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清洁器

文档序号:664402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真空清洁器 (Vacuum cleaner ) 是由 李泳柱 高廷旻 鱼秀汉 玄起卓 黄仁揆 于 2019-09-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真空清洁器包括:抽吸单元;主体,该主体包括旋风单元、本体以及本体盖,所述旋风单元用于从经由所述抽吸单元抽吸的灰尘中分离灰尘,所述本体形成用于储存被所述旋风单元分离的灰尘的灰尘容器,并且所述本体盖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本体的下侧;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布置在所述本体中,用于在与灰尘分离的空气穿过的过程中过滤空气;致动单元,该致动单元能够在所述本体中沿着所述过滤单元的外部和所述本体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移动;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布置在所述本体外,并且为了移动所述致动单元而进行操作;传递单元,该传递单元通过穿透所述主体将所述致动单元与所述操作单元连接,并且定位在所述本体中的形成旋风流的内圆周表面的径向外部。(The vacuum clean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embodiment includes: a suction unit; a main body including a cyclone unit for separating dust from the dust sucked via the suction unit, a body forming a dust container for storing the dust separated by the cyclone unit, and a body cover for opening or closing a lower side of the body; a filter unit disposed in the body for filtering air separated from dust during the air passes through; an actuating unit movable in the body along a space between an outside of the filter unit and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body; an operation unit that is disposed outside the body and that operates to move the actuation unit; a transmission unit connecting the actuating unit and the operating unit by penetrating the main body and positioned radially outward of an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in the body forming a cyclone flow.)

真空清洁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清洁器。

背景技术

清洁器是吸收或清洁目标清洁区域中的灰尘或颗粒以进行清洁的装置。

清洁器可以分类为:基于使用者的直接操纵边移动边进行清洁的手动真空清洁器;以及边自主移动边进行清洁的自动真空清洁器。

另外,基于清洁器的类型,可以将手动真空清洁器分类为罐式清洁器、直立式清洁器、手持式清洁器和棍式清洁器。

现有技术文献1:韩国专利公报10-2011-0106917。

现有技术文献1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真空吸尘器。

手持式真空吸尘器包括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将废物和灰尘与气流分离。

该分离装置包括离心机,该离心机包括一个或多个旋风部。

离心机包括第一旋风部,该第一旋风部包括集尘器,该集尘器包括壁。集尘器可以布置在第一旋风部的下部,并可以由基座打开或关闭。基座基于铰链旋转以打开或关闭集尘器。

第一旋风部中设置有多个孔,并且第一旋风部的一部分包括梯形盖。第二旋风部与第一旋风部在盖中连通。

在现有技术文献1中,第一旋风部的内部空气穿过多个孔并移动到第二旋风部,并且在空气穿过多个孔的过程中,灰尘堵塞盖的多个孔。由于多个孔堵塞严重,空气流动不顺畅,导致分离性能下降。

因此,使用者应定期对盖进行清洁。在现有技术文献1中,使用者需要旋转基座来打开集尘器,接近盖,并清洁盖,由于这种情况,清洁盖是不容易的。

另外,在现有技术文献1中,从第一旋风部和第二旋风部中分离出来的灰尘向下掉落,并聚集在基座上。

在由清洁器进行灰尘分离过程的同时,当清洁器的操作停止时,分离的灰尘以较低的密度储存在集尘器中。

特别地,由第一旋风部分离的灰尘与其重量相比占据非常大的体积,由于这个原因,为了维持灰尘收集性能,应该经常移除集尘器中的灰尘。

现有技术文献2:日本专利注册号3699679。

现有技术文献2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集尘箱内部的灰尘的技术。

集尘箱包括:灰尘分离室,其利用离心力从空气分离出灰尘;灰尘容纳室,其容纳流入的灰尘;进气筒,其布置在灰尘分离室的中央部分;以及过滤器,其布置在进气筒外部。

灰尘分离室的空气穿过过滤器,然后移动到进气筒中。

进气筒外部设置有外罐,外罐下方设置有压缩板,并且外罐的内圆周表面上设置有刷。外罐中设置有多个开口部,以不妨碍空气从灰尘分离室向进气筒的流动。

为了操纵外罐,外罐外部在外罐的直径方向上设置有操纵杆。该操纵杆布置在灰尘分离室外部。

因此,当使用者操纵操纵杆以下降外罐和压缩板时,外罐内表面上的刷对进气筒外部的过滤器进行清洁,并且压缩板对储存在灰尘容纳室中的灰尘进行压缩。

但是,在现有技术文献2中,外罐构造成在不操纵操纵杆的状态下围绕整个进气筒,因此为了使空气穿过外罐,在外罐中设置多个开口部。

然而,虽然外罐中设置有多个开口部,但是未设置开口部的部分充当空气阻流器,导致空气流动性能下降。

而且,由于外罐布置在进气筒的外部,在不操纵操纵杆的状态下,灰尘分离室的灰尘与外罐接触,因此外罐被污染,据此需要另外清洁外罐。

另外,在现有技术文献2中,由于操纵杆布置在灰尘分离室外部,因此为了使操纵杆能够竖直移动,应该在灰尘分离室中竖直设置槽缝。

操纵杆没有覆盖整个槽缝,由于这样,灰尘分离室内部的空气和灰尘会经由槽缝向外泄漏。

另外,在现有技术文献2中,没有任何结构能使外罐在上下移动中途不偏心,由于这个原因,外罐的竖直运动不顺畅。

另外,在现有技术文献2中,集尘箱可能会脱离清洁器主体,然后操纵杆可能被操纵,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清洁器,该清洁器基于压缩机构的操纵来压缩灰尘容器的灰尘并且容易地将灰尘从灰尘容器排出。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清洁器,其中,易于在灰尘容器的外部操纵灰尘容器中的可移动部。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清洁器,其中,可移动部在竖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而不会受到周边结构的干涉。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清洁器,其中,在引导体中布置有传递部的情况下,引导体中涡流减小,从而动力传递到可移动部,因此流入引导体中的灰尘容易移动到灰尘容器中。

技术方案

一种清洁器包括:抽吸部;主体,所述主体包括本体以及本体盖,所述本体包括旋风部以及灰尘容器,所述旋风部构造成从经由所述抽吸部抽吸的空气分离出灰尘,所述灰尘容器构造成储存由所述旋风部分离的灰尘,所述本体盖构造成打开或关闭所述本体的下部;过滤器部,所述过滤器部布置在所述本体中,并构造成在与空气分离的灰尘穿过所述过滤器部的过程中过滤空气;可移动部,所述可移动部构造成在所述本体中沿所述过滤器部的外部分与所述本体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移动;操纵部,所述操纵部布置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被操纵以移动所述可移动部;以及传递部,所述传递部布置在形成旋风流的所述本体的内圆周表面的径向外侧,所述传递部穿过所述主体并且将所述可移动部联接至所述操纵部。

所述本体可以限定用于储存灰尘的灰尘容器,并且所述传递部可以布置在所述灰尘容器的内圆周表面的径向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可以设置为圆柱形形状,引导体可以从所述本体向外突出,并且所述引导体中可以设置有供所述传递部移动的移动空间。

所述本体的内部空间可以经由连通孔与所述移动空间连通。

所述引导体可以从所述本体沿法线方向延伸,因此可以减少布置有传递部的引导体中的涡流,从而流入引导体中的灰尘可以容易地移动到灰尘容器中。

所述引导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中的空气流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游。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本体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可以设置有倒圆部。

在所述本体中在所述第一部分附近可以设置有向中心突出的突起部。沿本体的内圆周表面流动的空气可以被限制流向引导体。

所述可移动部可以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具有环形形状;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布置在所述移动空间中,以从所述框架径向向外延伸并穿过所述连通孔,因此可移动部和传递部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而不会受周边结构的干涉。

引导体的上侧壁中可以设置有供传递部穿过的开口。

所述连接部可以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从所述框架延伸;以及联接部,所述联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延伸部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并且所述传递部可以在所述联接部上的一部分处联接到所述联接部。

所述延伸部的延伸线可以穿过所述框架的中心,从而防止由于操纵部的操纵力借助传递部传递至框架的过程中的力矩引起框架旋转的现象。

所述连通孔可以包括:下孔,所述下孔的宽度大于所述联接部的直径;以及上孔,所述上孔延伸到所述下孔的上部分并且宽度小于所述下孔的宽度,从而联接部可以容易经由下孔插入引导体的可移动空间中。

所述上孔的宽度可以设定为大于所述延伸部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并且小于所述联接部的直径,从而使经由上孔流入引导体中的空气和灰尘的程度最小化。

所述框架可以包括从所述框架的外下端向下延伸的加压肋,并且所述连接部可以相对于所述加压肋的下部径向向外延伸,从而增大连接部与操纵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框架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助肋,所述辅助肋从所述加压肋的内圆周表面沿向内方向突出,从而提高灰尘压缩性能。

所述抽吸部可以包括入流引导件,所述入流引导件构造成引导空气的流动,使得在所述旋风部中产生旋风流,并且所述框架可以包括框架引导件,该框架引导件与所述入流引导件平行地延伸,用于引导沿着所述入流引导件流动的空气。

所述框架引导件可以从所述框架向下突出。

所述框架引导件可以相对于所述框架的中心布置在与所述加压肋相对的位置。

所述引导体的下侧壁可以布置在距所述本体的下端一定高度处,并包括下开口,并且所述下开口可以由密封构件覆盖。

所述密封构件的一部分可以经由所述下开口插入到所述引导体中,并且所述密封构件的上表面可以在靠近所述本体的中心的方向上向下倾斜。

所述清洁器还可以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构造成支撑所述过滤器部的下部,其中,所述可移动部还可以包括清洁部,该清洁部构造成为在下降过程中清洁所述过滤器部。所述支撑部的上端可以等于或小于所述过滤器部的直径,并且所述支撑部的外圆周表面可以设置成具有在靠近其下部的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直径。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压缩机构的可移动部布置在主体中,并且操纵部布置在本体外部,因此使用者可以操纵操纵部,因而可以压缩本体中的灰尘。

此外,当在本体盖打开本体的状态下操纵压缩机构时,灰尘可以借助可移动部向下移动,因此本体中的灰尘可以容易地从本体排出。

此外,由于可移动部布置在本体中,并且传递部布置在本体中产生旋风流的内圆周表面的内圆周表面的径向外侧,因此传递部和可移动部可以向上和向下移动而不会受到本体中结构的干涉。

此外,由于引导体中布置有与传递部连接的联接部,因此在使可移动部下降的过程中,流入引导体中的灰尘可以借助联接部移动至下部,并且可以从引导体的内部移动至灰尘容器。

此外,由于引导体在法线方向上从本体突出,因此可以减少流入引导体中的空气量,此外可以使引导体中的涡流最小化,从而流入引导体中的空气可以容易地从引导体排出。

此外,由于联接到引导体的下部的密封构件的上表面在靠近本体的中心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因此从引导体落到密封构件的上表面的灰尘可以容易地移动到灰尘容器中。

此外,由于用于引导空气的框架引导件包括在用于旋风流的框架中,因此可以在本体内顺畅地产生旋风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平放着位于地板表面上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与手柄部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2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压缩机构的可移动部、过滤器部和空气引导部的布置的图;

图6和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的立体图;

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部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芯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当从上方看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12是当从下方看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13是沿图6的线B-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6的线C-C剖切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移动部位于备用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16是图15的部分A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5的部分C的放大图;

图1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器部的下部安置在灰尘引导件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是沿图1的线D-D剖切的剖视图;

图21是沿图1的线E-E剖切的剖视图;

图22是沿图1的线F-F剖切的剖视图;

图23是沿图3的线G-G剖切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本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本体的引导体的立体图;

图26是沿图3的线H-H剖切的剖视图;

图27示出当引导体相对于法线方向倾斜延伸时以及当引导体沿空气流的切线的法线方向延伸时,引导体中的空气流的图;

图28是沿图3的线I-I剖切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下降的状态下的压缩机构和过滤器部的各自的位置的图;

图30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下降并压缩灰尘容器中的灰尘的状态的图;

图3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体的图;以及

图3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体和灰尘容器的内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为每个图中的元件添加附图标记时,应当注意的是,已经用于表示其他图中类似元件的类似附图标记用于任何可行情况的元件。此外,为了不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题,将排除与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相关的详细描述。

在描述本公开的元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之类的术语。这样的术语仅仅用于将相应的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相应的元件在其本质、顺序或优先性方面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可以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者连接至另一个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或层上或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层,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层。

本文中,径向可以表示与旋风流(例如,第一旋风部)的轴线的延伸方向相交的方向。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平放着位于地板表面上的状态的图,图3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与手柄部脱离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2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压缩机构的可移动部、过滤器部和空气引导部的布置的图。

参照图1至图5,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器1可以包括主体2。主体2可以包括抽吸部5,该抽吸部5抽吸含灰尘的空气。抽吸部5可以将含灰尘的空气引导至主体2。

清洁器1还可以包括与主体2联接的手柄部3。例如,手柄部3可以布置在主体2中的与抽吸部5相对的位置。然而,抽吸部5和手柄部3的位置不限于此。

主体2可以分离经由抽吸部5抽吸的灰尘,并且可以储存分离出的灰尘。

例如,主体2可以包括灰尘分离部。灰尘分离部可以包括用于通过旋风流分离灰尘的第一旋风部110。第一旋风部110可以与抽吸部5连通。

经由抽吸部5抽吸的空气和灰尘可以沿第一旋风部110的内圆周表面螺旋移动。

灰尘分离部还可以包括第二旋风部140,该第二旋风部从第一旋风部110排出的空气二次分离出灰尘。

第二旋风部140可以包括平行布置的多个旋风体142。空气可以分开地穿过多个旋风体142。

作为另一实施例,灰尘分离部可以包括单个旋风体部。

主体2例如可以设置为圆柱形形状,并且其外观可以由多个主体形成。

例如,主体2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0,其大致呈圆柱形形状;以及第二本体20,其与第一本体10的上部联接并且大致呈圆柱形。

第一本体10的上部可以限定第一旋风部110,并且第一本体10的下部可以限定灰尘容器112,该灰尘容器储存从第一旋风部110分离的灰尘。

第一本体10的下部(即,灰尘容器112的下部)可以由本体盖114打开或关闭,该本体盖114基于铰链旋转。

主体2还可以包括过滤器部130,该过滤器部布置成围绕第二旋风部140。

过滤器部130例如可以设置为圆柱形形状,并且可以将与第一旋风部110中的灰尘分离的空气引导至第二旋风部140。在空气穿过过滤器部130的过程中,过滤器部130可以过滤掉灰尘。

为此,过滤器部130可以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包括多个孔。网状部132不受限制,但可以由金属材料形成。

网状部132可以过滤空气,并且由于这一点,灰尘可能被收集在网状部132中,从而需要清洁网状部13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清洁器1还可以包括压缩机构70,该压缩机构用于压缩储存在灰尘容器(即,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

由于灰尘容器112的容量是有限的,在重复清洁过程中,灰尘容器112中储存的灰尘量可能会增加,因此清洁器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可能会受到限制。

如果灰尘容器112中储存的灰尘量增加,则使用者可以使本体盖114打开灰尘容器112,以清除灰尘容器112的灰尘。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压缩机构70压缩储存在灰尘容器112中的灰尘时,储存在灰尘容器112中的灰尘的密度增加,从而其体积减小。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清空灰尘容器112的次数减少,相应地,排空灰尘容器前的可用时间有利地增加。

压缩机构70还可以在移动过程中清洁网状部132。

压缩机构70可以包括:可移动部730,其可在主体2中移动;操纵部710,其由使用者操纵以移动可移动部730;以及传递部720,其将操纵部710的操纵力传递至可移动部730。

操纵部710可以布置在主体2外。例如,操纵部710可以布置在第一本体10和第二本体20之外。操纵部710可以布置成高于第一本体10。另外,操纵部710可以布置成高于可移动部730。

手柄部3可以包括:手柄本体30,其被使用者握持;以及电池壳体60,其布置在手柄本体30下方以容纳电池600。

手柄本体30可以覆盖操纵部710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引导操纵部710的移动。

在使用者用右手握持手柄本体30的状态下,操纵部710可以布置在手柄本体30的左侧。

因此,使用者可以用不握持手柄本体30的左手容易地操纵操纵部710。

操纵部710可以在平行于第一旋风部110的旋风流轴线A1的方向上移动。例如,第一旋风部110的旋风流轴线A1可以在灰尘容器112位于地板上的状态下沿竖直方向延伸。

因此,操纵部710可以在灰尘容器112位于地板上的状态下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手柄本体30中可以设置有槽缝310,用于操纵部710的移动。槽缝310可以在与第一旋风部110的旋风流轴线A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旋风流轴线A1的延伸方向可以是例如图中的竖直方向,因此,可以理解为下文所述的“竖直方向”表示旋风流轴线A1的延伸方向。

参照图2,主体2的直径D1可以设定成长于手柄部3的水平长度L1。手柄部3可以与主体2联接,使手柄部3的水平中心与主体2的中心相匹配。

操纵部710可以布置在例如主体2与手柄部3接触的边界部分。

基于主体2的直径与手柄部3的水平长度之间的差异,当清洁器1平放以使主体2和手柄部3接触地板F时,主体2的外圆周表面、手柄部3的外圆周面和地板F之间可以提供有空间,并且操纵部710可以布置在该空间内。

在该状态下,操纵部710可以与地板F分开。因此,可以防止在清洁器1平放在地板F上中间,由于操纵部710与地板F之间的碰撞而使操纵部710受损或被不理想地操纵。

传递部720例如可以设置为圆柱杆状,并且操纵部710可以与传递部720的上端部联接。即,传递部720可以包括设置为圆形形状的水平截面。

此外,传递部720可以在与第一旋风部110的旋风流轴线A1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

由于可移动部730布置在主体2中,并且操纵部710布置在主体2外,因此为了使可移动部730与操纵部710连接,传递部720的一部分可以布置在主体2外,并且传递部720的另一部分可以布置在主体2中。即,传递部720可以穿过主体2。另外,传递部720的布置在主体2之外的部分可以被手柄部3覆盖。

主体2还可以包括用于引导传递部720的引导体180。引导体180例如可以在第一本体10的外部布置成突出。

引导体180可以沿平行于第一旋风部110的旋风流轴线A1的延伸方向延伸。

引导体180可以与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并且传递部720可以在引导体180中移动。

下面将参照图示详细描述引导体180的详细结构。

主体2还可以包括用于产生抽吸力的抽吸马达220。由抽吸马达220产生的抽吸力可以施加至抽吸部5。

抽吸马达220可以布置在第二本体20中。

抽吸马达220可以相对于第一旋风部110的旋风流轴线A1的延伸方向布置在灰尘容器112和电池600的上方。操纵部720可以布置在与抽吸马达220的一部分相同的高度处,或者可以布置在比抽吸马达220高的位置处。

主体2还可以包括空气引导件170,该空气引导件用于将从第二旋风部140排出的空气引导至抽吸马达220。

第二旋风部140可以联接至空气引导件170的下部。过滤器部130可以在联接至第二旋风部140的情况下围绕第二旋风部140。

因此,过滤器部130可以布置在空气引导件170的下方。在操纵部710没被操纵的状态下,可移动部730可以布置在围绕空气引导件170的位置。

可移动部730可以包括用于清洁过滤器部130的清洁部7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构70在操纵部710没被操纵的状态下的位置可以称为备用位置。

在压缩机构730的备用位置处,整个清洁部740可以布置成在空气穿过过滤器部130的方向上不与过滤器部130重叠。

例如,在备用位置处,整个清洁部740可以布置成高于过滤器部130。因此,在备用位置处,可以防止清洁部740在空气穿过过滤器部130的过程中充当阻流器。

第二旋风部140的下方可以设置有灰尘引导件160。第二旋风部140的下部可以与灰尘引导件160的上部联接。另外,过滤器部130的下部可以安置在灰尘引导件160上。

灰尘引导件160的下部可以安置在本体盖114上。灰尘引导件160可以与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相隔,并且可以将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储存从第一旋风部110分离的灰尘的第一灰尘储存部120和储存从第二旋风部140分离的灰尘的第二灰尘储存部122。

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和灰尘引导件160的外圆周表面可以限定第一灰尘储存部120,并且灰尘引导件160的内圆周表面可以限定第二灰尘储存部122。

<压缩机构>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压缩机构70。

图6和图7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的立体图,并且图8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清洁部的立体图,图10是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芯部的立体图,图11是当从上方看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框架时的立体图,图12是当从下方看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框架时的立体图。

图13是沿图6的线B-B线剖切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6的线C-C剖切的剖视图。

参照图6至图14,可移动部730可以包括:用于清洁过滤器部130的清洁部740;用于支撑清洁部740的外周的框架760;以及用于支撑清洁部740的内周的芯部750。

<清洁部>

清洁部740可以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例如,清洁部740可以由橡胶材料形成。清洁部740可以设置为环形形状,以便清洁部740清洁过滤器部130的整个外周。作为另一实施例,清洁部740可以由硅或纤维材料形成。

此外,清洁部70可以在备用位置处在偏离过滤器部130的位置备用,在清洁过程中,清洁部740可以在清洁过滤器部130的外表面的同时移动。

清洁部740可以包括内圆周表面、外圆周表面、下表面749和上表面746。

清洁部740的内圆周表面可以包括清洁表面741,该清洁表面在清洁过程中接触过滤器部130的外表面。清洁表面741可以是面向过滤器部130的表面,并且可以是竖直表面。

因此,当清洁部740在整个清洁表面741接触过滤器部130的圆周的状态下下降时,清洁表面741可以移除附着至过滤器部130的外表面的灰尘。

下表面749可以是水平表面,并且清洁表面741可以从下表面749的内端部向上延伸。因此,下表面749可以垂直于清洁表面741。

如上所述,当清洁表面741为竖直表面且下表面749设置为垂直于清洁表面741的水平表面时,在清洁部740下降后上升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清洁表面741与下表面749之间的边界部分因与过滤器部130的摩擦而向内卷起的现象。

当清洁表面741和下表面749向内卷起时,会减少清洁表面741和过滤器部13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因此过滤器部130的清洁性能会由于清洁表面741而下降。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防止这种现象。

清洁表面741的直径可以设定为小于过滤器部130的直径。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清洁部740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因此在清洁部740下降的过程中,清洁部740可以在过滤器部130的半径方向上向过滤器部130的外侧变形,从而清洁表面741接触过滤器部130,并且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清洁表面741可以接触过滤器部130。

即,清洁表面741可以在接触过滤器部130的情况下压缩过滤器部130。由于清洁表面741可以在接触过滤器部130的情况下压缩过滤器部130,因此,可以有效地从过滤器部130移除附着至过滤器部130的灰尘。

另外,由于清洁部740由可弹性变形材料形成,并且清洁表面741的整个外周压缩过滤器部130,因此,即使在下降清洁部740的过程中,清洁部740的中心相对于旋风流轴线A1倾斜,也可以维持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压缩过滤器部130的状态,因此,可以对过滤器部130进行清洁。

清洁表面741的竖直长度可以设定为比下表面749的半径方向上的长度(图中的水平长度)长,从而提高了过滤器部130的清洁性能,并且在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中良好地进行弹性变形。

清洁部740的内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一内倾斜表面742,该第一内倾斜表面742从清洁表面741的上端向其径向外侧向上倾斜地延伸。

由于第一内倾斜表面742朝外侧向上倾斜,因此清洁部740中的第一内倾斜表面742的内径可以在靠近上部的方向上增大。另外,第一内倾斜表面742可以与过滤器部130的外圆周表面相隔。

清洁部740的外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一外倾斜表面748,该第一外倾斜表面748延伸成从下表面749的外端部向其径向外侧向上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外倾斜表面748相对于竖直线的倾斜角可以大于第一内倾斜表面742相对于竖直线的倾斜角。

因此,从竖直剖面看,清洁部740中的第一内倾斜表面742和第一外倾斜表面748之间的厚度可以在靠近下部的方向上减小。

这可以用于使得在清洁部740中将清洁表面741附着到过滤器部130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进行清洁部740的弹性变形。

清洁部740的内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从第一内倾斜表面742竖直延伸的内竖直表面743。

内竖直表面743可以确定芯部750的下端部在通过双重注塑将芯部750与清洁部740联接的过程中的位置。

清洁部740的外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一外竖直表面748a,该第一外竖直表面748a从第一外倾斜表面748的上端部竖直向上延伸。

第一外竖直表面748a的长度可以设定为长于内竖直表面743的长度。内竖直表面743可以布置成面对第一外竖直表面748。

在清洁部740中第一外竖直表面748a和内竖直表面743之间的厚度可以是最厚的。这可以是为了维持框架760和芯部750之间的联接状态,而不使清洁部740中的在第一外竖直表面748a和内竖直表面743之间的部分发生变形。

清洁部740的内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二内倾斜表面744,该第二内倾斜表面744从内竖直表面743的上端向其径向外侧向上倾斜。

清洁部740的外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二外倾斜表面748b,该第二外倾斜表面748b从第一外倾斜表面的上端向其径向外侧向上倾斜。

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的倾斜角可以与第二外倾斜表面748b的倾斜角基本相同。另外,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的倾斜角可以与第一外倾斜表面748a的倾斜角基本相同。

清洁部740的外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第二外竖直表面748c,该第二外竖直表面748c从第二外倾斜表面748b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

第二外竖直表面748c的上端可以借助上表面746连接至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的上端。

第二外竖直表面748b的上端和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的上端可以布置在同一高度。因此,清洁部740的上表面746可以是水平表面。

第二内倾斜表面744上可以设置有要与芯部750联接的联接伸出部745。

多个联接伸出部745可以在清洁部740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布置,以使芯部750与清洁部740之间的联接力增大。

联接伸出部745中的每一者均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从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突出。即,联接伸出部745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于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的法线形成一定的角度。

在联接伸出部745从第二内倾斜表面744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情况下,在清洁部74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联接伸出部745脱离芯部750。

清洁部740中的第一外倾斜表面748的一部分可以向内凹陷。例如,第一外倾斜表面748可以包括凹陷部747。

下面将参照图示描述凹陷部747的功能和位置。

<芯部>

芯部750可以接触清洁部740的上表面746和内圆周表面中的每一者的一部分。

例如,芯部750可以包括外倾斜表面758,该外倾斜表面758接触清洁部740的第二内倾斜表面744。

外倾斜表面758可以从下部到上部向径向外侧向上倾斜。

外倾斜表面758的倾斜角可以与清洁部740的第二内倾斜表面744的倾斜角相同。整个外倾斜表面758可以接触第二内倾斜表面744。

芯部750还可以包括内竖直表面751,该内竖直表面751从外倾斜表面758的下端竖直向上延伸。内竖直表面75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与清洁部740的内竖直表面743对准。

例如,芯部750的内竖直表面751和清洁部740的内竖直表面743可以各自是在竖直方向上连续的表面。

芯部750还可以包括内倾斜表面752,该内倾斜表面752从内竖直表面751的上端朝外侧向上倾斜。内倾斜表面752的倾斜角可以与外倾斜表面758的倾斜角基本相同。

芯部750还可以包括联接孔753,清洁部740的联接伸出部745插入其中。例如,多个联接孔753可以在芯部750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布置。

多个联接孔753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穿过芯部750。即,联接孔753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对于外倾斜表面758和内倾斜表面752中的每一者的法线形成一定角度。

每个联接孔753的一部分可以穿过外倾斜表面758和内倾斜表面752,并且另一部分可以穿过外倾斜表面758和内竖直表面743。

芯部750还可包括水平表面757,该水平表面757从外倾斜表面758的端部向外水平延伸。

水平表面757的径向长度可以比清洁部740的上表面746的径向长度长。

芯部750的水平表面757可以接触清洁部740的上表面746。在这种情况下,清洁部740的上表面746的前表面可以接触芯部750的水平表面757。

芯部750还可以包括外竖直表面756,该外竖直表面756从水平表面757的外端部竖直向上延伸。

芯部750的上表面754可以将外竖直表面756的上端连接到内倾斜表面752的上端。

在这种情况下,外竖直表面756的上端和内倾斜表面752的上端可以布置在相同的高度处。因此,芯部750的上表面754可以是水平表面。

芯部750还可以包括钩联接槽缝755,框架760的联接钩782要与之联接。

多个钩联接槽缝755可以在芯部750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布置,以使芯部750和框架760之间的紧固力增大。

芯部750的上表面754向下凹陷而可形成各个钩联接槽缝755。另选地,每个钩联接槽缝755均可以设置成穿过外竖直表面756的上部和内倾斜表面752的上部。

在所有情况下,框架760的联接钩782可以置于每个钩联接槽缝755的底表面上。

芯部750还可以包括凹陷部757,该凹陷部757设置在与凹陷部747对应的位置。

<框架>

框架760可以支撑清洁部740,并且可以与芯部750联接以固定清洁部740的位置。

框架760可以包括:内本体761a,其支撑清洁部740;以及外本体761b,其从内本体761a的上部向下延伸并且布置在内本体761a外侧。

内本体761a可以整体设置成从下部到上部向其径向外侧倾斜,并且外本体761b可以具有从内本体761a的上部竖直延伸到内本体761a的下部的形状。

内本体761a可以包括内本体底部761。内本体底部761可以是例如水平表面。

内本体761a可以包括第一内竖直表面761c,该第一内竖直表面761c从内本体底部761的内端部竖直向上延伸。第一内竖直表面761c可以接触清洁部740的第一外侧竖直表面748a。

内本体底部761可以布置成高于清洁部740的下表面749。因此,就整个可移动部730而言,清洁部740的下表面749可以布置在最下部。

内本体761a还可以包括第一内倾斜表面761d,该第一内倾斜表面761d从第一内竖直表面761c的上端向其径向外侧向上倾斜。

此外,内本体761a还可以包括第二内竖直表面761e,该第二内竖直表面761e从第一内倾斜表面761d的上端竖直向上延伸。

此外,内本体761a还可以包括水平表面780,该水平表面780从第二内竖直表面761e的上端向外水平延伸。

清洁部740的第二外倾斜表面748b可以置于第一内倾斜表面761d上。

清洁部740的第二外竖直表面748c可以接触第二内竖直表面761e。

内本体761a的水平表面780可以布置在与清洁部740的上端749相同的高度处。

因此,芯部750的水平表面757可以置于内本体761a的水平表面780和清洁部740的上表面749上。

即,内本体761a的一部分和芯部750的一部分可以相互联接以围绕清洁部740的上部的一部分。

内本体761a还可以包括第二内竖直表面781,该第二内竖直表面781从水平表面780的外端部竖直向上延伸。

内本体761a的第二内竖直表面781可以接触芯部750的外竖直表面756。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内竖直表面781的竖直长度可以设定为比芯部750的外竖直表面756的长度长。

因此,芯部750的整个外竖直表面756可以接触第二内竖直表面781。

联接钩782可以与内本体761a的第二内竖直表面781联接。多个联接钩782可以在第二内竖直表面781的圆周方向上彼此隔开布置。

每个联接钩782均可以从第二内竖直表面781的上部向内突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芯部750的上部的向上移动可以由联接钩782限制,并且芯部750的下部的向下移动可以由内本体761a的水平表面780限制。

外本体761b可以布置在内本体761a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围绕内本体761a的一部分,而不围绕整个内本体761a。

在这种情况下,未设置有外本体761b的部分可以是与主体2中的抽吸部5相邻的部分。

内本体761a的未被外本体761b围绕的部分处可以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凹陷部767。内本体761a的凹陷部可以设置在芯部750的凹陷部757与清洁部740的凹陷部747相对应的位置。

内本体761a的设置有凹陷部767的部分的高度可以低于内本体761a的未设置凹陷部767的部分的高度。

可移动部730中的凹陷部767、757和747中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成面向抽吸部5,并且可以在远离抽吸部5的方向上凹陷。

内本体761a和外本体761b可以借助一个或多个连接肋769彼此连接,以防止由于在可移动部730下降以压缩灰尘容器112中的灰尘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而使内本体761a和外本体761b之间发生相对变形。

框架760还可以包括框架引导件765,该框架引导件从内本体761a和外本体761b之间的边界部分向下延伸。

框架引导件765的竖直长度可以设定为比内本体761a和外本体761b中的每一者都长。框架引导件765的下端可以布置成低于内本体761a和外本体761b。

框架引导件765可以包括引导表面765a,该引导表面为平坦表面。引导表面765a可以在空气经由抽吸部5流入第一旋风部110的过程中引导螺旋气流。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框架引导件765的位置。

框架引导件765的下端可以布置成低于内本体761a和外本体761b,因此框架引导件765可以在可移动部730下降的过程中对储存在灰尘容器112中的灰尘向下加压。

框架760还可包括从外本体761b向下延伸的加压肋762。加压肋762可以设置成在其圆周方向上是倒圆的。加压肋762可以设置成在其圆周方向上是倒圆的。加压肋762可以布置在相对于框架760的中心与框架引导件765相对的位置处。

加压肋762可以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对储存在灰尘容器112中的灰尘向下加压。

在这种情况下,加压肋762可以以薄板状设置,并因此加压肋762对灰尘加压的加压区域可以是窄区域。因此,框架76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助肋762a,该辅助肋762a从加压肋762的内圆周表面向内突出,用于增加灰尘压缩区域。

为了更增加灰尘压缩效果,多个辅助肋762a可以在加压肋762的圆周方向上相互隔开布置。

各辅助肋762a均可以从连接肋769下方的部分延伸,或者可以独立于连接肋769将内本体761a与外本体761b连接,并且可以延伸至加压肋762。

辅助肋762a可以包括倾斜表面762b,以便在备用位置不阻碍空气的流动而压缩灰尘。

例如,倾斜表面762b可以从辅助肋762a向其径向外侧向下倾斜。即,辅助肋762b的突出长度可以在靠近其下部的方向上减小。

此外,辅助肋762b的下端可以布置成高于加压肋762的下端。

框架760还可以包括:从加压肋762向外延伸的延伸部763;和设置在延伸部763中的联接部764。

在本实施方式中,延伸部763和联接部764可以称为用于连接传递部720和框架760的连接部。

传递部720可以与联接部764连接。

例如,延伸部763可以从加压肋762的外圆周表面的最下部向外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延伸部763的延伸线可以穿过框架760的中心。

因此,可以防止在操纵部710的操纵力由传递部720传递到框架760的过程中发生力矩。

延伸部763的水平厚度可以设定为小于联接部764的直径。

联接部764可以大致为圆柱形形状。联接部764中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传递部720的容纳槽764a。容纳槽764a可以从联接部764的上表面向下凹陷。

如上所述,传递部720可以设置为长杆形形状,该长杆形形状为圆柱形形状。这可以是为了使传递部720在穿过引导体180的状态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顺畅地移动。

因此,传递部720的下端可以插入到联接部764的上部处的容纳槽764a中。

联接部764还可以包括安置表面764b,容纳到容纳槽764a中的传递部720的下端安置在该安置表面上。

紧固构件S1可以在传递部720容纳到容纳槽764a中并安置在安置表面764b上的状态下在联接部764的下部紧固至传递部720。紧固构件S1可以是例如螺栓。

联接部764的基底上可以设置有容纳槽764c以接纳容纳在其中的螺栓的头部。另外,传递部720中可以设置有紧固槽722,紧固构件S1紧固至该紧固槽722。

因此,紧固孔764d穿过容纳槽764c和安置表面764b,紧固构件S1可以穿过紧固孔764d,并且可以紧固至传递部720的紧固槽722。

在传递部720与联接部764联接的状态下,传递部720可以与框架760的外圆周表面(外本体的外圆周表面)隔开。

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部740可以与芯部750和框架760通过双重注塑设置成一体。

图1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可移动部位于备用位置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6是图15的部分A的放大图。

参照图15和图16,可移动部730可以布置成在备用位置处围绕空气引导件170的外周。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引导件170的外圆周表面可以形成有向内凹陷的容纳空间171,以使可移动部730在围绕空气引导件170的外部的状态下向外突出的程度最小化。

可移动部730的一部分可以容纳到容纳空间171中。

空气引导件170的外圆周表面还可以包括接触表面175,该接触表面175接触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接触表面175可以布置在可移动部730的外圆周表面的容纳空间171的下方。

在这种情况下,接触表面175可以是布置成面对清洁表面741的竖直表面。接触表面175的竖直长度可以设定为比清洁表面741的长度长。

因此,整个清洁表面741可以在备用位置与接触表面175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空气引导件170的设置有接触表面175的部分的外径可以设定为大于清洁部740的设置有清洁表面741的部分的内径。

因此,清洁部740在备用位置处可以沿接触表面175的径向向外弹性变形,并且清洁表面741可以以弹性变形状态与接触表面175接触。

即,在备用位置处,由于清洁表面741处于压缩接触表面175的状态,因此清洁表面741与接触表面175之间的摩擦力会增大,因而可以防止清洁表面741在操纵部710未被操纵的状态下沿接触表面175滑动。

为了防止在备用位置处在可移动部730容纳到容纳空间171中的状态下,颗粒被引入到可移动部730与空气引导件170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中,空气引导件170可以包括接触伸出部172,并且框架760可以包括供安置接触伸出部172的伸出部安置槽768。

接触伸出部172可以从空气引导件170的外圆周表面的上侧向下突出。可以沿着空气引导件170的圆周方向连续设置接触伸出部172。即,接触伸出部172可以设置成环形形状。

伸出部安置槽768可以形成为框架760的上表面边缘向下凹陷。伸出部安置槽768可以设置为环形形状以便具有环形形状的接触伸出部172安置在其中。

因此,在备用位置处,在竖直方向上布置成相互隔开的清洁表面741和伸出部安置槽768可以分别接触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和接触伸出部172。

因此,两个接触点可以防止颗粒流向空气引导件170和可移动部730之间的间隙。

第二旋风部140上可以设置有排出引导件150,该排出引导件150引导第二旋风部140中与灰尘分离的空气排出。

排出引导件150可以与空气引导件170的下部联接。空气引导件170的下外周处可以限定有联接空间175,排出引导件150的边缘部分要布置至该联接空间175。

空气引导件170的一部分可以借助联接空间175安置在排出引导件150的上表面151上。

空气引导件170可以包括:第一表面173,其在从接触表面175的下端部向内部的方向上大致水平延伸;以及第二表面174,其从第一表面173的内端部大致竖直向下延伸。

此外,第一表面173和第二表面174可以限定联接空间175。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一表面173可以安置在排出引导件150的上表面171上。

排出引导件150可以包括外圆周表面152。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的直径可以设置为小于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的直径,以使得在可移动部730下降时清洁部740不受排出引导件150引起的干涉而顺畅地下降(直径差为D1)。

此外,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还可以包括锥形表面153,以便在清洁表面741偏离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时,清洁部740顺畅地下降。锥形表面153可以是连接排出引导件150的上表面151和外圆周表面152的倾斜表面。锥形表面153可以是倾斜的,以便使其直径在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到上部的方向上减小。

在这种情况下,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的最小直径与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可以是D2。即,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的上端可以向内凹陷,并且上端部中的凹陷深度可以为最大。

因此,当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偏离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时,清洁表面741可以基于弹性恢复力朝锥形表面153恢复到原始形状。此时,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可以接触锥形表面153的至少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可以设定为小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的最大直径。

因此,当清洁部740在清洁表面741布置在锥形表面153上的状态下连续下降时,清洁表面741可以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向其径向外侧弹性变形,并可以在以弹性变形状态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接触的情况下下降。

图17是图15的部分B的放大图。

参照图15至图17,排出引导件150还可以包括安置表面156,空气引导件170布置在该安置表面上。

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179可以联接至空气引导件170的下表面,并且可以安置在安置表面156上。

排出引导件150的内圆周表面可以设置成包括多层,并且可以包括第一内圆周表面157和第二内圆周表面158。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内圆周表面157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二内圆周表面158的直径。排出引导件150的内圆周表面可以设置为具有单一直径的一个内圆周表面。

当空气引导件179安置在排出引导件150上时,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二表面174可以面向排出引导件150的第一内圆周表面157。

基于排出引导件150联接至空气引导件170的过程中的组装公差,第一内圆周表面157的直径可以设定为大于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二表面174的直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设计成使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的最小直径与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的直径之间的差值D2小于排出引导件150的第一内圆周表面157的直径与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二表面174的直径之间的差值D3。

虽然不受限制,但D3可以是D2的1.7倍或以上。

当排出引导件150的第一圆周表面157的一部分由于组装误差而尽可能地靠近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二表面174以至于接触时,排出引导件150的第一圆周表面157的直径与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二表面174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可以在与相应部分相反的部分处比D3更多地增加。

例如,由于设计为即使在排出引导件150的第一圆周表面157的直径与空气引导件170的第二表面174的直径之间的差值增大时,D2也大于D3,因此,防止了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的具有最小直径的部分布置成在其径向上比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更向外突出的现象。

图18是图15的部分C的放大图。

参照图18,排出引导件150的下部可以设置为圆柱形形状,并且其一部分可以容纳到具有圆柱形形状的过滤器部130中。

排出引导件150可以包括插入到过滤器部130中的插入部158。插入部158的外圆周表面158a的直径可以设定为小于过滤器部130的内径,以便插入部158插入到过滤器部130中。

在排出引导件150的插入部158插入到过滤器部130中的状态下,排出引导件150的一部分可以安置在过滤器部130的上表面上。

过滤器部130的外径可以设定为小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的直径,以便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接触的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在下降过程中顺畅地下降至过滤器部130。

因此,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可以从排出引导件150的外圆周表面152顺畅地移动至过滤器部130的外表面。

如上所述,过滤器部130的外径可以大于清洁表面741的直径。

图1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过滤器部的下部安置在灰尘引导件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参照图4和图19,灰尘引导件160可以包括:储存壁161,其限定第二灰尘储存部122;以及支撑部164,其设置在储存壁161的上侧以支撑第二旋风部130。

储存壁161可以设置成包括具有圆形形状的水平截面的柱状,并且其直径可以设置成从其上部向下部缩小,以使第一灰尘储存部120的空间最大化。

灰尘引导件160还可以包括防散落肋162,该防散落肋从储存壁161的上端向下延伸。

防散落肋162可以设置为例如圆柱形形状,并且可以在与储存壁161隔开的情况下围绕储存壁161的上部。

储存壁161的直径可以在靠近其下部的方向上减小,因此储存壁161的外圆周表面和防散落肋162之间可以提供有空间。

旋风流可以在沿着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移动的同时下降。当在旋风流下降的过程中旋风流到达本体盖114时,可以再次将旋转移动变为上升移动。

例如,当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进行气流的上升移动时,可能存在储存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散落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防散落肋162和储存壁161之间的空间中,借助防散落肋162可以再次将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气流的上升移动再次改变为下降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储存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的散落,从而解决了灰尘反向移动到第二旋风部140的问题。

防散落肋162可以从储存壁161的上端向下延伸,因此通过利用防散落肋162,从第一旋风部110中分离的灰尘可以随旋风流顺畅地移动到第一灰尘储存部120。

支撑部164可以包括插入到过滤器部130的下部中的插入部165。当支撑部164的插入部165插入到过滤器部130的下部中时,过滤器部130的下端可以安置在支撑部164中的插入部165的外周布置的支撑表面166上。

在过滤器部130安置在支撑表面166上的状态下,清洁部740可以在降低时沿着过滤器部130滑动。

为了防止支撑部164的外圆周表面167在清洁部740下降的过程中干涉清洁部740,支撑部164的外圆周表面167可以设置成直径在靠近下部的方向上减小。即,支撑部164的外圆周表面167可以在靠近下部的方向上向内倾斜。

此外,支撑部164的外圆周表面的最大直径可以等于或小于过滤器部130的外圆周表面的直径。

此外,在移动部730下降的过程中,储存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被压缩,并且当支撑部164的外圆周面167向内倾斜时,被压缩的灰尘可以容易地下降。

防散落肋162可以从支撑部164和储存壁161之间的边界部分向下延伸。防散落肋162的外圆周表面可以倾斜以构造与支撑部164的外圆周表面167连续的表面。即,防散落肋162的外圆周表面的外径可以在靠近下部的方向上减小。

图20是沿图1的线D-D剖切的剖视图,图21是沿图1的线E-E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22是沿图1线的F-F剖切的剖视图。

参照图1以及图20至图22,操纵部71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711,其布置在手柄部3内;以及第二部分713,其从第一部分711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布置在手柄部3外侧。

由于第二部分713布置在手柄部3外侧,因此使用者可以按压第二部分713的上表面。在操纵部710中,第二部分713可以被称为按压部。

此外,操纵部710可以布置成高于可移动部710。虽然不限于此,但操纵部710可以布置成靠近手柄部3的上表面。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检查操纵部710以按压操纵部710。

第一部分711可以包括第一侧部711a,该第一侧部分711a面向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并且设置成具有与第二主体2的外圆周表面基本相同的曲率。

第二本体20可以包括引导肋190,该引导肋190引导第一部分711的一部分。引导肋190可以从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可以沿竖直方向延伸。

为了使第一部分711稳定地向上和向下移动,引导肋19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是倒圆的。因此,第一部分711还可以包括第二侧部711b,该第二侧部711b被倒圆以具有与引导肋190的曲率基本相同的曲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分711的第一侧部711a可以接触第二本体20,并且第一部分711的第二侧部711b可以接触引导肋190。

当操纵部710在第一部分711的多个点接触外周结构的状态下下降时,可以防止操纵部710在下降过程中沿水平方向倾斜的现象,因此可以稳定地下降操纵部710(上升情况与此相同)。

传递部720可以与第一部分711连接。第一部分711中可以设置有配合槽712,传递部720的一部分配合到其中。

为了防止在操纵该操纵部710的过程中,传递部720和操纵部710各自的相对旋转,传递部720的供插入配合槽712的部分724的水平截面可以设置为非圆形形状。

因此,配合槽712的截面可以设置为非圆形形状。配合槽712可以通过向上凹陷第一部分711的下表面而形成。

操纵部7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3之间的颈部714。

颈部714可以设置成具有比第一部分711和第二部分713各自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窄的宽度。颈部714可以布置在手柄部3的槽缝310中。

手柄本体30可以包括引导端部311,该引导端部311在颈部714布置在槽缝310中的状态下与颈部714接触。

颈部714的一侧可以接触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并且其另一侧可以接触引导端部311。引导端部311可以与颈部714面接触。

当引导端部311如上所述与操纵部710的颈部714接触时,可以防止操纵部710沿左右方向倾斜并沿水平方向旋转的现象,因此可以稳定地下降操纵部710(与上升的情况相同)。

由于使用者应该按压第二部分713,因此第二部分713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设置成比第一部分711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

此外,第二部分713可以相对于颈部714弯曲成与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间隔一定距离,从而确保在第二本体20与手柄本体30之间的边界部分处有使第二部分713能够被按压的空间。

因此,第二部分713可以与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隔开。即,第二部分713可以包括在远离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的方向上倒圆的侧部。

由于第二部分713弯曲成与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因此在下降操纵部710的过程中,第二部分713可以在覆盖槽缝310的同时下降,从而使手柄部3的内部结构经由槽缝310暴露在外部的程度最小化。

参照图20,在关于第二本体20的外圆周表面的切线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传递部720的虚线A2可以布置成穿过第二部分713或在竖直方向上与第二部分713重叠。

此外,第二部分713可以在颈部714处弯曲,使操纵部710的第二部分713布置至手柄部3的左侧,并且布置成在右手握持手柄部3的状态下靠近手柄部3。因此,使用者可以容易地检查和操纵该操纵部710的第二部分713。

在压缩机构70布置在备用位置的状态下,用于弹性地支撑操纵部710的弹性构件790可以由引导肋190支撑。

当弹性构件790支撑操纵部710时,可以防止压缩机构70由于压缩机构70的重量而不期望地下降。

详细地,弹性构件790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体792;支撑体794,其从第一弹性体792的上端以弯曲状延伸并支撑操纵部710的下部;以及第二弹性体796,其从支撑体794的上端延伸。

第一弹性体79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并且其下部的一部分可以弯曲并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即,第一弹性体792可以设置为例如L形形状。

因此,第一弹性体792可以包括竖直延伸部792a和水平延伸部792b。

竖直延伸部792a可以接触引导肋190。

支撑肋191可以从引导肋190沿水平方向延伸。另外,第一弹性体792的水平延伸部792b可以安置在支撑肋191上。

第二主体20的外圆周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弹性体792的位置的固定肋192。固定肋192可以设置成例如L形形状。

固定肋192可以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竖直肋192a;以及从竖直肋192a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肋192b。

竖直延伸部792a可以布置在竖直肋192a和引导肋190之间。另外,水平延伸部792b可以布置在支撑肋191和水平肋192b之间。

为了限制第一弹性体792的竖直移动和水平移动,竖直延伸部792a可以接触竖直肋192a和引导肋190,并且水平延伸部793可以接触支撑肋191和水平肋192b。

竖直肋192a的竖直长度可以设定为短于竖直延伸部792a的长度,以便竖直延伸部792a的一部分弹性变形。

因此,竖直肋192a可以只接触竖直延伸部792a的一部分,并且竖直肋192a的不与竖直延伸部792a接触的部分可以弹性变形。

为了防止竖直延伸部792a在竖直肋192a弹性变形的过程中被竖直肋192a损坏,竖直肋192a的上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倾斜表面192c。

倾斜表面192c可以设置成在从竖直肋192a的上端到竖直延伸部792a的方向上向下倾斜。

支撑体794可以包括:第一倾斜部794a,其在竖直延伸部792的上端沿靠近传递部720的方向向上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794b,其在第一倾斜部794a的上端沿远离传递部720的方向向上倾斜。

引导肋190中可以设置有供支撑体794穿过的槽缝194。

传递部720可以与引导肋190在水平方向上隔开布置,并且支撑体794可以在引导肋190和传递部720之间以布置成穿过槽缝194。另外,支撑体794可以支撑操纵部710的第一部分711的下表面。

第一倾斜部794a和第二倾斜部794b中的每一者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设定为比槽缝194的长度长,以便支撑体794支撑操纵部710的第一部分711的下表面。

第一倾斜部794a和第二倾斜部794b中的每一者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可以设定为比竖直延伸部792a和传递部720中的每一者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短,以防止支撑体794在支撑操纵部710的第一部分711的情况下接触传递部720。

因此,操纵部710的第一部分711的下表面可以基本上接触第二倾斜部794b。

槽缝194可以包括:接触第一倾斜部794a的第一倾斜表面194a;以及接触第二倾斜部794b的第二倾斜表面194b,以防止在操纵部710的第一部分711的下表面与第二倾斜部794b接触的状态下,由于压缩机构70的重量导致的支撑体794的弹性变形而引起压缩机构70向下下垂的现象。

第二弹性体796可以从第二倾斜部794b的上端竖直延伸。第二弹性体796可以接触引导肋190,以防止支撑体794过度变形,并维持第一倾斜部794a和第二倾斜部794b中的每一者的倾斜角度。

弹性构件790中的支撑体794可以布置在操纵部710的竖直移动路径上。

因此,弹性构件790可以在操纵所述操纵部710之前向操纵部710提供弹力。此外,在操纵所述操纵部710以对弹性构件790加压并使之变形之后,弹性构件790可以不向操纵部710提供弹力。

在操纵部710的初始操纵阶段,可以施加大于弹性构件790的弹力的力来使弹性构件790变形,并且在弹性构件790变形后,可以在不向操纵部710施加弹性构件790的弹力的状态下对操纵部710进行按压,从而减少施加至操纵部710的力。

即,弹性构件790可以在下降操纵部710的过程中不持续地向操纵部710提供弹力,从而可以减少用于操纵所述操纵部710的力。

如上所述,引导体180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0的外部。

引导体180可以从第一本体10的外圆周表面突出,并且引导体180的上侧壁181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与传递部720重叠。

因此,传递部720可以穿过引导体180的上侧壁181。引导体180的上侧壁181可以基本上是水平表面,并且传递部720穿过的开口182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穿过上侧壁181。

即,传递部720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穿过开口182,并且即使在传递部720穿过开口182的状态下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实施方式,传递部720可以穿过开口182,而且用于提供传递部720移动的路径的开口182的尺寸可以最小化,从而防止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气和灰尘经由开口182向外部泄漏。

开口182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设置为具有在靠近其下部的方向上增大的直径,从而在传递部720穿过引导体180的上侧壁181的状态下,传递部720在竖直方向上顺畅地移动。即,开口182可以包括下倾斜表面183。开口182的最小直径可以与传递部720的外径基本上相同。

因此,传递部720可以接触开口182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可以不与布置在开口182中的另一部分接触。

传递部720与开口18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因此开口182的外周表面与传递部720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减小,从而传递部720可以顺畅地上下移动。

框架760的与传递部720联接的联接部764可以竖直地布置在开口182的下方。即,穿过开口182的传递部720可以与联接部764联接。

联接部764的直径可以设定为大于开口182的直径。

此外,联接部764可以在备用位置接触上侧壁181的下表面。因此,联接部764可以在备用位置覆盖开口182。

因此,在可移动部730布置在备用位置的状态下,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气和灰尘经由开口182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用者在一个方向上操纵所述操纵部710时,压缩机构70可以下降,并且在压缩机构70移动至下降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在另一个方向上上升操纵部710,使操纵部710回到备用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器1可以不包括用于将压缩机构70从下降位置返回到备用位置的返回装置。

当压缩机构70布置在备用位置时,该返回装置可以防止压缩机构70由于其重量而下降。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提供返回装置,但压缩机构70在备用位置处可以不由于其重量而下降。

这是因为,压缩机构70的在备用位置处支撑压缩机构70的三个部分。

首先,操纵部710的第一部分711可以由弹性构件780支撑,因此操纵部710的下降可以被压缩机构70的重量限制。如上所述,弹性构件780可以不在操纵部710的下降期间的除初始时段以外的时段向操纵部710提供弹力。

其次,由压缩机构70的重量引起的压缩机构70的下降可以被传递部720与开口18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限制。即,由于传递部729与开口182的外周表面接触,因此传递部720与开口182的外周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充当压缩机构70的支撑力。

第三,由压缩机构70的重量引起的压缩机构70的下降可以被空气引导件170的接触表面175与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之间的接触摩擦力限制。

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三种结构,不需要用于返回压缩机构70的返回装置,因此,可以省去形成和布置返回装置的结构,从而简化结构。

另外,返回装置可能会由于灰尘穿入返回装置中而无法顺畅操作,因此,可以防止压缩机构70无法顺畅移动的现象。

图23是沿图3的线G-G剖切的剖视图,图24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本体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并且图25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本体的引导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23至图25,引导体180可以具有通过向外凹陷第一本体10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结构,并且引导体180可以提供用于传递部720和联接部764的移动的移动空间188。

引导体180可以是倒圆的,以从第一本体10向外凸出。即,引导体180的水平截面可以设置为大致半圆形形状。

移动空间188可以与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间可以经由连通孔与引导体180的移动空间188连通。

连通孔可以包括上孔185和下孔186,下孔186从上孔185向下延伸且宽度大于上孔185的宽度。

将下孔186的宽度设定为大于上孔185的宽度的原因是为了使可移动部730的联接部764能够经由下孔186容易地插入到移动空间188中。因此,可以提高可移动部730的可组装性。

例如,下孔186的宽度W1可以设定为大于联接部764的直径。

此外,在联接部764穿过下孔186的状态下,联接部764的外圆周表面可以与引导体180的内圆周表面隔开。这是为了防止在压缩机构70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中,联接部764与引导体180的内圆周表面之间的摩擦。

第一本体10可以包括一对肋187,所述一对肋187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隔开。这对肋187可以基本上限定上孔185。即,上孔185可以布置在一对肋187之间。

一对肋187可以设置在与第一本体10的移动空间的上部空间对应的部分处,以便减小上孔185的宽度。

一对肋187之间的间隔(即,上孔185的宽度)可以设定为小于联接部764的直径且大于框架760的延伸部763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

因此,当旋风流在第一本体10的上部旋转时,可以使穿入移动空间188中的灰尘量最小化。

引导体180的下侧壁188可以布置在距离第一本体10的下端部一定高度处,并且下侧壁188中可以设置有下开口189。

在组装过程中,下开口189可以提供这样的路径,用于将联接部764紧固到传递部720的工具在可移动部730布置在第一本体710中且联接部764布置在引导体180中的状态下穿过该路径移动。

因此,密封构件80可以联接至下开口189,以防止组装完成后空气泄漏。例如,密封构件80可以包括插入部81,该插入部81经由开口189插入到引导体180的空间中。

此外,密封构件80还可以包括用于限制插入部81的插入深度的止挡器82,该止挡器82的水平截面面积大于插入部81的水平截面面积。

密封构件81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形成,因此即使没有单独的联接装置,插入部81也可以插入到引导体180中,从而密封构件80可以联接至引导体180。

密封构件80的上表面可以在靠近第一本体10的中心的方向上向下倾斜。即,密封构件80可以包括倾斜表面83。

倾斜表面83的最低点可以邻近下孔186布置,并且可以布置成高于下孔186的最低点186a。

引导体180的移动空间188可以与第一本体10的内部空间连通,因此在使用清洁器1的清洁过程中,第一本体10的内部灰尘可能会移动到移动空间188。

已经移动到移动空间188的灰尘可以落至密封构件80的上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80的上表面可以是倾斜表面83,因此落至密封构件80的倾斜表面83的灰尘可以顺利地穿入到第一本体10中。

例如,即使当密封构件80的倾斜表面上聚集了灰尘时,联接部764也可以在压缩机构70的操作过程中对位于倾斜表面83上的灰尘向下加压,因此,倾斜表面83上的灰尘可以沿着倾斜表面83流入第一本体10中。

图26是沿图3的线H-H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27是示出当引导体相对于法线方向倾斜延伸时以及当引导体沿空气流的切线的法线方向延伸时,引导体中的空气流的图。图28是沿图3的线I-I剖切的剖视图。

首先,参照图26和图27,引导体180可以从第一本体10径向向外突出。

例如,引导体180可以在朝相对于沿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流动的空气流的切线A6或者第一本体10的切线的法线A7方向上突出。

当引导体180在朝法线A7的方向上突出时,可以减少流入引导体180中的空气量,而且可以使引导体180中的涡流最小化,由此流入引导体180中的空气可以容易地从引导体180排出。

参照图27的(a),当引导体相对于法线A7倾斜时,流入引导体中的空气量会增加,而且引导体中会形成涡流,由此流入引导体中的空气可能不会从引导体排出。

空气和灰尘可能同时流入引导体中,因此灰尘可能在引导体中处于停滞状态,因此传递部720可能无法在引导体中沿竖直方向顺畅地移动。

另一方面,参照图27的(b),当引导体180在朝法线A7的方向上突出时,流入引导体180中的空气量会减少,而且引导体180中的涡流会减少,由此流入引导体中的灰尘和空气可以顺畅地从引导体180排出。因此,传递部720可以在引导体180中顺畅地竖直移动。

参照图4、图26和图28,在抽吸部5联接至主体2的情况下,抽吸部5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A5可以不沿切向方向延伸到主体2。

为了使主体2中产生旋风流,空气可以在切向方向上流入第一本体10中,并可以沿着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移动。

因此,抽吸部5可以包括入流引导件52,该入流引导件52用于引导在抽吸部5中流动的空气在切向方向上流入第一本体10中。

因此,可以借助入流引导件52改变沿抽吸部5流动的空气的方向,并且空气可以流入第一本体10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构70移动到备用位置的状态下,可移动部7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成面向抽吸部5。即,就主体2的基底而言,可移动部73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布置在与抽吸部5相同的高度。

可移动部730可以布置在不面对抽吸部5的位置,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存在主体2的高度增加的问题。

在清洁过程中,在可移动部730布置在过滤器部130的外圆周表面与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之间的空间中的状态下,可以由可移动部730清洁过滤器部130。

因此,可移动部730的外圆周表面可以布置成邻近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

当可移动部730布置在从抽吸部5到第一本体10的路径上时,可移动部730可能充当阻流器,并因此流动性能可能会下降。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可移动部730充当流入第一本体10中的空气的阻流器的程度最小化,可以在可移动部730中设置如上所述的用于增大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与可移动部730的外圆周表面之间的空间的凹陷部。

详细地,凹陷部767可以在可移动部730中布置在这样的部分处,该部分布置在入流引导件52的第一延伸线A3和与第一延伸线A3平行地沿第一本体10的切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线A4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延伸线A3可以布置在第二延伸线A4和第一本体10的中心之间。

因此,可移动部730的外圆周表面与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之间的空间可以借助凹陷部767的凹陷深度而增大。因此,可以防止经由抽吸部5流入第一本体10中的空气与可移动部730直接碰撞。

为了使框架引导件765连续地引导空气沿着入流引导件52流动,框架引导件765可以布置在第一延伸线A3上,或者框架引导件765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延伸线A3平行。

由于可移动部730应布置在过滤器部130和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之间的空间中,因此应在不增加第一本体10的尺寸的情况下进行可移动部730的移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可移动部730可以沿内圆周表面101的径向向内设置,该内圆周表面101是使第一本体10能够产生旋风流的表面,并且传递部720可以沿内圆周表面101的径向向外布置,该内圆周表面101是使第一本体10中能够形成旋风流的表面。另外,传递部720可以借助框架760的延伸部763和联接部764与可移动部730连接。

即,传递部720可以沿在第一旋风部110中产生旋风流的内圆周表面的径向向外布置,并且可以沿灰尘容器112的内圆周表面的径向向外设置。

因此,在借助传递部720将操纵部710的操纵力传递到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可以防止传递部720与第一本体10的内部结构之间的干涉。

图29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下降的状态下的压缩机构和过滤器部的位置的图,并且图30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下降并压缩灰尘容器中的灰尘的状态的图。

参照图4、图5、图29和图30,在压缩机构70移动到备用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使用清洁器1进行清洁。

基于抽吸马达220的操作,经由抽吸部5抽吸的空气和灰尘可以在沿第一旋风部110的内圆周表面流动的同时相互分离。

与空气分离的灰尘可以向下流动,并且可以储存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21中。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可以穿过过滤器部130,然后可以流向第二旋风部140。

第二旋风部140中的与空气分离的灰尘可以从第二旋风部140排出,可向下流动,并可以储存在第二灰尘储存部122中。另一方面,第二旋风部140中的与灰尘分离的空气可以经由排出引导件150从第二旋风部140中排出。从第二旋风部140排出的空气可以借助空气引导件170上升,然后可以穿过抽吸马达220,并可以排出到主体2的外部。

在结束清洁后,使用者可以对操纵部710加压。因此,操纵部710的操纵力可以借助传递部720传递到可移动部730。因此,可移动部730可以借助操纵部710的下降力而下降。

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可移动部730可以执行三个功能。

首先,可移动部730可以执行过滤器部130的清洁功能。

清洁部740的清洁表面741可以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与过滤器部130接触,并且在清洁表面741与过滤器部130接触的状态下,可移动部730可以连续下降,由此过滤器部130可以被清洁表面741清洁。

第二,在本体盖114封闭第一本体10的下部的状态下,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可移动部730可以压缩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

第三,在本体盖114打开第一本体10的下部的状态下,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可移动部730可以将储存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排出到第一本体10的外部。

特别地,布置在过滤器部130和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101之间的灰尘可以被可移动部730向下推动,并且可以有效地从第一本体10排出。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可以在本体盖114关闭的状态下多次下降压缩机构70以压缩灰尘,然后在本体盖114打开的状态下,使用者可以下降压缩机构70以使灰尘从第一本体10排出。

在清洁过滤器部130的同时,可以下降可移动部730,并且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当可移动部730接触到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储存的灰尘时,可移动部730可以压缩第一灰尘储存部120。

如上所述,在下降可移动部730的过程中,框架引导件765和加压肋762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以压缩第一灰尘储存部120中的灰尘,并且在追加下降可移动部730的基础上,可移动部730的其它部分可以压缩灰尘。

如图29中所示,联接部764可以大致布置在框架760的最下部。即,由于联接部764布置在可移动部730的下部,因此联接部764与操纵部710之间的距离D4可以增大。

此外,操纵部710可以布置成靠近手柄部3的上表面,因此联接部764与操纵部710之间的距离D4可以增大。

联接部764与操纵部710之间的距离D4可以决定压缩机构70竖直移动的行程,并且当联接部764与操纵部710之间的距离D4增大时,压缩机构70的竖直移动行程可以增大。

当压缩机构70的竖直移动行程增大时,可以提高对储存在第一灰尘储存部112中的灰尘的压缩性能。

图31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体的图。

在图31中,其它部分可以与前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设置有引导体的部分中,主体的形状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下文中,将仅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

参照图31,引导体18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80a;以及相对于空气流动方向布置在第一部分180a后方的第二部分180b。

为了使流入引导体180中的空气和灰尘容易从引导体180排出,引导体180的第二部分180b和第一本体10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可以设置倒圆部184a。

因此,引导体180中的空气可以沿倒圆部184a顺畅地从引导体180排出。

图32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体和灰尘容器的内壁的图。

参照图32,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体180的第二部分180b和第一本体10之间的边界部分处可以设置有倒圆部184a。

此外,在第一本体10中的第一部分180a上可以设置有用于限制空气流向引导体180的突起部184b。

突起部184b可以在从第一本体10的内圆周表面朝第一本体10的中心的方向上突出。突起部184b可以包括倒圆表面184c。倒圆表面184c可以随着空气远离初始接触部分朝第一本体10的中心倒圆。

因此,第一本体10中的空气可以在空气沿倒圆表面184c流动的过程中被限制流入引导体180中。

5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清洁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