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

文档序号:689883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 (Projection device and projection lens ) 是由 清水仁 宫田保幸 黑田泰斗 于 2019-09-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便利性高的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投影装置(2)具备:驱动壳体(55),具有从中央部(96)突出的突出部(95);投影透镜(10),具有第1旋转机构(88A);及风扇(92),吸入或排出气体,中央部(96)在第1方向X的一侧即第1A方向X1侧具有第1A侧面(55C1)且在第1方向X的另一侧即第1B方向X2侧具有第2A侧面(55D1),突出部(95)在第1A方向X1侧具有第1B侧面(55C2),在第1B方向侧具有与投影透镜对置的第2B侧面(55D2),风扇(92)与第2A侧面(55D1)及第2B侧面(55D2)对置。(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rojection device and a projection lens with high convenience. A projection device (2) is provided with: a drive housing (55) having a projection (95) projecting from a central portion (96); a projection lens (10) having a 1 st rotation mechanism (88A); and a fan (92) that sucks or discharges gas, wherein the central portion (96) has a 1A-th side surface (55C1) on the 1A-th direction X1 side, which is one side in the 1X direction, and a 2A-th side surface (55D1) on the 1B-th direction X2 side, which is the other side in the 1X direction, the protruding portion (95) has a 1B-th side surface (55C2) on the 1A-th direction X1 side, and a 2B-th side surface (55D2) facing the projection lens on the 1B-th direction side, and the fan (92) faces the 2A-th side surface (55D1) and the 2B-th side surface (55D 2).)

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

发明的详细说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液晶显示元件或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器件)元件等图像形成面板的投影装置广泛普及,且逐渐高性能化。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液晶投影装置,其向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并将显示于液晶面板的图像通过投影透镜投影到屏幕上。

专利文献2的液晶投影装置具备投影透镜,所述投影透镜具备使光轴折弯的两片反射部件,并且使由光源照射的来自液晶面板的光束通过两片反射部件折弯成U字状而投影到屏幕上。通过U字状的投影透镜,能够实现投影装置主体的紧凑化和包括投影装置和屏幕的投影装置系统整体尺寸的紧凑化。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69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985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利性高的投影装置及投影透镜。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具备:电光元件;驱动壳体,收纳电光元件,并且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凹陷部;投影透镜,配置于凹陷部,将从电光元件照射的光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并且具有第1旋转机构;及第1风扇,配置于驱动壳体,并且吸入或排出气体,凹陷部与突出部在第1方向上相邻,投影透镜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设置成从驱动壳体向凹陷部延伸,中央部在第1方向中的一侧即第1A方向侧具有第1A侧面且在第1方向中的另一侧即第1B方向侧具有第2A侧面,突出部在第1A方向侧具有第1B侧面,在第1B方向侧具有与投影透镜对置的第2B侧面,第1风扇与第2A侧面及第2B侧面对置。

或者,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优选为如下投影装置,其具备:电光元件;驱动壳体,收纳电光元件;凹陷部;投影透镜,配置于凹陷部,将从电光元件照射的光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并且具有第1旋转机构;及第1旋转锁定开关,位于投影透镜中,并且切换第1旋转机构的旋转可否。

或者,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优选为如下投影装置,其具备:电光元件;驱动壳体,收纳电光元件,并且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凹陷部;投影透镜,配置于凹陷部,将从电光元件照射的光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并且具有第1旋转机构;及3个脚部,设置于驱动壳体的底面,凹陷部与突出部在第1方向上相邻,投影透镜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设置成从驱动壳体向凹陷部延伸,脚部中的一个位于突出部的底面,脚部中的两个位于中央部的底面。

或者,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优选为如下投影装置,其具备:电光元件;驱动壳体,收纳电光元件,并且具有中央部和从中央部突出的突出部;凹陷部;投影透镜,配置于凹陷部,将从电光元件照射的光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并且具有第1旋转机构和第2旋转机构;及插入口,位于驱动壳体上,并且用于与外部电源或外部设备连接,凹陷部与突出部在第1方向上相邻,投影透镜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设置成从驱动壳体向凹陷部延伸,中央部在第1方向中的一侧即第1A方向侧具有第1A侧面且在第1方向中的另一侧即第1B方向侧具有第2A侧面,突出部在第1A方向侧具有第1B侧面,在第1B方向侧具有与投影透镜对置的第2B侧面,插入口位于第2A侧面。

本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具备:入射部,光从第2方向入射到其中;第1光轴弯曲部件,使来自入射部的光向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弯曲;第2光轴弯曲部件,使来自第1光轴弯曲部件的光向第1方向弯曲;第1中间光学系统和第2中间光学系统,在光路上位于第1光轴弯曲部件与第2光轴弯曲部件之间;及第2旋转机构,具有第2中间光学系统,而不具有第1中间光学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表面侧观察的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从底面侧观察的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俯视图。

图3是投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投影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第1侧面的图。

图6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第2侧面的图。

图7是拆卸了投影透镜时的投影装置的第1侧面的图。

图8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第3侧面的图。

图9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第4侧面的图。

图10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从表面侧观察的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第4侧面的图。

图13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第3侧面的图。

图14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第1侧面的图。

图15是表示投影装置的收纳状态的第2侧面的图。

图16是表示投影透镜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投影装置主体>

图1是从表面55A侧观察投影装置2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投影装置2具备投影透镜10和作为投影装置主体的驱动壳体55。驱动壳体55具备表面55A、底面55B、第1侧面55C、第2侧面55D、第3侧面55E、第4侧面55F。并且,驱动壳体55对应于位于投影透镜10的前端的出射透镜36的突出程度而具有退避部91。而且,投影装置2主要包括凹陷部94、实质上呈L字形状的驱动壳体55的突出部95及中央部96这3个部分。投影透镜10在第2方向Y上设置成从中央部96(驱动壳体55的一部分)向凹陷部94延伸。而且,凹陷部94能够收纳投影透镜10。并且,驱动壳体55具有与凹陷部94相对应的突出部95。凹陷部94与突出部95彼此在第1方向X上相邻。

图2是从底面55B侧观察投影装置2的俯视图。底面55B具有3个脚部81,一个配置于突出部95,两个配置于中央部96。第2侧面55D在第2方向Y上的一侧即第2A方向Y1具有第2A侧面55D1,在第2方向Y上的另一侧即第2B方向Y2具有第2B侧面55D2。配置于突出部95的脚部81配置于与第2B侧面55D2和第4侧面55F相对应的角部。并且,配置于中央部96的两个脚部81配置于第3侧面55E的角部。更具体而言,脚部81在底面55B上一个配置于第1方向X上的一侧即第1A方向X1侧的角部,一个配置于第1方向X上的另一侧即第1B方向X2侧的角部。

这3个脚部81配置成三角形状,以由这3个形成的面支承投影装置2。本发明的驱动壳体55的形状实质上为L字,因此在第4侧面55F侧优选尽可能在靠近投影透镜10的位置配置脚部81。另一方面,在突出部95的角部,优选在第1B方向X2侧的角部不配置脚部81。由3个脚部81能够形成稳定的支承面,若脚部81彼此过度靠近,则有可能成为投影装置倾斜及摇晃的原因。另外,各脚部81可以构成为能够调整从底面55B突出的突出距离。

图3是示出投影装置2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投影装置2在突出部95的内部具备作为光源64的驱动激光元件的光源模块63、对光源模块进行冷却的散热片68。并且,投影装置2具有对激光元件的光进行颜色转换的荧光体轮65、滤色器轮66、引导光的光导管69、中继透镜72、聚光透镜73、多个反射镜部件67。激光束在穿过各个光学部件之后,穿过TIR(TotalInternal Ref lector:全内反射器)棱镜71。而且,其一部分由作为电光元件的DMD元件74反射,并照射到投影透镜10的内部。投影透镜10将投视频显示于投影对象物上。激光束的颜色不受特别限定,但当欲以一种颜色构成光源时,优选光源设为蓝色,并且使用蓝色光和荧光体进行转换而生成绿色光和红色光。并且,反射镜部件67可以为镜面反射光的部件、全反射光的部件中的任一种。

另外,关于光源64,激光元件为其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如LED那样的发光二极管元件。并且,光源也可以准备红色、蓝色、绿色各自的光源。并且,投影装置2也可以不使用光源,而如平视显示器那样从如有机EL面板或LED面板那样的显示面板等电光元件直接投影光。并且,关于电光元件,DMD元件74为其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使来自光源的光的一部分透射的液晶面板。此时,可以使用二向色棱镜,而不使用TIR棱镜71。

散热片68只要使用铝或铜等金属以增大表面积的方式形成,则其形态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如图3所示,通常利用具有多个翅片的形状。作为散热片68的形状,例如记载于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5/0029470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6/0176453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11/0261033号及日本特开2018-031936号。

在图3中,在第2侧面55D插入有电源电缆76,将来自外部的电源供给到驱动电路75。驱动电路75具有控制投影装置2的动作的控制部、使用电光元件形成RGB3色的图像的图像处理部等。驱动电路75配置成不与反射镜67、TI R棱镜71及DMD元件74重叠,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配置成与各个光学部件重叠。电源电缆的插入口的详细内容将在进行与图10有关的说明时进行记载。

如图4所示,投影装置2在第1侧面55C侧具有排气口83,在第2侧面55D侧具有进气口82。更详细而言,在第2A侧面55D1配置有第1进气口82A,在突出部95的第2B侧面55D2配置有第2进气口82B。因此,对应于进气口82或排气口83而配置有第1风扇及第2风扇。第2B侧面55D2与投影透镜10对置,但是通过将该面也设为进气口或排气口来提高投影装置2的冷却效率。在图4中,第1风扇对应于进气风扇92,第2风扇对应于排气风扇93。配置有进气风扇92及排气风扇93。大部分进气风扇92配置于比第2进气口82B更靠近第1进气口82A的位置。

图4中的箭头表示风的流向。如该箭头所示,通过配置如本实施例那样的进气口82或排气口83,能够将风直接且充分地吹到位于突出部95中的光源模块63、光源64、散热片68。因此,投影装置2能够对这些部件以高效率进行冷却。另外,也可以在突出部95的第1B侧面55C2配置进气口,在第2B侧面55D2配置排气口。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带热的风有可能从排气口吹到投影透镜10而导致投影透镜10的部件劣化。因此,最优选如图4那样配置。

使用图5、图6及图7对进气口82或排气口83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图5是从第1侧面55C侧观察投影装置2的侧视图。在投影装置2中,排气口83一体地形成于第1A侧面55C1和第1B侧面55C2。排气口83与后述的进气口82不同,一体地形成得较大,因此具有高排气效率。如此,在投影装置2中,将排气口83形成为大于进气口82。

图6是从第2侧面55D侧观察投影装置2的侧视图。投影装置2在第2A侧面55D1形成有第1进气口82A。并且,在第2A侧面55D1形成有电源电缆用的电源电缆口54(插入口的一例)和视频电缆用的视频电缆口52(插入口的一例)。视频电缆将投影装置2与输出视频信号的个人电脑等外部设备进行连接。作为视频电缆的种类,例如能够使用HDMI(注册商标)电缆、DVI电缆及VGA电缆。图7是从图6中分离出投影透镜10的图。如此,在第2B侧面55D2设置有第2进气口82B。

图8是从第4侧面55F侧观察投影装置2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在第4侧面55F形成有进行图像的画质调整、图像的梯形校正、电源的接通及关闭等用户操作的操作开关51。在投影透镜10的表面形成有切换投影透镜10的旋转机构的旋转可否的第1锁定开关90A(第1锁定机构的一例)和第2锁定开关90B(第2锁定机构的一例)。该开关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并且,投影透镜10以图8及图10中所公开的第1旋转机构88A为轴而在由第1方向X及第3方向Z形成的面上进行旋转。更具体而言,投影透镜10构成为能够向第1旋转方向84及第2旋转方向85进行旋转。在投影装置2的底面形成有3个脚部81。

图9是从第3侧面55E观察投影装置2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在第3侧面55E形成有用于连接于USB存储器或硬盘等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电缆口53(插入口的一例)和视频电缆口52。另一方面,在第3侧面55E未形成位于第2侧面55D的电源电缆口54。

图10是表示收纳了投影装置2的投影透镜10的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图10是将投影装置2以第3侧面55E为底部且以第4侧面55F为上部而立置的图。在第3侧面55E中,长边方向的长度长于第1侧面55C(第1A侧面55C1和第1B侧面55C2的合计)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因此,第3侧面55E具有宽面积,将投影装置2立置时能够用作底部。本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10不仅具备第1旋转机构88A,还具备能够向第3旋转方向86及第4旋转方向87进行旋转的第2旋转机构88B。因此,即使在将投影装置2立置的情况下,如图17至图27所示,投影装置2也能够向所有的方向投影图像。并且,即使在将投影装置2立置的情况下,由于操作开关51位于上部,因此用户也能够容易进行操作。

如上所述,投影装置2还设想了以第3侧面55E为底部的立置。即,图3中所记载的电源电缆76的电源电缆口54(插入口的一例)形成于第2侧面55D,而不是形成于第3侧面55E。这是因为,在使用投影装置2时电源电缆76需始终连接,无法配置于用作低部的第3侧面55E。图10的投影装置2能够对应于以底面55B为底部的横置、以第3侧面55E为底部的立置这两种放置方式。另外,投影装置2可以在第2侧面55D上也具有外部设备电缆口53。另外,电源电缆口54可以形成于第1侧面55C。但是,通过形成电源电缆口54,会使进气口82或排气口83的面积减小,因此电源电缆口54优选配置于重要性低的进气口82侧。

如图10所示,在投影透镜10中,透镜壳体89配置于比第2旋转机构88B更靠近前端侧的位置。透镜壳体89为覆盖位于出射透镜36与第2旋转机构88B之间的部件的壳体。在图16中,透镜壳体89覆盖作为第2光轴弯曲部件的第2反射镜15,并且能够以第2旋转机构88B的轴为中心在由第2方向Y和第3方向Z形成的面上进行旋转。并且,随着透镜壳体89的旋转,出射透镜36也能够进行旋转。透镜壳体89和驱动壳体55由塑料等的成型组件形成。透镜壳体89和驱动壳体55的角部呈弯曲的形状,并且呈用户容易抓握的形状。因此,用户能够手握透镜壳体89并使投影透镜10向图8所示的第1旋转方向84及第2旋转方向85(X-Z平面旋转)进行旋转。并且,同样地,用户能够手握透镜壳体89并使投影透镜10向图10所示的第3旋转方向86及第4旋转方向87(Y-Z平面旋转)进行旋转。

而且,透镜壳体89的角部弯曲成与作为主体的驱动壳体55的角部相同。并且,透镜壳体89的侧面与第4侧面55F和第2侧面55D的面位于同一平面,这些面彼此对齐。因此,虽然投影装置2具有凹陷部94,但是通过组合透镜壳体89,实质上呈四边形的形状。由此,投影装置2兼备高设计性和携带的便利性。

接着,对投影透镜10的旋转机构的锁定机构进行说明。在图10中,在位于投影透镜10的第1旋转机构88A与第2旋转机构88B之间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作为锁定机构的第1锁定开关90A和第2锁定开关90B。第1锁定开关90A通过进行操作来锁定第1旋转机构88A的旋转,第2锁定开关90B通过进行操作来锁定第2旋转机构88B的旋转。由此,在投影装置2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防止因某些外部因素而导致投影透镜10移动。并且,在投影装置2的搬运过程中,用户能够携带投影透镜10进行搬运。

第1锁定开关90A和第2锁定开关90B的按钮的形状彼此不同。第1锁定开关90A对应于从第1旋转机构88A延伸的部件的外周形状而呈圆形。另一方面,第2锁定开关90B对应于与第2旋转机构88B相邻的透镜壳体89的形状而呈四边形。如此,通过在视觉上区分两个开关形状的种类来提高了用户便利性。

第1锁定开关90A和第2锁定开关90B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配线而与图3中所记载的驱动电路75电连接。而且,投影装置2使用从驱动电路75供给的电力来控制第1旋转机构88A和第2旋转机构88B的机械机构。本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10通过第1旋转机构88A和第2旋转机构88B进行旋转,各个锁定开关的连接配线也会受到伴随旋转而产生的负载。尤其,当各个锁定开关90A、90B形成于透镜壳体89时,连接配线需配置于投影透镜10内,以便承受两个轴的旋转。这种两个轴的旋转对连接配线的材料施加大的负载。

因此,在图10中,在位于投影透镜10的第1旋转机构88A与第2旋转机构88B之间的部分的表面设置有第1锁定开关90A和第2锁定开关90B。由此,投影装置2兼顾了用户的便利性和连接配线的稳定性。另外,对将第1旋转机构88A和第2旋转机构88B进行电锁定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各个旋转机构也可以为仅使用机械结构而不使用电的锁定机构。

并且,第1锁定开关90A和第2锁定开关90B配置于第4侧面55F侧,与操作开关51在同一侧。换言之,第1锁定开关90A、第2锁定开关90B及操作开关51在投影装置2中配置于同一平面侧。由此,用户仅通过视觉辨认一个面侧,就能够视觉辨认及操作操作开关51、第1锁定开关90A及第2锁定开关90B。这种投影装置2的用户的便利性高。

图11是表示投影装置2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11是从图1的收纳状态使第1旋转机构88A旋转90°、使第2旋转机构88B旋转90°的图。图12是表示投影装置2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从图8的收纳状态使第1旋转机构88A旋转90°、使第2旋转机构88B旋转90°的图。并且,图12也是从第4侧面55F观察的图11的投影装置2的侧视图。图13是从图9的收纳状态使第1旋转机构88A旋转90°、使第2旋转机构88B旋转90°的图。并且,图13也是从第3侧面55E观察的图11的投影装置2的侧视图。如这些图所示,投影装置2能够通过使投影透镜10以各个旋转机构88A、88B为轴进行旋转来变更投影视频的方向。

图14是表示从第1侧面55C观察的投影装置2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图14示出将图11的投影装置2以第3侧面55E为底部而立置的状态。图15是表示从第2侧面55D观察的投影装置2的使用状态的侧视图。同样地,图15示出将图11的投影装置2以第3侧面55E为低部而立置的状态。如图15所示,由于投影装置2在侧面具有电源电缆口54和视频电缆口52,因此即使将投影装置2立置,也不会产生不良情况。

<投影透镜>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投影透镜10的剖视图。为了对投影透镜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省略了图10所示的透镜壳体89和第1锁定机构90A及第2锁定机构90B。投影透镜10具备第1光学系统11、第2光学系统12、第3光学系统13、作为第1反射部件的第1反射镜14、作为第2反射部件的第2反射镜15、第1保持部件16、第2保持部件17及第3保持部件18。第1保持部件16~第3保持部件18构成透镜镜筒19。

第1光学系统11由第1透镜21和第2透镜22构成。为了简化图示,这些第1透镜21及第2透镜22被显示为单体的透镜,但是实际上可以由多个透镜组构成。从DMD元件74(电光元件的一例)出射的光从第2方向Y入射到入射部21A。然后,来自入射部21A的光束入射到第1光学系统11并引导至投影对象物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光学系统11使由DMD元件74形成的图像作为中间像而成像于成像面23上。

第1保持部件16一体地保持第1光学系统11。第1保持部件16具有第1主体部24、第1透镜框25及第1安装筒26。第1透镜框25保持第1透镜21。第1主体部24具有安装部27和安装凸缘28,并且将第1透镜框25保持于中央。安装部27被插入到设置于驱动壳体55的插入孔60A中。

插入孔60A为在驱动壳体55的内部开口的贯穿孔。在安装部27被插入到插入孔60A中的状态下,第1保持部件16被插入至安装凸缘28与安装面60B接触的位置。然后,例如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凸缘28被固定于驱动壳体55。安装于驱动壳体55的第1保持部件16被插入至第1透镜21的入射部21A(DMD元件74的前端面的一例)配置于驱动壳体55的内部的位置。

第1安装筒26连接于第1主体部24,并且将第2透镜22保持于内部。第1安装筒26为圆筒形状,并且中心轴与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一致。如后述,第1安装筒26安装有第2保持部件17。

第2保持部件17保持第1反射镜14。第2保持部件17具有第2安装筒29、第2主体部31、第3安装筒32。第2安装筒29为圆筒形状,并且内周面旋转自如地被插入到第1安装筒26的外周面。由该第2保持部件17、插入孔60A及安装面60B构成图10中所记载的第1旋转机构88A。而且,第2保持部件17与第1反射镜14、后述的第3保持部件18、第2光学系统12、第3光学系统13及第2反射镜15一同以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为中心由该第1旋转机构88A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在第1安装筒26与第2安装筒29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止动部,防止第2安装筒29相对于第1安装筒26向与光轴CL1平行的方向脱离。

第2主体部31通过螺丝等固定机构连接于第2安装筒29。第2主体部31由大致长方体状的角柱构成。第2主体部31的下板31a的一侧的角部构成斜面部31b。在斜面部31b的内侧面固定有第1反射镜14。

第1反射镜14配置于第1光学系统11与由第1光学系统11形成的中间像的成像面23之间。第1反射镜14通过反射将向第2方向Y延伸的第1光学系统11的光轴CL1折弯而作为光轴C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反射镜14将光轴CL1折弯90°而作为光轴CL2。由此,光轴CL2向第3方向Z延伸。

第3安装筒32例如通过螺丝等固定机构固定于第2主体部31,并且经由第2主体部31配置成与第2安装筒29实质上正交。第3安装筒32为圆筒形状,并且安装有第3保持部件18。

第3保持部件18一体地保持第2光学系统12、第2反射镜15及第3光学系统13。第2光学系统12由第3透镜33(第1中间光学系统)和第4透镜34(第2中间光学系统)构成。第2透镜框38保持第4透镜34。由该第3安装筒32和第3保持部件18的第2透镜框38等构成图10所示的第2旋转机构88B。

第3透镜33(第1中间光学系统)具有长于与第2透镜框38一同旋转的第4透镜34(第2中间光学系统)的直径。并且,第4透镜34(第2中间光学系统)的透镜片数多于第3透镜33(第1中间光学系统)的透镜片数。通过将第3透镜33形成得较大,能够缩短由多个透镜构成的第4透镜34的直径。并且,通过第2透镜框38仅保持第4透镜34,能够减小透镜框的尺寸。因此,第3保持部件18及第2光学系统12成为紧凑的尺寸。另外,第3透镜33(第1中间光学系统)可以仅由一片透镜构成,也可以由多片透镜构成。

第3光学系统13由第5透镜35和出射透镜36构成。为了简化图示,这些第3透镜33~出射透镜36被显示为单体的透镜,但是实际上可以由多个透镜组构成。

来自第1光学系统11的光束入射到第2光学系统12并被引导至投影对象物侧。来自第2光学系统12的光束入射到第3光学系统13并被引导至投影对象物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光学系统12及第3光学系统13将通过第1光学系统11成像于成像面23的中间像放大而投影到作为投影对象物的例如屏幕37上。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6-156986、日本特开2016-156983等的“投影用光学系统及投影式显示装置”中详细地说明了第1光学系统11~第3光学系统13,能够将这些专利中所记载的光学系统用作第1光学系统11~第3光学系统13。

第2反射镜15配置于第2光学系统12与第3光学系统13之间。第2反射镜15通过反射将光轴CL2折弯而作为光轴CL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反射镜15将光轴CL2折弯90°而作为光轴CL3。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1光学系统11的入射侧的光轴CL1被第1反射镜14反射而折弯90°,从而成为出射侧的光轴CL2。并且,第2光学系统12的入射侧的光轴CL2被第2反射镜15反射而折弯90°,从而成为向第2方向Y延伸的光轴CL3。因此,光轴CL3在包含光轴CL1和光轴CL2的面内与光轴CL1实质上平行。即,投影透镜10通过第1反射镜14及第2反射镜15将由图3所示的光源64照射的光束折弯成实质上U字状而投影到投影对象物上。

另外,如上所述,在投影透镜10中具有实质上U字状的光路,因此保持第1光学系统11、第2光学系统12、第1反射镜14、第2反射镜15的透镜镜筒19成为实质上U字状的镜筒。

第3保持部件18具有第2透镜框38、第3主体部39、第3透镜框41。第2透镜框38为圆筒形状,并且保持第2光学系统12即第3透镜33和第4透镜34。第2透镜框38的外周面与第3安装筒32的内周面接触。

第3主体部39连接于第2透镜框38。第3主体部39由大致长方体状的角柱构成。第3主体部39的上板39a的一侧的角部构成斜面部39b。在斜面部39b的内侧面固定有第2反射镜15。

在第3透镜框41上保持有第3光学系统13即第5透镜35和出射透镜36。并且,在第3透镜框41的入射侧端面形成有凸缘41a。在第3透镜框41上,凸缘41a例如通过如螺丝那样的固定机构固定于第3主体部39。而且,第3透镜框41经由第3主体部39配置成与第2透镜框38实质上正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反射镜14与第2反射镜15之间配置有构成第2光学系统12的第3透镜33和第4透镜34。但是,投影透镜10例如也可以为在第1反射镜14与第2反射镜15之间未配置有构成第2光学系统12的透镜的结构。并且,第1反射镜14和第2反射镜15并不限于对入射的光产生镜面反射的反射镜,也可以为产生全反射的反射镜。另外,对透镜内的光路实质上为U字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该形状。如后述的图17至图27所示,根据第1旋转机构88A和第2旋转机构88B的旋转,透镜内的光路也会成为U字形状以外的光路。

<投影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种类>

图17是表示使用投影装置2的投影透镜10的状态的立体图。而且,图17是将投影装置2以第3侧面55E为底部且以第4侧面55F为上部而立置的图。若与图10进行对比,则投影透镜10以第1旋转机构88A为轴旋转90°,且以第2旋转机构88B为轴旋转90°。然后,通过该旋转,出射透镜36能够向第1方向X投影视频。

仅抓握透镜壳体89并挪动手臂及手腕,就能够实现从图10的收纳状态到图17的使用状态,因此投影装置2对用户的便利性高。并且,在将投影装置2立置的情况下,能够从上方视觉辨认操作开关51、第1及第2锁定开关90A、90B。因此,投影装置2的用户的操作性也高。

图18至图27示出图17以外的使用状态的种类。如此,通过组合第1旋转机构88A和第2旋转机构88B的旋转,投影透镜10能够在所有方向上照射视频。在图17至图27中,以将投影装置2立置的情况进行说明。但是,即使在将投影装置2的状态改变为以底面55B为低部的横置状态的情况下,投影透镜10当然也能够在所有方向上照射视频。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将投影装置2配置于台上的状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从天花板等悬挂使用的情况。并且,以将图像投影到屏幕37上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投影对象物并不限定于屏幕37,也能够对各种投影对象物投影视频。

符号说明

2-投影装置,10-投影透镜,11-第1光学系统,12-第2光学系统,13-第3光学系统,14-第1反射镜,15-第2反射镜,16-第1保持部件,17-第2保持部件,18-第3保持部件,19-透镜镜筒,21-第1透镜,21A-入射部,22-第2透镜,23-成像面,24-第1主体部,25-第1透镜框,26-第1安装筒,27-安装部,28-安装凸缘,29-第2安装筒,31-第2主体部,31a-下板,31b-斜面部,32-第3安装筒,33-第3透镜,34-第4透镜,35-第5透镜,36-出射透镜,37-屏幕,38-第2透镜框,39-第3主体部,39a-上板,39b-斜面部,41-第3透镜框,41a-凸缘,50-投影装置主体,51-操作开关,52-视频电缆口,53-外部设备电缆口,54-电源电缆口,55-驱动壳体,55A-上表面,55B-底面,55C-第1侧面,55C1-第1A侧面,55C2-第1B侧面,55D-第2侧面,55D1-第2A侧面,55D2-第2B侧面,55E-第3侧面,55F-第4侧面,60A-插入孔,60B-安装面,63-光源模块,64-光源,65-荧光体轮,66-滤色器轮,67-反射镜部件,68-散热片,69-光导管,71-TIR棱镜,72-中继透镜,73-聚光透镜,74-DMD元件,75-驱动电路,76-电源电缆,81-脚部,82A-第1进气口,82B-第2进气口,83-排气口,84-第1旋转方向,85-第2旋转方向,86-第3旋转方向,87-第4旋转方向,88A-第1旋转机构,88B-第2旋转机构,89-透镜壳体,90A-第1锁定开关,90B-第2锁定开关,91-退避部,92-进气风扇,93-排气风扇,94-凹陷部,95-突出部,96-中央部。

3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掩模坯料、转印用掩模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