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811 发布日期:2021-10-01 浏览:4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其制作方法 (Disassembly-free bottom die truss floor bearing pl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张思海 曹继涛 邓明科 卜新星 余嘉豪 于 2021-08-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其制作方法,该楼承板包括:预制底板;U型卡槽组件,所述U型卡槽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U型卡槽和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焊接于所述U型卡槽的下方,所述U型卡槽的下端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以及桁架,所述桁架卡接在所述U型卡槽上;所述锚固件和部分所述卡槽预埋或后插在所述预制底板中。本实施例中,利用预埋U型卡槽连接底板与桁架,使桁架楼承板浇筑后免拆底模,避免桁架与底板的焊接,方便施工,节省工期。U型卡槽下端开设纵向凹槽,通过预埋部分卡槽,在剩余的纵向凹槽部分进行后浇混凝土,可以保证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的连续性。(The embodiment of the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disassembly-free bottom die truss floor support plat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floor support plate comprises: prefabricating a bottom plate; the U-shaped clamping groove assembly comprises a U-shaped clamping groove and an anchoring piece which are fixedly connected, the anchoring piece is welded below the U-shaped clamping groove, and one or more longitudinal grooves are formed in the lower end of the U-shaped clamping groove; the truss is clamped on the U-shaped clamping groove; the anchoring piece and part of the clamping grooves are embedded in advance or inserted into the prefabricated bottom plate afterwards. In this embodiment, utilize pre-buried U type draw-in groove to connect bottom plate and truss, make truss building carrier plate pour the back die block of exempting from to tear open, avoid the welding of truss and bottom plate,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saves the time limit for a project. The lower end of the U-shaped clamp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longitudinal groove, and the remaining longitudinal groove part is subjected to post-cast concrete through the pre-embedded part of the clamping groove, so that the continuity of the prefabricated bottom plate and the post-cast concrete can be ensured.)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建筑用楼承板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建筑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随着当今世界人口的增多,土地资源正日益减少。因土地出让费用增加,按劳付人工费的不断上升,节能环保要求意识的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伴随楼房的高度不断增加,钢结构以其自重轻、高强度的优势正普遍应用于高层楼房建筑中。钢结构楼房建筑不断发展,传统项目现场浇板的施工方法已经很难跟上建筑主体采用钢结构的施工速度,从而影响了项目总体的施工进度。现场浇板的施工需要搭建模板以及脚手架等辅助设施,且项目现场钢筋绑扎工程量巨大,导致施工流程总体脱节。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建筑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克服上述施工缺点的永久性模板——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是在工厂内将钢筋焊接成钢筋桁架,然后将钢筋桁架与钢制底板焊接为一体的建筑制品。

现有技术中,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底板为压型钢板,板底需要做防火处理。由于底模板在混凝土凝结后不可拆卸,底面与传统混凝土不一致,不可直接进行抹灰工程,工序复杂,需要吊顶施工。另外,以水泥压力板为底板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由于水泥压力板材料强度及延性较低,在板材生产、运输及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裂缝,成品率低,并且由于施工过程裂缝存在,影响后期房屋交付。

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其制作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包括:

预制底板;

U型卡槽组件,所述U型卡槽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U型卡槽和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焊接于所述U型卡槽的下方,所述U型卡槽的下端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以及

桁架,所述桁架卡接在所述U型卡槽上;

其中,所述锚固件和部分所述卡槽预埋或后插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中。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卡槽的竖直段的上端设有朝向所述U型卡槽中心的耳板,所述耳板用于对所述桁架进行限位。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板的表面为流线型的曲面。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纵向凹槽平行排列。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锚固件为钢丝网。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底板的材料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桁架为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腹杆钢筋和下弦钢筋,所述上弦钢筋和所述下弦钢筋均水平设置,所述上弦钢筋通过所述腹杆钢筋与所述下弦钢筋固定连接,所述下弦钢筋卡接在所述U型卡槽内。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底板的宽度为600mm-4200mm,长度为1000mm-12000mm,厚度为5mm-50mm。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底板的厚度为15mm。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卡槽超出所述预制底板的顶面的高度为15mm-40mm。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砂、粉煤灰、水泥、硅灰、水和纤维制作复合材料;

利用上述复合材料制作预制底板,采用抄取法、流浆法、真空挤出成型工艺或者支模现浇工艺制作所述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制作为宽度600mm-4200mm,长度1000mm-12000mm,厚度5mm-50mm;

制作U型卡槽组件,所述U型卡槽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U型卡槽和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焊接于所述U型卡槽的下方,所述U型卡槽的下端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

通过预埋或后插所述U型卡槽组件,将所述锚固件和部分所述卡槽预埋或后插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中;

当所述预制底板达到预设强度时,将桁架和所述U型卡槽连接,形成楼承板。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将桁架和所述U型卡槽连接的过程为:将所述桁架放置于所述U型卡槽的上方,向所述桁架施加竖向压力,使所述桁架的下弦钢筋滑入所述U型卡槽的卡槽内。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卡槽的竖直段设有朝向所述U型卡槽中心的耳板,所述耳板用于对所述桁架进行限位,所述耳板的表面为流线型的曲线面。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利用预埋U型卡槽连接预制底板与桁架,使桁架楼承板浇筑后免拆底模,避免桁架与底板的焊接,方便施工,节省工期。U型卡槽下端开设纵向凹槽,通过预埋或后插部分卡槽、在剩余的纵向凹槽部分进行后浇混凝土,可以保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的连续性以及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的1-1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U型卡槽组件与预制底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U型卡槽与锚固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U型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预制底板,200.U型卡槽组件,201.U型卡槽,2011.纵向凹槽,2012.耳板,202.锚固件,300.桁架,301.上弦钢筋,302.腹杆钢筋,303.下弦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首先,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如图1-6所示,包括:预制底板100、U型卡槽组件200和桁架300。所述U型卡槽组件200包括固定连接的U型卡槽201和锚固件202,所述锚固件202焊接于所述U型卡槽201的下方,所述U型卡槽201的下端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2011。所述桁架300卡接在所述U型卡槽201上。其中,所述锚固件202和部分所述卡槽201预埋或后插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100中。

本实施例中,利用预埋U型卡槽连接预制底板与桁架,使桁架楼承板浇筑后免拆底模,避免桁架与底板的焊接,方便施工,节省工期。U型卡槽下端开设纵向凹槽,通过预埋或后插部分U型卡槽在剩余的纵向凹槽部分进行后浇混凝土,可以保证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的连续性。

对所述预制底板100和U型卡槽组件200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拉拔试验,其中,所述锚固件202采用钢丝网,结果见表1。

表1预制底板设计厚度所能承受的破坏荷载

由以上试验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预制底板100和U型卡槽组件200的连接结构的破坏荷载均高于行业要求的1.2kN,具有良好的传递荷载能力,确保连接结构的安全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U型卡槽201的竖直段的上端设有朝向所述U型卡槽201中心的耳板2012,所述耳板2012用于对所述桁架300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桁架300从所述U型卡槽201脱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板2012的表面为流线型的曲面,可使桁架300直接滑入所述U型卡槽201内,无需对桁架300的部件进行弯折或挤压,连接十分方便,节省工时。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卡槽201的下端设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2011,可以保证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的连续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多个所述纵向凹槽2011平行排列,均匀排布,可提高楼承板内部结构性能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固件202可以和所述U型卡槽201的下端连接。预埋锚固件202可以提高楼承板的强度,防止局部断裂。所述锚固件202可采用“一”字、“十”字、“田”字、“井”字及斜向交叉形状,锚固件直径可以为1mm-4mm,间距为20mm-200mm,预埋锚固件202距预制底板100底部的距离为为2mm-15mm,例如可以为5mm、8mm、10mm、12mm等,但也不限于此。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固件202和所述卡槽201的下端焊接,焊接工艺十分方便、连接十分牢固。所述锚固件202可以采用钢丝网、钢筋笼、连接钢筋等。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底板100的材料为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桁架300为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钢筋301、腹杆钢筋302和下弦钢筋303,所述上弦钢筋301和所述下弦钢筋303均水平设置,所述上弦钢筋301通过所述腹杆钢筋302与所述下弦钢筋303固定连接,所述下弦钢筋303卡接在所述U型卡槽201内。所述桁架300的上下弦钢筋直径为6mm-22mm,腹杆钢筋302直径为4-12mm,桁架300高度为70-300mm。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底板100的宽度为600mm-4200mm(例如800mm、1000mm、2000mm、3000mm等),长度为1000mm-12000mm(例如1200mm、2000mm、3000mm、35000mm、8000mm等),厚度为5mm-50mm(例如6mm、10mm、20mm、30mm、40mm等),可以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调整。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底板的厚度为15mm,此厚度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工程需要,使用频率高。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卡槽201可以采用钢板、铝板等可焊板材,U型卡槽201预埋或后插时超出预制底板100顶面高度为可以15mm-40mm,例如可以为20mm、30mm等等。U型卡槽201的厚度可以为2mm-5mm,例如3mm、4mm等。U型卡槽201内侧宽度可以为80mm。U型卡槽201垂直于桁架300方向(即横向)间距为200mm-300mm,沿桁架300方向(即纵向)间距为400mm-800mm。

其次,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的制作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0,用砂、粉煤灰、水泥、硅灰、水和纤维制作复合材料。

S20,利用上述复合材料制作预制底板100。采用抄取法、流浆法、真空挤出成型工艺或者支模现浇工艺制作所述预制底板100,所述预制底板100制作为宽度600mm-4200mm,长度1000mm-12000mm,厚度5mm-50mm。

S30,制作U型卡槽组件200,所述U型卡槽组件200包括固定连接的U型卡槽201和锚固件202,所述锚固件202焊接于所述U型卡槽201的下方,所述U型卡槽201的下端具有一个或多个纵向凹槽2011。

S40,预埋或后插所述U型卡槽组件200,将所述锚固件202和部分卡槽201预埋进所述预制底板100中。

S50,当所述预制底板100达到预设强度时,将桁架300和所述U型卡槽201连接,形成楼承板。

其中,当预制底板100采用支模现浇工艺时,首先按照预设尺寸制作预制底板100,其次将U型卡槽组件200按照设计定位预埋放置于预制底板100中,之后按照设计厚度浇筑所述符合材料,最后对预制底板100进行养护。其中U型卡槽组件200也可在高延性混凝土浇筑后、初凝前,按照设计定位后插入预制底板100中。

本实施例中,利用预埋U型卡槽连接预制底板与桁架,使桁架楼承板浇筑后免拆底模,避免桁架与预制底板的焊接,方便施工,节省工期。U型卡槽下端面开设纵向凹槽,通过预埋或后插部分U型卡槽,在剩余的纵向凹槽部分进行后浇混凝土,可以保证预制底板和后浇混凝土的连续性以及连接强度。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合理设置复合材料的组分以及配比,可以得到所需强度以及延展性良好的材料,以增强楼承板内部的连接结构以及楼承板整体的承载力。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按一定比例在搅拌机中加入水,在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砂、粉煤灰、水泥、硅灰,搅拌均匀,然后逐渐加入纤维,搅拌约15-20分钟,至纤维分散均匀无结块时停止搅拌即得。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将桁架300和所述U型卡槽201连接的过程为:将所述桁架300放置于所述U型卡槽201的上方,向所述桁架300施加竖向压力,使所述桁架300的下弦钢筋303滑入所述U型卡槽201的卡槽内。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板2012的表面为流线型的曲线面。桁架300的下弦钢筋303无需弯折即可滑入预埋U型卡槽201与预制底板100连接,减少生产工序,连接方便。

可选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U型卡槽201的竖直段设有朝向所述U型卡槽201中心的耳板2012,所述耳板2012用于对所述桁架300进行限位,防止所述桁架300从所述U型卡槽201脱离,保证结构的稳定性。所述耳板2012的表面为流线型的曲线面,使得桁架300很容易滑入所述U型卡槽201内,不用挤压桁架300,操作十分方便、快速。

以上实施例中,预制底板100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等效弯曲韧性、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等的数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JCT2461-2018《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测试。试件成型及养护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有关规定进行测试。按照以上试验方法得到本申请的预制底板100的力学性能实验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28d力学性能实验数据

通过以上试验数据可知:

1.复合材料抗压强度基本相当于C5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拥有高强度的抗压性能;

2.抗折强度均大于R3强度等级水泥纤维板的抗折强度13MPa;

3.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指标充分说明了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延性指标;

4.抗拉强度相当于C50混凝土抗拉强度2.64MPa的2-3倍,并且极限拉应变是普通混凝土极限拉应变0.0001的200倍以上,拥有非常良好的受拉变形能力。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双桁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楼承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