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

文档序号:623168 发布日期:2021-05-11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 (Restraint pad for sedated infant examination ) 是由 程漫丽 张莉 郑倩 王韵 于 2021-01-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包括用于供患儿平躺的体支撑部、构造于体支撑部一端并用于支撑患儿头部的头支撑部以及两个肢托,体支撑部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躯干的第一约束带;两个肢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上肢的第二约束带,另一端分别可滑动的约束于体支撑部,且两个肢托分别位于头支撑部的两侧;体支撑部构造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用于锁紧/解锁肢托,当调节机构解锁肢托时,肢托的位置可沿体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调节,当肢托调节到位时,调节机构用于锁紧肢托;本约束垫,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不仅具有伸缩功能,便于使用和收纳,而且非常适用于镇静患儿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位难摆放和固定,以便顺利、高效的进行CT/MRI检查。(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estraint cushion for sedated infant examination, which comprises a body supporting part for a patient infant to lie, a head supporting part and two limb supports, wherein the head supporting part is constructed at one end of the body supporting part and is used for supporting the head of the patient infant; one end of each of the two limb supports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restraint belt for restraining the upper limb of the infant, the other end of each of the two limb supports is slidably restrained on the body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two limb supports are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at two sides of the head supporting part; the body support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n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locking/unlocking the limb support, when the limb support is unlocked by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position of the limb support can be adjusted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body supporting part, and when the limb support is adjusted in place,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is used for locking the limb support; the restraint pad is simple in structure, small in size, convenient to use and store, capable of achieving the telescopic function, and very suitable for being used for calming infants to place and fix in the checking process so as to conduct CT/MRI checking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镇静患儿放射相关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中,CT、MRI检查对患儿的检查状态要求极高,检查过程中要保持绝对静止;在临床中,6岁以下的患儿,90%都不能静止配合CT/MRI检查,需辅助镇静,针对镇静,通常采用的是麻醉镇静,大大提高了低年龄段患儿CT/MRI检查效率;然而,针对麻醉镇静患儿,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通常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或运送患儿。为提高CT/MRI检查速率,合理安排各患儿的就诊次序,需镇静患儿要先在麻醉镇静室诱导麻醉镇静,然后再送到CT/MRI检查室做检查准备,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运送患儿;做完检查后,也是通过手抱的方式回到复苏室复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由于这种长期频繁的抱姿,会导致医护人员出现腰背疼痛的问题。

2、患儿的检查体位难摆放、难固定。患儿麻醉镇静后,首先要保证气道开放,需要垫高颈部,同时要保证检查体位(一般情况下平卧位并双手举过头顶);然而镇静的患儿肌肉松弛,睡姿歪扭,很难自行保持以上体位,大多数情况需要一名家属协助固定,家属因怕固定不好而各种紧张,甚至有时还会因家属的异常举动而影响检查。

3、检查过程中存在患儿躁动、易坠床的风险。部分CT/MRI检查需要高压注射给药,突然的刺激,患儿会反射性的躁动,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医护人员在检查室陪同,加上没有约束固定,易造成患儿坠床。

现有技术中虽然公开了一些约束装置,但通常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适用于不同身高镇静患儿问题,此外,如果利用现有的约束装置约束镇静患儿,也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或运送患儿,同样存在操作不便、会导致医护人员腰背疼痛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现有约束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适用于不同身高镇静患儿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具有伸缩功能,且尤其适用于镇静患儿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体位难摆放和固定的约束垫,主要构思为:

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包括用于支撑患儿身体并供患儿平躺的体支撑部、构造于体支撑部一端并用于支撑患儿头部的头支撑部以及两个肢托,其中,

所述体支撑部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躯干的第一约束带;

所述两个肢托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上肢的第二约束带,另一端分别可滑动的约束于体支撑部,且所述两个肢托分别位于所述头支撑部的两侧;

所述体支撑部构造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锁紧/解锁肢托,当调节机构解锁所述肢托时,所述肢托的位置可沿体支撑部的长度方向调节,当肢托调节到位时,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锁紧肢托。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体支撑部和头支撑部,可以分别支撑患儿的身体和头部,使得患儿可以平躺于本约束垫,而通过设置第一约束带,可以将患儿的躯干约束于体支撑部,从而达到约束患儿躯干的目的,而且通过构造调节机构,并将肢托可滑动的约束于体支撑部,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解锁肢托,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身高调节肢托的位置,使得设置于肢托的第二约束带可以被调节到所需的位置处,调节到位后,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调节机构锁紧肢托,达到固定肢托的目的,而后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利用第二约束带约束患儿的上肢,从而可以有效约束和固定患儿,使得患儿的体位满足检查的需求;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约束垫的结构更加简单、肢托相对于体支撑部具有伸缩功能,不仅有利于缩小体积,便于收纳,而且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儿,可以有效满足镇静患儿在检查过程中摆放和固定于体位的需求,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第二方面要解决肢托的收纳问题,进一步的,所述体支撑部构造有滑道,且所述滑道贯穿体支撑部的一端;所述肢托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道内,并与所述滑道构成移动副。通过设置滑道,使得肢托可以与滑道构成移动副,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肢托收纳到滑道内,也可以将肢托拉出滑道,以便约束患儿的上肢,既可以解决肢托的收纳问题,又可以解决适配不同患儿身高的问题,有利于提高通用性。

为防止肢托相对于体支撑部转动,优选的,所述肢托为方杆,所述滑道的形状与所述方杆相适配。通过将肢托构造为方杆,可以有效防止肢托相对于体支撑部转动。

本发明第三方面要解决锁紧/解锁肢托的问题,优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体支撑部的调节孔及调节件,所述调节孔与所述滑道相连通,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杆和设置于调节杆一端的手柄,所述调节孔构造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构造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且所述调节杆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孔的深度。调节杆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调节孔,而医护人员通过转动手柄,既可以将调节杆旋入滑道,并压紧滑道内的肢托,达到锁紧肢托的目的,又可以将调节杆旋出滑道,并使得调节杆脱离肢托,达到解锁肢托的目的。

为解决肢托脱离体支撑部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滑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且所述第一滑道的横截面大于第二滑道的横截面;所述肢托的一端构造有挡块,所述挡块可滑动的约束于第一滑道,且所述挡块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滑道的横截面。使得挡块可以可滑动的约束于第一滑道,而不能滑入第二滑道,从而可以达到约束肢脱的目的,可以有效防止肢托脱离体支撑部。

为防止收纳于滑道的肢托脱出体支撑部,进一步的,所述肢托上对应所述调节孔的位置处构造有卡槽,当所述肢托收纳于滑道所设定的位置处时,所述卡槽与所述调节孔相对应。从而使得调节杆可以卡入对应的卡槽内,从而可以更好的锁紧肢托,可以有效防止肢托自动脱出滑道。

优选的,所述体支撑部和头支撑部分别采用非金属硬质材料制成;和/或,所述体支撑部与头支撑部为一体成型构件。

优选的,所述体支撑部为板状结构,体支撑部的下表面为平面;体支撑部的上表面为平面,或,所述体支撑部的上表面构造有用于容纳患儿的弧状凹槽。有利于将患儿稳定约束于体支撑部的中心位置处。

为解决约束患儿头部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头支撑部构造有用于容纳患儿头部的凹槽,或,所述头支撑部构造有用于容纳患儿头部的通孔。有利于摆放患儿头部的位置。

本发明第四方面要解决保持患儿气道开放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适配患儿颈部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构造于所述头支撑部,并位于所述体支撑部与所述凹槽或通孔之间。通过设置凸起部,可以起到支撑患儿颈部的作用,使得当患儿平躺于本约束垫后,患儿可以保持气道开放的状态。

为更好的约束患儿,进一步的,所述体支撑部还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下肢的第三约束带,第一约束带和第三约束带分别具有所设定的宽度,且第一约束带与第三约束带之间具有所设定的间距。通过第一约束带和第三约束带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约束患儿,可以预防患儿因受到突然的刺激而躁动坠床的问题。

本发明第五方面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或运送患儿,导致操作不便、医护人员腰背疼痛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体支撑部的两侧分别构造有两个向外凸出的把手。以便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把手方便的抬起本约束垫和平躺于约束垫的患儿,以便转移和运送患儿,不仅非常的方便、高效,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或运送患儿,导致医护人员腰背疼痛的问题。

为便于实现约束,优选的,所述第一约束带具有弹性,第一约束带的一端固定于体支撑部的一侧,另一端通过挂钩挂持于体支撑部的另一侧;或,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相互配合的子面和母面,所述子面设置于第一约束带,所述母面沿体支撑部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体支撑部;

和/或,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相互配合的子面和母面,所述子面设置于第二约束带的上远离所述肢托的一端,所述母面设置于第二约束带的上靠近所述肢托的一端,并具有所设定的长度,所述子面和母面分别设置于第二约束带的同一面,且第二约束带的另一面设置有与所述子面相适配的母面;

和/或,所述第三约束带具有弹性,第三约束带的一端固定于体支撑部的一侧,另一端通过挂钩挂持于体支撑部的另一侧;或,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相互配合的子面和母面,所述子面设置于第三约束带,所述母面沿体支撑部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体支撑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不仅具有伸缩功能,便于使用和收纳,而且非常适用于镇静患儿在检查过程中进行位难摆放和固定,以便顺利、高效的进行CT/MRI检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肢托处于收纳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肢托处于收纳状态。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1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的结构示意图,肢托处于伸出状态。

图8为肢托上的第二约束带展开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提供的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标记说明

体支撑部100、第一约束带101、第三约束带102、弧状凹槽103、滑道104、第一滑道106、第二滑道107、把手108

头支撑部200、凹槽或通孔201、凸起部202

肢托300、卡槽301、第二约束带302、挡块303

调节件400、手柄401、调节杆402

子面501、母面5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8,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包括用于支撑患儿身体并供患儿平躺的体支撑部100、构造于体支撑部100一端并用于支撑患儿头部的头支撑部200以及两个肢托300,其中,所述体支撑部100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躯干的第一约束带101;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两个肢托300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上肢的第二约束带302,另一端分别可滑动的约束于所述体支撑部100,且所述两个肢托300分别位于所述头支撑部200的两侧;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体支撑部100构造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锁紧/解锁肢托30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调节机构解锁所述肢托300时,所述肢托300的位置可沿体支撑部100的长度方向调节,当肢托300调节到位时,所述调节机构用于锁紧肢托300。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体支撑部100和头支撑部200,可以分别支撑患儿的身体和头部,使得患儿可以平躺于本约束垫,而通过设置第一约束带101,可以将患儿的躯干约束于体支撑部100,从而达到约束患儿躯干的目的,而且通过构造调节机构,并将肢托300可滑动的约束于体支撑部100,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解锁肢托300,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儿的身高调节肢托300的位置,使得设置于肢托300的第二约束带302可以被调节到所需的位置处,如图7所示,调节到位后,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调节机构锁紧肢托300,达到固定肢托300的目的,而后医护人员可以方便的利用第二约束带302约束患儿的上肢,如图8所示,从而可以有效约束和固定患儿,使得患儿的体位满足检查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体支撑部100和头支撑部200可以分别采用非金属硬质材料制成,例如,体支撑部100和头支撑部200可以分别采用塑料、具有一定硬度和刚度的泡沫等材料、碳纤维等材料制成;既可以起到支撑、约束的作用,又可以避免干扰CT/MRI检查;此外,体支撑部100与头支撑部200也可以优先采用一体成型构件。

作为优选,体支撑部100可以采用板状结构,如图1-图7所示,体支撑部100的下表面为平面,以便平稳的放置于病床或检测床;体支撑部100的上表面可以为平面,而在更优选的方案中,体支撑部100的上表面可以构造有用于容纳患儿的弧状凹槽103,如图3所示,有利于将患儿稳定约束于体支撑部100的中心位置处。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为方便的约束患儿的头部,所述头支撑部200构造有用于容纳患儿头部的凹槽或通孔201,如图1及图2所示,有利于方便的摆放患儿头部的位置和方位。

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约束垫中,还包括用于适配患儿颈部的凸起部202,凸起部202可以采用流线性结构,如图5及图6所示,且凸起部202可以构造于头支撑部200,并位于体支撑部100与凹槽或通孔201之间,以便起到支撑患儿颈部的作用,使得当患儿平躺于本约束垫后,患儿可以保持气道开放的状态。

肢托300的可滑动设计,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优选,所述体支撑部100构造有滑道104,且所述滑道104贯穿体支撑部100的一端,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肢托30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滑道104内,并与所述滑道104构成移动副,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肢托300收纳到滑道104内,也可以将肢托300拉出滑道104,以便适配不同身高患儿的需求。

为防止肢托300相对于体支撑部100转动,作为优选,所述肢托300可以优先采用方杆,而滑道104的形状需要与方杆相适配,如图6所示,通过将肢托300构造为方杆,可以有效防止肢托300相对于体支撑部100转动。

为解决锁紧/解锁肢托300的问题,所述调节结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举例,如图1-图4所示,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体支撑部100的调节孔及调节件400,所述调节孔与所述滑道104相连通,所述调节件400包括调节杆402和设置于调节杆402一端的手柄401,所述调节孔构造有内螺纹,所述调节杆402构造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且所述调节杆402的长度大于所述调节孔的深度;使得调节杆40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调节孔,而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通过正/反转动手柄401,既可以将调节杆402旋入滑道104,如图1及图2所示,并压紧滑道104内的肢托300,达到锁紧肢托300的目的,又可以将调节杆402旋出滑道104,并使得调节杆402脱离肢托300,达到解锁肢托300的目的,如图7所示。

而为防止收纳于滑道104的肢托300脱出体支撑部100,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肢托300上对应所述调节孔的位置处构造有卡槽301,如图所示,卡槽301的宽度大于所述调节杆402的外径,当所述肢托300收纳于滑道104所设定的位置处时,如当肢托300的一端收纳到滑道104的最深处时,如图1-图6所示,此时,所述卡槽301正好与调节孔相对应,从而使得调节杆402可以卡入对应的卡槽301内,从而可以更好的锁紧肢托300,可以有效防止肢托300自动脱出滑道104。

为更好的约束镇静患儿,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体支撑部100还设置有用于约束患儿下肢的第三约束带102,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约束带101和第三约束带102分别具有所设定的宽度,且第一约束带101与第三约束带102之间具有所设定的间距,通过第一约束带101和第三约束带102的相互配合,可以更好的约束患儿,可以预防患儿因受到突然的刺激而躁动坠床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约束带101、第二约束带302以及第三约束带102分别约束患儿对应的部位,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举例,所述第一约束可以是具有弹性的弹性约束带,第一约束带101的一端固定于体支撑部100的一侧,另一端设置有挂钩,在实际使用时,可以将挂钩挂持于体支撑部100的另一侧,以便将患儿约束于第一约束带101与体支撑部100之间;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相互配合的子面501和母面502,所述子面501和母面502中,一个为魔术贴的勾面,另一个为魔术贴的毛面,其中,所述子面501可以设置于第一约束带101,而所述母面502可以沿体支撑部100的宽度方向设置于体支撑部100,如图1-图4所示,在未使用时,第一约束带101可以通过子面501和母面502的配合沿横方向粘贴于体支撑部100,而当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先撕开第一约束带101,然后使患儿平躺于体支撑部100,最后将第一约束带101绕过患儿,并使得患儿两侧的第一约束带101粘贴于体支撑部100即可,非常的方便;

同理,第三约束带102也可以采用与第一约束带101相同的结构设计,即,一种方案中,所述第三约束带102具有弹性,第三约束带102的一端固定于体支撑部100的一侧,另一端通过挂钩挂持于体支撑部100的另一侧;另一种方案中,所述第三约束带102设置有魔术贴的子面501,而沿体支撑部100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魔术贴的母面502,通过子面501与母面502的配合达到可拆卸约束的目的,如图1-图4所示。

第二约束带302主要用于患儿的上肢,使得在平卧状态下,患儿的双手可以稳定的保持于举过头顶的位置处,从而使得第二约束带302与第一约束带101及第三约束带102有所不同,具体而言,还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相互配合的子面501和母面502,所述子面501设置于第二约束带302的上远离所述肢托300的一端,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母面502设置于第二约束带302的上靠近所述肢托300的一端,并具有所设定的长度,所述子面501和母面502分别设置于第二约束带302的同一面,且第二约束带302的另一面同样设置有与所述子面501相适配的母面502,如图7及图8所示;由于第二约束带302的上靠近肢托300的一端固定于肢托300;在未使用第二约束带302时,第二约束带302可以缠绕于肢托300,并通过子面501与设置于第二约束带302另一面的母面502相配合,达到缠紧第二约束带302,防止第二约束带302松脱的目的;在使用第二约束带302时,可以利用第二约束带302绕过患儿的上肢,然后通过子面501与设置于第二约束带302同一面的母面502相配合,达到锁紧第二约束带302的目的,从而可以有效约束患儿的上肢,非常的方便。

实施例2

为解决肢托300容易脱离体支撑部100的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中,所述滑道104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滑道106和第二滑道107,且所述第一滑道106的横截面大于第二滑道107的横截面;所述肢托300的一端构造有挡块303,如图9所示,所述挡块303可滑动的约束于第一滑道106,且所述挡块303的横截面大于所述第二滑道107的横截面,使得挡块303可以可滑动的约束于第一滑道106,而不能滑入第二滑道107,从而可以达到约束肢脱的目的,可以有效防止肢托300脱离体支撑部100。

实施例3

为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或运送患儿,导致操作不便、医护人员腰背疼痛的问题,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镇静患儿检查的约束垫中,所述体支撑部100的两侧分别构造有两个向外凸出的把手108,如图1、图2及图7所示,以便在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把手108方便的抬起本约束垫和平躺于约束垫的患儿,以便转移和运送患儿,不仅非常的方便、高效,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医护人员只能通过手抱的方式转移或运送患儿,导致医护人员腰背疼痛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CT射线防护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