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44781 发布日期:2021-05-14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Alkoxy polyether an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containing heteroato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李应成 张卫东 金军 沈之芹 鲍新宁 沙鸥 于 2019-11-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强化采油技术中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差、活性低的技术问题。通过采用一种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分子通式:其中,R-1为C-1~C-(50)的脂肪基、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R-2、R-3、R-4独立选自乙基、丙基、丁基中的至少一种,x、y、z为0~100且大于0中的任意一个数;L-1、L-2独立选自含杂原子和两个自由端的连接基;X为包含1-1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亚烯基、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Y为阴离子基团;M为阳离子或阳离子基团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现有表面活性剂乳化能力差的技术问题,可用于油田强化采油过程。R-1─O─(OR-2)-x─L-1─(OR-3)-y─L-2─(OR-4)-z─X─Y~(a-)·a/bM~(b+)。(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eteroatom-containing alkoxy polyether anionic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mainly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poor emulsifying property and low activity of the surfactant in the pri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By adopting a heteroatom-containing alkoxy polyether anionic nonionic surfactant, the surfactant has the following molecular formula: wherein R is 1 Is C 1 ~C 50 Any one of the aliphatic group and the aromatic group of (1); r 2 、R 3 、R 4 Independently selected from at least one of ethyl, propyl and butyl, x, y and z are 0-100 and are largeAny number from 0; l is 1 、L 2 Independently selected from a heteroatom-containing and two free-end linking groups; x is any one of alkylene, alkenylene and arylene containing 1 to 10 carbon atoms; y is an anionic group; the technical scheme that M is cation or cation group better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prior surfactant has poor emulsifying capacit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 of oil fields. R 1 ─O─(OR 2 ) x ─L 1 ─(OR 3 ) y ─L 2 ─(OR 4 ) z ─X─Y a‑ ·a/bM b&#43; 。)

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石油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对石油的开采量及开采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现油气资源的高效开采,对于提高原油产量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常规的采油方法(一次和二次法)一般仅采出原油地质储量的1/3,还有约2/3的原油未能采出,因此提高采油率已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次采油技术则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方法,可分为四大类:一是热力驱,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等;二是混相驱,包括CO2混相、烃混相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三是化学驱;四是微生物采油,包括生物聚合物、微生物表面活性剂驱。化学驱是强化采油中非常重要并大规模实施的技术,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和注浓硫酸驱等以及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多种组合技术。化学驱的效果是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结果,物理作用是指驱替液的波及作用,而化学作用是指驱替液的微观驱油作用。化学作用的核心是降低驱替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及提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由于兼具亲油(疏水)和亲水(疏油)性质,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分子主要分布在油水界面上,可以显著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粘附功的减小,即原油易从地层表面洗脱下来,从而提高洗油效率。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效果还表现在使亲油的岩石表面润湿性反转、原油乳化、提高表面电荷密度及油滴聚并等作用,这是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驱技术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原因。

目前,国内外三次采油表面活性剂应用的最多的还是石油磺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烯烃磺酸盐等表面活性剂,见CN1203935A、CN1566258A、CN1458219A、CN1426833A、US2010/0282467。上述表面活性剂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等优点。但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日益深入,采油地层越来越深,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温度越来越高、水质矿化度也越来越高。然而上述表面活性剂耐盐性能,特别是耐二价阳离子性能较差,导致其不能适用于高温、高矿化度的油田区块。因此开发新型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对于三次采油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兼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温性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耐盐性,从而备受关注。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包括烷氧基羧酸盐、烷氧基磺酸盐、烷氧基硫酸酯盐等。如张永民、许虎君等分别报道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等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见:精细石油化工,2009,26(2),4~7;油田化学,2009,26(1),72~75;化学研究与应用,2009,21(7),964~968;日用化学工业,2008,38(4),253~256;CN201210188897.6)。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Oil ChemTechnology、BASF等也分别报道了烷氧基羧酸盐、烷氧基磺酸盐等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见SPE 154256;SPE 154261;US 7,629,299;US20120101010;US2011120707A1;US20140116690A1)。上述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非离子片段仅仅为乙氧基和/或丙氧基。而US20110281779中,披露了同时含有丁氧基BO、丙氧基PO、乙氧基EO非离子片段的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R1-BOx-POy-EOz-X-Ya- a/b Mb+,并显示了更优的性能。其中R1由C12-C36的线性或支化脂肪醇通过Guerbet反应二聚得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杂原子的新型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中同时包含杂原子N、S,以及复合聚醚官能团BO、PO、EO,一方面利于精确调控其与原油相互作用,解决现有强化采油技术中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差、活性低的技术问题。同时,其亲油基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C8-C18的亲油碳链,从而大大拓宽原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另外,在亲油基选择上,本更倾向于同时包含脂肪族与芳香族亲油基,从而增强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提高驱油性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含表面活性剂在高温高盐条件下乳化性能差、活性低的技术问题;以及表面活性剂原料来源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能力好、活性高,可包含脂肪族与芳香族亲油基,从而增强其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提高驱油性能的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如下分子通式:

R1─O─(OR2)x─L1─(OR3)y─L2─(OR4)z─X─Ya-·a/bMb+

其中,R1为C1~C50的脂肪基、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R2、R3、R4独立选自乙基、丙基、丁基中的至少一种,x、y、z为0~100且大于0中的任意一个数;L1、L2独立选自含杂原子和两个自由端的连接基;X为包含1-1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亚烯基、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Y为阴离子基团;M为使所述通式保持电荷平衡的阳离子或阳离子基团;a为Y的化合价的绝对值,b为M的化合价的绝对值。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1优选为C1~C50的烷基、烯基、芳基、稠环芳烃中的任意一种;更优选为C1~C30的烷基、烯基、芳基、稠环芳烃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杂原子优选为N和/或S。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L1、L2独立优选自-NR6-、-S-、-X1-R5-X2-中的至少一种,其中,X1、X2独立优选自NR6或S,R5优选自C0-C10亚烷基、亚烯基、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6优选自H或C1~C4的烷基;R5优选自C0时,则表示-X1-X2-直接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R5更优选选自C0-C6的亚烷基、亚烯基、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R6更优选选自H。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烷氧基聚合度x、y、z独立优选为1~100中的任意一个数,更独立优选为1~50中的任意一个数。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X优选为包含1-6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亚烯基、亚芳基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阴离子基团Y优选为羧酸根、磺酸根、硫酸根、磷酸根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羧酸根、磺酸根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M优选选自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选自Na+、K+、Mg2+、Ca2+、NH4 +中的至少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述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起始剂和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得到烷氧基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所述起始剂为含C1~C50的烷基醇、烯基醇、烷基酚、稠环芳烃酚中的任意一种;

b)将步骤a)得到的烷氧基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有机胺试剂或硫醇试剂进行反应,得到含N和/或S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c)将步骤b)得到的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磺化试剂或羧化试剂进行磺化或羧化反应,后经中和,得到所述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烷氧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140~200℃,反应压力优选为0~5MPa;所述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或环氧丁烷的摩尔比优选为1:(1~50);所述催化剂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合物、DMC双金属聚醚催化剂或磷腈催化剂,用量优选为起始剂的0.001~2.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步骤b)中的反应温度优选为100~200℃,反应压力优选为0~5MPa反应时间优选为1~10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磺化反应或羧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优选为80~200℃,反应压力优选为0~3MPa,反应时间优选1~10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烷氧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更优选为140~200℃,压力更优选为0.1~2.0MPa;所述步骤b)中的反应温度更优选为100~150℃,反应压力更优选为0.5~3MPa;所述步骤c)中的反应温度更优选为50~100℃,反应时间更优选为0.5~5小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磺化试剂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各类磺化试剂,例如卤代磺酸或/和其盐,例如但不限定为氯己基磺酸(钠)、对氯苯磺酸(钠)、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氯-2-丁烯-磺酸(钠)等;所述羧化试剂可以是本领域常用的各类羧化试剂,例如卤代羧酸或/和其盐,例如但不限定为氯乙酸(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述解决技术问题之一所述技术方案中任一所述的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应用并无特殊限定,例如但不限定在油气田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如将含本发明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注入地下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所述表面活性剂的使用浓度可为0.01w.t.%以上,优选为0.05w.t.%以上,更优选为0.05~1w.t.%。

本发明的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引入杂原子、烷氧基,以及所述链段设计,增强了表面活性剂与原油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可以更好地增溶原油;同时具有良好的洗油能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本发明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三次采油的表面活性剂组合物中具有以下优点:

(1)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高、乳化能力强。其在浓度0.05%以上时,即可与地下原油形成10-3~10-4毫牛/米的超低界面张力,增溶参数达到12以上。

(2)耐温、抗盐能力强。由于其同时含有BO、PO、EO等非离子基团,因而其抗盐能力显著提高;而不同官能团之间通过C-C键或C-O键相连,因而其水热稳定性高。

(3)与烷氧基相连的R1可以是为C1~C50的脂肪基、芳香基中的任意一种,表面活性剂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成本低。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含杂原子的烷氧基聚醚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更好地乳化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界面活性,对原油的增溶参数可达18以上,界面张力可达10-4毫牛/米,提高采收率可达15%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含杂原子N的苯酚聚醚羧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一定量的苯酚和以其质量计1%KOH为催化剂,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至80~90℃,开启真空系统,脱水1小时,而后用氮气吹扫3~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反应温度升高到200℃后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丁烷,控制反应压力<2.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加入计算量的水合肼,在温度100℃,压力为5MPa下反应1小时。而后升温至180℃,继续缓缓通入计算量的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再次加入水合肼并于100℃反应10小时。再次升温至150℃,并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乙烷,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反应压力不变),用氮气吹扫体系,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得不同聚合度的苯酚聚氧丁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80℃缓缓加入氯乙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5小时,经后处理得含杂原子N的苯酚聚醚羧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2】含杂原子N的壬基酚聚醚磺酸钙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一定量的壬基酚和以其质量计0.5%KOH为催化剂,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至80~90℃,开启真空系统,脱水1小时,而后用氮气吹扫3~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反应温度升高到170℃后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丙烷,控制反应压力<0.6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加入乙二胺,在温度150℃,压力为4MPa下反应8小时。而后缓缓通入计算量的环氧丁烷,反应结束后,再次加入乙二胺,在温度150℃,压力为4MPa下反应8小时;最后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乙烷,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反应压力不变),用氮气吹扫体系,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得到含杂原子N的壬基酚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90℃缓缓滴加的氯己基磺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5小时,而后加入氯化钙进行离子交换,得到含杂原子N的壬基酚聚醚磺酸钙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3】含N杂原子的十二烷基萘聚醚苯磺酸铵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十二烷基萘酚和以其质量计2.0%KOH及30ppm磷腈催化剂,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至80~90℃,开启真空系统,脱水1小时,而后用氮气吹扫3~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反应温度升高到180℃后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丁烷,控制反应压力<0.6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加入丙二胺,在温度200℃,压力为2MPa下反应6小时;而后通入计算量的环氧丙烷,反应结束后,再次加入丙二胺进行氨化反应;最后再次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乙烷,于150℃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反应压力不变),用氮气吹扫体系,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得到十二烷基萘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丙二胺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200℃并加入对氯苯磺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至原料完全转化,经后处理铵交换,得到含杂原子N的十二烷基萘聚醚苯磺酸铵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4】含杂原子S、N的甲氧基聚醚羧酸镁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一定量的甲醇和以其质量计0.5%KOH为催化剂,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至140℃后,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乙烷,控制反应压力<1.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继续缓缓通入1,3-丙二硫醇,在温度180℃,压力为2MPa下反应5小时;而后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丙烷反应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计算量的对苯二胺,在温度180℃,压力为2MPa下反应6小时;最后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丁烷,升温至200℃,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得到含杂原子的甲氧基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90℃缓缓滴加的氯乙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5小时,并用MgCl2进行离子交换,得到产品含杂原子S、N的甲氧基聚醚羧酸镁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5】含杂原子N的2-甲基-苄基聚醚磺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一定量的2-甲基-苄醇和以其质量计0.5%KOH催化剂,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170℃,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丙烷,控制反应压力<1.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加入对苯二胺,升温至200℃反应6小时;而后降温至150℃并通入计算量的环氧乙烷,反应结束后,加入乙二胺,再次升温至180℃反应4小时;最后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丁烷,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得到含杂原子N的2-甲基-苄基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苯二胺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80℃缓缓滴加的3-氯-2-羟基-丙磺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5小时,经后处理得含杂原子N的2-甲基-苄基聚醚磺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6】含杂原子N的顺-9-十八烯醇氧基聚醚磺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一定量的油醇(顺-9-十八烯醇)和以其质量计0.5%KOH催化剂,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至170℃,而后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丁烷,控制反应压力<1.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加入对苯二胺,升温至200℃反应6小时;而后降温至170℃并通入计算量的环氧丙烷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二胺,再次升温至180℃反应4小时;最后再次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乙烷,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反应压力不变),用氮气吹扫体系,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得到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90℃缓缓滴加的1-氯-2-丁烯-磺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5小时,经后处理得含杂原子N的顺-9-十八烯醇氧基聚醚磺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7】含杂原子N的长碳链聚醚羧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在聚合反应釜加入一定量的C30H61OH和以其质量计0.5%KOH及0.01%双金属聚醚催化剂(DMC),搅拌下将体系温度加热200℃后缓缓通入计量的环氧丁烷,控制反应压力<1.0MPa进行醚化反应。待该步反应结束后,加入对苯二胺,反应6小时;而后降温至170℃并通入计算量的环氧丙烷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乙二胺,再次升温至180℃反应4小时;最后降温至150℃,并加入计算量的环氧乙烷,再次进行醚化反应,直至反应结束(反应压力不变),用氮气吹扫体系,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得到长碳链聚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前述得到的产物及其2倍摩尔量的氢氧化钾置于反应器中,开动搅拌,于60℃碱化2小时,升温至90℃缓缓滴加的氯乙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5小时,经后处理得含杂原子N的长碳链聚醚羧酸钠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见表1。

【实施例8】表面活性剂乳化性能评价

按照SPE 113313方法进行相态评价,从而计算乳化能力。主要步骤如下:将所需体积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加入到玻璃管中,然后将原油加入到溶液中,水-油体积比(WOR)为~1.0。密封后进行混合。然后将其置于金属浴中,加热到设定温度,定期取出样品混合,以增强各相之间的传质。直至目测界面位置没有变化,就可认为达到平衡。其乳化能力以增溶参数SP表示,即单位体积或质量的表面活性剂在油中增溶水或在水中增溶油的体积或质量。结果见表2、3。

【实施例9】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性能评价

采用TX-500C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或者Dataphysics SVT20,在油藏温度,转速为5000转/分条件下,测定上述0.3wt%表面活性剂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变化,直至油滴平衡。结果见表2、3。

【实施例10】表面活性剂洗油性能评价

取一定量油砂,按照油:砂=1:4(质量比)在油藏温度下老化10天,每2小时搅拌5分钟;而后取出上述老化后的油砂5g,与0.3wt%的表面活性剂溶液按油砂:溶液质量比=1:10混合均匀,在油藏温度下老化48小时后,用石油醚萃取溶液中的原油,用50ml比色管定容,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30nm处比色分析。利用标准曲线计算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原油浓度。结果见表2、3。

【实施例11】表面活性剂驱油性能评价

按照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中的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在油藏温度进行模拟驱油实验。先用注入水水驱至无油,而后转注0.3PV(岩心孔隙体积)上述表面活性剂,然后再次水驱至无油,计算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2、3。

【比较例1】

按照CN201210188897.6方法制备C30H61O(CH2CH2O)10CH2CH2COONa,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见表2、3。

【比较例2】

按照US20110281779A1方法制备表面活性剂C30H61O-(BO)8-(PO)12-(EO)30-SO3Na,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见表2、3。

表1实施例1-7表面活性剂组成及结构

表2实施例1-7表面活性剂中高温性能

测试条件:

90℃,矿化度35,000mg/L,二价离子含量1,000mg/L,原油API=25,岩芯渗透率220mD

实施例 增溶参数 界面张力(mN/m) 洗油性能(%) 提高采收率(%)
1 12.5 0.00178 63 8.9
2 13.3 0.000997 68 9.2
3 17.2 0.000501 79 14.3
4 12.8 0.00160 62 9.3
5 14.1 0.00103 65 11.1
6 16.0 0.000611 73 13.3
7 13.3 0.000965 69 12.2
比较例1 6.8 0.0135 35 4.6
比较例2 8.0 0.00446 51 7.0

将实施例3制备的表面活性剂配制成不同浓度,测试与上述原油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浓度表面活性剂组与原油油水界面张力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表面活性剂对于测试的稠油具有很高的油水界面活性。

将本发明的表面活性剂,再次用于高温高盐稠油油藏,测试其油水界面张力,结果见表4。

表4实施例1-7表面活性剂高温性能

测试条件:

120℃,矿化度300,000mg/L,二价离子含量10,000mg/L,原油API=18,岩芯渗透率500mD

实施例 增溶参数 界面张力(mN/m) 洗油性能(%) 提高采收率(%)
1 14.1 0.00100 65 8.8
2 13.3 0.00203 67 9.3
3 18.0 0.000379 82 15.1
4 12.7 0.00343 66 8.4
5 16.4 0.00266 72 12.2
6 18.1 0.000421 74 14.9
7 15.2 0.00388 64 9.3
比较例1 5.6 0.0422 34 3.7
比较例2 9.1 0.00518 52 7.3

由表2、表3、表4结果可见,本发明制备的表面活性剂,其性能优良,与比较例1、2相比,本发明人惊奇地发现乳化能力和洗油性能均大幅提高,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提高采收率的效果。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仿乳胶聚氨酯软质泡沫用石墨烯改性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