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色带

文档序号:704284 发布日期:2021-04-13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热转印色带 (Thermal transfer ribbon ) 是由 本桥晃 于 2019-06-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在基材的一个面上重复地形成染料层和转印性保护层而成的热转印色带中,转印性保护层具有形成在基材上的第一层和形成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一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X)、含有苯乙烯系树脂的丙烯酸系树脂(Y)以及聚酯树脂(Z)构成。X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00以上,X与Y的质量比在1:9~9:1的范围内,Z的质量为X和Y的合计质量的1%以上3%以下。(In a thermal transfer ribbon in which a dye layer and a transfer protective layer are repeatedly formed on one surface of a base material, the transfer protective layer has a first layer formed on the base material and a second layer formed on the first layer. The first layer is composed of an acrylic resin (X) containing methyl methacrylate, an acrylic resin (Y) containing a styrene resin, and a polyester resin (Z). The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of X is 120000 or more, the mass ratio of X to Y is 1:9 to 9:1, and the mass of Z is 1% or more and 3% or less of the total mass of X and Y.)

热转印色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转印色带。本专利申请要求享有2018年6月29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18-124785号的优先权,并且引用了其内容。

背景技术

热转印色带是指用于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中的油墨色带,也被称为热敏色带(thermal ribbon)。一般的热转印色带具有分别在基材的一个面上设置有热转印性油墨层、在基材的另一个面上设置有耐热润滑层(背涂层)的构成。通过打印机的热敏头所产生的热量使热转印性油墨层的油墨升华(升华转印方式)或熔融(熔融转印方式),从而转印到热转印图像接收片侧。

与打印机的高功能化相对应,升华转印方式能够简便地通过全彩色方式形成各种图像,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数码相机的实时(real-time)打印、身份证等卡片类、娱乐用输出材料等领域。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对提高由升华转印方式得到的打印物的耐久性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如果在由升华性染料构成的热转印性油墨所形成的热转印图像的表面上附着手上的油脂或增塑剂等,则容易产生变色或图像渗出等。为了抑制这种情况,通过热转印保护层来覆盖由热转印性油墨层所记录的热转印图像从而提高打印物的耐久性的技术正在普及。

当通过热转印将保护层设置在被转印体上时,通过热敏头所产生的热量使构成保护层的树脂熔融或软化,从而形成保护层以覆盖热转印图像。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热转印色带的基材片上设置防粘层和剥离层,并在其上设置成为保护层的树脂层。

在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构成中,成为保护层的树脂难以兼具耐久性和转印适应性。结果,在保护层过度坚韧且箔切削性差的情况下、或者基材与树脂层难以剥离的情况下等,所形成的保护层有时会产生毛边或缺损。“毛边”是指所形成的保护层没有成为沿着热转印图像的边缘的形状,而是产生不定形的凸出的现象。“缺损”是指所形成的保护层没有完全地覆盖热转印图像,而是露出热转印图像的一部分的现象。

作为解决毛边和缺损的对策,提出了几个技术方案。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常温下使用不具有粘性的丙烯酸-二氧化硅杂化树脂来形成热转印性外层,并且将该热转印性外层转印在被转印体上,然后使用电离放射线照射转印部分使其固化。

在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利用环氧基的反应性的保护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59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27667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123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56993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3的方法需要在打印机中安装用于照射电离放射线的装置,因此从打印机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的观点来看,存在问题。

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保护层材料因环氧基与氨基的反应而交联因而存在适用期(pot life)。在涂布前发生了交联反应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油墨的凝胶化等,从而导致外观变差。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在还没有过度进行交联反应时形成涂布,制造条件受到制约。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毛边和缺损并且通过保护层可以适当地保护热转印图像的热转印色带。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在基材的一个面上重复地形成有染料层和转印性保护层的热转印色带。

转印性保护层具有形成在基材上的第一层和形成在第一层上的第二层。第一层由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X)、含有苯乙烯系树脂的丙烯酸系树脂(Y)、以及聚酯树脂(Z)构成。

上述X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00以上。X与上述Y的质量比在1:9~9:1的范围内。上述Z的质量为X和Y的合计质量的1%以上3%以下。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能够抑制毛边和缺损并且通过保护层可以适当地保护热转印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热转印色带的示意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热转印色带1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1所示,热转印色带1具备基材10、染料层20、转印性保护层30以及耐热润滑层40。染料层20和转印性保护层30设置在基材10的第一面10a上。耐热润滑层40设置在基材10的与第一面10a相反一侧的第二面10b上。染料层20和转印性保护层30的组合在热转印色带1的纵向方向上重复地形成多个。

可以使用各种塑料薄膜作为基材10。对塑料薄膜的材质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从机械强度高、表面平滑的方面来看,优选为聚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苯乙烯、聚砜、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丙烯等。这些当中,由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相对便宜,且可以形成强度高的薄膜,因此优选。

对基材10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可以列举一例为1~50μm左右。

本实施方式的染料层20具有黄色染料层21、品红色染料层22、青色染料层23这3个着色层。着色层的数量和配置的顺序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方式,可以适当地设定。

用于染料层20的基础树脂优选为耐热性、牢固性、染料的染色性能等的平衡性良好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

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也可以含有交联结构。例如,通过使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中含有多元醇成分(羟基),并且添加异氰酸酯交联剂发生反应,从而形成氨基甲酸酯交联结构。

异氰酸酯交联剂只要是由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化合物构成即可。例如,可以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系、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系、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系、间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系等。

作为用于染料层20的染料,可以使用热转印色带中所使用的常见的升华染料。例如,可以列举出二芳基甲烷系、三芳基甲烷系、噻唑系、甲川系、偶氮甲碱系、氧杂蒽系、恶嗪系、噻嗪系、吖嗪系、吖啶系、偶氮系、螺吡喃系、吲哚啉螺吡喃系、荧烷系、罗丹明内酰胺系、蒽醌系等。

更具体而言,作为用于黄色染料层21的黄色染料,可以列举出C.I.溶剂黄14、16、29、30、33、56、93等;C.I.分散黄7、33、60、141、201、231等。作为用于品红色染料层22的品红色染料,可以列举出C.I.溶剂红18、19、27、143、182等;C.I.分散红60、73、135、167等;C.I.分散紫13、26、31、56等。作为用于青色染料层23的青色染料,可以列举出C.I.溶剂蓝11、36、63、105等;C.I.分散蓝24、72、154、354等。

染料层20的各层也可以含有有机硅系防粘剂。作为有机硅系防粘剂,可以列举出氨基改性硅油、环氧改性硅油等。

对染料层20的形成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举一个例子,首先,在溶剂中添加上述各成分以制作染料层形成用油墨。通过凹版涂布等将染料层形成用油墨涂布在基材10上然后干燥,从而能够在基材10上形成染料层20。

作为溶剂,可以列举出甲基乙基酮、甲苯、环己酮、丁基溶纤剂等。

对染料层20的各层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一例为0.5~2.0μm左右,可以通过考虑打印物的外观等来适当地设定。

转印性保护层30为大致透明的树脂层,其具有设置在基材10上的第一层31以及形成在第一层31上的第二层32。

第一层31以下述X、Y和Z三种树脂为主要成分构成。

树脂X: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丙烯酸系树脂

树脂Y:含有苯乙烯系树脂的丙烯酸系树脂

树脂Z:聚酯树脂

在以下说明中,将树脂X、树脂Y、树脂Z有时分别简称为X、Y、Z。

第一层31中的X与Y的质量比在1:9~9:1的范围内。通过将树脂X和树脂Y以质量比在1:9~9:1的范围内的方式混合,可以提高转印性保护层30的转印性能,并且能够形成恰到好处地覆盖利用染料层20而形成在图像接收片上的打印物层的保护层。由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抗增塑剂性能良好、苯乙烯为高折射率材料,因此在打印物层与保护层的界面处的反射成为高反射,可以得到光泽高的打印物。另外,苯乙烯树脂与用作图像接收层的氯乙烯系树脂的亲和性良好,换言之,由于溶解度参数接近,从而可以提高转印性保护层30的套印转印性能。

通过相对于X和Y的合计质量而含有1%~3%范围内的Z,可以提高转印性保护层30与基材10的冷时密合性能。结果,适当地抑制形成在图像接收片上的保护层的毛边和缺损。当冷时密合的性能提高时,在打印机内部的初始化操作时所进行的色带输送动作中,转印性保护层不会从基材上剥落,并且直到热转印时,转印性保护层都不会从基材上脱落而可以转印。结果,可以抑制毛边和缺损。

树脂Z优选为无定形聚酯。

在第一层31中,树脂X的重均分子量Mw为120000以上。虽然在实施例中示出,但是发明人发现,在树脂X中重均分子量为120000以上的树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毛边和缺损的效果。

作为第一层31的材料的树脂X,可以列举出三菱化学公司制造的“ダイヤナール”(注册商标)系列的BR-88、BR-85、BR-84、BR-82等。这些当中特别优选BR-88、BR-85、BR-84等。

作为树脂Y,可以列举出上述“ダイヤナール”系列的BR-52、BR-50等。

作为树脂Z,可以列举出东洋纺公司制造的“バイロン”(注册商标)系列的103、200、220、226、237、240。

第一层31也可以在不损害其功能的范围内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以列举出防静电剂、电荷控制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荧光增白剂、填料等。

第一层31的厚度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可以为0.3~3μm左右。

第二层32是与图像接收片以及形成在图像接收片上的打印物层接触并接合的层。

作为第二层32的材料,可以使用热熔融的树脂。例如可以列举出:聚苯乙烯、聚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等乙烯基系树脂;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石油树脂、离子键聚合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等合成树脂;硝化纤维素、乙基纤维素、醋酸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松香、松香改性马来酸树脂、酯胶、聚异丁烯橡胶、丁基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丙烯腈橡胶、聚氯化烯烃等天然树脂和合成橡胶的衍生物;巴西棕榈蜡、石蜡等蜡类。

第二层32中也可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催化促进剂、着色剂、光泽调整剂、荧光增白剂等各种功能性添加剂。

第二层32的厚度可以适当地设定,例如可以为0.5~3.0μm左右。

耐热润滑层40可以抑制因打印机的热敏头与热转印色带1之间的热量而导致的粘接。耐热润滑层40含有粘合剂、润滑剂、研磨剂等。

作为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含羟基的热塑性树脂与异氰酸酯类的反应产物。作为含羟基的热塑性树脂,可以列举出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缩乙醛、聚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醚多元醇、氨基甲酸酯多元醇等。这些当中优选丙烯酸多元醇,其中特别优选高分子量的丙烯酸多元醇。作为异氰酸酯类,可以使用多异氰酸酯。

作为润滑剂,例如可以使用磷酸酯。例如,磷酸酯可以具有每个磷酸分子的3个磷酸基团当中的1个或两个被酯化的结构。作为磷酸酯,优选饱和醇(例如硬脂醇、月桂醇等)或不饱和醇(例如油醇等)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与磷酸的单酯或二酯。作为环氧烷烃,优选环氧乙烷,加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8。

研磨剂具有去除由与打印机的热敏头接触的耐热润滑层40或热转印色带1的其他层所产生的打印残渣的作用。作为研磨剂,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镁。氧化镁可以使用通过公知的方法所制造的氧化镁。作为公知的制造方法,可以列举出烧制镁的碳酸盐、硝酸盐、氢氧化物等并进行水解的方法、或者将镁进行气相氧化的方法等。

除氧化镁以外,也可以使用以下物质作为研磨剂:二氧化硅等氧化物;滑石、高岭土等粘土矿物;碳酸钙、碳酸镁等碳酸盐;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氢氧化物;硫酸钙等硫酸盐;石墨、硝石、氮化硼等无机微粒;丙烯酸类树脂、氟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缩醛树脂、聚苯乙烯树脂、尼龙树脂等有机树脂微粒;以及将这些树脂微粒与交联剂反应而成的交联树脂微粒等。

对形成耐热润滑层40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一个例子,可以列举出在制作出含有上述各成分的混合物并将其涂布在基材10的一个面上,然后进行干燥的方法。

对耐热润滑层40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为0.5~1.5μm。

对如上所述构成的热转印色带1使用时的操作进行说明。

将热转印色带1安装在预定的热转印打印机中。将热转印色带1以使得染料层20侧与图像接收片相对的方式而配置在热转印打印机中。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热敏头从耐热润滑层40侧开始加热热转印色带1,则染料层20的各染料层升华转印到图像接收片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图像接收片上的同一区域,根据打印物的色彩所对应的图案,依次使黄色染料层21、品红色染料层22以及青色染料层23升华转印,最终在图像接收片上形成多色的打印物层。

接着,加热转印性保护层30,并且以覆盖打印物层的方式转印到图像接收片上。在转印性保护层30中,与基材10接触的第一层31以上述的X至Z为主要成分,并且以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构成,因此在加热软化时易于从基材10上剥离,不会产生拉伸或撕裂等。结果,在打印物层上形成与打印物层的形状相对应的、没有毛边和缺损的保护层,从而能够适当地保护打印物层。

使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不受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内容的限制。

除非特别声明,文中的“份”表示质量份。

首先,制备了如下所示组成的各种油墨。

各层的形成用油墨通过下述方法制备:首先称量除了甲基乙基酮、甲苯以外的材料并混合,向其中添加甲基乙基酮、甲苯,一边加热到50℃一边进行搅拌浆搅拌,使其他材料溶解在溶剂中。

<耐热润滑层形成用油墨>

聚乙烯醇缩乙醛树酯 25.2份

异氰酸酯固化剂 1.1份

滑石 1.0份

甲基乙基酮 36.4份

甲苯 36.3份

<黄色染料层形成用油墨>

C.I.溶剂黄93 7.5份

C.I.溶剂黄16 2.5份

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 8.5份

有机硅改性树脂 0.2份

2,6-甲苯二异氰酸酯 1.5份

甲基乙基酮 53.2份

甲苯 26.6份

<品红色染料层形成用油墨>

C.I.分散红60 5.0份

C.I.分散紫26 5.0份

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 8.5份

有机硅改性树脂 0.2份

2,6-甲苯二异氰酸酯 1.5份

甲基乙基酮 53.2份

甲苯 26.6份

<青色染料层形成用油墨>

C.I.溶剂蓝63 5.0份

C.I.溶剂蓝36 5.0份

聚乙烯醇缩乙醛树脂 8.5份

有机硅改性树脂 0.2份

2,6-甲苯二异氰酸酯 1.5份

甲基乙基酮 53.2份

甲苯 26.6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

“ダイヤナール”BR-85 1.0份

“ダイヤナール”BR-50 9.0份

“バイロン”220 0.1份

甲基乙基酮 44.9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B>

BR-85 5.0份

BR-50 5.0份

“バイロン”220 0.1份

甲基乙基酮 44.9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C>

BR-85 9.0份

BR-50 1.0份

“バイロン”220 0.1份

甲基乙基酮 44.9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D>

BR-84 5.0份

BR-50 5.0份

“バイロン”220 0.1份

甲基乙基酮 44.9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E>

BR-85 5.0份

BR-50 5.0份

“バイロン”220 0.3份

甲基乙基酮 44.7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F>

BR-85 5.0份

BR-50 5.0份

“バイロン”220 0.5份

甲基乙基酮 44.5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G>

BR-85 5.0份

BR-50 5.0份

“バイロン”220 0.09份

甲基乙基酮 44.91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H>

BR-85 0.9份

BR-50 9.1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I>

BR-85 9.1份

BR-50 0.9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J>

BR-83 5.0份

BR-50 5.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K>

BR-85 10.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L>

BR-84 10.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M>

BR-83 10.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N>

BR-50 10.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O>

“ダイヤナール”BR-113(甲基丙烯酸丁酯) 10.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一层形成用油墨P>

MB-2478(三菱化学公司制造) 10.0份

甲基乙基酮 45.0份

甲苯 45.0份

<第二层形成用油墨>

MB-238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菱化学公司制造) 10.0份

2-(羟基-5-叔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 0.5份

甲基乙基酮 89.5份

<油墨接受层形成用油墨>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乙烯醇共聚物 19.5份

氨基改性硅油 0.5份

甲基乙基酮 40.0份

甲苯 40.0份

通过以下步骤制作了各个例子的热转印色带中共同的带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

<带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的制作>

利用凹版涂布法将上述的耐热润滑层形成用油墨涂布在基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4.5μm)的一个面上并干燥,形成了干燥后的厚度为0.9μm的耐热润滑层。然后在50℃下实施了6天的老化,从而得到了带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

通过以下步骤制作了用于评价各个例子的性能的图像接收片。

<图像接收片的制作>

利用凹版涂布法将上述的油墨接受层形成用油墨涂布在基材片材(发泡聚酯薄膜:厚度188μm)的一个面上并干燥,形成干燥后厚度为5.0μm的油墨接受层,从而得到了图像接收片。

(实施例1)

在上述的带有耐热润滑层的基材中,对没有设置耐热润滑层的那面实施电晕处理。接着,使用上述的黄色染料层形成用油墨、品红色染料层形成用油墨、青色染料层形成用油墨以及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利用凹版涂布法,在基材上依次形成黄色染料层、品红色染料层、青色染料层以及第一层。各染料层干燥后的膜厚为0.7μm,第一层干燥后的膜厚为0.5μm。

最后,使用第二层形成用油墨,利用凹版涂布法,在第一层上形成第二层。第二层干燥后的膜厚为0.5μm。

如上所述,制作了实施例1的热转印色带。

(实施例2)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B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实施例2的热转印色带。

(实施例3)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C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实施例3的热转印色带。

(实施例4)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D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实施例4的热转印色带。

(实施例5)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E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实施例5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1)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F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1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2)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G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2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3)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H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3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4)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I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4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5)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J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5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6)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K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6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7)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L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7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8)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M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8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9)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N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9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10)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O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10的热转印色带。

(比较例11)

除了使用第一层形成用油墨P替代第一层形成用油墨A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作了比较例11的热转印色带。

<评价用打印物的制作>

将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涉及的热转印色带设置在热敏光电打印机D-70(三菱电机公司制造)上,在图像接收片的油墨接受层上打印预定的图像,从而得到各例涉及的评价用打印物。

基于各例的评价用打印物和制作打印物时的操作,进行了以下评价。

<保护层转印性能评价>

通过将热敏光电打印机的卷带(take-up)侧的卷取转矩设定得较低来进行打印,从而评价转印性。在转印时,将没有产生卡住或色带断裂等而可以打印的情况设为○(良好)、将产生卡住或色带断裂等的情况设为×(差)。

<光泽度>

打印了全白的打印物(不使用染料层,只有保护层)作为评价用打印物。使用NOVO-GLOSS(Rhopoint Instruments公司制造)测定评价用打印物的表面光泽度。将角度60°下的光泽度为80以上的情况设为○(良好)、小于80的情况设为×(差)。

<打印物的毛边、缺损>

在各例子中,制作了全黑的评价用打印物。通过目视观察各评价用的打印物,将产生有毛边或缺损的情况设为×(差)、没有毛边或缺损的情况设为○(良好)。

<抗增塑剂性能>

在各例的全黑打印物的评价用打印物中,以200g的负荷使打印部与トンボ公司制造的MONO橡皮擦接触,在50℃的环境下保存12小时。使用X-rite公司制造的反射浓度计测定保存前后的打印部的反射浓度,将保存后的反射浓度为保存前的80%以上的设为○(良好)、小于80%的设为×(差)。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表1所示,在各实施例的热转印色带中,保护层转印性能、光泽度、“毛边、缺损”以及抗增塑剂性能中的任意一个项目的评价都良好。

与此相对,在比较例中,由于不含有树脂X至Z中的任意一者、或者虽然含有全部树脂X至Z但不满足预定的条件,因而以“毛边、缺损”为中心,打印物的品质不充分。

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可以用于升华转印方式的打印机。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在图像形成后对热转印性保护层进行热转印时,可以适当地抑制毛边或缺损等的发生。由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所得到的打印物的保护层的抗增塑剂性等耐久性优异,并且具有高光泽度。因此,可以期待将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应用在以要求耐久性的身份证等卡片类为首的需要各种彩色输出的广泛领域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热转印色带可以用于升华转印方式的打印机。

符号说明

1 热转印色带

10 基材

20 染料层

30 转印性保护层

31 第一层

32 第二层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红外罐固化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