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

文档序号:1943259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1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 (Effective drug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yellow water disease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and application method ) 是由 田风华 张军 袁潇潇 方晔 彭科琴 谭廷俊 王勇 赵志博 徐彦军 巩玉辉 陈翠翠 于 2021-10-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有效药配方如下①中生菌素1.30~1.70g、②甲基硫菌灵0.40~0.60mL、③氨基寡糖素0.40~0.60mL、④丙环唑0.08~0.12mL、⑤咪鲜胺锰盐0.40~0.60g、⑥甲氰菊酯0.80~1.20mL、水0.80~1.20L。本发明的施药过程包括:(1)病害调查和诊断(2)环境条件控制(3)发病竹蛋、竹花清理(4)防治药剂配制(5)防治药剂喷施(6)喷施后栽培管理;本发明能有效控制控由该病原致使红托竹荪引发的黄水病。(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yellow water disease of dictyophora rubrovolvata and a medicine application method,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dible fungus cultivation. The effective medicine formula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1.30-1.70 g of zhongshengmycin, 0.40-0.60 mL of thiophanate-methyl, 0.40-0.60 mL of amino-oligosaccharin, 0.08-0.12 mL of propiconazole, 0.40-0.60 g of prochloraz manganese, 0.80-1.20 mL of fenpropathrin and 0.80-1.20L of water.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disease investigation and diagnosis (2)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control (3) diseased bamboo eggs and bamboo flowers cleaning (4)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gent preparation (5)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gent spraying (6)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fter spraying;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control the yellow water disease caused by the pathogen.)

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及施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

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病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的有效药方和施药方法。

背景技术

红托竹荪是贵州省重要特色珍稀食用菌,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织金竹荪”,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蘑菇纲Agaricomycetes,鬼笔菌目Phallales,鬼笔科Phallaceae,竹荪属Phallus。因具有漂亮的外表,经常被美其名曰:“菌中皇后”,素有“真菌之花”、“山珍”之称。

红托竹荪在我国贵州、四川等地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价值很高。营养丰富,含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和20%的蛋白质,2.6%的粗脂肪,60.4%的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B1、B12、C、D等,常食可增强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降低胆固醇,改善神经功能,对恶性肿瘤、乙肝、糖尿病等具多种药用功能和广阔研究及利用前景。

红托竹荪属覆土型栽培,周期达4-10个月,易受环境微生物的影响,发生病害,出现菌蛋外皮开裂,水肿,枯萎,霉菌滋生,腐烂现象,尤以黄水病最重,成为红托竹荪致灾性病害,部分地区黄水病发生率达60-80%,部分地区甚至绝收。

近30余年来,因尚未确定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原因以及未有针对性的高效防治措施,该病害造成了极大经济损失,制约了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本研究组在首次明确了红托竹荪黄水病是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病原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的基础上,进行该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和高效的防治措施建立,为红托竹荪高效栽培和提质增效提供病害预警和绿色综合防治技术支撑,助推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助力脱贫攻坚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真菌性病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提供一种有效药及施药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的有效药,所述有效药的配方如下:

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用量
①中生菌素 12% 1.30~1.70g
②甲基硫菌灵 500克/升 0.40~0.60mL
③氨基寡糖素 5% 0.40~0.60mL
④丙环唑 250克/升 0.08~0.12mL
⑤咪鲜胺锰盐 50% 0.40~0.60g
⑥甲氰菊酯 20% 0.80~1.20mL
0.80~1.20L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有效药的配方如下:

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用量
①中生菌素 12% 可湿性粉剂 1.30~1.70g
②甲基硫菌灵 500克/升 悬浮剂 0.40~0.60mL
③氨基寡糖素 5% 水剂 0.40~0.60mL
④丙环唑 250克/升 乳油 0.08~0.12mL
⑤咪鲜胺锰盐 50% 可湿性粉剂 0.40~0.60g
⑥甲氰菊酯 20% 乳油 0.80~1.20mL
0.80~1.20L

一种防治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害的有效药的施药方法,施药步骤主要包括:

(1)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出竹花的红托竹荪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数量、控制其继续侵染并防止竹花被药剂污染;

(2)药剂配制:按照配比,依次向水中加入相应配比的①中生菌素、②甲基硫菌灵、③氨基寡糖素、④丙环唑、⑤咪鲜胺锰盐、⑥甲氰菊酯,并搅拌或震荡混匀;

(3)喷施药液:将所配制药剂对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竹蛋区域进行全面药剂喷施,喷施至竹蛋被药剂喷雾笼罩或竹蛋表面被药液悬附即可。

上述方法中,黄水病一旦发现要迅速加强通风,有条件的降低温度至18-23℃,降低空间湿度,对菇床不在加湿,控制菇床土壤潮湿即可。

进一步的,在施药后闭棚1-2小时,施药后24-36小时观察病害控制情况,以发病组织表面发黑或结疤为较好控制,若发病严重区域,需再次喷药。

更进一步的,防治药剂喷施后注意控制温度在18-23℃、空气湿度70-80%左右,土壤湿度以表面不干即可,尽量做到温度低、湿度小,通风良好。菇床土中不可积水,或缺水,林下种植时注意排水通畅。每天要及时采菇,且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避免采菇不及时引来菇蚊、菇蝇等昆虫或微生物而引起其他病害。日常管理时按照上面配制药剂浓度的1/3浓度稀释后每25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管理人员需随时携带防治药剂喷壶,及时查看病害发生情况,有遇到少量或刚发生的竹蛋,或防治后复发的竹蛋进行再次定点喷药,以避免病害的再次发生。

发明人指出:本发明的黄水病初期症状为子实体菌皮表面有淡红色小液滴分泌,多发生在竹蛋交界处和竹蛋近土侧(需仔细观察),进而液滴逐渐加大,颜色加深,竹蛋渗出物液滴处开始变红,整体呈黄水状,并由发病中心向外蔓延并溃烂。随着病害的发生,液滴表面聚集大量的跳虫,跳虫吸食竹蛋分泌的液体物质,携带病原至邻近的竹蛋上,引发再侵染,并迅速传播至整个菇床;在此过程中常伴随各种细菌、真菌、黏菌、线虫、昆虫类(主要有跳虫、菇蚊、菇蝇、蛞蝓)、螨虫等的滋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后期二次腐生性病害的发生,发病部位表面呈现绿霉病症状,迅速蔓延整个菇棚,导致菌蛋不能正常生长撒裙。表现为以上症状和病害现象的,即可确定为黄水病。

本发明的优势:在第一发明人同为红托竹荪黄水病病原鉴定第一人前提下,根据其病原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生理学特性,筛选出本发明中所提供的有效防治药剂,根据施药步骤,能有效控制红托竹荪黄水病的继续侵染和扩大侵染,还可以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发生。同时,本发明的防治药剂中的配方药剂均可在市面上直接购买获得,药剂配制过程简单,上手容易,适合个体农户、大中小企业等几乎所有单位的实际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①防止病害的发生。②阻止了病原对红托竹荪的继续侵染,竹蛋发病部位由水渍状转为“干疤”状,竹蛋恢复生理健康,继续生长发育。③阻止了病原对红托竹荪的扩大侵染,在对病原进行喷施的同时,虫类包括跳虫、菇蚊、菇蝇、蛞蝓、螨虫等也得到了杀灭效果,大大降低了虫害对病原的携带传播,阻止了红托竹荪黄水病的扩大化。④本发明所供药剂配方的施用,即使是在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在红托竹荪生理功能逐步恢复过后,依然可以开出竹花,实现产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病害发生初期施药前后对比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病害发生中后期施药前后对比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病害发生后有无防治对出菇影响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由竹荪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phalluae真菌性病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提供一种有效药及施药方法,包括以下配方和施药步骤:

配方:

施药步骤:

1.病害调查和诊断:黄水病初期症状为子实体菌皮表面有淡红色小液滴分泌,多发生在竹蛋交界处和竹蛋近土侧(需仔细观察),进而液滴逐渐加大,颜色加深,竹蛋渗出物液滴处开始变红,整体呈黄水状,并由发病中心向外蔓延并溃烂。随着病害的发生,液滴表面聚集大量的跳虫,跳虫吸食竹蛋分泌的液体物质,携带病原致邻近的竹蛋上,引发再侵染,并迅速传播至整个菇床;在此过程中常伴随各种细菌、真菌、黏菌、线虫、昆虫类(主要有跳虫、菇蚊、菇蝇、蛞蝓)、螨虫等的滋生,引起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后期二次腐生性病害的发生,发病表面呈现绿霉病症状,迅速蔓延整个菇棚,导致菌蛋不能正常生长撒裙。表现为以上症状和病害现象的,即可确定为黄水病。

2.环境条件控制:黄水病一旦发现要迅速加强通风,有条件的降低温度至18-23℃,降低空间湿度,对菇床不在加湿,控制菇床土壤潮湿即可。

3.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特别是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出竹花的红托竹荪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数量、控制其继续侵染并防止竹花被药剂污染。

4.防治药剂配制:按照本发明所供配方,依次向水中加入相应配比的①中生菌素、②甲基硫菌灵、③氨基寡糖素、④丙环唑、⑤咪鲜胺锰盐、⑥甲氰菊酯,并搅拌或震荡混匀。

5.防治药剂喷施:利用所配制药剂,在口罩、手套等卫生护具保护下,借助手动气压式喷瓶、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等农业用具对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竹蛋区域及其附近进行全面药剂喷施,喷施至竹蛋被药剂喷雾笼罩或竹蛋表面被药液悬附即可。喷药后可以闭棚1-2小时,喷药后24-36小时观察病害控制情况,以发病组织表面发黑或结疤为较好控制,若发病严重区域,需再次喷药。

6.喷施后栽培管理:防治药剂喷施后注意控制温度在18-23℃、空气湿度70-80%左右,土壤湿度以表面不干即可,尽量做到温度低、湿度小,通风良好。菇床土中不可积水,或缺水,林下种植时注意排水通畅。每天要及时采菇,且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避免采菇不及时引来菇蚊、菇蝇等昆虫或微生物而引起其他病害。日常管理时按照上面配制药剂浓度的1/3浓度稀释后每25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管理人员需及时查看病害发生情况,有遇到少量或刚发生的竹蛋,或防治后复发的竹蛋进行再次定点喷药,以避免病害的再次发生。

实施例1:

施药步骤:

1.病害调查和诊断:在红托竹荪竹蛋交界处及竹蛋近土侧(仔细观察),表面有大量淡红色小液滴分泌、渗出,随着病害持续,液滴颜色逐渐加深,体积逐渐变大。该案例病害确定为红托竹荪黄水病。

2.环境条件控制:黄水病一旦发现要迅速加强通风,有条件的降低温度至18-23℃,降低空间湿度,对菇床不再加湿,控制菇床土壤潮湿即可。

3.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特别是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出竹花的红托竹荪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数量、控制其继续侵染并防止竹花被药剂污染。

4.防治药剂配制:按照本发明所供配方,依次向1.00L水中加入①中生菌素1.50g、②甲基硫菌灵0.50mL、③氨基寡糖素0.50mL、④丙环唑0.10mL、⑤咪鲜胺锰盐0.50g、⑥甲氰菊酯1.00mL,并搅拌或震荡混匀。

5.防治药剂喷施:利用所配制药剂,在口罩、手套等卫生护具保护下,借助手动气压式喷瓶、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等农业用具对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竹蛋区域及其附近进行全面药剂喷施,喷施至竹蛋被药剂喷雾笼罩或竹蛋表面被药液悬附即可。喷药后可以闭棚1-2小时,喷药后24-36小时观察病害控制情况,以发病组织表面发黑或结疤为较好控制,若发病严重区域,需再次喷药。

6.喷施后栽培管理:防治药剂喷施后注意控制温度在18-23℃、空气湿度75%左右,土壤湿度以表面不干即可,尽量做到温度低、湿度小,通风良好。菇床土中不可积水,或缺水,林下种植时注意排水通畅。每天要及时采菇,且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避免采菇不及时引来菇蚊、菇蝇等昆虫或微生物而引起其他病害。日常管理时按照上面配制药剂浓度的1/3浓度稀释后每25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管理人员需随时携带防治药剂喷壶,有遇到少量或刚发生的,或防治后复发的竹蛋进行喷药,以避免病害的再发生。

在施用本发明的有效药后,效果如图1,左图为防治前,淡红色小液滴从竹蛋表面大量渗出;右图为防治后,病害被有效控制,表面的黄色液滴未再形成,竹蛋表面呈现干爽的迹象。

实施例2:

施药步骤:

1.病害调查和诊断:红托竹荪竹蛋表面呈现面积约4mm×4mm水渍状病斑,斑点中央伴有微小液滴,斑点边缘已经出现腐烂症状。该案例病害确定为红托竹荪黄水病。

2.环境条件控制:黄水病一旦发现要迅速加强通风,有条件的降低温度至18-23℃,降低空间湿度,对菇床不再加湿,控制菇床土壤潮湿即可。

3.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特别是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出竹花的红托竹荪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数量、控制其继续侵染并防止竹花被药剂污染。

4.防治药剂配制:按照本发明所供配方,依次向0.80L水中加入①中生菌素1.30g、②甲基硫菌灵0.40mL、③氨基寡糖素0.40mL、④丙环唑0.08mL、⑤咪鲜胺锰盐0.40g、⑥甲氰菊酯0.80mL,并搅拌或震荡混匀。

5.防治药剂喷施:利用所配制药剂,在口罩、手套等卫生护具保护下,借助手动气压式喷瓶、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等农业用具对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竹蛋区域及其附近进行全面药剂喷施,喷施至竹蛋被药剂喷雾笼罩或竹蛋表面被药液悬附即可。喷药后可以闭棚1-2小时,喷药后24-36小时观察病害控制情况,以发病组织表面发黑或结疤为较好控制,若发病严重区域,需再次喷药。

6.喷施后栽培管理:防治药剂喷施后注意控制温度在18-23℃、空气湿度75-80%左右,土壤湿度以表面不干即可,尽量做到温度低、湿度小,通风良好。菇床土中不可积水,或缺水,林下种植时注意排水通畅。每天要及时采菇,且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避免采菇不及时引来菇蚊、菇蝇等昆虫或微生物而引起其他病害。日常管理时按照上面配制药剂浓度的1/3浓度稀释后每25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管理人员需随时携带防治药剂喷壶,有遇到少量或刚发生的,或防治后复发的竹蛋进行喷药,以避免病害的再发生。

在施用本发明的有效药后,效果如图2,左图为防治前,竹蛋从黄水病中央开始向外沿腐烂,并伴有黄水液滴流经痕迹;右图为防治后,发病部位已经“干疤”,黄水流经痕迹也随之消失,黄水病被有效控制。

实施例3:

施药步骤:

1.病害调查和诊断:红托竹荪竹蛋表面有大量黄水渗出,呈水渍状,并伴有明显腐烂症状。竹蛋周围伴有菇蚊、螨虫等的滋生,病害已蔓延整个菇棚。该案例病害确定为红托竹荪黄水病。

2.环境条件控制:黄水病一旦发现要迅速加强通风,有条件的降低温度至18-23℃,降低空间湿度,对菇床不在加湿,控制菇床土壤潮湿即可。

3.发病竹蛋、竹花清理:黄水病发生后立即对菇床上的病菇和烂菇进行清理,特别是在药剂喷洒前,对栽培场地内所有发病中后期、严重腐烂的竹蛋和已经开出竹花的红托竹荪进行全面清理,以减少病原数量、控制其继续侵染并防止竹花被药剂污染。

4.防治药剂配制:按照本发明所供配方,依次向1.20L水中加入①中生菌素1.70g、②甲基硫菌灵0.60mL、③氨基寡糖素0.60mL、④丙环唑0.12mL、⑤咪鲜胺锰盐0.60g、⑥甲氰菊酯1.20mL,并搅拌或震荡混匀。

5.防治药剂喷施:利用所配制药剂,在口罩、手套等卫生护具保护下,借助手动气压式喷瓶、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等农业用具对红托竹荪黄水病发病竹蛋区域及其附近进行全面药剂喷施,喷施至竹蛋被药剂喷雾笼罩或竹蛋表面被药液悬附即可。喷药后可以闭棚1-2小时,喷药后24-36小时观察病害控制情况,以发病组织表面发黑或结疤为较好控制,若发病严重区域,需再次喷药。

6.喷施后栽培管理:防治药剂喷施后注意控制温度在18-23℃、空气湿度70-80%左右,土壤湿度以表面不干即可,尽量做到温度低、湿度小,通风良好。菇床土中不可积水,或缺水,林下种植时注意排水通畅。每天要及时采菇,且采菇后要及时清理菇床,避免采菇不及时引来菇蚊、菇蝇等昆虫或微生物而引起其他病害。日常管理时按照上面配制药剂浓度的1/3浓度稀释后每25天左右喷洒一次。同时管理人员需随时携带防治药剂喷壶,有遇到少量或刚发生的,或防治后复发的竹蛋进行喷药,以避免病害的再发生。

病害发生后,有无施用本发明的有效药后对出菇影响,效果如图3,左图为发病后未采取防治措施,黄水病加重,竹蛋发生大面积溃烂,并伴随着霉菌、菇蚊等滋生,导致整个区域竹蛋绝收;右图为发病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害被有效控制,竹蛋恢复健康,表皮呈现干爽、“干疤”迹象,且可正常开花。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吡虫啉与茶皂甙复配剂及防治小麦病害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