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配种衣剂

文档序号:723887 发布日期:2021-04-20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复配种衣剂 (Compound seed coating agent ) 是由 邱付中 李会丽 于 2021-01-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种衣剂,所述复配种衣剂的有效成分为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其中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30:1~10:1~30。本发明提供的种衣剂效果显著,与中生菌素、种菌唑单剂相比,用量低,成本低,扩大防病治病效果,与噻虫胺混用后增加了杀虫效果。而且防效有明显提高,对田间作物安全,防病效果明显。一次施药即能防治果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土传病虫害,对环境友善,无残留,对下茬作物高度安全。本种衣剂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具有促根、壮苗等作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und seed coating agent, which compris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zhongshengmycin, ipconazole and clothianidin, wherein the mass ratio of the zhongshengmycin to the ipconazole to the clothianidin is 1-30: 1-10: 1 to 30. The seed coating agen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obvious effect, has low dosage and low cost compared with single preparation of zhongshengmycin and ipconazole, enlarges the effects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diseases, and increases the insecticidal effect after being mixed with clothianidin. And the control effect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fertilizer is safe for field crops, and the disease prevention effect is obvious. The pesticide can prevent and treat soil-born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such as fruit rot, root rot, bacterial wilt and the like by one-time pesticide application, is environment-friendly, has no residue, and is highly safe for next-stubble crops. The seed coating agent has the functions of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crops, promoting the root growth, strengthening seedlings and the like.)

一种复配种衣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配种衣剂。

背景技术

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是我国净出口创汇农作物品种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受气候、品种及栽培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花生果腐病又称为“花生烂果病”,在多年重茬种植的地块结荚期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病会更加严重。据调查,染病地块轻则减产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该病害已成为花生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对产量和花生的品质构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在生产上,这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防治难度也较大,应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防治,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高种植效益。花生果腐病主要表现在花生果腐烂,轻的半个荚果为褐色或黑色,里面的果仁小而硬实,发育不良,果皮发黄,严重的整个荚果都为深黑色,果皮和果仁均已腐烂,一般整株或点片发生。在花生进入7月份的结荚期一直到采收期,均有发病的可能。造成花生果腐病的原因有多种,尤以镰刀菌真菌土传病菌为主,再是由于土壤缺少钙引起,再次有蛴螬等地下害虫啃咬或染病引起。

中生菌素对水稻上的稻瘟病有优异防效和治疗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施药,对结实无影响。防治稻瘟病、栗瘟病时,使用浓度为40r,如用6000r/g可湿性粉剂,每50g药粉加水75kg,喷施1亩左右,叶瘟达2级时喷药,病情严重时应在第一次施药后7天左右再喷施一次,防治穗颈瘟在稻田出穗三分之一左右时喷施,穗颈瘟严重时,除在破口期施药外,齐穗期也要喷一次药。0.4%粉剂可直接喷粉施药,每亩用量1.5kg,最好在早晚有露水时施药,使药粉能沾在稻株上。在已发现的试验中,中生菌素防治番茄叶霉病20毫升一壶水,防治西瓜细菌性角斑病,桃树流胶病,疮痂病,穿孔病等病害有特效。

种菌唑新款三唑类杀菌剂,产品性能:种菌唑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兼具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试验证明,种菌唑对作物安全。适用作物以及防治对象:可用于水稻、谷物、观赏植物和非作物领域等,防治许多种子病害;尤其对水稻恶苗病、叶斑病和稻瘟病等特别有效;并能有效防治玉米苗期的茎基腐病和丝黑穗病等。其他国家使用情况:在美国,种菌唑作为种子处理杀菌剂,用于许多作物;在日本,种菌唑长期用于水稻,防治立枯病等。种菌唑中的两个异构体同样有效。三唑类杀菌剂中的许多品种用作种子处理剂,它们在活性高的同时也容易产生药害。但就目前市场产品来说,种菌唑活性较高,但安全性较好。虽然种菌唑属于专利过期产品,但除分装登记外,国内企业还没有登记种菌唑产品,市场前景可期。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

现有技术中的农药,对于预防和治疗果腐病、青枯病的效果并不理想,且用量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用量低、成本低、扩大防病治病效果的复配种衣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配种衣剂,所述复配种衣剂的有效成分为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其中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30:1~10:1~30。

进一步地,所述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2~20:1~10:10~30。

进一步地,所述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的质量比为5:5:20。

进一步地,所述中生菌素、种菌唑和噻虫胺的质量之和占所述复配种衣剂总重量的20~80%。

进一步地,所述复方种衣剂的剂型为悬浮剂,由以下质量分数的组分组成:中生菌素1~20%、种菌唑1~10%、噻虫胺1~30%、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是:

本发明提供的种衣剂效果显著,与中生菌素、种菌唑单剂相比,用量低,成本低,扩大防病治病效果,与噻虫胺混用后增加了杀虫效果。而且防效有明显提高,对田间作物安全,防病效果明显。一次施药即能防治果腐病、根腐病、青枯病等土传病虫害,对环境友善,无残留,对下茬作物高度安全。本种衣剂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具有促根、壮苗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2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种衣剂(20%是指中生菌素、种菌唑与噻虫胺三种活性组分占复配种衣剂总重量的百分比)。

取1kg中生菌素,9kg种菌唑,10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

25%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种衣剂

称取3kg中生菌素、7kg种菌唑、15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3

3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取5kg中生菌素,5kg种菌唑,20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4

35%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称取7kg中生菌素、3kg种菌唑、25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5

4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称取9kg中生菌素、1kg种菌唑、30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6

2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称取2kg中生菌素、8kg种菌唑、10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7

25%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称取4kg中生菌素、6kg种菌唑、15kg噻虫胺,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

5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称取中生菌素10kg、种菌唑5kg、噻虫胺25kg,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9

8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剂种衣剂

称取中生菌素30kg、种菌唑5kg、噻虫胺45kg,1%润湿剂4894、2%分散剂2500、3%乙二醇,0.1%增稠剂XG、1%PH值调节剂、7%成膜剂、3%警戒色3117、0.2%防腐剂卡松、0.3%消泡剂1840、水补足至100%。

室内毒力测定

1、中生菌素、种菌唑两元复配的杀菌效果

试验目的:温室条件下,研究中生菌素、种菌唑两元复配的杀菌效果。

试验条件:供试病菌,花生果腐病菌菌种(安徽农业大学病理实验室提供)。

供试药剂:95%种菌唑原药(市购样);95%中生菌素(市购),95%噻虫胺原药(市购),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种衣剂(农大实验室配置)。

采用天平秤取定量原药,稀释所需浓度。

试验设计

将两单剂与5个混剂分别设剂量,另设空白对照,每组重复3次。

空白对照组。

供试药剂对病原菌的毒力测定

毒力测定试验于2019年3月至6月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病原菌的毒力测定。将分离得到的花生果腐病病原菌株接种于PDA平板上,在无菌条件下打成直径为0.65㎜的菌饼,25℃恒温培养3天。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平均值,得出抑制率。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生物统计几率值(y),药剂浓度换算成以10为底的对数(x)根据浓度对数与机率值回归法,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a+bx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计算供试药剂对花生果腐病病菌的抑制浓度EC50,机率值与浓度对数之间回归的相关数r值,比较各药剂的抑制效果并通过回归方程的斜率比较花生果腐病病菌对各用量的敏感性。

计算公式:抵制率=[(对照菌落直径-0.65mm)-(处理菌落直径-0.65mm)]/(对照菌落直径-0.65mm)。

表1病害防治效果调查表(浓度ga.i./kg)

表中防治效果为四次重复平均值。

表2两药剂混用对果腐病的室内毒力及联合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处理(D)、(E)、(F)、(G)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其中(E)为145.41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通过试验可知种菌唑与中生菌素按5:5混配较为合适,相对系数最大,对果腐病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而且降低农民用药成本。

2、种菌唑、中生菌素和噻虫胺复配种衣剂的杀虫效果

蚜虫:供试虫源:从花生田捕捉的蚜虫在温室为20℃左右,相对湿度60-70%的养虫室内连续饲养5-6代,用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虫作供试虫体。

试验仪器:电子天平(感量0.1㎎)、滤纸、人工气候箱、培养皿(φ9㎝)、烧杯、量筒、移液器、毛笔、镊子、营养钵等。

试验方法:花生蚜虫测定:噻虫胺稀释配制成4.0、2.0、1.0、0.5、0.25㎎/L 5个系列浓度,以不含药剂处理(含等量的丙酮和0.1%吐温-80水溶液)作空白对照。将出苗花生叶片浸入药液中30s取出,放在室内晾干。将试虫转移至浸过药液花生叶片的培养皿内饲养,每个培养皿内接种试虫30头,置于(20±1)℃条件下,饲养和观察,每处理4次重复。

将实施例1-5的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种衣剂按5ga.i./100kg、10.0ga.i./100kg、20.0ga.i./100kg、40.0ga.i./100kg、80.0ga.i./100kg花生种子拌种,以不拌种为空白对照。每处理播10个培养钵,每钵播种5-10粒花生,温室培养。花生到3-4复叶期接种上人工饲养的大小一致的蚜虫幼虫,每处理重复4次,每个重复30头。

调查:处理72h后调查试虫死亡情况,记录总虫数和死虫数。

计算方法: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校正死亡率按式(1)、式(2)计算,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P1=K/N×100 (1)

P2=(Pt-P0)/(1-P0)×100 (2)

式中:P1—死亡率、K-死亡虫数、N-处理总虫数、校正死亡率

Pt-处理死亡率、P0-空白对照死亡率

若对照死亡率<5%,无需校正;对照死亡率5%-20%之间。应按公式(2)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校正死亡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分析,计算各药剂LC50、LC90、LD50、LD90等值及其95%置信限。

表3不同处理对花生蚜虫室内活性原始数据

表4不同处理对蚜虫的室内活性

由表3、4可以看出,实施例1-5的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FS各混剂对花生蚜虫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对蚜虫致死率达到90%以上。

田间药效试验1

施药地点:河南省驻马店汝南县梁祝镇花生田,上茬小麦田。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地势平坦。土壤偏沙性,肥力中等,湿度适中。播种夏花生(罗汉果),花生田主要病害有果腐病、青枯病等,连年发生,分布均匀。

施药时间:于花生播种前拌种处理,具体时间为2019年6月15日上午拌种,下午播种。

施药条件:播种当天晴,温度25℃~31℃。

施药剂量及方式:施药量500克拌种100kg。

试验组:分为悬浮种衣剂试验组、水剂试验组、种衣剂试验组。其中,悬浮种衣剂试验组为本发明实施例1:20%中生菌素·种菌唑·噻虫胺悬浮种衣剂,按照500克拌种100kg;水剂试验组按照6%中生菌素悬浮剂500克拌种100kg,4%种菌唑悬浮剂150克拌种100kg(市售);30%噻虫胺种衣剂700克拌100kg。

空白对照组:按照同等用量拌清水。

试验方法: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重复4次,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占用试验田小区面积67m2,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前,在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小区中,随机取5点,施药60d、120d,分别记录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小区防病效果。

病虫防效%)=[对照区病(虫)株数-处理区病(虫)株数]/对照区病(虫)株数×100%。

各个试验组的防治效果见表5。

表5田间药效试验1的防治效果

由表5可知,播种60d后,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20%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而6%中生菌素悬浮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仅为63.6%,4%种菌唑悬浮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8.2%,与各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另外,播后30d,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20%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均在97.8%,相当于30%噻虫胺种衣剂的防治效果,但30%噻虫胺种衣剂对果腐病是无效的,中生菌素和种菌唑对蚜虫也是无效。

所以本发明复配种衣剂不仅提高了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同时也扩大了病菌的防治,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播种120d后,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20%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而6%中生菌素悬浮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在62.2%,4%种菌唑悬浮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3.3%,与各单剂相比,显著提高了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表明,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与中生菌素水剂、种菌唑悬浮种衣剂、噻虫胺种衣剂相比,对花生田果腐病和蚜虫均达到较佳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且对田间作物安全。

田间药效试验2

施药地点:安徽省蚌埠固镇,前茬为空闲田。试验地肥力均匀一致,地势平坦。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湿度适中。播种白沙,花生田病害主要有果腐病、根腐病等分布均匀。

施药时间:时间为2020年4月15日上午拌种,下午播种。

施药条件:施药当天晴天,温度15℃~25℃。

施药剂量及方式:施药量500克拌种100kg种子。

试验组:分为悬浮种衣剂试验组、水剂试验组,种衣剂试验组;其中,悬浮种衣剂剂试验组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制得的含30%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按照800克拌种100kg。水剂试验组按照6%中生菌素悬浮剂500克拌种100kg,种衣剂试验组按照4%种菌唑150克拌种100kg。30%噻虫胺种衣剂700克拌100kg。

空白对照组:按照同等用量清水拌种。

试验方法: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重复4次,每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占用试验田小区面积100m2,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前,在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小区中,随机取4点;施药60d、120d,分别记录各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小区防病效果。

防效(%)=(对照区病株数-处理区病株数)/对照区病株数×100%。

各个试验组的防治效果见表6。

表6田间药效试验2的防治效果

表6可知,播种60d后,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30%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单剂相比,提高了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播后120d,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30%种菌唑·中生菌素·噻虫胺悬浮种衣剂对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单剂相比,提高了对病菌的防治效果,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播后30d蚜虫防治效果在95%以上,与噻虫胺单剂比较防效相当,而各杀菌剂单剂无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定向持续控制柑橘木虱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