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束具

文档序号:538417 发布日期:2021-06-01 浏览:1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捆束具 (Binding tool ) 是由 山根贯志 中川香里 落部润子 于 2020-09-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构成简单且可重复使用的捆束具。捆束具具备: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皮带;头部,连接至皮带的基端,并具有让缠绕在对象物上的皮带插通的贯通孔;棘齿,是在皮带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分隔的位置处,从皮带的表面突出的多个棘齿;棘爪,将插通至贯通孔的皮带的棘齿卡止;并且,在头部中,在皮带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上形成有能对贯通孔插入或拔出皮带的狭缝;棘齿和棘爪以皮带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比起另一侧而位于皮带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下游侧的方式倾斜。(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eusable binding tool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The binding tool comprises: a belt having a flexible belt shape; a head connected to a base end of the belt and having a through hole through which the belt wound around the object is inserted; ratchet teeth which are a plurality of ratchet teeth protruding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belt at positions spaced apart in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belt; a pawl for locking a ratchet of the belt inserted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a slit is formed in the head portion on one sid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elt, and the belt can be inserted into or pulled out from the through hole; the ratchet teeth and the pawls are inclined such that one side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belt is located on the downstream side in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belt than the other side.)

捆束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对象物捆束起来的捆束具。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一种捆束具,其具备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皮带、以及具有让缠绕在对象物上的皮带插通的贯通孔的头部。这种捆束具构成为不让插通至贯通孔的皮带被拔出,因此一般作成一次性使用。

随着近年环境保护及资源有效利用的意识提高,不断开发出能够重复使用的捆束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捆束具可通过设于头部侧面的狭缝将皮带从头部拆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0-175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的捆束具为了防止在捆束时皮带从头部脱落,需要对狭缝进行开闭的开闭侧边。因此,产生捆束具的构成变得复杂,并且使用者在装卸捆束具的作业也变得烦杂等新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所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简单且可重复使用的捆束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捆束具具备: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皮带;头部,连接至所述皮带的基端,并具有让缠绕在对象物上的所述皮带插通的贯通孔;棘齿,是在所述皮带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分隔的位置处,从所述皮带的表面突出的多个棘齿;以及棘爪,将插通至所述贯通孔的所述皮带的所述棘齿卡止;所述捆束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头部中,在所述皮带的宽度方向之一侧上形成有可对所述贯通孔插入或拔出所述皮带的狭缝;所述棘齿和所述棘爪以所述皮带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比起另一侧而位于所述皮带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下游侧的方式倾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实现一种构成简单且可重复使用的捆束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捆束具的前上方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捆束具的前下方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对象物上卷一次皮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在对象物上卷两次皮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棘齿与棘爪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变形例的捆束具的前上方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的捆束具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记载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示出将本发明具体化时的一例,并非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在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范围。因此,本发明可对实施方式加入各种变更来实施。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捆束具1的前上方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捆束具1的前下方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捆束具1由皮带10和头部20构成。捆束具1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捆束具1可一体成形,亦可分别形成皮带10和头部20并组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将皮带10的延伸设置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皮带10的厚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与皮带10的延伸设置方向及厚度方向正交的皮带10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此外,图1至图3中,将皮带10的前端侧(延伸设置方向的下游侧)作为“前方”,将皮带10的基端侧(延伸设置方向的上游侧)作为“后方”。并且,图1至图3中,将皮带10的表面侧作为“上方”,将皮带10的背面侧作为“下方”。但是,上述的方向的组合仅是一例,当然不限于此。

皮带10是具有可挠性的带状的部件。皮带10的基端连接至头部20的前面,且前端为自由端。皮带10缠绕在对象物的外周面上。对象物,是指例如一束缆线或软管,亦可是支柱及固定于支柱的缆线或软管。并且,对象物的截面并不限于圆形,亦可为矩形(角材等)。缠绕在对象物上的皮带10中,将与对象物接触的一侧作为“背面”,将其相反侧作为“表面”。

皮带10主要具备:多个棘齿11;多个突条12、14、15;以及突片(安装部)13。需要说明的是,图1至图3是用以易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概略图,棘齿11及突条12、14、15的突出量或间隔等会有时与现实状况不同。

多个棘齿11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位置处设于皮带10的表面。多个棘齿11从皮带10的表面朝上方突出,且沿着皮带10的表面延伸设置。多个棘齿11彼此平行延伸设置。多个棘齿11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于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而倾斜。更详细而言,多个棘齿11的延伸设置方向以右端比起左端而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多个棘齿11的延伸设置方向例如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约45°。

多个突条12在前后方向的分隔的位置处设于皮带10的背面。多个突条12从皮带10的背面朝下方突出,且沿着皮带10的背面延伸设置。多个突条12与多个棘齿11平行延伸设置。并且如图3所示,多个棘齿11与多个突条12理想的是在前后方向上配置成彼此交错的位置。

突片13设于皮带10的前端。突片13从皮带10的前端朝左方向突出。突片13的厚度设定成例如与皮带10的厚度相同。并且,突片13在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突条14,在背面上形成有多个突条15。突条14与15的部分相当于凹凸的凸,邻接的突条14与15之间的部分相当于凹凸的凹。需要说明的是,突条14与15亦可各为一个。

突条14的节距、突出量、宽度、延伸设置方向例如与设于皮带10的表面的棘齿11相同。突条15的节距、突出量、宽度、延伸设置方向例如与设于皮带10的背面的突条12相同。但是,突条14与15的形状并不限于所述的例子。

头部20所负责的角色是将缠绕在对象物上的皮带10卡止,由此维持捆束具1将对象物捆束起来的状态。此外,头部20构成为可解除皮带10的卡止状态。由此,捆束具1便可重复使用。头部20主要具备:顶壁21、底壁22、以及侧壁23。

顶壁21及底壁2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指定间隔并对向配置。侧壁23将顶壁21及底壁22的左端彼此连接。其结果,头部20形成有由顶壁21、底壁22、以及侧壁23包围的贯通孔24。贯通孔24在头部20的前面、后面、以及右面(侧壁23相反侧的面)开口。

此外,皮带10的基端连接至贯通孔24开口的头部20的前面。换言之,如图1至图3所示,当皮带10在前后方向上笔直延伸时,贯通孔24的延伸设置方向与皮带10平行。并且,贯通孔24中插通缠绕在对象物上的皮带10。

另一方面,头部20的右面未被侧壁闭塞。换言之,头部20的右面因狭缝25而开放。狭缝25使贯通孔24与头部20的外部连通。更详细而言,狭缝25能对贯通孔24插入或拔出皮带10。需要说明的是,捆束具1的左右方向上,突片13的突出方向与狭缝25的位置彼此为反侧。但是,亦可突片13朝右方向突出,狭缝25形成于头部20的左侧。

此外,头部20具备:爪支撑部26、以及多个棘爪27。爪支撑部26设于顶壁21的下面。爪支撑部26朝向头部20的前方而向下倾斜。即,底壁22与爪支撑部26的间隔(换言之,贯通孔24的高度)朝向头部20的前方而逐渐变窄(低)。并且,爪支撑部26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多个棘爪27形成于爪支撑部26的下面(即,面对贯通孔24的面)。多个棘爪27将插通至贯通孔24的皮带10的棘齿11卡止,以防止皮带10从贯通孔24拔出。棘爪27的数量并不限于多个,亦可为一个。

在前后方向上分隔的位置处,多个棘爪27从爪支撑部26的下面朝下方突出,且沿着爪支撑部26的下面延伸设置。多个棘爪27彼此平行延伸设置。多个棘爪27的延伸设置方向以右端比起左端而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棘爪27的延伸设置方向与插通至贯通孔24的皮带10的棘齿11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典型上,多个棘爪27的节距、突出量、宽度、延伸设置方向与设于皮带10的表面的棘齿11相同。并且,棘齿11及棘爪27的延伸设置方向并不限于所述的例子。即,棘齿11及棘爪27以设有狭缝25的一侧比起相反侧而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即可。

进一步如图1所示,贯通孔24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1(换言之,从侧壁23的右面至狭缝25的距离)设定为大于皮带1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2。更详细而言,贯通孔24的宽度W1设定为皮带10的宽度W2的两倍以上。

接着参照图4至图6来说明将捆束具1固定在对象物2上的步骤。图4是示出在对象物2上卷一次皮带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在对象物2上卷两次皮带10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棘齿11与棘爪27之间的关系的图。

首先如图4所示,使用者将头部20的下面(更详细而言是底壁22的下面)抵接于对象物2的外周面。接着,使用者在对象物2的外周面上缠绕皮带10。接着,使用者将在对象物2上卷一次的皮带10通过狭缝25并插入贯通孔24(更详细而言是底壁22与爪支撑部26之间)。插入贯通孔24的皮带10会使爪支撑部26朝上方弹性变形。然后,通过使爪支撑部26朝下方弹性恢复的力而使棘齿11卡止于棘爪27。

在此,如图6的(A)所示,当手从插通至贯通孔24的皮带10上放开时,向箭头A方向的力会作用在即将弹性恢复的皮带10上。由此,通过棘齿11的后面与棘爪27的前面卡合,从而皮带10会沿着棘爪27而向箭头X方向移动。其结果,皮带10被压在侧壁23上,并防止自然地从头部20上拔出。

接着如图5所示,使用者将已在对象物2上卷一次且通过贯通孔24的皮带10再进一步缠绕在对象物2。然后,使用者将已在对象物2上卷两次的皮带10通过狭缝25并插入贯通孔24。卷第二次的皮带10的棘齿11与头部20的棘爪27之间的关系与使用图6的(A)的说明共通。此外,在贯通孔24的内部,卷第一次的皮带10与卷第二次的皮带10在左右方向上邻接配置。

然后,使用者反复进行将皮带10缠绕在对象物上,通过狭缝25并插入贯通孔24这一连串的操作多次(=W1/W2)。并且如图5所示,使用者将设于皮带10的前端的突片13插入缠绕在对象物2上的皮带10之间(或是对象物2与皮带10之间)。

接着如图6的(B)所示,当将固定在对象物2上的皮带10的前端向箭头B方向挪动时,棘齿11的前面与棘爪27的后面会卡合。由此,皮带10会沿着棘爪27而向箭头Y方向移动。其结果,皮带10通过狭缝25而从头部20拔掉。即,解除捆束具1对于对象物2的捆束。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以下作用效果会奏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使棘齿11及棘爪27相对于皮带10的宽度方向而倾斜,因此可防止皮带10自然地从头部20上脱落,并且只要将皮带10的前端沿着棘爪27挪动,便可容易地从对象物2上拆下捆束具1。其结果,实现构成简单且可重复使用的捆束具1。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将与棘齿11平行的突条12设于皮带10的背面,在皮带10部分重叠之处棘齿11与突条12会卡合(抵接)。其结果,皮带10彼此接触面的阻力增加,可将捆束具1牢固地安装至对象物2上。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前后方向上挪动棘齿11与突条12而形成,由此可使前后方向上的皮带10的厚度均一。其结果,在通过吹塑成型来制造捆束具1的情况下,可防止皮带10出现缩痕或翘曲。此外,皮带10不具有厚度较薄的部分,因此可防止皮带10的强度降低。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将贯通孔24的宽度W1设定成皮带10的宽度W2的两倍以上,由此可在对象物2上缠绕皮带10多达多次。其结果,可牢固地将对象物2捆束起来。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将皮带10基端连接至贯通孔24开口的头部20的前面,由此可使从头部20延伸的皮带10与插通至贯通孔24的皮带10平行靠近。其结果,变得容易使皮带10顺着对象物2,并可防止皮带10的前端朝对象物2的径向外侧突出。但是,皮带10的基端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所述例子,亦可在底壁22的下面。即,贯通孔24的延伸设置方向与皮带10亦可不平行。

进一步,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将突片13插入缠绕在对象物2上的皮带10之间(或是对象物2与皮带10之间),由此更加容易使皮带10的前端顺着对象物2。

需要说明的是,使皮带10的前端顺着对象物2,是以重复使用为前提(换言之,不能切除通过贯通孔24的皮带10的前端)的捆束具1中,在提高将对象物2捆束起来时的审美性这一点上为之重要。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的具体构成并不限于突片13,只要可将通过贯通孔24的皮带10的前端安装至缠绕在对象物2上的皮带10的中间部,便可为任何构成。图7为变形例的捆束具1A的前上方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共通点的详细说明,以差异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变形例的捆束具1A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具备包持部16来取代突片13。此外,变形例的捆束具1A从皮带10的背面省略了突条12,且贯通孔24及皮带10的宽度大致相同。

包持部16设于皮带10前端。包持部16由从皮带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朝下方突出的一对突出部16a及16b、以及从一对突出部16a及16b的前端朝彼此靠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保持部16c及16d所构成。并且,皮带10的宽度比一对突出部16a与16b的间隔小,且比一对保持部16c与16d的前端的间隔大。

变形例的捆束具1A以使用图4至图6说明的步骤来固定在对象物2上。然后,使用者使一对突出部16a及16b在扩张方向上弹性变形,将一对保持部16c及16d插入缠绕在对象物2上的皮带10与对象物2之间。由此,缠绕在对象物2上的皮带10的中间部被包持在一对突出部16a及16b以及一对保持部16c及16d中。即使通过这样的包持部16,仍可使皮带10的前端顺着对象物2。

[其他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的捆束具1与1A亦可仅具备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说明的特征中的一部分。作为一例,棘齿11及棘爪27亦可相对于皮带10的延伸设置方向不倾斜(即,亦可为直角)。作为另一例,皮带10亦可不设有安装部。作为又一例,贯通孔24的宽度W1亦可小于皮带10的宽度W2的两倍。

附图标记说明:

1、1A:捆束具;

2:对象物;

10:皮带;

11:棘齿;

12、14、15:突条;

13:突片;

16:包持部;

16a、16b:突出部;

16c、16d:保持部;

20:头部;

21:顶壁;

22:底壁;

23:侧壁;

24:贯通孔;

25:狭缝;

26:爪支撑部;

27:棘爪。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存储易腐物品的包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