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和包括其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文档序号:53593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4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和包括其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Wireless induction heating electric cooker and wireless induction heating system comprising same ) 是由 南贤植 金完洙 朴炳奎 于 2020-02-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种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是在感应加热装置上操作的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该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包括:主体部分,其具有敞开的顶表面;盖部分,其旋转地紧固到主体部分的顶表面;内胆,其被容纳在主体部分内部并且通过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所生成的磁场来加热;第一电力接收线圈,其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表面上,并且其中通过加热线圈所生成的磁场来感应电流;电力发送线圈,其设置在主体部分的一侧,用于接收第一电力接收线圈中感应的电流并且生成磁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其设置在盖部分的一侧,并且其中通过电力发送线圈所生成的磁场来感应电流;以及控制模块,其用于基于第二电力接收线圈中感应的电流量来确定盖部分的紧固状态。(A wireless induction heating electric rice cooker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wireless induction heating electric rice cooker operating on an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including: a body portion having an open top surface; a cover portion rotationally secured to a top surface of the body portion; an inner container which is accommodated inside the main body part and heated by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a heating coil of the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a first power receiving coil which is provided on a bottom surface of the body portion and in which a current is induced by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the heating coil; a power transmitting coil provided at one side of the body portion for receiving the current induced in the first power receiving coil and generating a magnetic field; a second power receiving coil which is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cover portion and in which an electric current is induced by a magnetic field generated by the power transmitting coil; and a control module for determining a fastening state of the cover part based on an amount of current induced in the second power receiving coil.)

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和包括其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以电的方式断定主体和盖是否正常联接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以及包括该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饭煲是可加热和烹饪各种类型的谷物(例如,大米)的烹饪设备,并且通常包括主体和盖。盖联接到主体,并且密封电饭煲的内部。电饭煲的加热和烹饪操作在电饭煲的内部被密封的状态下执行。

当食品在电饭煲中加热和烹饪时,电饭煲中的压力快速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当盖和主体异常联接时,盖可能由于电饭煲内部的压力而异常地从主体脱离,并且当盖从主体脱离时发生的冲击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

因此,已提出了各种方法来检测盖是否正常地联接以保证用户的安全。

关于此,在韩国实用新型公布No.20-2009-0000032(称为“现有技术文献”)中公开了一种感测电压力电饭煲的盖的锁定的设备。下面,参照图1描述现有技术的感测盖的锁定的方法。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感测电压力电饭煲的盖的锁定的方法的示图。图1节选自现有技术文献中的附图(图3),并且示出用于感测盖的锁定的锁定环的整个结构。图1中的一些标号可不同于现有技术文献中的标号。

参照图1,磁性构件110’被安装在锁定环100’的一侧,锁定环100’被可转动地安装到电饭煲的盖的内侧,通过安装在盖的外侧的把手转动,并且锁定或解锁电饭煲的主体和盖。

磁性构件110’包括在锁定环100’的内周表面的一侧在锁定环100’的圆形中心方向上延伸的板型支架111’、安装到支架111’的上表面上的磁体112’以及允许磁体112’联接到支架111’的钩113’。

舌簧开关安装在磁性构件110’附近并且通过磁体112’的磁性来操作。具体地,当锁定环100’在一个方向上转动,然后盖被锁定时,舌簧开关通过磁体112’的磁性连接,并且当锁定环100’在另一方向上转动,然后盖被解锁时,舌簧开关不受磁体112’的磁性影响并且不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中的控制器与舌簧开关电连接,并且基于舌簧开关是否连接,确定盖的锁定。

根据现有技术文献,必须在电饭煲中安装用于感测盖的锁定的附加组件(磁性构件110’和舌簧开关),从而需要附加安装空间并且导致电饭煲的生产成本增加。

根据现有技术文献,另外需要用于舌簧开关与控制器(例如,PCB)之间的电连接的引线,从而导致电饭煲的生产率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以电的方式查明盖和主体是否正常联接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和包括该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另外,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通过加热线圈向无线感应加热炊具供应磁场的感应加热设备和包括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该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在通过加热线圈供应的磁场当中使用在向内胆的热传递效率低的区域中生成的磁场作为内部电子装置的电源。

此外,本公开涉及提供一种向用户告知主体和盖之间的异常联接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和包括该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本公开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另外,未提及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从以下描述清楚地理解并且可从实施方式更清楚地理解。此外,将理解,本公开的目的和优点可经由所附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手段及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方案

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可基于在盖的旋转联接时传送到盖的电量来确定盖的联接状态,从而以电的方式查明盖和主体是否正常联接。

另外,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可使用在内胆的边缘区域的下部与加热线圈平行放置的线圈感应的电流来驱动电子装置,从而使用在向内胆的热传递效率低的区域中生成的磁场作为内部电子装置的电源。

此外,当盖的联接状态为异常状态时,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和感应加热设备中的至少一个可视觉上输出异常信息,从而告知用户主体和盖之间的异常联接。

有益效果

本公开可以电的方式查明盖和主体是否正常联接而无需附加物理组件,从而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并且不降低生产率的情况下准确地检测盖的联接状态。

另外,本公开可使用在向内胆的热传递效率低的区域中生成的磁场作为内部电子装置的电源,从而有效地使用由感应加热设备为烹饪操作无线供应的电力。

此外,本公开可向用户告知主体和盖之间的异常联接,从而防止在烹饪期间由盖的异常联接导致的爆炸或火灾。

在本公开的详细描述中与上述效果一起描述本公开的详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感测电压力电饭煲的盖的锁定的方法的示图;

图2是示出在感应加热设备上操作的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示图;

图3是单独地示出构成图2中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盖、内胆和主体的示图;

图4是示出盖和主体的旋转联接的示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的第一电力接收线圈的布置的示图;

图6是示出图2中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和感应加热设备的控制流程的内框图;

图7是示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发送线圈的示例的示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图7中的盖是否旋转联接到主体而改变的第二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的示图;

图9是示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发送线圈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图9中的盖是否旋转联接到主体而改变的第二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的示图;

图11是示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发送线圈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12是示出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系统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地描述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使得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本公开的技术精神。在描述本公开时,如果被认为使本公开的主旨不必要地模糊,则省略与本公开有关的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下面,参照附图具体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贯穿附图,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组件。

当任何组件被描述为在组件的“上部(或下部)”或在组件“上(或下方)”时,任何组件可被放置在组件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并且附加组件可被插置在组件与放置在该组件上(或下方)的任何组件之间。

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联接”或“连接”到另一组件时,该组件可直接连接或能够连接到另一组件;然而,还将理解,附加组件可“插置”在两个组件之间,或者两个组件可通过附加组件“连接”、“联接”或“连接”。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A或B”、“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A或/和B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包括利用其列举的项目的所有可能组合。例如,“A或B”、“A和B中的至少一个”或“A或B中的至少一个”意指(1)包括至少一个A、(2)包括至少一个B或(3)包括至少一个A和至少一个B二者。

本公开涉及一种可以电的方式断定主体和盖是否正常联接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

下面,参照图2至图11描述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炊具。

图2是示出在感应加热设备上操作的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示图,图3是单独地示出构成图2中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盖、内胆和主体的示图。

图4是示出盖和主体的旋转联接的示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各个示例的第一电力接收线圈的布置的示图。

图6是示出图2中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和感应加热设备的控制流程的内框图。

图7是示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发送线圈的示例的示图,图8a和图8b是示出根据图7中的盖是否旋转联接到主体而改变的第二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的示图。

图9是示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发送线圈的另一示例的示图,图10a和图10b是示出根据图9中的盖是否旋转联接到主体而改变的第二电力接收线圈的位置的示图。

图11是示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和电力发送线圈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2和图3,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包括主体110、盖120和内胆130。主体110可设置有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并且盖120可设置有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另外,盖120可包括控制模块121、通信模块122、显示模块123、蒸汽排放模块124、压力配重125和降噪模块126。

提供图2和图3所示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作为实施方式,并且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组件不限于图2和图3所示的那些实施方式。必要时,一些组件可被添加、修改或去除。

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在通过电磁感应处理加热受热物品的任何感应加热设备200上操作。

如图2所示,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在放置在设置有加热线圈210的任何感应加热设备200的上板220上的状态下操作。具体地,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在加热线圈210的垂直线上放置在上板220上的状态下操作。

感应加热设备200的主PCB可向加热线圈210供应电流,并且因此,可在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磁场。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可感应电流到下述内胆130和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

作为支撑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下部和侧部的壳体,主体110可具有上部敞开的圆柱形状。待烹饪物品可在主体110中烹饪。具体地,主体110存储内胆130并且各种类型的谷物(例如,大米)可在内胆130中加热和烹饪。

内胆130被存储在主体110中并且可通过在感应加热设备200的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来加热。内胆130可具有与主体110的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当主体110如图3所示具有圆柱形状时,内胆130也可具有上表面敞开的圆柱形状。

当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被放置在感应加热设备200的上部时,内胆130的下表面和加热线圈210可被放置为隔着主体110的底表面彼此面对。当电流流过加热线圈210时,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可感应电流到内胆130,并且可通过感应电流在内胆130中生成焦耳热。

为了生成感应电流,内胆130可包括具有磁性的任何材料。例如,内胆130可包括包含铁(Fe)的铸铁或者铁(Fe)、铝(Al)和不锈钢等被焊接的包层。

内胆130的底表面的表面积可小于加热线圈210的表面积。换言之,当加热线圈210是平面圆形线圈并且内胆130具有圆柱形状时,内胆130的底表面的半径小于加热线圈210的线圈半径(Rc)。当内胆130的底表面的表面积如上所述被设计为小于加热线圈210的表面积时,在放置有内胆130的区域中,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可全部传递到内胆130的底表面而不会泄漏。

作为密封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上部的壳体,盖120可旋转联接到主体110的上表面。具体地,盖120可旋转联接到主体110的上表面并且可附接到主体110和从主体110分离。

旋转联接可以是盖120通过相对于主体110的上表面水平旋转而联接到主体110或从主体110分离的任何联接。例如,旋转联接可以是分别设置在任两个对象处的联接突起和联接凹槽水平接合并且这两个对象联接的任何联接。

作为示例,主体110可在主体1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联接环111,并且盖120可在盖120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联接环127。在这种情况下,盖120可通过第一联接环111和第二联接环127的旋转联接附接到主体110的上表面和从主体110的上表面分离。

具体地,第一联接环111可按环形状沿着主体110的上表面的周边设置,并且第二联接环127可按环形状沿着盖120的下表面的周边设置。第一联接环111和第二联接环127中的任一个可被插入到另一个中,然后旋转以使得第一联接环111和第二联接环127旋转联接。

作为示例,如图4所示,第一联接环111可从主体110的上表面凹陷,并且第二联接环127可从盖120的下表面突出。换言之,第一联接环111可包括向下凹陷的凹槽113,并且第二联接环127可向下突出。因此,第二联接环127可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的凹槽113中。

第二联接环127可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的凹槽113中,然后可相对于第一联接环111水平旋转并且可旋转联接到第一联接环111。为此,第一联接环111和第二联接环127中的每一个可包括当第二联接环127旋转时彼此接合的多个构件。

例如,第一联接环111可包括多个引导爪,并且第二联接环127可包括多个止动爪128,如图4所示。当第二联接环127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的凹槽113中然后旋转时,形成在第二联接环127处的多个止动爪128可分别与形成在第一联接环111处的多个引导爪112接合。

具体地,多个引导爪112可在一个水平方向(例如,向内方向)上突出并且可形成在第一联接环111处。多个止动爪128可在另一水平方向(例如,向外方向)上突出并且可形成在第二联接环127处。因此,当第二联接环127相对于第一联接环111旋转时,引导爪112和止动爪128可彼此径向接合。

换言之,在引导爪112和止动爪128被布置为径向彼此不相遇的状态下,第二联接环127可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中。当第二联接环127在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中的状态下旋转时,止动爪128可相对于引导爪112径向移动,并且当第二联接环127相对于第一联接环111旋转特定角度时,多个引导爪112可与多个止动爪128完全接合。

当引导爪112与止动爪128接合时,只要第二联接环127不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即使对盖120和主体110垂直(向上或向下)施加外力,盖120也不会与主体分离。

利用上述结构,盖120可与主体完全分离。因此,关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使用,可容易地清洁盖120。

上面参照图4所示的结构描述了盖120旋转联接到主体110的处理。然而,除了图4所示的结构之外,本公开的盖120可通过本公开所属领域中使用的各种结构旋转联接到主体110。

如图2所示,盖120可设置有至少一个电子装置。例如,盖120可设置有控制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全部操作的控制模块121、与感应加热设备200的主PCB执行数据通信的通信模块122、视觉上输出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状态信息的显示模块123等。尽管图2中未示出,盖120还可包括向上述控制模块121、通信模块122和显示模块123供应电源的电池190。

控制模块121、通信模块122和显示模块123可被实现为包括多个集成电路(IC)的印刷电路板(PCB)。盖120还可设置有用于将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内部压力维持在恒定水平的压力配重125以及内置有吸音构件以在排放蒸汽时减少噪声的降噪模块126。另外,盖120可设置有用于根据特定控制信号将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内部蒸汽向外排放的蒸汽排放模块124(例如,电磁阀)。

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设置在主体110的底表面上,并且可通过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向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感应电流。

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具有带预定内径和预定外径的环形状,并且可放置在主体110的底表面的任何位置。然而,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优选与加热线圈210平行放置在内胆130的边缘区域的下部,使得通过电磁感应处理使内胆130的加热效率最大化。

作为相对于内胆130的中心垂直线在径向方向上限定的区域,边缘区域可以是与内胆130的圆柱表面相邻的区域。换言之,边缘区域可以是当从顶部看内胆130时与内胆130的圆周相邻的区域。下面,参照图5a和图5b描述内胆130的边缘区域。

参照图5a,内胆130的底表面的边缘部分(称为“倒圆部分”)可倒圆,使得在待烹饪物品的烹饪完成之后容易地取出待烹饪物品。因此,内胆130的底表面可包括作为平坦部分并与加热线圈210平行形成的平板区域(FA)以及在内胆130的底表面和侧表面的连接部分处倒圆的倒圆部分。

作为示例,内胆130的边缘区域(RA)可与倒圆部分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水平放置在内胆130的边缘区域(RA)(即,倒圆部分的下部)。

具体地,内胆130的底表面的平板区域(FA)可相对于内胆130的中心垂直线(HL)形成在第一参考半径(Rf1)内,并且内胆130的底表面的边缘区域(RA)可形成在第一参考半径(Rf1)与内胆130的外径(Ro)之间。在此结构中,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放置在第一参考半径(Rf1)与内胆130的外径(Ro)之间的区域(即边缘区域(RA))中。

边缘区域(RA)与加热线圈21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平板区域(FA)与加热线圈210之间的距离。因此,通过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传递的热量在边缘区域(RA)中可小于平板区域(FA)中。

如上所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放置在传递相对少量的热的边缘区域(RA)的下部,从而从加热线圈210接收电力而不会大大减少传递到内胆130的总热量。

作为另一示例,参照图5b,内胆130的边缘区域(RA)可垂直形成在内胆130的外侧。具体地,内胆130的边缘区域(RA)可形成在内胆130的外径(Ro)与大于内胆130的外径(Ro)的第二参考半径(Rf2)之间。

因此,当从顶部看内胆130时,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放置在内胆130的外侧。即,具有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内径(Rci)大于内胆130的外径(Ro)的结构的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放置在内胆130的下部。

然而,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外径(Rco)可小于加热线圈210的线圈半径(Rc),使得在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中有效地生成感应电流。

换言之,如图5b所示,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内径(Rci)可被设计为大于内胆130的外径(Ro),并且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外径(Rco)可被设计为小于加热线圈210的线圈半径(Rc)。因此,由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形成的区域可全部垂直包括在由加热线圈210形成的区域中。

因此,在图5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可在放置有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区域内传递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而没有泄漏。

如上所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放置在不发生向内胆130的垂直热传递的边缘区域(RA)的下部。因此,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可从加热线圈210接收电力而不会减少传递到内胆130的热量。

如上所述,本公开可根据下述方法使用向内胆130的热传递效率低的区域中生成的磁场作为内部电子装置的电源,从而有效地使用由感应加热设备200为烹饪操作无线供应的电力。

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垂直放置在内胆130的外周表面上,可连接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并且可使用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来加热内胆130。

返回参照图2、图5a和图5b,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沿着内胆130的外周表面缠绕,因此可与内胆130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放置。如果主体110设置有用于将内胆130支撑在主体110中的内胆支撑构件,并且内胆支撑构件支撑内胆130的外周表面以及内胆130的底表面,则侧表面加热线圈160也可放置在内胆支撑构件上。

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垂直放置。具体地,侧表面加热线圈160是根据其匝数具有多个层的线圈,并且各个层可沿着内胆130的外周表面垂直地平行布置。

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与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电连接。换言之,侧表面加热线圈160的一端可与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一端连接。因此,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和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被实现为单条金属引线,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和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根据其位置和功能来区分。

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可与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电连接,因此,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可流过侧表面加热线圈160。当电流流过侧表面加热线圈160时,可在侧表面加热线圈160中生成磁场,并且侧表面加热线圈160中生成的磁场可感应电流到内胆130的外周表面并且可加热内胆130(具体地,内胆130的侧表面)。

如上所述,本公开可使用向内胆底表面的热传递效率低的区域中生成的磁场来加热内胆的侧表面,从而有效地使用加热线圈的电力输出来加热内胆。

电力发送线圈150可设置在主体110的一个侧表面上,并且可接收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并且生成磁场。

参照图2和图3,电力发送线圈150可由任何支撑构件支撑并且可固定在主体110的一个侧表面上。电力发送线圈150可与主体110的侧表面紧密接触放置,使得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体积最小化。

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可水平放置在主体110的侧表面上以面向下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即,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垂直放置在主体110的侧表面上。

电力发送线圈150可与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电连接。当电力发送线圈150与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电连接时,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可被供应给电力发送线圈150。当电流流过电力发送线圈150时,可在电力发送线圈150中生成磁场。

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还可包括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其转换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并将所转换的电流供应给电力发送线圈150。

参照图2,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可按封装集成电路的形式设置在主体110的一个侧表面上。具体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可固定地设置在电力发送线圈150的下部,主体110的一个侧表面上。

参照图6,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的输入端子可连接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并且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的输出端子可连接到电力发送线圈150。因此,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可将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转换为稳定的高频电流并且可将其供应给电力发送线圈150。

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量可根据加热线圈210的输出、内胆130的负载(待烹饪物品中所包含的水分、待烹饪物品的量等)而变化。另外,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量也可根据基于加热线圈210和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相对位置确定的线圈之间的匹配程度而变化。

如上所述,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可将感应到第一电力接收线圈140a的电流存储为预定电压以使电流量的改变最小化,并且可将所存储的电压转换为稳定高频电流并将该稳定高频电流供应给电力发送线圈150。因此,电力发送线圈150可通过接收高频电流来生成磁场。

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设置在盖120的一个侧表面上。

参照图2和图3,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由任何支撑构件支撑并且可固定在盖120的一个侧表面上。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与盖120的侧表面紧密接触放置,使得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体积最小化。

具体地,类似于电力发送线圈150,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可水平放置在盖120的侧表面上以面向电力发送线圈150。即,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垂直放置在盖120的侧表面上。

当在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彼此面对的状态下电流流过电力发送线圈150时,电流可通过电力发送线圈150中生成的磁场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

在这种情况下,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根据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布置而不同。以下参照图7至图11描述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具体布置以及根据各个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传送电力的处理。

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将通过电力发送线圈150中生成的磁场感应的电流供应给设置在盖120处的至少一个电子装置。

参照图2和图6,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电连接到盖120中的多个电子装置。因此,可向盖120中的各个电子装置供应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中生成的感应电流作为电源。

多个电子装置可基于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所供应的电源来操作。例如,控制模块121可使用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所供应的电源来控制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全部操作(例如,蒸汽排放模块124的蒸汽的排放和切断),并且通信模块122可使用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所供应的电源与感应加热设备200的主PCB执行数据通信。另外,显示模块123可使用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所供应的电源视觉上输出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状态信息。

如图2所示,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还可包括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其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传送到盖120中的电子装置。

类似于第一电力转换电路170,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可按封装集成电路的形式设置在盖120中。参照图6,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的输入端子可连接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的输出端子可连接到盖120中的各个电子装置。

因此,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可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转换为预定频率AC电压或预定大小DC电压,并且可将预定频率AC电压和预定大小DC电压供应给各个电子装置。

具体地,AC电流被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并且可根据其规格向盖120中的各个电子装置供应预定频率AC电压或预定大小DC电压作为电源以执行操作。

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可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存储为DC电压,可将所存储的DC电压转换为适合各个电子装置的规格的预定频率AC电压,并且可输出预定频率AC电压。另外,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可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存储为DC电压,可增大或减小所存储的DC电压的电压,并且可输出适合各个电子装置的规格的预定大小DC电压。因此,各个电子装置可使用适合其规格的电源和电压来操作。

返回参照图6,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还可包括存储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的电池190。

电池190可设置在盖120中并且可存储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作为备用电力。为此,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可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供应给电池190以对电池190进行充电。

电池190可连接到盖120中的各个电子装置,并且各个电子装置可从电池190接收电源并且可操作。例如,当各个电子装置通过接收从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输出的电源来操作,然后当第二电力转换电路180不再输出电源时,可通过接收从电池190输出的电源来操作。

下面,以下参照图7至图11描述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具体布置以及根据各个线圈的相对位置传送电力的处理。

电力发送线圈150沿着主体110的外表面形成在主体110的上部的一个侧表面上以具有第一长度,并且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沿着盖120的外表面形成在盖120的一个侧表面上以具有第二长度。

电力发送线圈150沿着主体110的外表面放置。因此,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形成为与主体110的形状对应。另外,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沿着盖120的外表面放置。因此,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形成为与盖120的形状对应。

参照图7和图9,当主体110例如具有圆柱形状时,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具有沿着主体110的外周表面形成在主体110的上部的一个侧表面上的变形椭圆形状。具体地,电力发送线圈150的长轴具有与主体110的外周表面平行的圆弧形状的椭圆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发送线圈150的长轴可具有第一长度(L1、L1’)。

当主体110具有矩形柱形状时,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具有沿着主体110的外表面形成在主体110的上部的一个侧表面上的矩形形状。具体地,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具有水平延伸的边是与主体110的外表面对应的直线的矩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与主体110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的边的长度可以是第一长度。

返回参照图7和图9,当盖120具有圆柱形状时,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具有沿着盖120的外周表面形成在盖120的下部的一个侧表面上的变形椭圆形状。具体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长轴可具有与盖120的外周表面平行的圆弧形状的椭圆形状。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长轴可具有第二长度(L2、L2’)。

当盖120具有矩形柱形状时,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具有沿着盖120的外表面形成在盖120的下部的一个侧表面上的矩形形状。具体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具有水平延伸的边是与盖120的外表面对应的直线的矩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与盖120的外表面紧密接触的边的长度可以是第二长度。

可根据需要在设计无线感应加热炊具时确定第一长度(L1、L1’)和第二长度(L2、L2’)。如下所述,第一长度(L1、L1’)和第二长度(L2、L2’)优选被设定为相同,以准确地检测盖120是否旋转联接。

当主体110和盖120分别具有圆柱形状时,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在第一中心角内沿着主体110的圆柱表面形成,并且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在第二中心角内沿着盖120的圆柱表面形成。

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分别放置在圆柱形主体110和圆柱形盖120的外表面上(即,沿着主体110和盖120的圆柱表面)。

如图7和图9所示,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具有沿着主体110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变形椭圆形状,并且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具有沿着盖120的外周表面形成的变形椭圆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发送线圈150可相对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中心垂直线形成在第一中心角(θ1、θ1’)内,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相对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中心垂直线形成在第二中心角(θ2、θ2’)内。

与图7和图9中的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不同,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分别具有水平延伸的边与主体110和盖120紧密接触的变形矩形形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电力发送线圈150可相对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中心垂直线形成在第一中心角(θ1、θ1’)内,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相对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中心垂直线形成在第二中心角(θ2、θ2’)内。

可根据需要在设计无线感应加热炊具时设定第一中心角(θ1、θ1’)和第二中心角(θ2、θ2’)。如下所述,第一中心角(θ1、θ1’)和第二中心角(θ2、θ2’)优选被设定为相同,以准确检测盖120是否旋转联接。

然而,即使当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形成的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或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形成的角度(第一中心角和第二中心角)相同时,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宽度也可不同。

作为示例,当在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具有变形椭圆形状的情况下在圆弧方向上延伸的两个线圈的长轴的长度相同时,在垂直于圆弧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的两个线圈的短轴的长度可不同。

作为另一示例,即使在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具有变形矩形形状的情况下与主体110和盖120紧密接触的各个线圈的任一条边的长度相同时,在垂直于圆弧方向的方向上形成的各个线圈的另一条边的长度可不同。

此外,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具有完全相同的尺寸和形状。换言之,当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具有变形椭圆形状时,椭圆的圆柱表面的曲率以及两个线圈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可相同。此外,当电力发送线圈150和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具有变形矩形形状时,两个线圈的每一条边的长度可相同。

另外,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根据盖120相对于主体110的旋转程度而形成交叠区域(OA)。具体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根据参照图4描述的旋转联接程度而形成具有不同表面积的交叠区域(OA)。

当从顶部看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时,交叠区域(OA)可被定义为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交叠的区域。

参照图4和图8a,当在多个引导爪112和多个止动爪120被放置为彼此径向不相遇的状态下第二联接环127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中时,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部分地交叠。换言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形成具有预定宽度的交叠区域(OA)。

参照图4和图8a,当第二联接环127在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中的状态下旋转时,各个止动爪128相对于各个引导爪112径向移动,并且多个止动爪129可与多个引导爪112完全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完全交叠。换言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形成最大交叠区域(OA)。

返回参照图9,图9中的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形成的长度和角度可小于图7所示的长度和角度。例如,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形成的中心角可在图4所示的任一个引导爪112和任一个止动爪128的中心角内。

参照图4和图10a,当在图9中的结构中在多个引导爪112和多个止动爪128被放置为彼此径向不相遇的状态下第二联接环127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中时,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不交叠。换言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不形成交叠区域(OA)。

参照图4和图10b,当第二联接环127在被插入到第一联接环111中的状态下旋转时,各个止动爪128相对于各个引导爪112径向移动,并且多个止动爪128可与多个引导爪112完全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完全交叠。换言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形成最大交叠区域(OA)。

如图11所示,多个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可形成在盖120的侧表面上,并且多个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形成在主体110的侧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数量和电力发送线圈150的数量可相同。

多个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以及与多个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的多个电力发送线圈150可分别形成交叠区域(OA)。上面基于单个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单个电力发送线圈150描述了形成在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之间的交叠区域(OA),并且以上描述可应用于图11所示的多个线圈。因此,省略关于此的详细描述。

如上所述,旋转联接可以是盖120通过相对于主体110的上表面水平旋转来联接到主体110或从主体110分离的任何联接。因此,即使在与图4中的结构不同的结构中,在盖120相对于主体110的上表面旋转到预定角度之前,主体110和盖120可不完全联接,并且当盖120相对于主体110的上表面旋转到预定角度时,主体110和盖120可完全联接。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盖120的旋转角度变大,交叠区域(OA)的宽度可变宽,然后当盖120完全旋转联接到主体110时,交叠区域(OA)的宽度可最大化。

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与交叠区域(OA)的表面积成比例。

具体地,通过电磁感应处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与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之间的耦合因子成比例。

随着交叠区域(OA)的宽度变宽,两个线圈之间的耦合因子可变高。因此,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与上述交叠区域(OA)的表面积成比例。

控制模块121可基于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来确定盖120的联接状态。

如上所述,交叠区域(OA)可根据盖120的旋转而形成不同的表面积,并且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与交叠区域(OA)的表面积成比例。因此,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根据盖120的旋转而变化。

控制模块121可基于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来查明盖120的旋转程度。通过这样做,控制模块121可间接确定盖120与主体110的联接状态。联接状态可被分类为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

作为示例,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是最大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确定联接状态是正常状态,并且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小于最大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确定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

控制模块121可检测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任何电流传感器或任何电流检测电路可用于由控制模块121执行的检测电流量的操作。

如参照图8b和图10b描述的,当盖120完全旋转联接到主体110时,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和电力发送线圈150之间的交叠区域(OA)的宽度可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可为最大量。

控制模块121可参考内部存储器来识别预设最大电流量,并且可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与所识别的最大电流量进行比较。

作为比较结果,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与最大电流量相同时,控制模块121可认为盖120完全旋转联接到主体110并且可确定联接状态是正常状态。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小于最大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认为盖120不完全旋转联接到主体110并且可确定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

作为另一示例,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大于参考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确定联接状态是正常状态,并且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小于参考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确定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

如上所述,当盖120完全旋转联接到主体110时,交叠区域(OA)的宽度可最大化。然而,即使当盖120不完全旋转联接到主体110时,具体地,即使当图4中的止动爪128与引导爪112不完全接合时,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也可执行烹饪操作。

换言之,即使当盖120相对于主体110旋转到预定角度并且联接到主体110时,盖120可被设计为在烹饪期间耐受在内胆130中生成的高压。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模块121可通过将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与参考电流量进行比较来确定联接状态。参考电流量可由用户随机设定,并且例如可被设定为上述最大电流量的90%。

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大于参考电流量并且小于最大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认为盖120旋转联接到主体110到可执行烹饪操作的程度,并且可确定联接状态是正常状态。当感应到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小于参考电流量时,控制模块121可认为盖120未旋转联接到主体110到可执行烹饪操作的程度,并且可确定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

如上所述,本公开可以电的方式查明主体110和盖120是否正常联接而无需附加物理组件,从而在不增加生产成本并且不降低生产率的情况下准确地检测盖的联接状态。

当盖120的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时,控制模块121可向显示模块123供应输出控制信号,并且显示模块123可根据输出控制信号来输出异常信息。

异常信息可以是告诉盖120的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的任何信息。例如,异常信息可以是请求用户正常联接盖120的文本和图像信息。

具体地,当确定盖120的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时,控制模块121可向显示模块123供应输出控制信号(即数字信号)。显示模块123可从控制模块121接收输出控制信号,可参考内部存储器来识别与输出控制信号对应的异常信息,并且可视觉上输出所识别的异常信息。

如上所述,本公开可告知用户主体110和盖120之间的异常联接,从而防止在烹饪期间由盖120的异常联接导致的爆炸或火灾。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12描述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图12是示出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系统的示图。

参照图12,示例性无线感应加热系统1可包括感应加热设备200以及在感应加热设备200上操作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构成无线感应加热系统1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与参照图2至图11描述的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相同。下面描述不同之处。

如图6所示,感应加热设备200可包括主PCB以及根据主PCB的控制生成磁场的加热线圈210。具体地,感应加热设备200可连接到外部电源,并且感应加热设备200中的主PCB可使用外部电源向加热线圈210供应电流。当电流被供应给加热线圈210时,可在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磁场。

另外,如图12所示,感应加热设备200可包括显示器250和旋钮开关260。尽管图中未示出,感应加热设备200还可包括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的通信模块122执行数据通信的通信器。显示器250、旋钮开关260和通信器可电连接到主PCB并且可由主PCB控制,或者可向主PCB供应信号。

旋钮开关260可设置在感应加热设备200的上表面上,并且可根据旋钮开关的旋转程度向主PCB供应信号。主PCB可根据旋钮开关260所供应的信号来确定加热线圈210的输出。换言之,可根据旋钮开关260的旋转程度来控制供应给加热线圈210的电流量。

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包括主体110以及旋转联接到主体110的盖120。上面描述了主体110和盖120。因此,省略关于此的详细描述。

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在由加热线圈210形成的区域上操作。由加热线圈210形成的区域可以是可包括加热线圈210的所有零件的最小区域。例如,当加热线圈210是平面圆形线圈时,由加热线圈210形成的区域的表面可以是由线圈半径(即从加热线圈210的中心到加热线圈210的外周表面的距离)确定的圆的表面。

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使用加热线圈210中生成的磁场来执行烹饪操作。烹饪操作可包括图6中的控制模块121、通信模块122和显示模块123的全部操作以及通过内胆的加热来烹饪待烹饪物品的操作。

因此,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基于通过加热线圈210接收的电量来确定盖120的联接状态。具体地,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基于感应到图6中的第二电力接收线圈140b的电流量来确定盖120的联接状态。上面描述了确定联接状态的处理。省略关于此的详细描述。

感应加热设备200和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通过执行相互数据通信来共享状态信息。感应加热设备200可基于无线感应加热炊具的状态信息来控制加热线圈210的输出,并且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基于感应加热设备200的状态信息来控制内部电子装置。

例如,当控制模块121确定盖120的联接状态是异常状态时,无线感应加热炊具100可通过通信模块122向感应加热设备200发送异常信号。感应加热设备200可通过通信器接收异常信号,并且主PCB可控制显示器250并且可基于所接收的异常信号视觉上输出异常信息。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精神的情况下,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按各种不同的形式替换、修改和改变上面描述的本公开。因此,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附图。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无线感应加热电饭煲和包括其的无线感应加热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