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

文档序号:728078 发布日期:2021-04-20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集装箱 (Container ) 是由 厄尔·芬顿·戈达德 于 2015-11-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集装箱(10),具有包括两个盖板(20t)和(20f)的盖结构(18)。第一盖板(20t)形成顶壁(14)的至少一部分。第二盖板20f形成侧壁(16d)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当集装箱(10)处于竖立状态时,盖结构(18)可以具有:闭合构造、顶部装载构造和前部装载构造之一并且在其之间移动。前部装载构造有两种变体。在第一前部装载构造中,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保持彼此连接并且移动,使得它们处于基本的面对面关系。在第二前部装载构造中,第二盖板(20f)枢转以位于第一盖板(20t)的顶部上。(A container (10) has a lid structure (18) including two lid panels (20 t, 20 f). The first cover plate (20 t) forms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top wall (14). The second cover plate 20f forms at least a portion of one of the side walls (16 d). The cover structure (18) may have, when the container (10) is in an upright condition: one of a closed configuration, a top loading configuration and a front loading configuration and moving therebetween. There are two variations of the front loading configuration. In the first front loading configuration, the first cover plate (20 t) and the second cover plate (20 f) remain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and move such that they are in a substantially face-to-face relationship. In the second front loading configuration, the second cover plate (20 f) pivots to lie on top of the first cover plate (20 t).)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d描述了所公开的集装箱10处于各个不同构造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集装箱10包括底壁12、顶壁14和四个侧壁16a-16d(以下通常称为“侧壁16”)。

当集装箱10处于图1a所示的竖立状态时,底壁12、顶壁14和侧壁16形成封闭的储存空间。

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6a、16b和16c联接到底壁12,并且顶壁14联接到侧壁16b和侧壁16d。借助这种联结,集装箱10可以被重新构造成图1b所示的平放状态,其中相应的壁相互重叠并与底壁12重叠。因此,集装箱10可以通过简单地相对于其他壁枢转或折叠各种壁而在图1a所示的竖立状态与图1b所示的平放状态之间重新构造。在这两种结构中,所有壁12、14和16保持联结在一起。

集装箱10具有包括两个盖板20t和20f的盖结构18。第一盖板20t形成顶壁14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0t构成整个顶壁14。第二盖板20f形成侧壁16d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更具体地,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盖板20f构成整个侧壁16d。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板20t与顶壁14同一,第二盖板20f与侧壁16d同一。因此,盖结构18也可以被认为包括顶壁14和侧壁16d。

第一盖板20t可枢转地联接到侧壁16b。此外,第一盖板20t可拆卸地联接到第二盖板20f。通过可拆卸的联接,可以将第一盖板20t与第二盖板20f分离。

当集装箱10处于竖立状态时,盖结构18可以具有几种不同构造之一。这些构造包括图1a所示的闭合构造,图1c所示的顶部装载构造和图1d所示的前部装载构造。如将参考第二实施例所解释的那样,图1d所示的前部装载构造可以是两种不同的前部装载构造之一。在第二前部装载构造中,第二盖板20f枢转以位于第一盖板20t的顶部上,第一盖板20t保持不动,平行并覆盖底壁12。

在图1a所示的闭合构造中,盖结构18被布置成使得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构成顶壁14和侧壁16d,并与集装箱10的剩余壁一起形成封闭的储存空间。

当盖结构18处于图1c所示的顶部装载构造时,第一盖板20t:从第二盖板20f分离;并且然后枢转到能够顶部装载集装箱10的位置。在该状态下,第二盖板20f形成侧壁16d的一部分,并且实际上形成整个,并且保持设置在侧壁16a和16c之间。

在图1c所示的顶部装载构造中,第一盖板20t几乎表示在侧壁16b的正上方。然而,第一盖板20t通常不会保持在该位置。相反,这可能是返回到图1a所示的闭合构造或者静止位置的过渡位置,其中盖板20t进一步摆动以便与集装箱10的外侧上的侧壁16b面对面。

图1d示出了两个可能的前部装载构造中的第一个中的盖结构18。在第一前部装载构造中,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保持彼此连接。此外,盖板20t和20f可以移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枢转以打开集装箱10并且能够将货物或材料前部装载到底壁12上。更具体地,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都从其各自的闭合构造位置移动,使得它们处于实质的面对面关系,第二盖板20f搁置在侧板16a和16c的顶部边缘上。

图2a-2f示出了集装箱10的底壁12。底壁12构造成容纳升降装置的构件,例如叉车的叉子。这使得能够从底壁12的下方提升集装箱10。这通过为底壁12提供多个间隔开的支腿22来方便地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底壁12具有如图2b最清楚地示出的以三乘三矩阵形式设置的九个支腿22。支腿22的这种布置形成第一对通道24a和第二对通道24b(以下通常称为“通道24”)。每个相应的一对通道24能够容纳叉车的叉。此外,每对通道通到集装箱10的相对侧上;并且一对通道24a垂直于该对通道24b。因此,底座12以及因此的集装箱10可以被其他升降装置的叉车提升,该升降装置以朝向四个侧壁16中的任一个方向朝向集装箱10被驱动或移动。

底壁12进一步构造成形成捆扎(bunded)货盘。这是通过将底壁12构造成形成液体容纳容器26来实现的。因此,任何溢出或以其他方式从装载到底壁12上的任何物品泄漏的液体都能够流入并容纳在容器26内。

容器26限定在底板12的四个壁28a-28d(以下称为“壁28”)之间。按照高度的顺序,壁28c最低,之后是具有相同高度的壁28d和28a,然后是壁28中最高的壁28b。每个壁28a、28b和28c形成有一体的铰接部分30。铰接部分30是间隔开的凸起的管状结构的形式。如稍后将更详细地解释的那样,铰接部分30与侧壁16a、16b和16c上的互补铰接部分配合,以形成将对应的侧壁连接到底壁12并且还能够进行相对枢转运动的铰链。

壁28d没有铰接部分。而是形成限定容器26的向前范围并且还用作第二盖板20f(侧壁16d)的止动件的唇缘或壁。

弯曲通道32形成容器26的液体收集体积或空间的一部分。通道32在形成在底板12内部中的交替和间隔开的肋34和36之间弯曲。弯曲通道32在图2c中以点的形式被描绘。肋34和36具有相应的平面38和40。这些表面具有彼此相同的高度。因此,肋34和36一起在底壁12上形成支撑表面。

排水开口42形成在底壁12中,并且通到与壁28d相邻的中间支腿22。排水开口42经由内部管道44与弯曲通道32连通(参见图2f)。开关或其他阀(未示出)可联接到排水开口42以控制容器26的排水。

为了不同目的,在底壁12上形成有各种凹部和凹穴。提供一组凹部46(参见图2a和2b)用于放置或以其他方式容纳诸如RFID标签的识别标签。在壁28d的相对端的每个支腿22中形成一个相应的第二凹部48。凹部48容纳可用于将集装箱10锁定在闭合构造的闩锁机构(稍后描述)的部分。凹穴49也沿着壁28d在中间支腿22的两侧设置在底壁12中。

图3a-3c描绘了侧壁16c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6c为单块板的形式。侧壁16c具有内表面50和外表面52。当集装箱10处于竖立状态时,表面52位于集装箱10的外侧上。内表面50形成有多个横向延伸的间隔开的通道54。多个凹部56形成在内表面50中。铰接部分58沿板16c的一个边缘形成。铰接部分58是间隔开的管状结构的形式。在集装箱10中,铰接部分58沿着壁28c与相应的铰接部分30交错。枢轴销或轴(未示出)然后可以穿过交错的铰接部分30和58以在壁16c和底壁12之间形成铰链联接。

上唇部59和相对侧的唇部60和62围绕侧壁16c延伸。参照处于竖立状态的集装箱10,唇缘59沿着壁16c的上边缘延伸;唇缘60沿着邻近侧壁16d的侧壁16c的侧边缘延伸;并且唇缘62沿着与侧壁16b相邻的侧壁16c的相对侧边缘延伸。唇缘59形成有切口(cut out)64。沿唇缘62形成多个凹陷66。

外表面52形成有多个纵向延伸的通道68。中心菱形凹部70也形成在外表面52中央。凹部70可以容纳标志,其可以例如包含警告或内容物或集装箱10的预期内容物的描述。另外,在侧壁16c上设有切边(cutaways)69,以使得能够从平放状态到竖立状态提升/枢转侧壁16c。

闩锁凹部71形成在外表面52中。闩锁凹部71与内表面50上的相应凹部56对准。

侧壁16a具有作为侧壁16c的镜像的构造。

图4a和4b示出了侧壁16b。在本实施例中,侧壁16b可以被认为是形成后侧壁或更简单地形成集装箱的后壁。为了更容易地将侧壁16b与侧壁16a和16c区分开,侧壁16b也将被称为后壁16b。

后壁16b通常具有与具有内表面50和外表面52的壁16a和16c相同的构造。内表面具有多个横向延伸的间隔开的通道54;并且外表面具有多个纵向通道68。沿着后壁16b的一个边缘设置与侧壁16a和16b类似的铰接部分58。

然而,后壁16b与侧壁16a和16c的不同之处如下。后壁16b沿着与铰接部分58相对的上边缘73形成铰接部分72。后壁16b中的另一个差异是提供相对侧唇缘74,其相对于其内表面50和外表面52的平面垂直延伸。在处于竖立状态时,唇缘74在集装箱10的内侧形成有凸起的凹坑76。凹坑76位于形成在壁16a和16c上的凹陷66内。在内表面50中还形成有矩形的凹陷75。当盖结构18处于前部装载构造时,凹陷75可以容纳可看见的标志。

图5a和5b示出了侧壁16d的一种可能的构造。与侧壁16a/16c和侧壁16b相比,侧壁16d具有混合构造。在该实施例中,侧壁16d可以被认为是形成前侧壁或更简单地形成集装箱10的前壁。为了更容易地将侧壁16d与侧壁16a和16c区分开,侧壁16d也称为前壁16d。

前壁16d是单块板的形式,其具有带有横向通道54的内表面50和具有纵向通道68的外表面52。前壁16d的下边缘形成有一对间隔开的凸耳80。当集装箱10处于竖立状态以及盖结构18处于闭合构型时,凸耳80被容纳在凹穴49内。前壁内表面50上还设置有四个凹部56,外表面52上设置有对应的对准的凹部71。

前壁16d沿着与凸耳80相对的边缘具有多个间隔开的铰接部分58。前壁16d的两个剩余边缘形成有唇部84,唇部84在横向于其内表面50和外表面52的平面中延伸。唇部84被构造成使得当盖结构18处于闭合构型时,唇部84覆盖侧壁16a和16c上的唇缘60。

图6a和6b示出了顶壁14的一种构造。顶壁形成为单块板。顶壁14具有带有横向通道54的内表面50和具有纵向通道68的外表面52。顶壁14内表面50上还设置有四个凹部56,外表面52上设置对应的对准的凹部91。

顶壁14的一个边缘形成有多个间隔开的铰接部分82。铰接部分82是整体管状结构的形式,它们被容纳在后壁16b上的铰接部分72之间。顶壁14的相对边缘形成有多个铰接部分88,铰接部分88由凹部89间隔开。铰接部分88是中空结构的形式。在完全组装的集装箱10中,铰接部分88与前壁16d上的铰接部分58交错以形成铰链联接。铰接部分58被容纳在凹部89中。

顶壁14的两个剩余边缘中的每一个都形成有相应的通道90。通道90位于内表面50的内侧,但在一端处通到具有铰接部分82的边缘上。当集装箱10处于竖立状态以及盖结构18处于闭合构型时,通道90容纳侧壁16a和16c的上唇部59。

外表面52还形成有凹部91,凹部91被构造和定位成容纳另一个集装箱10的支腿22。这有助于将集装箱堆叠在彼此之上,并使得立方体由:运输车辆,例如卡车和火车;和海运集装箱出来。

壁16a、16b和16c通过相应的枢轴销永久地附接到底壁12。一个枢轴销连接壁28a和16a的铰接部分30和58。另一个枢轴销连接壁28b和16b的铰接部分30和58。另一枢轴销连接壁28c和16c的铰接部分30和58。

另一个枢轴销将后壁16b的铰接部分72连接到顶壁14的铰接部分82。

图7a、7b和7c示出了可拆卸地将顶壁14连接到前壁16d的铰链机构96。如前所述,顶壁14和前壁16d的组合形成盖结构18。此外,在该实施例中,顶壁14和前壁16d也分别构成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

铰链机构96可在图7b所示的其中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可枢转地联接在一起的接合位置和图7c所示的其中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与彼此脱开的脱离位置之间移动。当铰链机构96处于接合位置时,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可相对于彼此枢转。

当铰链机构96处于接合位置时,盖结构18可以移动到图1d和7a所示的前部装载构造。在这种前部装载构造中,当盖结构18处于图1a所示的闭合构造时,两个盖板20t和20f都从它们各自的位置移动(或相对于其位置移动)。这种前部装载构造使得能够从集装箱的前部装载。此外,集装箱10的顶部被打开以允许容易地进入储存空间的后部。

铰链机构96包括螺栓98形式的两个构件。在图7b和7c中,仅示出了螺栓98中的一个。螺栓的第二个设置在板20t和20f的相对的角部。

从图7b可以看出,当铰链机构96处于接合位置时,螺栓98分别在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的铰接部分88和58内部分地延伸。然而,当铰链机构96处于图7c所示的脱离位置时,螺栓98位于铰接部分88内并且完全从铰接部分58撤回。这使得第二盖板20f能够与盖板20t物理地脱离或分离。

杠杆100附接到螺栓98并延伸穿过形成在盖板20t(即顶壁14)中的槽。手柄或旋钮102连接到杠杆100的与螺栓98相对的端部。在旋钮102和杠杆100之间的摩擦垫圈产生摩擦力,其在不施加外部力时将螺栓98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在使用中,用户将能够在旋钮102上施加力,克服垫圈的摩擦力以根据需要滑动螺栓98以接合或脱离铰链机构96。

图1c示出了具有处于脱离位置的铰链机构96和处于顶部装载构造的盖结构18的集装箱10。在该构造中,第二盖板20t/前壁16d联接到侧壁16a和16c。因此,在这种构造中,集装箱10是顶部敞开盒的形式。

集装箱10还包括闩锁系统110(参考图8a和8b),其被设置成将集装箱10锁定在竖立状态中以防止未经授权地进入封闭的储存空间。闩锁系统110包括固定到相应的相关壁12、14和16上的多个闩锁机构112。每个闩锁机构112具有闩锁状态,其中闩锁机构将两个相关联的壁闩锁在一起,并且解锁状态使得相关联的壁相对于彼此移动。

每个闩锁机构112具有卡扣114、杠杆120和闩锁构件118。在一端具有钩的板形式的卡扣附接到一个壁并且包括杠杆120的闩锁体116和闩锁构件118附接到相邻的壁。闩锁构件118枢转地连接到杠杆120,杠杆120又枢转地连接到附接到相关联的壁的托架。

图8a和图8b示出处于脱离状态的闩锁机构112,其中闩锁体116与卡扣114脱离。特别地,闩锁构件118与卡扣114间隔开。

当闩锁机构112处于接合状态或锁定状态时,闩锁体116接合卡扣114。此外,闩锁构件118与卡扣114接合,并且杠杆120向下枢转以与相关联的侧壁16c基本上齐平。当闩锁机构112处于锁定状态时,眼部122延伸穿过杠杆120的中心区域。诸如挂锁的安全锁可以与眼部122接合从而防止杠杆120向上枢转。这实际上锁定闩锁机构112以防止对储存空间的未经授权的进入。

每个卡扣114和闩锁体116设置在形成在各个壁的外表面52上的相应的凹部71内。此外,为了加强闩锁系统110与集装箱10的连接,金属紧固板(未示出)也设置在形成在相应的壁的内表面52上的相应的凹部56内。螺栓(未示出)将卡扣114和闩锁体116紧固到凹部56中的紧固板。凹部56和71构造成整齐地配合闩锁机构的相应部分并且以一种方式位于外表面52的暴露表面下方。这有助于防止闩锁部件被篡改。

在该特定实施例中,闩锁系统110形成有十个闩锁机构112。两个闩锁机构112在顶壁14和侧壁16a之间操作;两个闩锁机构112在侧壁16a和前壁16d之间作用;两个闩锁机构112在底壁12和前壁16d之间作用;两个闩锁机构112在顶壁14和侧壁16c之间作用;并且两个闩锁机构112在侧壁16c和前壁16d之间作用。

除了为集装箱的内容物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之外,闩锁系统110还为集装箱10提供增加的结构强度。当所有的闩锁机构112处于锁定状态(不管挂锁是否装配到眼部122)并且集装箱10被车辆意外掉落或碰撞时,这是最明显的。闩锁机构112将倾向于保持壁处于固定的空间关系中。

为了使集装箱10能够用于液体或颗粒物质,集装箱10可以纳入如图9所示的囊130。当集装箱处于竖立状态并且盖结构18处于闭合构造时,囊130由基本上符合集装箱10的壁12、14和16的内表面的形状制成。囊130具有带有可拆卸盖(未示出)的入口132。当盖结构处于顶部装载构造时,入口132可进入。

囊130由不透液体材料制成。此外,制造囊130的材料可以是柔韧的和/或柔性的。以这种方式,当集装箱130已经被清空其内容物时,囊130可以变平以占据基本上等于其占地面积乘以约制造囊130的材料的厚度的四倍的体积。在这种状态下,入口132当然可以用其盖子关闭。因此,囊130内的任何残留物都保持在扁平的囊内。然而,现在集装箱10也可以移动到如图1b所示的折叠或平放位置。因此,一旦具有囊130的集装箱10已经被排空,则其可以被折叠到相当小的体积,从而大大减少进一步的运输或转运成本。

图10a和10b示出了可拆卸的分隔件140,其可以结合在集装箱10的实施例中。分隔件140构造成与两个侧板16a和16c的内表面50接合。此外,分隔件140在集装箱10内是自支撑的以将储存空间分成多个子空间。

分隔件140包括两个板142和144,两个板142和144通过枢轴销146可枢转地联接在一起。分隔件140的相对端148和150构造成位于内表面50上的通道54内。而且,板142设置有延伸超过枢轴销146的凸缘152,并且当两个板142和144基本上平行时板142被布置成抵靠板144。因此,凸缘152用于将分隔件140保持在基本水平的平面中,如图10b所示。以这种方式,分隔件140在集装箱10内是自支撑的。

每个壁12、14和16都制成单块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板可以由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使用各种已知的制造技术,包括吹塑,注塑和转子成型。取决于集装箱10的具体用途,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不同厚度的塑料材料。可以制造壁12、14和16的材料的非限制性实例包括:各种类型的聚丙烯,例如HDPE、MDPE、LDPE;复合材料如玻璃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和铝。

集装箱10非常适合用作通用隔离货盘。在一个实施例中,集装箱10可以具有约1,150mm的宽度,约960mm的深度和约1,160mm的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具有上述尺寸的集装箱的承载能力可以是一吨的量级。这相当于例如大约六十五块标准汽车铅酸电池。

为了将集装箱10从竖立状态放置在平放状态下,盖结构18被打开并移动到图1d所示的前部装载构造,然后再向后转动180°使得盖结构18位于与后壁16b面对面。接下来,侧板16c向内转动90°以覆盖底壁12。相对的侧壁16a现在向内转动90°以位于侧壁16c的顶部上。接下来,后壁16b与折叠的盖结构18一起向前枢转90°以便位于侧壁16a的顶部上。

在分隔件140安装在集装箱10中的情况下,在将集装箱10折叠到平放状态之前,分隔件140将被移除。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壁12可以被构造成使得在折叠壁16和14以前将分隔件140容纳在容器26内以将集装箱10放置在平放状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分隔件140因此被保持在平放的集装箱内而不必分开处理。

虽然已经描述了集装箱10的具体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集装箱10可以以许多其它形式实施。

例如,在一种形式或变型中,第一盖板可以仅形成为顶壁14的一部分。参考图1a,这可以例如通过将顶壁14形成为两个分开的部件来实现,这两个分开件永久地沿轴线AA铰接在一起。因此,例如,顶部14将形成为顶壁部分14'和第一盖板20t'。在这种布置中,盖结构18的前部装载构造与图1d所示的相同。然而,集装箱现在可以具有两种不同的顶部装载构造。在两种顶部装载构造中,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铰链机构96,整个顶壁14与前壁16分离。然而,在这种分离之后:

·整个顶壁14可以枢转通过270°以打开整个集装箱10的顶部;

或者

·第一盖部分20t'可围绕轴线AA枢转通过180°以便位于顶壁部分14'的顶部上。现在,集装箱10的顶部区域的一半是敞开的。

此外,参照图11a和11b,通过对连接盖板20t和20f的铰接装置进行轻微的修改,两种不同的前部装载构造是可能的。

在图11a和11b中,每个盖板20t和20f都形成有铰接部分58。然而,铰接部分58不互相交错,而是并排设置。两个连杆160在盖板20t和20f上的铰接部分58之间延伸。然后可以结合类似于铰链机构96的铰链机构,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使盖板20t和20f分离。

可能通过图11b的铰链装置的第一前部装载构造与图1d所示的相同。然而,在图11a所示的第二前部装载构造中,前壁16d/第二盖板20f枢转通过270°以位于第一盖板20t的顶部上并且平行于底壁12。第二前部装载构造使得另外的集装箱10能够被堆叠在打开的盖结构18的顶部上。堆叠的集装箱的盖结构可以移动到图1d所示的第一前部装载构造或图11a所示的第二前部装载构造。现在,两个集装箱10可以堆叠在彼此的顶部上,并且都可以是前部装载的。

在图11a和11b所示的实施例的进一步修改中,突片80a可以形成在滑块99上以便滑入和滑出凹穴49。另外,可以在前板16d中形成凹进的手柄101。通过这些修改并参考图11b,现在可以通过释放铰链机构并向上滑动滑动突片99使突片80a与凹穴49分离来完全去除前板16d。假设与板16d相关联的闩锁110脱开,现在用户可以使用手柄101简单地拉出前板16d。结果集装箱将看起来像图11a所示,但是没有位于板14顶部上的板16d。

此外,底壁12被示为设置有由间隔开的支腿22的矩阵形成的多个通道24,以便于用叉车提升集装箱10。然而,通过以使得通道24被替换为用于容纳叉车的叉的中空箱部分的方式来改变底壁12,可以同样地实现该功能。

在参考图9所示的囊130的设置的又一个变型中,可以形成顶壁14/盖板20t,其具有覆盖入口132的可移除的壁部分。以这种方式,囊130可以在不打开集装箱10的情况下进行访问。在这种变型中,可拆卸的盖还可以设置有闩锁机构以防止未经授权地进入囊130。

此外,铰链机构96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构造以产生相同的效果。在一个非常简单的替代方案中,单个细长轴可以用于穿过铰接部分58和98,以在顶壁14和前壁16d之间形成枢转联接。可以在轴的一端设置固定止动件,在另一端设置可拆卸的止动件,例如在相对端的螺母,开口销(split pin)或开尾销(cotter pin)。这可以被拆卸使得轴能够被移除,从而使顶壁14和前壁16d分离,这与使第一盖板20t和第二盖板20f相互脱离相同。

盖结构18的构造使得集装箱10能够包括材料处理系统的一部分。该系统将包括一个或多个集装箱10和多个另外的前壁16d/第二盖板20f。在该系统中,构成集装箱前壁的第二盖板20f可以具有代表容纳在集装箱10中或将被容纳在集装箱10中的特定类型材料的视觉标记。例如,标记可以是板20f的颜色。在此实施例上展开颜色:

·蓝色可用于表示不需要特殊处理制度的一般和非危险材料

·黄色可用于表示使用过的铅酸电池

·红色可用于表示使用过的混合干电池

·绿色可用于表示滤油器

·橙色可用于表示使用过的气溶胶罐

·灰色可用于表示废液

在该实施例中,构成集装箱10的其余壁/板也可以具有相同的颜色。该颜色可以是例如用于表示一般废物的相同颜色(即在本例中为蓝色)。因此,材料处理公司可以具有例如具有蓝色第二盖板20t的十个集装箱10,并且例如二十个另外的第二盖板20t,每四个颜色为黄色、红色、绿色、橙色和灰色。该公司可以简单地将第二盖板与具有适于被运送或放入集装箱10的材料的颜色的盖板进行交换。

此外,侧壁和顶壁中的每一个也可以设置有标志保持装置,使得标志能够可更换地附接到壁上。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这可以是由铆钉固定到壁上的两个间隔开的轨道,并且标志可以在其中滑动。

在另一变型中,图8a和8b所示的闩锁机构112可以用图12a-19c所示的更复杂的闩锁机构200代替。

图12a和12b示出了所公开的闩锁机构200的实施例的部件部分。闩锁机构200包括能够围绕杠杆轴线214枢转运动的杠杆212。杠杆轴线214与联接销216的中心轴线重合。闩锁机构200还包括闩锁构件218,闩锁构件218围绕闩锁轴线220枢转地联接到杠杆212。闩锁轴线220与联接销222的中心轴线重合。如下面将更详细地解释的,可以通过围绕杠杆轴线214枢转杠杆212来移动闩锁构件218,使得闩锁构件218可以接合卡扣224。

杠杆212和闩锁构件218被偏压以围绕它们相应的轴线214和220在相同方向D1上枢转。该偏压由杠杆弹簧226和闩锁弹簧228提供。在该特定实施例中,闩锁机构200还包括托架300,其包括底座232。杠杆212通过销216连接到基座232上。闩锁构件218通过联接销222联接到杠杆212。联接销222具有相对的端部,其位于杠杆212的相对侧壁248上的相应槽234中。闩锁构件218与杠杆212的联接通过螺钉236完成,该螺钉236穿过杠杆212的悬垂凸耳240中的孔238。螺钉236还接合形成在联接销222中的螺纹孔242。因此,螺钉236的转动使得联接销222沿着槽234滑动。

更详细地观察闩锁机构200的部件可以看出,杠杆212具有形成有开口246的上板部分244。侧壁248从板244的相对边缘向下延伸。槽234是形成在侧壁248中。侧壁248包括平面突起250,其中形成有相应的孔252。

闩锁构件218形成有在臂256之间延伸的横向杆254。臂256并排延伸并且大致彼此平行。在远离杆254的每个臂256的端部的近处和其内部形成有孔258。

联接销222具有中心圆柱部分260。从部分260的相对侧轴向延伸的是减小的直径部分262。部分262骑在槽234中。从部分262轴向延伸的是相应减小的直径短柱264。短柱264延伸通过孔258,为了保持销222与闩锁构件218的联接,一旦短柱264已经穿过孔258,它们各自的自由端被向外挤压以形成直径大于孔258的凸缘266。

托架300设置有多个孔270。孔270可以容纳用于将托架300附接到物品的紧固件(未示出)。托架300包括或结合底座232。底座232为两个直立凸耳272的形式,每个直立凸耳272还设置有孔274。托架300还设置有形成有孔278的直立凸耳276。

杠杆212附接到托架300并且特别是附接到远离穿过孔252和274的销216的底座232。在组装期间,销216的相对端向外张开以形成相应的凸缘280。凸缘280具有大于孔252和274直径的直径。当杠杆212覆盖托架300时,凸耳276定位成穿过开口246(例如如图13a、14a和17所示)。

杠杆弹簧226包括由整体的U形舌片284间隔开的两个线圈282。每个线圈282也形成在一体的钩臂286内。杠杆弹簧226的路径在图15a、15b和17中详细描述。从这些图可以看出,线圈282围绕销216定位。舌片284位于杠杆212的板部分244的下侧的下面并压靠在杠杆212的板部分244的下侧。钩臂286钩在凸耳272周围。弹簧226用于将杠杆212沿第一方向D1(图18c和19c所示)偏压。方向D1是朝向托架300的方向。

特别参考图12a、16a、16b和17,闩锁弹簧228形成有两个线圈288,两个线圈288由整体连杆290间隔开。远离连杆290的每个线圈288的端部设有相应的钩指292。在组装的闩锁200中,线圈288驻留在销222的相应部分262上,而连杆290横向延伸穿过侧壁248下方的杠杆212。钩指292钩住闩锁构件218的臂256。闩锁弹簧228构造成使闩锁构件218偏压以也在方向D1上枢转。通过上述结构,闩锁弹簧228作用在闩锁构件218和杠杆212之间。

施加力使杠杆212沿与方向D1相反的方向D2枢转将增加杠杆弹簧226中的张力。然而,这将不会对闩锁弹簧228中的张力产生影响。以这种方式,杠杆弹簧226和闩锁弹簧228彼此独立地起作用。闩锁构件218在相对于杠杆212的方向D2上的枢转将增加闩锁弹簧228中的张力。由于相应的枢转轴线214和220之间的关系,这种动作也可能围绕轴线214产生力矩并且增加一些在杠杆弹簧226中的张力。

螺钉236可以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沿着槽234横穿销222,从而允许闩锁构件218的位置相对于杠杆212变化。这也表现在相应的枢转轴线214和220之间距离的调节。

返回参考图12a,卡扣224包括板296,板296在一端弯曲或卷曲以形成钩298。多个孔299形成在板296中以容纳用于将卡扣224固定到第二个物品(未示出)的紧固件(未示出)。

图13a-13c示出了处于释放或解锁位置的闩锁机构200。在释放位置:

·杠杆212被杠杆弹簧226偏压抵靠并覆盖在托架300上;

·闩锁构件218被闩锁弹簧228偏压抵靠并覆盖在杠杆212上;和

·凸耳276延伸穿过杠杆212中的开口246。

杠杆弹簧226和闩锁弹簧228被预加载,使得当闩锁机构200处于释放位置时,两个弹簧处于张力下,使杠杆212和闩锁构件218沿方向D1偏压。结果,不管附接闩锁机构200的物品的方向如何,闩锁构件218抵靠杠杆212并且杠杆212抵靠托架300。这防止了闩锁构件218和/或杠杆212自由地绕各自的轴线摆动。这是实际有益的,因为杠杆212和闩锁都不能外开并且潜在地意外地被人碰撞以造成伤害或一件设备的撞击,从而损坏或破损。同样在释放位置,杠杆构件218与卡扣224脱离并间隔开。因此,托架300和卡扣224所附接的相应的物品可相对于彼此移动。

图14a-14c示出处于接合或锁定位置的闩锁机构200。在这个位置:

·闩锁构件218与卡扣224接合,并且更具体地,杆254被容纳在钩298的弯曲部内;

·杠杆212被杠杆弹簧226偏压抵靠托架300;凸耳276突出穿过开口246,孔278也暴露在杠杆212上方。

闩锁弹簧228处于其最大张紧状态,并且沿方向D2围绕其枢转轴线214向杠杆212施加力矩。然而,这不会导致杠杆212沿此方向枢转以远离托架300。特别地,弹簧226被布置成当闩锁机构200处于锁定位置时具有克服闩锁弹簧228施加的力矩的偏压。此外,通过枢转轴线220的位置在枢转轴线214下方减小了由闩锁弹簧228施加的力矩的影响。

凸耳276和开口246的组合形成锁定装置,使得杠杆212能够克服绕其轴线214的枢转运动而被锁定,至少至可导致闩锁构件218与卡扣224脱离的程度。这例如通过将挂锁或其他类型的安全锁(未示出)通过孔278联接到凸耳276被实现。

图18a-18c;和19a-19c示出了闩锁机构200从释放位置移动到闩锁位置的两个顺序中间位置。

从处于释放位置的闩锁机构200开始(如图13a-13c所示),力例如由人的拇指施加到杠杆212上,使其沿方向D2围绕其枢转轴线214枢转。这与在由杠杆弹簧226施加的偏压的方向相反。闩锁构件218由杠杆212承载以便越过卡扣224,并且特别是钩298。从图18c所示的位置,用户可以或者:(a)继续沿方向D2枢转杠杆212使得杆254将位于靠近卡扣224并位于位置P1附近;或(b)分别地将闩锁构件218围绕其枢转轴线220远离杠杆212枢转使得杆254围绕位置P1邻近卡扣224。在任一情况下,将认识到,当杆254与钩298间隔开并且不容纳在钩298内时,闩锁机构200不处于接合位置的该阶段。

为了有效接合并且将闩锁机构200放置在闩锁位置,施加到杠杆212的力稳定地减小或者当将闩锁构件218保持抵靠在卡扣224上时可以完全释放。这将导致闩锁构件218和特别是朝向和接合钩298的杆254的平移。该位置在图19a-19c中示出。如果用户尚未释放杠杆212,则他们现在可以这样做并且依赖于杠杆弹簧226的偏压和闩锁机构200的过中心作用以将杠杆212沿方向D1枢转到托架300。还应该理解的是,该枢转运动具有使杆254线性移位的效果,并且因此将卡扣224拉向底座232和托架300。该拉力的程度可以通过旋转螺钉236来调整。该调整将通常在闩锁机构200移动到闩锁位置之前进行。

在使用中,调整可以通过将闩锁机构移动到图19a-19c所示的中间位置的尝试和错误来进行,并且感受沿着方向D1推动杠杆212以抵靠托架300并且将凸耳276延伸穿过开口246所需的力的程度。轴线214和220之间的间隔的调整程度大致等于槽234的长度减去减少的直径部分262。

根据该调节,杠杆212可能仅通过杠杆弹簧226的作用而返回。然而,为了将闩锁构件218紧密地连接到卡扣224,可以设想的是,调节将使得杠杆将仅通过杠杆弹簧226的作用而枢转到位于托架300上方的位置。为了将杠杆212抵靠放置在托架300上,需要施加力以将杠杆向下卡扣到托架300上。这也提供了上述卡扣224朝托架300的拉动效果。

为了使闩锁机构200脱离(即将其从锁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用户仅需要沿着方向D2将杠杆212枢转通过足以将杆254滑出钩298的角度。此时,闩锁弹簧228的偏压将自动地沿着方向D1枢转闩锁构件218。用户可以同时释放杠杆212上的力,这将导致杠杆弹簧226沿着方向D1枢转杠杆212与闩锁构件218。杠杆212和闩锁构件因此返回到图13a-13c所示的释放位置。

闩锁机构200可以以其他形式实施。例如,底座232可以与很像铰接部分58的各个壁16一体地形成(即,模制成或作为一部分),以提供可经由联接销216联接的杠杆212的锚定点。类似地,卡扣224并且更具体地,钩298可以模制到集装箱10的其他壁16中。

在随后的权利要求和前述描述中,除非由于明确的语言或必要的含义,上下文另有要求,单词“包括(comprise)”和诸如“包括(comprises)”或“包括(comprising)”之类的变化以包含的含义使用,即指定所述特征的存在,但不排除本文公开的集装箱的其它特征的存在或添加。

4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面粉防虫储存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