材料。可采用电驱动方式驱动液晶。下基板为像素化的液晶驱动电路。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全反射金属材料。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摩擦取向或光取向。

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公知的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与干涉原理相同。单色光从任一耦合输入端口输入波导,经过3dB定向耦合器1,分成两路等强度的光,其中一路光经过移相器时相位被调制,再通过3dB定向耦合器2,获得两路输出光并耦合输出到后续光路。其中两路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由经过相位调制后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移相器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纳米粒子为纳米柱,直径D为340nm,高同样为H=220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51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器件接受控制信号后,在上下基板之间施加相应的电压,液晶层内部形成电场;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指向矢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分布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米氏共振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外部的电压偏置可以实现对光相位的调制,控制两路输入光之间的相位差,最终控制两束输出光的功率。

实施例5

图1为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示意图。由上基板1,调制器2,双折射材料3以及下基板4构成。其中调制器制备于下基板上,双折射材料填充与上下基板之间,并包裹整个调制器结构。

使用液晶作为双折射材料。可采用电驱动方式驱动液晶。下基板为像素化的液晶驱动电路。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全反射金属材料。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摩擦取向或光取向。

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公知的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与干涉原理相同。单色光从任一耦合输入端口输入波导,经过3dB定向耦合器1,分成两路等强度的光,其中一路光经过移相器时相位被调制,再通过3dB定向耦合器2,获得两路输出光并耦合输出到后续光路。其中两路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由经过相位调制后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移相器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纳米粒子为纳米柱,直径D为340nm,高同样为H=220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51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为减少光由于几何突变或折射率跳变产生的损耗,采用混合锥形耦合器对耦合效率进行优化。加入混合锥形耦合器的移相器俯视示意图如图8所示。

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器件接受控制信号后,在上下基板之间施加相应的电压,液晶层内部形成电场;液晶分子在电场的作用下,指向矢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分布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米氏共振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外部的电压偏置可以实现对光相位的调制,控制两路输入光之间的相位差,最终控制两束输出光的功率。

实施例6

图1为一种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示意图。由上基板1,调制器2,双折射材料3以及下基板4构成。其中调制器制备于下基板上,双折射材料填充与上下基板之间,并包裹整个调制器结构。

使用液晶作为双折射材料。可采用光驱动方式驱动液晶。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玻璃材料,使驱动光可以透过。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光取向方式,取向剂采用SD1材料。

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公知的集成波导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基本结构与干涉原理相同。单色光从任一耦合输入端口输入波导,经过3dB定向耦合器1,分成两路等强度的光,其中一路光经过移相器时相位被调制,再通过3dB定向耦合器2,获得两路输出光并耦合输出到后续光路。其中两路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由经过相位调制后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如图3(b)所示,纳米粒子与波导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而长度L均为243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40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如下:采用紫外偏振光作为驱动光,驱动光从上基板上方入射,照射到SD1取向层。SD1分子的取向重新定向到垂直于驱动光偏振方向。液晶分子在SD1分子的作用下,指向矢随SD1分子取向发生改变,其折射率分布随之变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米氏共振产生的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因此通过外部的电压偏置可以实现对光相位的调制,控制两路输入光之间的相位差,最终控制两束输出光的功率。

实施例7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纳米天线的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可实现多边形、椭圆形及任意不规则形状等多种形态的光学门网络。其中多边形可以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六边形等,椭圆形包括圆形等形状。下面以六边形光学门网络为例,其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中所述结构相同,即由上基板、调制器、双折射材料以及下基板构成。其中双折射材料为液晶,下基板为像素化液晶驱动电路。调制器的制作可采用CMOS兼容的193nm光刻和反应离子刻蚀方法。上基板采用全反射金属材料。上基板的下表面涂覆有一层取向层,用于液晶分子的取向。取向方式可采用摩擦取向或光取向。

六边形门网络的基本单元为2×2光学门,其调制器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5所示。单色光从任一耦合输入端口输入波导,经过3dB定向耦合器1,分成两路等强度的光。每一路光都需经过移向器,从而调制其相位。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然后两路光再通过定向耦合器2,获得两路输出光并耦合输出到后续光路。其中两路输出光的强度传输系数由经过相位调制后两路光的相位差决定。

调制器中的波导为硅材料制成的条形波导,横截面如图3(a)所示。矩形硅波导宽W为400nm,高H为220nm。调制器中的移相器由一维纳米粒子谐振器链组成。如图3(b)所示,纳米粒子与波导具有相同的横截面,而长度L均为243nm,纳米粒子排列的周期p,即相邻两个纳米粒子中心点的间距为400nm。输入光波长为1650nm。在该几何参数下,光在纳米粒子中发生米氏共振,具有高前向散射率,同时相位延迟量发生改变。

基于本发明的六边形光学门网络可以将其任意端口作为光的输入或输出端口,其工作原理如图9所示,以其中两种传输路径为例。图9中,传输网络中的矩形表示2×2光学门单元。通过以像素形式控制液晶,可以使网络中不同的门单元具有不同的耦合功能,在图9中用不同颜色区分,即白色门单元将输入与输出控制在同一侧,黑色门单元则将输入光耦合到另一侧输出。当改变液晶的工作状态,门单元的耦合功能随之改变,光在网络中的传播路径发生切换。根据以上原理,可通过控制液晶实现对光学门网络的编程,使得光在网络中以任意路径传播,并可以任意端口作为输入或输出端口。

研究人员以上述基本原理为基础,构建出任意形态的光学门网络,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离轴聚焦透镜及其制作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