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染机及应用该卷染机的卷染工艺

文档序号:610649 发布日期:2021-05-07 浏览:1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卷染机及应用该卷染机的卷染工艺 (Jig dyeing machine and jig dyeing process applying same ) 是由 徐志勇 佘长富 唐孝真 于 2020-12-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卷染机及应用该卷染机的卷染工艺,涉及织物加工的技术领域,包括缸体、进布口,位于进布口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进布装置,进布装置包括第一A字架、进布架、压紧机构、张紧机构;第一A字架设置在地面上,进布架设置在地面上;压紧机构设置在进布架上且设置有两个,张紧机构设置在进布架上且织物绕过张紧机构进行张紧并用于调节织物上的张紧力。本申请通过张紧机构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使得织物的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相同,然后进布辊转动来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因此降低了织物染色时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之间的误差,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jig dyeing machine and a jig dyeing process applying the jig dyeing machine, which relat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abric processing and comprise a cylinder body and a cloth inlet, wherein a cloth inlet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ground on one side of the cloth inlet, and the cloth inlet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A-shaped frame, a cloth inlet frame, a pressing mechanism and a tensioning mechanism; the first A-shaped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ground, and the cloth feeding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ground; the press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on the cloth feeding frame and are two, the tensioning mechanisms are arranged on the cloth feeding frame, and the fabric is tensioned by bypassing the tensioning mechanisms and is used for adjusting the tensioning force on the fabric. The tensioning force of the fabric is adjusted through the tensioning mechanism, so that the tensioning force of the fabric is the same as the required tensioning force, then the fabric roller rotates to wind the fabric onto the fabric feeding roller, the error between the tensioning force and the required tensioning force during fabric dyeing is reduced, and the dyeing effect of the fabric is improved.)

一种卷染机及应用该卷染机的卷染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织物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卷染机及应用该卷染机的卷染工艺。

背景技术

卷染机在染色过程中,都是以卷布辊为动力,欲染的织物从左卷布辊上退绕放出,经过导布棍在染槽的染液中着色,然后卷在右卷布辊上,待左卷布辊上的织物走完后,再倒走回来;如此往复运行,达到染色的目的。

相关技术中,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8201355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卷染机,卷染机内部设有左卷布辊、右卷布辊和导布辊,左卷布辊和右卷布辊设置在卷染机的上部,在左卷布辊和右卷布辊位于同一水平位置上,卷染机内下部设有染槽,染槽内充满有染液,导布辊设置在染槽内并浸在染液中;所述卷染机内部还设有喷淋构件,喷淋构件的高度设置在左卷布辊、右卷布辊与导布辊中间,喷淋构件连接有抽液泵,抽液泵设置在卷染机外部,以此来使得染液可以喷到织物的所有部位,灵活性好,反应速度快,喷淋均匀,染液不断得到循环,解决了织物容易产生染色不均匀的现象,使得织物染色均匀。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卷染机首先需要将织物卷绕到左卷布辊上,然后再将织物绕过导布辊卷绕到右卷布辊上,然后对织物进行染色,织物的染色的效果与织物的张力的关系较大,织物在染色时处于适宜的张力会提高织物的染色效果,但是织物在卷绕到左卷布辊上对织物的张紧力不好控制,因此使得织物染色时的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误差较大,从而降低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卷染机及应用该卷染机的卷染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卷染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卷染机,包括缸体、开设在缸体上的进布口和出布口,所述缸体内侧壁上转动设置有进布辊和出布辊,位于所述进布口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进布装置,所述进布装置包括第一A字架、进布架、压紧机构、张紧机构;

所述第一A字架设置在地面上且转动设置有卷绕有织物的卷轴,所述进布架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第一A字架和缸体之间;

所述压紧机构设置在进布架上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压紧机构分别用于将织物抵压在卷轴和进布辊上,所述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布架、第一压布辊,所述第一压布架通过转杆转动设置在进布架上,所述第一压布辊转动设置在第一压布架远离转杆的一端上且可通过进布口转至缸体内,所述第一压布辊在重力的作用下将织物抵压在进布辊上;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进布架上且织物绕过张紧机构进行张紧并用于调节织物上的张紧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A字架上织物绕过张紧机构,拉动织物来对张紧机构形成挤压,以此来使得织物上形成一定的张紧力,然后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然后将其中一个第一压布辊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到卷轴的织物上,而另外一个第一压布辊在重力作用下抵压在位于进布辊上的织物上;

张紧机构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使得织物的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相同,然后进布辊转动来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卷绕完成后,分别转动两个第一压布辊远离进布辊和卷轴,将织物卷绕到出布辊上,然后卷染机启动来对织物进行染色,因此降低了织物染色时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之间的误差,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可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张紧块、张紧辊、滑移板、力检测仪、张紧弹簧、移动组件,所述张紧块滑移设置在进布架上,所述张紧辊转动设置在张紧块上,所述滑移板滑移设置在进布架上,所述力检测仪设置在滑移板上,所述张紧弹簧两端分别与力检测仪和张紧块连接且张紧辊在张紧弹簧作用下抵压在织物上,所述移动组件设置在进布架上且与滑移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组件带动滑移板移动,滑移板移动带动力检测仪移动,力检测仪移动挤压张紧弹簧,因此力检测仪显示织物的张紧力,织物的张紧力达到要求的张紧力时,移动组件对张紧辊位置进行固定,以此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

可选的,所述进布架上设置有纠偏装置,所述纠偏装置包括滑移块、转动块、纠偏杆、纠偏组件、红外检测仪;

所述滑移块滑移设置进布架上,所述转动块转动设置在滑移块上,所述纠偏杆转动设置在两个转动块上,所述纠偏组件设置在机架上且与滑移块连接并用于推动滑移块,所述红外检测仪设置在机架上且用于检测织物的位置并与纠偏组件电连接。

织物卷绕到进料辊上的时候容易发生歪斜,从而会降低了张紧机构调节织物张紧力时的精度,同时织物在染色过程中受到的张紧力也会不均匀,从而使得织物染色时容易形成色差,因此降低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通过红外检测仪来检测织物的位置,纠偏组件启动带动滑移块移动,滑移块移动带动转动块移动,转动块移动带动纠偏杆对织物进行纠偏,降低了织物进入张紧机构和卷绕到进布辊上时发生歪斜的概率,提高了张紧机构调节织物张紧力时的精度,降低了织物因受力不均匀而形成色差的概率,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可选的,所述进布架上设置有与转杆连接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齿轮、齿条、转动气缸、转动板,所述转动齿轮设置在转杆上,所述齿条滑移设置在进布架上且转动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气缸设置在进布架上,所述转动板设置在转动气缸活塞杆上且抵触在齿条上。

张紧力调节结束后,需要人工来抬升两个第一压布辊分别远离卷轴和进布辊,而且抬升后需要使用支撑物对第一压布辊进行支撑,使得第一压布辊不下落,因此移动第一压布辊的过程比较繁琐,浪费了较多的时间,降低了调节织物张紧力过程中的效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气缸启动带动转动板移动,转动板移动推动齿条移动,齿条移动带动转动齿轮转动,转动齿轮转动带动转杆转动,因此两个转杆转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一压布辊远离卷轴和进布辊,需要放下第一压布辊时,转动气缸启动带动转动板远离齿条,两个第一压布辊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转动,从而即能实现将织物压紧在卷轴和进布辊上,因此无需人工来进行抬升第一压布辊,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调节织物张紧力过程中的效率。

可选的,所述缸体上设置有与进布辊和出布辊连接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锥齿轮、驱动轴、驱动电机、两个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设置在进布辊和出布辊上,所述驱动轴转动设置在缸体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缸体上且与驱动轴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驱动轴上且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分别带动两个第二锥齿轮同时转动,因此带动进布辊和出布辊同时转动,以此来使得织物移动时保持一致,使得织物在染色时张紧力保持一致,提高了织物染色时的质量。

可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对设置有两个且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每组所述第二锥齿轮均滑移设置在驱动轴上且与驱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缸体上设置有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接的转换气缸。

卷绕时需要织物来回移动进行染色,因此驱动电机需要频繁更换转动方向,但是驱动电机频繁更换方向容易使得驱动电机发热,从而驱动电机容易因为发热而受损,降低了驱动电机的寿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需要更换方向时,驱动电机停止转动,转换气缸启动带动两组第二锥齿轮移动,使得每组中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进行更换,以此来改变驱动轴的转动方向,因此驱动电机无需频繁改变转动方向,降低了驱动电机因为发热而受损的概率,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寿命。

可选的,位于所述出布口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出布装置,所述出布装置包括第二A字架、出布架、第二压布架、第二压布辊、驱动组件,所述第二A字架放置在地面上且转动设置有用于卷绕织物的卷杆,所述出布架设置在地面上,所述出布架上转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二压布架转动设置在连接杆上,所述第二压布辊转动设置在第二压布架上且在重力作用下将织物抵压在卷杆上,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出布架上且与第二压布辊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织物穿过出布口卷绕到卷杆上,然后第二压布辊在重力作用下将织物抵压在卷杆上,驱动组件启动带动第二压布辊转动,第二压布辊转动带动织物移动卷绕到卷杆上,同时第二压布辊使得织物能整齐的、紧致的卷绕到卷杆上,提高了卷杆对织物的收集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链轮、第二链轮、两个第三链轮,所述第一链轮设置在连接杆上,所述第二链轮设置在第二压布辊上且通过链条与第一链轮连接,两个所述第三链轮分别设置在连接杆与出布辊上且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布辊转动带动第三链轮转动,第三链轮转动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转动带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转动带动第二链轮和第二压布辊转动,以此来实现出布辊转动带动第二压布辊转动;同时在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驱动电机启动带动进布辊和出布辊同时转动,进布辊转动带动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而出布辊转动带动出布辊上的织物输出,因此出布辊和第二压布辊同时转动,提高了织物卷绕时的一致性,提高了卷杆上织物料的整齐性,驱动电机带动织物上料和出料同时进行,也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可选的,所述出布架上设置有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包括第一压力辊、移动块、第二压力辊、升降气缸、回收盒;

所述第一压力辊转动设置在出布架上,所述移动块滑移设置在出布架上,所述第二压力辊转动设置在移动块上,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出布架上且与移动块连接,所述回收盒设置在出布架上且接住织物上掉落的染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气缸启动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移动带动第二压力辊远离第一压力辊,然后将织物穿过第一压力辊和第二压力辊之间,升降气缸启动带动第二压力辊和第一压力辊配合对织物进行挤压,挤出的染液掉落到回收盒进行回收,降低了织物上的染液掉落而污染环境的概率,也降低了染液的浪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卷染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卷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步骤包括:

S1、上料,将织物卷绕到如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卷染机的进布辊上,通过进布装置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

S2、卷染,卷染机启动来对织物进行染色;

S3、出料,将染色后的织物卷绕到用于出布的出布装置上,同时进行S1上料工作,回收装置将织物上的染液进行回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布装置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使得卷绕到进布辊上的织物具有一定的张紧力,降低了织物染色时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的误差,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率;而出料和上料工作同时进行,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回收装置对染液进行回收,降低了染液掉落而污染环境的概率,也降低了染液的浪费。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将拉动织物来对张紧机构形成挤压,使得织物上形成一定的张紧力,然后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然后两个第一压布辊抵压织物;张紧机构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使得织物的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相同,然后进布辊转动来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上,因此降低了织物染色时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之间的误差,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2.通过红外检测仪来检测织物的位置,纠偏组件带动纠偏杆对织物进行纠偏,降低了织物进入张紧机构和卷绕到进布辊上时发生歪斜的概率,提高了张紧机构调节织物张紧力时的精度,降低了织物因受力不均匀而形成色差的概率,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3.通过转换气缸启动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更换,以此来改变驱动轴的转动方向,因此驱动电机无需频繁改变转动方向,降低了驱动电机因为发热而受损的概率,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进布装置和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张紧机构和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缸体;11、缸盖;12、转轴;13、滑移座;14、移动槽;15、支撑板;16、第二导向辊;17、第三导向辊;18、进布辊;19、出布辊;2、滑道;21、滑移槽;22、滑移孔;23、滑移杆;3、转动机构;31、驱动杆;32、主齿轮;33、转动电机;34、副齿轮;4、驱动装置;41、第一锥齿轮;42、驱动轴;421、驱动槽;43、驱动电机;44、第二锥齿轮;441、连接管;442、转动球;443、转动环;45、转换气缸;5、进布装置;51、第一A字架;511、卷轴;52、进布架;521、安装座;522、转杆;523、第一导向辊;524、滑移轨道;53、压紧机构;531、第一压布架;532、第一压布辊;54、张紧机构;541、张紧块;542、张紧辊;543、滑移板;544、力检测仪;545、张紧弹簧;546、移动组件;5461、移动螺杆;5462、移动螺母;6、转动装置;61、转动齿轮;62、齿条;63、转动气缸;64、转动板;7、纠偏装置;71、滑移块;72、转动块;73、纠偏杆;74、纠偏组件;741、连接板;742、纠偏气缸;75、红外检测仪;8、出布装置;81、第二A字架;811、卷杆;82、出布架;821、支撑座;822、支撑槽;823、连接座;824、连接杆;83、第二压布架;84、第二压布辊;85、驱动组件;86、第一链轮;87、第二链轮;88、第三链轮;9、回收装置;91、第一压力辊;92、移动块;93、第二压力辊;94、升降气缸;95、回收盒;10、回收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卷染机。

本实施例中力检测仪544型号为WZN,红外检测仪75型号为HF-HJ03。

参照图1和图2,卷染机包括筒状的缸体1,缸体1内装有染液,缸体1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相互平行的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且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同时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位于染液液面上方,位于液面下方的缸体1内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多个导布辊。

参照图1和图2,缸体1截面呈椭圆状且相对两侧壁设置有圆弧面,且两个圆弧面圆心不重合并位于缸体1轴线的两侧,同时两个圆弧面关于缸体1轴线镜像对称设置,缸体1的两个圆弧面上开设有进布口和出布口,且进布口和出布口分别与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对应设置,进布口和出布口分别用于织物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进布口和出布口长度方向平行且与缸体1轴线平行。

参照图1和图2,缸体1外侧壁上且位于进布口和出布口处均分别滑移安装有用于挡住进布口和出布口的缸盖11,下面以位于进布口处的缸盖11为例进行讲解;缸体1外侧壁上且位于进布口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滑道2,且滑道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圆弧形的滑移槽21,滑移槽21槽底上开设有与两个滑道2相背一侧的侧壁连通的滑移孔22,滑移孔22呈圆弧形且圆心与滑移槽21和圆弧面的圆心重合。

参照图1和图2,缸盖1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滑移安装在两个滑道2的滑移槽21上,同时缸盖11靠近缸体1一侧的侧壁抵触在圆弧面外侧壁上,且缸盖11长度方向的两端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穿出滑移孔22外的滑移杆23。缸体1的一端上转动安装水平的转轴12,且圆弧面的圆心位于转轴12的轴线上,缸体1靠近转轴12的一端上设置有与滑移杆23连接的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包括驱动杆31、主齿轮32、转动电机33、副齿轮34。

参照图1和图2,驱动杆3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转轴12上,且驱动杆31远离转轴12的一端与滑移杆23转动连接,主齿轮32键连接在转轴12上,转动电机33固定安装在缸体1的一端上,副齿轮34键连接在转动电机33的输出轴上,且副齿轮34与主齿轮32啮合。

参照图1和图3,缸体1远离转轴12的一端上设置有与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连接的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包括两个第一锥齿轮41、驱动轴42、驱动电机43、两个第二锥齿轮44,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远离转轴12的一端穿出缸体1外;两个第一锥齿轮41分别键连接在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穿出缸体1外的一端上,驱动轴42转动安装在缸体1外侧壁上,驱动轴42呈水平状态且轴线与进布辊18轴线垂直;驱动电机43固定安装在缸体1外侧壁上且与驱动轴42固定连接。

参照图1和图3,驱动轴42侧壁上且位于驱动轴42的两端沿驱动轴42轴线开设有驱动槽421,第二锥齿轮44安装在驱动轴42且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锥齿轮44分别与两个第一锥齿轮41一一对应设置;每组第二锥齿轮44相对设置有两个且位于第一锥齿轮41的两侧,两个第二锥齿轮44相互靠近的一端同轴固定安装有连接管441,两个第二锥齿轮44和连接管441沿驱动轴42轴线滑移套设安装在驱动轴42上,且第二锥齿轮44和连接管441上固定安装有滑移安装在驱动槽421上的驱动块,每组第二锥齿轮44中均有一个第二锥齿轮44与第一锥齿轮41啮合,且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的转动方向相同。

参照图1和图3,缸体1侧壁上固定有两个分别与两组第二锥齿轮44转动连接的转换气缸45,转换气缸45活塞杆与驱动轴42轴线平行,转换气缸45活塞杆上固定安装有转动球442,第二锥齿轮44侧壁上同轴固定安装有转动环443,且转动环443截面呈T形,转动球442直径大于转换气缸45活塞杆直径,转动球442与转动环443转动连接且限定在转动环443上;转换气缸45启动带动两组第二锥齿轮44中与第一锥齿轮4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4进行更换。

参照图1和图4,位于进布口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进布装置5,进布装置5包括第一A字架51、进布架52、压紧机构53、张紧机构54;第一A字架51放置在地面上,第一A字架51顶端转动安装有卷有织物的卷轴511,且卷轴511轴线与缸体1轴线平行。进布架52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且位于第一A字架51和缸体1之间,进布架52顶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座521,且安装座521沿卷轴511轴线均布设置有两个。

参照图1和图4,压紧机构53设置在两个安装座521上,压紧机构53包括第一压布架531、第一压布辊532,两个安装座521相背一侧的侧壁上均转动安装有水平的转杆522,且转杆522轴线与卷轴511轴线平行,同时每个安装座521上的转杆522均水平均布设置有两个;第一压布架531设置两个,且两个第一压布架531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安装座521相对设置的两个转杆522上,同时第一压布架531远离安装座521的一端倾斜向上设置。

参照图1和图4,第一压布辊532设置有两个,且第一压布辊532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一压布架531远离安装座521的一端上,第一压布辊532轴线与卷轴511轴线平行;靠近缸体1一侧的第一压布架531上的第一压布辊532在重力作用下穿过进布口将织物抵压在进布辊18上,同时靠近卷轴511一侧的第一压布辊532在重力作用下将织物抵压在卷轴511上。

参照图1和图4,两个安装座521上均设置有转动装置6,两个转动装置6分别与两个第一压布架531连接;转动装置6包括转动齿轮61、齿条62、转动气缸63、转动板64,转动齿轮61键连在转杆522上,齿条62竖向滑移穿设在进布架52侧壁上,安装座521顶端固定安装有竖直的安装板,转动气缸63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上表面上,且转动气缸63活塞杆竖直向下穿出安装板外;转动板64固定安装在转动气缸63的活塞杆上,且转动板64抵压到齿条62顶端上。

参照图1和图4,张紧机构54设置在出布架82上表面上,且织物绕过张紧机构54进行张紧并用于调节织物上的张力。进布架52上表面上且位于安装座521和缸体1之间固定安装滑移座13,且滑移座13沿卷轴511轴线间隔设置有两个。

参照图4和图5,张紧机构54包括张紧块541、张紧辊542、滑移板543、力检测仪544、张紧弹簧545、移动组件546,两个滑移座13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移动槽14,张紧块54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竖向滑移安装在两个移动槽14上,且张紧块541上表面上固定安装限位柱。

参照图4和图5,两个安装座52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第一导向辊523,张紧辊542转动安装在两个张紧块54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张紧辊542和第一导向辊523的轴线与第一压布辊532轴线平行,同时张紧辊542位于第一导向辊523下方;滑移板543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移板543分别竖向滑移安装在两个滑移槽21上且位于张紧块541上方;力检测仪544固定安装在滑移板543下表面上,张紧弹簧545一端固定安装在张紧块541上表面上且套设在限位柱上,同时张紧弹簧545远离张紧块541的一端抵紧在力检测仪544的检测元件上。

参照图4和图5,移动组件546设置在滑移座13上且与滑移板543连接,移动组件546包括移动螺杆5461、移动螺母5462,移动螺杆5461螺纹连接在滑移座13顶端上,且移动螺杆5461伸至移动槽14内并与滑移板543转动连接;移动螺母5462螺纹连接在移动螺杆5461上且抵紧在滑移座13上表面上。

参照图1和图4,进布架52靠近第一A字架5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水平的滑移轨道524,且滑移轨道524关于第一压布辊532轴线的中垂线镜像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滑移轨道524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呈“八”字形,同时两个滑移轨道524靠近进布架52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进布架52一端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1和图5,滑移轨道524远离进布架52的一端上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5,两个支撑板1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水平的第二导向辊16,且第二导向辊16水平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支撑板1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导向辊16下方转动安装有水平的第三导向辊17,同时第二导向辊16位于卷轴511的下方,且第二导向辊16、第三导向辊17和卷轴511的轴线互相平行。两个滑移轨道524上均设置有纠偏装置7;纠偏装置7包括滑移块71、转动块72、纠偏杆73、纠偏组件74、红外检测仪75。

参照图1和图5,滑移块71水平滑移安装在滑移轨道524上,滑移块71上表面上转动安装有竖直的纠偏轴,转动块72固定安装在纠偏轴的顶端上,纠偏杆73转动安装在两个转动块7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纠偏杆73轴线和卷轴511的轴线平行;纠偏组件74设置在进布架52上且与滑移块71连接,纠偏组件74包括连接板741、纠偏气缸742。

参照图1和图5,进布架52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承载板,连接板741固定安装在滑移块71侧壁上,纠偏气缸742固定安装在承载板上表面上,且纠偏气缸742活塞杆与连接板741固定连接。红外检测仪75设置有两个且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撑板15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且红外检测仪75位于两个第二导向辊16之间,同时织物绕过两个第二导向辊16时,织物水平穿过两个红外检测仪75的检测区域,且红外检测仪75与纠偏气缸742电连接。

参照图1和图6,位于出布口一侧的地面上设置有出布装置8,出布装置8包括第二A字架81、出布架82、第二压布架83、第二压布辊84、驱动组件85,第二A字架81放置在地面上,第二A字架81顶端转动安装有用于卷绕织物的卷杆811,且第一A字架51和第二A字架81底端均安装有滚动在地面上的滚轮;卷杆811轴线与卷轴511轴线平行;出布架82固定安装在地面上且位于第二A字架81与缸体1之间。

参照图1和图6,出布架82上表面上设置有染液回收的回收装置9,回收装置9包括第一压力辊91、移动块92、第二压力辊93、升降气缸94、回收盒95;出布架82上固定安装有支撑座821,且支撑座821沿卷杆811轴线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压力辊91转动安装在两个支撑座821相对一侧的侧壁上,位于第一压力辊91上方的支撑座821上开设有支撑槽822;移动块9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竖向滑移安装在两个支撑槽822上。

参照图1和图6,第二压力辊93转动安装在两个移动块9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升降气缸94固定安装在支撑座821上表面上,且升降气缸94活塞杆竖直向下穿过支撑座821伸至支撑槽822内,升降气缸94活塞杆与移动块92上表面上固定连接;回收盒95放置在出布架82上表面上,且回收盒95位于两个支撑座821之间并接住织物上掉落的染液。

参照图1和图6,出布架82上表面上且位于支撑座821远离缸体1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823,且连接座823沿卷杆811轴线间隔设置有两个;两个连接座823相对一侧的侧壁上转动安装有水平的连接杆824,且连接杆824轴线与第二压力辊93轴线平行,同时连接杆824的两端水平穿出两个连接座823相背一侧的侧壁外。

参照图6和图7,第二压布架83的一端转动安装在两个连接杆824相互靠近的一端上,且第二压布架83远离连接杆824的一端倾斜向上并朝向远离支撑座821一侧;第二压布辊84转动安装在第二压布架83远离连接杆824的一端上,且第二压布辊84轴线与卷杆811轴线平行并把织物抵压在卷杆811上;驱动组件85设置在出布架82上且与第二压布辊84连接。

参照图6和图7,驱动组件85包括第一链轮86、第二链轮87、两个第三链轮88,第一链轮86键连接在连接杆824上且位于连接座823和第二压布架83之间,第二压布辊84靠近第一链轮86的一端穿出第二压布架83外,第二链轮87键连接在连接杆824上,且第一链轮86和第二链轮87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

参照图2和图6,第三链轮88键连接在出布辊19靠近驱动杆31的一端上,另一个第三链轮88键连接在连接杆824穿出连接座823的一端上,两个第三链轮88通过链条连接在一起。出布架82侧壁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二压布架83转动连接的回收气缸10。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驱动电机43启动带动驱动轴42转动,驱动轴42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44转动,第二锥齿轮4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1转动,以此来带动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同步转动,因此进布辊18上的织物通过导布辊移动到出布辊19上,以此来对织物进行染色;然后驱动电机43停止运转,转换气缸45启动带动与两个第一锥齿轮4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44进行更换,从而带动出布辊19上的织物回移到进布辊18上,以此来反复运转对织物进行染色,最终实现织物的染色。

缸体1内的织物染色完成需要更换时,转动电机33带动转轴12和驱动杆31转动,驱动杆31转动带动缸盖11转动来打开进布口和出布口;将第一A字架51上织物依次绕过第三导向辊17、两个第二导向辊16,且使得织物穿过两个红外检测仪75,然后织物依次绕过纠偏杆73、第一导向辊523和张紧辊542。

拉动织物抬升张紧辊542,张紧辊542带动张紧块541和张紧弹簧545挤压力检测仪544,最后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18上,转动气缸63带动转动板64远离齿条62,因此两个第一压布辊532在重力作用下分别将织物抵压在进布辊18和卷轴511上,拧动移动螺母5462远离滑移座13,然后拧动移动螺杆5461带动滑移板543和力检测仪544移动,以此来使得力检测仪544上显示的数值为要求的织物的张紧力。

升降气缸94启动带动第二压力辊93远离第一压力辊91,然后将出布辊19上的织物穿过第二压力辊93和第一压力辊91之间,然后将织物绕过第二压布辊84卷绕到卷杆811上,将回收气缸10活塞杆调整为自由状态,第二压布辊84在重力作用下将织物抵压在卷杆811上;驱动电机43启动带动进布辊18和出布辊19转动,进布辊18转动来卷绕织物,出布辊19转动带动第二压布辊84转动,第二压布辊84转动带动卷杆811来卷绕织物,因此降低了卷绕到进布辊18上的织物与要求的张紧力之间的误差,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驱动电机43启动带动织物的进料和出料同时进行,节省了能源的损耗。

红外检测仪75来检测织物的歪斜,红外检测仪75控制纠偏气缸742启动带动滑移块71移动,滑移块71移动带动转动块72移动,转动块72移动带动纠偏杆73来织物进行纠偏,降低了织物卷绕到进布辊18时发生歪斜的概率,同时提高了通过力检测仪544调节织物张紧力时的精度,降低了织物因为歪斜而受力不均匀形成色差的概率,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果。

织物进料和出料完成后,转动气缸63启动带动转动板64推动齿条62移动,齿条62移动带动第一压布架531转动,第一压布架531带动第一压布辊532远离进布辊18而转至缸体1外侧,同时另外一个转动气缸63带动第一压布辊532远离卷轴511,将进布辊18上织物绕过导布辊卷绕到出布辊19上,转动电机33带动缸盖11转动来盖住进布口和出布口,从而驱动电机43启动继续对织物进行卷染;同时回收气缸10启动带动第二压布辊84远离卷杆811,因此即能移动第二A字架81运输织物。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卷染工艺。

一种卷染工艺,其工艺步骤包括:

参照图1,

S1、上料,将织物卷绕到卷染机的进布辊18上,通过进布装置5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

S2、卷染,卷染机启动来对织物进行染色;

S3、出料,将染色后的织物卷绕到用于出布的出布架82上,同时进行S1上料工作,回收装置9对织物上的染液进行回收。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进布装置5来调节织物的张紧力,使得卷绕到进布辊18上的织物具有一定的张紧力,降低了织物染色时张紧力与要求的张紧力的误差,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效率;而出料和上料工作同时进行,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回收装置9对染液进行回收,降低了染液掉落而污染环境的概率,也降低了染液的浪费。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超声均染纺织染整一体化生产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